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旅游学原理》.pptx
旅游学原理 旅游与旅游者
恩格尔曲线
收 入
生活必需品支出
奢侈品支出
恩格尔定律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来购 买食物(生活必需品)的部分所占比例将会下 降;收入中用来购买奢侈品的部分所占比例将 会上升。
•
恩格尔系数
购买食物支出 恩格尔系数=-------×100% 恩格尔系数=-------×100% 收入
收入水平对旅游的影响
三、国内旅游者技术性定义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跨国界,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跨国界, 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差异。 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差异。对国内游客的界定一般参 照罗马定义,以求国际间统计数字的可比性。 照罗马定义,以求国际间统计数字的可比性。
(一)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四)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
国际游客(入境游客)指来我国探亲访友、观光、度假、 国际游客(入境游客)指来我国探亲访友、观光、度假、 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 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 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根据游客在我国停留的时间不同,分为国际旅游者( 根据游客在我国停留的时间不同,分为国际旅游者(入 境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入境一日游游客) 境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入境一日游游客)。 凡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 凡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 港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 侨、港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称为国际一日游游客或入境一日游游客。其中, 称为国际一日游游客或入境一日游游客。其中,国际一日 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 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船) 上过夜的游客和机、 船上的乘务人员, 上过夜的游客和机、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境 居住而在境内( 工作, 外(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台同胞和 周边国家的居民。 周边国家的居民。
旅游学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
[提问]: 什么是旅游者?同学们大多都是从外地到江门来
念书的,算不算旅游者?为什么?
高 校 新 生报 到
一、国际上关于旅游者的定义
➢ 1.国家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 国际旅游者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其它国家旅
行至少24小时以上的人。具体可包括以下人员: ➢ 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的目的而出国
准则同样对非游客进行了详细的界定: (1)为了移民或谋求职业的目的而进入其它国家
的人员; (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人
员; (3)隶属于上述各类人员的随从人员; (4)流亡者、流浪汉或在边境往来的工作人员; (5)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员。
(二)关于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1.美国对于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审委员会对国内旅游
第三章 旅游者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者概念的主要 说法,熟悉定义旅游者的基本原则,掌握 旅游者的类型、特点及旅游者形成的主客 观条件,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对本地区旅游 者的基本类型、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主讲内容
公司慨况
企业简介 企业历程 组织架构
公司管理
日常管理规范
其它
安全培训知识
进城农民工算旅游者吗?
国内游客应包括在我国境内常住一年以上的 外国人、华侨以及港澳台同胞.
中国国家统计局规定,下列人员不在国内 游客统计范围内: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调遣的武装人员; ➢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到境内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旅行的人; ➢ 为了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 ➢ 为了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 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停靠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
旅游学原理(PPT25页)
旅游是一项体验大自然以及社会文化的审美活动。
据调查,现代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不仅包括消费者心理上
需要恩惠的最原始的动机,政府和旅游产业创造收入和
增加就业的动机,还包括着更加深层次的动机,即精神
上自我实现的动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21世纪
的关键问题”的国际专家圆桌会议上着重指出:文化是
旅游者动机的核心和灵魂。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应当受到
旅游容量的调控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旅游容量的饱和或超载调控,旅游容量的疏载 调控两方面。
(一)旅游容量的饱和或超载调控
旅游地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或旅游活动量达到其极限 容量,称为旅游容量饱和,而超过极限容量则称为旅游 容量超载。旅游容量的饱和或超载将造成环境污染、拥 挤,直接导致旅游质量下降,从而影响该地旅游业的可 持续发展。
10
旅游环境系统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容量的综合性,即 旅游容量是一个概念体系。它由以下五种基本容量构成
(1) 旅游心理容量。 (2) 旅游资源容量。 (3) 旅游的生态容量。 (4) 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5) 旅游的地域容量。
二、旅游容量的测定
(1) 测算旅游环境的空间最大容量,又称为空间极限容量。
的发展。
16
(二)持续性
持续性是生态旅游发展的灵魂。生态旅游的持续性 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 思想,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是生 态旅游产品具有持续的市场吸引力。
(三)理性化
