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审核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20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问题集锦

20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问题集锦

20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问题集锦1、文件控制A、内部文件的审批、分发、更改:1)工程图纸未经审批即已发行、使用;2)作业指导书未能分发至具体作业岗位;3)生产现场岗位悬挂的作业指导书未受控;4)工艺文件存在直接在文件上更改的现象,未执行文件更改程序。

B、外来文件的识别、收集、分发:1)未能充分识别、收集到与产品有关的国家/国际、行业标准;2)未能将外来文件分发至有关部门,如品管部、生产部。

2、质量记录的填写、管理、保存1)质量记录存在涂改的现象;2)质量记录未规定保存期限;3)未按保存期限予以保存,到期销毁未能提供销毁记录。

3、质量目标的统计、分析1)质量目标统计未能提供原始数据,无法掌握最终目标统计数值的真实性; 2)质量目标有统计,但未进行分析。

4、管理评审1)管理评审输入信息不全,或未能提供输入资料;2)管理评审主持人非最高管理者,且未能提供最高管理者对主持人(不是最高管理者自己时)的授权证明;3)对管理评审决议事项无采取措施的相关证据,如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4)对上次管理评审决议事项的跟踪结果无记录。

5、人力资源管理1)未能按实际岗位规定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能力要求;2)培训有计划,也有按计划实施,但对培训的实施效果未进行评价;3)对特殊岗位人员未规定能力要求,未能提供对这些人员的培训、考核证据;4)对特种作业人员(电工、焊/割工、起重工等)资格年审的要求未及时跟踪,个别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未年审或年审过期。

6、基础设施管理1)新进生产设备未验收即投入使用;2)对设备未规定维护、保养的要求;3)特种设备未能提供定期检定的证据。

7、工作环境管理1)对存在温湿度要求的现场,无温湿计,无法掌握温湿度状况;2)检验色差岗位的灯光非检验专用光源,不符合要求;3)生产现场、仓储现场有防尘的要求,但发现存放在现场的产品上有灰尘。

8、产品实现策划1)未能针对产品的类别或特点制定质量目标;2)虽有进行产品实现策划,但资料零散、无序,而且相关责任人对产品实现策划的要求不熟悉(甚至不清楚);3)工程变更所引起相关文件的修改,未按审批程序的要求执行,存在私自更改的现象;存在相关文件部分有修改、部分未得到修改的现象,修改不彻底;4)未对产品的质量控制点进行策划,何时需要进行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未确定。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对市场和客户的竞争力。

在这个质量管理体系中,内部审核是很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改善流程,提高整体效率和质量,使企业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然而,内部审核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部审核问题,以及对应的一些改善建议和实践经验,希望对企业的内部审核工作有所帮助。

第一类:审核人员问题问题:1.审核人员技能缺乏:审核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或技能,不能很好地分析审核数据和判断问题,使得审核结果不能落到实处。

2.审核人员纪律不严:审核人员缺乏一定的纪律性和责任心,可能由于对工作的认识不足或是对审核任务的不重视,导致审核结果不准确或者审核记录不完整。

建议:1.合理配置审核人员:要根据企业需要,根据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等要素,合理配置内部审核人员,以确保审核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能够适应企业实际的生产和管理需要。

2.培训审核人员:对于新加入的审核人员,可以进行一定的综合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学习,内部审核规程培训和沟通技巧等方面培训。

3.定期考核审核人员:不定期对内部审核人员进行考核,被考核人员交叉发现问题,定期为审核人员提供纪律性培训,鼓励审核人员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审核人员成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和骨干。

1.审核流程不合理:某些审核流程存在缺陷或者时间不合理,使得审核过程中出现审批难度大,取证困难,影响审核效果等问题。

2.互动不足:常常存在着审核员与被审核员之间互动不够的问题。

如被审核员过度怀疑,需要审核员多次确认等。

1.优化审核流程:通过吸取前期审核经验和专业人员的意见,建立合理、科学、程序化的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和可靠性。

2.注重沟通:审核人员要注重与被审核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被审核对象的真实意图和内部工作流程,达成共识和对策。

体系审核问题点汇总

体系审核问题点汇总

体系审核问题点汇总
一:业务
1.1客诉分析缺少流出原因分析。

1.2纠正预防横向展开未落实。

二:技术
2.1项目开发cpk分析,数据超出控制线。

2.2 PFMEA无变更更新。

2.3项目开发MSA分析,最终结论没有填写。

2.4图纸中扭力的特殊特性在FMEA中没有体现。

三:生产
3.1设备点检中,其中一项压力,要求为14±0.5,实际记录为15,检查实际压力为15。

标准没有明确。

3.2 CP中要求除渣济每次放入量为0.5KG,实际记录为1KG、2KG,未按要求添加。

3.3 除渣要求:300-480是1KG,900-2000是2KG。

问题是480-900之间如何操作。

四:审核
4.1内部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在实施计划中没有体现出涵盖
了班次的信息。

