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专题二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热点解读】

近代化(现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具体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习俗的近代化等。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近代化按其性质分为资本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两类范畴的近代化。近代化的产生途径有“内源型”和“后发型”两种,“内源型”指的是西欧国家,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积累而实现的自我转变。“后发型”指的是亚、非、拉大多数国家,其走向近代化的途径不是来自于内部因素,而是受到外部的刺激之后进行的“回应”和“学习”。

【史实链接】

1.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美、德)。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追求民主政治的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追求等)。

史实链接点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等)。

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历程(1954年宪法、三大政治制度、依法治国方略)。

2.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史实链接点①: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历程(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历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等)。

史实链接点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的历程。

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欧洲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史实链接点③: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等)。

史实链接点④: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特点及影响(林、魏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考题例证】

1.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具体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的科学化、理性化。

——钱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材料二现代化是突破原有农业大生产力形态转向工业大生产形态引起的社会巨变。在世界历史上,这种大转变的最早启动,主要是由内在因素导致的突破,称为内源性现代化……主要由外在因素导致的突破,称为外源性现代化。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三近代西方和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指出在研究现代化历程中,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史观?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的启动属于哪一种模式?并说明理由。

(3)填写材料三中序号所对应的史实各一例,并分析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

2.中外的工业化建设是一个不断调整、创新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材料三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法美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因素。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中国在建设工业化中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1.(1)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2)模式:外源性现代化。理由:中国现代化起步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开始的。(3)史实:①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②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写具体国家也可);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分析: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主化进程的丰碑。

2.(1)因素: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确立;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实行。事件:美国罗斯福新政。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经济计划,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影响: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僵化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3)表现:

五十年代早期: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主张;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七十年代后期: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