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三章 感知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是能够引起感觉的 最小刺激量。
刺激强度在此阈限之上即可 引起感觉,强度低于此阈限,感 觉则无从发生。
早期心理学家们曾经认为绝对 阈限是一个固定的刺激量,后来发 现阈限值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刺激 的类型、刺激持续的时间、背景噪 音、个体动机等因素都会影响阈限 值的大小。
不同个体的感觉绝对阈限也 有差别,感觉能力敏锐的人阈限 低,感觉能力迟钝的人阈限高。
这项研究说明了阈下刺激在不 知不觉中仍然对我们发生了影响。
三、基本感觉现象
(一)后像
研究发现,刺激停止后的感觉 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 感觉有一种残留现象,称为后像。
这种现象在视觉中更为明显。
正后像:刺激消失后残留的亮度或
颜色与刺激相似的视觉后像。
负后像:刺激消失后残留的亮度性
质与刺激相反、颜色性质与刺激互 补的视觉后像。
颜色视觉的另一现象是混色。
混色: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波混
合之后我们所得到的颜色视觉。即 两种以上颜色混合后所得颜色中仍 然保留部分本来之颜色。
如:黄色+红色=橙色
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后可得到 白色,所以各种混合光的颜色都可以 由红、绿、蓝三色光按比例混合而成。
若用颜料混合,所得结果就不相同。
色觉缺陷与色盲 一般人都会因光波长度不同而 产生不同的色觉;在红色光刺激之 下,能感觉到是红色;在绿色光刺 激之下,能感觉到是绿色;在蓝色光 刺激之下,能感觉到是蓝色。 一般人平常能红、绿、蓝三色 辨别清楚者,均可视为色觉正常。
如:眼睛只能接受一定波长的 光线刺激,耳朵只能接受一定频率 的声音刺激。
我们无法觉察到那些超出感觉 能力的刺激,如X射线、微波、次声 波和超声波等。
二、心理物理学
感觉是由外界刺激的物理量引 起的,但刺激物理量达到什么强度 才能被我们感觉到?
过强过弱的刺激能量以及过小 的刺激量变化,是否能够被我们觉 察到?
有些人,对这三种颜色不能明 确辨别者,即称为色觉缺陷;对红、 绿、蓝三种颜色完全不产生色觉经 验者,则称为色盲。这是较为正式 的分类法。 有的人在红、绿、蓝三种颜色 中,只是对红、绿二色不能辨别。
也有的人在所有颜色中,不能 辨别黄与蓝二色。 此类色觉缺陷者,有时也被称 为色盲:前者称为红绿盲,后者称 为黄蓝盲。
由于视觉后像的存在,一定频 率的断续闪光刺激可以引起连续的 视感觉,在这种频率闪光的刺激下,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断续的闪光,而 是融合的不闪动的光。
例如:日光灯每秒钟闪动100次, 但我们却看不出它们是连续出现的。
在中等强度的光刺激下,视觉 后像保留的时间大约是0.1秒。因此, 一个闪烁的光源每秒钟闪烁超过10 次,就会产生连续的视感觉现象。
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的物体大 多属于反光体,能够反射出所有光 的物体看起来是白色,能够吸收所 有光的物体看起来是黑色。
物体在我们眼中呈现各种各样 颜色的原因,是由于吸收了一部分 波长的光而反射另一部分波长的光 造成的。
由光波之长短所决定的某种颜色感觉,称为色 调。
例如:
400纳米的光波会引起紫色感, 480纳米的光波会引起蓝色感, 520纳米的光波会引起绿色感, 570纳米的光波会引起黄色感, 700纳米的光波会引起红色感。
实践运用:
在生产车间释放气体,振奋精 神;病房中放天竺花香味有镇静作 用,使病人安然入睡;在剧院送某 种气体,如海滨气味,增加感染力。 嗅觉可以唤起某种早期的记忆。 (如桂花……)
(2)味觉是对液体状化学物质的感 觉。 甜在舌尖、
酸咸在舌两边、 苦在舌根。 “秀色可餐”说明各种感觉之间的
相互影响。
如:将黑色和白色物体紧靠在一
起并列呈现,我们会觉得黑色物 体更黑,白色物体更白,这是视 觉的明度对比。
如:将互为补色的红色板与绿色板
放在一起,我们会感到红色更红, 绿色更绿。
2.连续对比:
两种不同的刺激相继作用于同 一感官而产生的感觉对比为连续 对比。 如:吃糖后再吃橘子,会感到橘子 很酸;苦药入口之后,接着喝白开 水,会感到水是甜的,这是味觉的 连续对比现象。
视觉的适应现象表现为暗适应和 明适应。
暗适应:由亮处进入暗处时视觉对
微弱刺激的敏锐程度提高的现象。
如:我们从阳光明亮的街上进入已 开演的电影院时,开始看不清物体 的轮廓,需要过一会儿才慢慢看清。
明适应:由暗处进入亮处时视觉对
强光刺激的敏锐度降低的现象。 我们看完电影走到阳光明亮的大街 上,开始感到阳光刺眼,过一会儿 才慢慢适应。
视觉的适应现象在光亮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也会出现。 在强光下工作时间久了,视觉对 光的敏锐度降逐渐减低;在弱光下 工作时间久了,视觉对光的敏锐度 将逐渐提高。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感觉适应现 象利害兼具。
