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第十九章

合集下载

最新体外抗菌药物抑菌试验(亦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简称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体外抗菌药物抑菌试验(亦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简称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3 用灭菌棉拭子蘸取相当于1.5×108CFU/m1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在试管内壁旋转挤 去多余菌液后,在MHA 平板表面上,从不同 方向均匀涂布3次,每次旋转平板60度,最后 沿平板内缘涂抹1圈。同样方法涂布大肠埃希 菌。
4
5
平板在室温下干燥3~5min后。根据试验菌 株选择抗菌谱。如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选择青霉素(PEN)、苯唑西林(OXA) 环丙沙 星(CIP)、万古霉素(VAN)、克林霉素(CLI)等。 大肠埃希菌选用氨苄西林(AMP)、头抱唑林 (FZN)、庆大霉素(GEN)、环丙沙星(CIP)、 亚胺配南(IMP)等。 用无菌镊子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 各纸片之间相距应大于24mm,纸片距平板 内缘应大于15mm,置37℃孵育18h~24h观 看结果。

原理 是将定量抗菌药物纸片贴在涂有细菌的 琼脂平板上,抗菌药物在琼脂内向四周扩散, 其浓度逐渐递减,使纸片周围的敏感细菌受 到抑制生长,形成抑菌圈,测量抑菌圈的直 径来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此法简单 易行、价格便宜、药物选择灵活,适用对生 长快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材料
1 水解酪蛋白琼脂(Mueller-Hinton AgarMHA) 倾注成4mm厚的12~15cm平板,将其保存 于4℃冰箱可用1周。 2硫酸钡比浊管 1.175%氯化钡 (BaCl2 .2H2O)0.5ml加0.36N(1%)流酸溶 液99.5ml,充分混匀,每管4ml其浊度相当于 0.5麦氏(McFarland standard)比浊管第一 管1/2(1.5亿/ml相当于1.5×108CFU/m1), 使用期半年。
操作方法

药物原液配制 原液浓度常为测定浓度的10倍以上。根据药 物性能选择溶剂。例如 取青霉素钾注射粉剂80万u/支 + 蒸馏水 4ml→20万u /ml,取1ml +9mlMH 肉汤→2万 u /ml,取2万u /ml的5.12ml药液+MH肉汤 14.88ml→5120 u /ml,分装4ml/支,-20℃保 存)。

第十九章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第十九章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待测菌对该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 该待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 越大,最低抑菌浓度就越小。
最低抑菌浓度(MIC):指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 所需要的最低浓度,单位是ug/ml或u/ml。
如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1.56ug/ml,青 霉素G的MIC>128ug/ml,由此可判定庆大霉素对铜绿 假单胞菌的抑菌效力大于青霉素。
5、影响结果的因素
(1)培养基:除在M-H培养基上无法生长的细菌外,一 般都固定使用M-H培养基。
(2)抗菌药物:原则上采用标准粉剂,不用口服药物,配 好的原液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3)结果观察:应在12-18小时之间。培养时间过长,轻 度抑制的细菌可重新生长;或抗菌活性降低,甚至消失, 从而使MIC值增高。
(3)接种菌液的准备:从纯培养的平板上挑取形态相同 的4-5个菌落,接种于 3-5mlM-H液体培养基内, 35℃培养4-6小时,营养要求高的则培养过夜,然后校 正菌液浓度至0. 5麦氏比浊标准,再用M-H液体培养基 作1:200稀释,并在15分钟内接种。
3、试验步骤
(1)排列10-15支试管,除第1支外,各管加入M-H液 体培养基1ml。
(三)实验步骤
(1)菌液接种:用灭菌过的棉拭蘸取已制备的菌液涂抹 在M-H平板培养基的表面,均匀涂抹3次,每涂一次,平 板应转动60度,最后将棉拭绕平板内缘涂沫一圈,盖上平 皿盖,放置室温干燥数分钟。
(2)药物纸片的贴放:以无菌镊子取各种抗菌药物纸 片,贴放于已接种过试验菌的平板培养基表面,纸片贴后 不能再移动,因为有些药物可立即扩散。各纸片中心间距 不小于24mm,距平板边缘不小于15mm。直径为90mm的 平板可贴放6张纸片。贴后15分钟内倒置35℃培养箱16- 18小时后阅读结果。

