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周长。
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通过美丽的树叶图片,让学生感受树叶的周长,从而对周长有着初步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件演示2、3
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说出这些树叶大小、形状、颜色都不同。然后教师口述:“其实它们的周长也是不同的。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小结:通过Hale Waihona Puke Baidu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是否所有的事物与图形都有周长?”。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上的图形。从而得出结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而非封闭图形是没有周长。这一认识逐渐地把周长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突破教学重点。
(2)课件演示7
为了使学生对周长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口述定义时,我利用文字与动画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既直观又形象的掌握周长定义。
5
)课件演示2(.
通过动画演示:小蚂蚁沿树叶绕一圈,向学生直观的展示了树叶的周长,从而引入课题“认识周长”。也让学生对周长有着初步的认识。
2、活动体验,深化周长的概念。
带着上一环节余留下的问题“什么是周长”,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强化周长的概念。本环节是为教学重点而设计的。
(1)课件演示6
(2)课件演示10
“摸一摸”,摸数学书、课桌的周长。
通过描和摸,这两个练习,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身边的周长,进一步体验周长的含义。
(3)课件演示11
“考眼力”:比较图形的周长。这题是将整堂课以认识周长为基础,进一步对知识的升化,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课件演示14
“实践活动”:与同桌合作,量一量自己的头围、胸围和腰围。由学生课后合作完成,填写在教科书44页第3题。(以及本题相关的注意事项。)
《认识周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既包含规则图形的周长,也包含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中大量存在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列入学生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是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周长”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步:由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图形测量出它们的周长,用“厘米”做单位,再由小组长口述过程,只要解答思路正确,教师都给以肯定。
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今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4、实践活动,巩固练习。
(1)课件演示9
“描一描”,让学生用彩笔描绘教科书41页图形的周长。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周长,正确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指出、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节课采用“情境创设”和“诱导探究”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动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在分析中归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获得成功体验。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会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3、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1)课件演示8
第一步:能使学生在操作和探索中获得周长的方法。教师将准备好的学具分发给各小组,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图形灵活选用测量工具,直尺、绳子等进行测量,然后全班交流测量方法,再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①直的图形就用尺量。
②弯曲的图形用绳子沿着边缘围,再伸直,用尺量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1、创设情境,引出周长。
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通过美丽的树叶图片,让学生感受树叶的周长,从而对周长有着初步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件演示2、3
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说出这些树叶大小、形状、颜色都不同。然后教师口述:“其实它们的周长也是不同的。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小结:通过Hale Waihona Puke Baidu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是否所有的事物与图形都有周长?”。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上的图形。从而得出结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而非封闭图形是没有周长。这一认识逐渐地把周长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突破教学重点。
(2)课件演示7
为了使学生对周长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口述定义时,我利用文字与动画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既直观又形象的掌握周长定义。
5
)课件演示2(.
通过动画演示:小蚂蚁沿树叶绕一圈,向学生直观的展示了树叶的周长,从而引入课题“认识周长”。也让学生对周长有着初步的认识。
2、活动体验,深化周长的概念。
带着上一环节余留下的问题“什么是周长”,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强化周长的概念。本环节是为教学重点而设计的。
(1)课件演示6
(2)课件演示10
“摸一摸”,摸数学书、课桌的周长。
通过描和摸,这两个练习,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身边的周长,进一步体验周长的含义。
(3)课件演示11
“考眼力”:比较图形的周长。这题是将整堂课以认识周长为基础,进一步对知识的升化,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课件演示14
“实践活动”:与同桌合作,量一量自己的头围、胸围和腰围。由学生课后合作完成,填写在教科书44页第3题。(以及本题相关的注意事项。)
《认识周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既包含规则图形的周长,也包含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中大量存在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列入学生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是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周长”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步:由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图形测量出它们的周长,用“厘米”做单位,再由小组长口述过程,只要解答思路正确,教师都给以肯定。
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今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4、实践活动,巩固练习。
(1)课件演示9
“描一描”,让学生用彩笔描绘教科书41页图形的周长。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周长,正确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指出、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节课采用“情境创设”和“诱导探究”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动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在分析中归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获得成功体验。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会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3、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1)课件演示8
第一步:能使学生在操作和探索中获得周长的方法。教师将准备好的学具分发给各小组,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图形灵活选用测量工具,直尺、绳子等进行测量,然后全班交流测量方法,再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①直的图形就用尺量。
②弯曲的图形用绳子沿着边缘围,再伸直,用尺量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