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 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
记叙文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相关手法
1、写作手法。(烘托、渲染、象征、对比、 象征、正侧面描写、伏笔、铺垫、反衬、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2、修辞手法。(不要忽视“双关”修辞) 3、感情色彩。(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4、人物描写。(联系方法,分析人物性格 品质、精神。) 5、词语本身的作用。(特别注意形容词、 副词、叠词等) 1、形容词、副词可表修饰、限制、范围、程度等。 2、如果是人物描写的,一定要点出该词写出了人 物什么心理或者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品质。
反思:
公式版:本义+结合相关手法(要有效 果词)来分析语境义+联系主旨。 注意:上述答题思路,是我们分析理 解词语在句中含义和作用的一般思路。 有的时候参考答案只需写出本义、语 境义(如《炸豆》第二问)即可,但 为了避免大家因漏答而失分,我们必 须坚持这样的分析过程。
方法小练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 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 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分析“胆怯”含义和作用。 明确:胆怯:胆小、畏缩之意,这里应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 企鹅害怕暴风雨来临的情态,与海燕形 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海燕的勇敢、乐观。
方法小练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 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 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yǔ)着身子进 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 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老王送鸡 蛋) 分析“镶嵌”含义和作用。 明确:镶嵌,指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 物体,这里应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 老王身体僵直的病态,暗示(伏笔)老 王离大限之期不远,更加突出了老王的 善。
动作描写, “操”“奔”“窜”“解”“跳”“ 划”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谭 立听到母鹤叫声而不明原委时内心的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教案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说和做》,主要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理解与分析,重点词汇的讲解,句子结构的分析,以及作者观点的提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句子结构的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重要词汇讲解,以及作者观点的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以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情景: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请举例说明。
3.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4. 课文解析:(1)第一自然段:讲解重要词汇,分析句子结构,提炼作者观点。
(2)第二自然段:分析句子结构,理解作者观点。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说和做》2. 板书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重要词汇、句子结构、作者观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句子结构、作者观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和做”的关系。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句子结构,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说和做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2)第二自然段的句子结构为总分总,作者通过这种结构强调“说和做”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说和做”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设计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记叙文阅读重点词语是指在记叙文中意义深刻的,内涵丰富的词语。
小学阶段通常理解指代性词语,答案在原文中比较明显。
而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词语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也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表达效果,指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用的符合语言环境的言语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中的词语表达效果主要是指,词语在句子中对文章的所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抒发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考点1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初中记叙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2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4 )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考点2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基本解题思路: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初中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他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文章。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并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观察角度,领略济南冬天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整体感知,段落大意的概括,关键句子的解析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表达仍存在一定的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增加一个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季节或景色,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情感表达,也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最后,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在下一次教学中会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讨论主题有所了解,从而在讨论中更加积极主动。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练笔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可以增加练笔的种类,如仿写、扩写等,让学生在多们找到写作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和短语,如“响晴”、“温晴”、“慈善”等,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阅读理解与感悟: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情感。
-写作手法分析: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美景,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并模仿运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考点目标:能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知识梳理:语境义——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基本原则:1)整体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结合具体语境。
具体有以下几点情况:1)“指代类”: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近指(这个、这些、这);远指(那、那个、那些);特指(某、某类)。
