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传播学分析
《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
《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覃晴谭天【摘要】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再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热潮,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脉络,对《中国好声音》节目模式进行解构和剖析,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升级换代的密诀。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电视选秀节目;传播特征;价值创新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再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热潮,首期收视率破1.5%,第二期2.8%,节目冠名费6000万。
而且话题不断,影响力延伸到互联网,不到一个月,《中国好声音》网络覆盖量超2亿条,新浪微博已有76万粉丝,视频观看次数超3700万。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日趋低迷低俗电视选秀节目何以再次唱响最强音?它能否开启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新世代?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脉络,从其节目模式进行解构和剖析,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升级换代的密诀。
一、音乐类选秀节目的演变中国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30个年头,其雏形可追溯到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它开创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先河;20年后,湖南卫视2004年推出的《超级女声》成为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新时代的领军者;现如今,《中国好声音》逐渐显现出强势的竞争力。
一路以来,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在“选”与“秀”的矛盾中徘徊,在专业性与娱乐性的博弈中成长。
1、音乐类选秀1.0,为选而秀在中国电视史上,最早在电视荧幕上进行新秀选拔的节目当数中央电视台1984年创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其举办的宗旨是“繁荣音乐创作、推出新人新作、丰富电视荧屏”,由此不难看出,其属性首先是专业比赛,其次才是电视节目,电视播出服务于比赛。
随着时代的变迁,《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赛制和播出上逐步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包括直播取代录播、细分唱法组别、增设“综合素质考核”,吸收新唱法组别。
而变革的基础仍然是满足专业选拔的需求。
从审美公共领域视角看《中国好声音》的民主价值
2013年10月7日,随着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年度盛典正式唱响,真人选秀类音乐节目再一次引爆电视收视率,达到了创纪录的5.174%,据统计,浙江卫视在该节目播出时段收获全国电视市场份额的14.84%,稳居第一位[1]。
自2004年《超级女声》问世以来,尽管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争议及来自政府管理部门数道“限娱令”的限制,真人选秀类音乐节目仍旧备受中国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
目前,在内地各大卫视的节目单上,除了《中国好声音》之外,还有《中国梦之声》《我是歌手》等30余档同类节目正在热播,不能不说这是我国电视业近10年来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
同属娱乐节目,真人秀与电视剧是完全不同的两类节目。
电视剧中的故事主要是虚构的,而真人秀上演的都是在社会中活生生存在的普通人的故事。
从文学及媒介批判的角度来看,一档好的电视剧不会仅仅停留在供人一时耳目之欢娱,而是要通过编剧们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文学艺术手法,典型、深刻地反映一个社会问题,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比如当年曾引发国民热议的电视剧《蜗居》就是典型一例。
而一档好的真人秀节目如果有相应的内容和形式,也能做到这一点。
2004年,《超级女声》在中国的问世就曾在整个社会中掀起一场热烈的讨论,因为这档节目首次提出了“海选”“PK”等概念,参赛选手是否获胜,不再由专业评委说了算,而是由普通观众通过民主投票决定,这一举措因其独创性和民主启蒙性,在当时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
反观历史,《超级女声》似乎并没有像当年那些乐观人士所期待的,对培育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民主化建设起到多少作用,反而让人们看到了这类节目中仍旧存在一些暗箱操作、缺乏底线的炒作、“秀下限”等负面的东西。
所以,后来人们对这类节目的评价也每况愈下,变成了“三俗”等不健康内容的代表。
到《中国好声音》登场的时代,从表面上看,它不再以一些公然“审丑”的表现手段为卖点,并且鼓励一种自我奋斗的价值观,因此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赞扬及相当一部分观众的好评。
中国好声音策划分析PPT课件
契合主流价值观: 承载着“真善美”的梦
想
中国好声音 的节目定位是大型励志类电 视音乐评论节目 和众多的选秀节目相比, 其意在正本清源,传递正能量 中国不缺 好声音,缺的是平台,该节目就是要给选 手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 在节目中,导师 重在音乐评论,重在励志。