从有利一面看:
吾人对刺激敏锐度减低的感觉 适应,有助于减少身心的负担。
在很多声音嘈杂的场所,有些 人之所以能够排除声音干扰,专心 注意做一件事,就是由于对噪音刺 激产生适应之故。
2.肤觉:是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 的各种各样的感觉。
因此,标准刺激的强度越大, 达到最小可觉察所需要的刺激增量 也越大,这是所有感觉系统的普遍 规律。
差别阈限可以看做是感觉比较 时的感觉敏锐度,这种敏锐度将随 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低。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我们可 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 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 明该感觉越敏锐。
(三)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三)其他感觉
1.嗅觉和味觉
(1)嗅觉是对气体状化学物质的 感觉。 嗅觉具有情绪性特点,浓郁的 花香能够通过嗅觉体验引发人们愉 快的情绪。
嗅觉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嗅觉 的适应性利害参半。 嗅觉具有极大的个别差异。动 物优于人类。
鱼类 的嗅觉最发达,其嗅觉皮膜几
占满整个脑半球; 狗 的嗅觉也极灵敏,其嗅觉皮膜占 脑半球的三分之一,故世界各国的警察 机关,无不藉狗的嗅觉帮助侦探。
感觉阈限还会随年龄的变化而 发生变化。
讨论:爱哭的婴儿和安静的婴儿 你更看好哪一种?……
(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够被辨别出
的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量,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辨别两个强度不同的刺激所需要的 最小差异值,也称最小可觉差。
以检验被试判断物体重量差异的 实验为例:
先给被试设定一个标准刺激为100克 重的物体,然后再给被试一个每次都比 前刺激增加0.5克的比较刺激,直到被试 能够辨别出两物体的重量差异为止。 当比较刺激增加到102克时,被试就 能够辨别出两物体的重量差异,此时的 重量之差2克即为差别阈限。
从有害一面看:
对刺激敏锐度减低的感觉适应, 难免使人丧失警觉性。
有些人长期在不良环境中工作, 中毒而不自觉者,即属此种情形。
(三)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的刺激作用某一
感觉器官,使感觉体验发生变化 的现象。
1.同时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同
时作用同一感官而产生的感觉对 比为同时对比。视觉的同时对比 现象明显,
听觉具有三种属性:音高、响度
和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 的频率决定名频率愈高,音高也 就愈高。
例如:男子声带厚长,震动频率低, 因而声音较为低沉;女子声带短薄,震 动频率高,所以音调高于男子。
2.响度:响度的高低由声波的振幅 决定,振幅愈大,声音愈强。 响度的单位为分贝。人耳所能接 受的响度大约在16分贝至160分贝之 间。 我们平常说话的响度大约为60分 贝,90分贝以上的声音会让我们感 到刺耳,更高分贝的声音会损害我 们的听力。雷声约为120分贝。
因此又有所谓全色盲与部分色 盲之分。像红绿盲与黄蓝盲,就属 于部分色盲,原来所指的色盲,就 属于全色盲。 在整个人口中,色觉缺陷者的 罹患率,在比例上男女差异悬殊; 在男性中约占百分之八,而在女性 中则仅占千分之四。
(二)听觉
引起听觉的刺激是频率大约介 于20赫兹到20000赫兹的声波。 声波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一种 机械波,其传导的实质是介质分子 的节律性震动运动。传导声波的介 质有气体、液体和固体,真空由于 没有引起震动传导的空气分子,无 法产生或传导声音。
第三章 感知过程
本章选取认知过程的四个主题展 开讨论,“感觉”和“知觉”涉及人 们如何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获 得事物的属性和意义,“记忆”涉及 获取信息、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这一 重要心理过程,“思维”涉及运用表 象、概念、语言等来处理抽象事物获 得其意义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 感觉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从 感觉开始的,感觉提供了我们解 读外部世界的最基本的信息,也 是一切复杂心理现象赖以产生的 基础。