thweek药学实验四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thweek药学实验四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结果观察与记录
观察抑菌圈
通过观察抑菌圈的大小,初步判断药物的抗菌 效果。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菌种名称、药 物名称、稀释比例、抑菌圈大小等。
结果分析
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结果分析,计算药物的抑菌率或最小抑菌浓度等指标。
04
数据分析与结论
数据整理与处理
数据收集
收集实验过程中获得的药物抗菌数据,包括不同 药物浓度下的抑菌圈直径、细菌生长曲线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展知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相关文 献,了解实验原理、操作 步骤及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 验室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确保实验操作符合实验室 安全规定,遵循正确的操 作流程。
实验结束后,应按照实验 室规定正确处理废弃物。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接种了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 抑菌圈的大小,判断药物的抗菌效果。
时间-杀菌曲线法
记录抗菌药物在不同时间对细菌数量的影响,了解药物的杀菌速率和 杀菌效果。
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大环内酯类
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
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 质合成。
thweek药学实验四药物的 体外抗菌试验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数据分析与结论 • 实验注意事项与安全须知
01
实验目的
理解药物体外抗菌试验的原理
药物体外抗菌试验是指在体外条件下,通过实验室方法测试抗菌药物对病原微生 物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其原理基于药物对微生物细胞膜、细胞壁、核酸或蛋白质 等生物大分子的影响,从而干扰或破坏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三、耐药性的控制
1 、避免耐药菌传播(医院) 2 、合理用药 (1)抗生素可不用尽量不用,使用时应足量。 (2)合理联合用药 3、 抗耐药菌新抗生素的寻找,如酶抑制剂抗生 素等。 4 、耐药机制的研究—耐药规律寻找,有助于合 理用药。
四、耐药性和青霉素酶的测定
1 、耐药性—药敏试验 2 、青霉素酶 耐药菌接平板培养 →加含青霉素的淀粉 → 加I2出现透明圈(eg.金葡菌产酶 株)。
医疗用抗生素的特点

差异毒力大 生物活性强、有不同抗菌谱 不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毒副作用小,不易引起超敏反应 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抗生素的制备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 抗药性 抗生素的单位及效价测定
(1)按化学结构分类
ß-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四环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多肽类—多黏菌素、杆菌肽等 多烯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 苯羟基胺类—氯霉素 蒽环类—柔红霉素、阿霉素 环桥类—利福霉素 其他

平板倍比稀释法
目前抗生素的临床前研究一般采用此法。平板倍比稀释法是 根据药物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的原理,将细菌接种在含有不 同浓度抗生素的平板上恒温培养16~18小时,可抑制细菌生长 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可杀灭细菌的最低 药物浓度为最低杀菌浓度(MBC)。MIC或MBC值愈小,则药 物的抑菌或杀菌作用愈强。
磺胺类耐药菌株合成了对磺胺不敏感的二氢叶酸合 成酶,而引起耐药。 (靶位的改变)


喹诺酮类耐药菌的gyrA(gyrase)基因突变,DNA螺 旋酶A亚单位的变化,对该类药物不敏感。其中, gyrase(DNA旋转酶)为一种类型的拓扑异构酶, 引入负超螺旋至闭环双链DNA中。 (靶位的改变)

药物体外抗菌试验

药物体外抗菌试验
实验六

主 要 内 容
教师讲解 1组/2人
4人/组
药物体外抗菌试验

MIC及MBC的测定 药敏试验——纸片法(大肠/金葡) 药物的细菌和霉菌总数测定

体外抗菌试验
:能抑制测试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 连续稀释法(MIC) MIC。 :能杀死测试菌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MBC。
琼脂扩散法(K-B纸片法)
药物的细菌和霉菌总数测定
为什么要检定药品中的细菌和 真菌总数 ? 细菌菌落总数( Colony Form Unit,简写CFU ),指每克 或每毫升待检药品内含有的活 菌总数。
如何做口服药物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1)
无菌操作取供试药品1 g或1mL,取10 mL无菌生理盐水,在无菌研钵中加入药 品和少量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 液,将药品研碎,再将剩余的pH7.0无菌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全部倒入并研匀, 制成的均匀1:10( 10-1 )供试液。
MIC及MBC的测定
MBC
不含药的平板
纸片法的原理
K-B纸片法