陪审员:
2017年3月29日。

汽车行业质量体系审核常见问题分析

汽车行业质量体系审核常见问题分析
7.4/7.3.6.3 采购/产品批准过程 1. 没有将与原材料和零配件有关的特殊特性传递给供应商; 2. 没有规定和执行对供应商生产批准过程的要求; 3. 所选择的供应商没有经过认可,或在供应商发生改变,迁址等变化后
没有对其重新认可; 4. 没有对供应商进行质量体系的开发 ; 5. 没有对供应商的供货表现进行监控,没有监控额外运费; 6. 没有就产品的接受准则与供应商达成一致;
汽车行业质量体系审核常见问题分析(一)
7.3 设计和开发 1. 客户的要求没有得到识别或实施; 2. 特殊特性(包括产品和过程)没有识别并控制; 3. DFMEA或PFMEA没有考虑到潜在的或已发生的失效; 4. 特殊特性的符号没有在过程文件中标识; 5. PFMEA和控制计划之间缺少联系; 6. 无法证明PFMEA和控制计划是动态文件; 7. 最高管理层没有参与阶段性评审; 8. 过程能力没有针对新过程进行评估; 9. PFMEA中“Sபைடு நூலகம்、“O”和“D”的评分不正确; 10. 一些性能试验的条件与客户要求不相符。
汽车行业质量体系审核常见问题分析(八)
6.2.2/6.3.1 能力、意识和培训/工厂、设施和设备的策划 1. 岗位能力要求没有确定; 2. 没有根据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 3. 从事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作人员不能证明是胜任的; 4. 培训计划没有考虑所有员工,包括临时工和转岗员工; 5. 没有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6. 没有建立方法测量员工意识; 7. 生产中员工的安全性与伤害风险。
汽车行业质量体系审核常见问题分析(三)
5.6 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没有参与管理评审; 没有识别组织内的过程; 没有制定过程绩效指标,也没有作为 管理评审的输入; 没有考虑客户的特殊要求; 没有考虑对体系,产品和资源的改进; 没有对改进措施进行监控; 输入没有覆盖标准里的要求;

体系审核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体系审核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体系审核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体系审核中经常会遇到以下几类问题:一是比葫芦画瓢从其他企业照搬照抄造成文件不接地气的问题,二是厂房或车间硬件设施先天不足从根本上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问题,三是审核中对方为应付文审和现场审核所进行的书面造假,四是最高管理者对质量体系不重视、对体系要求、具体内容不了解的问题等等。

每每遇到这些问题,面对相关人员的种种理由,外部审核员往往心知肚明但又不便一语道破,企业内审员却因公司的种种客观原因又无可奈何,被审核方各级人员又为能通过审核而费尽心机。

如何面对审核中遇到的这几类问题,下面谈一些看法。

1、比葫芦画瓢、克隆文件一些企业在初建体系时,常常借助咨询机构推荐的文件样本,或者从其他公司借阅的模本,拟订自己的质量文件,这些企业有的能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别人的文件制订属于本公司的文件,经反复修改、试行、验证后执行,这种模式当然无可厚非;但个别企业却是在有了这些方便条件下,照搬照抄、简单克隆,甚至将别人的电子文本简单进行名称、岗位的“替换”就成了自己的文件,以至于在其后的培训贯标时,文件编制者根本就不明白一些段落的真正含义。

这类文件,往往脱离企业实际,文件不具操作性、适应性,这样的体系即便最终通过了所谓认证审核,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也起不了多大促进作用。

应对策略:作为审核员,一旦发现这类问题应中止审核,并引导企业端正认识,认识到体系标准对企业管理的建设性和突破性,体系文件要全面返工,审核员在此后审核中,要将文件与标准的符合性、贯标培训过程材料及培训效果验证、文件的实用性、有效性作为审核重点。

要将这些问题作为内审、管理评审输出的重点向最高管理者进行反映,让领导意识到公司体系的建立从认识上、方法上、方向上存在偏差,上层领导需予以关注。

作为公司体系主管部门,这类问题是大多数公司建立体系之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必须从方法上对各部门、流程各环节进行引导,确保文件能够充分体现标准要求、体现管理者诉求、体现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对作业指导书必须体现操作性,必要时文件编制人员要亲自到作业现场按实际操作进行同步描述,确保文件的可操作性、实用有效性。

体系审核不符合原因分析和整改

体系审核不符合原因分析和整改

体系审核不符合原因分析和整改体系审核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有效运行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周期性的审核,可以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发现体系审核不符合的情况,即审核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下面将从原因分析和整改两个方面来探讨体系审核不符合的问题。

第一、原因分析1.审核人员素质不高:审核人员是体系审核的核心,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业务能力。

