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
它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探索传播现象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信息传播的特点、要素、模式、效果和方法等。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新闻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在现今信息时代,传播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对我们认知现实、掌握信息、提高素质和与世界互动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对传播学概念、理论等方面的一些探讨。
一、传播学的概念和历史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信息传播现象,同时也可以指导实践,在效果和成效方面加以优化。
传播学的理论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信息传播的模式、要素、机制、效果、过程等许多方面。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行为,如口头传播、书面传播、视觉传播、互联网传播等。
关于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火种传播、莫西法·孔戴尔的烟火传播等。
但是它在现代社会中真正被学术界所关注,始于20世纪初,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传媒学作为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在过去几十年里也迅速发展,从最初简单的对媒介行业的描述,到现在精细的分析媒介影响的因素和机制,以及媒介对公众认知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理论内容传播学的理论内容可以分为五大方面:传播信息的特性和内涵、传播过程的要素和模式、传播动力的机制和原理、传播效果的评估和影响因素、传播技术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1. 传播信息的特性和内涵传播信息的特性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等。
这些特性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效果。
传播信息的内涵则包括信息的质量、量、种类、形式、语言、目的和意义等。
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传播信息的内涵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2. 传播过程的要素和模式传播过程的要素包括传播者、信息内容、媒介和接收者四个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D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指的是()。
A.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B.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反馈C.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目的D.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意义答案:A3. 传播学中的“魔弹论”主张()。
A.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是被动的B.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是主动的C. 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微小的D. 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可忽略的答案:A4. 传播学中的“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信息的传播过程是()。
A. 直接从媒介到受众B. 从媒介到意见领袖再到受众C. 从受众到媒介再到受众D. 从意见领袖到媒介再到受众答案:B5. 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是()。
A. 被动接受B. 主动寻求C. 随机选择D. 无意识行为答案:B6.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功能是()。
A. 决定受众的认知B. 决定受众的行为C. 决定受众的态度D. 决定受众的情感答案:A7.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
A.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媒介的报道而变化B.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意见领袖的影响而变化D.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意见的一致性而变化答案:D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介通过()来影响受众的认知。
A. 选择性报道B. 重复性报道C. 深度报道D. 客观报道答案:A9. 传播学中的“螺旋效应”是指()。
A. 媒介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B. 媒介信息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C. 媒介信息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强D. 媒介信息的传播影响越来越深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是指()。
A.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小于他人B.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大于他人C.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等于他人D.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与他人无关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导论一、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类型: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本文由吉福整理)二、传播学研究范围和对象范围: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范围十分广泛。
对象:层次:1、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第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自我传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则包含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3、群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的权威越高,传播的信息越被人信赖,反之,传播的信息越可信,组织的权威越高。
有三种传播渠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传播。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对广泛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与人际传播的区别: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
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受众是匿名的、大量的、各相干的。
是信息的意向流动,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有限的。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是由组织或职业传播者发由的,而不是个人发布。
三、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关系:1、广义的说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狭义的说传播学即是大众传播学。
2、从理论体系说,传播学是大概念,大众传播学是小概念。
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2、形容方法不同。
3、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而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传播的全过程。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报刊问卷的回收率一般在( )A、20%以下B、15%以下C、5%以下D、10%以下正确答案:C2.传播学内容分析中被分析的内容是( )A、社会上传播的各种信息B、压制方法C、新闻D、文化历史背景正确答案:A3.讯息系统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 )A、反馈机制B、个性化C、整体倾向性D、优势正确答案:C4.传播学诞生于( )A、日本B、中国C、英国D、美国正确答案:D5.对于报刊是“直接民主制喉舌”的观点,李普曼的看法是( )A、予以批评B、既不赞同也不反对C、同意D、非常赞同正确答案:A6.媒介中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被称为( )A、特殊媒介B、大众传播媒介C、传播渠道D、普通媒介正确答案:B7.《单面人》的作者是( )A、马尔库塞B、葛兰西C、弗洛姆D、阿道尔诺正确答案:A8.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方式、手段称为( )A、渠道B、媒介C、媒体D、传媒正确答案:A9.创立系统论的是奥地利科学家( )A、申农B、维纳C、贝塔郎菲D、布里渊正确答案:C10.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总称为( )A、实证方法B、控制实验法C、调查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正确答案:A11.