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版_化学肥料中的主角_氮气_教学设计
氮气的教学课堂设计
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课题《氮气》第一课时姓名:蒋仕明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学校——《氮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如何合理设计、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程序,使之成为一堂学生想学、爱学的好课,应该是每个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教学总体设计就是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筹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想学、爱学的心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我以《氮气》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在进行新教材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课堂教学时的优化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精神。
本节课学生要学习的是有关氮气及其两种重要氧化物的知识,作为空气中最主要的一种成分,有很多知识是学生已有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将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让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从而实现学生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的重新建构。
课堂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努力创设一个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愉悦的心情中投入学习。
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教学策略:1、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氮气的信息和资料,对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引导学生采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协助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生活中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3:化学肥料中的主角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5.4化学肥料中的主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氮气的性质、用途,了解氮的固定原理和方法,了解氮分子的结构对氮气性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固氮原理、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固氮原理的学习中,感受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固氮的意义,从中感悟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氮气的性质教学难点:氮分子结构对氮气性质的影响教学分析:1.取材: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五单元《评说硫、氮的“功”与“过”》中的第四节<化学肥料中的主角>的第一课时。
2.学情分析:(因借班上课,学生情况只能根据课程标准、考纲及学校的性质进行推测,与学生实际定会有些差距)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在初中了解了氮肥中的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尿素等及生物固氮,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获得了对氢气、氧气、硫、氯气等非金属单质的认识、共价键及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等等的学习经历和体会,这些对本节课都会有所帮助。
相信学生在高中第一学期里,对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环节应该有所涉猎、有所认识和尝试,因此,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完成本节课的基础。
但由于学生对氮的氧化物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不足,在探究闪电固氮原理时,教师要为学生做些铺垫和扶梯,即课前备好NO和NO2样品,让学生对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个初步了解,有利于学生能够较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仅从人工固氮对世界农业发展的推动、世界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这些社会生活密切的问题中认识氮气的性质,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固氮过程也是氮在自然界中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因此,本节对学生建立较完成的、有关“氮”的知识结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考纲中,有关氮气的性质和固氮的教学要求是“知道”,既能一般了解或记住、复现已学过的知识。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类型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型课程氮肥知道/初步学会认识感悟拓展型课程氮的固定知道/初步学会感受感悟教学过程:[引入]: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养分,合理施肥能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可以说化肥在为人类提供粮食方面功不可没。
《氮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氮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氮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内容概述这份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索氮气的性质,让学生了解氮气的特点、用途和重要性。