无菌吸管少量菌液滴加于平板 培养基(MHA)中央(2滴); 涂布棒将菌液涂开; 做好标记;镊子夹取相应药物 纸片贴于含菌平板表面; 37℃培养箱内倒置培养24h; 测量抑菌圈直径(3次取平均 值),并对照NCCLS的解释标准 (105页)来判断试验菌的药 敏性。
如何做口服药物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4)计算每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选菌 落数小于300之间的平板计算,菌落数乘 以稀释倍数,求得每克或每毫升供试品 中所含的菌落总数。
注意
1 无菌操作。 2 不同稀释剂不可使用同一吸管。 3倾倒培养基时温度不宜过高。 4培养时培养基要倒置。 5 做阴性对照。

体外抗菌实验PPT精选文档

体外抗菌实验PPT精选文档
第二十章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1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是在体外测定微 生物对药物敏感程度的试验,
已广泛地应用于科研、生产和临床。如抗菌 药物的筛选、提取过程中的追踪、抗菌谱的定、 药物含量的测定、药物血浓度测定、指导临床用 药的药敏试验等。
抗菌试验包括抑荫试验和杀菌试验。
抑菌:即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不能杀死微 生物,在药物除去后微生物又能生长. 杀菌:即能杀死微 生物,当药物除去后,微生 物也不能再生长繁殖。
2
第一节 常用的体外抑菌试验
连续稀释法:
可用于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 菌浓度(MBC)。可以用液体培养基,也可用固体培 养基。
1.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 2.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
分平板法和斜面 法。
3
琼脂扩散法:
是利用药物可以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在药 物有效浓度的范围内形成抑菌圈或抑菌距离,以 抑菌圈直径或抑菌距离的大小来评价药物抗菌作 用强弱。
7
第三节 联合抗菌试验
在药学上作中,常需检查两种抗菌药物 在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以及抗菌药物与不 同pH值或不同离子溶液的相互影响。如加强 药物抗菌作用的为协同(synergism);减弱药 物作用的为拮抗(antagonism);相互无影响的 为无关(indjfference);作用为二者之和的为累 加(addition)。
8
纸条试验
即在已接种试验菌的平板表面垂直放置两条各浸有 一种药液的滤纸条,培养后根据抑菌区的加强、减弱或 无影响来判断它们在联合应用时的效应。
梯度平板纸条试验
需先制备含药的梯度平板。将试验菌悬液涂布于 平板表面,取滤纸条浸透另一待检药液,按梯度平板 中药物浓度递减的方向置于平板表面。培养后,如该 待检药液对平板内的药物有加强作用,则可见沿纸条 两边的抑菌区被扩大。

项目7药物体外抗菌试验技术

项目7药物体外抗菌试验技术

• 厌氧菌阳性对照菌:生孢梭状芽胞杆菌 CMCC(B)64941
• 真菌阳性对照菌:白色念珠菌 CMCC(F)98001或曲霉菌ATCC16404
需要进行无菌检查的药品、敷料、灭菌器具的范围:
(药品、敷料按《中国药典》收载的无菌检查法的规定进行, 生物制品应按照《生物制品制造及检定规程》中有关规定进行)
选择性培养基
❖ 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
1.
阴性对照
2.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应不长细菌,说明培养基本身是无 菌可靠的;阳性对照试验必须长菌,说明应 用的细菌是可以在该试验条件下正常生长的。
❖ 抑菌试验
❖ 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验结果判断

