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中国学派的建立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第四章比较文学中国学派课程:中外文学比较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学派的理论核心及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异同之处,中国学派跨文明的内在含义。

重点和难点:1、中国学派提出者的跨文明考虑2、跨文明背景与法美学派的异同之处。

3、研究范式有哪些,各自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过程:一、背景中国比较文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尤其是近十余年中国大陆比较文学的复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

本文试图对这一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作一初步的总结和粗线条的勾勒,以就教于方家。

如果说法国学派以“影响研究”为基本特色,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为基本特色,那么,中国学派可以说是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色。

(详后论证)如果说法国学派以文学的“输出”与“输八”为基本框架,构筑起了由“流传学”(誉舆学)、“渊源学”、“媒介学”等研究方法为支柱的“影响研究”的大厦;美国学派以文学的“审美本质”及“世界文学”的构想为基本框架,构筑起了“类比”、“综合”及“跨学科”汇通等方法为支柱的“平行研究”的大厦的话,那么中国学派则将以跨文明的“阐发法”、中西互补的“异同比较法”,探求民族特色及文明根源的“模子寻根法”,促进中西沟通的“对话法”及旨在追求理论重构的“整合与建构”法等五种方法为支柱,正在和即将构筑起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的理论大厦。

下面分别对中国学派的基本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作进一步的勾勒和阐述。

二、理论特征——跨文明研究先谈谈“中国学派”的基本理论特征—“跨文明研究”。

无论是法国学派或美国学派,都没有面临跨越巨大文明差异的挑战,他的同属古希腊—罗马文明之树所生长起来的欧洲文明圈。

因此,他们从未碰到过类似中国人所面对的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巨大冲突,更没有救亡图存的文明危机感。

作为现当代世界的中心文明,他们对中国等第三世界的边缘文明并不很在意,更没有中国知识分子所面对的中西文明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危机感和使命感。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简介比较文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文学和文化,通过对多种文学作品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不同文学体系和文学传统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可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时间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

在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中国学派,本文将以此为主题进行讨论。

中国学派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学派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从而奠定了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学术地位。

最早的中国学派成员包括鲁迅、胡适等知名学者,他们通过对中国和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寻求到了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和发展方向。

中国学派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中国学派主要集中在对外文学的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之后的几十年,中国学派逐渐开始关注自身文学的比较研究,这主要是出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重新认识和发展的需要。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派的研究更加多样化和庞大化,涉及到更多的学科领域和研究课题。

这种发展趋势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际化进程,使得中国学派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文学研究进行对话和交流。

中国学派的特点中国学派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文学与文化的结合中国学派着重强调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认为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研究。

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不同文学体系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跨文化的角度中国学派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注重跨文化的角度,不仅关注中国文学的比较研究,也关注中国文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学的对比。

通过不同文学体系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社会关怀与批评精神中国学派的研究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注重文学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作用。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揭示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引发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考察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考察

