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合集下载

古籍中的苓甘五味姜辛汤简介

古籍中的苓甘五味姜辛汤简介

古籍中的苓甘五味姜辛汤简介
苓甘五味姜辛汤记载于《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甘草9g、干姜9g、细辛5g、五味子5g,具有温肺化饮之功效。

主治主治寒饮咳嗽。

本方为治疗寒饮咳嗽的常用方剂。

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辨证属寒饮者。

该方剂各味中药均具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同时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和促进免疫功能作用,又具有解痉止喘、镇咳祛痰作用,因而对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应有一定治疗作用。

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还能增强心功能,扩张周围血管,抗血栓形成,这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十分有益。

同时还能改善肝功能,抗肝硬化,改善胃肠道功能,这对肺气肿并发肝瘀血、消化道瘀血及功能障碍的治疗十分有益。

该方剂对脑功能的影响则对肺气肿并发肺性脑病的治疗十分有益,同时其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均可降低耗氧量,减轻心肺负担。

详见百科词条:苓甘五味姜辛汤 [ 最后修订于2015/4/8 21:42:27 共701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苓甘五味姜辛汤如下:
下一页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苓甘五味姜辛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苓甘五味姜辛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苓甘五味姜辛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苓甘五味姜辛汤【组成】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半升【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作用功效】温肺散寒,化饮止咳。

【主治】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第十二37)。

【方解】干姜配细辛温肺化饮;茯苓健脾利水;五味收敛久咳耗散之肺气。

【方论】服前汤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下焦冲逆之气既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故去桂枝之辛而导气,加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者,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饮驱寒,以泄满止咳也。

(《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应用与医案】1.寒哮薛某,男,55岁,干部。

患支气管哮喘15年,每由气候反常而诱发,每次发作即用西药青霉素、氨茶碱、激素控制。

1993年12月3日因牙痛自服牛黄解毒丸后哮喘发作。

用西药治疗3天,哮喘未能缓解,两肺哮鸣音有增无减。

据其舌淡苔白,痰白清稀,及服凉药诱发等情况,诊断为寒哮,遂停用西药,予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15g,甘草6g,五味子10g,干姜12g,细辛9g。

水煎服。

服1剂即明显好转,继进1剂喘平,两肺听诊哮鸣音消失。

[孙恩贵.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寒哮.山西中医,1994,(6):36]。

2.支气管炎(咳喘)刘某某,男,33岁。

1987年3月10日诊。

患咳嗽、气紧、胸闷半年余,经透视诊断为支气管炎。

屡服中西药,其效不佳。

症见: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闷不适,气紧,不能平卧,口渴喜热饮,四肢不温,背心冷,得温则咳嗽缓解,舌苔白滑,脉弦滑。

此乃寒痰蓄肺,肺气失宣。

治以散寒肃肺,涤痰蠲饮。

药用茯苓15g,干姜、苏子各10g,五味子、细辛各6g,甘草3g。

水煎服,一日1剂。

服上方3剂后,症状减其大半。

继服3剂,症状全部消失,惟感食欲不振、气短、乏力。

以益气健脾,实卫固表治之:党参、茯苓各15g,黄芪24g,防风、白术各10g,甘草3g。

?293.苓甘五味姜辛汤详解研讨

?293.苓甘五味姜辛汤详解研讨

293.苓甘五味姜辛汤详解研讨293.苓甘五味姜辛汤详解研讨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

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苓甘五味姜辛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茯苓12克甘草9克干姜9克细辛9克五味子12克加减;1.咳嗽痰多,邪偏在肺,可酌加紫菀、款冬花、杏仁、苏子等宣肺降气止咳;2.喜唾清涎,邪在胃,可加半夏、陈皮、白术、生姜等健脾温中降逆;3.寒饮引动冲气上逆,症见呕逆心悸眩晕者,可加桂枝平冲降逆;4.外兼表寒,或由表邪引动内饮者,可加苏叶、荆芥,并以生姜易干姜,温化痰饮而散表邪,或与小青龙汤互相参用。