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单一缺陷的是( )A、拉斯韦尔B、麦克内利C、巴斯D、卢因正确答案:B12.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机,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流传送声音先河的发明家是( )A、摩尔斯B、爱迪生C、贝尔D、马可尼正确答案:C13.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 )A、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B、拉斯韦尔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德福勒模式正确答案:A14.下列说法与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结论不符的是( )A、受众对媒介信息接触量越大,受影响越大B、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C、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的人影响较大D、受众对议题的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影响越大正确答案:C15.所谓符号就是( )A、新闻B、现象C、标志D、信息正确答案:C16.对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作了充分肯定的是( )A、“沉默的螺旋”理论B、“上限效果”假说C、“知识沟”理论D、“培养分析”假说正确答案:B17.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是( )A、集权主义理论B、社会责任论C、自由主义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正确答案:C18.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A、人工模拟环境B、实验室环境控制C、实地实验D、实验室控制正确答案:C19.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是( )A、批判学派、传统学派B、社会科学学派、政治经济学派C、“思想统治”理论学派、社会文化学派.D、法兰克福学派、多伦多学派正确答案:A20.传播的条件问题又称( )A、内部结构问题B、内部问题C、外部结构问题D、外部问题正确答案:C21.传播研究中对传播功能的研究是源自西方社会学的( )A、社会功能主义B、结构主义C、结构功能主义D、功能分析主义正确答案:C22.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传播层次是( )A、组织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自我传播正确答案:B23.下列对报刊上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强反馈的及时性和传播的互动性B、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C、信息量更加庞大D、有了电子版,就可以取消印刷版了正确答案:D2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热媒介”B、“冷媒介”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D、“媒介即讯息”正确答案:D25.由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有环境监测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 )A、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B、麻醉精神功能C、授予地位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正确答案:D26.政治控制主要是( )A、政策控制B、政权控制C、政府控制D、政法控制正确答案:C27.人类传播史的一个里程碑是产生了( )A、劳动B、媒介C、文字D、语言正确答案:C28.“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A、英尼斯B、戈夫曼C、梅罗维茨D、麦克卢汉正确答案:D29.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A、韦斯B、凯尔曼C、霍夫兰D、卢因正确答案:D30.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B、社会系统模式C、线性模式D、申农—韦弗模式正确答案:C31.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最早的实证研究者是( )A、罗杰斯B、拉斯韦尔C、霍夫兰D、哈特曼正确答案:C32.为清楚表达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是( )A、图像B、文字C、模式D、数理化正确答案:C33.研究战时宣传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B、李普曼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34.传播控制中包含所有控制形态的是( )A、政治控制B、自我控制C、经济控制D、文化控制正确答案:D35.大众传播所传播的娱乐性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分散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B、集中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C、提供信息D、发挥协调功能正确答案:A36.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 )A、因变量B、自变量C、无关变量D、实验对象正确答案:C37.“沉默的螺旋”假说中“舆论”的含义是( )A、公众意见B、公共意见C、公开意见D、公正意见正确答案:C38.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A、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C、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D、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正确答案:A39.进行“编码与释码”研究的是( )A、麦奎尔B、霍夫兰C、霍尔D、马丁正确答案:C40.为电视广播业走上网络化道路提供条件的是( )A、数据压缩技术B、信息化工程C、数据模拟技术D、信息高速公路正确答案:A41.在人类原始、古老的传播手段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渠道是( )A、标石B、口头语言C、烽火信号D、刻木正确答案:B42.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又被称为( )A、拉氏调查B、竞选调查C、意见领袖调查D、伊里调查正确答案:D43.对于视听兼备的综合性媒介电视来说,受众往往首先视它为( )A、消遣、娱乐的工具B、满足信息需要的渠道C、获取知识的工具D、满足心理需要的工具正确答案:A44.德福勒模式对此前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人了( )A、反馈B、循环C、噪音D、信息正确答案:A45.20世纪50年代初,发表了《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倚性》两部著作的学者是( )A、戈夫曼B、梅罗维茨C、麦克卢汉D、英尼斯正确答案:D46.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 )A、学习层面上的效果、理解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B、社会层面上的效果、政治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层面上的效果C、认知层面上的效果、社会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D、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正确答案:D47.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向把政治实践归结为( )A、意识形态B、文化批判C、革命斗争D、社会经济正确答案:B48.对传播过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学者是( )A、赖利夫妇B、卢因C、拉斯韦尔D、伯洛正确答案:D49.认为大众传播过程反映了“语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的是( )A、“知识沟”假说B、“编码与释码”研究C、“议程设置功能”理论D、“沉默的螺旋”假说正确答案:B50.按照赖利夫妇的观点,单位、学校和社团属于( )A、次属群体B、隶属群体C、基本群体D、关系群体正确答案:A51.发起我国首次大规模的受众调查的是( )A、中央电视台B、首都新闻学会C、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D、北京新闻学会受众调查学术团体正确答案:B52.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工作量小,但得到的信息却较多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C、等距随机抽样D、整体随机抽样正确答案:C53.在大众传播中,大部分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测定的形式是( )A、座谈会B、受众来信C、定量化形式D、定性分析正确答案:C54.在大众传播研究中,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传播效果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抽样B、问卷C、控制实验D、内容分析正确答案:B55.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传播媒介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 )A、影响源B、组织源C、经济源D、政治源正确答案:A56.大众传播的内容力求( )A、抽象B、深邃C、平易D、刺激正确答案:C57.《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是( )A、尼葛洛庞帝B、比尔·盖茨C、戴尔D、安德鲁·葛鲁夫正确答案:A58.传播学对符号的研究带有( )A、特殊性B、操作性C、普遍性D、一般性正确答案:B59.对受众选择性因素的认识连贯论解释又称作( )A、使用与满足论解释B、实用论解释C、“靶子”论解释D、认知不和谐论解释正确答案:D60.