这种鼓励不仅仅传递给选手,也会通过荧 屏传递给观众,告诉人们:梦想是最为可 贵的,平凡的人也能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 梦想
16
开播于1960年10月1日,于1994年1月1 日正式上星播出。2008年8月25日,浙江卫 视进行改版,确立品牌标志“中国蓝”。浙江 卫视上星播出以来,推出了 《中国好声 音》、《中国梦想秀》、《我爱记歌词》 等一系列王牌节目。
浙江卫视自办节目抓品牌、上品位,主 打娱乐纵贯线,展示人文素养,追求实时 新闻,中国蓝影响波及海内外,对促进世 界了解浙江、浙江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 用。
小组成员: 121504054
1
121504036
2
节目简介:
《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
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 真人秀节目,源于荷兰一著名电视节目《TheVoice of
Holland》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
二步,围绕《中国好声音》打造延伸
节目带,比如推出《酷我真声音》、
《舞动好声音》等节目,弥补节目因
时间有限而带来的广告损失,提升核
心节目的边际价值。
29
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
从2012年7月13日开始的一个半月 里,这句口号伴随着这一档横空出世的 音乐节目迅速变得耳熟能详。
从现在“好声音”的火爆程度来看, 加多宝的投资无疑是物超所值的。无处 不在的植入广告配合无处不在的视频播 放,还有他那深入细枝末节的线下营销, 造就了广告商家与传播媒体合作双赢的 局面。
互动仪式中的情感传播及其建构
互动仪式中的情感传播及其建构作者:张兵娟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24期【摘要】人类情感从其传播上说,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象征交流形式。
是人类最基本的支撑力量和创造力量。
情感需要激发、需要互动、需要共享。
大众传媒是塑造情感文化、传播积极情感的重要手段。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即在于打造了一条“互动仪式链”,从而唤醒了情感、激发了情感,使情感的正价值、正能量得以传播,通过“互动仪式”这个舞台,一方面营造了新的真诚、平等、尊重的互动情感空间,另一方面也展现、传播、建构了一种新的情感文化,在塑造情感文明、推动社会团结、建构公共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互动仪式;情感传播;公共情感情感在人类社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可以说,“人类的独特特征之一就是在形成社会纽带和建构复杂社会结构时对情感的依赖”。
[1]1由于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媒介是一个准互动媒介,因此在激发情感能量、营造仪式空间、传播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建构新的情感文化和情感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取得成功的电视节目如《感动中国》、《中国梦想秀》、《向幸福出发》等,无不是因为打“情感”牌而获得巨大成功。
而刚刚落幕的大型电视音乐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更是如此,虽然这种节目形式源自国外,但由于其节目内容上的独特性、新颖性、本土性,使得其独树一帜,在社会上赢得广泛赞誉。
它的创新之处即在于打造了一条“ 互动仪式链”,从而唤醒了情感,使情感的正价值、正能量得以传播,在塑造情感认同、推动社会团结、建构公共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仪式”与“互动仪式”的界定一般认为,仪式是“组织化的象征活动与典礼活动,用以界定和表现特殊的时刻、事件或变化所包含的社会与文化意味”。
[2]243从现象上看,仪式是被一个群体内的人们普遍接受的按某种既定程序进行的身体的活动与行为。
与传统和习俗类似,仪式经常固定地、重复地在某个时间或某一特定情况下举行,并且承载着某种象征意义。
中国好声音节目分析
导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导师的教学技巧
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们在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技 巧,他们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导师的理念
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音乐理念和教学理念,他们注重培养 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音乐人。
导师的互动方式
导师们在节目中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也是他们的教学方法之 一,他们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历史
自2012年首播以来,中国好声音已成 功举办多季,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 音乐真人秀之一。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形式和特点
形式
节目采用盲选、转椅等机制,导师和学员双向选择,经过多轮淘汰和选拔,最 终选出优胜学员。
特点
节目注重音乐性和专业性,强调真实情感和故事,为学员提供展现才华和实现 梦想的舞台。
中国好声音的社会影响和价值
导师的影响和贡献
导师的影响力
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们不仅在节目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他们在音乐界的影响力也很大,能够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导师的贡献
导师们在节目中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为音乐界培养了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中国音乐事业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4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制作分 析