生态旅游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旅游消费理性 化和旅游产业理性化的产物。其理性化的具体表现是旅游 消费的理性化、旅游开发与经营的理性化和旅游管理与服 务的理性化。
(二)旅游容量的疏载调控
旅游学概论课件
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经济增长,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促进了文 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因此,如何在 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旅游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06 旅游管理和法规
旅游管理体制
国家法律
国家法律是旅游法规体系的核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 旅游法》等,对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进行全面规范。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政府制定并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根据 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旅游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
旅游权益保护
旅游权益保护概述
旅游权益保护是指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旅游业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包括旅游者的 知情权、选择权、投诉权等以及经营者的知识产权、商誉权等。
旅游者权益保护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包括知情权、选择权 、投诉权等。同时,行业协会和企业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旅游者的合 法权益。
经营者权益保护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知识产权和商誉权的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 境。同时,行业协会和企业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竞争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要点一
总结词
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是促进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也 是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营销策略是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的一系列营 销手段和措施。在旅游市场中,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产品策 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通过合理的营销 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份 额和盈利能力。同时,营销策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市场 需求、竞争状况、企业自身条件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市 场效果。
旅游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国外:1.从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2.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3.对国际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国内旅游的研究,对第三世界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发达国家旅游的研究;国内:1.相对而言,中国的旅游研究历程很短;2.中国旅游研究起步期、中国旅游业产生与发展的源头时期、以及中国旅游教育和发展的初创期,三者是同步的;3中国旅游研究首先从旅游专业教材建设开始,且多是对国外专业教材的翻译借用;4从旅游业的角度而不是从旅游活动的角度架构学科的研究框架,在认识方法上带有浓重的功利性;旅游学科一开始就被定位成为旅游产业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的应用性学科;对国内外旅游学的评价:中国旅游研究从事理论探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成果很少;主流是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大部分研究成果或者趋于微观的、业务性的探讨,或者喜欢做大文章,框架宏大,内容平常;绝大多数研究成果是诠释性的论证,科学的实证性较少; 总体来看,国外旅游研究与国外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第二节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本书定义: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旅游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他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旅游学的研究内容:1.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旅游的本质与特征旅游者分类及其特征旅游需要及其形成机制旅游需要与旅游需求的关系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旅游决策过程旅游体验过程旅游流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旅游容量及其容量管理针对旅游产业活动的研究:对旅游研究内容的多元认识旅游作为一种人类经历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旅游作为一种财源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旅游作为一种行业不同的认识视角,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存在差异;第三节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旅游学的跨学科性质:不仅表现在旅游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当中,它实际上植根于旅游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这个根本点上;正式因为旅游所包含内容因素广泛,牵扯关系复杂,单纯靠一种研究方法就不可能解决所有相关问题;旅游现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要求它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跨学科是中等层次的,多学科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强调学科间的协作,强调在解决问题时的各学科的相互补充的作用;第四节:旅游学的研究方法由于研究问题的不同性质,方法论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三个层次的方法论:1.最高层次的方法论是哲学方法论;2.第二层次的方法论是一般科学方法论此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具有一般性;3.