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
颅脑病人麻醉管理制度
颅脑病人麻醉管理制度一、前言颅脑病人是指因外伤、肿瘤、血管病变、感染等原因导致颅内结构发生变化,给麻醉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颅脑病人麻醉管理制度,对于提高麻醉管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术前评估(一)详细询问病史颅脑病人病史复杂,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颅内手术史、外伤史、有无高颅压症状、既往麻醉史等。
特别要注意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出血性疾病史等。
(二)相关检查术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如有条件应进行颅内压力监测、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颅内压力监测等。
(三)颅内压力监测颅脑病人术前应根据病情及手术需要进行颅内压力监测。
术前颅内压力监测可以从大脑脑室、硬脑膜下腔等途径监测颅内压力,以明确颅内压力变化及临床表现。
(四)饮食禁忌手术前一天晚上应禁食禁饮,以免发生误吸和呼吸窘迫等情况。
(五)术前安抚对于对麻醉、手术恐惧的患者应积极安抚,尽量降低患者紧张和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麻醉的效果。
三、术中麻醉管理(一)麻醉选择颅脑病人术中的麻醉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性质和患者的术前评估情况来决定。
常规情况下可选择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但对于高危病人应慎重选择麻醉方式。
(二)保证安全颅脑病人手术需要保持一定水平的麻醉深度,术中可通过监测颅内压力、脑电图等指标进行调整。
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并发症。
(三)呼吸管理颅脑病人麻醉期间应注重呼吸管理,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抑制、气道梗阻等情况。
(四)循环支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循环支持,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对脑血流造成影响。
(五)药物选择在选择麻醉药物和手术前麻醉药物时应慎重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药物不良反应。
四、术后监护(一)术后监测颅脑病人手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二)神经系统监测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表现进行病情的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对光反射等。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全文)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目录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总结颅脑外伤,又称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约占全身创伤的20%,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位居首位。
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种运动损伤的增加,当今社会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从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神经放射介入治疗室、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麻醉医生参与了颅脑外伤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
本指南旨在指导麻醉医生对颅脑外伤患者做出快速正确的评估,采取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避免继发性神经损伤的发生,以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1、定义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损伤。
2、分类(1)原发性颅脑外伤:指机械撞击和加速减速挤压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立即造成的局灶性或弥散性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及下丘脑损伤。
(2)继发性颅脑外伤:通常在原发性颅脑创作后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的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操作。
继发性损伤包括:①全身情况: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低血压;②形成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或血肿增大;③持续的颅内高压症状。
脑缺血和缺氧是导致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二、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1、中枢系统①在原发性脑创伤的局灶性区域,脑血流(CBF)和脑代谢率(CMRO2)降低。
随着颅内压(ICP)升高,颅内更多的组织出现低灌注和低代谢。
②当ICP持续升高时,CBF的自主调节能力被削弱;同时合并的低血压将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
③血脑屏障破坏导致的血管原性脑水肿和缺血导致的细胞毒性脑水肿将进一步增高ICP,从而加重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甚至引起致命性的脑疝。
2、循环系统由于继发性交感神经兴奋和(或)颅内高压引起的库欣反射,存在低血容量的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常表现为高血压和心动过缓。