中图分类号: I0- 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6390( 2008) 02- 0058- 04
一、“中国学派”提出的文化背景
目前世界文学界都一致认同已存在三大比较文 学学派, 即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前苏联学派。1976 年, 台湾学者古添洪和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 台湾·序》中正式提出了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就当 前的世界文化生态来说, 中国学派的理论思维是具 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到了 1990 年代以曹顺庆为代 表的中国大陆学者倡导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应是以探讨文化的异质性为主要特征的跨文明研 究。其基本的比较文学观念就是将中国文学及东方 文学与欧洲文学进行对话。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提 出, 是一种基于民族文化本位情绪的理论诉求, 它更 多涉及的是一种争夺文化话语权的策略。[1]
东汉汉明帝登基后七年( 公元 64 年) , 明帝遣郎 中蔡愔、秦景等十二人西行天竺求佛经。在佛教引入 中国的时候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还没有产生。而此时 印度的佛教已经创立数百年的时间了。在世界各大宗 教中, 佛教创立的时间最早。约创立于公元前 6 世纪。 创始人释迎牟尼生活的年代大约与中国孔子同时。而 且当佛教引入中国的时候, 它已经有了非常完整的佛 教经典。印度佛教的强势文化身份不容置疑。
二、中国比较文学的演进历程
中国文化第一次与外国文化发生碰撞是公元前 后印度佛教的传入, 从此中国的古老文明开始融入异 质成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的碰撞是中国比较文学 史前史中特别重要的一章。探讨中国历史上跨文化的 比较研究当从此时始。西晋时期, 僧徒竺法雅取内典 外书相拟配, 从而开“格义”之先河, 传讲佛法, 同时, 这也为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相融通提供了一种极有 价值的方法。“格义”在中国经历了从浅层到深层的发 展过程, 从佛教初传时期的用外典概念附会内典之名 相, 到后来的学术层面上的东西方文化的全面融汇, 即明清之际的“况义”。“格义”这种可考的中国比较文 学的雏形的诞生有赖于佛教的传入, 而佛教的成功传 入是因为它在文化上的某些优势。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比较文学作为一种跨越国界、文化、语言的文学研究方法,从其兴起起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与传统文学研究方法的以国内文学为中心、以单一文学体制作为切入点不同,比较文学通过对不同文学体系中多元文本的分析,从而深入挖掘文学的共性与异同,探讨文学形式与文化交融的本质。

本文将从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入手,探讨其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

比较文学:对文化的批判性认识百年风雨变幻,比较文学所囊括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与深化。

从最初的欧美文学到现如今的东亚文学、亚非文学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在逐渐扩张的同时,其核心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

创始人安东尼·佛洛伊德曾提出过,“比较文学是一种方法,同时又是一种对文化的批判性认识。

”可见,比较文学所研究的不是单一的文本,而是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正如著名比较文学学者何光毅所言“比较文学是面对我们所拥有的多元文学,及其共性与特殊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此,比较文学并不是为了满足于文本的表层现象进行浅尝辄止的研究,而是要通过对文本间普遍存在的相似与差异的探讨,深入挖掘文学的本质所在。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相较于单一文本的研究,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更注重各个文学体系之间的交流。

在研究过程中,方法本身也是相对开放的。

尤其是在跨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比较文学注重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转化的研究方法。

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方法意味着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无固定不变的研究模式,是一种寻求对比文学共性与差异的不断适应、修正以及更新的动态研究。

在实际研究中,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国际性的国际性是比较文学最显著的研究特点之一。

比较文学跨越国界、文化以及语言,将不同的文学体系进行融合。

因此,比较文学的研究过程中,各个国家的学者可以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研究各自国家的文化特性。

2. 多文本性的多文本性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意味着该领域的研究者需要具备掌握不同文学体系、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相似之处的能力。

比较文学课件:中国学派.ppt

比较文学课件:中国学派.ppt

二、理论特征——跨文明研究
A、跨国家 B、跨学科 C、双向阐发研究 (二)异同比较法 (三)文化模子寻根法 (四)对 话 研 究 (五)整合与建构研究
(一)跨文明双向阐发研究
• “阐发法”虽然“不比较”或不直 接比较,但却因“跨文明”(跨中西 异质文明)而获得了与比较文学研究 相一致的“效果”(杨周翰语),成为 中国学派独树一帜的比较文学方法 论。
(二)异同比较法
• “异同比较法”时时处处以“比较”为其 显著特征。
• “跨文明”奠定了“异同法”不同于美国 学派的基本特征,使之在美国学派“平行 研究”的基础上,另创出一种以跨文明为 特征的类似平行研究的方法,即中国学派 的“异同比较法”。
(三)“文化模子寻根法”
• 这个方法显然是“跨文明研究”这一中国 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在方法论上的具体化。 “寻根法”的产生,既是在中西文明激烈 碰撞中产生的,更是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在 跨文明的比较文学学术研究实践中创造和 总结出来的。
•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国学派的理论核心及于法国学派和美 国学派的异同之处,中国学派跨文明的内在含 义。
• 重点和难点: 1、中国学派提出者的文明考虑 2、跨文明背景与法美学派的异同之处。 3、研究范式有哪些,各自特点。
•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
一、背景
• 中国比较文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尤 其是近十余年中国大陆比较文学的 复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 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
(四)“对话研究”
• 这种“对话”,主要是指东西方两大文明 系统之间的文学与诗学对话。“关于不同 文明体系中的文学对话的研究,为比较文 学开拓了新的广阔的研究空间”。
(五)“整合与建构研究”
• 这种整合与建构,主要是指理论和文学观 念的建构。随着东西方跨文明的文学与文 论的互相阐释,异同对比,文明寻根与互 相对话的一步步深入,将打破西方文论独 霸的局面。东西方文学观念的互释、对比 与对话,并最终导致一个重新建构世界文 学观念的设想,已经展开在我们的脚下。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透析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透析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透析比较文学是研究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学问。