如果审核人员素质不高,对体系要求的理解不深入或者对审核方法和流程不熟悉,就很容易导致审核不符合的情况发生。

2.相关人员抵触情绪:在体系审核过程中,有些相关人员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与审核人员合作,不积极配合审核工作。

这样一来,审核人员很难获取到真实、准确的信息,造成审核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3.体系文件和程序落后:体系运行的基础是体系文件和程序,如果体系文件和程序落后于实际操作,或者过于宏观、笼统,就会导致审核时无法对实际运营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出现审核结果不符合的情况。

4.数据和信息不准确:体系审核需要依赖数据和信息,如果数据和信息不准确或者有误,就会对审核结果产生影响。

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是体系审核的基础,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和管理机制,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

第二、整改措施1.加强审核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企业应该加强对审核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审核过程中能够科学、准确地判断和评估体系的运行情况。

2.关注相关人员的需求和情绪:企业应该积极沟通,关注相关人员的需求和情绪,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使其理解和接受体系审核的意义和价值,并主动参与和配合审核工作,以确保审核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完善体系文件和程序:企业需要及时对体系文件和程序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操作相符合,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手段,而内部审核是其评估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运作中,很多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本文将就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内部审核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足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常见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相关培训和经验,很多内部审核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审核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核心要点,审核结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受到了质疑。

企业内部审核过程中存在的流于形式、应付巡检、不注重实效的问题也值得深思。

有些企业仅仅将内部审核当做是为了应付外部审核的准备措施,而忽略了内部审核的本质意义,导致审核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影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内部审核与业务部门的脱节也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常见问题之一。

由于业务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不畅,导致内部审核无法全面了解和评估业务部门的实际运作情况,影响了内部审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时,应加强对内部审核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审核能力和素质,确保内部审核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企业应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将内部审核作为促进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程序。

定期组织内部审核人员进行审核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增强其测试的专业素质和审核能力。

建立审核的专家库,由专门的审核人员负责内部审核,提高内部审核的质量和效果。

企业应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内部审核与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内部审核能真正反映企业的整体运作情况。

注重内部审核与实际业务的结合,建立内部审核成果应用的机制,促进内部审核的有效实施和改进。

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有哪些

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有哪些

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有哪些管理体系审核这事儿啊,就像是给一个大组织做全面体检。

在这个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先来说说文件管理这一块。

有的公司,文件东一堆西一堆,找个重要文件比大海捞针还难。

我就碰到过这么一家企业,说是有一套完善的文件管理系统,结果审核的时候,要找一份关键的质量手册,几个人找了半天愣是没找着。

最后在一个堆满杂物的角落里发现了,上面还落了一层厚厚的灰。

这能行?文件就得有条有理地存放,分类清晰,索引明确,这样要用的时候才能手到擒来。

再说说人员培训。

有些企业,培训就是走个过场,形式大于内容。

我曾经在一家工厂审核,和一个工人聊天,问他知不知道操作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

他一脸懵,说培训的时候就是放了个视频,然后让他们签个字就算完了。

这哪能行?培训得有针对性,得让员工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会有啥后果。

还有就是内部沟通不畅的问题。

有个公司,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就像两个“独立王国”,各干各的,互不交流。

生产部门只管完成产量,质量部门发现问题了反馈过去,生产部门还嫌人家多事。

结果就是产品质量老是出问题,两边还互相指责。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不协调怎么能跑得快?部门之间得经常沟通,有问题及时解决,别等到问题大了才着急。

那面对这些常见问题,咱们得有应对策略啊。

首先,文件管理得规范起来。

制定明确的文件管理制度,规定文件的编号、分类、保存期限等等。

定期对文件进行清查,把那些过期的、没用的文件清理掉,别让它们占地方。

人员培训不能马虎。

根据员工的岗位需求和技能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培训方式也得多样化,别光放视频、念文件,可以请有经验的师傅现场演示,或者让员工实际操作,这样他们才能记得牢。

内部沟通方面,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关键。

定期开个跨部门的会议,让大家有机会坐在一起,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说清楚。

还可以搞个内部交流平台,方便大家随时交流。

我还记得有一次去一家小公司审核,他们的管理体系简直是一团糟。

质量体系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质量体系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质量体系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进行质量体系审核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审核效率和质量,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下面就来详细探讨在质量体系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审核范围不清晰在进行质量体系审核时,有时候会出现审核范围不清晰的情况。

这会导致审核过程中的混乱和不确定性,影响审核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在审核前对审核范围进行充分的澄清和明确,明确审核的目的和范围,确保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2、文件不完整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审核对象准备的文件不完整,或者文件与实际情况不符。

这会给审核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延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在审核前提前要求审核对象准备完整的文件资料,并确保文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同时,在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也应该对文件进行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要求整改。

3、审核人员素质不高有时候企业选择的审核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影响了审核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提高审核的质量,企业应该选择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工作。

