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1)(1)
八年级科学上册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浙教版(1)(2021年整理)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教学设计理念:研究结果表明,当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及学习顺序时,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且课本上该部分内容可读性较强,所以我设计了一些助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植物有向地性、向水性的验证实验、向父母或园艺师咨询树干呈“S”形的盆景的栽培法、含羞草触碰实验。
这些课前活动不仅使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还使学生体会了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植物有向地性、向水性的验证实验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不管这些问题学生自己能否解决,拿到课堂中来交流,会使科学课更灵动、精彩,在课堂上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得到延伸与提高,这样的科学课才是有生命力和发展力的。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第3章第1节,共二课时。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七年级时学生学习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知道有无应激性是其中之一,但学生对此概念是抽象认知的,学习今天这节课后才能具体理解。
该部分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生物体是一个完整系统做知识铺垫,是较基础重要的内容.2、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应性与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向性运动,教学难点为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的区别(即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的关系的认知)以及植物向性验证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展示法、演示教学、实验探究教学法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来突破难点,植物向性验证实验在课外多指导学生。
三、教案长兴实验初中八(上)科学助学单课题:§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 课型:新授执笔:杭汉艳学习目标:1.知道植物有感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
2.知道感应性的两种表现形式: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3.说出植物重要的向性运动: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4.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的向性。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助学1、与父母交流或咨询园艺师,如何培养出下图中主干呈“s"形的植物?2、动物会动,植物(高等的)不会动,你同意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
第四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学习目标:1、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含义。
2、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4、简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课前导学: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内____________合成,并从________部位运输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______________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尖端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条件:锡箔罩在尖端的下面一段 现象:①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胚芽鞘的_______不仅具有感光作用,而且可能产生某种___________,并从顶端向下传送,在__________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不均,使植物弯向_______生长。
(2)1928年温特的实验实验组:胚芽鞘去掉尖端,一侧放有接触尖端的琼脂块如下图,则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胚芽鞘去掉尖端,一侧放有未接触尖端的琼脂块,则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表明了胚芽鞘__________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
这种物质从_______向下端运输,促使胚芽鞘______________的生长,因此被命名为_____________。
(3)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从玉米、麦芽等材料中分离出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确定是___________。
3.向光性产生的解释:由于生长素___________造成的:_____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________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4.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3)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三、教学步骤〖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
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7.5《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动植物的各种行为。
2、了解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3、了解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比较,比较植物的不同特性。
2、学会分析归纳,分析植物的行为有哪些相同之处。
3、学习如何查阅和收集资料,自己寻找答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1、植物感应现象的分析。
2、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本质。
三、教学难点1、掌握植物是如何调节生命活动的。
2、掌握植物基本的调节行为。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见过向日葵吗?你们注意观察过吗?向日葵的总是对着太阳生长,这是为什么呢?树木的叶子每到冬天就会落叶,这又和什么有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新课讲解:一、生命活动的调节说明:植物的行为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说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问:向日葵的向阳性是受到什么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实验演示: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说明:这是由于阳光和重力的环境因素而造成师: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师:植物向性都可以用实验来探究,以下向性中你最想探究哪一个?选择一个进行探究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具体见实验报告单说明:有些植物还有感振性。
总结: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受到外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外界环境的都能做出多种行为出示材料:1991年,从5月2日开始,沅江140公里流域和武水20公里流域发生了突发性的大量死鱼事故(约50万公斤),持续40多天,跨越一州一地五县,损失严重,影响深远。
经过对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终于查明大量死鱼是由于鱼体黄磷中毒所致。
湘西自治州浦市化工总厂、洗溪磷矿和七一化工厂长期超标排放黄磷废水。
黄磷在一定的条件下沉积在河床底泥中,不断累积,因暴雨径流剧增,底泥翻腾,含单质磷胶体颗粒物泛起,加上春季鱼类繁殖旺盛,代谢功能加快,大量吞食含黄磷污染物,导致大面积死亡问:你有何感想?我们应该怎么做?总结:善待生物,就是善待自己!保护好环境,就是保护好自己。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教学方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教学方案《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教学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我整理的《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教学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教学方案1一、预学目标1、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2、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依据实例能区分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3、学会应用掌控变量法设计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试验二、预学习题认真阅读课本P90———P93,完成下列习题1、请你列举植物感应性的例子:2、看课本P90图3—1,说说这3种不同植物的行为分别是对环境中哪种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3和是植物感应性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植物对太阳光、地球引力、水、化学物质、接触及其他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4、植物某些器官的移动方向与有关,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例如植物某些器官的移动方向与刺激无关,称为植物的运动,例如5、你能不能分别说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的含义6、看课本P90图3—1,3莳植物不同的行为:A向日葵向太阳B根的向下生长,茎的向地生长C捕蝇草捕住猎物。
