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劳动力供给
合集下载
《劳动力供给分析》课件
劳动力供给分析
欢迎来到《劳动力供给分析》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劳动力供给 的定义、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分析、政策分析、国际劳动力市场以及实际 案例。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分析?
劳动力供给分析指的是对社会实际就业人口以及非就业人口中希望参与工作的人口进行调查和研究,为企业、 政府和个人提供决策依据。
收入因素
收入高的人更可能从事需要专业技能或有高度 风险的工作。
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曲线反映不同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定义
影响因素
一段时间内,供职者为了满足物质和非物质的需要, 愿意供给的劳动力时间数量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经济变化、收入机会、收入替代效应等。
曲线类型
正斜率曲线、水平曲线和负斜率曲线。
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是针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劳动力政策
在调整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平衡 时,实施一系列鼓励性政策。
教育政策
加强对教育领域的投资,提供 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劳动力 的素质。
税收政策
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税收 政策,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 发展,以此来调整劳动力市场 分配。
1
定义
研究劳动力供给的相关理论、概念和方法。
2
目的
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现瓶颈,确定宏观调控政策。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教育、职业选择和收入等因素。
人口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
教育因素
教育程度与就业率、职业成就、薪资收入等密 切相关。
职业选择因素
就业者根据个人爱好、能力和国民经济情况作 出职业选择。
欢迎来到《劳动力供给分析》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劳动力供给 的定义、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分析、政策分析、国际劳动力市场以及实际 案例。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分析?
劳动力供给分析指的是对社会实际就业人口以及非就业人口中希望参与工作的人口进行调查和研究,为企业、 政府和个人提供决策依据。
收入因素
收入高的人更可能从事需要专业技能或有高度 风险的工作。
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曲线反映不同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定义
影响因素
一段时间内,供职者为了满足物质和非物质的需要, 愿意供给的劳动力时间数量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经济变化、收入机会、收入替代效应等。
曲线类型
正斜率曲线、水平曲线和负斜率曲线。
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是针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劳动力政策
在调整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平衡 时,实施一系列鼓励性政策。
教育政策
加强对教育领域的投资,提供 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劳动力 的素质。
税收政策
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税收 政策,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 发展,以此来调整劳动力市场 分配。
1
定义
研究劳动力供给的相关理论、概念和方法。
2
目的
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现瓶颈,确定宏观调控政策。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教育、职业选择和收入等因素。
人口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
教育因素
教育程度与就业率、职业成就、薪资收入等密 切相关。
职业选择因素
就业者根据个人爱好、能力和国民经济情况作 出职业选择。
劳动力供给人事管理经济学
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3.劳动力供给
工资率的决定:特定劳 动力市场工资率都受劳 动力供求的影响。
市场出清工资:劳动力
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工
w
w
资率称市场出清或市场
均衡工资。市场出清工
资是单个雇员和雇主面
临的现行工资。
2.劳动力供给
非均衡及非市场影响 理论上的市场出清工资率并不意味着实践中是可达到 的。 因为劳动不能与工人分离,而劳动收入是普通人的主要 收入;阻碍工资就业随供求变化而调整的因素必然影响 劳动力市场。 阻碍调整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流动成本,职业搜寻成本,培 训投资等;非经济因素:有法律习惯,制度因素,社会因素 (例如社会资本),还有工会等。
202X
1.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理论
1.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1. 劳动力 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 我国满16岁的工作者及失业者的总和。 失业者:没有获得有报酬职业的人。 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总人口。(女性劳动参与率反映女性地位)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 p PPT
二级劳动力是经济变动中,劳动参与幅度变化较大的群 体。
劳动力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非经济因素
人口规模和人口构成(出生率、死亡率、净移民) 劳参率(劳参率高、供给多) 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间可缓解供给压力) 劳动者技能
经济因素
个人收入水平(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工资水平
偏好
对待工作和闲暇的态度
是如此 人口总量与劳动力人口的变化速度与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两个方面:
劳动适龄人口占人口比重的变化 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
劳动力: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 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2)
就业者:从事领取工薪工作的全部劳动力,包括因病、 罢工、休假而暂时离岗的人员;
重点: 个人的劳动力供给分析 个人的工作闲暇图解分析 难点: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 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1)
从本质上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 (劳动者个人或家庭) 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 之中的劳动力 使用权的出让;
从量的角度说,则是一个经济体(国家、企业、家庭 等)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获得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 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合。