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的是( )A、共产主义论B、社会参与论C、使用满足论D、社会责任论正确答案:D61.下列不属于“有限效果论”的内容的是( )A、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B、“使用与满足”研究C、“知识格差”研究D、传播流程研究正确答案:C6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指的是( )A、《社会研究杂志》B、《思想家》C、《启蒙的辩证法》D、《历史与阶级意识》正确答案:D63.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的学者是( )A、卢因B、霍夫兰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A64.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集权主义理论之后的是( )A、自由主义理论B、使用与满足论.C、社会责任论D、社会参与论正确答案:A65.与传播实践结合最密切的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 )A、传播效果B、传播功能C、传播控制D、传播媒介正确答案:A66.首次提出一般传播系统模式的是( )A、施拉姆B、维纳C、申农D、拉扎斯菲尔德正确答案:C67.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A、媚俗文化B、流行文化C、民间文化D、精英文化正确答案:A68.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指出,在购物、时尚、娱乐等领域,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 )A、政治性B、生活阅历C、社交性D、社会经济地位正确答案:B69.单一实验组的实验逻辑,是把实验对象前后测之间的变化全部归之于( )A、实验刺激B、后测C、前测D、实验效应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关于传统学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科学家”B、属于人文科学C、注重如何传播D、围绕传播的规律E、托庇于社会科学正确答案:BCDE2.非随机抽样的形式主要有( )A、定额抽样B、雪球抽样C、判断抽样D、调查抽样E、偶遇抽样正确答案:ABCE3.随机抽样的形式主要有( )A、多阶段随机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等距随机抽样E、整群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BCDE4.语义内容分析可以细分为( )A、语句分析B、指定分析C、断言分析D、词章分析E、归因分析正确答案:BCE5.目前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哈贝马斯B、马泰拉特C、努登施特伦D、哈默林克E、詹姆斯·哈洛伦正确答案:ABCDE6.短期的非预期效果包括( )A、个人的自发反应B、集合的自发反应C、个人的反应D、对媒体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E、社会的反应正确答案:AB7.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解( )A、可纳入使用满足理论B、游戏说C、具有社会协调功能D、多属于工具性的E、分为社会性和自我中心性两大类正确答案:ABDE8.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的构成因素是( )A、物质B、能量C、信息D、新闻E、生物正确答案:ABC9.控制实验法包括的基本要素是( )A、实验观测B、实验室C、实验者D、实验变量E、实验对象正确答案:ACDE10.下列曾对社会系统模式做过贡献的有( )A、施拉姆B、奥斯古德C、赖利夫妇D、德福勒E、马莱茨克正确答案:CE11.传播的过程可分解为下列环节( )A、信息B、媒介C、受者D、传者E、效果正确答案:ABCDE12.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是( )A、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B、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C、皮下注射论的观点流行D、魔弹论的观点流行E、魔弹论效果观逐渐受到否定正确答案:AB13.语言符号的特性是( )A、具有一定模式B、声音和语意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C、不表意D、有声的E、借助感觉器官正确答案:ABD14.“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是( )A、这个假说中的“舆论”与历来的舆论概念不同B、认为传播媒介是拟态环境的营造者C、暗示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D、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宏观的、综合的社会效果E、着眼于认知层面正确答案:CDE15.下列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传播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B、对个人的信息接收和利用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信息传播完全自由D、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滥造成传播的麻醉功能失调E、信息成为数字化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正确答案:ABE16.在美国,广播收听率调查应运而生的重要原因有( )A、传播学者的努力B、广告商对广播的兴趣C、政府的重视D、广播的普及E、受众的强烈要求正确答案:BD17.霍夫兰等人的研究表明,制约传播效果的“条件”有( )A、传播主体B、说服方法C、传播者的主观愿望D、信息内容E、受众属性正确答案:ABCDE18.卡尔·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由微观人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B、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C、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D、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E、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正确答案:ADE19.大众传播成为一种大规模的事业,其外在标志是( )A、电视的兴起B、通信卫星的问世C、通讯社的产生D、大众报业的兴起E、广播的兴起正确答案:CD20.通过调查,贝雷尔森总结了人们对报纸的利用形态,其中有获得外界消息的新闻来源和( )A、日常生活的工具B、休憩的手段C、读报本身的目的化D、树立社会威信的手段E、社会的手段正确答案:ABCDE21.依据英尼斯的观点,下列媒介中属于“偏倚空间的”媒介的是( )A、印刷媒介B、电视C、羊皮纸D、电话E、石头正确答案:BDE22.下列方法中,被用于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方法是( )A、人口统计学分类法B、打电话的方法C、辅助回忆的方法D、邮寄问卷的方法E、实地考察法正确答案:BCD23.在我国,已建立网站的广电媒介有中央电视台和( )A、岭南视听信息网B、中国教育电视台C、北京电视台D、西湖明珠电视台E、香港电台正确答案:ABCDE24.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分为的研究层次是(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E、群体传播正确答案:ABCDE25.在批判学派看来,传统学派的“病症”主要是( )A、过分偏重微观研究B、过分依赖定量方法C、过分轻视微观研究D、过分依赖定性方法E、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正确答案:ABE26.蒂奇诺认为,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有( )A、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B、社交范围的差异C、传播技能上的差异D、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E、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正确答案:ABCDE27.信息高新科技对传播理论的影响是( )A、信息的真实与虚假的界限模糊化B、新闻与广告的界限的模糊化C、点对面传播与点对点传播之间的界限的模糊化D、电子传媒与印刷传媒的界限的模糊化E、职业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在信息把关方面的角色界限的模糊化正确答案:CDE28.为了扬长避短,杂志更多的趋向于( )A、传递信息迅速B、图文并茂C、专门化.D、专业化E、满足于不同类型读者的要求和爱好正确答案:BCDE29.下列关于“上限效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消除“知识沟”的存在B、“上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存在的C、“上限”在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过程中是存在的D、在人的一生追求知识的总过程中,“上限”是不存在的E、“上限效果”假说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知识平均化”可以实现社会平等的观点是很幼稚的正确答案:CDE30.数字化技术的功能有( )A、编码B、数据压缩C、存储和传输D、解码E、解压正确答案:ABCDE31.“把关”和新闻要素研究认为,影响和制约报道内容取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A、社会文化规范B、历史因素C、时空因素D、媒介所在的城市E、媒介的办报宗旨和报道方针、传播人员的新闻价值观和倾向正确答案:ACE。
传播学概论
四、培养理论 该理论认为:电视内容可以培养受众的世界观。对
受众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来说,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 进行客观的、真实的、全面的反映,提供正确的信息, 就可以对培养受众健康全面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积极作 用;另一方面,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进行了偏颇的描 述,就会歪曲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不正确 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香农-韦弗模式的对传播过程研究的启发性在于 (1)导入了噪音的概念。