属于向性运动的是,属于感性运动的是?7、你用怎样的`试验可以证明它遇到刺激后的反应属于感性运动?含羞草感受机械刺激引起的感性运动与窗台上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有什么异同?8、完成课本P92探究——探究植物对水的反应(1)提出问题: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干,有的地方湿,植物的根将怎样生长?(2)建立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的假设是?。
(3)设计验证方案:①要准备的试验料子和器具:②提示:影响植物的因素有本试验是探究对植物生长影响,因此掌控哪些变量?③试验步骤:④在小组里沟通和讨论探究方案,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4)你猜测的试验结果:备注:打星号只要去求A类学生完成探究试验设计单探究植物根具有()性(1)提出问题:植物生长会不会受影响?(2)建立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的假设是?(3)设计验证方案:①要准备的试验料子和器具:②试验是探究对植物生长影响,因此掌控哪些变量:③试验步骤(画出试验示意图)④在小组里沟通和讨论探究方案,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13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植物的弯曲生长来进行探究是什么外界因素使它弯曲生长的。
2.在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和设计实验的对照组。
3.通过对比植物的向光生长和含羞草对碰触的反应的异同,建构概念:植物的感应性,感性生长和向性生长。
4.通过让学生分析:植物的向水性、向化性、向地性(负向地性)、猪笼草、捕蝇草对机械碰触的反应分别属于感性还是向性运动?进一步理解概念。
5.通过怎样培养弯曲的植物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
三.教学过程:出示图片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特别之处?生:这棵植物弯曲生长的。
师:你们觉得是什么外界因素使它弯曲生长的?探究:是什么外界因素使植物弯曲生长?生1:是阳光使植物弯曲生长。
生2:不对,我们学校里的植物也是在阳光下,但是却没有弯曲生长的。
生3:我觉得是应该是阳光是单方向照过来的。
师:你能说出这样猜的理由吗?生: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就是这样生长的。
师:真不错,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
那我们要验证猜想:“单向光使植物弯曲生长”,我们要怎么做?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师:好的,现在我们设计实验方案,我们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什么?生:控制变量,设计实验对照组。
师:不错。
我们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生:单向光。
师:你能说具体点吗?生:一组要用单向光照射,另一组不用单向光,其他都要一样。
师:好的,我们同学现在设计方案。
学生小组设计方案,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点。
当学生方案设计好后,学生呈现方案,学生评价,再教师评价。
师:我们把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外界刺激因素是什么?生:单向光。
师:好的。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植物?谁认识?生:含羞草。
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含羞草的一些特性。
请我们同学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完成教材的活动。
师:请我们同学说说刚才的活动告诉我们什么?生:含羞草对碰触能做出反应。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长、发育、繁殖、适应。
2.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遗传、环境、激素、生理。
3.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实例分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及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生理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调节原理及实例分析。
2. 实验法: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变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生理机制。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章节。
2. 实验材料:植物实验材料(如植物种子、幼苗、成熟植物等),实验仪器(如显微镜、测光仪等)。
3. 课件: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4. 教学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书籍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现象,引发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兴趣。
2. 讲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长、发育、繁殖、适应。
3. 讲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遗传、环境、激素、生理。
4. 分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实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5. 课堂互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享实验结果。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领域。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最新研究动态。
3. 完成实验报告: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变化。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报告的质量。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发育的规律;2.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和机制;3.能够分析和解释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植物的组成和结构;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植物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和机制1.植物对内外环境的感知和响应;2.植物的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的作用;3.植物的光周期、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 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1.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2.植物的竞争和合作关系;3.植物的生态位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1.设计植物生长实验;2.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3.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实践教学;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互动教学。
四、教学过程1. 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讲授植物的组成和结构;2.演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讲授植物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和机制1.讲授植物对内外环境的感知和响应;2.讲授植物的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的作用;3.讲授植物的光周期、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 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1.讲授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2.讲授植物的竞争和合作关系;3.讲授植物的生态位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1.设计植物生长实验;2.操作实验并收集数据;3.分析实验数据并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
五、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2.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3.期末考试。
