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傣医四塔五蕴学说中的平衡观

合集下载

傣医四塔病诊断思路

傣医四塔病诊断思路

傣医四塔病诊断思路傣医药学是傣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而总结出的传统医学,它有着较系统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就为大家了一篇关于傣医四塔病诊断思路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摘要:分析傣医四塔病诊断思路。

策略:通过查阅、傣医学文献中关于四塔与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关系的论述,探讨傣医对四塔内涵、人体四塔的生理特性及其病理变化的认识,分析影响人体四塔生理、导致疾病的相关因素,探讨傣医诊断四塔病的思路。

结果:四塔五蕴失衡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和本质变化,四塔病的诊断遵循了不平则病的观点。

结论:傣医以四塔构建人体生理系统,在临床遵循从四塔生理推及病理;辨各塔过盛、不足与衰败;辨季节、年龄、环境对四塔 * 等主要思路完成四塔病的诊断。

关键词:傣医;四塔病;诊断思路傣医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具有比较完善的诊断辨病系统,其中,四塔辨病是傣医学最主要、最有特色的辨病策略,也是傣医临证选方用药的依据,兹就傣医四塔辨病的诊断思路探讨如下。

1、四塔概述傣医学的“四塔”佛教的“四大”,即地、水、火、风,佛教认为,“四大”是构成色法(物质现象)的4种基本原素,世界万物和人之身体均由“四大”因缘凑合而成,因缘凑合则生,因缘分散即灭[1]。

在此,佛教以缘起的观点指出四大在构成万物的过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

傣医学借用佛教“四大”的概念,将其称为“四塔”,认为人体、自然界都是由四塔所构成,并用四塔阐释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及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相互影响,并指导临床诊治和预防疾病。

如,傣医认为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的构成都离不开四塔,繁殖、生长、发育都必须依赖风气的资助、火的温煦、水血的滋润、土的运载。

正如傣医常云:“没有土,万物难生;没有水,万物就枯死;没有风,万物就不能生长;没有火,万物就无法成熟。

”2、傣医认识的四塔与人体健康和发病傣医认为“四大合和”是生理机能的最佳状态,人体健康的前提是:人体四塔间、人体四塔与五蕴间、人体四塔与自然界四塔间都保持其动态平衡的关系。

康朗香老傣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

康朗香老傣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
重 物 会 损 伤 人 的肌 肉 、 脉 , “ 筋 致 四塔 ” 中脾 土功 能失 调 , 之 土
管人体的肌肉、 四肢筋脉及饮食 , 土功能失调则会 出现饮食 不 佳, 周身酸痛 ; 又如思虑过度 , 劳伤心脾 , 心脾 由土所 管 , 土塔
功 能 失 调便 可 影 响 消 化 吸 收 等 功 能 而 出 现 不思 饮 食 ,睡 眠差 等 。另 外 , 加 一 定 的娱 乐 活 动 是 为 了更 好 的调 节 “ 蕴 ” 参 五 功
弱, 经多方治疗效果不 明显 , 而于今 日求治于康 朗香老 师 , 老
师通 过 四诊 查 看 病 人 后诊 断为 “ 梅 兰 伸 ” 风 湿 性关 节 炎 ) 拢 ( , 拟除 风 散寒 , 血 止痛 , 通 调节 “ 四塔 ” “ 蕴 ” 在 给 傣 药 口服 治 、五 ,
予 第 二 上 身上 的傣药 , 拉开盖在身上的纱 布, 协助患者下睡药床 , 尽快 疗 外 , 傣 医 传 统 特色 的睡 药 治疗 , 一 、 次 睡 药治 疗 后 , 用 于 软 毛 巾擦 身 穿 衣 , 回病 房 或 观察 室 观察 3 钟 。 送 0分
21 0 1年 1 1月第 1 1期
中 国 民族 医 蔼 杂 志
康朗香老傣医的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
罕 华 珍 黄 勇 肖丽 香 ( 双 版 纳 州傣 医 院 ,云 南 景 洪 66 0 ) 西 6 10
关键词 : 术思想; 学 临床 经 验 ; 术 专 长 技
中图分类号 : 2 5 R 9_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6 6 1 (0 1 1 — 0 10 1o — 8 0 2 1 )1 0 1— 2
存, 相互 为 用 ; 病 理 方 面也 互 相 影 响 , 土塔 不 足 , 则 面 色 在 如 久 ( 蕴 ) 黄 无光 泽 ; 想 ( 蕴 ) 度 , 思 饮 食 也 影 响 土 塔 的 色 萎 思 想 过 不

傣医外治法的研究概况

傣医外治法的研究概况

文献综述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学科“民族医学”学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傣医学”学科资助。

作者简介:罗苑(199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民族医学。

E-mail:1003970567@qq com通信作者:陈普(1978-),男,汉族,硕士生导师,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医学及民族药研发。

E-mail:chenynkm@126 com傣医外治法的研究概况罗 苑 童 英 赵晨勋 张光云 徐文立 陈 普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 傣医外治法以“四塔五蕴”为理论核心,是傣族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而总结出来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各种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人体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治疗方式。

目前文献记载傣医外治法较少,为充分继承、发展和提高傣医外治法的研究,文章对傣医临床常用的传统外治法的操作步骤及适应症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傣医外治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傣医;外治疗法;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8-0077-04ResearchOverviewoftheExternalTreatmentofDaiMedicineLUOYuan TONGYin ZHAOChenxun ZHANGGuangyun XUWenli CHENPuYun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YunnankeylaboratoryofDaiMedicineandYiMedicine,Kunming650500,ChinaAbstract:theexternaltreatmentofDaimedicinetakes“fourelementsandskandhas”asthetheoreticalcore.Itisatreatmentmethodsummarizedbythelong-termstrugglebetweentheDaipeopleanddiseases.Itisaholistictreatmentmethodformedbyvariousfactorsinfluencingeachotherandactingonthehumanbodytogether.Atpresent,therearefewexternaltreatmentmethodsofDaimedi cineintheliterature.Inordertofullyinherit,developandimprovetheresearchontheexternaltreatmentmethodsofDaimedicine,thispapersummarizesandanalyzestheoperationstepsandindicationsofthetraditionalexternaltreatmentmethodscommonlyusedintheclinicalpracticeofDaimedicine,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thefurtherstudyoftheexternaltreatmentmethodsofDaimedi cine.Keywords:DaiMedicine;ExternalTreatment;ClinicalApplication;ResearchOverview 傣医传统外治疗法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傣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不断实践总结积累创立的。