而以中国学派作为对象的比较文学,不仅是在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寻求联系,更是在了解不同文化之间在文学创造方面的异同。

本文将主要探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透析,具体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比较文学学派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比较文学学派发展较早,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学界就开始涌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比较文学学者。

相对于文艺批评和文学史研究强调实证和历史性,比较文学充分发挥了文学学科与跨文化、跨地域交流的优势。

因此,比较文学成为了文学学科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旨在发现文学频繁出现的全球性话题并将其关联到文学作品中。

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比较文学的方法论使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学相融合,促进中国文学向世界发展。

二、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典型的比较文学方法论就是以文化为出发点,对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现象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对于中国文学,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中国文化的特点是思想性和哲学性的,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带有哲学思想,都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理念相联系。

与之相对应的是现代西方文学的主题和形式,可以明显看出既存的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表达方式和感性思维,而西方文学往往直接表达思想和感觉,奉行“真实”的艺术写作方式。

三、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两个阶段,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传统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表现形式保存传统文化,保持文化传承的街基,而现代文学则更多地涉及当代现实社会的问题和主题。

这不仅反映出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在变革和发展之中的重要性。

四、中国文学的跨文化交流现代中国文学蓬勃发展之所以得以成就,与其跨越文化的交流密不可分。

中国文学不断从各种文化中吸收滋养,强调了其跨文化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学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极大的责任。

《比较文学导论》书本内容整理【知识点全】

《比较文学导论》书本内容整理【知识点全】
第四节五种相关学科的概念界分及比较文学的定义
1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界分
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区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血缘观念来成立起学科身份的。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体系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也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相指称。在研究一个国家的多民族文学时,或研究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之文学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使用民族文学。
2比较文学的诞生
3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一、比较文学发展的早期历史;
二、比较文学的危机及其转向
三、跨世界的比较文学及其走向
第三节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1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的出现有赖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与外来文化相接触,二是必须具备通识眼光,即能具有一种从国际角度来从事文学研究的立场。
2)比较文学研究是跨越两种国家文学以上而完成的。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治地域观念,跨国家并不等于跨民族、跨语言与跨文化,这个定义在学理上是不准确的。
3)与法国学派最大的差异在于明确地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扩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中区,认为比较文学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与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这样大大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
伽列
明确指出比较文学隶属于文学史,把比较文学从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中界分出来,以说明比较文学在学科意识及学科界限上归属文学研究。并且,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间的精神关系,这种国际间的精神关系必须是能够被文献与考据所证明了的材料事实联系。(国际精神关系特指不同语境下作家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与跨国界的文学交流关系)
当代的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利用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积极地参与多变得文化交流和对话,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思想互动。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