需氧菌阳性对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或藤黄八叠球菌
CMCC(B)28001
绿脓杆菌 4. 用创伤、溃疡、止血、深部组织的药材药粉制剂不
得检出破伤风杆菌。
活螨的检验
用于口服、创伤、粘膜和 腔道的药品均不得检出活 螨
01
直接观察法:用肉眼直接 观察被检药物上有无白点 移动,再用放大镜或解剖 镜观察。
02
04
分离法:将药物放在特制分离器或附 有筛网的漏斗内,离药物6cm上放置 60~100W的灯泡,照射1~2h. 螨有避光怕热的习性,便沿漏斗细颈 向下爬,在漏斗下口处置一装有甘油 水的烧杯,收集爬出的螨,然后在显 微镜下观察,根据其形态特征、足肢 游动情况判断是否为活螨。
1. 目的
▪ 细菌数测定我们是为了考察每克或每毫升供试品所 污染的活细菌数,来判明供试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
▪ 霉菌的测定是考察每克或每毫升供试品所污染的活 的霉菌数,以此来判明供试品被真菌污染的程度。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第十九章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第十九章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第十九章第十九章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教学要求.(一)掌握常用的体外抑菌试验(连续稀释法、琼脂扩散法)。

.(二)熟悉杀菌试验(最低杀菌浓度、最低致死浓度的含义及测定的方法,活菌计数法,石碳酸系数测定法);联合抗菌试验(纸条试验、梯度平板纸条试验、棋盘格法),协同、拮抗、无关、累加的概念。

.(三)了解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常用的体外抑菌试验一、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又称药敏试验,主要用于筛选抗菌药物或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最低抑菌浓度(MIC):指药物完全抑制某种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

.优点:方法简便、需时短、用药量少,不需要动物。

.缺点:不能根据体外试验结果肯定或否定一个药物的抗菌作用。

试验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常用.标准菌株:来自专门机构,我国是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菌种保藏中心提供。

.临床分离株:经形态、生化及血清学等方面鉴定。

不得有杂菌污染,不宜用传代多次的菌种,最好是重新活化的。

控制培养时间。

.接种菌量的多少的计算培养基.根据试验菌的营养要求进行选择.培养基质量控制供试药物.药物的浓度和总量要精确配制.供试药物用适宜溶剂溶解并稀释至所需浓度,难溶药物加助溶剂。

.中草药或某些生药原粉的样品,应先提取,再浓缩至所需浓度对照试验.试验菌对照:在无药情况下,应能在培养基内正常生长.已知药物对照:已知抗菌药对标准的敏感菌株应出现预期的抗菌效应,对已知的抗药菌应不出现抗菌效应。

.溶剂及稀释剂对照:抗菌药物配制时所用的溶剂及稀释剂应无抗菌作用(一)连续稀释法.方法:液体法和固体法。

.用于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抑菌:药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但不杀死它,在药物除去后,微生物又可恢复生长.杀菌:药物能杀死微生物,当药物去除后,微生物不再继续生长。

1、液体培养基稀释法.方法:两倍稀释法.步骤:液体培养基稀释药物成系列递减的浓度每管加入一定量试验菌24-48小时后肉眼观察试管浑浊情况,记录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MIC)将未见细菌生长的各试管内的培养液(各吸取0.1ml)移种到新鲜的琼脂培养基上重新长出细菌的只具有抑菌作用,无菌生长(菌落数﹤5个)具有杀菌作用,记录最低杀菌浓度(MBC)。

实验4药物体外抗菌试验PPT课件

实验4药物体外抗菌试验PPT课件
考虑药物浓度的影响
在解读结果时,需要考虑药物浓度对抑菌效果的影响。一般来说,药物浓度越高,抑菌效 果越好。因此,在比较不同药物或不同浓度时,需要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结合临床实际
在解读结果时,需要结合临床实际考虑药物的抗菌效果。例如,对于某些临床常见细菌, 如果实验结果显示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那么该药物可能对治疗该细菌感染具有一定 的应用价值。
头孢菌素类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 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 较强抗菌活性。
碳青霉烯类
具有非常强的抗菌作用, 对大多数细菌均有较好的 抗菌效果。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 ,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和支原体 也有效。
阿奇霉素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 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支原体均 有较好抗菌效果。
避免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应谨 慎选择药物组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稀释法
总结词
稀释法是通过连续稀释抗菌药物浓度, 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 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
详细描述
稀释法是将抗菌药物稀释成不同浓度, 然后将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与细菌混 合培养。通过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可以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
E-test法
总结词
E-test法是一种基于纸片扩散法的改良方法,通过在平板上涂布抗菌药物的纤维棒,测量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
测定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 度,是衡量药物抗菌效果的重要指标。 MIC值越低,说明药物抗菌效果越好。
细菌生长情况
观察细菌在药物作用下的生长情况, 可以评估药物的抗菌效果。如果细菌 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说明药物具有较 好的抗菌作用。