[主治] 寒饮咳嗽。

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本方主治寒饮咳嗽之证,临床以痰多色白清稀,舌苔白滑为证治要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证属寒饮者,均可以本方化裁治之。

1、迁延性咳嗽2、哮喘苓甘五味姜辛汤 (《金匮要略》)[异名] 五味细辛汤(《鸡峰普济方》卷11)、苓甘味姜辛汤(《普济方》卷140)、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张氏医通》卷13)。

[组成] 茯苓四两(12g) 甘草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细辛三两(5g) 五味子半升(5g)[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功用] 温肺化饮。

[主治] 寒饮咳嗽。

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病机分析] 本方原治服小青龙汤后,咳虽减,出现气从小腹上冲胸咽之状,继投桂苓五味甘草汤,服已,冲气虽平,而咳嗽、胸满又作,此系上焦饮邪未尽,寒饮续发之证。

正如尤怡所云:“下焦冲逆之气即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金匮要略心典》卷中)。

寒饮或由脾阳不足,水湿失其温化,寒湿内生,运化失职,聚而成饮;或因外邪伤肺,津失敷布,液聚而生。

寒饮在肺,肺失宣降,气机阻滞,故咳嗽痰多,清稀色白;饮阻胸阳,阳气不布,则胸满不舒;舌淡苔白滑,脉弦滑皆为寒饮内停之象。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概述:
苓甘五味姜辛汤是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

它主要由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组成,其中茯苓12g,甘草、干姜各9g,细辛、五味子各5g。

它是一个祛痰的方子,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寒饮咳嗽,主治: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闷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现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对症用药建议:煎煮方法
熬药的方法是将上面五味药物,先用清水把药物泡半个小时,然后放到陶瓷锅里煮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然后把药渣倒去,就可以喝药了。

如果觉得繁琐的话,可以在医院煎好,直接拿回家喝就可以了,一般早晚各一次;或使用颗粒剂,开水冲服即可。

它是治寒饮咳嗽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为辨证要点。

服药后注意事项:
如果服药期间出现胃脘部的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需要停止服药。

无论是汤剂还是颗粒剂型,都需要温热服药。

平时要多注意保暖,多穿衣服,尤其是腹部的保暖,不要着凉。

平时饮食上应该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药歌诀】苓甘五味姜辛汤,寒饮郁肺有气逆,冲气即低咳胸满,温肺化饮降气逆。

【学用导读】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病证是饮邪逆乱胸中而为胸满,若病证轻者,用之即有治疗效果,若病证重者,最好选用小青龙汤加茯苓,或随证加味变化用药。

【中医辨证】寒饮郁肺气逆证: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满,痰稀色白,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以主治寒饮郁肺气逆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大肠寒利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寒饮内郁,肺气不利,肺气不降,浊气上逆,以此而演变为寒饮郁肺气逆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满,口淡不渴,舌质淡,脉紧或沉迟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呼吸疾病,还是治疗五官、皮肤疾病等,都必须符合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临证选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1、五官疾病: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

2、皮肤疾病: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中医治法】温肺化饮,宣气制逆。

【方药西用】具有抑制气管平滑肌痉挛、抗过敏、抗炎、抗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处方用药】茯苓四两(12g)甘草三两(9g)干姜三两(9g)细辛三两(9g)五味子半升(12g)随证加减用药: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化痰降逆止呕;若咳嗽明显者,加麻黄、苏子,以宣降肺气;若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以温中降冲;若咳甚颜面虚浮者,加杏仁,以宣利肺气止咳,等。

【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半升,日三。

【方证研究】寒饮郁肺而气逆于上,则咳嗽;肺中浊气壅滞于胸,则胸满;肺气郁而不肃降,饮邪留结而为痰,则痰稀色白,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均为寒饮郁肺气逆之征。