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
一级劳动力: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反应。 个体流动表现为失业和就业的流动,而不是劳动力和非劳动力 之间的流动
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参与率和经济情况存在较敏感的反应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正相关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负相关
2、对某些人来说,工资增加只会产生替代效应。比如,对某些持 有保留工资的人来说,工资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意提供市场工作,当 工资率提高,对他们形成的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导致随 工资率提高,工作时间增加。
劳动力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非经济因素
人口规模和人口构成(出生率、死亡率、净移民) 劳参率(劳参率高、供给多) 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间可缓解供给压力) 劳动者技能
经济因素
个人收入水平(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工资水平
偏好
对待工作和闲暇的态度
是如此 人口总量与劳动力人口的变化速度与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两个方面:
劳动适龄人口占人口比重的变化 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
劳动力: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 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2)
就业者:从事领取工薪工作的全部劳动力,包括因病、 罢工、休假而暂时离岗的人员;
重点: 个人的劳动力供给分析 个人的工作闲暇图解分析 难点: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 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1)
从本质上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 (劳动者个人或家庭) 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 之中的劳动力 使用权的出让;
从量的角度说,则是一个经济体(国家、企业、家庭 等)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获得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 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合。
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
一级劳动力: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反应。 个体流动表现为失业和就业的流动,而不是劳动力和非劳动力 之间的流动
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参与率和经济情况存在较敏感的反应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正相关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负相关
2、对某些人来说,工资增加只会产生替代效应。比如,对某些持 有保留工资的人来说,工资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意提供市场工作,当 工资率提高,对他们形成的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导致随 工资率提高,工作时间增加。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主要包括:应届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待业人员、在职同行人员等。
在企业中,企业人员的供给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两种,企业未来内部人力资源供给一般来说是企业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部分(除新建企业外)。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满足,应优先考虑内部人力资源供给,而内部人力资源的供给量又需要考虑下述因素:企业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等)、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辞职、解聘)等。
但是企业职位和岗位的空缺不可能完全通过内部供给解决,企业人员因各种主观和自然原因退出工作岗位是不可抗拒的规律,这就必然需要企业从外部不断补充人员,于是就产生了外部劳动力供给。
第四章_劳动力供给(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李放)
12
经济方面
– 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以及对工资的刺激
反应 收入效应: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更 加富有,从而减少劳动供给的一种反应 行为。 替代效应: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赶到休 息时间比以前更加昂贵,从而增加劳动 供给的额一种反应。 – 经济周期波动
13
社会制度
– 劳动制度
–工资制度
14
4.2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2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范畴分类
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 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 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 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劳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各国的法律规 定有关。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状况、人口状况、教育制度、劳动力自身的生 理特点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就业年龄。
4.2.4 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劳动者关于工作 时数的决策是由 偏好、工资率和 收入相互作用的 结果。因为在均 衡点N劳动者的 效用达到最大化。
25
4.2.5 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收 入
164 128 72 36
E P N 7 8 D
收入的上升意味着如果 劳动者工作与以前同样 的工作时数,每周总收 入将更高一些。收入上 升又刺激劳动者增加对 闲暇的需求并降低工作 时数。这就是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H/△Y<0
16
4.2.2 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 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偏好从性质上说属 于主观的东西,受到许多如个人种族、社 会经济地位、职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 影响。 无差异曲线: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 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 的轨迹。
(4)劳动力供给分析
– 家务劳动与有酬工作的替代性更强 – 休闲与有酬劳动的替代性较差
Y E U H1 (1) H
Y U2 U1 O H1 H2 H (2) Y
Y1 O
O
H2H1 H (3)
(1)单亲母亲与其孩子的效用最大化决策 (2)额外收入增加与决策变动 (3)工资变动与决策变动 其中:U为家庭的偏好,H为母亲在家的时间,假定 全为家务劳动时间,没有闲暇。
(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调整 (1) 收入效应: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获得 一笔其他收入而产生的对劳动力供给的 影响 Y