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 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 的重要因素。 (2)香农-韦弗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者 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
(三)赖利夫妇系统模式
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 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 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 们所提示的环境
拟态环境及培养理论对受众的影响 1、受众容易将拟态环境与真实环境相混淆,从 而对真实环境产生错误性判断。特别是对意见领 袖的看法,更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看法的缩影。 2、拟态环境与培养理论能对大众传播受众的思 想及意识形态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3、拟态环境中的意见领袖,会引起受众的模 仿,并由此产生相关的活动。
1、电视画面上凶杀和暴力的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诱发 关系。 2、这些凶杀和暴力的内容对人们认识社会现实的影响, 持续看凶杀和暴力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 3、电视对犯罪的表现导致了儿童的盲目模仿,许多劫机、 抢劫等行为模仿电视内容。如果这种暴力得到奖励,更 会引起模仿 4、人们在接触暴力活动后,情绪会变得非常兴奋、激 动,这种生理反应会强化观看之后的感情反应,如果这 时遭遇挫折,会转化成愤怒的情绪并导致攻击行为。 5、观看者在观看电视中的暴力画面,尤其是看到一定情 况下合理的或被社会认可的暴力内容时,原来反对实施 暴力的观念和价值观会淡化,攻击性更强。
传播学概论期末研究论文范本
传播学概论期末研究论文范本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递、交流和影响的学科,对于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传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研究范围,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如面对面的交谈、书信往来等;组织传播则发生在各种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如企业内部的会议、报告等;大众传播则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学的主要理论(一)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 5W 模式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
该模式包括: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一模式清晰地勾勒出了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为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简洁而有效的框架。
(二)议程设置理论麦库姆斯和肖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媒体通过对各种议题的报道频率和强调程度,影响着公众对这些议题重要性的认知。
(三)沉默的螺旋理论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当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时,往往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保持沉默,从而使优势意见愈发强大,劣势意见则趋于沉默。
三、传播媒介的发展与变革(一)传统媒介的演变从古代的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到近代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出现,传播媒介不断发展。
报纸以文字为主要载体,为人们提供了深度的新闻和信息;广播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具有即时性和便携性;电视则结合了图像、声音和文字,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体验。
(二)新媒体的崛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分享信息和观点;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以其简短、生动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网络直播则实现了实时互动传播。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播学概论
目录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第二节传播的类型.....第三节传播的结构....................第二章传播学简史......................第一节世界传播学沿革.........第二节中国传播学历程..........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第一节传播革命的意义.............第二节媒介理论的演进..............第三节媒介融合的展望................第四、五章传播制度的建构..............第一节传播与政治..........................第二节传播与社会..................第三节传播与文化................第四节传播与经济..............第六章传播活动的实践.........第一节人际交流...........第二节群体传播............第三节组织沟通..........................第四节公众表达...................第五节大众传播..................第六节国际传播........................第七章传播主体的互动.................. 第一节传者图像.......................... 第二节受者形貌..................第三节传受者展望...................第八章传播效果..................第一节从迷思到科学................第二节从单一到多元...................... 第三节中国传播效果的本土化研究........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史·突厥传》。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1.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是信息从一个源头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甚至是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化、技术等方式进行。
2.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对传播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传播理论有:(1)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
(2)传播过程理论:研究信息从源头到接收者的传播过程。
(3)传播行为理论:研究个体和群体的传播行为。
3.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
传播媒介有多种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传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4.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传播数据,研究传播现象和效果。
传播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观察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对象。
5.传播伦理:传播伦理强调在传播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和伦理原则。
传播伦理要求媒体和传播者遵守新闻道德准则,尊重受众权益,提供准确、公正、客观的信息。
6.传播效果评估:传播效果评估是对传播活动结果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传播效果的评估,可以了解传播活动的效果和影响,为改进传播策略提供依据。
7.媒介与社会变迁:媒介和社会变迁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媒介的发展和变革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社会的变迁也促进了媒介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传播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涉及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传播媒介等内容。
通过学习传播学概论,可以深入了解传播现象及其效果,为进行传播活动和媒介创作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篇一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我这脑子啊,就像开了锅的粥,咕噜咕噜地翻腾个不停。
说真的,一开始我觉得这书可能会枯燥得像数学课,没想到读进去之后,发现还挺有意思。
施拉姆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导游,带着我在传播学的大观园里溜达。
也许有人会说,传播学有啥用啊?能当饭吃?我觉得吧,还真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懂点传播学,就像在茫茫人海中有了指南针。
比如说,那些广告为啥能让你心动?为啥有些新闻能传得满天飞?这里面可都有传播学的门道。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施拉姆讲的传播模式。