节目的制作团队和流程
节目的舞台设计和音效
舞台设计
中国好声音的舞台设计独具匠心,采用 现代化的灯光和布景,营造出华丽、震 撼的视觉效果。舞台布局合理,既方便 选手表演,也便于观众观赏。
VS
音效设计
音效师通过精心设计和调试,为选手的表 演提供了优质的音效支持。音效清晰、动 感,能够充分展现选手的演唱实力和现场 氛围。
节目的宣传和营销策略
《中国好声音》热播的传播学分析
《中国好声音》热播的传播学分析摘要:文由音乐类选秀节目的演变入手,具体从《中国好声音》的特点,它对受众的心理满足等方面分析其热播的原因,最后针对《中国好声音》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音乐类选秀节目使用与满足中国音乐类选秀节目的雏形可上溯到1984年cctv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为“青歌赛”),它开创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先河;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横空出世,领跑新时代的电视选秀节目;选秀节目经过“七年之痒”,终于在2012年由《中国好声音》(以下简称“好声音”)开启了新纪元。
一、《中国好声音》的特点《中国好声音》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收视率持续稳居同时段节目第一。
通过引进国外成熟的节目,保证了对市场能有一定的把握;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使制作方能尽最大的力量制作出最精美的节目,实现播出方与制作方的“双赢”;“导师制”的引入,使学员与导师拥有同等的选择权,真正实现了平等。
1.引进国外成熟的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模式起源于荷兰talpa电视制作公司的the voice。
“2010年,the voice一经推出,就在荷兰创下收视奇迹,吸纳了300万荷兰观众,占总人口的18.2%。
”此后,the voice迅速风靡全球,逐渐代表了世界各国的最高音乐水准,连美国和英国也开始了“voice”之路。
好声音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
“灿星制作运用‘模式购买’花费了300多万元购买下《the voice》的中国版权,随即获得了一本包括完整剧本大纲和产品说明书的‘宝典’,内容涵盖前期准备、内容安排、导师选择、学员挑选,现场音响的安装和调试,灯光的色彩、阴暗的调校,甚至细致到编导手记、接线方法等一套严谨的制作流程。
”海外成熟的节目模式与细节的精妙复制,为“好声音”在中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制播分离这一个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因素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因素自2005年后,各电视台选秀节目相继推出,从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到当下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节目推出面临巨大的收视率竞争。
但是,中国好声音却以黑马姿态突破了当下娱乐低谷,从本质来说中国好声音是选秀节目的最新轮回起点,所以其能在国家推出限娱令,观众音乐热情大幅下降后取得从大街小巷到颁奖晚会的成功。
中国好声音栏目的制作基础、运行体制、传播精神以及后期市场的运用造就了节目整体的成功,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进行了简要分析。
1节目前身基础较为完善我国娱乐节目大多数都是引进国外版权,如中国好男儿、达人秀等,但是电视台只单纯的引进了节目的制作形式、表演体制,没有对国外娱乐节目的传播精神、运作实质进行深层的分析,最终我国的娱乐节目内容流于肤浅,收视率不尽人意。
于是部分卫视在节目形式引进的基础上对节目进行本土化的量身改造,中国好声音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典型范例。
中国好声音的原版是源自荷兰的《the voice》,2010年荷兰rtl4电视台推出的这档节目在本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将近荷兰人口总量五分之一的受众,随后的两年中,《the voice》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展到美、法、韩等欧亚国家。
浙江卫视在引进《the voice》之后,荷兰原版栏目的制作方将栏目流程、策划、具体内容以及灯光、音响等都做了详细说明,同时派遣专业的指导人员进驻浙江卫视对栏目策划进行高标准的指导。
这些内容都保证了中国好声音良好的栏目策划基础,具备了吸引受众眼光的基本要求。
2栏目制作精良一个电视栏目能否取得成功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幕后栏目制作对其具有决定性作用。
中国好声音栏目组在幕后制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首先在硬件设施上,中国好声音改变了选秀节目只重视舞台设计、选手包装的局面,对音响配置、伴奏乐队、节目录音等都进行了严格的把关。
其中,节目中需要的4把导师专用转椅的价格高达320万元,音响共配置了27个机位,花费将近2000万元。
中国好声音节目分析
《中国好声音》创意是荷兰人的,浙江卫视买下了版 权。美国也买了版权,因此也有了《美国声音》选秀 节目。评委盲选是创意核心——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一是提高了评选的公平度,二是给观众带来悬念。将 积极响应广电总局的号召,以振兴中国乐坛、培养未 来巨星为己任,拒绝“毒舌”,杜绝“绯闻”,以真声音、 真音乐为唯一的宗旨,力争让四位明星导师找到值得 培养的乐坛新人,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 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提供真音乐、真声音!