答题步骤:①找出该句在文中的位置,并作出相应记号;②锁定阅读范围;③找出指代的相关内容,并带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验证。
2)“语境类”: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答题步骤:①要准确理解本义;②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反语义、色彩义);③代入具体语境中验证。
格式:本义+语境义3)“作用类”: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四联系法则”:①联系本义(解说本词的含义);②联系本句或上下文(突出本句或上下文的什么内容,即:突出……);③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情感;④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
修辞格式:点出“某词”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修辞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作者情感态度一般格式:语境义+突出(内容【一般为对象】)+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解题指津:1.浏览全篇,把握主旨——解题前提2.借助语境,推断含义——解题技巧3.结合文本,巧借修辞——解题技巧4.拆换词义,合理描述——解题技巧典型例题1《洁身自好的莲花》节选——2009杭州中考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
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需掌握课文《说和做》的大意,理解作者通过论述“说和做”的关系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举例:如作者提出的“谦虚谨慎”、“言行一致”等观点,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加以阐述。
人教部编பைடு நூலகம்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与理解,重点词汇、短语学习,课文主旨思想领悟,写作手法分析,相关语文知识点讲解。
1.课文阅读与理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重点词汇、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言行一致”、“谦虚谨慎”等,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言行一致”和“谦虚谨慎”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说和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言行一致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说和做”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言行一致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记叙文词语含义和作用
现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一、考点解读 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 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 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 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五种: (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 (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 (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 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 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 (一)命题角度 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 2、词语的指代义 3、词语的语境义:学§科§网] 4、词语的联想义 (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 三、单项演练 (一)词语的义项辨析 1、丁俊晖穿着马甲打台球酷毙了。
() 2、“小样儿,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经典台词。
( ) 3、有些人以为有“马甲”,就可以在论坛上胡作非为。
( ) a伪装面具包装b指一个人拥有的多个ID c没有袖子的上衣(二)词语的指代义 1、代词的指代义 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在有些戏班,几种声腔便首先是在语言上,尔后是表演、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逐渐融汇在一个统一的艺术范畴里,形成了共同的艺术风格。
为了区别于在四川流行的京剧、汉剧等其他外来的剧种,这种统一演出的戏曲形式便称为“川戏”,后改称“川剧”.选自《川剧》 文章中“这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代词的指代义 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在阅读记叙文时,重点字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对于我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者意图至关重要。
本文将解析记叙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故事细节,领略作者的表达手法。
一、开篇之际:揭示主题与背景1. "黄昏"“黄昏”通常用于记叙文的开篇,曾经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内涵。
黄昏时刻的到来,暗示着白天即将结束,黑夜即将来临,映照出主人公内心的无奈、迷茫和孤独。
通过描绘黄昏的氛围,作者为读者搭建了一个温暖而沉静的背景,为后续故事的展开做好铺垫。
2. "徘徊"当主人公在故事中出现一次“徘徊”时,这个字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犹豫,暗示着他对某个事物或决定的迟疑不决。
通过用“徘徊”这个字词,作者加深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波动。
二、主人公塑造:描写性格特征与内心情感1. "坚毅"当作者在记叙文中多次使用“坚毅”一词来描述主人公时,我们可以体会到主人公的顽强和勇敢。
这个字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并通过主人公的坚毅心态,传递出作者对于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讴歌。
2. "纠结"“纠结”一词常常被用来描写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困惑。
通过这个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在决策过程中的挣扎和痛苦,进而理解主人公的选择和行为。
作者巧妙地运用“纠结”这个词语,为主人公加深了情感内涵。
三、情节推进:矛盾冲突与情感升华1. "暴风雨"当故事情节中出现暴风雨的描写时,这个字词常常暗示着矛盾与冲突的到来。
暴风雨的气势磅礴、无情且凌厉的表象,预示着主人公即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通过使用"暴风雨"这个字词,作者成功地制造了故事氛围的悬疑和紧张,让读者更加投入情节的发展。
2. "绝望"当故事中呈现主人公绝望的表情和心境时,这个字词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修辞手法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言行一致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言行一致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言行一致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修辞手法应用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
3.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4.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5.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6.修辞手法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比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节课将紧扣教材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其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比等,感受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文章内容,把握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认识其言行一致的精神风貌。
记叙文阅读技巧(2)分析词语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品味文章第九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谈谈使用这个词的用意和好处。