原来信息的传递不是简单的从A 到B,中间还有好多弯弯绕绕。
这让我想到了平时和朋友聊天,有时候我说的话,到了朋友那儿,意思可能就变了,这不就是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嘛!不过呢,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犯迷糊的时候。
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概念,让我觉得自己像只在迷宫里乱转的小老鼠。
我就问自己:“我能搞明白吗?” 可能得多读几遍才能真正吃透。
总之,读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这一路真好!让我对信息的传播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地传播着什么,也被别人传播的东西影响着。
篇二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我刚读完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这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结果呢,一读就停不下来!施拉姆这家伙,简直就是传播学领域的大神啊!书里讲的那些传播理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懂了,可再仔细一想,又觉得似懂非懂。
比如说“把关人”这个概念,我就在想,难道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把关人”,决定着我们能看到啥、听到啥?那这世界岂不是被他们掌控了一部分?还有啊,施拉姆提到的传播效果研究,让我联想到了现在的社交媒体。
那些网红、大 V 们,他们的一句话、一个视频,就能引发巨大的反响。
这到底是传播的力量太强大,还是我们太容易被影响了?我觉得可能都有吧。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
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
下面将对传播学概论的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传播学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传播概述传播是信息、思想、观念、情感等在人际关系中传递交流的过程。
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介和环境是传播的四要素,是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传播学主要关注传播现象和规律,研究传播现象的基本特征、传播的基本规律和传播的影响力等问题。
2.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3. 传播学的特点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和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传播学的理论1. 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传播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播效果阶段、传播过程阶段和传播系统阶段。
传播效果阶段主要关注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主要代表人物有拉斯维尔、拉萨韦尔和拉萨维尔等。
传播过程阶段主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信息传递和交流等问题,代表人物有香港、香港等。
传播系统阶段主要关注传播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等问题,代表人物有盖尔考恩、纽曼等。
2. 传播行为的理论传播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传播动机理论、认知加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3. 传播效果的理论传播效果的理论主要包括了受众反应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受众接受理论、受众认同理论、受众影响理论等。
4. 传播过程的理论传播过程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交流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媒介传播理论、传播行为理论等。
5. 传播系统的理论传播系统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传播媒介理论、传播渠道理论、传播网络理论、传播结构理论等。
三、传播学的方法和技术1. 传播研究的方法传播研究的方法包括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文献研究等。
传播学概论(简版)
媒介帝国主义、文化霸权、受众商品化等。
3
批判学派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
揭示传播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探究 传播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功能主义理论
01
功能主义理论
强调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探究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02
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
传播对社会系统的维系、整合和适应功能。
03
播进行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提 出了传播理论,并开始了系统
的传播研究。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01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 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02
它注重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相结合,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深入 分析和解释。
03
传播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问题,旨在提高传播效果和改 善人际关系。
跨文化传播的机遇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 合,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 间和机会。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
技术创新对传播学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 也在不断变化,对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融合发展的机遇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理论 的创新和实践应用,为信息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
和规律。
05
CATALOGUE
传播学的未来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内容海量,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 ,对传播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
机遇
新媒体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丰富 的数据和案例,有助于深入探究 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的挑战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
传播可以分为很多类型。
从传播的范围来看,有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就是我们在自己头脑里思考、回忆、分析等内心活动,这是最隐秘的一种传播。
人际传播呢,就是你和朋友、家人之间的交流,比如聊天、写信。
群体传播则是一群有着共同目标或兴趣的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像一个班级讨论活动方案。
组织传播发生在正式的组织内部,比如公司里的会议、通知。
大众传播就很常见啦,像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这些媒体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影响力可是相当大的。
二、传播的模式传播模式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传播的过程。
比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它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个模式简单明了,让我们一下子能抓住传播的关键环节。
还有香农韦弗的模式,它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
就好像我们打电话时信号不好,声音断断续续,这就是噪音影响了传播的效果。
三、传播的功能传播有着各种各样的功能。
首先是监测环境,它就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比如通过新闻报道,我们知道哪里发生了自然灾害,哪里出台了新政策。
其次是协调社会,让不同的人、群体能够相互理解、合作。
比如在一个团队中,通过沟通协调大家的工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再者是传承文化,把先辈们的智慧、经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像我们学习历史、传统习俗,都是在传承文化。
然后是提供娱乐,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享受。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就是很好的例子。
四、传播者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的素质、立场、动机都会影响传播的内容和效果。
专业的传播者,比如记者、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包括准确的判断能力、扎实的写作能力、敏锐的新闻嗅觉等。