(完整版)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
Hale Waihona Puke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中枢系统: 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脑疝 循环系统:高血压和心动过缓(库欣反射)、严重的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
失常和心排血量下降等 呼吸系统:低氧血症、呼吸模式异常、神经源性肺水肿,常伴有恶心呕吐和反
流误吸 发热可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
(6)麻醉药物的选择:
建议在麻醉诱导前建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滴定法给予麻醉药物,维持血流动 力学的平稳
a、吸入麻醉药:建议卤代吸入麻醉药的使用浓度低于1MAC;不推荐使用 N2O
b、静脉麻醉药:①丙泊酚具有降低CMRO2、CBF和ICP、保留脑血管自主 调节的作用,可用于控制ICP;②氯胺酮可收缩脑血管,升高ICP,不推荐使用
c、神经功能监测:ICP监测、脑氧监测、脑血流监测、电生理监测、脑 温度监测等
(3)控制循环稳定
a、管理目标:维持脑灌注压(CPP)在50~70mmHg,收缩压>90mmHg; 但应当避免采用过于积极的手段来维持CPP>70mmHg,后者将增加ARDS的发 生率
b、液体复苏:使用无糖的等张晶体和胶体溶液可维持正常的血浆渗透浓度 和胶体渗透压,减少脑水肿的发生;高渗盐水已被用于TBI患者的液体复苏;4% 白蛋白可增加TBI患者的死亡率;含糖液体的使用与神经功能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应当避免使用
麻醉管理要点:快速全面的评估
及时有效的围术期管理 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术前评估
(1)神经系统评估:①Glasgow昏迷评分法 ②瞳孔(大小、光反射)反应和四肢运动功能的检查等
(2)其他器官损伤的评估:是否合并多器官系统的损伤 (3)全身状况评估:评估引发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压、呼吸氧
颅脑外伤患者麻醉管理
2
麻醉方式选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3
麻醉操作:准确实施麻醉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4
麻醉监测: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5
麻醉复苏:术后及时进行麻醉复苏,确保患者安全出院
6
术后随访: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术后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麻醉与康复治疗
麻醉在颅脑外伤治 疗中的作用:减轻 患者疼痛,降低颅 内压,保护脑组织
麻醉前评估:全 面了解患者病情、 身体状况、药物 过敏史等
麻醉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 手术类型、麻醉 风险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麻醉方式
麻醉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 手术类型、麻醉 方式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麻醉药物
麻醉操作:严格 按照操作规程进 行麻醉操作,确 保麻醉效果和安 全性
麻醉监测:实时 监测患者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和 处理麻醉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预防措施:密切
1 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并 处理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呼
2 吸抑制、低血压、 心律失常等
处理方法: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采取
3 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吸氧、补液、药 物治疗等
特殊情况处理:如 出现严重并发症,
4 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 案
麻醉对颅脑外伤的影响
生命体征等
合适的麻醉方式
12
34
✓ 制定麻醉计划:包括麻
✓ 准备应急预案:针对可能
醉药物的选择、剂量、
出现的麻醉并发症和意外
给药方式等
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麻醉方式选择
局部麻醉:适用于颅脑外伤较 轻、手术范围较小的患者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颅脑外伤 较重、手术范围较大的患者
颅脑手术病人麻醉管理
颅脑手术病人麻醉管理一、引言颅脑手术病人麻醉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医学领域,它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
在颅脑手术过程中,麻醉管理必须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并且尽可能减少手术的风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颅脑手术病人麻醉管理。
二、颅脑手术前的麻醉管理1. 病史采集在颅脑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基本情况。
2.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在颅脑手术前,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以避免手术感染等问题。
3. 镇静剂使用在颅脑手术前,医生还需要给患者使用镇静剂,以使其保持镇静状态,并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
三、颅脑手术中的麻醉管理1. 麻醉药物选择在颅脑手术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以控制病人的疼痛和保证其安全。