其治当温肺化饮,宣气制逆。

方中干姜温暖肺气,散寒化饮。

细辛温肺化饮,宣肺散寒。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化湿利水方剂类4.苓甘姜味辛夏仁汤《金匮要略》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化湿利水方剂类4.苓甘姜味辛夏仁汤《金匮要略》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化湿利水方剂类4.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金匮要略》
4.苓甘姜味辛夏仁汤《金匮要略》
组方:茯苓20克半夏20克杏仁20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
细辛15克五味子15克
适应症:用于体虚弱、身发冷、浮肿、并咳喘和具有贫血症的病症,如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肺气肿,或因肾病引起的浮肿、腹水、以及渗出性胸膜炎、腹膜炎、肺水肿、心源性喘息。

方解:本方大部分为祛湿利水药,有温寒利水作用茯苓祛湿利水,半夏协助茯苓,发挥利水作用。

杏仁治喘、祛胸内之湿,五味子有镇静和收敛作用,可治呃逆,半夏、杏仁、有镇咳作用,细辛温经利水可治咳嗽,五味子可加强镇咳作用,干姜胃内之湿,治四肢发冷,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茯苓为利尿药,杏仁为化痰药,细辛为解表药。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

导语:你知道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吗?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治疗呢?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你知道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吗?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治疗呢?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别名】苓甘味姜辛夏仁汤、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茯苓甘草五味辛夏仁汤
【处方】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功能主治】支饮,水去呕止,其人形肿。

【用法用量】苓甘味姜辛夏仁汤(《普济方》卷一四○)、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医门法律》)、茯苓甘草五味辛夏仁汤(《方剂辞典》)。

【临床应用】痰饮《经方实验录》:叶瑞初君,咳延四月,时吐浊沫,脉右三部弦,当降其冲气。

茯苓三钱,生甘草一钱,五味子一钱,干姜一钱半,细辛一钱,制半夏四钱,杏仁四钱。

两进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已略平,惟涎沫尚多,咳时不易出,原方加桔梗,服后竟告霍然。

【摘录】《金匮》卷中
以上就是对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这种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的详细介绍,在吃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时候,也是有着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对调理人体各方面问题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
生活常识分享。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苓甘薑味辛夏仁湯》
【出典】金匱要略
【組成】茯苓、杏仁、乾薑、五味子、甘草、細辛、半夏
【功能】袪寒行水,止咳平喘。

【主治】支飲證,服用《苓甘薑味辛夏仁湯》後,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而見喘咳、咳嗽、短氣、胃內停水,嘔吐等伴有浮腫、肢冷、痰多稀薄,脈沉弱。

【臨床應用】
應用於虛寒者慢性支氣管炎,兼發肺氣腫、支氣管氣喘、心臟性氣喘、心臟瓣膜症、肺氣腫、慢性腎臟炎、腎盂炎、腹膜炎、滲出性肋膜炎、肺水腫、腹水、浮腫等。

【現代藥理】
1.止咳袪痰、鎮靜平喘:〈杏仁〉含「氫氰酸」,〈甘草〉含「甘草次酸」,皆能鎮咳袪痰。

〈製半夏〉煎劑有鎮咳、袪痰作用,其生鹼對呼吸運動亦有鎮靜作用。

〈細辛〉有似異丙腎上腺素樣平喘作用,並有局部麻醉鎮痛作用。

〈五味子〉興奮呼吸中樞,增加呼吸頻率及幅度,增加氧攝入且鎮咳、消炎。

〈五味子、細辛〉鎮咳、消炎;〈乾薑〉促進血液循環,能起協同作用。

2.解熱:〈細辛〉可解熱。

〈乾薑〉促進血液循環,發汗散熱。

3.抗菌:〈甘草、細辛、五味子、茯苓〉可抗菌。

4.止嘔:〈乾薑、半夏〉能止嘔、止吐。

5.其它:〈茯苓〉含營養成分高,並有鎮靜、利尿作用。

〈杏仁〉有潤腸通便效果。

【加減】 1.氣上衝逆:加〈桂枝、厚朴〉。

2.氣滿腹脹:加〈枳殼、砂仁〉。

3.脾虛食少:加〈黨參、白朮、神麴、麥芽〉。

4.咳嗽甚者:加〈款冬花、紫菀〉。

【用法】飯前溫服。

精选方剂系列丨苓甘五味姜辛汤

精选方剂系列丨苓甘五味姜辛汤

精选方剂系列丨苓甘五味姜辛汤精选方剂系列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组成】茯苓12g 甘草9g 五味子5g 干姜9g 细辛5g【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半升,日三。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

