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的交友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友在乎「謙讓」。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凡是有餘與不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均是相對,是非絕對的,故當存無我之心,知對義理之無窮,不見物我之有間。莊子說過:「生有涯而知無涯。」如以此存心,自然謙讓為懷,不恥下問,故孔子說:「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是以「三人行,必有吾師,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則是非善惡皆我之師,我從其善而改其惡,使個人進善於無窮。不然,妄自尊大,「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不僅「難乎有恒」,且必然不能「多見而識」。所以「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有為而發的。
另就積業方面而言:更要發揮「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精神,所謂「講習以會友,則道益明,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故會文輔仁實是交友應有的態度。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要本著孔子說的「成事不說,遂事不諌,既往不咎」的處世態度,來隱惡而揚善,嘉善而矜不能。如「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聖人氣度之洪,貴人之寬,約己之嚴,觀善之切,用心之苦,於此可見一斑。
不過品評人物,總得有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便是「仁」字。如: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朱註仁字:「仁者,心之德,愛之理」仁从二人,實因為二人方見出彼此相互的關係,故孔子稱顏回「三月不違仁。」又「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仍是離不開個「仁」字。例如:孔子至聖,「在陳絕量」。猶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顏子好學,不幸短命,而他住陋巷,尚不改其樂,此無一非仁,更無一不是行仁的楷模。我們在交友時,絕不可因對方一時的榮辱,就驟然決定自己的取捨,因此「仁」字乃是非善惡的一個持中原則,本著這個原則,以信以求,則看法自然客觀,求仁得仁的目的更不難達到。
四、結論
朋友為五倫之一,所謂五倫,便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禮記學記視敬業樂群,為學者進德修業的考績,詩經小雅鹿鳴之詩,寫朋友宴飲之歡,論語,學而,首以有朋自遠方來為樂。故孔子與其弟子論學中,屢陳勸學取友的重要,期使學者能存而有得,奮勉力行,以建立人與人間正常的友誼關係,收到穩定社會秩序的效果。不過交友雖經緯萬端,若統合觀之,仍不外對內反身而誠,於外行仁講讓。中庸曰:「誠者一成也,不誠無物。」孟子也說:「誠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願勝己,反求諸己而已矣。」故明德以親民為本,止善為明德之末,體用兼備,知行合一,「已立立人,己達達人」孔子說:「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如此忠厚存心,自然可以舉措咸宜,人我之間,也就相得益彰了。
然而人言為信,不信不得稱之為人言,嘗見人之坐而言道,不能起而立行,為知者所妒病。故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坊也,於予與何誅!」又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所以聽其言而觀其行,又是擇友所不可缺少的條件。
三、交友的途徑
朋友相處,總得有坦蕩的胸襟,不為富貴利祿所驅使。所謂「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物,故多憂戚。」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因為胸襟灑脫,自然能納善容眾,如孔子稱子路說:「衣敝褞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如子路心中先無坦蕩的進道修養,則比物醜類,人之常情,又怎能衣著破爛的衣而無所恥呢。再則濟困扶危,也是朋友相處所不可少的。論語鄉黨篇載孔子處朋友急難之態度說:「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朋友之饋,雖車馬,非肉不拜。」又:「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這是何等偉大的同情心,反觀今日社會好人好事的實例,雖所在多有,但人心詭詐,道德敗壞的現象,更日見嚴重,視朋友如寇仇,以骨肉為行路,尤俯拾即是。不過人之相處,勸善規過是當然的義務。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忠告善道要適可而止,不能強諌取辱,如孔子說:「事父母幾諌。」子游也說:「事君數斯辱,朋友數斯疏矣。」因為常人拗於情感,很難達到自守無失地步。孔子曰:「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這個「禮」字確乎是別親疏大防的明訓,望讀者深察之。
從論語看孔子的交友觀
一、觀人的方法
社會上是非善惡的分辨十分不易,因此我們在擇友時要三思而後行。孔子說:「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唯有這樣的小心謹慎,才能「擇善而從,不善而改。」在論語為政篇孔子論觀人之法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邢昺疏引正義云:「此章言知人之法也。言視其所以行,視其所經從,察其所安處。則人安隱匿其情哉。」這種自外而內,由始自終的省察工夫,自然會有真知灼見,是所當是,非所當非,「見善如不及,則不善如探湯」了。如此既不會失人,尤不會失言,而收到左右逢源,舉措咸直的效果。其次,對人行為的考察,要研幾於事理精微之處,如「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朱註:「不由徑則動必正,而無見小欲速之意,可知非公不見邑宰,則其有以自守,而無枉己徇人之私。」楊氏說:「持身以滅明為法,則無苟賤之羞;取人以子游為法,則無邪媚之患」。這是子游以小處取人,能見真識切的好例子。至於遠離損友,以免薰蕕處,而潔身自好,也是很要緊的。如「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云,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朱註:「大賢雖無不容,然大過亦所當絕;不賢固不可以拒人,然損友亦所當遠,學者不可不察。」所謂「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莊子也有「人之於處,如白染皂」的話。可見遠小人,親賢能,是使個人德業興隆的要件。
二、擇友的標準
擇友的標準,莫過於「忠信」二字。如孔子曰:「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邢昺疏:「無得以忠信不如己者為友也。」曾子宗聖,對師道之領悟最為深切,他說:「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不信乎?傳不習乎?」子夏對忠信之士尤為推崇,曾強調的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史載戰國魏文侯與友期獵,不因雨而爽約。齊桓公遷衛就邢,使魏國忘亡,邢遷如歸,故五霸以齊桓為盛。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者!」因為有忠信之友,才可以收到觀摩勸善的求學之道,所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又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而不如丘之好學者也。」是證「忠信」不失,方可與之為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