Y2 Y1 0 E1 E2 U2 U1 H2 H1 H H
(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调整 (1) 替代效应:个人可支配时间不变、收入 不变、工资变化的影响
注意: α 、β表示 工资水平
(2)不同条件下家庭劳动力供 给
家庭成员收入增加后的影响 家务劳动的影响 劳动时间长短的影响 教育培训的影响
Y
Y W2
W2 Y1 W1
Y1
W1
O t H O t H (1)家庭成员收入增加的影响 (2)家庭成员收入增加的影响 (1)家庭收入(如丈夫收入)增加以后,如果家庭的 偏好保持不变,则妻子的工作决策不变,对最低工资的 要求不变。 (2)如果偏好改变,则妻子的工作决策要变化。现实中 家庭收入增加后偏好总是倾向于增加闲暇,则妻子对工资 的要求提高。
4.4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4.4.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 4.4.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 4.4.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4.4.4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4.4.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 力
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 阶段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劳动愿望 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社会 劳动力供给总量) 条件
Y E U H1 (1) H
Y U2 U1 O H1 H2 H (2) Y
Y1 O
O
H2H1 H (3)
(1)单亲母亲与其孩子的效用最大化决策 (2)额外收入增加与决策变动 (3)工资变动与决策变动 其中:U为家庭的偏好,H为母亲在家的时间,假定 全为家务劳动时间,没有闲暇。
(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调整 (1) 收入效应: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获得 一笔其他收入而产生的对劳动力供给的 影响 Y
Y2 Y1 0 E1 E2 U2 U1 H2 H1 H H
(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调整 (1) 替代效应:个人可支配时间不变、收入 不变、工资变化的影响
注意: α 、β表示 工资水平
(2)不同条件下家庭劳动力供 给
家庭成员收入增加后的影响 家务劳动的影响 劳动时间长短的影响 教育培训的影响
Y
Y W2
W2 Y1 W1
Y1
W1
O t H O t H (1)家庭成员收入增加的影响 (2)家庭成员收入增加的影响 (1)家庭收入(如丈夫收入)增加以后,如果家庭的 偏好保持不变,则妻子的工作决策不变,对最低工资的 要求不变。 (2)如果偏好改变,则妻子的工作决策要变化。现实中 家庭收入增加后偏好总是倾向于增加闲暇,则妻子对工资 的要求提高。
4.4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4.4.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 4.4.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 4.4.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4.4.4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4.4.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 力
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 阶段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劳动愿望 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社会 劳动力供给总量) 条件
《劳动力供给》课件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越合理,劳动力供 给弹性越大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也很大, 如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等都会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弹 性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失 衡
劳动力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 定义: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求双方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场所 ● 特点: -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使得劳动力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 灵活性:劳动力市场的
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展望 与挑战
未来劳动力市场的趋势与特点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 技能需求与就业结构变化 全球化与技术进步的影响
未来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进步:自动化和人工智 能对传统职业的冲击
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 适应未来市场需求
企业转型:适应变革,提高 劳动生产率
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改善劳动力的供给质量。
I
就业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 影响:就业政策通过调整 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影 响劳动力的供给意愿。
C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
社会保障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社会保障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通过调整社会保障政策,可以影响 劳动力的供给意愿和供给量。
人口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 人口政策调整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政策调整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育政策的调整,如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增加新生儿的数量,从而增加未来的劳动力供给;二 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如取消城乡户籍限制,会促进人口流动,增加城市的劳动力供给;三是教育政策的调整,如提高教育水平,会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劳动力供给》课件
社会观念
社会对职业的评价和观念也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如某些职业在社会 观念中被认为地位较低,会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
03 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中年轻劳动力的供应量逐渐减少,这可能 导致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应对措施
政府和企业应采取措施鼓励年轻劳动力参与劳动市场,例如提供更好的职业培 训和教育机会,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
劳动力供给具有年龄性别特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 求关系会发生变化,劳动力供给也会相应 地发生变化。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劳动力在供给上存在差 异,如女性在家庭和职业选择上可能面临 更多的挑战和机会成本。