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

对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提出了新的比较文学理论,丰富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推动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提高了比较文学的国际地位
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激发了国际比较文学学者的研究热情,推动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 展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情况和展望
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03
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理 论建构 章节副标题
学科理论建构的必要性
学科理论建构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和前提
学科理论建构有助于提高学科的 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科理论建构有助于推动学科的 深入研究和发展
学科理论建构有助于促进学科的 交流和合作
学科理论建构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阶段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成果
发展背景:20世 纪80年代,中国 学派比较文学开 始兴起
主要成果:提出 了“比较文学” 的概念,并开始 进行跨学科研究
代表人物:钱钟 书、季羡林等
主要研究领域: 文学、历史、哲 学、宗教等
第三阶段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成果
背景: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学派比较 文学逐渐兴起, 受到国内外学 者的关注和研
地位:中国学派比较文学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研究成果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贡献:中国学派比较文学在推动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和理论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前景:中国学派比较文学在国际上的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的重要力量
影响:中国学派比较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对世界各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产生 了积极影响
05
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学 科建设章和节副人标题才培养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第一节文学关系研究一、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1、文学研究领域通常划分为三个方面:(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文学研究出现了另一层面上的划分: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

(1)国别文学:研究一国本身的文学。

(2)总体文学:研究强调从多种文化的文学文本来研究某种共同的文学现象。

(3)比较文学: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是超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

二、比较文学的性质1、比较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

2、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沟通。

3、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4、“跨民族”是判断一项研究、一篇文章是不是属于比较文学的最基本标准。

总结:1、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即“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

2、比较文学研究的性质即“四个跨越”(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墙”的比喻)。

3、比较文学的“三个特性”(开放性:时间、空间、价值;宏观性:视野、胸怀、整体;文学性:首先是“艺术”与“形式”层面,而非“文化”、“历史”、“哲学”、“宗教”层面)强调以下八点:1、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精神是加强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精神沟通与平等对话;2、比较文学的核心概念是“多元视域”;3、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是“可比性”;4、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文学关系;5、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是文学问题,离开文学问题则不是文学研究;6、比较文学是一种综合研究的方法;7、比较文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共同诗学的建立;8、比较文学的根本目的是世界各文明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体现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促进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共生与共存。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1、跨越性: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2、可比性:亲缘关系、类同关系、交叉关系。

3、文学性:比较文学必须以文学为中心,文学是比较文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自考《比较文学》复习笔记

自考《比较文学》复习笔记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

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

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

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

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亨利。

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

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是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文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它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超越传统的文学研究视野,创造出一种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比较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

本文旨在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理论特征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主要以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研究为主要特征,其基本理论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跨学科的全球视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是以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为基础,同时借鉴了跨文化研究、文化翻译、文化心理学、折衷主义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跨学科的全球视野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跨学科的全球视野使得比较文学研究得以超越传统的文学研究视野,将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等多种因素考虑在内,从而使得研究得以更为全面深入地进行。

2、跨文化比较的研究对象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明显的跨文化比较特点,其所关注的文学作品跨越时空和文化背景,既包括西方文学经典,也包括东方文学诸如中国、日本、印度等传统文学,这在传统文学研究中是比较罕见的。

此外,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在研究对象上不只局限于文学、文艺领域,与其紧密联系的当然还包括历史文化、哲学文化等。

3、本土化的研究理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不是机械地将西方比较文学理论移植到中国文学研究中,而是以本土化方式进行知识的汲取和创新,建构出一套具有本土中国特色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这不但有助于西方学术范式应用于本土研究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对于本土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发掘。

4、融合的研究范式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研究范式也体现了严谨的融合特点,它是一种将异质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思维模式。

融合的思维范式是以西方各种文学理论和方法为主线,加之对本土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的思维方式,这也使得该理论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三讲、比较文学研究类型