抗菌试验

抗菌试验

2.培养基
根据试验菌的营养需要进行选择,应能使试验菌生长良 好。培养基的质量须加控制。
3.供试药物 药物的浓度和总量直接影响抗菌试验的结果,需精确配制。
4.对照试验
为准确判断结果,试验中必须有各种对照试验与抗菌试 验同时进行。 试验菌对照:在无药情况下,应能在培养基内正常生长。 已知药物对照:已知抗菌药对标准的敏感菌株应出现预期 的抗菌效应,对已知的抗药菌应不出现抗菌效应。
药物的微生物学测定
抗菌效力的测定 药品卫生质量的检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药物含量测定

第一节 体外抑菌试验
检查药物的抗菌效能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广泛应用
一、常用的体外抗菌试验(antimicrobial test in vitro)
主要用于筛选抗菌药物或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所以 也称药敏试验,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是指药 物完全抑制某种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 试验大多在玻璃器皿中进行,优点是方法简便、需时短、 用药量少,不需要动物。 但是没有体内复杂的因素参与,故体内和体外抗菌试验结 果有时会不一致。
第十九章药物的抗菌试验抗菌效力的测定药品卫生质量的检查药物含量测定药物含量测定药物的微生物学测定第一节体外抑菌试验体内试验体外试验检查药物的抗菌效能广泛应用主要用于筛选抗菌药物或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所以也称药敏试验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是指药物完全抑制某种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
第十九章 药物的抗菌试验
(一)琼脂扩散法(agar difussion test) 利用药物可以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的原理,基本方法是将 试验菌加入琼脂培养基,混合倾注平板(或用L棒使试验 菌均匀分布),然后加药于含菌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后, 根据抑菌圈或抑菌范围大小初步判断抑菌作用的强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或某些生药原粉的样品,应先提取,再浓缩至所需浓度对照试验
.试验菌对照:在无药情况下,应能在培养基内正常生长
.已知药物对照:已知抗菌药对标准的敏感菌株应出现预期的抗菌效应,对已知的抗药菌应不出现抗菌效应。
.溶剂及稀释剂对照:抗菌药物配制时所用的溶剂及稀释剂应无抗菌作用
(一)连续稀释法
.方法:液体法和固体法。
105CFU/ml。
.一定间隔时间内将试验管充分混合后取样并稀释,用平板法进行活菌计数,绘制活菌数的对数-时间曲线。
2、固体培养基稀释法
.(1)平板法
.方法:系列浓度的药物混入琼脂平板,用微量加样
器或多点接种仪接种试验菌。
.用途:用于各种药物的抗菌活性测定及新抗菌药物
的筛选。特别适合于非酵母样的真菌药敏试验及颜
第一节
常用的体外抑菌试验
一、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又称药敏试验,主要用于筛选抗菌药物或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最低抑菌浓度(MIC):指药物完全抑制某种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
.优点:方法简便、需时短、用药量少,不需要动物。