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方解】寒饮乃因阳虚阴盛,水饮内停所致。

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运化失司,则停湿而成饮。

加之肺寒,津失敷布,则液聚为饮。

进而肺失清肃,宣降违和,而致咳嗽气逆,痰多清稀,胸膈不快。

治当温阳化饮。

方中以干姜为君,取其辛热之性,既温肺散寒以化饮,又温运脾阳以化湿。

细辛为臣,以其辛散之性,温肺散寒,助干姜散其凝聚之饮;以获苓之甘淡,健脾滲湿,不仅化既聚之痰,尤能杜生痰之源。

佐以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与细辛、干姜相伍,散中有收,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且能调和肺司开合之职。

使以甘草和中,调协诸药。

综合全方,温散并行,开合相济,使寒饮得去,肺气安和,药虽五味,配伍严谨,实为温化寒饮之良剂。

【运用】1.本方为治寒痰的常用方剂。

以咳嗽痰稀色白,舌苔白滑为证治要点。

2.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化痰降逆止呕;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以温中降冲;咳甚颜面虚浮者,加杏仁宣利肺气而止咳。

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属寒饮而咳痰清稀者可用本方。

方歌苓甘五味姜辛汤,温阳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入,寒痰冷饮保安康。

【附读】祛痰剂共选常用方10首,按其功用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温化寒、化熄风五类。

1.燥湿化痰: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作用,为治痰的基础方剂,主治湿内阻的咳嗽痰多等证。

随证加味,可用于多种痰证。

茯苓丸具有燥湿行气,软坚化痰之功用,主治燚停中脘所致的臂痛,或两手疲软,四肢浮肿等。

温胆汤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痰热内扰,胆胃不和的虚烦不眠,呕吐恶逆,以及惊恐癫痫等证。

2.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能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稠色黄之证。

小陷胸汤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的小结胸病。

方剂之祛痰剂之温化寒痰之苓甘五味姜辛汤

方剂之祛痰剂之温化寒痰之苓甘五味姜辛汤

方剂之祛痰剂之温化寒痰之苓甘五味姜辛汤方剂之祛痰剂之温化寒痰之苓甘五味姜辛汤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下午 12:48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组成] 1、茯苓四两(12g) 2、甘草三两(9g) 3、干姜三两(9g) 4、细辛三两(5g) 5、五味子半升(5g)[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 温肺化饮。

[主治] 寒饮咳嗽。

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方解] 苓甘五味姜辛汤证多因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聚湿成饮,寒饮犯肺所致,此即“形寒寒饮则伤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之义。

寒饮停肺,宣降违和,故咳嗽痰多、清稀色白;饮阻气机,故胸满不舒;饮邪犯胃,则喜唾涎沫。

治当温阳化饮。

君药干姜,温肺散寒化饮,温运脾阳化湿。

臣药细辛、茯苓。

细辛辛散,温肺散寒,助干姜温肺散寒化饮之力;茯苓健脾渗湿,化饮利水,一、导水饮之邪从小便去,二、杜绝生饮之源,合干姜温化渗利,健脾助运。

佐药五味子敛肺止咳,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敛,使散不伤正,敛不留邪,调节肺司开合之职,防干姜、细辛耗伤肺气,为仲景用以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

使药甘草和中调药。

综观全方,具有温散并行、开合相济、肺脾同治、标本兼顾的配伍特点,堪称温化寒饮之良剂。

苓甘五味姜辛汤原治支饮服小青龙汤后,咳虽减,但其人冲气上逆,出现气从小腹上冲胸咽之状,继投桂苓五味甘草汤,服已,冲气虽平,而反更咳,胸满者,属小青龙汤之变法。

因证无表寒,冲气已平,故不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寒饮尚存,故仍用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因饮邪较重,故配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