2. 麻醉深度控制在颅脑手术中,医生还需要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控制,以避免过度镇静或过度兴奋等问题。
3. 监测指标监测在颅脑手术中,医生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颅脑手术后的麻醉管理1. 疼痛管理在颅脑手术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2. 恢复期监护在颅脑手术后,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恢复期监护,并定期检查患者身体情况和恢复情况。
五、总结与展望颅脑手术病人麻醉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领域,它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
在颅脑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镇静剂使用、麻醉药物选择、麻醉深度控制、监测指标监测等工作。
在颅脑手术后,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和恢复期监护。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颅脑手术病人麻醉管理将会越来越完善和精细化。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PPT
1.神经系统评估:①Glasgow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ale,GCS):从睁眼反应、言语对 答和运动反应三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意识和神经系统状态 ,对预后具有很好的预见性。根据 Glasgow评分,TBI可以分为:重度,GCS=3~8;中度,GCS=9~12;轻度,GCS=13~14;正 常,GCS=15。②瞳孔(大小、光反射)反应和四肢运动功能的检查等。
5
二、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
2. 循环系统:由于继发性交感神经兴奋和/或颅内高压引起的库欣反射,存在低血容量的闭合性颅 脑创伤患者常表现为高血压和心动过缓。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甘露醇和速尿的降颅压措施、打开 硬脑膜的手术操作和/或合并其它器官损伤致大量失血,都可使TBI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动过 速、心律失常和心排血量下降。心电图常见T波、U波、ST段、QT间期等异常表现。
4
二、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
8
颅脑创伤患者的麻醉
么做?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 3、呼吸系统 • 低氧血症和异常的呼吸模式(如∶自主过度通气) • 恶心呕吐和返流误吸 • 神经源性肺水肿 • 4、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 • 5、内分泌∶应激性高血糖反应 • 6、体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干扰,可造成病人高热。发热可进一步
加重脑损伤
颅脑手术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鄂州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 脑血流∶占心输出量的12%~15%;与脑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成 反比,缺氧和二氧化碳增高可使脑血流量增加
•
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
• 脑代谢∶全身氧耗量的20%;缺氧耐受差;代谢率增加,脑血流与之相应增 加
• 2.水、电解质变化:神经外科患者在术前准备过程中大多限制液体和脱水治疗,很容易发生水、 电解质紊乱,一定要勤查血气
• 3.气道评估:脑外伤患者大多合并有饱胃、颅底骨折、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提前对气道准确评 估并做好准备
颅脑高压的常见原因和处理
鄂州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颅脑高压的常见原因和处理 • 高压"三联症"
鄂州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颅脑手术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
• 麻醉前评估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尤其重要,即使是急诊患者,也要给予准确 的ASA分级,重要的器官功能状态。
• 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 1.专科检查:患者的CT或者MRI的结果,明确患者受伤的部位及其对生命体征可能的影响,尽 可能对伤情提前预计,对麻醉方案及相应应急处置做好准备;要注意详细记录麻醉前患者的意识、 肢体运动、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以便在必要时与麻醉后,手术后进行对比
颅脑外伤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
颅脑外伤麻醉管理
7.颅内压的控制: • 过度通气:避免长时间的过度通气(PaCO2 28~33.5mmHg,3.7~4.5kPa)时,
同时进行脑氧监测,以警惕脑缺血的发生; • 高渗液体治疗:甘露醇负荷剂量为0.25~1g/kg,高张盐水具有降低ICP和液体复
苏的治疗作用; • 激素:激素使用可增加中重度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不推荐使用; • 体位:在确保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情况下,平卧位头部抬高30°可改善静脉回流,降
低ICP;
总结
▪ 颅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脑灌注和脑血流, 预防继发性脑损害。
▪ 在围手术期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快速正确的评估,选择 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式,全面严格地管理患者的循环、呼吸、代 谢和温度等,以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谢谢观看