《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 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 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 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 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刘欢、那英、 庾澄庆、杨坤四位著名歌手将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 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 的音乐人,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节目录 制地点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另外,姜佑泽演唱《中 国好声音》励志歌曲。
导师: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 乐队:零点乐队,贝斯、鼓手、吉他、键盘、
包括音乐总监全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顶尖中的 顶尖高手 赞助商:加多宝 播出平台:浙江卫视—第一梦想频道
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不论年龄、民族、相貌,只要是女声 就可以参加的娱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它成功地抓住了 普通人梦想成为明星的动机,成功地提高了电视台的收视率 ,成功地为赞助商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于是选秀节目的帷幕 从此拉开,中国的电视选秀节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但是收视的最高峰似乎就永远停留在了05年,之后选秀节目 的收视率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他的《快乐男生》、 《我型我秀》、《绝对唱响》、《花儿朵朵》等歌唱类选 秀节目无人能出其左右。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但是歌唱选 秀类节目却进入一个低潮期。而今年歌唱选秀节目似乎降 到历年最低点。《中国好声音》在原来萎靡不振的音乐产 业中异军突起,成就歌唱选秀节目的另一个巅峰。
浅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浅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摘要:《中国好声音》作为今夏最火爆的选秀节目,已经成为2012年最热门的话题和最有影响力的选秀节目。
它从国外引进成熟的节目模式,注入中国价值观,成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在中国选秀节目“将死”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成功掀起了中国选秀节目的新一轮热潮。
本文试图从《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特点出发,分析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解析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探究其独特的盈利模式,以及《中国好声音》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保持长期生命力的措施。
以期对中国选秀节目和中国节目模式的创新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模式、好声音、制播分离、盈利一、完整引进模式,制作精良(一)引进成熟模式众所周知,《中国好声音》是由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以200万的价格从国外引进的,节目源自荷兰在2010年推出的《The V oice of Holland》。
《The V oice of Holland》在荷兰一经推出,便创下收视奇迹,其“盲选”的新颖模式与导师的专业程度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此后,《The V oice》被世界上多个国家购买了节目版权。
2011年美国NBC电视台购买了该节目版权,并选择了和人气颇高、几乎不可撼动的《美国偶像》总决赛同时段播出,并在正面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
在中国引进之前,《The V oice》已经在多个国家掀起了好声音的浪潮,好声音的模式也取得巨大成功,所以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时几乎原封复制,所有的Logo和Logo的位置几乎都和国外一模一样。
但在精神内涵上,却强调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情感,借用星空传媒首席执行官田明的话说,是“国际模式,中国表达”。
(二)投入高额资金,打造中国的电视音乐大片。
为了打造中国的“电视大片”,取得良好的节目效果,中国好声音投入了高额的资金,在节目制作的各个方面都精益求精。
如导师的导师的椅子是从英国空运过来的,和原版一样,每个椅子造价80万元人民币,还有现场演唱会级别的音响、中国一流的调音师、乐队和录音师等。
论《中国好声音》传播的创意策略——从受众的角度切入
1 . 导师 转椅 环节 :悬念 设 置 评 价一 档节 目的优 劣 主要 看其 是 否营 造 良好 的用 户 体验 ,换
《 中 国好 声 音 》 是 由浙 江 卫 视 联 合 星 空 传 媒 旗 下 灿 星 制 作 句 话说 就 是是 否满 足 了广 大 受受 众 的心理 需 求 。 《 中 国好 声 音 》 强 力打 造 的大 型励 志 专业 音 乐评 论节 目,源 于 荷 兰著 名 电视 节 目 成 功 的原 因 ,就是 从用 户 体验 出发 , 以受 众 自为 核心 来进 行 议程 ( ( T h e V o i c e o f H o l l a n d ) ),第一 季 于 1 2 年7 月1 3 日正式 在 浙江 设 置 。在其 导 师盲 选环 节 ,最 突 出 的特 点在 于悬 念上 的设置 ,这 卫 视播 出导师 为刘 欢 、那 英 、庾 澄庆 、杨 坤 四位 著名 歌手 。第二 点极 大 的迎 合 了受众 对 选秀 类 节 目真 实性 的追 捧 。在 以往 的 电 季于1 3 年7 月1 2 日在 浙 江 卫视 播 出 由那 英 、张 惠 妹 、庾 澄 庆 、汪 视 选秀 类 节 目中 ,金钱 关 系 、利 益关 系 、外 在形 象 、 网络 拉 票等
一