[运用]1.辨证要点苓甘五味姜辛汤为治寒饮咳嗽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温化寒痰,降逆止呕;咳甚喘急者,加杏仁、厚朴以降气止咳;脾虚食少者,加人参、白术、陈皮等以益气健脾。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别名
处方来源
金匮要略公元206年前
剂型
汤剂
药物组成
茯苓12g,甘草9g,干姜9g,细辛9g,半夏6g,五味子6g,杏仁6g。
加减
舌苔黄腻加青礞石、天竺黄各10g,胆南星8g;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制南星各10g。
功效
主治
水去呕止,饮邪未尽,其人形肿者。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水煎分6次服,每日3次。用药ຫໍສະໝຸດ 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应用本方治疗癫痫:茯苓15,干姜、杏仁、法夏、大黄各10g,细辛、五味各6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2次,每煎加云南白药0.4g冲服。5剂为1疗程,间歇10日继进5剂,共用6个疗程。治疗癫痫大发作102例,男67例,女35例;年龄在11-51岁以上;病程在1年以内至10年以上。疗效标准:缓解:发作完全控制,追访2年以上无发作。显效:发作症状、时间、次数均挫减50%以上;维持时间超过2年;好转:发作症状、时间、次数挫减不足50%,维持时间未达2年;无效:发作无明显改善,需改用其他方法治疗。结果:缓解27例,占26.6%;显效54例,占53.3%;好转15例,占14.5%;无效6例,占5.5%;总有效率为94.5%。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

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

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金匮痰饮:39)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功效配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散寒化饮,宣肺降逆。

本方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汤再加杏仁组成。

方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汤散寒化饮,降逆止呕;加杏仁宣降肺气,通调水道,消除水肿。

上七味药,水煮,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方证论治辨析】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治支饮,形体浮肿证。

症见支饮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

若支饮水去呕止,而见其人形肿者,为里气转和,表气未宣。

治宜散寒化饮,宣肺利气。

此证不宜用麻黄发汗散饮,是因其人气血已虚,用之恐发越虚阳;若逆而用之,必致阳气更亏,将导致厥逆。

治宜散寒化饮,宣肺降逆,方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用方思路】此方证明确提出临证如何用麻黄与杏仁的思路,对临床指导意义较大,尤其对心阳虚的病人绝对不能用麻黄发其阳,否则心阳虚脱,病将危矣。

此证用杏仁替代麻黄,甚为合乎证情之变化。

临床应用同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药歌诀】苓甘五味加姜辛,再加半夏杏仁姣,温肺化饮能消肿,咳嗽气喘痰饮消。

【学用导读】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主治病证的主要矛盾是浊气上逆,所以治疗重在降逆,兼以敛肺。

【医案助读】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樊某,女,62岁。

原有肺源性心脏病病史,近2个月又出现心衰,几经中西药治疗,但都未能有效控制病情。

刻诊:咳嗽,气喘,心悸气短,肢体水肿,口干不欲多饮,舌红,苔薄略腻,脉细弱。

辨为寒饮郁肺水溢证,给予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加味:茯苓12g,炙甘草9g,细辛9g,干姜9g,五味子12g,半夏12g,杏仁12g,麦冬15g,红参12g,葶苈子15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心悸,气喘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

三诊:肢体水肿消失,复以前方治疗12剂,诸证得以控制。

之后,根据病情需要而以前方适当加减用药,调治肺源性心脏病,诸证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点拨:根据咳喘,肢体水肿辨为水溢,再根据心悸气短辨为水溢夹虚,又因口干不欲多饮,舌红辨为寒中夹热,以此选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温肺化饮,加红参补益肺气,葶苈子降肺止逆消肿,麦冬清郁热,益肺阴,兼防温燥伤阴。

方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中医辨证】寒饮郁肺水溢证:形体肿胀,咳嗽,痰色白,气喘,胸满,头目眩晕,或饮食不佳,或呕吐,舌淡,苔薄白,脉迟或紧。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主治寒饮郁肺水溢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脾胃寒证、心胸寒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寒饮郁肺,肺不通调水道,水气内结外溢,以此而演变为寒饮郁肺水溢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形体肿胀,咳嗽,或痰稀色白,气喘,舌质淡,苔薄白,脉迟或紧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慢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百日咳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呼吸疾病,还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等,都必须符合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运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若干问题