第三讲、比较文学研究类型

二、主题学研究内容
• 1、题材史研究 • 2、母题研究 • 3、人物意象研究
题材史研究
• 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或相似题 材的不同处理。
• 重点: • 1、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同一类型的故
事。 • 2、不同作家对同一故事的处理,如何体现了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 • 例子:《灰阑记》
三、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及前景
• 1、研究方法 • 文本外部研究 跨学科研究 • 文本内部研究 词汇 故事情节 • 2、前景
举例
• 外国人心目中的俄罗斯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英国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德国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法国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日本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
四、文学误读
• 1、专化意义的误解(无意误读) • 2、以自己的文化性格看待他国文化(无
意误读)
• 3、理解异质文化,但为了适合自己的需 要误读。
第二章 平行研究
(美国学派及其平行研究)
• 一、定义:
• 是对影响研究的继承与发展,扩展到没 有事实关系的跨文化的文化现象的比较 研究。
• 强调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 的比较,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
• 严复《天演论》
第四节 变异研究
• 变异研究是传统实证性研究---(异域)形象 学(地点、器物、人物)。
一、形象学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是作家及集体想象物对作为他者的异国 和异民族的想象
2变异性的层面 3综合性的层面 二、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1注视者 2他者 3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狂热、憎恨、亲热
• 《菊与刀》
外国人心目中的美国人形 象
• 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印 象

比较文学之中国学派与阐发研究

比较文学之中国学派与阐发研究

比较文学之中国学派与阐发研究(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跨文化1.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点是跨文化(1)在西方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由于比较文学学科是从西方传人,这使中国学者具有特殊的国际学术视域。

(2)同时,灾难深重的祖国又赋予中国学者以强烈的民族文学意识,因而中国比较文学从一开始就跨越了中西文化的辽阔地域和复杂多样的文化内涵,在异质文化之间的剧烈冲突与相互交融中展开。

2.重视东方各国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由于中国在历史上受到以佛教为代表的古印度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近代又受到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及中国在历史上作为东亚古代文明中心向周边邻国的文化辐射,这又使中国学者的比较文学研究带有另一个鲜明的地缘性特点,即重视东方各国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

3.早在70年代,在香港执教的美国学者李达三就将中西比较文学视为比较文学发展的新方向,并竭力倡导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二)中国学派的折衷精神1.中国学派遵循东方所特有的折衷精神(1)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启示,中国学派采取的是不偏不倚的态度。

(2)不是强调而是淡化世界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学派差异,使之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自觉意识到各种方法和学派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中国学者的传统的影响研究法和平行研究法(1)一般来说,在研究直接受到西方文学影响而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领域,由于事实上的联系已经发生,所以中国学者更多的是使用了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法。

(2)在涉及中西古典文学比较研究领域,由于事实上的联系并没有发生,所以基本上是使用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方法。

(三)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1.在国内外学术界,最引人注目和为学界所公认的就是中国学者创造的“阐发法”。

2.梁启超写于1898年的《译印政治小说序》可以算作是中国最早的比较文学论述之一。

3.王国维是中国文学研究从古典向现代转换过程中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于1904年发表《(红楼梦)评论》,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主流样态而具有标志性意义。

简述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发展

简述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发展

简述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发展作者:高仁薇来源:《大观》2018年第03期摘要: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将各种文学现象作为研究领域,将“比较”的方法一以贯之,旨在寻求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文学的共同规律,以期构建更为科学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体系。

文章重点阐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以及当前发展前景下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

关键词: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特征;学科定位比较文学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时段,具体来说就是欧洲阶段、美洲阶段以及亚洲阶段。

前两个阶段毫无争议以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为代表。

其中,亚洲阶段的学科理论体系之一就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各种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与碰撞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现象,但是就学术研究领域而言,占据学术研究制高点与主动权成了各种观点的动力与支撑,也是人们公认不讳的“守则”。

就当下的的中国学术界而言,“比较文学”这个文学术语早已不再是远离人们的认知或是被排斥,而是为大多数人所耳熟能详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

当前,对于如何将中国学派很好定位成了严肃的一个问题。

一、比较文学流派简述以影响研究学派为主的法国学派,平行研究学派为主的美国学派,比较文艺学学派为主的苏俄学派和中国学派可以说是比较文学的四个学派,其中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堪称当下比较文学三个主要学派。