傣医学中体质理论浅述

傣医学中体质理论浅述

傣医学中体质理论浅述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医学——傣医学,其中蕴涵了许多有关体质理论的内容。

本文即对其体质理论进行简要的归纳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予以展望,以期对中医体质学术的丰富和发展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标签:傣医学;体质理论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一方面,先天禀赋与遗传是决定和影响体质形成的内在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后天环境与社会对体质的形成和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条件下,有着不同的文化、经济、生活习惯以及民族习俗等。

有许多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医学。

其中,我国“四大民族医学”(即傣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均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包含了大量体质理论的内容。

本文即对傣医学中的体质理论进行简要的归纳阐述,以期对中医体质学术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信仰佛教。

傣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经验,因受佛教影响,也吸收了大量的古印度医学成就,再加上汉族医学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医学。

傣医学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其内容丰富,有独特理论,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对边疆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傣医学中虽没有明确提出体质的概念,但很多关于体质的内容散见于其理论体系中,概括如下。

1体质影响因素傣医学理论的核心是“四塔”、“五蕴”,都来自佛经,傣医学借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并用来指导临床诊疗。

傣医与中医“火”概念的比较

傣医与中医“火”概念的比较

傣医与中医“火”概念的比较摘要: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体系基本上已经完善。

傣医主要认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四塔五蕴要保持平衡才能使机体正常运行,火塔代表体性温暖,中医认为火为发热现象,两者对于火的认识都比较感性直观,传统医学认识的背景没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阐述傣医与中医“火”概念的比较结果,具体情况见下文。

关键词:傣医;中医;“火”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我国的医疗科技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火会影响人体内的脏腑功能,傣医中火的概念与中医中火的概念虽然不一样,但是有相似之处,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实践,傣医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经验,人的身体健康与四塔五蕴有关,中医认为火与人体的水分蒸发有关,傣医与中医都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对火的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发现两者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

1 火概念发生的思维背景比较医学的发展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在农耕文化的背景下,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应该与自然融合为一体,人体与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自然中的结构、运动、代谢各方面都很相似,自然界的风、火、水、土的性质类比于人体四塔有很大的相似性。

傣医认为,火的概念是指火塔,能温暖一切,并且使之成熟,中医则认为火是烧灼的感觉,并且一般会出现局部红肿以及发热的现象,使人体缺水,因此,中医与傣医对于火的概念的认知,都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并且通过临床实践,直观的证实了这种认识。

2 火概念发生的哲学背景比较傣医中,火是四塔五蕴的元素之一,四塔五蕴是傣医的核心理论,四塔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了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理功能之间产生的影响,人体的生理以及病理都可以用四塔来解释,五蕴主要说明人体的物质结构、生理现象和精神心理活动,人类精神要素的聚合体能够用五蕴来解释,傣医中不仅解说了四塔五蕴,还吸收了印度的佛教的理论,为物质基础提供了原因,并且四塔各有特性,运动的原子构成了其结构,并且不可再分,事物的本身才是物质消亡的原因,火塔与其他三塔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火主要阐述了人体生理以及病理的自然规律[1-2]。

傣医四塔理论心得体会

傣医四塔理论心得体会

傣医四塔理论心得体会傣医四塔理论是一种传统的医学理论,深受傣族地区人民的喜爱和信赖。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傣医四塔理论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傣医四塔理论主要是指傣医传统医学中的四大理论,即“脑塔”、“胸塔”、“腹塔”和“腿塔”。

它们代表了人体的四个关键部位,从而能够维持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首先,我深入研究了脑塔。

脑塔是人体的控制中心,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脑部。

通过观察和了解脑塔的工作机制,我发现它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脑塔不仅控制着人的思维、记忆和认知能力,还与情绪和情感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某些疾病时,我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调理脑塔来帮助恢复他们的健康。

其次,我对胸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胸塔位于人体的胸腔部分,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心脏和肺部。

通过观察和了解胸塔的运作原理,我发现它对于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至关重要。

胸塔通过控制呼吸和心跳来保持人体的平衡和健康。

当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和胸痛等症状时,我会根据胸塔的理论来进行治疗,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再次,我对腹塔进行了研究。

腹塔位于人体的腹部,包括脾、肝、胃、肾和肠等器官。

通过观察和了解腹塔的功能,我发现它在消化、吸收和排泄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病人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症状时,我会根据腹塔的理论来进行治疗,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消化功能。

最后,我对腿塔进行了研究。

腿塔位于人体的下肢部分,包括膝盖以上的腿部肌肉和骨骼。

通过观察和了解腿塔的运作原理,我发现它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至关重要。

腿塔可以帮助人保持站立、行走和跳跃的能力。

当病人出现腿部无力、肌肉僵硬和关节疼痛等症状时,我会根据腿塔的理论来进行治疗,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通过对傣医四塔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逐渐体会到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傣医四塔理论不仅注重人体内外的平衡,而且强调整体的观念。

在傣医的治疗过程中,我经常将多个塔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傣医经筋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傣医经筋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傣医经筋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思考傣医经筋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由于历史原因,经筋理论缺乏整理提升,目前处于“有其实而无其名”的现状,研究尚属空白。

