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义)(解析版)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义)(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770e8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03.png)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一、必备知识(一)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第三,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
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
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二)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完整版)高考论述类阅读答题技巧
![(完整版)高考论述类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d0ee3ab33687e21ae45a928.png)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编写:魏峰命题特点一、看法鲜亮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归纳( 或论题 )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构造清楚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连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重视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有关内容的直接变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量的迁徙。
许多设题不再是许多地照搬原文或略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葛于考察局部的、字面上语词看法内涵的细微差异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琐信息的掌握、挑选。
采纳一种有必定跨度的信息挑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变换中经常还包括了必定的因果推测意味,隐含了必定的能力迁徙要求。
这类能力迁徙能够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中心看法)为依照,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说起,但又与之相像的某些情况。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虑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论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看法、感情和态度是如何的;③本文依照如何的次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突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资料二、考取的突出(“五缺”)缺少整体感知和整体掌握意缺少构意,不擅长借助次剖析掌握内容重点缺少文本义,作答于主任意或盲目缺少提整合手段,有效剖析常常不足缺少作答范意,字病出三、解答一般方法第一、对比原文弄清看法掌握句意辨析.情况有三种:形赞同同(信息符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一致)形似意异(诱惑性大分外留神)第二、懂得辨志性。
能够作志性的有:序、关、指代、范,、渡。
别的有文中不一样地方频频出的同或近的。
以下的关在文本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1)年月 ( 多次出 ) 、数据 ( 多个数据 ) 及其概(如多半、少许、部分、凡、凡是、全部、都、全、几乎、、等表范的)(2)重要的修限制 ( 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特别、共等表程度的 )(3)未然未然 ( 迄今止、到当前止、在所的等表的)或然必定(假如、可能、也、必定、必定等表判断的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防止的:(1) 因果 ( 因、所以、⋯⋯的原由是、因此、因为、进而)(2)折 ( 可是、反而、其、上 )(3)并列或 ( 也、又、不再是⋯⋯而是、不⋯⋯ )(4)分分 ( 第一、其次⋯⋯“;”等等 )(5)例子 ( 比如、如、人名 ) [型拓展 ]抓住关要注意:1、尽量落到,集中注意焦点;2、能够用符号将实用信息作好;3、如有目依据目掌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目找出率高的,赶快弄清文章的及点;4、注意掌握全文的序,理清思路,完整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要旨。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15a2b3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b.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考查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设误手段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特别留神的是它的正确选项多接纳句式交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三、选择题设错陷阱的规律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透露表现范围限定或是水平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重点关注: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水平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然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重点关注:曾,曾;过去,现在,目前;将要,还没有;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干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7e7820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c.png)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
这类选项若脱离文本,根据个人经验或常识判断,很可能会误认为正确,迷惑性较强。
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能否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T1—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原文:①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
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②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分析:选项中的时间界定与原文表述是一致的,不存在出入;“最能彰显”与原文表述出入较大,属于“无中生有”,因此,该选项错误。
2.曲解文意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误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或者在概括转换时更换了意思。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信息,分析选项正误。
选项: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
原文: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法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全攻略之语文考点一遍过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全攻略之语文考点一遍过](https://img.taocdn.com/s3/m/ddd438b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f.png)
所谓“文章结构",就是指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搭配.从近年高考来看,所选用的论述类文章早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段论”结构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因此,考生在阅读论述类文章时,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行文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具体来说,要辨识观点句与支撑句;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设问角度:1.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将其概括出来。
2.要求弄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虽然不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高频考点,却是重要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离不开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梳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史学的“求真”与“向善"①史学有什么功用?这是许多史学工作者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关于史学的功用,众说纷纭,但有两个方面应该是最基本的,这就是“求真”与“向善”。
②史学作为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其存在当然以历史的存在为前提。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认识已经消逝又具有客观性的历史,是史学的首要任务。
因此,“求真”是史学的基本功用。
正如李大钊所说,“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为尤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主要是以“符号”形态存在的,我们认识历史通常是通过对历史记载、遗迹、遗物等一系列“符号”内涵的分析与综合而接近历史本来的面貌.在“求真”的过程中,史学工作者像是破解历史之谜的“侦探”,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求得真相.③“求真”固然重要,但史学仅仅停留在“求真”层面上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另一功用,即“向善"。