传播学概论-PPT
许静《传播学概论》 张国良《传播学总论》
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
第一节 何为传播
一 人类传播简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传播与信息
三 信息社会
第二节 传播学概述
一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 传播学的学科架构
三 两大学派
四 精神交往论和马义传播观
传播媒介演进史: 保罗· 莱文森《软利器》
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 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 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 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 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 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 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 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 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哥伦布航海报道的第一篇印刷品是一份8页的小册 子,成为1492年的畅销书。拉丁文、法文、西班
牙文、托斯卡纳文版本相继印发,印刷品激起的对 新世界的兴趣难以遏制。
《软利器》
电子媒介,广义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
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手机等, 也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 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 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 后7分钟。”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的社会科学学科。
- 传播的本质:传播是信息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基础。
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信息的概念、特性、分类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
- 符号:符号的定义、功能、类型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 传播过程:传播的模型、要素(如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及其相互作用。
- 传播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等环境因素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等。
- 里程碑事件: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5W传播模式。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理论发展:两级传播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
- 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等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学科交叉:传播学与文化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融合。
- 技术影响: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播学理论的影响。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调查法:问卷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田野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内容分析法:编码、分类、量化内容特征。
2.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法:访谈技巧、数据整理与分析。
- 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的应用。
- 案例分析法:案例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3. 混合研究方法- 方法论: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原则。
- 实践应用:如何在实际研究中运用混合方法。
四、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发展现状- 学科建设:传播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研究成果:我国传播学者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
- 行业应用:传播学理论在新闻、广告、公关等领域的应用。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篇一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这感觉,真的是一言难尽啊!你说这传播学,以前我觉得不就是传个消息嘛,能有啥大学问?可读了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施拉姆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导游,带着我走进了传播学这个神秘又复杂的世界。
也许你会问,这书到底有啥特别的?我觉得吧,它就像是一个装满宝藏的宝箱,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的宝贝。
书里那些关于传播模式、传播效果的论述,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传播是这么回事儿!”比如说其中提到的人际传播,我就想到自己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这不就是最直接的人际传播嘛!有时候一句话能让朋友开心半天,有时候又可能不小心惹人家生气,这传播的效果还真是难以捉摸呢。
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犯迷糊的时候。
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概念,让我觉得脑袋都要炸了!我就在想,这传播学咋就这么难搞呢?可能是我太笨了,还是施拉姆老爷子太厉害了?但不管怎么说,读完这本书,我对传播学算是有了新的认识。
这一路读下来,虽然有点累,有点迷茫,但也收获满满。
你说,这是不是也挺好的?篇二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哎呀妈呀,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可把我给“折腾”惨了!一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翻开这本书,想着能轻松搞定它。
结果呢?我发现自己简直是太天真了!这书里的内容,那叫一个深奥,就像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
不过,你还别说,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就像探索一个未知的宝藏,虽然过程艰难,但每发现一点新东西,都能让我兴奋不已。
施拉姆在书里讲的那些传播的要素和过程,让我不禁想到我们每天的生活。
比如说发个朋友圈,这也是一种传播呀!我们想表达自己的心情、想法,希望得到朋友们的关注和回应。
也许有人会点赞,也许有人会评论,这不就是传播的效果嘛。
但是,读着读着,我又产生了疑问。
这传播学的理论在现实中真的能完全适用吗?我觉得可能不一定。
毕竟,人的情感和行为那么复杂,怎么能简单地用理论来解释呢?有时候我会想,施拉姆是不是把传播学想得太理想化了?但转头又一想,人家毕竟是大师,肯定有他的道理。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1.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40年代的美国〃传播学诞⽣在美国的原因①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业最发达的国家②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由的科研氛围以及雄厚的物质技术⼒量使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③1933年,德国的纳粹执政后,⼤批欧洲学者逃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传播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第⼀、这是⼀个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命的时代,两次世界⼤战相继爆发,交战国纷纷利⽤各种传播媒介进⾏⼤规模宣传第⼆、⼆战前⼣的美国已经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学习传播学的意义第⼀,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第⼆,有助于以⾼传播决策的科学⽔平;第三,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2.四⼤奠基⼈及贡献〃拉斯韦尔(政治学家),:从政治⾓度研究传播学(1902-1977)博⼠论⽂《世界⼤战期间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三功能)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⑴环境监视功能(帮助⼈们了解把握环境的变化保证⼈类社会的⽣存与发展环境监视是⼤众传播的最主要功能)⑵社会协调功能(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⑶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将前⼈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赖特的“四功能说”:第⼀,环境监视;第⼆,解释与规定;第三,社会化功能;第四,提供娱乐施拉姆把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遗产传承归⼊整治功能的范畴,⽽把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归⼊⼀般社会功能的范畴。