通过文献整理、临床调研、田野调查、跨文化比较等方法,构建傣医经筋理论,对于丰富、完善傣医理论体系,提升临床疗效,促进傣医学学科创新发展,以及保护传承傣医药学,均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傣医学;经筋理论;研究现状傣医学是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核心,“雅解理论”、“三盘学说”、“风病论”为特色的具有较为完整理论体系的民族医药。

傣医学知识体系中,气、血、脉、筋等概念占有重要地位,傣医学在阐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用药时均有涉及。

然而,目前傣医学理论体系中仍缺失完整的经筋理论,经筋理论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

1 傣医经筋理论的研究现状1.1 国内研究现状1.1.1 经筋的概念及内涵研究傣医学认为,筋是人体组织结构之一。

《嘎雅山哈雅》[1](人体解说)一书中记载:“人体全身共有50根大筋,似冬瓜藤粗,分布于人体的各部,从颈部到足部左右各有5根,颈侧部到胁、肋部左右各有5根;胁肋部左右各有5根;颈部到上肢外侧部左右各有5根;颈侧部到上肢内侧左右各有5根。

小筋有600根,围绕大筋分布,有的似琵琶弦粗,有的似纱线细,更小的有700根,最细的有7000根。

”明确指出人体筋之形状、数量及分布。

但从其描述来看,将之称为经脉或者经筋更为确切。

傣医学经典对于经筋概念的界定,为研究经筋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1.1.2 经筋理论在傣医临床中的应用傣医臨床诊治疾病过程中,较为重视对筋、脉、气、血的诊察及调治。

散在的经筋理论已被广泛用于阐释病机、诊断疾病、诠释药效和推拿治疗之中。

1.1.2.1 阐释病机傣医学认为,许多疾病存在“气血不通、筋脉失养”的病机,故常以“活血通气、接骨续筋”治之。

如:心绞痛、高血压病(风气过盛型)[2]的病机为“瘀阻心胸,血脉不通”,治以“除风通气,活血止痛”为原则;寒性偏头痛的病机为“水寒血冷,气血运行不畅”,治以“补火除寒,通血止痛”为原则;骨折病机多为“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为原则。

傣医学的指导思想——“天人合一”观

傣医学的指导思想——“天人合一”观

2 “ 人 合 一 ” 傣 医 学 的 指 导 思 想 天 是 傣 医 学 特 别 注 重 天 人 合 一 观 , 整 体 角 度 观 察 分 析 和 从 认 } 命 、 康 和 疾 病 , 重 人 体 自身 的 完 整 性 及 与 自 然 只生 健 注 之 间的 统 一 性 和 联 系 性 。傣 医学 的 天 人 合 一 观 以“ 四塔 ” 、 “ 蕴 ” 说 为 解 释 体 系。 辩证 的观 点 说 明人 与 天 地 相 应 五 学 用 的整体观念 。
健 康 的 理解 、 疾 病 机 理 的认 识 , 导着 对疾 病 的 诊 断 和 治 疗 。 对 指 关 键 词 : 天人 合 一” ; 医 基础 理 论 ; 域 文 化 “ 观 傣 地
中 图 分 类号 : 2 7 2 R 9 。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号 :0 6—6 1 2 0 0—0 0 10 80【0 7 1 J 0 9一O 2
有 利 于 农 作 物 的 生 长 。所 以 , 傣族 以 农 耕 生 产 为 主 。农 业
的 收成 主要 是 靠 天 吃 饭 。 要 协 调 好 天 、 、 三 者 的 关 需 地 人 系 。就 农 业 产 生 与 天 的 关 系而 言 , 键 在 于 不 违 农 时 , 关 按 照农 作 物 生 长 规 律 安 排 农 事 。 注 重 “ 时 制 宜 ” 另 一 方 因 ;
傣 族 是 一个 具 有 悠 久 历 史 文 化 的 民 族 。 在 长 期 的 历 史 发展 过 程 中 , 族 创 造 了独 具 一 格 的灿 烂 民族 文 化 。 诞 傣 生于 傣 民族 文 化 土 壤 之 中 的 傣 医 学 既 是 傣 民族 文 化 的 重
然 , 自然 环 境 又是 人 类 赖 以生 存 的 条 件 。 而 人 类 生 活 在 而

傣医四塔平衡疗法

傣医四塔平衡疗法

傣医四塔平衡理论认为,风火水土四种物质元素失衡,自然界就会产生灾害和疾患;同样,当肾脏长期遭受代谢毒素和日常各种细菌病毒的侵蚀,使肾内壁形成一层层细小而坚固的肾毒团,肾毒团含有近百种致病菌,是造成人体的风(气精)、火(寒热)、水(尿液血液)、土(肾脏)四塔失衡的罪魁祸首。

四塔失衡,肾脏净化、排毒和内分泌功能就会紊乱,轻度的出现尿多、腰膝酸软、头晕乏力等肾虚症状!时间一长,肾毒团随尿液游走到前列腺,引起前列腺发炎或增生,就会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肾毒团游走到肾盂、膀胱和尿道,就引起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石、膀胱结石、尿结石!肾毒团肾毒随尿液返回肾脏,就引起肾衰竭、尿毒症!游离的肾毒团未能被净化还会游走到血液,破坏血液健康,造成血管老化、肾小动脉硬化,不仅会出现血尿、恶心、全身无力、皮肤衰老等症状,还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恶化,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痛风向肾病方向发展!版纳肾茶,传千年傣医学文化,承四塔理论之精髓,独家采用傣族圣药—天然肾茶精制而成,独含世界罕见的肽酸清醇,化解肾毒团,削火塔、通风塔、调水塔、固土塔,清洗肾脏,修复受损肾组织,健康血液,提高免疫,确保四塔平衡,四步治好各种肾系疾病!清洗肾脏第一步:清热排毒,削弱火塔。