六、教学资源1.课本和参考书籍;2.实验室设备和材料;3.电子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围绕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展开,通过讲授、演示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苏教版必修三 2.4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对生物体的意义;了解激素的概念;了解植物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和作用特点,并通过对植物生长素的认识,初步了解激素的作用特点;初步了解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学生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植物激素的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关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中,通过联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
因为:本课题是继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课题之后的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分析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和严格有序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多种生命结构和代谢活动的协调才能完成,这种机体内部的协调统一是通过生命活动的调节功能实现的;另一方面,生物体生活在环境中,随时对环境中的各种因子的变化,产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生物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也是通过生命活动的调节来完成的。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理解生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自我调控的系统。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本课题教学的又一重点。
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植物生长素的认识,可以理解植物激素的特点和植物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等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植物生长素的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普遍,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较好地联系实际,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也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
虽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并不一定需要学生重点记忆,但是通过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可以使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实验方法,体现了科学家的逻辑思维的特点。
因此对该内容的教学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4.植物激素的特点,是本课题教学的难点之一。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1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1第一篇:《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1《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教学目标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及对外界其他刺激的反应。
教学重点会解释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植物的向性运动。
教学难点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的区别。
教学过程植物激素: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看视屏回答生长素有什么作用?生: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
问: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有什么联系?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
问:“分布不均”具体是怎样分布的?哪里分布多、哪里分布少?生:背光侧多,向光侧少。
问:你怎么看出来的?生:箭头的粗细不同。
问:生长素分布不均为什么就会导致向光生长?生: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处生长素少,生长慢,从而向向光侧弯曲。
问:图中哪里体现了背光侧生长快?生:细胞较长。
教师利用模型演示生长快一侧向生长慢一侧弯曲的原因。
问:大家现在能回答单侧光照射下植物为什么向光生长了吗?动画播放植物向光生长小结向光生长的原因。
问:你能说明生长素有哪些用处吗?生:加快细胞生长速率。
师补充: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
问:生长素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吗?生: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师:可以用于防治杂草。
议一议1.生长素是在哪里产生的?生: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2.它的合成需要光照吗?生:不需要光。
3.单侧光对它会产生什么影响?生:改变它的分布(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4.它对植物有什么影响?生: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师:图片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具有双重性的说明。
顶端优势的说明和应用。
问:如何让未成熟的香蕉快点成熟?【多媒体展示1】植物的感应性师:画一棵植物,记录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储备。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教学设计04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第1课时植物的感应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2、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及对外界其他刺激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探究向性实验的设计,掌握研究科学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认识能力,提高学习科学,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植物的感应性课堂教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物不断地通过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来适应周围变化着的环境的图片。
如春天开花、秋天落叶、体温调节等。
设问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的生命活动又是怎样调节的?引出章题及本节的课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思考与讨论】植物在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会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预设回答:光照、水分、温度、重力、触动、化学物质等)植物又是如何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调节自身生命活动的呢?【多媒体展示】铅笔触碰含羞草视频、图片窗台向光生长的盆栽。
引出【板书】一、植物的感应性1、植物的感应性现象当植物体受到外界某种因素刺激时,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反应。
这就是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感应性反应不仅表现在形态上,还会表现在生理和行为上。
读书本图3-1植物的感应性。
不同植物的行为分别是对环境中哪种因素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2、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Ⅰ)植物的向性运动(Ⅱ)植物的感性运动【板书】二、植物的向性运动1、什么是植物的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它的运动方向随刺激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板书】2、植物向性运动的特点⑴单向的刺激⑵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板书】3、植物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负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向触性等。
【思考与讨论】植物向性运动都可以用实验来探究,以上向性运动中你最想探究哪一个?请设计出实验方案?三、探究植物的向性探究植物对水的反应1.提出问题: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干,有的地方湿,植物的根将怎样生长?2.建立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的假设是: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包括生长、开花、结果、休眠等过程。
2. 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调节。