运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若干问题

运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若干问题【方药歌诀】苓甘五味加姜辛,再加半夏杏仁姣,温肺化饮能消肿,咳嗽气喘痰饮消。

【组成】茯苓四两(12g)甘草三两(9g)细辛三两(9g)干姜三两(9g)五味子半升(12g)半夏半升(12g)杏仁去皮尖,半升(12g)【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半升,日三。

【临证答疑】1、怎样煎煮与服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答:张仲景设苓甘五味姜辛汤用法,以水煎煮方药约35分钟,去滓,每日分3服。

2、怎样理解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药组成?答:理解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药组成,温肺化饮药有干姜、细辛,降逆化痰药有半夏、杏仁,收敛肺气药有五味子,补益肺气药有茯苓、甘草,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温肺降肺益肺。

3、张仲景设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辨治思路是什么?答:张仲景设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辨治思路有2,①运用方药治病,只有懂得随证加减用药在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性,才能使方药治病取得最佳疗效;②运用加减变化用药,不仅要重视因症状而加减变化用药,又要重视随病变证机而加减用药。

4、怎样理解“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答:张仲景设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主治寒饮郁肺证,根据病证表现应选用麻黄,即“其证应内麻黄”,而根据病变证机则又不能选用麻黄,即“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

”5、怎样理解病变证机夹血虚不能选用麻黄?答:辨治血虚病变证机不能用麻黄,若逆病变证机而选用麻黄,不仅不能取得治疗效果,反而还会引起病证发生其他变化。

结合临床用方治病体会,若寒饮郁肺证夹血虚,不用麻黄又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则可根据病证表现而酌情配伍补血药以制约麻黄发汗伤津,以此相互兼顾用药,则能使治疗效果更好。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卫茯苓12g 干姜9g 细辛9g 五味子7.5g 半夏7.5g 杏仁7.5g 甘草9g 大黄9g上8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去滓,分3次温服,每次lOOml。

(功效)化饮降逆,清泄胃热。

(主治)寒饮内停,咳嗽痰多,胸满,呕逆,心悸头眩,面赤口干,小便微黄,大便干燥,舌苔白腻而中心微黄,脉沉滑。

(临证加减)1.本方加葶苈子治支饮2.本方加桔梗、化橘红治水饮犯肺。

《外台》茯苓饮(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茯苓人参白术各log 枳实6g橘皮7。

5g 生姜12g上6味,以水600ml,煮取180ml,分3次温服。

(功效]健脾理气,化痰散饮。

(主治)胸中有痰饮宿水,吐出水后,心下空虚,痞满不适,短气乏力,不思饮食,苔白微厚或腻,舌质淡红,脉细弱。

(临证加减)1.若呕吐甚者,加半夏、瓦楞子等以止呕。

2.若食少纳呆者,加神曲、炒谷麦芽、鸡内金等,以消食化滞。

3.脚气冲心,服本方合吴茱萸汤。

4。

茯苓饮的临床应用:认为茯苓饮可用于治疗妊娠恶阻之初有效,对体力不衰弱,心下部不适,恶心,呕吐,有胃内停水者较佳。

并且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与胃弛缓等见心窝部有停滞胀满感,吐酸或烧心,叩击心窝部可闻及水音,腹部有动悸,尿量减少者,效果甚佳。

LR方辨证治疗学.重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1983:65,159J5。

本方去枳实,治风痰气,呕吐水者,名延年茯苓汤。

6.后世之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等健脾和胃化饮之方,皆由本方发展者。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方解,临床验案分享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方解,临床验案分享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方解,临床验案分享
【方剂组成】茯苓12克,炙甘草9克,五味子14克,干姜9克,细辛9克,半夏15克,杏仁15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本方即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再加大黄而成。