同时,在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确保审核工作的高效进行。

4、整改措施不到位在审核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问题,需要审核对象进行整改。

但有时候整改措施不到位,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对审核对象提出的整改要求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整改措施能够有效落实和执行。

同时,也应该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审核周期过长有时候企业进行质量体系审核的周期会过长,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为了缩短审核周期,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审核时间和人员,提前准备好审核所需的文件和资料,避免在审核过程中出现拖延和延误的情况。

6、缺乏审核经验在进行质量体系审核时,有时候企业缺乏审核经验,不清楚整个审核流程和要点,导致审核效果不佳。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是确保企业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施工质量和项目进展。

本文将探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一、组织结构不清晰在审核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清晰,职责分工不明确的情况。

这会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出现问题,进而影响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解决方法:1.明确组织结构:对企业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和权限。

2.建立流程: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3.加强沟通: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共享。

二、文件管理混乱在工程建设企业中,文件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很多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包括文件版本混乱、文件存储不当等。

解决方法:1.建立文件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文件管理制度和程序,包括文件的编写、发布、修订和废止等环节的规定。

2.定期审查文件: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进行审查,及时更新和修订文件,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3.建立文件存档:建立合理的文件存档系统,按照文件的重要程度和保密级别进行分类和存储。

三、培训管理不到位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中,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中,常常会发现企业的培训管理不到位,员工的培训记录和证书不全面,影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解决方法: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员工的职责和需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等。

2.记录培训信息:对每一次培训进行记录,包括培训的主题、培训的讲师和培训的参与人员等信息。

3.建立培训档案:建立每位员工的培训档案,包括培训的证书、培训成绩和培训评价等。

四、管理评审缺失管理评审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常见问题的风险控制解决方案考题答案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常见问题的风险控制解决方案考题答案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常见问题的风险控制解决方案考题答案引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是企业在获取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项重要活动。

然而,由于复杂的审核程序和风险控制需要,企业在进行审核活动时常常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中常见问题的风险控制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审核过程中的挑战。

问题一:审核人员能力不足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中,审核人员的能力和经验对于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企业可能会面临审核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审核结果的不准确甚至无效。

风险控制解决方案:•在选择审核机构时,要注意选取具有专业认证和丰富经验的审核机构,确保其审核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和资质。

•在审核活动中,企业可以要求审核机构提供审核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记录,确保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审核计划中,企业可以要求审核机构派遣具备相关行业经验的审核人员,以提高审核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定期评估和反馈审核人员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审核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

问题二:审核活动时间过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然而,有时企业可能会面临审核活动时间过长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和运营的中断以及增加成本。

风险控制解决方案:•在制定审核计划时,企业可以要求审核机构合理安排审核活动的时间,尽量减少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提前准备好相关文件和记录,确保审核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审核活动中,企业可以积极配合审核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以提高审核效率。

问题三:审核结果不符合预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认证证书,证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然而,有时企业可能会面临审核结果与预期不符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获得认证证书。

风险控制解决方案:•在准备认证审核前,企业可以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查,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公司及企业体系管理评审、审核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及方法

公司及企业体系管理评审、审核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及方法

公司及企业体系管理评审、审核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及方法目录1、管理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2、深刻理解标准内涵梳理现代质量管理理念 (3)2.1 评审的目的 (4)2.2 评审的对象 (4)2.3 评审的时机 (4)2.4 评审的特点 (5)3、正确理解管理评审与内审的区别 (6)◎ 目的不同 (6)◎执行者不同 (6)◎依据不同 (7)◎程序不同 (7)◎输出不同 (7)◎频率不同 (8)4、输入足够使用的信息 (8)5、采取科学、有效、实用的评审方法 (10)①专题研讨审法: (10)②集体讨论评审法: (10)6、认真实施管理评审后任何改进决定和措施 (11)1、管理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评审的目的不明确、评审的依据不足、评审的对象不清楚;○评审的内容匮乏、评审时间间隔不合理、评审的信息泛泛而谈,涉及不到深层次的问题,甚至与内容雷同;○评审记录不真实或无针对性、有的报告不规范,层次不清,缺乏全面性、针对性;○评审由管理者代表组织一次会议走走过场,最高管理者只在管理评审报告上签字;○评审时避重就轻或避实就虚,或评审结论“两本账”内外有别,评审报告是专给公司看的;有的评审会议议而不决,没有形成报告;○评审后虽有改进需求,却没有落实到责任部门,最后不了了之;○有的改进了却提供不出已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证据等等。

2、深刻理解标准内涵梳理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如果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没有树立现代质量管理观念就不能自觉地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ISO9001标准9.3要求: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另外,ISO 9001标准对“评审”的定义是: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注:评审也可以包括确定效率)。

根据上述ISO 9001标准要求和定义,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解释:2.1 评审的目的通过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效率,以符合ISO 9001标准的要求和满足相关方的期望,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质量体系审核员面试常见问题与解答