答:比拟、对比的修辞,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优雅与现实的反差。 可谓是字字珠玑的点题之词。
注: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好处,因此要从修辞(比拟、对比)效 果角度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祝你进步
第二步,分析。对已“定位”的词语作进一步的分析。如修辞类的词语, 比喻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把事物写得充满生机与 活力,赋予人的感情。修饰或限制类的词语中经常性地考查形容词和副词。 副词是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的某种情况,其表达效果明显,我们要先辨清它 是表达程度、时间、状态还是范围。形容词是为了生动形象地描写人或事物。 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中,褒义词是褒扬、赞誉之意,贬义词有贬低、指斥之 意。另外,作者为表达的需要,还会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
记叙文阅读技巧
第二讲 分析词语的作用 及表达效果
1、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一句中加 点词语的妙处。
3、品味文章第×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谈使用这个 词的用意和好处。第一步,定位。一般来说,考查的词语常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运用修 辞手法(比喻、拟人等)的词语;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起修饰或限制作用 (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带感情色彩的词语;生动形象的词语(动词等) 等等。
答:1、“香香的”表现出葵花籽的香味;2、表现出等待嗑瓜子的幸 福快乐;3、体现了“我们”的童真童趣;4、使用叠音词,朗朗上口, 有韵律美。
注:本题要从不同方面分析,难度较大。1、从词的本义分 析;2、从词的文中义分析;3、结合文章的主题分析;4、从 叠词的角度分析(词的用法、修辞效果)。这四方面分别对应 答案的四个要点。当然,答案2、3可视为同一个方面,但只要 能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课《说和做》教案
-词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课文中生词、成语和短语的理解与应用,如“谦虚”、“谨慎”、“卓越”、“豪迈”等。这些词语不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也是表达人物品质的关键词汇。
-课文结构与写作技巧:分析课文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对比手法等写作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是理解课文深层意义和作者意图的关键。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不一致现象进行思考,这个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时间把控上,我可能还需更精准一些,确保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不受影响。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闻一多先生的案例非常感兴趣,这说明选取合适的案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部分学生似乎有些吃力,这可能是我讲解得不够清晰,或者举例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这一点,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实例来阐述抽象的概念。
3.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和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人物形象分析: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了解他作为一位杰出学者的崇高品质和为人师表的楷模作用。
5.语文素养培养: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6.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力求让学生们明白“说和做”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品质。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我可能还需设计一些更具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人物形象的理解:深入探讨闻一多先生的形象特点,理解他作为学者的严谨态度和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以及他言行一致的人格魅力。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个性化教案第二讲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适用学科适用区域知识点教学目标语文通用理解语句含义1.知识与技能:能在文章中找出词语的含义并理解,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归纳词语含义和赏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语文素养。
适用年级课时时长(分钟)新初一120分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之妙,分析命题人思路。
让熟练掌握理解词语和赏析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记叙文阅读重点词语是指在记叙文中意义深刻的,内涵丰富的词语。
小学阶段通常理解二、知识讲解考点1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个性化教案(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基本解题思路: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初中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考点3记叙文中词语意义的考察往往与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结合起来,这些手法的运用也会对词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从修辞的角度来理解和鉴赏文中词语的含义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甲(本体)像乙(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仿佛”、“好像”、“好比”、“像似的”、“如同一般”等。
例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
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等。
例如:这孩子快成泥猴了。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
初一语文第二课
初一语文第二课摘要:一、课程背景1.初一语文课程的重要性2.第二课的主题和内容简介二、课程内容1.第二课的课文概述2.重点词语和句子解析3.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启示三、课程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的重要性2.课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课后复习和作业的安排四、课程总结与反思1.第二课的学习成果回顾2.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3.对未来学习的展望和建议正文:【课程背景】初一语文课程是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它关乎到学生未来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初一语文第二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课文,通过这些课文来提高我们的汉语水平,培养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课程内容】在初一语文第二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描绘自然美景的散文。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文字,还能从中学习到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
此外,这篇课文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感悟。
【课程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初一语文第二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提前了解课文的内容,对重点词语和句子有所掌握。
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与老师和同学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文。
课后,我们要按时完成作业,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确保掌握程度。