峰 担任 导师 。好 声音 自开播 以来 随着 收 视 率一 路飙 升 ,也 引 起 的 等 严重 挫伤 了受众 对 选秀 类节 目的热 情与 期 盼 。 《 中 国好 声 音 》 盲 听 ”的做 法 ,导师 在 听到 自己所 认为 “ 好 声音 ”后进 业 内人 士对 好 声音 成 功经 验 的探 索 。如 今 ,各 专 家学 者对 于 好声 采 用 了 “ 音 的运 营模 式研 究较 为透 彻 ,但 缺 少 了对广 播 电视 最 终 的消 费者 而 拍灯 转椅 。导师 用 拍灯 转椅 和 转椅 后 的夸 张表 情来 表达 对 选手 受 众 的分 析 与 探 讨 。 “ 传 播 学之 父 ”—— 美 国著 名 学者 威 尔 伯 ・ 的支持 与 鼓励 , 另外 亲友 团 的加 油助 威 、现 场观 众 的掌 声呐 喊 声 施 拉姆 曾说 :受众 参 与传 播 就像 是在 自助餐 厅 就 餐 ,媒介 在 这种 使得 节 目出现第 一个 高潮 。 例 如在 第 一季 中盲 人 歌手 张 玉霞 演唱 的 《 独 上西 楼 》感 动全 传 播环 境 中 的作用 是 为 受众 服务 ,提 供 尽 可 能让 受众 满意 的 饭菜 ( 信 息 )。至 于 受众 吃什 么 ,吃 还 是不 吃 ,全 部在 受 众 自身 的意 场 ,张 玉 霞作 为一 名 一位 盲人 ,又是 街头 艺 人 ,她凭 借 婉转 忧伤 愿 与喜 好 ,媒 介 是无 能 为力 的 。毫无 疑 问,好 声音 获 得 了受 众极 的歌 曲感 动 四位 导师 , 四位 导师 全部 为她 转 身 。她 的经 历也 在 告 大 认可 ,与此 同 时好 声音 也 树立 起 自己的 品牌 价值 ,弘扬 了社会 诉着 更 多 的受 众 ,只 要有 梦想 你 就可 以挑 战 一切 。再 如在 第 二季 正 能量 。那 么 好 声音 是 如何 满足 受众 的审 美心 理 需求 ?又 是 有着 中姚 贝娜 以一 曲 《 也 许 明天 》赢 得 了观众 和 导师 认可 。姚 贝娜在 怎 样创 意 的传 播策 略 呢 ?本 文将 从 受众 的 角度 切入 ,试探 析 《 中 演 唱 时现场 观 众 的反应 、导师 的 表情 、亲 友 团 的 目光 在 电视 受众 的眼 中心 中都 留下 了不可 磨灭 的 印记 。 国好声 音》 创意 的传 播策 略 。 节 目的悬念 设 置真 正 的体 现 了选 秀节 目的公 平 正义 。有 了 受 《 中国好 声音 》 的现状
中国好声音案例解析2
中国好声音案例解析“好声音”横空出世在这个夏天,在这个炙热的七月,有一档真人选秀节目红遍了大街小巷。
最初我并没有关注过这档节目,有一天晚上,我看到父亲在电脑旁热火朝天地看着这这档节目时,我才知道有一档叫做:《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已经火了半边天。
这个荧屏的宠儿从7月13号的横空出世,就引起国人的强烈关注。
“好声音”被口口相传的火热势头,简直可以用“奔走相告”来形容,而其收视率飙升之快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仅第一期的收视率就居全国第二,为1.477%紧跟天天向上之后。
”好声音”却是火了,火得让人不可思议。
到7月20号的第二期其收视率飙升到 2.717%,居全国第一。
好声音也成了民众一个热议的话题,从那新颖的节目形式,舞台设计,尤其是那四把导师的转椅,无不吸引着电视机前观众的视线。
更为热议的是那四位风格不同的导师,还有选手的歌声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好声音”就这样被观众接受了,被观众在心理上深深的认同了。
甚至有业界人士称中国选秀节目已经走进了春天,中国选秀复活了。
那么这一档开启中国选秀节目复活之路的“好声音”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魔力呢?它是怎么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做的如此成功呢?《中国好声音》会不会也像其他选秀节目一样只是短暂的搏出位呢?现在我们仅以一位专业观众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点燃夏夜荧屏的“好声音”。
一、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你从哪里来?从荷兰声音,英国声音到美国声音,好声音在海外早已经是王牌节目了。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源自荷兰电视模式之父John De Mol的Talpa 公司的The Voice. 该模式已经成功在全球六十余个国家制作播出,并均取得非常成功的收视。
《中国好声音》由英国的IPCN国际传媒公司引进到中国,并授权于灿星制作.创作团队是由《中国达人秀》原班人马和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团队的混编队伍.买断版权,引进原创节目其实质是采用荷兰人得创意,而且节目制作时还有荷兰团队的现场督导。
《中国好声音》——平民与明星的共同狂欢
《中国好声音》——平民与明星的共同狂欢白静【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103-105)【作者】白静【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国好声音》在当下娱乐节目泛滥,观众审美疲劳,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的媒体生态下,能够脱颖而出,收视率气势如虹,实属不易。
而节目形式新颖,明星亲民,草根蜕变,制播分离,正能量的传达,都是其成功的因素。
这也预示了以后娱乐节目发展的趋势,对其研究也就有了非常现实的意义。
2012年,对于大陆电视格局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之前一些娱乐节目的过度娱乐化,使得人们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2011年10月下旬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采取了娱乐节目内容整治、播放时间缩短等措施,来限制娱乐节目的过度发展,遏制节目与节目之间的彼此抄袭、复制,导致受众对于选秀节目的审美疲劳。
然而《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收视率气势如虹。
那么,在当下形式并不乐观的媒体娱乐生态下,为什么会有如此成绩?为什么会如此深入人心?值得思考。
无论是从节目本身还是从受众等方面,《中国好声音》都有很大的创新,其突出的成绩也预示着未来选秀类节目的发展动态。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以往的选秀节目,不管是海选环节还是晋级环节,评委总是正襟危坐地坐在评委席,对选手评头论足。
评委高高在上,参赛选手没有很多的机会与评委交流,彼此产生了距离感,甚至在选择选手时,偏离了栏目主题。