从第一个比较文学专家戴克斯特《卢梭和世界文学主义之起源》到系统运用“考证法”来研究比较文学的巴登斯贝格,以及阐述比较文学观点的梵·第根,法国学派的发展一直延续并不断发展着。

在它看来,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属于国际关系史,它适用于研究各国作家作品之间确实存在的关系,即事实关系。

其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法国学派不用美学观点去解释作品或者是探讨不同作品之间的美学关系,这使得其研究成果在拥有扎实的基础并值得推敲之余难免出现一些固有的弊端。

其一,过于强调比较文学隶属于国际关系史存在问题。

比较文学研究的立足点是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的立足点是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的立足点是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学比较文学研究的立足点是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学引言比较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有助于加深对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了解。

比较文学研究不仅可以研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文学风格等,还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

在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我们应当立足于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学,这是研究的必要条件。

一、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式,需要借助文学、历史、哲学、文化等多种学科知识。

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比法和联系法。

对比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文学作品进行对比,以查看它们之间的差异。

联系法则是将两个或多个文学作品联系在一起,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二、研究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

不同文学作品在表现方式、文化内涵、思想政治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比较文学研究可以突破语言的障碍,加深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同时,比较文学研究也有利于发掘文学的普适性和人类共同性。

三、立足于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学在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我们应当立足于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学。

这是因为只有熟悉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化和文学,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

同时,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学也是研究比较文学的基础和依据,只有对自己祖国的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

四、借鉴和发扬优秀文学作品比较文学研究不仅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还可以借鉴和发扬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优秀文学作品。

通过对比文学作品的风格、手法等,我们可以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学特点,将其融入到自己祖国的文学中,从而推动自己祖国的文学创作。

结语比较文学研究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文化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借助这些学科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在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我们应当始终立足于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学,促进自己祖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发扬人类优秀文学作品,推动文学领域的繁荣发展。

比较文学讲义-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比较文学讲义-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第四章比较文学中国学派课程:中外文学比较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学派的理论核心及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异同之处,中国学派跨文明的内在含义。

重点和难点:1、中国学派提出者的跨文明考虑2、跨文明背景与法美学派的异同之处。

3、研究范式有哪些,各自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过程:一、背景中国比较文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尤其是近十余年中国大陆比较文学的复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

本文试图对这一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作一初步的总结和粗线条的勾勒,以就教于方家。

如果说法国学派以“影响研究”为基本特色,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为基本特色,那么,中国学派可以说是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色。

(详后论证)如果说法国学派以文学的“输出”与“输八”为基本框架,构筑起了由“流传学”(誉舆学)、“渊源学”、“媒介学”等研究方法为支柱的“影响研究”的大厦;美国学派以文学的“审美本质”及“世界文学”的构想为基本框架,构筑起了“类比”、“综合”及“跨学科”汇通等方法为支柱的“平行研究”的大厦的话,那么中国学派则将以跨文明的“阐发法”、中西互补的“异同比较法”,探求民族特色及文明根源的“模子寻根法”,促进中西沟通的“对话法”及旨在追求理论重构的“整合与建构”法等五种方法为支柱,正在和即将构筑起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的理论大厦。

下面分别对中国学派的基本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作进一步的勾勒和阐述。

二、理论特征——跨文明研究先谈谈“中国学派”的基本理论特征—“跨文明研究”。

无论是法国学派或美国学派,都没有面临跨越巨大文明差异的挑战,他的同属古希腊—罗马文明之树所生长起来的欧洲文明圈。

因此,他们从未碰到过类似中国人所面对的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巨大冲突,更没有救亡图存的文明危机感。

作为现当代世界的中心文明,他们对中国等第三世界的边缘文明并不很在意,更没有中国知识分子所面对的中西文明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危机感和使命感。