3.音色:也叫音质,音色决定于 声音的复杂度,而复杂度乃是由基 音和陪音的比例关系决定的。 一个物体除全部震动而生声音 之外,其部分震动也会发生声音。
全部震动的声音叫基音,部分 震动的声音叫陪音。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很少会 是纯音,大多都是复合音。 有规律、周期性震动的复合音 为乐音;无规律、非周期性的震 动的复合音为噪音。
他在1834年提出了韦伯定律: 差别阈限虽因刺激类别与感觉类别 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差别阈限与 标准刺激之间存在着一种定比关系, 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 I(2克) ——— =K (0.02) I(100克)
△ I:表示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的差异 量,即差别阈限。 I:表示标准刺激强度。 K:是不同强度下能够觉察到的两个刺激的 最小差异量与标准刺激量的比值,称为韦伯 分数。
感觉:只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并立
即分辨出刺激的个别属性。
知觉:不仅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及其
重要属性,而且知道该刺激所代表 的意义。
正常的生活需要必要的信息, 而信息超载又导致都市人的冷漠, 但是,由感觉剥夺造成的信息不足, 使人无法忍受而产生不安和痛苦。
感觉剥夺试验……
一、感觉的解释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并 将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进 而完成信息属性分辨的过程。 不同的感觉器官只对某种特 定形式且具有一定物理能量的刺 激发生反应。
心理学研究中阈限值的确定是 以被试是否觉察到的刺激强度为依 据的,因此,另一耳机的音乐声音 可以视为阈下刺激。
研究结果发现:
如果再将实验时听过的三段音 乐与从未听过的另外三段新乐曲混 合呈现,让被试辨别曾经听过的乐 曲,被试回答并不正确,但让被试 凭自己的感觉指出哪一段乐曲听起 来比较熟悉顺耳时,他们辨别得相 当准确。
人的各种感觉均有差别阈限。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做出感觉 比较判断,例如一间厂房亮度需要 增加多少才使人觉得更亮了,温度 增加多少才使人感到更暖了,一瓶 饮料增加多少糖才使人感到更甜了。 差别阈限的存在为我们的生产生活, 为节约资源和控制成本提供了操作 标准。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对差别阈限 做了细致的研究。
(二)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因刺激作用持久或缺乏
而使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发生变化 的现象。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 嗅觉的适应现象;
寒冷的冬天,当你把手放入湖水中 时,开始感到冰冷刺骨,但时间一 长,你很可能感到湖水不如刚放入 时那样冰冷,这是温度觉适应的现 象。
绝对阈限的研究,揭示了各种
感觉所能接受的各类刺激强度的下 限。
当刺激强度降低至阈限之下时, 我们是否仍然受到影响?
实验方法是对被试两耳各戴耳 机分别播放不同的声音刺激,要求 被试倾听一耳机的一篇文章并出声 正确跟读,另一耳机播放被试从未 听过的数段音乐。
由于被试必须集中一耳机的文 章内容才能出声跟读,意识上无法 觉察另一耳机的音乐刺激。
例如:
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后闭上 眼睛,我们会感到黑暗的背景上有 一与灯泡相似的光源出现,这是正
后像;
如果马上睁开眼睛注视白色背 景,我们会感到明亮的背景上有一 黑色的斑点,这就是负后像。
颜色视觉主要出现负后像,例 如:我们注视一个黄色圆圈半分钟, 再转向注视白色墙壁,视觉中就会 出现一个蓝色圆圈。
四、几种主要感觉
(一)视觉
视觉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感觉, 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
引起视觉的刺激是波长介于400 纳米至700纳米(10亿分之一米)范 围内的电磁波,又称可见光。
波长低于400纳米(如紫外线) 或高于700纳米(如红外线)的光波, 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
发光体直接发射出来的光和物 体反射出来的光是我们视觉的光刺 激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