【课程总结与反思】回顾初一语文第二课的学习过程,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当然,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对课文的理解、词语的记忆等。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克服。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优质教案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说和做》,涉及教材的第一章“人物描写”。
具体内容包括对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绘、言行举止的叙述,以及对他的品质和精神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对人物形象、言行举止的描绘手法。
2. 领悟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对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绘、言行举止的叙述。
难点:理解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位著名学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内容分析:a. 对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绘进行分析,指导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b. 对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其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子,讲解如何通过人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2. 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严谨治学无私奉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以“我的榜样”为主题的作文。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人物,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突出重点。
初一第二讲:关键词句含义及表达效果
初一第二讲:要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成效星火教育一对一指导教课设计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初一学科语文讲课教师秦老师上课时间2016 年 03 月日第()次课课时: 3 课时共()次课教课课题要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成效教课目的教课要点与难点1.掌握要点词句的答题技巧;2.经过练习过关,累积基础知识。
1、掌握要点词句的答题技巧;提交时间2016 年月日学科组长检查署名:_______________教课过程【课前热身】1. 依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2. 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是荒园, r én j ìh ǎn zh ì(),所以不适宜,只能用来捕鸟。
(2)有几个便用纸糊的kuījiǎ()套在指甲上做戏。
(3)我固然很 l ǎn du ò(),却也知道害羞呀!3. 以下句中成语使用不妥的是()A我茅塞顿开似的,便跑向罕有人去的一间小屋,推开门,果真发现了他。
B从他颠三倒四的话语中,我们终于理解,这个苦命的人已经疯了。
C我想拆开一家人,分红两路,各展其长,终不肯意。
D这样名贵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你不可以自作主张。
送给他人。
4.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班的外语基础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B:我们看到了“奥运之星”绚烂的笑脸和欢喜的歌声。
C:这张面貌对洪老师很熟习,但是他记不起对方的名字。
D:交警战士常常深入校园,为同学们解说交通安全知识。
要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成效知识梳理一、课题解读词句的理解和赏析是初中语文阅读的要点之一。
学习文章,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正确掌握文章的要旨。
所以,理解和赏析句段,品尝语言的风格,掌握文章的感情及要旨,以及对人物剖析,都要借助于对词语的理解。
能够说,理解及赏析词语贯串了初中语文教课的全过程,是学生阅读理解及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是一常考题,多次在各省中考题中以第一题或者第二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一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及其赏析,常考题型分为考查理解单个字或者考查重点词,一般分值3到4分,所以要对该题型引起重视。
一、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字表情达意的效果2.结合语境,品析第五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字的表达效果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字,分析其表达效果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6.联系上下文,请赏析*段中加点词语/字的表达效果二、注意:1.由上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可以看出这类考题考查的是*一个字和*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则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2.字词的"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3.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种类:(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3.这类题的思路分析如下:第一步:分辨出考查字词的词性,从词性下手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找到考查字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再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第三步:如果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就遵循"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如果在第二步已经能够理解出考察字词的含义,即可免去这一步)第四步:整合答案,在卷子上作答出简练含义即可。
答: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真题一(2019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原题)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记叙文阅读字词的含义及作用【经典例文 理论解析】.
(1方向词: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
句:肯定句或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2方法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如《七根火柴》苦恼有一句话:“ 他 (卢进勇苦恼地叹了口气…… 咒骂着这鬼天气! ” 联系特定语境, “ 苦恼” 是因为掉队; “ 咒骂” 表示他急于赶上部队的迫切心情。
这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革命战士急于归队的情感。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实在标致极了” 。
这“ 标致” 究竟是褒还是贬 ? 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决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 而是讥嘲其丑态。
“ 标致” 是反语。
又如《我的老师》一文中“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 , 其句中的“ 狡猾” 一词的意思是“ 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联系上下文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为“ 机灵,聪明” 。
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
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
如《故乡》“ 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 ,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 句中的“ 高墙” 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 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 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方法指导:(一 1、理解记叙文中字、词的含义第一步:解释这个词的本义、原义。
第二步:思考这个词它的本义是在什么情况下(语言环境使用的,而在短文中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通过对比思考这个词在文中的特殊作用、特殊含义、词语具有的感情。