化解分离顽固肾毒团,迅速降浊解毒、杀菌消炎,同时全面清洗肾小球滤网,使各种分离的致病肾毒随尿液排出体外,彻底治好男女尿道炎、膀胱炎和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其引起的排尿异常症状。

修复肾脏第二步:消肿化石,畅通风塔。

修复肾毒团沉积长期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增强肾脏过滤排泄功能,分解尿酸、结石沉积,使结石斑块逐渐缩小排出,彻底治疗痛风、肾结石、膀胱结石、尿结石及其引起的尿道梗阻、结石、腰腹疼痛等症。

激活肾脏第三步:利尿净血,调节水塔。

肾脏排毒功能修复后,版纳肾茶皂甙、二萜等有效成分进一步解除肾脏尿流梗阻,改善肾脏小动脉硬化,激活受损肾组织,改善肾脏血液净化功能和缺血缺氧状态,增加肾循环血量,全面清除肾脏不好引起的血尿、贫血、瘙痒、衰老状态,并有效治疗和预防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尿毒性心脏病、痛风肾。

傣医解法应用方法解析

傣医解法应用方法解析

傣医解法应用方法解析郭世民;倪凯;高敏;杨丽萍;金锦;俞永琼【摘要】雅解方药是傣族医药的主要思想和方法之一.几千年来傣族人在应用"解药"方面总结了许多的经验,认为解药具有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解除人体的各种毒素,保持体内"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功能的平衡和协调,解毒养颜之功.解药是傣族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疾病的防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同解同治".【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15(036)011【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解药;动态平衡;未病先解;先解后治;同解同治【作者】郭世民;倪凯;高敏;杨丽萍;金锦;俞永琼【作者单位】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00;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00;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00;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00;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00;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傣族医药中的解药理论及其方法是傣医防病治病理法方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傣族医药的解药理论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亦结合传统中医药因时因地制宜的理念与方法。

傣医认为体内之四塔应与外界的四塔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1],并随四时气候而变化,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一旦,人之生命活动和四塔变化无法适应季节的改变,二者失去相对的平衡状态,就会发生病理变化,产生疾病。

傣医将此类疾病称之为“季节病”,并用辨季节病的方法进行诊疗、预防。

如热季,天气炎热,火塔偏盛,当生存条件变化时,机体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水(血)塔来维持平衡。

但是一旦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伤及水(血)塔的病理改变,而易患热性疾病。

临床症见头目昏胀、口干舌燥、烦燥易怒、发热等;再根据发病时节就诊断为热季病,应选用性凉而解毒、凉血除风之药,来泻火塔、补水(血)塔,以维持四塔的平衡。

浅谈德宏州傣医的“四塔五蕴”理论

浅谈德宏州傣医的“四塔五蕴”理论

浅谈德宏州傣医的“四塔五蕴”理论摘要:傣医是德宏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国传统民族医药学中的文化瑰宝。

本文通过对有关德宏的文史材料及傣医药古籍文献的分析研究,对德宏地区傣医药文化中的核心理论——“四塔五蕴”理论作出简要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德宏州傣医四塔五蕴一、德宏州的傣族医药文化据《贝叶经》记载,2500多年前,傣族医药就已经出现。

随着南传佛教自缅甸传入,德宏傣族在掌握原有医药知识的基础上,吸收了南传佛教经典中的印度医药学知识和一部分汉族的中医学知识,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典型地域特征的医学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傣医治病讲究医药相兼、因地制宜,最后达到便、简、验、快。

往往药中有方、方中有药、一病多方、一方多用、一药多用。

所用药物大多数是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用药方法别具一格,除常见的水煎内服外,还有膳食、烟薰、驱避等剂型。

诊治方法除使用验方、单方外,还有针刺、推拿、放血、按摩、薰蒸、外洗、指法等方法。

此外,傣医在药物的鉴别、命名、采集、加工、炮制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傣文化充满了和谐观和朴实的生态观,这一思想也渗透到了傣医学对于生命的论述。

傣医以“和”阐释生命,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持生命和繁衍的前提条件,自然界的一切因素均会制约和影响人类。

同时,傣文化受东南亚文化的影响甚于汉文化,这也促成傣医学拥有鲜明的佛教医药文化的特点。

[1.以上材料参考自德宏州文化馆非遗办龚自麟同志提供的《傣医申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

]德宏州傣医药文化的核心理论被称为“四塔五蕴”理论。

二、德宏州傣医的“四塔五蕴”理论(一)四塔“四塔”一词源于佛教的四大元素(风、火、地、水),塔即元素,傣族医学将四塔引入对生命的阐释,认为四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基础。