大黄苦寒清热、泻下攻实,有通便作用,这里主要用其通便作用,来治疗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证兼见大便难者。

【仲景原文解析】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40条:若面热如醉状,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解析:本条是接前第39条而说,若兼见面色如醉状,这是因为胃热上冲熏蒸颜面的原因,故治疗在前方中加大黄以下其热。

【临证思考】本方证为太阴阳明合病,慢性支气管炎出现本方证的机会颇多,尤以老年患者更多见。

【辨证要点】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证兼见上热而大便难者。

【验案】王某,男,43岁,1966年1月31日初诊,自幼咳喘,反复发作,今咳喘月余,吐白痰多,晚上喘重,不能平卧,胸闷心烦,口干不思饮,大便干结,小便如常,舌苔白腻,脉弦细。

证属寒饮内停,郁久化热,呈太阴阳明合病,治以温中化饮,佐清阳明,与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
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6克,细辛6克,半夏12克,杏仁12克,大黄6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自感喘已,继服二剂,咳痰大减。

二诊改半夏厚朴汤加味三剂,自感无不适。

金匮要略方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方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方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金匮要略: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

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

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解析:阳性药:干姜、五味子、细辛、半夏、杏仁平性药:甘草、茯苓阴性药:无君药:细辛干姜: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细辛:辛,温。

归肺、肾经。

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五味子:酸,温。

归肺、肾、心经。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杏仁:苦,微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茯苓: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没有阴性药物,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药物功效以温肺化饮为主,针对实多虚少;太阴病,水饮上逆。

方剂中,干姜、五味子、细辛,温化寒饮;半夏,降逆止呕;杏仁,宣利肺气;甘草、茯苓,健脾利水。

诸药合用以降逆化饮为主,宣利肺气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兼有水肿者。

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比较:桂苓五味甘草汤,以通阳降逆为主,敛肺滋肾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气逆上冲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以温化寒饮为主,健脾利水为辅。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者。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以温化寒饮为主,降逆止呕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者。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降逆化饮为主,宣利肺气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
临床常常见到一些干咳患者,胡老却与化痰降逆药,如半夏厚朴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等,咳很快即止,因怪而问之:“干咳多是阴虚或火旺,治疗应滋阴或清热降火,为何反而治之?”胡老懈释道:“此是正治不是反治。

”并从临床观察讲述了其治疗经验:有不少干咳患者,一直服药,咳嗽却经月不解,略观其案,辨证谓肺火或肝火或阴虚,治用黄芩、山栀、生地、知母、贝母……却久治无效,原因何在?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中医辨证论治是辨全身,并不是依据一个症状。

痰饮上犯致咳,是咳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咯出之痰是辨证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症状。

中医所述痰饮概念很广,无痰无咳者为数很多,有咳无痰者为数也不少,主要看整体辨证,从以下病例可看清楚。

例4】黄某,女,38岁,病案号67951。

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日:干咳咽痒一月多。

始服止嗽散加减,后服桑杏汤、麦门冬汤等加减,咳不但不减反而愈来愈重。

近干咳,咽痒,口干,不思饮,嗳气,胸闷,大便溏稀日1~2行,舌苔白厚腻,脉滑细。

与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加减:
茯苓四钱,细辛二钱,五味子四钱,半夏五钱,炙甘草二钱,陈皮五钱,生姜三钱,杏仁三钱,苦桔梗三钱,炙枇杷叶三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咳减,三剂咳即止。

此患者干咳、咽痒、口干,这些症状常见于肺热、肝火或阴虚。

但本患者有不思饮、暖气、胸闷、大便溏稀、苔白厚腻、脉滑等,皆是痰饮之症。

干咳主因乃是痰饮犯肺,肺失宜降。

而口干、咽痒,是痰饮阻滞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因此,治疗这种干咳,用苦寒清热、甘寒滋阴皆是在加重痰饮阻滞,也即在加重痰饮上犯,故越治超重,迁延不愈。

而按痰饮治疗,因方药对证,三剂即愈。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0四)痰饮欬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0四)痰饮欬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0四)痰饮欬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金匮要略》原文:“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