通过实践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氮气的主要性质,包括氮气的成分和物理性质。
2. 掌握氮气的用途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以及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方式进行研究。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引起学生对氮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氮气的成分和物理性质,并展示氮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学生分成小组,设计并进行能够展示氮气性质的实验,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4.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思考,加深对氮气性质的理解。
5. 拓展活动:提供拓展性研究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氮气的应用领域。
6. 总结复:总结氮气的性质和应用,并进行回顾和复。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沟通方面的表现。
3. 综合评估:通过课堂互动、问答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对氮气性质的理解程度。
参考资料以上是《氮气的性质》教学设计的概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步骤和评估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氮气,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这个教学设计案例获得了全国优质课奖,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祝您教学顺利!。
氮气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3)理解氮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3)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氮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氮气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氮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及环境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氮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氮气的概念。
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氮气的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等物理性质。
(2)讲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金属等物质的反应。
3. 氮气的制备方法(1)讲解实验室制备氮气的方法,如利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2)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氮气的制备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氮气的应用(1)讲解氮气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2)分析氮气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 自然界中的氮气(1)讲解氮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大气中的氮气、土壤中的氮气等。
(2)分析氮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氮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7.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氮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实验数据准确性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氮气教学课程设计案例
氮气教学课程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氮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氮气的分子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制备氮气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3)了解氮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氮气保护、氮肥制备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独立完成氮气的制备实验,并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氮气的分子组成和物理性质;2.氮气的化学性质,包括制备方法及其反应原理;3.氮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相关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三、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氮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2.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氮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氮气相关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化学》相关章节;2.参考书目,如《氮气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技能》等;3.多媒体课件,包括氮气的制备和应用实例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如实验室用具、气体发生器、实验药品等。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氮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氮气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要求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氮气的知识。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4化学肥料中的主角铵态氮肥》415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和认识氨气在日常生活、生产的应用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化学学科价值观。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了解氨气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了解氨水的组成,对已有的元素观、转化观、分类观等学科思想形成辩证的认识。