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功能表现: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功能的“⿇醉作⽤”负⾯功能:⿇醉功能拟态环境歪曲环境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实现环境的“镜⼦“式的再现,⽽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选择,加⼯,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们提⽰的环境。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理解信息世界的大门。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整理的传播学概论的知识点,咱们一块儿来瞧瞧这其中的奥秘。
先来说说传播的定义吧。
传播呀,简单说就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比如说,我跟您在这儿唠嗑,把我知道的事儿告诉您,这就是传播。
它可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像电视节目、广告、网络文章,那都是在传播信息。
传播的类型那也是五花八门。
有人际传播,这就好比咱俩面对面聊天,能看到彼此的表情,听到语气,感觉特亲切。
还有群体传播,像一群朋友聚在一起讨论去哪儿玩,这就是群体在传播想法。
大众传播更是厉害啦,报纸、电视、广播,能把消息一下子传给好多好多人。
说到传播的模式,那可有不少经典的。
比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Who)、说了啥(Says What)、通过啥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有啥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就像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让我们能明白传播的各个环节。
传播效果研究也是很有意思的。
就拿“魔弹论”来说,以前人们觉得传播的信息就像子弹一样,打到谁身上谁就会受到影响。
可后来发现,哪有那么简单呀!受众可不是傻傻地等着被影响,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信息的编码和解码也是个关键。
比如说,我想跟您形容今天的天气特别好,我得用合适的词儿和语气,这就是编码。
您听了我这话,能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这就是解码。
但有时候编码和解码会出岔子,闹出笑话。
传播中的媒介也很重要。
从古老的书信到现在的手机,媒介一直在变。
以前写信得等好久才能收到回复,现在发个微信,瞬间就能交流。
再讲讲传播中的噪音吧。
这可不是咱平常说的那种吵闹的声音,而是会干扰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
比如说,信号不好,听不清对方说话;或者语言不通,理解不了意思。
在生活中,传播学的知识无处不在。
就拿我上次参加的一个活动来说吧。
那是一个公益讲座,主题是环保。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集权论的“圣经”是指()A、《君主论》B、《论出版自由》C、《论自由》D、《独立宣言》正确答案:A2.提出“知识沟”理论假说的是()A、松伯格B、蒂奇诺C、诺伊曼D、艾蒂玛正确答案:B3.首先提出关于传播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A、施拉姆B、霍夫兰C、拉斯韦尔D、卢因正确答案:C4.麦奎尔增加的“动员功能”可以归为()A、娱乐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环境监测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正确答案:B5.西方发达国家黄色报刊的特征是()A、刊载政论为主B、刊载低级趣味内容为主C、读者限于部分外围群众D、读者局限于组织成员正确答案:B6.传播研究的基本步骤的第一步是()A、研究设计B、分析资料C、确定研究客体D、选择课题正确答案:D7.符号的符号称为()A、字母B、文字C、语言D、信息正确答案:B8.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A、规律和趋势B、主体和客体C、过程和效果D、媒介正确答案:C9.赖利夫妇模式中的次属群体指()A、社会结构B、初级群体C、社会总系统D、基本群体正确答案:A10.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一个重要功绩是引入了()A、噪音B、双向循环C、传播单位D、反馈正确答案:C11.传播的条件问题又称()A、外部问题B、内部问题C、外部结构问题D、内部结构问题正确答案:C12.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A、特殊性B、操作性C、一般性D、指说性正确答案:D13.新闻学的研究路线是()A、理论—历史—实务B、实务—理论—历史C、历史—理论—实务D、实务—历史—理论正确答案:D14.在传播控制中,最根本的控制形态是()A、政治控制B、经济控制C、文化控制.D、受众控制正确答案:B15.以传播学“鼻祖”的身份名垂青史的是()A、申农B、拉斯韦尔C、布雷多克D、马莱茨克正确答案:B16.反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A、线性模式B、社会系统模式C、控制论模式D、传播单位模式正确答案:C17.传播研究中对传播功能的研究是源自西方社会学的()A、社会功能主义B、结构功能主义C、功能分析主义D、结构主义正确答案:B18.50年代初,英尼斯发表了《帝国与传播》专门分析了()A、媒介与人的心理联系B、媒介同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D、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正确答案:B19.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是()A、定性B、定量C、科学实证D、哲学思辨正确答案:D20.“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A、梅罗维茨B、英尼斯C、麦克卢汉D、戈夫曼正确答案:C21.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A、申农B、维纳C、康德D、施拉姆正确答案:B22.可以抵消被试对象的个别差异的方法是()A、消除法B、效果平衡法C、援助法D、保持恒定法正确答案:B23.最近50年以来传播学研究所取得的全部重要成果中,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之上的占()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0%以上正确答案:C24.1901年实现了横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信号传递的科学家是()A、爱迪生B、摩尔斯C、波波夫D、马可尼正确答案:D25.指出新闻媒介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力量的我国学者是()A、李彬B、喻国明C、范东生D、张国良正确答案:C26.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工作量小,但得到的信息却较多的抽样形式是()A、等距随机抽样B、整体随机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分层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27.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被比喻为“雷达功能”的是()A、社会协调功能B、环境监测功能C、文化传递功能D、娱乐功能正确答案:B28.在我国,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受众进行系统的抽样调查始于()A、70年代初B、70年代末C、80年代末D、80年代初正确答案:D29.娱乐节目、体育比赛及一切渲染爱情、暴力、罪恶的信息属于()A、指导性信息B、复原性信息C、说服性信息D、维持性信息正确答案:B30.假设某城市有28个街道办事处,先随机抽取5个街道办事处,再对这5个办事处的居民进行普查,这样的抽样方法属于()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C、等距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31.我国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于()A、1993年B、1994年C、1991年D、1992年正确答案:B32.传播学的分支中比重最大的是()A、大众传播学B、人际传播学C、自我传播学D、组织传播学正确答案:A33.维纳把信息分为()A、新闻与非新闻B、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C、新闻信息、教育信息D、语言信息和符号信息正确答案:B34.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A、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多学科理论探索B、多学科理论探索——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C、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多学科理论探索D、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一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正确答案:D35.非语言传播的高级层次是()A、艺术B、体语C、图像D、类语言正确答案:A36.完成传播结构认识史上的第三次飞跃,即解决了传播条件问题的模式是()A、控制论模式B、社会系统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拉斯韦尔模式正确答案:B37.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A、问卷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个案研究法D、抽样调查法正确答案:D38.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A、流行文化B、媚俗文化C、精英文化D、民间文化正确答案:B39.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
1.口语传播有何特点和意义?