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

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如果说加了半夏以后,半夏把胸膈的水排掉了,半夏是止呕的,恶心,我们会用到半夏。

'水去呕止’,也不咳也不呕了,病人将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吃完后,结果身体肿起来,本身精神还是很好,但是身体却肿起来。

这个时候加杏仁主之。

为什么会浮肿?因为病人是本虚之人,原来就是虚的,肺的功能并没有完全恢复,这个时候,会有一种形肿的现象,因为肺的津液还不够,这个时候,加一点杏仁下去,杏仁是润肺的,可以把肺的津液补足。

这个症状看起来是浮肿,本来应该用汗剂,把发表水去肿,应该是放麻黄才对,为什么不用麻黄,因为这个病人本虚,肺里的津液不够了,如果是开了麻黄进去,病人会昏厥的。

因为津液已经不够了,再用麻黄,津液会大亏。

'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

因为这个病人本来手脚就时常麻木,就是本来就有里虚,因此而不加麻黄。

'若逆而内之’,如果不用杏仁而加入麻黄去发表,病人肺里面已经虚掉,现在又被强力发汗,其人'必厥’,就是喝下去时会昏倒,或者是昏迷。

所以,我们治好了病人的咳嗽以后,表症没有了,还有一点浮肿的现象,就要用到杏仁来增润津液。

当然,如果没有杏仁,吃点水梨也行,任何色白的东西都是入肺,如麦门冬也是白色的,这些都可以用,当然,杏仁是最好的。

杏仁在过去用在治疗肺结核的时候,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

为什么用麻黄会昏厥呢?因为'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就是说,病人本来就是血虚,再用麻黄发表,病人会更虚。

所以,这个条辨就告诉我们,平常贫血,血虚的病人,不可以用发表的药。

因此,我们用麻黄的时候还是要小心,麻黄是阳药。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夏、杏仁各半升。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金匮》卷中
【别名】苓甘味姜辛夏仁黄汤、茯甘姜味辛夏仁黄汤
【处方】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2两。

【功能主治】咳逆倚息不得卧。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

【用法用量】苓甘味姜辛夏仁黄汤(《普济方》卷一四○)、茯甘姜味辛夏仁黄汤(《医门法律》)。

【临床应用】支饮《橘窗书影》:京桥叠街,和泉屋清兵卫之母,年五十余,曾下血过多,以后面色青惨,唇色淡白,四肢浮肿,胸中动悸,短气不能步行,时下血,余与六君子汤加香附子,厚朴,木香,兼用铁沙丸。

(铁沙、干漆、莎草、苍术,厚朴,橘皮,甘草)下血止,水气亦减,然血泽不能复常。

秋、冬之交,咳嗽胸满甚,遍身洪肿,倚息不得卧,一医以为水肿,与利水之剂,无效。

余诊之曰:恐有支饮,先制其饮,则咳嗽浮肿,自得其道;因与苓甘姜味辛夏仁黄汤加葶苈,服之二三日,咳嗽胸满减,洪肿忽消散,余持此案治水肿数人,故记以示后学。

【摘录】《金匮》卷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

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

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解析:
阳性药:干姜、五味子、细辛、半夏、杏仁
平性药:甘草、茯苓
阴性药:无
君药:细辛
干姜: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细辛:辛,温。

归肺、肾经。

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五味子:酸,温。

归肺、肾、心经。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杏仁:苦,微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茯苓: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没有阴性药物,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药物功效以温肺化饮为主,针对实多虚少;太阴病,水饮上逆。

方剂中,干姜、五味子、细辛,温化寒饮;半夏,降逆止呕;杏仁,宣利肺气;甘草、茯苓,健脾利水。

诸药合用以降逆化饮为主,宣利肺气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兼有水肿者。

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比较:
桂苓五味甘草汤,以通阳降逆为主,敛肺滋肾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气逆上冲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以温化寒饮为主,健脾利水为辅。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者。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以温化寒饮为主,降逆止呕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者。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降逆化饮为主,宣利肺气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兼有水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