四塔先天禀受于父母,称为佤约塔(风塔)、爹卓塔(火塔)、阿波塔(水塔)、巴他维塔(土塔),分别简称为塔拢、塔菲、塔喃、塔拎。

1.佤约塔《帷苏提麻嘎》“那内自身的风,有支持性或动性的,似风的(气),吹动的故名为拢(风气)。

5.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第五章 傣族医药学选论--

5.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第五章 傣族医药学选论--

脏腑: 傣医认为,人体脏腑包括心、肺、肝、脾、胃、肾、胰腺、胆、 大肠、小肠、膀胱和子宫等,各司其作用维持人体生命健康。
傣医“雅解”学说
• “雅解”学说是傣医最具其民族特色的理论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雅解”意为解药,其核心内容:
“未病先解、先解后治” “雅解”方药的运用
♣ 在治疗学方面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拟定了“雅塔巴龙”——
(治四塔失调所致疾病的总方)和四类不同的“雅塔方”。
四塔
• 在四塔理论指导下,傣医形成了四类药方: • 用于医治因风致病的药方,叫“佤约塔雅塔”; • 用于治疗因火致病的药方,叫“爹卓塔雅塔”; • 用于医治因水致病的药方,叫“阿波塔雅塔”; • 用于医治因土致病的药方,叫“巴塔维雅塔”。
傣医“雅解”学说
• “未病先解”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先解后治”
• “先治后解”
♣ 一是人体发病后先服用“雅解”,以 解除导致人体发病的各种因素; ♣ 二是患病日久或久治不愈者,应服用 “雅解”以解除失治、误治或用药不当所造 成的毒副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辨证给药, 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傣医“雅解”学说
• “未病先解”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先解后治”
• “先治后解”
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采取“雅解” 的预防治疗措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解除 人体的各种毒素,以保持体内四塔五蕴功能 的平衡和协调,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傣医“雅解”理论认为: 在生活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各种内外致病因 素,均可导致四塔、五蕴的失衡和生理功能失常, 四塔不合则产生各种毒素。正常情况下体内四塔平 衡,可以不断地排出少量毒素,但是如果机体的排 毒功能下降,或是体内的各种毒素蓄积太多、太快, 超出了机体的排毒能力,体内的各种毒素蓄积到一 定程度,便会导致疾病。因此,傣医提倡平时就应 服用雅解(解药)解除人体产生的各种毒素,随时 保持体内四塔、五蕴功能的平衡和协调,从而防止 或减少发病。

试论傣医特色雅解理论解食物毒内涵

试论傣医特色雅解理论解食物毒内涵

试论傣医特色雅解理论解食物毒内涵作者:李琼超郑进程颖郭太品李玉霞张超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第07期摘要:傣医“雅解”理论是傣医理论体系的特色理论,解“食物毒”是“雅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解“食物毒”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对于丰富和发展特色“雅解”理论及解“食物毒”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解“食物毒”;雅解理论;四塔;五蕴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68-02傣医学是傣族人民在两千多年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形成以“四塔”、“五蕴”为核心,“三盘”学说、“雅解”学说、“风病论”等为理论特色的一门学科,其中,傣医“雅解”理论最具特色,包括“未病先解、先解后治”的核心内容及“雅解”方药[1],而解“食物毒”是“雅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医解“食物毒”历史悠久,大量傣医药经书和文献中均有散在记述,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

如医祖龚麻腊别用文尚海(百样解)解“食物毒”;《阿皮踏麻基干比》、《罗格牙坦》、《档哈雅龙》等傣族医学文献记载医学大师腊西达菲创立“雅给”方解“食物毒”;2000多年前傣族地区已经运用“雅解”(百解片)解“食物毒”[2]。

20世纪七十年代,云南民族医药工作者开始收集、整理和研究傣医药[2],解“食物毒”受到广泛关注。

深入研究傣医解“食物毒”,有助于全面认识“雅解”理论及解“食物毒”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傣医“食物毒”的概念“食物毒”在傣医药经书和文献中只有病名或者症状,尚无明确规范性概念。

在2007年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1世纪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傣医临床学》中将“食物毒”做出规范定义[3]:“食物毒”是指因饮食不洁(节),误食禁忌或误食有毒食物或过食等各种原因导致“四塔”、“五蕴”的失衡,毒邪内蕴,内伤脏腑而发病。

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系统症状、皮肤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及全身症状等,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及口舌发麻,口唇、指端青紫,皮肤瘙痒,皮肤疔疮,斑疹,心悸,头痛,头昏,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死亡等。

浅谈傣医诊断观的哲学思想基础

浅谈傣医诊断观的哲学思想基础

浅谈傣医诊断观的哲学思想基础作者:李倩胥筱云付新伟刘海军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05期摘要:目的:初步探寻傣医诊断观的哲学思想基础。

方法:分析傣医学对病因病机、辨病方法等的认识,总结、分析其哲学思想基础。

结果:傣医诊断观主要受实践唯物观、缘起观、平衡观、整体观、恒动观的指导。

结论:傣医诊断观的哲学思想对傣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傣医;诊断观;哲学思想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15-03傣医学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核心来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傣医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不同,它是从哲学层面去认识疾病,其临床诊断、治疗必然也受哲学思想的指导。

1 实践唯物观首先,傣医学是以唯物的观点看待世界的,认为世界万事万物均是由有形的“风、火、水、土”四种物质所构成,如《嘎牙山哈雅》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所授,由男性体内的特殊物质“巴敌先体”和女性体内的特殊物质“阿书的”结合成受精卵,再在父母同时所禀受的“四塔”的作用下产生了生命。

所以,人体和自然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是可被认识的。

因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

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

马克思新哲学把哲学理论建立在现实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基础上,使哲学成为现实的、历史的和实践的人学,由此根本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确立了他所独有的实践思维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1]。

傣医诊断学就是唯物论的基础上,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傣族先民从最初在生产劳动及生活中认识了毒虫野兽的螯咬、蛰抓、草木毒刺的划扎刺拉、跌打损伤、误食毒物、天寒风冷、暑热秋燥等致病原因和酸痛、麻木、闷胀、红肿、呕吐、出血、腹泻等症状,通过长期的实践与代代相传,为傣医诊断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塔与五蕴的关系

四塔与五蕴的关系

“四塔”与“五蕴”之间的关系傣医认为“四塔”、“五蕴”均是构成人体的五种基本要素。

其用“四塔”、“五蕴”学说阐述人类生命的起源、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一、生理方面“四塔”、“五蕴”物质基础均为先天禀受于父母,靠后天水谷之精华不断补充而逐渐健全。

傣医认为生成“五蕴”的物质有89种,这些物质通过“桑维塔度嘎牙塔”(交配),使“喃勒宰”(精子、卵子)结合形成“巴敌先体”(胚胎),之后随着母系供给的养分而逐步生长形成完整的形体(鲁巴夯)。