比如说,歌唱类选秀节目,由于强调了视觉审美,选出来的选手很有可能是最具有商业价值的,或最具有噱头的“伪声音”。
这样,往往只注重参赛者的长相、服装等外在的条件,而忽略了真声音的选拔。
但是,《中国好声音》就与以往的歌唱类选秀节目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源自其对节目原版模式的成功运用。
《中国好声音》的原版是荷兰的《The Voice》。
2010年在荷兰国内播出此节目时,引起了普遍好评。
随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相继引进其制作模式,出现了《The Voice of American》,《The Voice of UK》等同样形式的歌唱类选秀节目。
“中国好声音”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手段与策略
电视媒体 营销:通 过电视节 目、广告 等渠道进 行品牌宣 传和推广
网络营销: 利用互联 网平台进 行在线宣 传、互动 和推广
社交媒体 营销:通 过社交媒 体平台发 布动态、 互动和推 广
线下活动 营销:举 办各类线 下活动, 如演唱会、 音乐节等, 吸引粉丝 关注和参 与
合作营销: 与其他品 牌、机构 等进行合 作,共同 推广品牌 和活动
添加 标题
传播策略:中国好声音采用多种传播渠道,包括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以扩大品牌知名度 和影响力。同时,通过与各大音乐公司、唱片公司合作,为参赛选手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资 源。
添 加 品牌形象:中国好声音注重品牌形象的建设和维护,通过选手的才华、故事和情感来吸 标 题 引观众,打造积极向上、健康有爱的音乐文化氛围。
成功案例:例如《歌手 ·当打之年》采用云录 制方式,减少观众现场 参与感,但仍能保持节 目观赏性
目标受众的精准定位与营销手段的选择
目标受众:年轻观众,尤其是 大学生和白领阶层
精准定位:通过市场调研和数 据分析,确定目标受众的需求 和喜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营销手段:通过微博、微信等 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
对未来节目的启示与展望
创新节目形式,提高节目质量 注重选手选拔,培养优秀人才 加强品牌营销,提高节目知名度 拓展海外市场,推动文化交流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收视率与市场份额的影响:中国好声音的高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不仅提高了 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为广告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品牌知名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宣传,提高品牌在观众中的认知度和曝光 度
美誉度:通过优秀的选手和公正的评选,赢得观众的信任和好感,提高品牌 的美誉度
中国好声音栏目分析
03
中国好声音的评审分析
评审背景
音乐背景
评审来自不同的音乐背景,包括 流行、摇滚、民谣等,能够从不 同角度评价选手的演唱技巧和表 现力。
专业性
评审在音乐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 素养和经验,能够对选手进行深 入、专业的点评和建议。
评审特点
公正性
评审在评价选手时保持公正,不受外 界干扰,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
选手发展
签约唱片公司
部分优秀的选手在参加中 国好声音后成功签约了各 大唱片公司,进一步发展 自己的音乐事业。
举办演唱会部分选手在获源自一定知名 度后开始举办个人演唱会, 与粉丝近距离互动,展示 自己的音乐魅力。
参与其他综艺节目
部分选手在参加中国好声 音后还参与了其他综艺节 目的录制,拓宽了自己的 演艺道路。
个性化
评审在评价选手时具有个性化的观点 和评价标准,能够给予选手有针对性 的指导和建议。
评审影响力
引导作用
评审的意见和建议对选手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引导选手在音乐道路 上不断进步。
观众认同
评审的公正、专业和个性化评价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同和赞誉,提高了观众对 节目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04
中国好声音的观众分析
02
中国好声音的选手分析
选手来源
音乐学院学生
中国好声音的选手中有不少来自 各大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通常 具备较为专业的音乐素养和技能。
社会选秀
部分选手来自各类社会选秀节目, 他们通过选秀平台展现了自己的音 乐才华,并成功进入中国好声音的 舞台。
个人推荐
还有一些选手通过个人推荐的方式 进入中国好声音,这些选手通常具 备一定的音乐实力和表演经验。
06
中国好声音的未来展望
传播情境下的戏剧冲突与多元互动——《中国好声音》风靡背后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情境下的戏剧冲突与多元互动——《中国好声音》风靡背后的传播学解析张宏亮(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江苏南京210000)摘要:从成功移植正版国外模式到设置规定的传播情境引发戏剧冲突,从狂欢仪式下的夸张表演到去多元互动的传播模式,《中国好声音》一夜爆红、名利双收。
它通过设计别出心裁的节目规则,为荧幕上此起彼伏的情节高潮埋下伏笔;它通过打破前台与后台的区隔遮蔽,充分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望。
它标榜着音乐与梦想的美好导向,迅速建构了良好的节目品牌形象,并收获了制播分离带来的共赢互利。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戏剧冲突狂欢仪式多元互动制播分离从2004年至今,音乐选秀类节目作为最受关注但颇受争议的真人秀节目类型已走过8个年头,广电总局的政策限制、观众的挑剔、市场的同质化都让音乐选秀节目发展到瓶颈期。
2012年,《中国好声音》却巧妙利用政策导向和舆论环境的外力,糅合了“音乐”、“圆梦”与“选秀”,打破僵局,成功移植了国外模式,谱写了本土的高收视神话。
本文试图从《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特征和传播学理论视角出发,解密这场电视节目真人秀的台前与幕后,探析这场全民狂欢盛典的魅力之所在。