3. 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因素和调节机制。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因素和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1. 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b. 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器材。
c.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源。
2. 学生准备:a. 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季节下植物的生长状态,引发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生长、开花、结果、休眠等。
2. 分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调节。
3. 解释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因素和调节机制,如光照、温度、水分、激素等。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植物对光照的反应。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3. 让学生思考植物对其他调节因素的反应,如温度、水分等。
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回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调节因素和调节机制。
2. 强调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和调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进行更复杂的实验,进一步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 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和网站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疑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引发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兴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科学下(华师大版)第6章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实验校区钟燕萍一、教学目标:1、知识:A、了解植物感应性现象B、了解生长素发现的历史2、能力:A、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B、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思想:A、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过程二、教学重点、难点:植物的感应性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四、资源:多媒体课件、绿色盆栽植物五、教学过程导入:你知道成语“闭月羞花”的典故吗?播放ppt:含羞草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视频)你还知道自然界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吗?播放ppt:捕蝇草对昆虫的刺激做出的反应。
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做出的反应。
(视频)睡莲新授:植物感受外界的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你知道大自然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哪些环境条件吗?(阳光、空气、水、重力等)植物又是如何适应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呢?活动:观察绿色盆栽植物(注意观察植物的叶,思考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这样分布?)结论:向光性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意义:植物的向光性能使整个植物体获得更多的阳光播放ppt:植物对光的反应提问:绿豆苗为什么长成这样?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播放ppt:燕麦胚芽鞘的实验结论:达尔文的推测: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了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和向光弯曲。
温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 生长素),并向下运输,促进了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
播放ppt: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小结:生长素产生部位:尖端。
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是均匀分布的,它的产生跟是否有光照没有关系;生长素作用部位:尖端下部。
尖端——感光部位;尖端下部——生长(伸长)弯曲的部位议一议:你观察过植物开花吗?你知道桃花、莲花、菊花、梅花各是在什么时候开的吗?可能是环境中的什么因素影响它们开花的时间?播放ppt:为什么路灯周围的落叶树落叶比其他树晚?结论:光还能作为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信号,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播放ppt:你知道植物的根和茎为什么这样生长吗?播放ppt:植物对重力的反应结论:茎背着重力作用的方向生长,称为负向重力性(负向地性);根向着重力作用的方向生长,称为正向重力性(正向地性)。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2. 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的作用;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2. 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2.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命活动是如何调节的。
2. 教学内容:(1)介绍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如光周期、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2)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及其作用,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3)分析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3.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植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果实成熟等。
4.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分析实际生产中如何利用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1)讲解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如生长素的作用曲线、赤霉素的作用途径等;(2)分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如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等;(3)探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机制和植物激素作用的理解;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认识;3. 小论文:评价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的论述。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相关章节;2. 课件: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植物激素作用示意图等;3. 实例:实际生产中的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应用实例。
6.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学设计)
八(下) 6.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植物感应性现象;2)生长素发现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活动认识植物的感应性;2)体验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探究过程;3)观察和分析现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和不断探索新知的欲望。
【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感应性,理解植物通过感应性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难点:感应性产生的原理及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学情分析】植物的感应性包括植物对重力的反应、对水的反应、对光的反应、对机械刺激的反应等,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认识植物的感应性。
其中学生对植物的向光生长现象熟视无睹,且并不深究其中的原因。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由现象上升到本质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实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走向生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认识几种植物,【图片展示】1、这是捕蝇草,当昆虫从两个叶片中间爬过时,它能做出反应,闭合,捕食昆虫。
2、这株植物有同学认识吗?生答:含羞草,师:它有什么特点?生答:碰一下叶会合拢。
3、我们这些豆芽生长的时候,怎么了?生答:弯曲了。
师归纳:是的。