在这一生理现象的衍化过程中,必须依靠四塔的作用,精子与卵子才可能结合并正常发育;如果没有风、火、水、土四塔的作用,精子与卵子即使结合形成胚胎也可能会夭折流产。

因此,傣医认为人类的繁殖,生长发育都必须在风(气)的资助,火气的温煦,水血的滋润,土气的运载,人体的五脏六脏腑,各组织器官,精神意识等方可生长延续。

这一生理机能活动傣医把它视为“增生、引生”即“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

“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身妄(亡)”。

也就是说五蕴与四塔的关系是“生于种,现于种、种于种”的关系,即五蕴的聚合,是雄性与雌性结合时为“生于种”(种子故),89种物质随着进入母体“互为缘生”,在心识(稳然纳夯)的统领下产生了形体,此谓“现于种”。

并同时在风、火、水、土四大生机的作用之下,保持机体生理机能的衡动状态,从而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健全增长、发育(见图—),这一演变过程曰为:“种与种”。

在此可以清楚地看出,五蕴的生成离不开风、火、水、土四大要素的“引生”功能。

故傣医有“四塔”先生,“五蕴”后长之说。

头水瘦风土胖火脚(图—)内圈头所指处代表人体的机体,以说明“四塔连心”。

外圈子12个字包括了“鲁巴罗”(即宇宙自然界中的一切动物和生物的组织结构及物质成分、形相、肤色、血色)和“五蕴”。

其中头、手、脚、胖、瘦代表精神意志活动;气代表生理机能;冷热代表傣医诊病的“腊鲁档三”(三个季节,即热季、雨季、冷季)。

傣医的用药原则

傣医的用药原则

傣医的用药原则:
傣医的用药原则强调以调平“四塔”为主,即调理好风(气)、火、水、土四者平衡的关系,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在用药时,傣医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具体来说,傣医的用药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调平四塔为主:傣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风(气)、火、水、土四者平衡关系的影响。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傣医注重调理四塔的关系,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针对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傣医以五蕴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暖雅(睡药疗法)适用于病在上的病症,咱雅(拖擦药物疗法)适用于病在下的病症,阿雅(洗药疗法)适用于病在外的病症,难雅(坐药疗法)适用于病在里的病症。

3.根据药物性质选择用药方法:傣医根据药物性质、作用及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

例如,
傣族医药处方中常用的“雅叫帕中补”(傣语,意为“亚洲宝药”),由九种药物组成,具有理气健胃、止痛、
安神的作用,可以煎服或炖服。

4.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傣医在使用药物时,非常注重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不同的药物
有不同的剂量要求和使用时间,傣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使用药物。

5.注重药物的炮制和加工:傣医认为,药物的炮制和加工对于药物的功效和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傣医非常注重药物的炮制和加工,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治疗效果。

傣医心得体会

傣医心得体会

傣医心得体会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在语言、建筑、服饰、饮食、艺术、医药等方面各具特色。

其中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各成体系,有着几千年的传承历史,服务于广大人民,有着较好的疗效,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保护与传承对于祖国医学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四大民族医学之一的傣医学主要盛行于云南西双版纳一带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由宝贵的医学经验总结而成,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医学,为祖国民族医药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也成为了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医学以“四塔”、“五蕴”学说为基础理论核心,认为人体是一个由物质与精神组成的完整有机体;从物质范畴看,傣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塔拢(风塔)、塔喃(水塔)、塔菲(火塔)、塔拎(土塔)”四塔所组成;从精神范畴看,傣医学认为人体由“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所组成,其中四塔在五蕴中属于“色蕴”[1]。

四塔五蕴协调稳定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体保持着一种从精神到物质的平衡状态,即健康状态[2],当打破这种平衡,人将处于疾病状态。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具有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等特点,可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

基于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成为大势所趋,民族医药联合西医治疗在增强疗效及减轻副作用方面具有优势。

傣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拢蒙沙喉”病范畴,在其病因病机、治疗方面具有独特见解。

1 病因病机傣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因为体内四塔五蕴失衡,加之风寒湿热诸邪侵袭,内外合邪而引起关节肌肉局部功能失常而发为本病,根据体质、发病季节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临床易感性[5]。

除此之外,一些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名老傣医康朗香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平素过食香辣辛燥、肥甘厚味,导致长期体内积热,加之感受外在邪气,内外相合,最终导致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失调,塔风偏盛、气机逆乱,塔土壅塞、阻塞运化水湿之道,最终气血瘀阻而发病[6]。

从傣医“四塔”理论看中医的五脏学说

从傣医“四塔”理论看中医的五脏学说
处 的故 名 为 ‘ 波塔 … 。傣 医学 认 为 , 体 内具 有 “ ” 特 征 啊 凡 湿 性
的 物 质 和 功 能 皆 由 “ 喃 ” 水 ) 管 , 义 的水 专 指 血 管 外 具 塔 ( 所 狭 有 湿 性 、 白质 清 的 部 分 , 中 医 的 津 、 , 代 医 学 的 组 织 色 如 液 现 液 、 胞 内外 液 等 , 义 的水 还 包 括血 。 血 ” 流 淌于 血 管 内 , 细 广 “ 是 色 赤 的 物 质 , 有 滋 润 补 益 身 体 之 功 , 天 禀 受 于 父 母 , 后 具 先 靠
器的功能活动 , 是生命活动外在之表现。 帷苏提麻嘎》 “ 内 《 :那
自身 的风 , 支 持 性 或 动 性 的 , 风 的 , 动 的故 名 为 ‘ 约 有 似 吹 瓦 塔 ’ 风 ) 。佤 约塔 ”风 ) 支持 、 助 的特 性 , 转 动 的 作 用 , ( ”“ ( 有 资 有
如 “ 行 风 ( )下 行 风 、 外 风 、 内风 、 体 循 环 风 、 上 气 、 腹 腹 肢 出息 人 息风 ” 都有 转 动 的特 性 , 以此 促 进 机 体 的 各 种 功 能 活 动 。傣 医
滋 润补 益 作 用 的 体 液 ,在 正 常 情 况 下 有 保 护各 器 官 功能 正 常 进 行 工 作 的 作 用 。 《 苏提 麻 嘎 》 “ 内 自身 的水 , 帷 :那 似水 的 , 所 执 持 的 ( 持 ) 以粘 结性 和 流 动状 态 , 之 为 性 而 到 达全 身 各 维 , 湿
傣医学的 四塔理论广泛记述 于《 巴腊麻他坦》 《 、 帷苏提麻
嘎》《 牙山哈雅》 、嘎 等文 献 中 , 与南 传 上 座部 佛教 《 脱 道 论 》 解
等 经 典 中所 称 的 “ 四大 种 ” 即 :地 ( )水 、 、 ” 许 多 方 , “ 土 、 火 风 在 面 的提 法 上 有 相 似 之 处 。佛 教 认 为 世 界 上 一 切 物 质 是 由地 ( )水 、 、 四 种元 素 结 合 而 产生 , 体 也 是 由 此 四塔 而 构 土 、 火 风 人 成 , 四塔 而 生存 。傣 医 学认 为 “ 塔 ” 天 禀 受 于 父母 , 后 赖 四 先 受