02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人口因素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基 础,人口数量越多,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劳动力流动越来越频繁,这可能导致某些 地区或行业劳动力供应不足,而其他地区或行业则出现劳动力过剩。
应对措施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调度,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合理分布,同时 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劳动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完善的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劳动力市场政策
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监管和福利制度等,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灵活发展。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供给挑战
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普遍存在的技能短缺 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 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劳动力供给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就业状况 、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等。
社会对职业的评价和观念也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如某些职业在社会 观念中被认为地位较低,会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
03 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中年轻劳动力的供应量逐渐减少,这可能 导致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应对措施
政府和企业应采取措施鼓励年轻劳动力参与劳动市场,例如提供更好的职业培 训和教育机会,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
劳动力供给具有年龄性别特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 求关系会发生变化,劳动力供给也会相应 地发生变化。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劳动力在供给上存在差 异,如女性在家庭和职业选择上可能面临 更多的挑战和机会成本。
02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人口因素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基 础,人口数量越多,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劳动力流动越来越频繁,这可能导致某些 地区或行业劳动力供应不足,而其他地区或行业则出现劳动力过剩。
应对措施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调度,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合理分布,同时 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劳动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完善的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劳动力市场政策
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监管和福利制度等,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灵活发展。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供给挑战
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普遍存在的技能短缺 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 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劳动力供给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就业状况 、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等。
劳动力供给
案例:丈夫、妻子、邻居和凯洛格食品公司6小时工 作制的终结
经济理论指出,工作小时数量的供给部分地取决于人们对家务劳动时 间,包括闲暇时间的价值认可程度。这一点可以非常清楚地在凯洛格 食品公司的工人们身上反映出来。在大萧条时期,凯洛格食品公司因 放弃了标准的8小时工作制,改行6小时工作制,从而引起了举国关注, 工人们愿意通过接受更少的工资性报酬和更多闲暇的方式,来与那些 失业者“分享工作”。 在二战期间,该公司转而实行每周48小时工作制,但是承诺在紧 急状态结束后,重新恢复6小时工作制。1946年,员工们重申了自己 希望每天工作更短时间的愿望,公司中87%的女性员工和71%的男性 员工赞成每天工作6个小时。然而,到1957年时,大多数部门都选择 重新回到8小时工作制——结果只有25%的员工,其中大多是女性员 工,仍然保持在每天工作6小时的工作制。 到底二战后到50年代末期,哪些因素导致工人,尤其是男性工人, 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决策呢?对其进行访谈之后发现,影响他们决 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
二、工作决策理论
(一)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工作决策 如何分配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的比例,实现效用最大 化,从数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是一个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目标函数: u=f(y,h)
约束条件: y=y0-h×w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F= f(y,h)+a(y0-h×w-y) 结论:当预算约束线与等效用曲线相切时,个人效用最大。
问题:
张三是个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编写程序。工 作初期,涨工资会使张三增加工作量。当他成为一个 软件高手之后,工资已经足够高了,张三的收入也相 当高了,这个时候,张三面对涨工资的反应,不是选 择加班,而是更多的来休闲和体育运动。
在工资较低的时候,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哪个更大? 当工资上涨的足够高的时候,如果接着上 涨,又是如何呢?
2劳动力供给
社会劳动供给的客观基础:人力资 源状况
• • • • 1.人口规模 2.人口自然结构 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 3.个体身体条件
受教育程度结构
1956年,在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 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划分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年轻 成年 老年 型 型 型 4%以 4%~ 7% 7% 以 下 上
65岁及以上老年 人口的比例
依一定范围内的人口进行分类: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劳动力人口 100%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总人口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人口 100%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某年龄性别中的劳动力人口 100% = 某年龄性别的人口总量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
一、劳动力供给及类型
(一)劳动力界定