特殊作用: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语言上的作用、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比如说加强了文章的节奏、使下文与上文合辙压韵、衔接了上下文、转折了前后句等等。
特殊含义: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短文中某种情况下的特殊意义、特殊意思、隐藏义、引申义等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看ppt。
ppt上展示的几幅图片是北海菊花展的照片。
有黄色的、白色的、紫红色的各式各样的花在秋风中开得烂漫。
看到这些美丽的、怒放的菊花,你们想到什么?当代作家史铁生看到这怒放的菊花,想起了她那过逝的母亲。
为什么看到菊花想到母亲?他的情感如何?让我们共同走进《秋天的怀念》,去看看北海的菊花、去感受作者的情。
二、作者简介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
三、生字生词讲解1、字音2、字义四、整体感知(一)看题目:“秋天的怀念”,作者是怀念“秋天”之景吗?不是,怀念的是——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去世。
文章中作者怀念与母亲在一起干什么事?看花——是我们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行文线索。
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写到“看花”?三处1、第一次看花:我们说第一次看花是在春天,是谁提议的?母亲。
母亲为何提议看花呢?是为了欣赏那美丽的春景?不是,是为了帮助儿子散心。
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双腿瘫痪、脾气暴怒无常!具体表现: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悦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无论是甜美的歌声、春天的归雁还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其本质是对自己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记叙文阅读重点词语是指在记叙文中意义深刻的,内涵丰富的词语。
小学阶段通常理解指代性词语,答案在原文中比较明显。
而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词语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也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表达效果,指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用的符合语言环境的言语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中的词语表达效果主要是指,词语在句子中对文章的所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抒发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考点1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初中记叙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4)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考点2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基本解题思路: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初中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他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考点3记叙文中词语意义的考察往往与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结合起来,这些手法的运用也会对词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从修辞的角度来理解和鉴赏文中词语的含义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1. 比喻:就是用具体的、常见的某一事物或情景来比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或情景。
比喻包括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景)、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或情景)、比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甲(本体)像乙(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仿佛”、“好像”、“好比”、“像……似的”、“如同……一般”等。
例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
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等。
例如:这孩子快成泥猴了。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
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像渺小的燕雀,自己好像翱翔万里的鸿鹄。
比喻的作用: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鲜明,使复杂的道理具体、易懂。
2. 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运用联想,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将它写成有人一样的语言、感情、动作等。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的作用:可以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修辞鉴赏的答题公式:1.手法,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将比作(当作人来写)2.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人物的特点3.情感,表达了作者情感。
考点4解题基本步骤:第一步,要将题干代入原文处;第二步,寻找答案可能在的区域;第三步;在检索区域内提取那些可以充当答案的词语;第四步,要将提取的词语、句子,运用阅读知识加工、概括成答案。
三、例题精析【例题1】紫藤萝瀑布(节选)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有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着一串,一朵()着一朵,彼此()着()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题干】1、在文中括号内选词填空,依次为()()()()A、挤B、接C、挨D、推【答案】C B D A【解析】原文填空题型,首先要识记准确,其次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
【题干】2、“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看是(),“挑逗”一词在文中指什么?【答案】拟人,紫藤萝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摆的风姿【解析】判断拟人手法,重点看句中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
“挑逗”一词只可用于人,不可用于物,所以是拟人。
这里挑逗指的是指的是紫藤萝花根部反射的光芒和阳光交相辉映。
【题干】3、“春红已谢”的“春红”指的是什么?【答案】春花【解析】联系上下文来看,红即代表花。
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题干】4、从文中找出三个能表现“热闹”的句子。
【答案】彼此推着挤着“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解析】“热闹”指的是谁?从上下文搜寻,前文写道是“花”——“花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
”由“挨”、“接”、“推”、“挤”可是看出是拟人手法表现的是花的热闹,后文说花在笑,在嚷嚷,同样是拟人手法,表现了花儿的“热闹”。
【例题2】济南的冬天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题干】分析加下划线的两个“卧”字的作用。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答案】两个“卧”用拟人手法,赋予了小村庄以生命和感情。
“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形状、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传神形象地照应了“暖和安适地睡着”,突出了它的安闲和舒适。
呼应前文“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解析】此题可以从修辞角度来赏析“卧”字的作用,作者说小村庄“卧”,显然是拟人。
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内容,便说出了“卧”字用得闲适、贴切。
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
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可以按照修辞鉴赏的答题公式来整理作答。
【例题3】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题干】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答案】“偷偷地”和“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