傣医“四塔”“五蕴”理论与中医“五行”“七性”...

傣医“四塔”“五蕴”理论与中医“五行”“七性”...

傣医“四塔”“五蕴”理论与中医“五行”“七性”...刁俊峰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1992(011)003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刁俊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5.3
【相关文献】
1.关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傣医四塔五蕴模型的设想 [J], 王孝蓉;刀红英;林艳芳
2.浅谈开展傣医四塔五蕴理论规范化整理研究的重要性 [J], 陈普;张超;王寅;杨梅;陈清华;鲁法庭;张闯
3.以"四塔五蕴"为核心的傣医疾病观浅析 [J], 王雪梅;杨梅;胥筱云
4.中医五行学说与傣医四塔学说的比较研究 [J], 杨梅;王寅;胥筱云;王雪梅;李玉娟
5.探讨傣医四塔五蕴学说中的平衡观 [J], 牛菲;张闯;郑进;杨梅;周红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理论研究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10月第30卷第10期总第390期探讨傣医四塔五蕴学说中的平衡观*牛 菲 张 闯 郑 进 杨 梅 周红黎摘要:傣医以四塔五蕴学说为核心内容来认识人的生、长、壮、老生命过程,将四塔五蕴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看作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探讨四塔五蕴学说中的平衡观,对于认识生命本质、疾病终极原因、病机本质及诊疗法度的确立等傣医理论的完善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傣医,四塔,五蕴,平衡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9)10-0062-02Discussing the Balance of Four Elements and Skandhas about the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 N I U F ei,ZH A N G Chuang, ZH EN G J in,et al.Yunnan Univer sity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 ed icine,K unming650500,ChinaAbstract:T he theo ry o f four elements and skandhas is t he cor e o f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w hich has been used to ex plain the process of human life bo th gr ow th and old.T he balance between four elements and skandhas is the fo undat ion o f life and ex istence o f the pr emise.T he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 apply this v iew po int into some specifically ar ea,such as co gni tio n about life,ex pat iatio n o n physio lo gy and pat ho lo gy,etc.It is import ant fo r fulfillment o f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Key Words:tr aditio nal Dai medicine,four elements,skandhas,balance傣医以四塔五蕴学说为核心内容来认识人的生、长、壮、老生命过程,将四塔五蕴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看作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探讨四塔五蕴学说中的平衡观,对于深入认识生命本质、疾病发生终极原因、病机的本质变化及确立诊疗原则等傣医理论的完善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笔者以医学与平衡的认识为切入点,进而剖析四塔五蕴理论的平衡内涵。

1 医学与平衡观医学是研究人生命活动的本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

人的各个部分、各种功能都是相互联系着的,而人体的整体联系,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运动变化一般则又表现为有条件的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平衡。

它是微观有序基础上的宏观有序,结构与功能复杂、有机结合体,是难以用精密的数学方法来衡量处理的一个统一平衡体。

生命活动的自身规律中的平衡性是不能否认,也不能忽视的。

恩格斯早就指出,!在活的机体中,我们看到一切最小的部分和较大器官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在正常的生活时期是以整个机体的持续平衡为结果,然而又经常处在运动之中,这是运动和平衡的活的统一。

∀[1]我们在认识健康与疾病发生规律的过程时,不能违背机体自身的规律,也就是生命活动中的运动与平衡规律。

将此认识规律深入思考,上升到哲学范畴来指导对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认识正常生命活动中的平衡,是靠一系列运动来维持。

故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体的动态平衡,对于深入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疾病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四塔五蕴理论的平衡内涵傣医认为,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塔都档细∀(四塔)和!夯塔档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傣医学理论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2007C224M 哈∀(五蕴)有机地联系起来,保持人体的各脏腑机能活动和各种物质代谢过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2]。

傣医经典著作#帷苏提麻嗄∃云:!四大合和,人育健壮∀; !四大失调,百病缠身,百节疼痛,坐卧不宁∀。

!四塔合和∀、!四塔五蕴共栖∀平衡是人体的组织器官、精神、意识和思维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1 !四塔合和∀与平衡傣医认为!四大合和∀是生理机能的最佳状态,即人体内的!风、火、水、土∀共栖平衡,处于一种!相互依止,依照俱生,才能相安无事∀的状态。

正如傣医常说:!四大合和,人畜健壮;四大各离,百疾缠身∀。

傣医学对!合和∀思想的认识,依据傣医学理论形成的相关文化背景看,或多或少受到中国古代中原文化!合和∀思想的影响。

这里做初步探讨,追溯对!合和∀思想内容的认识,高飞[3]认为,!合和,可称和合,用一个字表示则称为%和&,合和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被界定为!整体协调∀,旨在阐发自然及社会万事万物和谐默契、相异相成的本质关系。