劳动力(Labor Force)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基本 的范畴之一,从理论和现实中界定劳动力范畴有多 种解释: (1)在理论上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①马克思——“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 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 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第三节
家庭劳动力供给
一、家庭劳动力供给的选择
♣ 在家庭经济中,就业 问题在家庭成员之间 存在着一定的分工协 作关系。
♣ 工资率高低是妻子选 择就业或闲暇的尺度, 即工资率会对就业产 生正效应。但工资率 对劳动供给是否有正 效应,还要取决于无 差异曲线的状态。
就业与非就业选择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密度分布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入
A
B U3 U2
A1 U1
(1)与U1有两个交点,与U2 相切有一个切点,与U3不相交,
(2)主观而言,想选择U3, 预算约束线客观决定他只能选 择低于U2的,即U1和U2中选一。
(3) U1的效用小于U2,所以 效用最大化点应是预算约束线 与U2相切的点B。
闲暇时间
劳动时间
2020/4/20
17
结:无差异曲线在预算约束线上方,客观限 制达不到如此高效用水平,在下方又达不到 效用最大化,只有两条线相切,才能达到效 用最大化。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 切点上才是主体在既定资源条件下获得最大 效用的均衡点。
2020/4/20
18
五、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1、纯收入效应
2、李四原来工资率为40元/小时,由于 企业效益不好,现在工资率为35元/小时, 试分析这将对他的劳动力供给产生什么 样影响?画图说明。
2020/4/20
21
4.4 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对
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概述
二、家庭生产对劳 动供给的影响
三、不同生命周期 的劳动供给
2020/4/20
22
一、概述
2020/4/20
4
附加劳动力假说:妇女出来工作,劳参率高 悲观劳动力假说:退出市场非失业者,低
9、其他因素: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020/4/20
5
二、劳参率的生命周期变化
1、西方国家:男、女劳参率的生命周期变 化及特点
2、中国男、女劳参率的生命周期变化及特 点
2020/4/20
6
4.2 劳动力供给曲线与供给弹性
2020/4/20
8
二、分类
(1)无弹性ES=0 (2)缺乏弹性ES<1 (3)单位弹性ES=1 (4)富有弹性ES>1 (5)无限弹性ES= ∞
2020/4/20
9
例:深圳市高级钳工供给不足,需求 8000人,供给只有6000人,现行工资为 3000元/月,供给弹性为1.5,如果想通过 改变工资率刺激劳动力供给,在其它因
U1U2
Y2 A A1 C Y1
特点: (1)U2>U1。 (2)不会相交。
(3)斜率为负。
(4)凸向圆点,左 边比右边陡峭。
(5)不同的人有不 同的无差异曲线
H2 H1
闲暇时间
2020/4/20
14
张三的无差异曲线
收 入
李四的无差异曲线
收 入
注重闲暇
闲暇时间
注重收入
闲暇 时间
2020/4/20
15
工作决策是时间 使用方式的选择时 间 使 用 Nhomakorabea工作
家庭工作 市场工作
闲暇活动
忽略区别,
选择
2020/4/20
13
分析闲暇—工作决策时,用到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等工 具
二、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 1、概念:
所有能带来同样效用的货币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就构成了 一条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
2、图形及特点
收 入
同,但劳动能力有差异,因而工资 率不同。工资率低者,预算约束线
Y1
在纵轴的截距即收入低,为Y2,
工资率高者,在纵轴上截距高为
Y3。
收入约束线形状决定于个人可支 配时间及劳动能力,即决定于个人
H1 H2 时可间支配资源的状况。
2020/4/20
16
四、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描绘。
3、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 4、社会保障制度:
2020/4/20
3
5、个人非劳收入
6、工资水平
7、居民家庭生产率变化(负)
8、宏观经济波动:
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劳动力假说和悲观 劳动力假说
前提是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与经济周期不存 在灵敏的反应性(一级劳动力市场);二级 劳动力市场由中年妇女构成,与经济周期存 在灵敏的反应性。
收 入
Y2
Y3 Y1
AB
Y0
闲暇时间 H1 H2
劳动时间
2020/4/20
19
2、工资增加的收入和替代效应
收
收
入
入
闲暇时间
H2 H1
劳动时间
替代效应大于
收入效应
闲暇时间 H1 H2 劳动时间
收入效应大于 替代效应
2020/4/20
20
问题分析:
1、张三在一次购买体育彩票时,中了 500万大奖,试分析这将对他的劳动力供 给产生什么样影响?画图说明。
素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如何变化才能 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供给。
2020/4/20
10
思考:
1、北京劳动力市场上何种劳动力供给弹 性较小?如何改善?
2、中国高级技工缺乏情况如何改善?
2020/4/20
11
4.3 劳动供给决策
工作 与 闲 暇 的 决 策 分 析
2020/4/20
12
一、前提假设
三、预算约束线
1、概念: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的约
束下,所能消费的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
合线称为预算约束线
斜率=Y/H=工资率
2、图解及图形
收入
蓝色、绿色预算约束线平行,表 示工资率相同,可支配时间不同, 为H1、H2,导致在纵轴上截距不 同,为Y2、Y3
Y3
红线、绿线,个人可支配时间相
Y2
复习劳动力供给曲线 1、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2、企业劳动力供给曲线 3、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2020/4/20
7
一、劳动力供给弹性
1、定义: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 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2、公式:ES=(ΔLS/LS)/(ΔW/W),0--∞ , 除0、∞外为正值
和劳动力需求弹性一样,劳动力供给弹性 是用来衡量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 动的反应程度的一个指标。
分析家庭的原因:劳动-闲暇模型存在不 足
不足之一:略去了家庭背景,而劳动供给 决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联合做出的。
不足之二:实际上没有完全分析人们对时 间资源使用上的分配决策。
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
大化。物品和时间是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 间接提供效用。
2020/4/20
23
时间分配的家庭生产理论建立在加里·贝 克尔的新家庭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经济 学的传统看法是生产活动只是在企业进 行,而消费活动在家庭进行。新家庭经 济学认为,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 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第四章 劳动力供给
2020/4/20
1
4.1 劳动力参与率与劳动力供给
复习劳参率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 分类
2020/4/20
2
一、劳参率的影响因素
1、人口因素(老年、中青年、未成年) 2、教育制度和教育供给规模: 例:我国1990年15—19男性劳参率61.55%;
15—24总人口劳参率为78.29%高于发 达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