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黄济)
小学教育学(黄济)
第一部分有关说明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课程标准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明确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更有目的地自学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其中“应用”层次,可以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层次。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识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而“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自学教材的说明教育学考试推荐使用的教材是: 2001年7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的《小学教育学》。
三、自学方法指导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现代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
自学应试者应首先系统地学习各篇章,识记基本概念和名词,深入理解教育学地基本理论和原理,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其次,要把握住各篇章的联系;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学习重点章节。
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
自学者应能通过自学,将所学教育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不得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小学教育学(黄济)
第一部分有关说明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课程标准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明确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更有目的地自学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其中“应用”层次,可以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层次。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识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而“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自学教材的说明教育学考试推荐使用的教材是: 2001年7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的《小学教育学》。
三、自学方法指导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现代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
自学应试者应首先系统地学习各篇章,识记基本概念和名词,深入理解教育学地基本理论和原理,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其次,要把握住各篇章的联系;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学习重点章节。
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
自学者应能通过自学,将所学教育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不得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学校《小学教育学》黄济劳凯声檀传宝(课堂PPT)
.
7
三、现代学校的产生
1、现代学校的产生 1)现代大学和高等学校: 中世纪大学
18—20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 发展而发展完善起来的 2)中学:古典文科中学 实科中学 现代普通中学是随着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 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
8
三、现代学校的产生
3)小学: 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 教会学校 18—19世纪 第一次工业革命
行为表现等。
.
18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一、学校管理的概述 ❖ (一)管理 ❖ 所谓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
组织机构和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 制度,对该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 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地实现该系统的预 期目标的过程。
.
19
一、学校管理的概述
.
23
(四)沟通的障碍
❖ 主观方面的障碍; ❖ 客观方面的障碍 ❖ 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
.
24
(五)沟通障碍的克服
❖ 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 ❖ 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 ❖ 选择最佳沟通媒体; ❖ 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 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
25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
– 2,学校的教育内容--“六艺”。(1)“礼”和“乐”:礼是指礼仪,包括各种社会政 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凡是行礼的地方,也都需要有乐。 (2)“射”和“御”:是指射箭和驾驭马拉战车的技能。(3)“书”和“数”:书是 指识字,写字,数是指计算 。
– 3,教育的特点:(1)文武兼备。(2)求知兼求能 。 ❖ (3)封建社会的学校发展:
第四章 教师《小学教育学》黄济 劳凯声 檀传宝
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
我对 “教师”这个职业有多少清晰的认识? 我做好适当的准备了吗? 我目前所具备的素质能不能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 师呢? 我能否让企业、学生及家长满意呢? 我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呢?
主要内容:
教师的社会地位、特点及劳动特点 教师素质 师生关系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二)热爱学生
案例:
早读课的铃声响了,小明手里拿着大饼油 条,上气不接下气跑回教室,被班主任撞见。 还没等小明 坐好,老师就示意他将油条大饼 送到讲台上。出乎意料的是,这位老师非常生 气地将油条大饼扔到纸篓里。
(二)热爱学生
无独有偶,在另一学校也发生上课后学生 小星拿着早点进教室的事情。然而,何老师发 现后,迎上前去,急忙用自己干净的手绢包上, 轻轻的说:“委屈一下,下课后给你送来。” 下课后,老师把早点交给了学生,亲切地说: “肚子抗议了吧,早起十分钟就行了。” 请从师德的角度分析两位教师的教育效果。
三、教师职业境界的三个层次
生存境界
责任境界 幸福境界
第二节
教师的素质
教师职业素质的构成
文化素质 教育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
一、文化素质ຫໍສະໝຸດ 是否想过,将来去到小学,打算担任什么科目 的教师?为什么?