另一方面!合和∀思想!不是某家某派的文化精神,而是涵摄佛、儒、道、墨各家的普遍文化精神∋∋不是中国文化某一发展阶段特有的思想,而是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绵延不绝的人文精神。

∀#说文∃曰:!和,相应也。

∀和是适合,是恰到好处之意。

#汉语大词典∃中是!和谐、谐调∀之意。

和、调二字同义,既可表示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又可表示调节的动态过程,!和∀的状态应该是和谐平衡;!和∀的动态,是向着和谐平衡的状态进行的动态调节[4]。

傣医将!四塔合和∀看作是机体健康的最佳状态,认为生命运动的最终结果是趋向机体!和∀的状态。

经过对傣医学文献资料的学习和研究,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四塔合和∀的思考和探讨。

2.1.1 相济而和,是指四塔之间相济而防其不及,达到!和∀的要求,这实质是四塔之间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体现,即功能探讨傣医四塔五蕴学说中的平衡观(((牛 菲等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10月第30卷第10期总第390期方面的支持、协助。

四塔先天禀受于父母,又得到后天水谷之精华不断补充而逐渐健全。

四塔之间相互滋生,相互依赖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2.1.2 相制而和,四塔、五蕴合和而成,人体四塔、五蕴相对平衡协调是健康的基础,即运用四塔、五蕴相依平衡来对机体自我调节与和谐的一种本能的高度概括。

四塔功能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四塔之间相互制约的调节。

例如,水塔和火塔的关系就是水火相济相制。

一方面,水塔是火塔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火塔又为水塔滋养生命提供温煦的能量;另一方面,四塔要保持共栖平衡状态,火塔的温煦功能的正常离不开水塔的制约,火塔、水塔之间相济相制维持了机体正常体温和功能活动的正常。

2.1.3 互动而和,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之四塔及四塔与五蕴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关系。

强调四塔与五蕴、结构与功能、形体与精神之间依照俱生,相互依止,不可分离的一体性和统一性,反映出了人体之四塔的物质基础与五蕴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之间存有的互动关系。

这种互动关系,表现在傣医!四塔连心∀的认识,认为!四塔连心∀是生命存在的保证,无四塔,则!心∀无以存在,生命功能的恒动性依赖主物质基础的四塔和主精神、意识、思维的五蕴之间的互动,正如人的繁殖、生长、发育,皆依赖四塔的动态平衡,风塔的资助、火塔的温煦、水塔的滋养、土塔的运载等功能的发挥。

2.2 四塔与五蕴之间的平衡四塔与五蕴在生理方面是互相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四塔、五蕴先天禀受于父母,靠后天水谷之精华不断补充而逐渐健全。

没有风、火、水、土就没有生命,而只有在自然界之四塔基础上,五蕴方能生,五蕴因其而生,也可因其而衰亡。

五蕴由色(形体、物质)、识(认识、识别作用)、受(感受)、想(知觉)、行(意志等作用)集积而成,其中除物质性的!色∀外,其他四蕴都是精神性的因素。

在病理方面则相互影响,四塔失调可致五蕴变化。

当四塔、五蕴之功能失调后,机体的抵抗力则下降,则外在的病邪趁虚侵入机体,产生疾病。

四塔功能的强弱直接反应五蕴的功能,若四塔功能强盛,气血充足则五蕴发育健全而迅速,人的容颜靓丽,神佳,反应敏捷,思维能力强,对外界认识辨别能力也强,反之则弱。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四塔、五蕴有机地联系起来,保持人体的各脏腑机能活动和各种物质代谢过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使生命得以存续,健康无病。

四塔正常,则生生不息;反之,四塔分离,令人身亡。

人体四塔的相互平衡作用,维护、推动着五蕴迁流不息的运动变化。

建立在四塔和谐基础上,人体五蕴中的组织器官(色蕴的一部分)、精神、意识和思维方可生长延续。

3 四塔五蕴之平衡对傣医理论意义3.1 生命活动的深层规律是平衡傣医认为,人体由风、水、火、土四种元素构成,同时以色、识、受、想、行五蕴来阐释人的形体与精神心理关系。

四塔、五蕴二者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有形体、有思维能力、有生命活动的完整的人。

四塔随生命存在而存在,随其结束而消亡;其功能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健康与否,若已衰败,则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

四塔与五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平衡协调地维持了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同时傣医注重人体自身与人与自然之间联系,体现在傣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中,将人体!内∀(人体自身之四塔)与!外∀(自然界之四塔)的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深层规律,有!内∀!外∀四塔的共栖平衡,才有生命的健康,否则百疾丛生。

3.2 四塔五蕴失调是疾病发生的终极原因及病机的本质变化傣医先辈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认识到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简要分两类:外因致病因素,包括了地理环境、三季气候的偏性或异常及外伤;内因致病因素,涉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情志失调及房劳所伤等。

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均可使致病因素趁虚而入,使体内四塔功能不足或有余,致四塔之间、四塔与五蕴之间关系失调,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人体便可发生相应的某!塔∀或多塔病变,甚至出现四塔衰败。

此外,%四塔&既是生命要素,又是致病因子,疾病的发生归根原因是!外因∀(自然环境变化导致四塔五蕴失调)和!内因∀(五蕴功能下降影响四塔功能失调)两者动态平衡的状态破坏[5]。

只有清楚!内∀与!外∀所涉及的致病因素,才能进一步审定病机,进而运用相应的!四塔辨病∀和!调平四塔∀来诊治疾病,这被视为傣医诊病的基本方法。

可见,四塔五蕴失调是疾病发生的终极原因及疾病病机的本质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