2021国外比较文学派别及我国设立学派的可行性范文1

2021国外比较文学派别及我国设立学派的可行性范文1

2021国外比较文学派别及我国设立学派的可行性范文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为世人公认始于19世纪末的法国,法国学派也随之成为第一个登上舞台的比较文学学派,梵第根、伽列、基亚等是法国学派的伟大先驱,他们凭借实证主义的影响研究创造性的为比较文学学科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0世纪50年代后,以维勒克、雷马克等为代表的美国学派异军突起,从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学性” 角度对法国学派进行批判,比较文学的学派纷争由此拉开序幕。

稍后,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思想指导下,苏联学者针对美国学派在横向的平行研究中常常缺乏历史感的弊病表示质疑,并融合法、美两派研究之长,提出“历史比较文艺学” 的概念,苏联学派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比较文学取得长足发展,以其先天优势和后天机遇成为比较文学历史潮流中的生力军,甚至出现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提法。

比较文学的学派纷争是从1958年教堂山会议正式开始的,在这次会议上,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一文,认为比较文学的危机己经到来,他提出“我们至今还不能明确确定研究主题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就足以说明我们的研究尚处于不稳定状态”,并直接表示“梵第根、伽列和基亚把过时的方法强加于比较文学,使之受制于早己陈腐的十九世纪唯事实主义、唯科学论和历史相对论。

毫无疑问,韦勒克对法国学派的批评是尖锐的,正所谓“不破不立”,新生思想的诞生往往与现有思想产生激烈的对立和冲突,即使有的情况下事后证明这种对立和冲突显得并不是那么必要,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对法国学派的批评正属于这种情况。

被称为法国学派的“捣蛋鬼”的艾田伯在《比较不是理由》一文中这样提到教堂山会议,“假如我能够在会上宣读我准备的学术报告,“美国学派’和“法国学派’比较学家之间在会上也许就不至于如此剑拔弩张,留巴克耶娃女士也就不至于这样振振有词的说,美国观点和法国观点之间的分野一年比一年明显,甚至有了一条越来越深的鸿沟。

"艾田伯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他原本准备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正是针对长久以来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争端的焦点而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中国学派的建立
【摘要】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不应排斥西方学派的比较文学方法论,更不能排斥世界文学界一致认同的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前苏联学派等三大世界比较文学学派。

当国外强势文化入侵中国的时候,中国学者除了保持中国本土比较文学外还需同化这些入侵的强势文学,建立一个比较适合中国的“综合性研究”方法论。

文章探讨了
【关键词】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中国学派;
【中图分类号】g640
通常人们认为的方法仅仅局限在“方式”、“办法”、“工具”之类,但是方法不仅仅包括这些,它还有“手段”、“视角”。

方法是具体多样的,方法论是抽象普遍的,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比较文学中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论也是有区别的,中国比较文学学派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建立的,中国学派的建立与比较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一)与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区别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是比较文学方法论的一部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是研究比较文学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而比较文学方法论是就比较抽象普遍。

方法论是靠方法生存的,但是方法却受方法论的指导,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比较文学的方法包括比较、考据、考证、分析、归纳、综合等内容的同时还包括研究工具、研究视角和研究
手段,这些比较文学的方法包括的内容又构成了比较文学方法论的合法内容。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论不是一种研究的手段或者工具,它是一种观念,是在比较文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指导下展开比较文学研究的一门学问。

它包括比较文学的存在物的本质属性、存在物得以存在的合理依据或者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它包括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范围等方面的解决方法。

在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中,极容易混淆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法论。

例如:人们往往会认为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前苏联学派的跨学科研究和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三种研究方法,但是它们是属于比较文学的方法论体系。