我们从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可以发现:当环境给予某种刺激时,植物是能做出反应的,我们把这种特性叫做什么呀?生答:植物的感应性师:【PPT 】感应性的定义,那你知道环境都能为植物提供哪些生存条件呢?生答:阳光、空气、水、重力......师:植物又是如何适应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首先我们欣赏几幅图片,注意观察植物生长的方向。
师问:这些植物的生长方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生答:向光生长师问:你认为使植物这样生长的影响因素是?生答:阳光师:同学们都同意吗?老师不同意,单凭这几张图片只能说明,可能是阳光。
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教案
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 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
3. 分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概念: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指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发生变化而进行调节的过程。
2. 调节机制: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来实现的,其中包括激素、酶、光合作用、光敏反应等。
3. 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调节失调,植物就会出现生长发育的异常,从而影响植物的生产效益和美观性。
三、教学过程
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机制。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对植物生长
发育的影响。
3. 结合实际,让学生思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何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 通过给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 通过让学生思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何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让学生掌握。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本节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的感应性2、了解哪些现象是向性运动,哪些是感性运动3、知道几种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初步获得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测与假设的能力,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
3、发展表达和交流能力,知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媒体与实验让学生体会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区分常见植物感应性的类型2、理解植物通过感应性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难点:1、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的区分2、感应性产生的原理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因此兴趣也很浓厚,知识点较少,引导学生了解区分开常见生活现象即可。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2)捕蝇草对昆虫刺激做出的反应(视频)(3)含羞草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演示操作)让每个学生都触摸,亲自感受一下师:向日葵花盘向着光转动,捕蝇草在昆虫经过时捕捉昆虫,含羞草在碰触时叶片闭拢,这些植物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特性称为什么?生:植物的感应性师:是的,植物感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特性我们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要写板书)根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使其不能整体运动。
但是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2、新课讲解师:同学们,想一想几天后小麦的幼苗会怎样生长?生:会向上生长(或会向光的方向生长)师:小麦幼苗确实向着光的方向生长,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教案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吸收与传导、气孔开闭等。
2. 掌握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原理和机制。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
2. 调节机制在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的植物样本。
2.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传导和气孔开闭的有关资料。
3. 实验用的仪器设备。
4. 实验记录表格和图表。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植物的生命活动,向学生展示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表现?【探究】1. 安排实验a.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步骤:i. 准备一盆绿色植物,将其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将一片叶子的一半部分遮光。
ii. 观察几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iii. 分析结果,讨论遮光部分和光照部分的区别。
b. 实验二: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步骤:i. 将一颗绿色植物的一部分放入密封袋中。
ii. 观察袋中气体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iii. 分析结果,讨论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
c. 实验三:观察植物的水分传导实验步骤:i. 将水直接浇在绿色植物的叶子上。
ii. 观察水滴在叶子的传导情况。
iii. 分析结果,讨论植物的水分传导机制。
d. 实验四:观察植物的气孔开闭实验步骤:i. 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气孔。
ii. 放大植物叶子后,将叶片移至不同环境中,观察气孔的开闭情况。
iii. 分析结果,讨论植物对环境因素的调节。
【总结】1. 学生归纳整理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机制。
2.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具有的适应性。
【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其他方面。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思考过程,在实验完成后进行及时的反馈。
初中调节植物生命活动教案
初中调节植物生命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感应性,知道植物的向性运动是感应性的一种形式。
2. 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了解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 理解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教学内容:1. 植物的感应性及向性运动。
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及作用。
3.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向光性、向水性等。
2. 提问: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出植物的感应性和向性运动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植物的感应性,介绍感应性的定义和种类,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
2. 讲解植物的向性运动,解释向性运动是感应性的一种形式,是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不均造成的。
3. 讲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介绍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作用,如促进生长、抑制生长、促进开花等。
4. 讲解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温度、水分等,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教室里的植物,让学生举例说明植物的感应性和向性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2.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作物增产、改善品质等。
3. 分析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如阳光充足时植物生长旺盛,水分充足时植物生长快等。
四、小结与作业(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的感应性、向性运动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并思考这些变化与植物的感应性、向性运动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物的感应性、向性运动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使学生了解了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些基本原理。