(一)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和其他一两门学 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横:语文、数学、其他学科(艺术——音乐、 美术,体育,科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 纵: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 要求:全面扎实,求深求精
(二)热爱学生
1、师爱的内容:
亲近感: 理解感和尊重感 期待感
(二)热爱学生
2024年度小学教育学黄济第三版课件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 进行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知 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024/3/23
01 02 03 04
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 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 获取知识的方法。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 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 技巧的方法。
25
当代小学教育过程与方法的新发展
任务
小学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小学教育的本质、目 的、内容、方法、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为小 学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
2024/3/23
4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教育现象,包括小学教育制度 、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育管理等方面。
2024/3/23
信息化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 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
2024/3/23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 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 能力。
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 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力。
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 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
12
制定小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
依据
制定小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 策法规、教育理论、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需求 等。其中,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是制定小学教育 目标的根本依据,教育理论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制 定小学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社会需求则是制定小学 教育目标的重要参考。
原则
研究内容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小学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 势,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原理,小学教育的目标 、内容与方法,小学教育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
【精品】第五章-教育目的《小学教育学》黄济-劳凯声-檀传宝PPT课件
李想说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独立是他们所施
予的最重要的素质。
李想从来不喜欢课堂,他总要学习在实践中能快 速使用的。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学了什么就马上用 起来。
但初中时候也曾经在课堂上拼命学习,就因为老 师一句话的激励:“学习不好不要紧,但一定要做 个优秀的人”。
杨院士说,他是搞机械制造的,属于理工科范畴, 但他从不忽视文科知识的学习,他也希望现在的科技 工作者增加一点“文人气”,不要一味去钻金钱与效 益的“牛角尖”。
4.美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 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凡高 《星月》
奴隶社会的雅典 提倡缪斯教育
“四颗糖”的故事
•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 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 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 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 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 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 就停止了。”
(一)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制约。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直接决定于生产关系和 政治的性质。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Q: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专业的话,你会选择?
个人本位论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 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二)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1.体育 2.智育 3.德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第三章学生《小学教育学》黄济 劳凯声 檀传宝
(三)阶段性 在儿童发展的连续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 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 点。(也称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育要有促进作用,把握发展的潜能 “最近发展区”, 提出合理要求。
(四)个别差异性 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 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 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 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来源 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 ——因材施教
?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你对几种儿童观的看法看法?2你对几种儿童观的看法看法?3儿童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不同的儿童发展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辐合论?辐合论一遗传决定论一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儿童生而有罪人生的目的就是认为儿童生而有罪人生的目的就是赎罪而尽快赎罪的手段就是教育
第三章 学生
主要内容:
二、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顺序性 儿童发展的过程,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发展 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秩序。 ——教学要循序渐进
(二)不平衡性
儿童身心发展速度不是匀速的:不同年龄 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 的; 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不完全协调统一: 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 ——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教育,能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发展的内涵 儿童发展的特点 教育与儿童的发展
一、儿童发展的内涵
(一)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 质为基础的 1、 遗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不确定会转化为儿童发展的现实。因为 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外界条件。 2、 遗传素质转变为发展现实的过程, 并不完全取决于外在影响性质,遗传素 质本身有生物特点的自身演变规律。
小学教育学 黄济
《小学教育学》教案目录:说明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教育与小学教育第三章学校第四章学生第五章教师第六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七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第八章课程第九章小学教学工作第十章课外活动说明一、《小学教育学》学科性质1、小学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专业必修课程及学位课程。
2、小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小学教育现象,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科学。
3、小学教育学属于教育学科的范畴,相对于教育学一级学科而言,它是一门二级学科。
学好小学教育学,掌握小学教育规律,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教学目的要求1、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师范生,传授给学生有关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基本原理,懂得教育规律;[理论素养]2、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实践能力]3、结合知识教学,对师范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受学生的思想以及研究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道德品质]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体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精神,用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学生。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国内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反映教育科学的新成就和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2)要联系小学实际,充分反映现代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及其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质量要求。
3、实用性原则。
在传授给师范生有关教育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眼于教师素质的培养,重视训练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并加强教学中的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适度性原则。
从高师院校实际出发,照顾师范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论述教育理论时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难点适当分散。
小学教育学黄济
《小学教育学》教案目录:说明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教育与小学教育第三章学校第四章学生第五章教师第六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七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第八章课程第九章小学教学工作第十章课外活动~说明一、《小学教育学》学科性质1、小学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专业必修课程及学位课程。
2、小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小学教育现象,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科学。
3、小学教育学属于教育学科的范畴,相对于教育学一级学科而言,它是一门二级学科。