我们经常说“以史为鉴”,这个“鉴"的过程就包含着价值判断,历史要为现实提供“向善"的指导。
如果史学丧失了价值判断,不能为现实提供“向善"的指导,其功用无疑会大打折扣。
在这方面,古代史学家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6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6](https://img.taocdn.com/s3/m/2ec5066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09.png)
▪ 【试题】下列表述符整合原体文意思的一项是
() ▪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
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1、部分与整体
▪ [对位信息]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 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 的杀虫剂。
▪ (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 2.审——审题干。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 不正确的项、属于还是不属于、能还是不能,找 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 法。如果要选的是原因或者根据也要搞清。
▪ 3.找——找原文。
▪ 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内容,即确 定阅读区间。
▪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产生甚早,在 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 周髀算经》中就 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此推断时间正好相反。
4、先期与后期
▪ [对位信息]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 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 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邗沟, 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明 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 北运、商旅交通、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 【试题】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B.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
流,往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 ▪ 剖析:根据原文,“沟通交流”“南粮北运、商旅交通”
是大运河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大运河一旦作为世界文 化遗产申报成功后,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文化遗产的价值, 起初沟通交流的实用价值则退居其次,其“南粮北运、商 旅交通”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可以被更多更好的方式所替代。 所以,该项就犯了将大运河“先期”(历史上)的作用误作为 “后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的作用的错误。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b66f5ec49649b6649d7471a.png)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高中语文论述性文章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论述性文章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bc8e58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2.png)
高中语文论述性文章答题技巧论述性文章答题前,我们要清楚论述类文本中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等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中语文论述性文章答题技巧,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抓住文体特点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是有本质区别的。
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除了词语、句子的理解外,主要考查段落、主旨,即作者的论点、论据和结构安排。
所以在阅读和解题时要紧紧抓住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点。
特别是在做简答题时,更要抓住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点,以文本本身为依托,精选理据。
这实际上是整个论述类文本的最重要的解题策略。
(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类文章,因其基本观点鲜明,论述层次清晰,且重要句子比较醒目,这些正好是用来提高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的有利条件。
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如:高考曾选用萧伯纳的《贝多芬之谜》,出了两条这样的题目,一条要求说出作者称贝多芬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一条要求“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
前者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后者要求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
因此,阅读论述类文本要十分重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中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欢迎什么,拒绝什么等等,倾向性一般是比较明确的,这也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①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哪些是别人的观点;②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
(3)分析结构,把握思路我们应从分构结构入手,把握作者的思路。
在“分析结构”时首先要善于把握各个语段的中心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及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e1112b8aaea998fcd220e62.png)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及解题技巧论述类阅读的文本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谓与时俱进。
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
那么今天,小编就帮大家梳理论述类阅读最常见的十种设错方式,再也不用担心你的论述类阅读啦!~设错方式一: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0年天津卷)选项: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试题第5题C 项)解析:选项将“生态道德”范畴扩大为“道德”。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错方式二: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2010年全国I卷)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及解题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dc30e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a.png)
A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孝 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 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而“《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 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理根据。 故选A。
第1段 提出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 第①处提出文艺创作宗旨的问题,对应题2的A项;第②处是论据,也明确 了观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正确)
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
2段 ①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 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②然而,在创作实践 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 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③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 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④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 新月异的时代,随时产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⑤这就为作家、 艺术家视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⑥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 描画诞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 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⑦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 呢?