.缺点:不能根据体外试验结果肯定或否定一个药物的抗菌作用。试验菌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常用
.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的药敏试验
1、滤纸片法
含药物的滤纸片含菌平板抑菌圈37℃培养
K-B法
.基本原理:滤纸片法,但需用统一的培养
基、菌液浓度、纸片质量、纸片含药量以
及其他试验条件。
.结果判断:卡尺精确量取,根据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判断该菌对该药物是抗药、中等敏感或敏感。
.打孔并注入药液代替滤纸片含菌平板药液
.标准菌株:来自专门机构,我国是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菌种保藏中心提供。
.临床分离株:经形态、生化及血清学等方面鉴定。不得有杂菌污染,不宜用传代多次的菌种,最好是重新活化的。控制培养时间。
.接种菌量的多少的计算培养基
.根据试验菌的营养要求进行选择
.培养基质量控制供试药物
.药物的浓度和总量要精确配制
.供试药物用适宜溶剂溶解并稀释至所需浓度,难溶药物加助溶剂。
液体棋盘稀释法的药物浓度编排
部分抑菌浓度FIC也称联合抑菌分数,指某一药在联合前后所测得的MIC
比值,可根据FIC指数来评价两抗菌药物联合作用时所
产生的效果。
如二待测药为A、B,则
A药与B药联合试验时A药的MIC;FIC(A)= A药单独试验时的MIC
B药与A药联合试验时B药的MIC;FIC(B)= B药单独试验时的MIC
.是在一定浓度的定量药物内加入定量的实验菌,作用一定时间后,取样进行活菌计数,从存活的微生物数计算出药物对微生物的致死率。
方法
.取实验菌与药物作用后的混合液,经稀释后取定量混入琼脂培养基,倾注成平板。培养后计数长出的菌落数或菌落形成单位(CFU)。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得药物稀释后每毫升内存活的细菌数或CFU。
所谓FIC指数,指二药各自的FIC之和,即FIC指数= FIC(A)+ FIC(B)
0.75-1累加作用
FIC指数1-2无关作用
FIC指数>2拮抗作用
FIC指数越小,则联合抗菌作用越强。
四、药物的体内抗菌试验
.在体外测定药物抗菌作用的同时,需进一步了解药物对试验感染动物是否有疗效,以确定体内抗菌效果。
.举例:将苯酚准确稀释为1:90、1:100,、、等;待测消毒剂准确稀释1:150、1:170、、、。分别取上述稀释液各5ml(10ml)加入一系列无菌试管中,置于20℃恒温水浴,使反应保持在20℃以下进行。各管内再加入伤寒沙门菌培养液各0.5ml,立即开始准确计时,在加菌后5、10、15分钟,分别从管中取一接种环的混合液接种于一支5ml(或10ml)的肉汤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结果。
.累加作用:作用为两者之和
.无关作用:相互无影响
.常用方法:棋盘稀释法和琼脂扩散纸片法
一、纸条试验(paper strip test)
.即在已接种实验菌的平板表面垂直放置两条浸有一种药液的滤纸条,培养后根据抑菌区的加强、减弱或无影响来判断它们在联合应用时的效应。
二、琼脂扩散纸片法
.含不同的两张滤纸片,放于平板表面,间距约3-5mm。培养后,按各自抑菌圈形状,来判断两种抗菌药物联合时对受试菌株的作用情况。
三、苯酚系数测定法
(phenol coefficient)
.又称酚系数法,是以苯酚为标准,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作用一定时间,将待测的化学消毒剂与苯酚对伤寒沙门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力相比较,所得杀菌效力的比值。
.苯酚系数是了解消毒剂杀菌效力的一种方法。
.苯酚系数=消毒剂的杀菌稀释度/苯酚的杀菌稀释度苯酚系数大于或等于2为合格。
液体稀释法图解
抗菌药物的浓度增加最低抑菌浓度移种平板
最低杀菌浓度