一、音乐与梦想:国外模式的成功移植真人秀电视节目是一种新型电视节目形态,在欧美国家发展得相对成熟,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大多模仿国外模式,但由于“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及审美习惯的差异”…等原因发展得并不顺利,而(The V oi ce)的“正版”移植——《中国好声音》则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巨大成功,这为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开创了新的借鉴模式。
(T he V oi c e)首创于荷兰,2010年在荷兰RT L4电视台一经播出便稳稳吸纳三百万电视观众f2I,后被引入美国与英国,成为与《美国偶像》《英国达人秀》实力相当的人气选秀节目。
2012年,浙江卫视购买(T he V oi ce)的中国版权,由“灿星制作”负责整季节目的创意与制作,由浙江卫视担当节目的播出平台——《中国好声音》一经推出便迅速占领舆论关注焦点,成为周五晚黄金档的收视冠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瓮春秀 055《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学分析中国好声音似一阵狂热的龙卷风,席卷我国的大江南北,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场音乐风暴发生的原因。
我觉得“认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不仅主持人专业认真,尽管一再被媒体和公众调侃“卖凉茶”,但不妨碍其执着依然,再加上漂亮的“贯口”,人气扶摇直上。
还有,学员在认真地唱歌,导师在认真地“转椅”。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节目的创编者,他们认真地从国外引进版权,认真地从国外进口国内无法生产的最重要道具——转椅。
他们的音响系统据说也是花费不菲,这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水准。
“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就被定位成一个专业的励志的音乐节目,凭借整个节目组这种认真的精神,他们大体做到了。
下面就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一下它“一夜爆红”的原因。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角度出发来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它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
受众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因个人的兴趣和要求而定,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和愿望。
但该理论脱离了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受到传媒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没有“奇装异服”,没有矫情的PK环节,也没有夸张渲染,《中国好声音》的选手们只是靠着实力和诚心去打动评委和观众。
辽宁彰武县女孩黄鹤光脚站在舞台唱歌,她说“觉得特别踏实、舒服”。
而“云南哈尼族王子”李维真,个子不高,相貌不扬,常常受到城里同学欺负,但在节目中放声歌唱,所有人为之鼓掌叫好。
还有张玮、赵露、黄勇等诸多选手,虽然“草根”,但他们的声音让人“头皮发麻”。
观众普遍表示,中国之大,人才辈出,藏龙卧虎,民间有许多好歌手。
这些歌手远比很多娱乐公司包装出来的歌手优秀得多。
电视综艺节目过多的煽情桥段早已让人厌烦,而以平凡真实的故事为切入点,更适合观众今天的口味。
中国好声音》会让观众幻想:“如果是我,会为哪一个声音转身”?这种人心底里置换角色的心理诉求是不会变的。
尽管会对选秀、炒作等觉得审美疲劳甚至厌烦,但只要这个好奇的心理诉求还在,这片文化市场永远都还是一片蓝海。
二、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
该理论告诉我们,传媒组织决定着什么样的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渠道。
研究显示,市场标准是信息选择中“把关”的重要标准,如果大众传媒所提供的信息产品不为受众市场所接受,势必会影响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但是,市场标准并不是惟一的标准,因为传媒组织除经营目标外,还有自己的宣传目标和社会目标。
充当“把关人”角色的媒体工作人员,其价值观直接关乎节目的健康,及对受众的正确引导。
“把关”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把关人”做出正确的取舍,而不是无休止地刺激人们的欲望和泛娱乐化。
《中国好声音》品牌定位于“草根”和“专业”两大概念。
“草根”概念是不分行业,不问出处,不论外表美丑,不谈高低贵贱,只为寻找被现实埋没的好声音。
最大限度地挖掘选手的艰辛往事和人情世故式的道德加分,尽力做到选手的背景真实,观众可以在优秀且幸运的选手身上,寻找某个基于草根特征的共鸣点,看到平凡的自我,将埋藏心底的冲动和梦想置于电视现场感营造的认同情境中。
“专业”概念是不分业余歌手和职业歌手,只为寻找被社会沉寂的好声音。
力避绯闻、毒舌、拜金、造假等卖点的低俗炒作,在人情世故与专业定位上寻找最佳平衡,传递有价值观的正能量,建立更富文化内涵和社会担当的娱乐节目品牌。
这种积极向上的栏目定位,一开始就规避了《超级女声》等以往选秀节目所遭遇的政治风险。
甚至有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高长力公开表态:“《中国好声音》火,因为导师是顶级的,来唱歌的老百姓的声音也是顶级的。
”知名媒体人刘春也为这档节目喝彩:“它在精彩好看动听的同时传递了正能量。
中国电视,呼唤正能量。
”在收视率为王的时代,审美和审丑有时候不分彼此,为了博眼球、博话题,狗血被视为创新、雷人被视为创意、低俗被视为真实、肉麻被当成有趣,唯独缺乏真正的诚意。
诚意不仅是用心制作节目,更多是要让一档节目传递正面的精神力量,给那些锲而不舍追逐梦想的人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媒体到底应该担当怎样的社会责任,应该坚守怎样的价值观,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弘扬的主流价值观里,电视相亲倡导健康、美好、积极向上的态度,而目前部分电视节目片面追求收视率带来的经济效益,背离主流价值观,忽视“把关人”应有的责任,造成节目的低俗化倾向。