特点:①口语具有表述的自由性
②口语传播受到时空的限制
③口语是有的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
意义:①增强人际沟通
②维系社会
③促进思维
④传承文化
2.文字传播有何特点,意义和影响?
特点:①克服了口语的转瞬即逝性,在时间上能长期保存信息,便于记忆,储存。
②克服了物理空间和距离的局限,可实现大面积的传播。
③文字记录的精确性,是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依据。
意义和影响:①文字传播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又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②文字传播也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分化。
3.印刷传播有何特点?他与大众传播有何关联?
特点:①表达性:能传送范围广阔的思想和感情
②记录永久性:可以超越时间
③迅速性:可以跨越空间
④分布性:可以到达所有阶层的人们
关联:①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这一技术条件,宣告了大众传播时代即将到来。
②19世纪初,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型印刷机的问世,是生产能力得到飞跃提高,使
作为大众化媒介的报纸的诞生成为可能,为真正开启大众传播时代提供了条件。
4.电子传播有何特点和影响?
特点: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挣脱了印刷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书,报,刊)运输(通过人际交通工具把印刷
品送到读者手中)的束缚
③实现了同时段的大众传播
④达成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
影响:①促进经济
②推动政治
③方便生活
④传承文化
5.网络传播有何特点和影响?
特点:①信息量巨大
②技术融合
③信息双向流动
④超越时空限制
影响:①从传播角度看,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②互联网以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重构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和沟通,影响甚至
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③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冲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6.人类传播革命有何规律?
规律: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呈加速度发展,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传播符号,传播科技呈叠加状态发展,各种传播手段呈整合状体发展,信息复制和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和知识的增加和累积成金字塔状发展。
7.英尼斯的媒介理论有何要点?
一、媒介偏向
即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性。
前者指质地较重,耐久性强的媒介,较适合于克服时间的障碍,较能长久保存。
后者指质地较轻,容易运送的媒介,较适合于客服空间的障碍。
任何传播媒介,若不具有长久保存的特性来控制时间,就具有便于运送的特点来控制空间,二者必有其一。
二、媒介与权力的关系
英尼斯认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往往能改变社会体制的形态,常常转移权力中心。
社会权利的竞争,离不开寻求新的传播技术形式的竞争。
于是,英尼斯将控制媒介行为视为行驶社会和政治权利的一种手段。
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何要点?
一、媒介就讯息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
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
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
他借用了英尼斯关于媒介偏倚性的观点中的某些成分,又大加发挥,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论点。
他提出“感觉的平衡”概念,提出:对于不同传播技术的使用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织,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媒介的影响改变人类的感觉生活,进而和社会的发展有关。
三、媒介有凉热之分
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凉媒介与热媒介。
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凉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四、地球村
他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部落文化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脱离部落文化时期)、电子传播时期(重返部落文化时期)。
他提出,新的电子媒介延伸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天涯似咫尺。
打破了旧的时空概念,整个世界似乎紧缩成了一个地球村。
9.莱文森的媒介理论有何贡献?
贡献:①莱文森提出一个崭新的人性化趋势理论:人是积极驾驭媒介的主人。
人不是在媒介中被发送出去的,而是在发号施令,创造媒介的内容,对别人已创造出的内容,人
们拥有空前的自主选择能力。
②莱文森指出麦克卢汉“地球村”的局限性,认为他只局限于电视这一媒介,只是消
极的坐在电视机前面看节目,没有参与。
③莱文森认为凉热媒介用来分析同一类媒介时,效果最好。
④在媒介形态演化理论方面,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强调了人的主动性,认为人能
主动选择和改进媒介,一切媒介都是“补偿性媒介”,能补齐过去的媒介的不足,
使媒介人性化。
10.如何理解“媒介融合”现象?
一.形式
高登:媒介科技融合所有权融合战术融合结构融合信息采集的融合新闻呈现方式的融合
詹金斯:技术融合经济融合社会或组织的融合文化融合全球融合
二.含义
媒介融合是在媒介形态变化的背景下,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含义也不相同,关键在于,它以技术的融合为基础,是一种信息的技术手段,功能界共和形态模式的界限的改变和能力的交换,在融合过程中,能激发出新的传播实体,他的目的是满足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获得利润的最大化,追求信息传播的理想境界。
总的来说,媒介融合目前只是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已有很多实践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但尚未形成一个理论模式。
11.“媒介融合”已取得哪些进展?前景如何?
进展:媒介融合的实践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一些拥有电视台的报纸一开始共同分享资源。
如今经常被人们提到并视为媒介融合实践先锋的是论坛公司和媒介综合集团,他们的融合已具体到日常的新闻实践中
①论坛公司的实验
②传播媒介集团的经验
③中国媒介的探索
前景:从目前的宏观变革趋势,数字技术发展动向,受众寻求变化等角度看,媒介融合已然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①数字化是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
②受众需求使媒介产业融合进一步向跨媒介集团方向发展。
③媒介融合将对新闻传播和新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