质量体系审核员面试常见问题与解答

质量体系审核员面试常见问题与解答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质量体系审核员面试常见问题与解答一,以下几种要求的内函及联系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的关系;2)认证要求和对认证机构的要求;3)审核要求.二,审核范围和认证范围的关系(案例分析)1)对锅炉设计院,申请范围是"锅炉的设计和制造",锅炉的设计是设计院自己完成,制造是委托了一个锅炉厂完成的,这个厂有资质,检测是委托压力容器检测所进行的,如何确定审核范围区域,范围,组织范围如何界定涉及到,如何取证2)审核时,如果外包方是其它认证机构的证书是否可以认可3)审核学校时范围如何界定学校的后勤工作是否需要审核是否需要在认证范围另加"后勤服务"的描述4)对于工厂的后勤是否可以不审5)有一个仓库,产品是粮食,大豆的储存,但在审核报告上推荐的认证范围是"货物的储存",这样可不可以6)有一个企业业务范围是"代理物品的拍卖",如何界定的审核范围,从哪些方面取证7)一建筑企业申请的范围是房屋建筑施工,水利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桥梁陆洞施工,如何现场取证8)对一个设计院,申请范围是"对某某产品的设计",如何取证三,GB/T19001-2000标准条款的区别与联系1,的区别2,中的更改与评审更改的区别3,是与顾客有关的要求,而却是与产品有关的要求.顾客需求与产品要求是什么关系对如何审核4,过程设备,使用适宜的设备,对设备的认可,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案例:设备经过了认可,现场看电焊机参数设定在工艺范围内,但实际超过了工艺范围,是什么问题5,条款得到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监修测量与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关系与产品监视和测量的关系与测量和监量装置控制的关系6,中的e,d与的区别案例:特殊过程没有记录,是否开不合格7, ,中"监视和测量"的区别8,与的关系案例:如何对取证9,有关产品信息的内容如何取证10,如何取证11,人员能力的鉴定与人力资源的区别与联系12,如何审核供方和分包方的区别对如何审核13,和的区别14,顾客满意和的关系案例:审核某家电制造企业时,审核员调阅了分体式空调的售后维修的记录和顾客投诉记录及处理和报告,在审核记录中说明这就是对的取证,有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取证15,与是否可以结合起来审核16, 基础设施的控制对象与测量装置控制对象的区别的基础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定义有何区别案例:一个服装厂用的裁剪样片20片,需要用几个条款来控制17,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定义的不同案例:审核食品企业的时,应考虑什么18,产品实现的策划与设计和开发的策划的区别19,当审核一个组织的仓库时,应对哪几要素取证四,有关提示1,审核员素质;2,理解标准内涵的深度;3,实际应用能力.质量管理体系高级研修提纲一、案例某锅炉设计院申请“锅炉的设计、制造”其设计活动是本院亲自完成的,其制造是委托一锅炉制造厂进行的,检测委托一检测所进行的,如何界定审核范围对、如何取证二、案例在审核一个学校时,如何界定审核范围学校的后勤工作是否需要审核属哪个要素是否需要在认证范围另加“后勤服务”的描述三、标准相关条款的关联性1、请指出如何对进行审核取证?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的区别?更改与的评审更改的区别2、标准是“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但在 \ 是“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评审”。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普遍存在的问题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普遍存在的问题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公司内审员都是兼职身份,平常各自工作繁忙,对质量审核工作接触、了解不多,往往也就是在每年一次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中才会编制检查表,记录审核情况,因此难免会因不熟悉标准条款要求,现场取证经验不足,在审核技巧或现场把握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从公司近几年质量体系内审的审核记录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记录内容与标准条款要求有所偏离,不够准确。

如:“内部沟通” 的审核,常见记录内容是“经常沟通,非常有效”。

2、记录内容有判断无事实,即记录中有明确的“符合要求”的结论,但无事实依据。

如:“职责、权限的划分”审核,记录内容是“问XXX,回答正确。

”答的是什么却无从知晓,根本无法判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记录过于简单,缺少实际内容,无法作为认证决定的依据。

如:“顾客满意”的审核,记录内容是“有采集记录及分析结果,需提交公司领导。

”二、审核记录的作用根据国标中质量管理相关标准的阐述,审核记录的作用可概括为记录审核证据、记录审核发现、为审核结论和认证决定提供支持依据三个方面。

因此,要满足以上要求,审核记录应包括足够的细节,使它能反映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判断认证标准中的各项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记录中应记有每个符合的审核发现及其支持的证据和每个不符合的审核发现及其支持的证据,用以支持认证决定的判断。

在审核工作中,按照每一次的审核计划,审核总体时间是一定的,审核记录占用时间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其它审核活动的时间用量。

作为审核员,只有明确了审核记录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把握审核记录的详略程度,从而找到审核记录与其它审核活动的时间平衡点,切实提高现场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