同时还会伴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包括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主要表 现为喷射性呕吐,同时还可以观测到眼底的视乳头水肿。 ▪ 呼吸系统:低氧血症、异常呼吸;返流、误吸;交感兴奋导致肺动脉高 压致神经源性肺水肿。 ▪ 体温:升高→加重脑损伤。
颅脑外伤病理生理
颅脑外伤麻醉管理
▪ 管理要点:快速全面的评估,维持脑灌注压和氧供,防止和减轻继发性神经损伤,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 满意的手术条件,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关键是防治加重脑缺血缺氧因素。
3.控制循环稳定
▪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和 脏器的灌注是提高治愈率、 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 键因素。
▪ 提示:血压下降幅度越大, 低血压持续时间越长,死 亡率越高;合并低氧血症 患者预后较差。
颅脑外伤麻醉管理
• 术中低血压原因分析: ①低血容量:开放性颅脑损伤、多发伤出血、强烈脱水利尿; ②术中切开硬脑膜减压:减压反射; ③麻醉药物影响; ④脑疝晚期导致中枢衰竭低血压;
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特点和麻醉处理
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特点和麻醉处理⒈临床特点⑴伴有意识改变的创伤病人应考虑是否存在脑损伤,必要时应采取Glasgow昏迷评分评价意识状态。
⑵脑外伤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颅内血肿。
除伤及延髓、呼吸中枢衰竭或濒死者,单纯颅脑外伤一般不发生休克。
因此,成人脑外伤后若出现低血压应首先考虑有无伴有其他部位、尤其是胸腹腔脏器损伤所致内出血。
⑶严重头部外伤的主要死因是颅内血肿、颅内高压、脑组织缺氧和水肿。
颅内压(ICP)、脑血流量(CBF)和脑代谢率(CMRO2)是脑部损伤时麻醉必须考虑的三大要素。
脑灌注压(CPP)= MAP-ICP,因此保持MAP大于80mmHg,同时防止ICP升高是保证脑部血液灌注的关键。
近年来采用监测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O2)可间接反映脑的灌注。
⒉麻醉处理⑴颅脑外伤患者麻醉管理的基本原则:保证氧供,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及避免增高ICP。
早期救治包括给氧、降低ICP、控制气道、过度通气等。
对需要补充血容量的病人,宜选用血液制品或血浆代用品等,胶体类溶液优于晶体溶液,可以减少脑含水量和ICP增加。
⑵呼吸管理:除轻微颅脑外伤或简单和表浅的手术外,不论病人清醒与否,均应行气管插管术,以便控制通气和预防误吸。
清醒气管插管引起的反应可能导致ICP明显升高,应尽可能避免。
深昏迷病人可能不需使用全麻药,仅用肌松药便可行气管插管,甚至施行手术。
⑶血压调控:脑损伤常因脑出血或水肿而并发ICP升高,控制颅内高压措施包括限制液体入量(伴有低容量性休克除外)、利尿、巴比妥类镇静、过度通气。
高血压多为ICP增高的反应,不需处理。
如用降压药治疗可能导致脑灌注下降,从而引起脑缺氧,适得其反。
颅骨瓣打开后,脑减压过程中,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应提前做好输血准备,维持充足血容量。
⑷麻醉用药和注意事项:①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除外)、镇痛药和镇静药均可降低CBF 和CMRO2,宜选用;氯胺酮不单独用于脑损伤患者(严重颅脑损伤禁用),可谨慎地与其他静脉麻醉药联合应用;②ICP明显增高的脑损伤患者不宜选用氧化亚氮(N2O),可能存在颅内气腔的患者(如冲击伤或复合性颅骨骨折患者)禁用N2O;③可释放组胺的肌肉松弛剂(如箭毒、阿曲库铵)应少量分次用药,尽管琥珀胆碱有增加颅内压的作用,但当需要快速肌松时仍可选用;④严重颅脑损伤并伴有颅内高压的患者宜全凭静脉麻醉,或在打开颅骨切开硬脊膜后复合吸入麻醉;⑤麻醉手术中尽量避免血压波动,维持循环稳定。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
血压:如SBP<90mmHg,SBP>160mmHg或MAP>110mmHg 呼吸氧合:低氧血症,低或高碳酸血症等 出血:Hb<90g/L,HCT<30%等 电解质:低钠血症 血糖 渗透压 酸碱平衡 体温:T<35.5或T>37.5°C
4 气道评估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 ——术中管理
动物实验提示低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大脑温 度每降低1℃,理论上可降低脑代谢率5%-7%。
但临床试验发现低体温并未能改善患者死亡率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 ——术中管理
麻醉药物的选择
➢ 卤代吸入麻醉药:高浓度时具有降低CMRO2、扩 张脑血管、增加CBF和ICP,削弱CO2反应的作用, 建议其使用浓度低于1MAC。
颅内压的控制
1. 过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
➢ PaCO2在28-33.5mmHg ➢ 避免长时间过度通气,并同时进行脑氧监测
2. 高渗液体:
甘露醇0.25-1g/kg,注意急性肾损伤和电解质紊乱 高张盐水:3%盐水负荷量250-300ml或者7.5%高张盐水100-
250ml持续输注并定期监测血钠。当血钠>155时需停止使用。
扩展思考
合并妊娠的颅脑外伤该如何麻醉管理?
➢ 静脉麻醉药物:
➢ 丙泊酚不改善TBI的死亡率和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 TIVA有利于TBI的术后快速神经功能评价 ➢ 氯胺酮可收缩脑血管,升高ICP,不推荐使用
➢ 肌肉松弛剂:
➢ 足量的肌松药可辅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降低ICP ➢ 琥珀胆碱可引起肌肉抽搐和ICP升高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 ——术中管理
例如:低氧血症,高碳酸 血症、颅内出血或血肿增 大及持续的颅内高压症状 等
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
• 麻醉医生在面对颈椎情况不明时该如何应对?