在实例分析环节,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和讨论植物的感应性、向性运动和环境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4.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3)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三、教学步骤〖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
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鼓励学生从科学家的用词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
))教师:“学生们继续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生长呢?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教师:“现在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想是正确的吗?”学生分析,并说明理由。
有的学生说是正确的;有的说是不能说明,因为不能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教师总结:不能。
因为没有排除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的影响。
(介绍实验的设计原则:)1、单一的变量2、要有对照组〖旁栏思考题2、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2.提示: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3.提示:没有。
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推断的。
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讲述〗由此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得出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鉴定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
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
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
〖板书〗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师生共同回顾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指出:这是真理发现的模式之一)以“问题探讨”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不同。
如图所示,对于根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10 mol/L;对于芽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8 mol/L;而对于茎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4 mol/L。
2.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于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
【讲述】生长素可以促进雌花的形成、单性结实、子房壁的生长;维管束的分化、形成层活性;叶片的扩大;不定根、侧根的形成;种子的生长、果实的生长、座果;伤口的愈合;顶端优势。
同时可以抑制花、果实、幼叶的脱落;侧枝的生长;块根的形成等。
从细胞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细胞的伸长、分裂和分化。
从器官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
生长素发挥的生理作用,会因浓度、植物的种类、器官、细胞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抑制生长,浓度过高甚至会杀死细胞。
对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来说,一般营养器官比生殖器官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关于植物为什么会有顶端优势现象,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假说。
教材中介绍的是“生长素学说”,即认为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处,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这个学说是由K.V.Thimann和F.Skoog于1924年提出的,许多实验支持该学说。
另一种解释是1900年K.Goebel提出的“营养学说”。
该假说认为顶芽构成营养库,垄断了大部分营养物质,侧芽由于缺乏营养物质而生长受抑制。
这个学说也有不少支持的证据。
〖介绍〗α-萘乙酸(NAA)、2,4-D、生根粉NAA是具有生长素类活性的萘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组织培养体系,可以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树木扦插成活率,提高座果率,防止采前落果。
它具有与IAA不同的环状结构,但其侧链与IAA相同,比IAA稳定,因此常代替IAA使用。
2,4-D的化学名称是2,4-二氯苯氧乙酸,它是一种除草剂,现在广泛应用于无菌培养体系,用于诱导细胞增殖。
2,4-D除了作为除草剂之外,它最显著的用途是引起脱分化和未组织化的细胞生长,另外,它还具有使幼苗矮化粗壮的功能。
但2,4-D能够引起染色体变异,使用时必须格外小心。
生根粉是一类可以用来促进插条生根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可溶解于酒精或水,一般以生长素类物质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如ABT生根粉(商品名称艾比蒂生根粉)就含有萘乙酸和吲哚乙酸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能提供插条生根所需的生长促进物质,能促进插条内源激素的合成,能促进一个根原基分化形成多个根尖,以诱导插条不定根的形态建成。
二、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探究实验〗(有条件的按下面指导做)在上节课结束时,应布置学生预习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指导,并准备好实验用具,如杨树枝条、矿泉水瓶等。
教师如果能提前做本探究活动的预实验,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也可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材料用具的准备1.实验材料可以用杨、加拿大杨、月季等的枝条。
2.实验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
3.插条选择插条质量和规格对探究实验效果影响很大。
大树上的1~2年生枝条,可以作为扦插的材料,但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
实验室用插穗长5~7 cm,直径1~1.5 cm为宜。
由于一个年级几百名学生同时用枝条,要适当考虑对树木的保护。
扦插枝条的处理:(1)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2)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二)实验设计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
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4.枝条处理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建议各小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实验。
浸泡法也可设置不同的浸泡时间。
应该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案,以便交流,资源共享。
(三)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2.作出假设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3.预测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 d),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出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4.实验步骤(1)制作插条。
(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
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12、24 h等)。
(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
教师可以设计记录表格,更应让学生自行设计记录表格,提供学生创造性活动的空间和机会。
记录过程是意志与耐心的锻炼,既有分工也有协作。
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
(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时间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
每隔2~3 d记录也可。
(5)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① 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
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②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A.温度要一致;B.设置重复组。
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C.设置对照组。
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本探究活动关键是时间安排。
建议课前提交药品选择和药液浓度控制的设计方案,培训关于选取枝条、怎样做插条的方法,说明注意事项,并确定各小组的分工。
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小组分工认真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