学好小学教育学,掌握小学教育规律,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教学目的要求.1、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师范生,传授给学生有关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基本原理,懂得教育规律;[理论素养]2、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实践能力]3、结合知识教学,对师范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受学生的思想以及研究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道德品质]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体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精神,用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学生。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国内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反映教育科学的新成就和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2)要联系小学实际,充分反映现代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及其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质量要求。
3、实用性原则。
在传授给师范生有关教育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眼于教师素质的培养,重视训练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并加强教学中的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适度性原则。
从高师院校实际出发,照顾师范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论述教育理论时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难点适当分散。
小学教育学黄济
小学教育学黄济《小学教育学》教案目录:说明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教育与小学教育第三章学校第四章学生第五章教师第六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七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第八章课程第九章小学教学工作第十章课外活动~说明一、《小学教育学》学科性质1、小学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专业必修课程及学位课程。
2、小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小学教育现象,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科学。
3、小学教育学属于教育学科的范畴,相对于教育学一级学科而言,它是一门二级学科。
学好小学教育学,掌握小学教育规律,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教学目的要求.1、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师范生,传授给学生有关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基本原理,懂得教育规律;[理论素养]2、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实践能力]3、结合知识教学,对师范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受学生的思想以及研究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道德品质]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体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精神,用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学生。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国内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反映教育科学的新成就和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2)要联系小学实际,充分反映现代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及其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质量要求。
3、实用性原则。
在传授给师范生有关教育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眼于教师素质的培养,重视训练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并加强教学中的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适度性原则。
从高师院校实际出发,照顾师范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论述教育理论时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难点适当分散。
小学教育学 第八章 教学 适用于黄济主编《小学教育学》
(一)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学认识主要指小 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 性的特征(单选)。 “教什么”以及“怎么教”是教学论 永恒的主题。 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 认识方式 。
(二)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
首先,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的; 其次,认识的方式是间接的。
(三)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
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将观察引进了教学活动; 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个阶 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经他的学生发 展为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称为“五 段教学法”; C、乌申斯基:教学的起点不限于直接观察,可以 将已知的东西作为起点。
苏联教学论提出了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 书本知识模式的比较完备的结构:
二、教学的任务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 观(情感目标) 1.积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识 2.对他人的健康态度 3.责任感
小结:
教学的概念(和相关概念的关 系); 教学的任务:知识目标、能力 目标、情感目标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模式
一、教学活动的本质 二、教学模式
回顾对教学定义的理解: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含义
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 践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
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 力。 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八)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 的个别差异。 问:学生可能有哪些方面的个体差 异? 孔子:“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 朱熹:“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贯彻要求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学教育学 黄济
《小学教育学》教案目录:说明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教育与小学教育第三章学校第四章学生第五章教师第六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七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第八章课程第九章小学教学工作第十章课外活动说明一、《小学教育学》学科性质1、小学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专业必修课程及学位课程。
2、小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小学教育现象,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科学。
3、小学教育学属于教育学科的范畴,相对于教育学一级学科而言,它是一门二级学科。
学好小学教育学,掌握小学教育规律,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教学目的要求1、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师范生,传授给学生有关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基本原理,懂得教育规律;[理论素养]2、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实践能力]3、结合知识教学,对师范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受学生的思想以及研究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道德品质]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体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精神,用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学生。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国内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反映教育科学的新成就和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2)要联系小学实际,充分反映现代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及其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质量要求。
3、实用性原则。
在传授给师范生有关教育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眼于教师素质的培养,重视训练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并加强教学中的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适度性原则。
从高师院校实际出发,照顾师范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论述教育理论时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难点适当分散。
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黄济)
《小学教育学》讲义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到教育发展与社会各因素关系密切;2、对小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形成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的态度;3、初步掌握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导言:*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教育的问题,学会用教育的眼光看教育的问题。
第一节教育学学习的意义、目标与方法一、本学科的意义(一)增强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的摇摆不定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理论上的偏差导致的教育实践的盲目。
如,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常常取其一而忽视其他,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时候和文化功能的时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又忽视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常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代替教育的个体功能,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重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等等。
所有这些教育问题的出现,与教育理论上的偏颇有着很大的关系。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有了教育理论的正确的指导,教育实践就可以少走弯路,教育工作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反之亦然。
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行为,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
(二)有助于学好其他教育学科小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反映了小学教育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作出了概括和总结。
只有以这些基本规律为指导,才能有助于师范生掌握之后的其他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
(三)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来自教育实践。
广大的一线的教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源泉。
广大的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总结出教育教学的规律,使教育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地密切。