三、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最早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概念。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成为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电视史上,可能也没有《中国好声音》这样强大的评委(导师)阵容,把刘欢、那英、杨坤、庾澄庆这四位均登鼎天王天后的人物放在一个节目中,这实在是分量太重了。
有人甚至形容他们四人加起来起码算是1.5个国宝级艺术家。
据知情人士透露,仅仅导师的费用就占去了2000万,而这些导师绝对不是选秀节目中的“评委”,他们四人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例如未来会带领队伍亲自亮嗓“参战”。
而为了配合节目的可看度,四人的“脱口秀”也是节目最大的“戏码”。
四大导师陷入“抢人混战”,一同转椅大喊“I want you”事实上才是该节目的精髓。
由这些专业的老师在竞争中来评定结果,取消大众的评审,选手更是全国地毯式搜索出的“精英”,让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音乐比赛。
四、“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假说最初是由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利-纽曼提出的并在1980年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作了全面概括。
她指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所鼓吹的某些观点在社会上占有优势,会对受众造成一种压力。
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因持有某种态度和信念而被孤立,因而在表达支配意见和不表达意见的人数增加时,会放弃原有的想法和态度而选择与主导意见趋同。
同时,由于大众媒介表达支配意见,再加上对持异议的人际支持日益缺乏,于是,形成了一个沉默的螺旋。
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的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的产生。
多数受众出于对前所未有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形式好奇,开始关注此类节目。
这种现象的最基本的原因在于受众的消遣心理,广大的电视观众在每天紧张的工作生活以后,需要一种方式来自我放松,自我愉悦。
这时候,他们除了会像往常那样关注新闻以外,还会对新鲜的、从未接触过的节目产生好奇。
新颖的创意类选秀节目瞬间抓住了多数人的眼球。
一时间,“多数人”认为,选秀节目应成为焦点被关注。
受众在接受大众传播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人际传播,向周围的人推荐自己喜欢的选秀节目,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与和自己“志同”的人结识,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沉默的螺旋”提及的“多数”以及“意见环境”的效应。
作为音乐类节目,它们除了仅仅吸引人们的关注外,更把侧重点偏向大众的参与互动。
普通观众的参与,势必会带动他们身边更多亲朋好友的关注。
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冷漠排挤,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更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
“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当身边人处于关注和狂欢“好声音”之中时,你不参与,甚至无法加入话题的讨论,这样就会或多或少地与主流圈脱节,甚至遭到冷落、排挤。
受众因为害怕被孤立便不自觉地加入“大多数”的关注点。
五、宣传的微博化和口碑相传的传播模式《中国好声音》通过微博这个无限大的“话筒”传遍中国,是试水微博营销的成功案例。
传统媒体宣传成本偏大,广告投放收益稳定,相对舆论效果属于“慢热型”的持久品牌策略。
网络媒体一方面有海量信息造就的高风险特征,一方面有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舆论增值潜力。
《中国好声音》以互利共赢模式开启了节目的网络传播场,与新浪、百度、搜狐、爱奇艺等各大网络媒体形成战略合作,网络影响力的攀升进一步放大了新媒体增值效应,腾讯、网易、PPTV、酷6等网络媒体迅速跟进掀起了新一轮转播高潮。
与此同时,节目借助微博平台推送信息,建构了节目的微博舆论场。
节目官方微博、导师微博和学员微博汇聚为一股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适时邀约冯小刚、姚晨、刘若英、李玟、张靓颖、陈建州等明星微博“捧场”,微博意见领袖推送的信息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明星微博营销的聚变放大效应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口碑。
同时,节目编排的竞技化导向产生的紧张感和戏剧化效应,制造了源源不断的争议话题,引发了微博持续关注的发酵裂变效应,迅速形成了媒介公共领域,达到微博互动营销的最大化传播效果。
新浪微访谈的跟进互动,对网络议程的回应报道有效提升了节目的舆论影响。
网络谣言、绯闻、阴谋论等炒作形式作为一种舆论调味剂,例如李代沫放水、梁博夺冠内定等谣言不胫而走,对炒作与提升《中国好声音》的舆论影响起到了帮衬作用。
“网络传播与平面传播并重,通过口碑相传的方式进行营销推广是《中国好声音》在营销方案中一开始就明确的定位,”陆伟表示:“平面媒体的受众与电视受众相近且具有针对性,网络传播的热度高、覆盖受众广,两者并重,会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口碑传播则与节目高品质定位相吻合。
”在网络传播中,微博是重点利用的传播媒介。
”《中国好声音》以小博大式的网络传播实践说明,传统媒体的微博社交化传播模式乃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