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有两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朗读节奏
首先要理解句意。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

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

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

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一、方法指导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
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
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划分句子朗读停顿时,往往必须优先照顾双音节音步。

主谓之间一般可以有停顿,可当主语是单音节时,这条规律就会努力去服从双音节标准音步的要求。

(之所以说“努力去服从”,是因为仍然有一些单音节主语后面没有独立的单音节可供组合,只得成为单音步。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第一》)我非/生而知之者。

(《论语•述而第七》)有时古人在单音节主语之后加上助词,凑成双音节,也是为了照顾标准音步。

雍也/可使南面。

(《论语•雍也第六》)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论语•雍也第六》)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2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
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4、吾/视其辙乱。

例、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

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一句中,“潭中鱼”是主语,“可百许头”是谓语,朗读时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一句中,“其岸势”是主语,“犬牙差互”是谓语,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其岸势/犬牙差互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是主语,“久矣”是谓语,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

如:(1)今/天下三分。

(2)今/南方已定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
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例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第十三》)
句中各种语法成分如果较长的话,需要停顿。

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1)恐/前后受其敌。

(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率其子孙/荷担者三夫。

(《列子•汤问》)(中心语和较长的附加成分之间)
(四)、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
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五)、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

如:(1)受任/于败军之际。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5、“而”字后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应该停顿。

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考察一下句中连词“而”字的停顿情况,也可以反映双音节标准音步的优先权。

一般情况下,停顿在“而”字之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第二》)
可当“而”字前面是单音节时,就该停顿在“而”字之后了。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第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第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第二》)
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

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如:
①瞻余马首/可也。

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

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停顿,就改变了原意。

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

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
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

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

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例①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

"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

"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

"犬",修饰动词"作",即"像狗一样"。

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1)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如: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2)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3)、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并诵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感,熟练地处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3)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
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之远╱则忧╱其君。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总之,能否准确地给古诗文划分朗读节奏,关键在于对句意及层次结构的理解。

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古诗文就会变得好读好记好理解了。

【能力训练场】
一、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故人具鸡黍。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8.侍中侍郎郭攸之。

9.余闻之也久。

10.先帝不以臣卑鄙。

11.此庸夫之怒也。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5.其一犬坐于前。

二、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
三、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B.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五、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六、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亦我所欲 B.二者/不可兼/得
C.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D.已济/者立/岸上
参考答案:一、1.故人/具鸡黍。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8.侍中/侍郎/郭攸之。

9.余闻之也/久。

10.先帝/不/以/臣卑鄙。

11.此/庸夫之怒也。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5.其一/犬坐/于前。

二、B 三、B 四、D 五、C 六、A 近几年,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

这种题型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好形式。

看来,古诗文节奏划分题将会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

因此掌握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很有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