3.通过氨、铵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
重点难点氨、铵盐的化学性质;学生实验观、转化观、分类观的完善。
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活动:PPT图片:1、植物生长需要氮;2、自然界中氮循环;3、工业合成氨及其作用学生活动:观看、相互讨论、交流感知氨在生产、生活、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认识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化学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氨的好奇心。
【活动】问题1:氨能直接作为氮肥施用吗?教师活动:对学生已会的氨的性质进行归纳学生活动:依据已有知识,分组讨论:获得氨的相关信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问题—假设—方案—验证—分析—评价—结论【活动】问题2:如何将氨转化为液态物质?教师活动:介绍液氨的用途,提出子问题1.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氨的溶解性?(1)实验演示:喷泉实验;(2)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子问题2..如何根据氨水的组成预测—验证氨水的性质?子问题 3.为何氨水不能成为氮肥主角?学生活动:1.针对子问题1:(1)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可能方案;(2).观看实验,分析实验原理;(3).分析实验现象,形成实验结论2.针对子问题2:(1).理论推导:由氨水成分预测氨水可能的性质;(2).实验验证:氨水不稳定性;3.针对子问题3:归纳氨水性质、写方程式,评价氨水肥料优缺点。
设计意图: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形成科学的实验观。
2.理解氨碱性气体的独特性,完善以往的分类观、元素观,形成辩证的思维。
3.引导学生从微粒观的视角,形成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5.4化学肥料的主角第一课时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标题:要点词:描绘:学科:作者:地点:Email:资源信息表化学肥料的主角(第一课时教课方案)氮的固定,氮气的构造、性质、用途本课时主要议论了氮的固定及过程。
在这一过程,经过对“固氮”困难的原由的研究,进一步掌握氮气的构造、性质,并推断出氮气的用途。
进而使学生领会化学学习中,对物质的研究常常从构造角度下手剖析,成立构造决定性质、性质影响用途的看法。
同时,在教师的启迪下,养成有目的地思虑,主动地获取知识,逐渐学会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上科版>第五章>第四节>第一课时李孔敏单位:上海市松江二中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250号Likongmin021@5.4化学肥料的主角(共三课时)第1课时氮气和氮的固定[设计思想]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中起侧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人类活动对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又是详细的物质循环。
让学生认识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认识化学物质、化学反响在自然界循环中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物质、化学反响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成立可连续发展的看法,领会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所以,本节第一课时以“氮气和氮的固定”作为课题,要点介绍三种固氮方法,经过探究“固氮”困难的原由,掌握氮气的构造和性质。
在研究过程中,培育学生利用氧化复原思想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化学肥料的三因素及施用的基根源则(A)2)固氮的门路,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原理(B)3)氮气的性质、用途(B)4)氮分子构造及与其性质的关系(B)2.过程与方法经过对固氮原理、方法的学习,加强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氧化复原反响)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经过实验研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氮元素固定的意义,从中领会化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高一下册化学《化学肥料中的主角》教案、教学设计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化学肥料研究的文章或书籍,了解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6.观看视频:提供有关化学肥料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观看,进一步加深对化学肥料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选择题:判断化学肥料的分类、作用及氮、磷、钾肥料的特点。
2.填空题:补充化学肥料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机理。
3.计算题: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计算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的量。