20-1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
.优点:能与药物充分接触,结果更具有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缺点:药液和培养基的混合物若不澄清,无法直接观察结果,需进一步试验才能确定MIC值。
杀菌曲线
.选择适当的药物浓度,取适量于无菌试管中
,加入试验菌液,使各试管菌浓度约为
.
+为有菌生长,
-为无菌生长。
.根据5分钟不能杀菌,10分钟能杀菌的最大稀释度为标准来计算,则:
.苯酚系数=250/100=2.5
.或根据三个相同杀菌结果的稀释度比值的平均值来计算,则:
.苯酚系数=(225/90+250/100+275/110)/3=2.5
.苯酚系数愈大,则被测消毒剂的效力愈高。
.苯酚系数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某一消毒剂对伤寒沙门菌的苯酚系数的大小并不能完全代表它对其他细菌作用的强弱。
.我国由北京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菌种保藏中心供应。
.在特定条件下,有时需用临床新分离菌株。
.试验菌加以合理的保藏,使用前应加以纯化及必要的生物学特征鉴定。
2、培养基
.质量需加以控制;
.原料、成品的外观及性能应符合要求,经无菌检查合格后使用。
3、抗菌药物
.药物的浓度和总量直接影响抗菌试验的结果,需要精确配制;
自高浓度(
+)至低浓度(
-)依次递减。
.将实验菌悬液涂布于平板表面,
.取滤纸条浸透另一待检药液,按梯度平板中药物
浓度递减的方向置于平板表面。
.培养后,如待检药液对平板的药物有加强作用,
则可见纸条两端的抑菌区被扩大。
三、棋盘格法
.含两种不同浓度药物的试管或平板排列呈棋盘状
而得名。
.方法:分别测定联合药物各自对被检菌的
第十九章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常用的体外抑菌试验(连续稀释法、琼脂扩散法)。
.(二)熟悉杀菌试验(最低杀菌浓度、最低致死浓度的含义及测定的方法,活菌计数法,石碳酸系数测定法);联合抗菌试验(纸条试验、梯度平板纸条试验、棋盘格法),协同、拮抗、无关、累加的概念。
.(三)了解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
.用于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抑菌:药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但不杀死它,在药物除去后,微生物又可恢复生长
.杀菌:药物能杀死微生物,当药物去除后,微生物不再继续生长。
1、液体培养基稀释法
.方法:两倍稀释法
.步骤:
液体培养基稀释药物成系列递减的浓度每
管加入一定量试验菌24-48小时后肉眼观察试管浑浊情况,记录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MIC)将未见细菌生长的各试管内的培养液(各吸取0.1ml)移种到新鲜的琼脂培养基上重新长出细菌的只具有抑菌作用,无菌生长(菌落数﹤5个)具有杀菌作用,记录最低杀菌浓度(MBC)。
.将待检药物先以合适的液体培养基在试管内进行连续稀释,每管内再加入一定量的试验菌液,培养后可得该药物的MIC,取MIC终点以上未长菌的各管培养液,分别移种于另一无菌平板上,培养后凡平板上无菌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即为该药物的MBC(或MLC)。

20-1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

.进行实验时,在药物连续稀释后,每管内加
苯酚系数法还有以下缺点
ü1)有机物存在时消毒剂失去活性;
ü2)消毒剂可能对组织有毒性;
ü3)随温度变化而影响测定结果
;
ü4)只适用于同类消毒剂的杀菌效力测
定,对非酚类、季铵盐及不稳定的次氯
酸盐等均不能给予正确评价.
第三节
联合抗菌试验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有四种:
.协同作用:加强药物抗菌作用
.拮抗作用:减弱药物抗菌作用
2)已知药物对照:已知的抗菌药物对标准的敏感菌株应出现预期的抗菌效应,对已知的抗药菌应不出现抗菌效应。
3)溶剂及稀释液对照:抗菌药物配制时所用的溶剂及稀释液应无抗菌作用。
小结
1、体外抑菌试验(连续稀释法、琼脂扩散法)。
2、杀菌试验(最低杀菌浓度or最低致死浓度的含义及测定的方法,活菌计数法,石碳酸系数测定法);联合抗菌试验(纸条试验、梯度平板纸条试验、棋盘格法),协同、拮抗、无关、累加的概念。
色深、澄明度差的样品的抗菌作用测定。
.优点:在一组平板中测定多种试验菌的MIC,不受药物颜色及浑浊度的影响;容易发现污染菌。
.缺点:不易进行再培养而确定MBC。
.(2)斜面法
.方法:不同浓度的药物混入培养基中制成斜面,于斜面上接种一定量的试验菌,观察其MIC值。
.用途:用于需长时间培养的试验菌(如TB)或避免孢子飞扬污染环境的霉菌。
3、管碟法
.小管(玻璃管、铝管、钢管)放于含菌平
板上,小管内加入药液,根据抑菌圈直径
判断抗菌效力。含菌平板小管药液
4、挖沟法
.于无菌平板上挖沟取出琼脂条,沟内加入药液,然后在沟两旁接种几种试验菌。
.适用于一药多菌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