二、本学科的内容结构本学科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教育概论,介绍教育概念、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的基本因素等,该部分为教育学理论的最基本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学》讲义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到教育发展与社会各因素关系密切;2、对小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形成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的态度;3、初步掌握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导言:*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教育的问题,学会用教育的眼光看教育的问题。
第一节教育学学习的意义、目标与方法一、本学科的意义(一)增强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的摇摆不定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理论上的偏差导致的教育实践的盲目。
如,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常常取其一而忽视其他,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时候和文化功能的时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又忽视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常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代替教育的个体功能,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重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等等。
所有这些教育问题的出现,与教育理论上的偏颇有着很大的关系。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有了教育理论的正确的指导,教育实践就可以少走弯路,教育工作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反之亦然。
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行为,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
(二)有助于学好其他教育学科小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反映了小学教育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作出了概括和总结。
只有以这些基本规律为指导,才能有助于师范生掌握之后的其他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
(三)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来自教育实践。
广大的一线的教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源泉。
广大的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总结出教育教学的规律,使教育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地密切。
二、本学科的内容结构本学科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教育概论,介绍教育概念、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的基本因素等,该部分为教育学理论的最基本的部分。
第二部分为教学论,主要介绍三、本学科教学目标(明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想)1、掌握基本的教育常识和教育原理2、初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3、掌握一些处理教育问题的简单方法4、初步学会用教育的观点去考察教育的问题三、具体学习方法指导1、认真听课,掌握基本理论2、深入思考,理解教育原理3、加强课外阅读,广开视野4、充分利用自己的成长经验,帮助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5、认真观察,尝试应用教育原理*教育是事业,需要奉献;教育是科学,需要钻研;教育是艺术,需要创新。
——吕型伟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1、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及其规律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几个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看(二)区别几个概念1、“教育学”和“小学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小学教育学”是在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和“教学”“教育”广义的指一切对人的影响,狭义指学校教育,包括思品教育和学科教学;“教学”特指学科教学。
3、“教书”和“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常指学科教学,“育人”指对人的思想品质的影响。
“教书”和“育人”就象一张纸的两面,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斯宾塞)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学,即使教师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其各方面的影响也会以隐性的方式产生。
而且,可能负面的影响更容易表现。
4、“实用”和“应用”教育学是理论学科,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但是,教育学为我们提供的是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原理,指导我们的教育方向。
不是提供具体事件的具体的解决方法。
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教育学能否直接提供给我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来认识教育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教育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初步形成教育总是受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所制约的认识。
2、使学生懂得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师范专业和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教育的含义教学难点:教育的社会性教学时数:4第一节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广义的含义——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1、指影响的过程:“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2、影响的结果:“我从这部电影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3、影响的方法:“我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因为从小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二)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三)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二、“教育”的词源分析1、西方词源(英文)Education n. Educate v.(拉丁语)E-ducêre(出) E-d ucêre(引导)2、中国词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孟子曰: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字的意思:左边上部“爻“代表经典的内容”,下边“子”是孩子,右边上部“卜”代表棍棒,惩罚和约束孩子不良行为,右边下是“手”,即成人手持器械,督促孩子学习经典的内容“学”字的意思:孩子在一所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育:象形文字中“育”的左边是女字,右边是一个倒立的孩子。
也表示“妇女生育孩子”,这里也有产出、引出的意思:子形倒立,是孩子未生出时的状态。
3、中西方“教育”的差别西方中国教育方法内发论(注重引导、启发心智)外烁论(强制灌输)教育内容宽泛(崇尚自然)儒家经典(崇尚书本)教育是一个由人、财、物、事所占据的空间和时间构成的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一)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二)学习者(教育对象)学习者凸现出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
学习者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要求: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统一(四)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教的活动(主导活动)教育活动学的活动(主体活动)四、教育的形态(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二)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自我教育:个体在思想上对自身进行的教育活动。
(三)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农业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和古代社会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当代教育)(见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1、基本观点:教育是由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傍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朱熹:人天生就被赋予仁义礼智等本性,但个人气质不同,有的人不能明白和保全自己的本性,一旦有聪明睿智并能保全自己本性的人出现,上天就会派他做众人的教师,以帮助众人恢复本性,这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人以及司徒、典乐等职位出现的原因。
即教师的出现、教育的产生,都体现了上天的意志。
2、评价:限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不能正确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二)生物起源说1、基本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勒图尔诺(1831-1902)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
”沛西·能(198 7~1994)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2、评价: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三)心理起源说1、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他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2、评价:把全部教育归于无意识状态下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于教育之外,走向极端。
(四)劳动起源说1、基本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
(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的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教育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是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统一,随着社会和人的发展而发生变革。
2、评价: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突出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本质区别——意识性。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1、教育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没有专门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在共同的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
2、教育的水平很低:教学内容是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经验,教育方法是口耳相传3、教育没有阶级性:大家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二)奴隶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点: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人类有了剩余产品,可以供养一部分人不用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文化教育事务;并且国家和阶级出现后,也有一大批社会公务人员和官吏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培养;特别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字的出现,为学校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内容和手段。
于是,学校便应运而生。
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有:庠、序、校、学等不同级别和性质的名称;礼乐射御书数已经成为当时学校主要的学习内容。
古希腊的学校教育古希腊雅典当时有两类初等教育学校: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