4.应用题:分析某一农业生产实例,提出合理使用化学肥料的建议。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高一下册化学《化学肥料中的主角》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主要围绕化学肥料中的主角——氮、磷、钾展开,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特别是氮、磷、钾肥料的作用及特点。
2.掌握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功能,理解它们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3.学会正确使用化学肥料,了解过量或不足使用化肥对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4.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本章节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强化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注重过程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3.教学步骤:
学习兴趣。
-基本概念:讲解化学肥料的分类、作用及氮、磷、钾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机理。
化学肥料中的主角教案
化学肥料中的主角教案【篇一:铵盐教案】课题:铵盐学科:化学执教:丁烨班级:高一(8)班时间:2011年5月4日(星期三)上午第五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铵盐的物理、化学性质。
2、学会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了解铵盐正确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
2、通过铵盐化学性质的探究活动,建立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肥料使用的利与弊,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观念。
二、教学重点:铵盐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四、教材分析:《铵盐》是高中化学第二册《化学肥料中的主角》中的第二节《氨与铵盐》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卤素、氧族元素、碱金属后学习的又一类元素化合物知识。
在内容上侧重于对铵盐化学性质的探究,即是对氨气与酸反应后的产物的一个延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为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铵盐作为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化工产品,科学合理的使用有利于减少肥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卤族、氧族、碱金属后,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抓住“结构—性质—用途”这条主线,这样的学习方法已经比较熟悉。
但在实验设计、实验动手能力方面比较缺乏,缺少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的机会。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出常见的几种铵盐。
阅读导学资料,小组探究铵盐的不稳定性。
阅读导学资料,小组探究铵盐与碱的反应。
[引入]文印室与家中绿色植物的图片的展示,引出氮肥的重要性,讲述常见的氮肥种类,引出常见的铵态氮肥,即常见的几种铵盐。
[板书]二、铵盐[实物展示]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固体样品。
[生]观察三种铵盐,结合资料导读1,得出铵盐的物理性质。
[板书]1. 铵盐的物理共性:能溶于水的无色晶体。
[师]:上述几种铵盐,作为常见的氮肥,使用广泛。
氮气课程设计
氮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用途及其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氮气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氮气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同时,要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氮气的化学性质、用途及其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内容包括:1.氮气的分子结构和性质2.氮气的制备方法3.氮气的用途,如氮气保护、氮气肥料等4.氮气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氮气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等理论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氮气在工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如氮气在食品保鲜和医疗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氮气的实际用途。
4.实验法:进行氮气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氮气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氮气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氮气相关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氮气的性质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和设备,让学生进行氮气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教学设计2:化学肥料中的主角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化学肥料中的主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肥料的重要性及常见的氮肥。
(2)知道固氮的三种途径。
掌握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原理。
