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专业代码:640101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相同或相近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本专业所服务的主要行业、职业领域为旅游行业的宾馆、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旅游公司、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等企事业单位。

2、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旅行社导游;旅行社职能部门的初中级管理人员;星级饭店的初中级管理员;旅游景区、度假区的初中级管理员;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

3、培养目标

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可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

培养在德、智、体、美等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旅游管理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基本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适应地经济发展需要,能从事旅游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才。

4、培养规格

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确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素质”三面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面的知识;掌握科普知识,熟悉了解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一些自然科学面的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熟悉本专业领域有关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现代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会展管理服务、旅游策划等面的专业知识。

技能要求:具备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掌握旅游业与饭店、导游服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管理、旅游策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计算机和专业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在工作中加以运用。

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树立旅游从业人员应有的基本观念,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仪表仪态、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素质,懂科学,爱科学,追求真理;了解人体生理、心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重视心理健康的调节,身心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课程体系(教学容)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在分析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基础上,以模块化课程设置来适应职业能力结构的变化,实现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

2、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3、旅游管理专业中职、高职课程体系分析

根据各专业特点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进行中职、高职课程体系对比。以下表格作为参考,可选用这种表格形式、也可不选择这种表格形式。

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的课程体系

注:※号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和统测课程;★号课程为导游证考试的证书课程。

4、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和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构建以“职业技能本位”的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本专业框架课程共设置5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桥梁课、专业框架课、素质教育课、综合实践课。各课程模块中的课程设置学分是学校提供的选课学分,大于该模块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从中选择所有必修课的同时,可选择部分选修课以达到该模块的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毕业应取得该模块的最低学分(包含本模块的全部必修课程学分和部分选修课程学分)。

各个模块中高职课程要层次分明、形成梯度,课程和职业资格标准有效衔接,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想,同时,有效地配合选课制度,改变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分制。

(1)公共基础课(为普遍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根据专业需要,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重点地有选择地学习专业桥梁课与专业框架课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与中职课程相衔接,使学生达到专科学历的文化知识水平,为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打好基础。计算机、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该模块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2)专业桥梁课:主要为本专业类中职、中专、技校层次的学生设置的衔接课程,通常是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主要包括旅游概论、旅游心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课程。

(3)专业框架课:主要为本专业知识课和技能课。其中专业框架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框架选修课是为学生就业和学习兴趣所设的课程,主要针对岗位的职能、业务设置。

管理原理与实务、景区管理基础、导游业务、会展管理、旅游策划等课程属于职业能力模块的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起决定性作用。

(4)素质教育课(人文课程为主)

以人文课程为主,兼有科技、管理、文体类等课程,为学生多面个性发展提供帮助。本专业的素质教育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普洱茶鉴赏、演讲与口才、摄影技术基础等课程。

(5)综合实践课

综合性实训环节,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

5、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遵循岗位职业成长规律,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实物认知到自行操作的式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分层次递进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基本技能实践、岗位(群)能力实践和综合类实践等构成。其中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