2024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全面解读
![2024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全面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a497f6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d.png)
第二遍:精读--分析题目
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仔细阅读试题,弄清题目要求, 带着题目返回原文,标画选文。 1、标注敏感点:选项中可能作为设误点出现的词语,表条件、 因果、转折、顺承关系的词语,文本中出现的重要概念等,都 可以作为敏感点标注出来。 2、找准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语句,筛选信 息类题目要注意选项是否改变原文意思,理解分析类题目的选 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3、落实设误点:根据内容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 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需要理解分析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 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根本、重 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示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 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 (4)或然必然。如:如果、可能、也许、一定、 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关联词
第二段先提出观点,然后以孔子的话作为佐证,接着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阐 述“孝”的重大意义。
①提出观点。 ②引用《孝经》中孔子的话,是为了阐释“孝”是常规、通则与规矩,从而佐证 “孝”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③指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 ④“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肯定了“孝”的普遍意义,也指出了这种伦理规范 的制约性。 [提示] 信息①③有助于第1题B项的判断。信息④有助于第2题D项和第3题C项 的判断。
将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语句(圈出来的)带入文章中,由 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找。
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6e040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6.png)
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2023年高考受疫情影响,延期一个月高考,在剩下的日子里如何备考且得尤为重要,其实做好梳理、查漏补缺能帮你在最终阶段反超。
除此之外,答题技巧更是重中之重.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盼望大家喜爱!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篇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指津指津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进展前景如何?对此新成果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快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画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
特殊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假如”“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或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详细,有时会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
要准确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留意前后对比,特点对应。
指津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要精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留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示意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蒙后省略了相关内容。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详细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
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
可采纳如下(方法):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认真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依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方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有如下几种:一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亲密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实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d3661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0.png)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 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 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 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 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 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 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 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者在选择题中设误的常用手段 2、熟悉在选择题中设置干扰项的常见类型
学习方法
练-析-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论述类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 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 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 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 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设误方法 3、无中生有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 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例3【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
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
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
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
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
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3c0b83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9.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采用选择题的考察形式,如何快准拿下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
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
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2013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81c142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8.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阅读属于议论文阅读范畴,所以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1.速读全文,把握中心观点。
首先要求抓住标题,明确话题、观点、重点。
如2017年全国卷(Ⅲ)论述类文本《留住乡愁》,论题是“乡村的城镇化与乡愁”,体现了作者对当今我国乡村在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所突现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新理念。
时代性和人文性,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材的重要特征。
其次要求抓住事关要旨和结构的重要语句,抓住表述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语句、表现文章层次变化的语句。
《留住乡愁》第一段提出基本观点: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第二段论说要“留住乡村记忆”: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第三段论说要“呵护乡村记忆”: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第四段论说要“活化乡村记忆”: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以图串文,把握逻辑关系。
首先整体把握,要求能够抓住文章的结构框架,把握作者的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关系等。
《留住乡愁》首段总领全文,既指出主要问题,也提出了基本观点。
作者观点中有三个针对“乡村记忆”的关键词:“留住”、“呵护”、“活化”。
第二段先论及“乡村记忆”的两种形态(“物质文化记忆”、“非物质文化记忆”)及两者间的关系,再论及“乡村记忆”的功能。
然后,简要论述了如何“留住乡村记忆” 第三段先略及必要性,再着重谈“呵护乡村记忆”的做法。
谈做法,先概括,再举例论说。
第四段先通过比较“活化”与“留住”、“呵护”的不同(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借此论说了“活化乡村记忆”的必要性,再论及“活化乡村记忆”的做法。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b412d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c.png)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摘要】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对于考生而言至关重要。
在阅读和答题过程中,首先要理解题目要求,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点。
在阅读文章时要抓住关键信息,注意文章的结构清晰和逻辑性强。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引用适当的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要求考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还要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具体例证支撑。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理解题目要求、抓住关键信息、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引用适当的例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总结。
1. 引言1.1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性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考答题的核心内容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章内容、理解问题要求和论据,进行分析和思考,然后形成观点和结论,并用适当的例证和论据进行论证支持。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理解题目要求是进行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的基本要求之一。
只有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才能确保答案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抓住关键信息是解答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的关键。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要论据,避免在回答问题时偏离主题。
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的关键之一。
答案要有清晰的结构和明确的逻辑关系,使阅卷老师易于理解和评分。
在回答问题时,引用适当的例证和论据也是必不可少的。
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的基本原则,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既要有事实依据,又要有逻辑推理,以确保答案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2. 正文2.1 理解题目要求在进行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时,首先要确保充分理解题目的要求。
(论述类 文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论述类 文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9fad0c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6.png)
◆ ◆ ◆ ◆ ◆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 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 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 ’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
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并称为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三驾马车”,是继承了传统阅读题的特点,并与新课程相嫁接而形成的新的阅读考查方式。
就题型而言,其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谓与时俱进。
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选项中涉及到的。
命题者在拟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语言,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考生如果能熟悉命题者在命题时常会有意设置的误区,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获得高分。
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技巧: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技巧: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将来”“一定会”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
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
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
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解题技巧: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联词语的时候,要仔细辨析。
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
解题技巧: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
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
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解题技巧: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项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
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
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
解题技巧: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则是凭空臆造的,属于无中生有。
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
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再进行判断。
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
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解题技巧提示: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
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解题技巧:阅读中我们要从整体上感知,准确寻找出原文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意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