(3)理解氮分子的结构式,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知道氮气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固氮途径及原理的学习,建立起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影响用途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化学对工农业生产所(2)形成利用所学知识去关心身边的事物,关心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关心科学发展的新动态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大气固氮,工业固氮的原理及方法。
2.氮气结构对氮气化学性质以及固氮条件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引导阅读〕翻看课本20页,知道氮肥的种类。
〔板书〕§化学肥料中的主角回答:给农作物施化肥。
阅读大气固氮〔多媒体展示〕施氮肥与未施氮肥的农作物对比图。
〔讲解〕可见氮肥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过渡〕民间有一句谚语“雷雨发庄稼”,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雷雨会发庄稼(用展示过的多媒体图适当引导)〔板书〕〔讲解〕正是发生了这样的反应,把植物不易吸收的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了易吸收的化合态的氮。
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固氮”。
〔板书〕固氮〔讲解〕在大气中发生的固氮过程称为“大气固氮”〔板书〕一、大气固氮讨论,回答:雷雨中发生的反应中产生了化肥。
让学生通过对比加深氮肥对农作物作用的认识通过情景引入,引发学生对大气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思考人工固氮〔过渡〕但是,仅靠大气固氮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于是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终于发现了人工固氮的方法,对于这一伟大的合成法的发现,科学家哈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多媒体〕哈伯对人工固氮法的贡献(资料介绍)〔板书〕〔讲解〕这就是工业固氮的方法。
〔板书〕二、工业固氮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对合成氨的研究过程有所了解,体会化学研究对工业发展的作氮气化学性质小结氮气的物理性质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固氮的三种途径,这一过程的研究也是对氮气结构、性质的学习。
5.4化学肥料的主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信息表5.4 化学肥料的主角(共三课时)第1课时氮气和氮的固定[设计思想]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人类活动对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又是具体的物质循环。
让学生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了解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在自然界循环中重要作用,了解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会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节第一课时以“氮气和氮的固定”作为课题,重点介绍三种固氮方法,通过探究“固氮”困难的原因,掌握氮气的结构和性质。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氧化还原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化学肥料的三要素及施用的基本原则(A)(2)固氮的途径,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原理(B)(3)氮气的性质、用途(B)(4)氮分子结构及与其性质的关系(B)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固氮原理、方法的学习,增强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氮元素固定的意义,从中体会化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氮分子结构对氮气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1图片引入:展示:缺氮的棉花、缺磷小麦与正常小麦、缺钾的大豆和甘蓝图片。
2利用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
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
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
这是为什么?五.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讲述]简介化学肥料的重要性,引出化学肥料的三要素。
2.主要板书3.相关链接(1)合成氨、化学武器和哈伯(——来源:/homepage/XXLR1.AST?ID=5453)在化学发展史上,有一位化学家,虽早已长眠地下,却曾给世入留下过关于他的功过是非的激烈争论。
氮气和固氮-化学肥料中的主角
Fe 400 500 C 2050 MPa
2 NH 3
放电 N 2 O2 2NO
⑵氮气与活泼金属反应: 在高温时,氮气能跟钠、镁、钙、钡等活泼金属化 合。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微黄色的氮化镁、及氮化 镁溶于水放出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2 –3 讨论:氮化镁分子的书写:
Mg N
Mg3N2
小结
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氮气占空气体积78%。 氮分子中是氮氮叁键(N≡N),键能很大,所以氮分子很 稳定,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⑴氮气与非金属反应: Fe 400 500 C N 2 3H 2 2 NH 3 ①氮气与氢气反应: 2050 MPa 放电 N 2 O 2 2NO ②氮气与氧气反应:
1 m( BaSO 4) 0.400mol / L 100mL 10 233 g / mol 9.32 g 1
3
H 2 SO4 2H 2OH 2 NaOH
1 48.0mL 10 2.00mol / L 2 c( H 2 SO4) 160mL 103
⑶实验前必须进行的一个 检查气密性 操作步骤是_____ ⑶实验前必须进行的一 _,加热片刻后,即应 个操作步骤是____ 移动酒精灯以防反应物 __,加热片刻后, 冲出,说明该反应是_ 放热反应 _____。 ⑷实验过程中,必须待反 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才可 收集氮气,目的是__ 小 赶尽空气 C ) 结 ______。收集氮气最适宜的方法是( A. 用排空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B. 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C. 直接收集在球胆或空瘪的塑料袋中