三、审核记录的记录原则从审核记录的作用,我们可知审核记录应表述审核证据和审核发现。

但审核证据如何界定?审核证据和审核发现又该记到什么程度呢?在每一次的审核中,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

许多信息与审核目的、范围、准则有关,但也有的信息与审核目的、范围、准则无关,后者不是审核证据,前者如果未经证实也不是审核证据,凡是不属于审核证据的信息则是不需要记录的。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常见问题的风险控制解决方案考题答案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常见问题的风险控制解决方案考题答案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常见问题的风
险控制解决方案考题答案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中常见问题的风险控制解决方案包括:
1. 风险:审核员认为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要求。

解决方案:在审核前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自查,确保符合认
证要求,并与审核员进行充分沟通以确保对体系的了解和认可。

2. 风险:审核员认为文件和记录不完整或不准确。

解决方案:进行充分的文件和记录的准备和归档,确保其完整性和
准确性,并进行内部审核以确认其合规性。

3. 风险:审核员对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的理解和解释与组织不一致。

解决方案:在审核前与审核员进行沟通,澄清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
的要求和解释,并在审核中提供足够的证据和解释以支持组织的解释。

4. 风险:审核员认为组织对质量目标和指标的评估和追踪不到位。

解决方案:确保组织对质量目标和指标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追踪,并
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记录以支持其有效性。

5. 风险:审核员认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纠正措施不足。

解决方案:确保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纠正措施进行充
分的计划和执行,并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记录以支持其有效性。

6. 风险:组织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解决方案:在审核前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确保在
审核中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其有效性,并与审核员进行充分
的沟通以达成共识。

以上是常见问题的风险控制解决方案,组织在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认
证审核活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能够发现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帮助企业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然而,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效果,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一、存在的问题1. 审核过程过于死板在一些企业的内部审核中,审核人员往往只是按照规定的程序依次完成各项审核任务,内容过于死板,缺乏主观思考和创新性。

这样的审核过程难以发现真正存在的问题和不合格项。

2. 铺张浪费资源一些企业存在审核规模过大,审核周期过久的问题,审核人员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铺张浪费,审批效果并不高效。

甚至有些企业在解答审核人员提问时矛盾激化、影响正常工作进程的问题,造成管理不利。

3. 仅关注表面问题一些企业的内部审核仅关注表面问题,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缺乏深入探讨和细致分析,致使审核发现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4. 评审结果不反映实际情况在一些企业的内部审核中,评审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评审结果的内容和评审结论曲解了实际情况,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二、改进建议1. 审核人员素质提升企业应该注重审核人员的素质提升,在聘请审核人员时,应该优先考虑审核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在审核过程中,应鼓励审核人员自主思考,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各种审核工具,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

2. 管理策略科学化企业应当将管理策略科学化,如简化审核程序,缩短审核周期、减小审核规模等,提高审核效率;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加强员工全员质量管理,营造以质量为中心的文化氛围。

3. 强化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企业应该强化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审核过程中,要去发现、深挖各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问题分类和排序,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需要优化的环节。

分享丨体系审核五大常见问题

分享丨体系审核五大常见问题

分享丨体系审核五大常见问题随着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加工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对于自身生产的标准和生产流程,人员配备和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ISO9001管理体系的快速引入对于各大中小企业来说都是迫在眉睫的,但限于体系人才的缺乏和不足,对于遥远又陌生的管理体系的申请和执行又无可奈何。

下面文章中推出体系审核常见问题系列让您迅速有效地了解ISO9001认证审核问题的所在!一、质量管理体系1.质量手册(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

2.文件控制(1)程序没设计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来文件未列入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入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1.管理承诺(1)最该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和改进建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发现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在进行内部审核时,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审核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问题。

内部审核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相关标准,并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才能进行有效的审核。

部分内部审核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标准了解不够深入,审核能力不足,导致审核结果不准确、不全面。

审核过程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有些内部审核人员对自己的业务领域非常熟悉,但对其他领域的了解不足,容易造成审核过程的主观判断和片面看法,导致审核结果不客观、不公正。

内部审核的频率和周期问题。

有些企业可能只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初期进行一次内部审核,之后就没有规律地进行内部审核,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无法及时监控和评估,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

内部审核结果的使用问题。

有些企业在进行内部审核后,虽然发现了问题和不足之处,但却没有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或行动计划,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加强内部审核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通过培训,提高内部审核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和审核技能,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全面地进行内部审核。

建立定期的内部审核制度。

设立内部审核的频率和周期,确保每个领域和环节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系审核

体系审核

体系审核
一、体系审核常见问题
体系审核中经常会遇到以下几类问题:
一是比葫芦画瓢从其他企业照搬照抄造成文件不接地气的问题;
二是厂房或车间硬件设施先天不足从根本上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问题;
三是审核中对方为应付文审和现场审核所进行的书面造假;
四是最高管理者对质量体系不重视、对体系要求、具体内容不了解的问题等等。