这三种研究都有自己的本质特征,都是建立在哲学观、认识论的基础之上,有自己的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且在这些之上选择了各自研究比较文学的办法。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1、比较文学的会通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是比较开放的学科,它是超越国家和语言的文学比较,研究的内容是文学与其它知识形态的关系,它具有开放包容、比较参照和边缘整合、跨越会通等学科特征,由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前苏联学派的跨学科研究和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三种研究方法论
指导,包括考证传授、求同存异和相互阐释等为内涵的会通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最初形成意识是西方国家,1886年,波斯尼特出版的《比较文学》标志着世界比较文学的诞生,开启了西方各国文学界比较文学时代到来的开端。

中国的比较文学起步就比较晚,到20
世纪80年代才形成自己的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自形成以来,研究方法一直用的是以社会各门学科通用的比较方法。

虽然,各国著名学者曾为此争论不休,认为比较文学没有明确独立的研究对象一再失去立足之地,甚至美国著名学者韦勒克在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第二届大会上提出“我们学科的处境岌岌可危,其严重标志是,未能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方法论。

”但是历时数十年,比较文学依旧坚持的还是各门学科通用的比较方法。

中国的跨文明研究的求同存异和比物连类之外的潜在阴比,它本身又赋予其比较明显的阳比,这种研究的内涵包括追查变异、彼此发明等对种方面,它们构成会通研究方法的内涵。

这种研究方法,完善了欧美比较文学的名不副实,淘汰了比较文学就是文学比较的说法,形成独到的由比较文学产生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2、比较文学的打通研究方法
比较方法虽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最基本方法,但它不是唯一的研究方法。

除了会通研究方法外,还有打通研究等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打通研究比较文学的方法是对过去国内外所有比较文学研究方法高度概括和经验总结出来的方法,从理论和事实上它都成立。

从理论上,英文理论的假设性、实用性和概念性原则不但赋予了打通研究比较文学方法的独到之处的身份、含义的双重合理性,而且保证了打通研究对过去所有比较文学方法的概括。

从事实上,比较文学本身赋予了比较文学方法跨民族、跨学科等比较含义和民族文学界限、时空界限和学科界限等界限打通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比较、
参照、跨越和打通的独门方法。

所以,打通研究具有跨越、打通的原则、比较、参照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以文学为中心的原则。

二、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
前苏联学派、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比较学派。

西方比较文学学派在19世纪就已经诞生,而中国在1976年,才由台湾学者古添洪和陈慧桦正式提出中国学派的比较文学。

在我国比较文学诞生期间,我国著名诗人闻一多认为中国文学的特征只停留在诗歌文学,如果没有进步的外来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将只停留在诗歌文学而不会再有发展。

闻一多认为在我国汉朝和佛教初入中原的时候的南宋小说、戏剧,是受这个时候的佛教、基督教的宗教故事影响诞生的。

不但外国文学早早入侵中国,中国的文学很早以前就传播到西方国家了,法国人出版的《中国通信集》对欧洲文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就是证据。

中国学派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比较文学学派经过第二节段后继续发展,到1981年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在《比较文学导论》中提出:“以我们东方文学基础之雄厚,历史之悠久,我们中国文学在其中更占有独特的地位,只要我们肯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必须能建立起来。

”1990年,中国大陆学者以曹顺庆为代表倡导了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探讨的主要特征是文化异质性的跨国研究,它的基本概念就是比较中西方文学。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在这个时候诞生,是和国外争夺文化话语权和我国民族文化本土情绪
的理论诉求催生的。

这种建立是处在半殖民地的中国文学界对文化的主动发言,和创造自己国家学派的勇气。

它打破了只有西方比较东方文化的局面,为中国争夺了自己的话语权。

到如今,中国的你比较文学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中国学派自建立以来也逐渐成熟,建立了结合中西方的综合性研究比较文学的方法论体系。

三、结论
文章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中国比较文学学派分别作了阐述,探讨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区别、比较文学的会通研究方法和打通研究方法,最后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李卫涛.从韦勒克、艾金伯勒到伯恩海默至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轨迹[j].思想战线,2005,(4)
[2]陈春生.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几点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3]王峰.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兼论第四种比较文学观[j].天津社会科学,20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