N 2 3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 NH 3
工业产生的NH3大部分用于化肥的生产,而正是由 于化肥的使用才使人类清豆科植物附着的根瘤菌固 氮的原理,实现在温和条件下固定空 气中的氮气。 P21/10 ②对未知世界本身的探索,对人 类来说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氮气》 教学设计
《氮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理解氮气的稳定性以及与某些物质的反应。
(3)知道氮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氮气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氮气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氮气的化学性质,如氮气与氧气、氢气的反应。
(2)氮气的用途。
2、教学难点(1)氮气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理解氮气在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氮气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氮气填充的食品包装、液氮冷冻技术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氮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氮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氮气的物理性质(7 分钟)(1)展示一瓶氮气,让学生观察氮气的颜色、状态。
(2)通过简单的实验,如溶解性实验,让学生了解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3)讲解氮气的密度、气味等物理性质。
3、氮气的化学性质(15 分钟)(1)氮气的稳定性讲解氮气分子的结构,即氮氮三键的存在使得氮气分子非常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与氧气的反应通过实验演示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讲解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的过程,强调该反应的重要性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氮气的用途(10 分钟)(1)结合图片和实例,讲解氮气在食品包装中的作用(防腐、保鲜)。
(2)介绍液氮在冷冻技术、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4化学肥料中的主角铵态氮肥》406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第四节化学肥料中的主角氨硝酸(第1课时)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与水的反应、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且能利用化学性质解释问题。
3.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
4.了解氨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合、创新实验让学生一方面意识到环保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的创新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课本中的实验多研究改进。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1、氨的喷泉实验及氨气的化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 氮的氧化物及 两种常见氧化物 属拓展性教
一
一
中学化学教 学参考 《旧年
期
课程 改 革 与 教 学实 践
焊接金属 、 保存粮食 、 制造灯泡时用作保护气 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条件下用于合成氨 用于制造氨 , 制得 的氨又可用来制硝酸 、 氮肥等 现代 医学用液态 氮保 护活性 器官 , 高科技领域用 液态氮制超导材料
二、 教 学 目标
知识 与技 能
义 , 激发其学习化学 、 热爱科学的动机 与自豪感 。
化肥对粮食 的增产 。
通过预 习 自学 和情境感知 , 知道氮肥 的分类 , 掌 握几种重要按态氮肥化学式的书写 。 通过对大气 中氮 气为什 么广 泛存 在的思考 以及 苛刻条件下的三类 固氮反应 ,认识氮气的稳定结构 与性质 的关系 知道三种 固氮方法 的特征及 固氮的意义 了解氮 的两种重要氧化物的性质 。
得一雷雨 ,秋收万担粮 ”的含义吗
〔 学生 学生 、 上讲台演示 , 并作实验说明 。 【 学生 观察燃烧情况和固体产 物颜色 。写 出镁与氮
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设计 意 图 激发 兴趣 , 知道 实验 是 学化 学 的有 效 手段 。 【 师生小结
固氮途径及选择应用 明确 ①生物
固氮的条件温 和 , 无须高压 , 是 人工 固氮最 佳途径 ② 与 反应虽然条件要求高 , 但就 目前科 学技 术而言易于 实现工业化生产 。 汇 学生 〕讨论归纳回答 自然固氮 ①生 物固氮 , ②雷 电固氮 。工业固氮 进一步明确利用氮气与氢气反应是工 业合成氨的基础 。 “人工模拟生物 固氮 ”是人 类梦寐以求
用方程式表示谚语 “一场雷雨一场肥 ”的 “闪电固 氮 ”和 “雷雨发庄稼 ”的道理 , 并从化学和环境的角度评价 雷雨 的利弊 。 探 究练习 」供基础较 好的同学选学 将 甲 、乙两支 注射器 甲吸有 巧 , 乙吸有 水 的针管用橡 皮管连接 , 然后小心地把水全部 推入另一支 注射器中 ,请 解决下列问题 ①写出可能观察到 的现象 ②计 算注 射器中溶液 的物质 的量浓度 忽略溶 液体积 的变化 , 气体
投影 你知道氮肥 是用什 么原料制 造 氮气 的性质与
〔 引入 〕本节学习合成氮肥的原料 — 固氮 、 氮气 的用途 。
中学化 学教 学参 考
年
期
课例点评
课 程改 革 与教 学实 践
, 则氮气 的 学内容 。 【 学生 」 回答 ,倾听 ,思。 在 高温下化合 生成 , 与水
的吗
通过对氮气 电子式 和结 构式的书写 、 模型观察和 化学性质实验探究 ,体验 观察 、 分 析和推理 的思 维方法与 过程 认识结构决定性质 , 知道从 结构推断或解 释物质化 学性质的学习策略 。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感 知 , 认识 理解科研成果与化 工产 品对人类生存及环境保护的意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教学情境 的感知 , 学会关心农业 与粮食 问 题 , 认识科学家科研的 目的和奉献精神 , 了解科研 固氮 、 工
原因 。
思考讨论 交 流后 , 做 出 “