每每遇到这些问题,面对相关人员的种种理由,外部审核员往往心知肚明但又不便一语道破,企业内审员却因公司的种种客观原因又无可奈何,被审核方各级人员又为能通过审核而费尽心机。

如何面对审核中遇到的这几类问题,下面来谈一些看法。

1、葫芦画瓢、克隆文件
一些企业在初建体系时,常常借助咨询机构推荐的文件样本,或者从其他公司借阅的模本,拟订自己的质量文件,这些企业有的能结合自
身实际,参照别人的文件制订属于本公司的文件,经反复修改、试行、验证后执行,这种模式当然无可厚非;
但个别企业却是在有了这些方便条件下,照搬照抄、简单克隆,甚至将别人的电子文本简单进行名称、岗位的“替换”就成了自己的文件,以至于在其后的培训贯标时,文件编制者根本就不明白一些段落的真正含义。

这类文件,往往脱离企业实际,文件不具操作性、适应性,这样的体系即便最终通过了所谓认证审核,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也起不了多大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系审核常见问题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

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设计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来文件未列入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入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该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定了质量方针。

4.质量目标(标准条款5.4.1)(1)质量目标的内容不完全,没有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2)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不一致。

(3)质量目标无可测量性。

(4)质量目标的实现不能提供证据。

5.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标准条款5.4.2)(1)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允许的剪裁没有详细说明。

(2)更改期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得不到保持。

6.职责和权限(标准条款5.5.1)(1)人员间的借口关系不明确,遇到具体问题常有扯皮现象。

(2)不清楚由谁决定或处理某些事情。

(如:如何处置不合格品等)(3)组织图不能清楚地反映相互关系、职级关系等。

7.管理者代表(标准条款5.5.2)(1)没有以文件的形式对管理者代表的职责进行明确。

(2)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不完整。

8.内部沟通(标准条款5.5.3)(1)不明确沟通的目的。

(2)沟通的工具不明确。

9.管理评审(标准条款5.6)(1)管理评审未保存记录。

(2)管理评审内容不符合要求。

(3)管理评审不是由最高管理者执行。

三、资源管理(标准条款6)1.资源提供(标准条款6.1)(1)资源提供的途径不明确。

(2)资源配置不充分。

2.人力资源(标准条款6.2)(1)能力需求未确定。

(2)未保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

(3)培训后未进行考核。

(4)未进行质量意识方面的培训。

(5)检验人员、内审人员、计量人员未取得培训资格。

(6)以学历代替上岗证。

(7)以培训代替上岗资格认可。

3.基础设施(6.3)(1)设施和设备不充分。

(2)未按规定保存设备维护记录。

4.工作环境(6.4)(1)工作环境不符合规定。

四、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7.1)(1)未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过程和合同编制质量计划。

(2)建立和实施质量计划时,忽视了对必要的人员和资源的配备。

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产品要求不明确,没有形成文件。

(2)没有规定产品要求,对产品要求评审的内容理解有偏离。

(3)没有依据标书检查合同。

(4)评审的结果与跟踪措施未记录或记录含糊。

(5)未对零星,口头的顾客要求(以口头订单、合同形式体现)进行评审。

(6)交货时发现组织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7)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未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8)合同\订单处理过程中,与顾客沟通不够。

(9)对顾客的投诉没有处理记录。

3.设计和开发(7.3)(1)参与设计的不同组别(设计部门之间,设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接口没有规定。

(2)设计输入没有形成文件,未作评审。

设计输入中未包括适用的法令和法律。

(3)未编制设计开发计划(策划的结果),计划未随设计的进展而适时修改。

(4)每次设计的人员职责、阶段划分不明确。

(5)设计输出资料不完整,没有满足输入的要求,输出中未包含或引用产品验收准则,重要的产品特性未作出规定。

(6)设计输出文件发放前未批准。

(7)设计未评审、验证、确认,或评审不合格仍投产。

(8)评审、验证、确认后的跟踪措施未记录。

(9)设计更改未标识,没有形成文件。

(10)更改审批人员没有授权依据。

4.采购(7.4)(1)对供应商的评价结果,尤其是跟踪措施没有记录。

采购单上的供应商为未经批准的供应商。

(2)采购文件、采购单发出前未经审批。

(3)顾客指定的供应商,组织对其不评审也不验证其产品。

(4)无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准则。

(5)采购文件的内容未清楚地在表明订购产品的要求(如产品的质量要求验收要求等)(6)对质量差的供应商,没有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

(7)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审经批准的供应商。

(8)采购单的修改没有管理规定。

(9)采购产品的验证方法不明确,或虽明确但不执行。

(10)组织或顾客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未在采购文件中对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办法作出规定。

(11)对服务供应商(如计量器具检定供应商、委托的检验机关、运输公司等)未进行评价等控制活动。

5.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1)(1)控制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不全,缺乏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指导书不够详细正确而影响产品质量。