对于没有行颈椎影像学评估的清醒患者,几项临床调查发现,神志清 楚,没有醉酒、没有显著移位的患者,如果存在颈椎损伤,通常伴有疼
痛、自主活动受限或神经损伤的症状。 • 只要神志清楚,且没有症状,一般也没有必要采取特殊的
预防术期应避免患者发热,并需要对发热患者给予有效的降 温处理。
麻醉药物的选择-吸入or静脉
建议在麻醉诱导前建立有创动脉压监测,滴定法给予麻醉药 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 吸入麻醉药:所有的挥发性麻醉药均有剂量依赖性的脑血
管扩张。1、建议卤代吸入麻醉药的使用浓度低于1MAC。 2、不推荐使用N2O。 ➢ 静脉麻醉药:可降低CMRO2、CBF,且对ICP无不利影响 。1、TIVA(丙泊酚+瑞芬太尼)有利于术后的快速神经 功能评价。2、如果出现顽固性颅内高压时,可在血流动 力学稳定的前提下使用大剂量巴比妥类药物来控制颅内压。 3、氯胺酮可收缩血管,升高ICP,不推荐使用。 ➢ 肌松药:足量,可辅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降低ICP。
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或血肿增大
有创动脉压零点应放置于乳突水平,以反映脑循环的情况。
SjvO2<50%持续15min以上,与不良预后有关。
打开颅骨前,麻醉医师的目标是维持足够的脑关注压;
SpO2<90%或PaO2<60mmHg
但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可适当应用降压药。
如果其他方法难以达到,可使用过度通气
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
颅脑外伤的定义和分类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颅脑外伤的麻醉与管理
总
结
定义
➢ 颅脑外伤: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损伤,又 称之为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约占全 身创伤的20%,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位居首位。
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期处理
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期处理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效果。
方法该院77例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与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并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77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
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不同时间段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组无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发生。
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患者40例(51.95%),自主呼吸恢复欠佳带管送回ICU 患者29例(37.66%),气管切开手术8例(10.39%),术毕后均送回ICU。
该组治疗有效率93.51%,死亡率6.49%。
结论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行气管插管与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标签:颅脑外伤;手术治疗;麻醉颅脑外伤是由直接或间接地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而致地损伤[1]。
其病情复杂、变化迅速,容易导致不良后果,部分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2]。
大部分颅脑外伤患者会出现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功能异常、多种复合伤等。
若麻醉处理不佳,会加剧患者中枢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再加上颅脑外伤手术前常常无充分的术前准备而直接进入手术室,故对麻醉期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效果,现对该院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77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麻醉期的处理体会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颅脑外伤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男50例,女27例。
年龄17~63岁,平均(47.1±3.2)岁。
损伤原因:车祸42例(54.55%),打架20例(25.97%),意外15例(19.48%)。
部位:额部24例(31.17%),颞部29例(37.67%),颅底11例(14.29%),多部位损伤13例(16.88%)。
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检查,其中硬膜外血肿36例,硬膜下血肿1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7例,颅骨凹陷性骨折17例,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挫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外伤患者(TBI)的麻醉管理
一、定义: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二、分类:(1)原发性颅脑外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
原发性脑干损伤及下丘脑损伤。
(2)继发性颅脑外伤:1、全身情况: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低血压;2、形成硬膜外、脑内血肿或血肿增大;3、持续性颅内高压症状。
三、术前评估(1)神经系统评估1、Glasgow昏迷评分法:从睁眼反应、言语对答和运动反应三方面评估患者的意识和神经系统状态,对预后具有很好的预见性。
(2)是否合并多器官系统的损伤,如:有无胸腔内出血和(或)腹腔内出血等。
(3)全身状况评估:血压、呼吸氧合、出血、电解质、血糖、渗透压、酸碱平衡、体温等。
(4)气道评估:重点注意有无颈椎的损伤。
四、术中管理(1)气道管理:TBI患者可能存在饱胃、颈椎不稳定、气道损伤、面部骨折、颅底骨折等问题。
(2)机械通气:过度通气(PaCO2<25mmHg)可加重患者局灶性脑缺血的程度,因此不主张在TBI患者中采用过度通气。
(3)检测:主要有呼气末二氧化碳、脉搏氧饱和度、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体温、尿量。
定期动脉血血气分析、血细胞比容、电解质、血糖、渗透压等检测。
(4)控制循环稳定:1、管理目标:维持脑灌注压(CPP)在50-70mmHg,收缩压>90mmHg。
2、液体复苏:主要使用无糖的等张晶体和胶体,可维持正常的血浆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减少脑水肿的发生。
(5)血糖控制:推荐维持手术期血糖在6-10mmol/L,并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
(6)体温控制
(7)麻醉药物的选择:1、吸入麻醉药:不推荐使用N2O。
2、静脉麻醉药:氯胺酮可收缩脑血管,升高颅内压(ICP),不推荐使用。
(8)颅内压的控制:1,过度通气:避免长时间的过度通气,要进行脑氧监测,以警惕脑缺血的发生。
2、高渗液体治疗:甘露醇负荷剂量为0.25-1g/kg,酌情重复给药,但不推荐持续输注。
其副作用包括:利尿、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絮乱和ICP反跳性升高。
3、激素:激素使用可增加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不推荐使用。
4、体位:平卧位头部抬高30度可改善静脉回流,降低ICP。
五、术后管理:加强营养、控制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颅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脑灌注和脑血流,预防继发性脑损伤。
在围手术期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快速正确的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全面严格地管理患者的循环、呼吸、代谢和温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