回答 。
不 与其 他物 质反应 ”的否 定 蚕豆 的根瘤可 固氮 , 播
教师 放 大学生 的认 知 —
种后一般不要施肥 。借此分析 , 引导学生进人某些植物的 根瘤可 固氮的拓展情境 。 〔 拓展视野 〕 农作物生长除需要 阳光 、 水分等外 ,根部 需要吸收含氮 的养料 , 才能茁壮成长 , 增加果实产量 。豆 科作物的根部有根瘤 , 能把空气中游离态的氮变成化合态 的氮 氨或按盐 并作为养料吸收 , 这被称为生物固氮 , 人 们因此可以不施或少施 氮肥 。现在我国科学家 已利用基 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水稻 ,让它们的根部长 出像某些豆 类的根瘤 , 使水稻也能固氮并能增产 。 〔 设计意图 〕加 深对 “化学性质是结 构的反映 ”的认 识 ,使学生认识世界 重大科研课题 “化学 模拟生物 固氮 ” 确立的思维原型和研究成果 。 〔 引导 」 由氯气 、 硫单质 的性质转人氮气 的化学性质 学习研究 。氮气参加化学反应需要什么条件 呢 与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教材以可逆反应 给出 ,若 了解学生 没有学过 “可逆反应 ” ,则补充这一概念 。 【 学生 〕讨论 回答 需要高温 、 高压 、 催化剂 。写出 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设计意图 」 明确氮气参加反应时条件 的苛刻 , 加深 对氮气稳定性的进一步理解 , 为认识 与 等物质反应 特征做铺垫 。 学会用结构解释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策略 。 〔 提 出问题 〕你知道谚 俗 语 “一场雷雨一场肥 ” “春
三 、 教学过程实录
应用真 实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 投影 引导学生观看一幅有艺术诺贝尔奖之称
普利策奖 的摄影 作品 — 饥饿 的苏 丹 画 面是觅食 的 老鹰 向因饥饿骨瘦如柴 、 生命垂危的小女孩苏丹走去 。 〔 学生 」 观看 、 思考 。 设计意 图 认识粮食对生存 的意义 。 【 生成问题 」 如何解决饥饿问题 【 学生 〕生产大量粮食 。 〔 设问 〕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 过渡 投影 年 国家最 高科 学技术 奖获 得者 、 著名化学家 、中科院资深院士徐光 宪名言 “上 世纪 化学家对社会 的最 大贡献 — 化肥对粮 食 的增 产 , 使 巧 亿人免受饥饿 。” 【 学生 」 观看 、 思考 。
过 程 与 方法
设问 学案是教师预设的 , 同学们预习 中有什么思 考和问题需要解决 然后讨论氮肥的分类 。
学生 结 合预 习思 考交 流化 肥 的种类 化肥 三要
素 和氮肥 的分类 。 解决 问题 , 讨 论 或 自由回答 认 识 “复合肥料 ”等 。 设计意图 」 了解学 习需要 , 营造民主宽松氛 围 。 检 查预习成果 ,潜意识强化 自主学习的作用和新知识的学习 不可忽视课本知识 。 培养学生发表观点及表达能力 , 师生 共享学习成果 。 创设渐进 式 问题 情景 , 引导 学生 自主探 究和 问题 解决 设问」
的理想的方法 。 氮气的稳定结构与化学性质有何关系 【 学生 」 回答 略 。 设计意图 进一步 自主体验充分合理利用氮气 的方
法与意义 , 同时为下节学习氨的制取 与性质打下基 础 。增 强学生对结构与性质关 系的认识 , 在学 习基础上建构非金 属单质新认知 。 〔 基础练 习 的下列用途 中 , 利用了 化学性
育发展 研 究 , , 一 【」 王祖浩 为不 同能 力倾 向学生科 学 素养 的发展 莫定基
础 【〕 中学化学教 学参考 , 【〕 王祖浩 化 学教 育 心理 学 【
, 一 南宁 广 西教 育 出版 社 , 化
乐
, 厂入
气 伙 伪 伪 气
已换算成标 况
③如有 剩余气体 , 则它是 什么
仁 〕 周 改英 论高 中化学新教材 内容 的生成与使 用 【 学教 学 , , 一
“硫 ”之后 , 是以 已有知识 经验和理论 为指 导进行重点 学
习的第 四个非金属单质 。氮单质是最丰富 的 自然 资源之 一 ,它是合成氨 、 氮肥及硝酸 的重要原料 。充分认识 氮肥 对农业粮食增产 、 解决民生 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单 元 的内在动机和学习责任感 充分认识利用大气中游离态 氮尤其是攻克人类 梦寐 以求的 固氮难题 — 化学模拟 生 物 固氮 , 以氮的知识教学为载体进行科学思想 、 人文精 神 和创新精神教育是教材蕴涵的教育资源 , 教学要重视对其
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提 问 雷雨为什么会发庄稼 【 学生 〕讨论后回答 , 生成 的硝酸是硝态氮肥 。
用途 。加深对氮气是丰富 自然资源的认识 ,促进阿伏加德 罗定律 的应用 。 【 引导思考 〕天地 间广裘的大气 中 , 为什么能大量 存在 这一事实说明 具有什么样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倾听讨论 回答 , 师生赞赏 。 【 学生 〕思考 、回答 。 设计意图 〕 引导学生从 生活学习化学 , 培养 其利 用 信息分析问题与猜想 的能力 ,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 。 〔 引导讲解 组织学生写出氮气的电子式 、 结构式 , 展 示氮气的球棍模 型 。 由结构分析氮气稳定的原 因 。 【 引导转折 〕氮气这 么稳定 , 是否不与任何物质发生 反应呢 如何利用 自然界 中什么物质可 以直接 吸收氮 气作为养料 询访 学生植物学 中是否学 过种植 “蚕豆 ”
设计意图 认识科学家的巨大贡献和化学研究的意
物理性质 , 高一刚学过氯气 、硫单 质和结构决定性质 的规 律 ,对认识氮气 的化学性质是其结构的反映 , 奠定 了学 习 基础 , 有利于学生对氮气进 行 自主学习探究 , 实现非金 属 知识与技 能的较系统建构 。
因此 ,本节课教 学从学生 生活经验 和 已有 的认 知 出 发 , 通过对话 、 讨论 、 交流探究氮气 的结 构 、化学性质和 固 氮的意义 ,用 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 。
课例点评
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 使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
参考 文献
【 」 姚 子鹤 , 陈基 福 , 洪 东府 型课 程 试 用 本 【
社 ,
高级 中学课 本 · 化 学 ·基础 上 海 上 海 科 学 技 术 出版 上 教
【 【
上海市教 育委 员会 上 海市 中学化 学课 程标 准 【
海 上 海教育 出版社 , 一 , 一 顾 汾沉 ,杨 玉东 教 师专业发展 的校本行动研 究 「
课 程改 革 与教 学 实 践
课例点评
上科版
“化学肥料中的主角 —
周 改英
氮气 ” 教学设计
上海市洋浸中学 上海
文章 编号 一 以珍 切 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一 、 教材的地位与学生认知结构分析
氮气安排 在 “氧 气 ” “氯 气 ” “原 子 结 构
化学 键 ”
业固氮的状况与意义 , 培养学生学 习化学科学 的兴趣和热 情、 科学学习方法及创新精神 。
挖掘利用 。 从生活体验看 , 是学生充分接 触 、最熟悉 的气 体 从认知发展看 , 学生在二期课改初 中教材 中已学过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