(2)作业人员的作业不符合作业指示。

(3)设备没有进行正常的维护。

(4)工作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5)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点没有监控措施。

(6)操作者没有经过培训或培训无记录。

(7)生产过程无计划管控(如投入、在制、产出的日常控制)。

(8)失效的图纸、规范等还在使用。

(9)领用的原材料没有规定的标识或检验状态。

(10)未规定产品放行的条件。

(11)发运了型号不正确的产品。

(12)货车运输公司或船舶运输公司未经评审。

(13)对运输中的货物损失没有采取纠正措施。

(14)货物没有正确地进行标识,随货文件不完整。

(15)没有规定交付后(售后服务)的管理措施,或规定了但未执行,或没有效果。

(16)合同规定的售后服务未执行或执行后没有记录。

6.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2)(1)未对确认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规定。

(2)过程更改后进行必要的再确认。

7.标识和可追溯性(7.5.3)(1)生产中产品无证明其身份的适当标识(过程卡、随工单、路线卡等)。

相似的物品不易区分。

(2)在有可追溯性的场合,产品标识不具有唯一性,无法追溯。

(3)可追溯性实施中出现“断裂”现象而无法实现可追溯性。

(4)产品标识系统过于简单,或过于繁杂,无法做到“使用适宜的方式”标识产品,不具有可操作性。

(5)产品标识在使用中消失而未按规定补加标识。

(6)产品分割、分装时,未按规定将标志转移至每一部分。

(7)当产品有效期限限制时未对产品作出有效期标识。

(8)包装标识不符合要求。

(9)不合格品未加标识。

(10)标识消失、涂改时有发生。

(11)检验状态改变了,其标识没有变化。

(12)检验状态规定的部位、印鉴、签署、记录不完善。

(13)现场产品无检验状态标识或标识错误。

8.顾客财产(7.5.4)(1)未对顾客的产品进行验证。

(2)未对顾客的产品进行明确标识,未做好适当隔离。

(3)顾客产品损坏、丢失或不适用时。

未记录并向顾客报告。

(4)未将顾客提供的检测设备、无形产品(软件等)纳入控制对象。

9.产品防护(7.5.5)(1)未按规定做好包装运输标志、防护标志。

(2)搬运人员未进行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

(3)未按规定(组织自行规定)定期对库存进行检查。

库存品出现变质损坏。

(4)未按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包装作业。

(5)仓库出入库管理混乱。

(6)仓库账物不符仓库混乱,不同产品不能清楚地界定。

(7)未按仓库规定(如先进先出、隔离存放)进行。

(8)顾客的产品未隔离存放,不能实施追溯。

(9)合同的特殊包装要求未向作业人员详细解释。

(10)包装材料的供应商未经批准。

包装材料未经检查。

(11)随发文件不完整。

10.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7.6)(1)测量设备校准状态标识不是唯一的或没有校准状态标识。

(2)对自制的测量设备,无校准程序。

(3)测量设备超过校准期。

(4)校准结果未记录或记录不适当。

(5)使用中的设备未进行系统的管理(如维护等规定)。

(6)设备的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不一致。

(7)测量软件使用前未经确认。

(8)不对测量设备,而只对设备中的仪表进行校准。

(9)测量人员不按规定调整。

五、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8.1)(1)监视和测量活动不能确保符合性实施改进。

(2)未采用统计技术的需求。

(3)统计技术使用中有错误,可能是缺乏培训,也可能是无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4)数据收集不规范。

2.顾客满意(8.2.1)(1)没有规定收集分析、利用顾客满意程度信息的方法。

(2)顾客满意度下降时,未采取改进措施。

3.内部审核(8.2.2)(1)未进行审核策划或策划的内容不完整。

(2)每次审核时未编制审核计划。

(3)内审员未经培训或资格证实。

(4)内审后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缺乏记录,或验证记录未报告相关部门及人员。

(5)内审员与被审核部门有直接责任关系。

(6)审核的内容不充分,流于现状。

4.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3)(1)未确定需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实现过程。

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未进行监视和测量。

(2)过程监视和测量方法不恰当。

5.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1)没有产品的验收准则。

(2)监视和测量的阶段不明确。

(3)所有规定的检验未完成,且又未经授权人员批准就放行了。

(4)检验记录不全或保存不妥。

(5)抽样检验不规范。

(6)检验人员不合格。

6.不合格品控制(8.3)(1)没有程序或程序不适用。

(2)出了不合格品不标识。

(3)出了不合格品不进行处理,或处理的权限不清。

(4)返工/返修的产品没有再次验证。

(5)返工或返修两者之间区分模糊不清,让步接收未经顾客或授权人员批准。

(6)组织没有对售后的产品出现不合格时的处理措施。

7.数据分析(8.4)(1)数据收集不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