第三层次的方法论是具体科学研究领域的方法论,是针对某个学科或某个知识领域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探索这种方法论更带有专门性的特点;旅游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定性的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实证的和规范的研究方法演绎的和归纳的研究方法历史的和共时的研究方法在位的和出位的研究方法探测性的、描述性的和解释性的研究方法旅游学研究常用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旅游学研究中的几中具体方法:1.田野工作 2.模式分析 3.科学实验 4.统计分析第二章旅游的本质和特征第一节旅游的本质和特征旅游的本质规定:总而言之,从旅游发生和运行过程上看,由于愉悦性的休闲体验是旅游的内核,因此,旅游就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并且是在个人的意愿、志趣支配下受个人支付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影响而发生的行为,不管是以散客或组团的形式旅游,均是如此;..书56旅游的基本属性:一旅游的消费属性二旅游的休闲属性1.旅游的目的表现为借助葛总可以娱情悦性的活动达到的愉悦体验,这显然区别于为谋生而进行的劳动,也不同于为维持生存而从事的活动;2.旅游时发生与自由时间或余暇当中的行为;3.从旅游的活动构成上看,旅游这种休闲行为实际上又是众多的休闲活动的组合; 三旅游的社会属性注:内容也要了解详见书57页第二节旅游的定义与类型旅游: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旅游的定义:旅游的几种典型定义:早期的旅游定义中外对比被经济化了的旅游定义文化论者的旅游定义官方和半官方定义旅游及其相关范畴的定义:旅游: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点: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旅游是一种个人行为,非制度性安排;旅游是一种休闲;旅游的两个突出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旅游概念内涵的泛化在旅游学科建设以及旅游发展实践中都产生了深刻但未必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1.概念内涵的泛化是导致实践中概念混乱的直接原因; 2.在旅游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旅游一词所存在的概念内涵泛化问题,直接误导了旅游的学科建设的方向,使旅游者的学科体系不能及时地建立起来;3.旅游概念内涵泛化也导致人们在从事旅游研究时过分倾向于综合的方法而忽略分析的方法;4.旅游概念内涵泛化所产生的影响在旅游业发展实践中也有所反映;旅游的类型:根据旅游成分的纯粹程度:完全型旅游和嵌入型旅游按旅游的组织方式:散客旅游和团体包价旅游按是否跨越国境: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按旅游所经历的时间长度:过夜旅游和不过夜旅游第三章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第一节旅游者旅游者传统的定义:属于国际旅游者的四类人依据目的1.为了娱乐、家庭事务或健康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2.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会议或公务3.为商业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4.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间不足24h;不属于国际旅游者的五类人1.为到另一国家谋求职业或长期居住的人;2.前来入学就读的外国学生;3.居住在边境地区、日常跨越国境到邻国工作的人;4.临时过境但不作法律意义上停留的人,即使在境内时间超过24h;缺陷:访问超过24小时,没有对一日游游客进行规定历史演变: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的界定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IUOTO对1937年定义做了修订,包括将以修学形式旅游的学生视为旅游者,以及界定了一个新的旅游者类型:international excursionist,即“短途国际旅游者”或“当日往返国际旅游者”;该类型旅游者指在另一个国家访问不超过24小时的人;另外,IUOTO还定义了过境旅行者,他们是路过一个国家但不作法律意义上的停留的人,不管他们在该国停留多久;2.国际旅游者的进一步规范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举行的国际旅行与旅游会议上,对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旅游者tourists与逗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游客visitors加以区别;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明确了旅游者tourists与不过夜旅游者excursionists的划分,且二者统一于visitors一词,其定义为:“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其他目的到一个非常住国去访问的人; ”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visitors、tourists和excursionists的技术性定义;这些定义成为大多数国家进行旅游者统计的依据;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定义,国际游客international visitors不包括下列人:一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地国家的人...详见书102 二国际游客有分为国际过夜旅游者和国际不过夜旅游者国内旅游者定义:1.世界旅游组织定义:过夜国内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一目的地履行超过二十四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休闲、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不过夜国内旅游者是指基于以上任一目的应在目的地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2.北美国家的定义:美国单程80或160公里,加拿大至少八十公里;安大略省用40公里优点:通常超过一定距离后就离开了其日常居住的社区城市,且距离与时间往往是成正比的;符合旅游“异地性”的特征;缺陷:行政边界居民容易被遗漏;3.欧洲国家的定义: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少于四个月的人,以消遣,健康,出差或参加各种会议,商业旅行,改变课堂教学的修学旅行为目的的;优点:在外过夜的旅游者通常旅行距离较远,离开了其日常居住的地区;缺陷:将当日往返的一日游游客排除在外;4.我国的定义,1分为国内过夜游客和国内一日游游客;国内过夜游客:在其他地方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不超过12个月;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常驻地10公里以外,时间超过6小时又不足24小时,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2规定了7种不属于国内游客的人;各国间对国内旅游者界定的分歧主要是依据时间标准和距离标准;本书对旅游者的定义:旅游者是指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短暂的休闲体验的人;详细4点见书104按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划分:图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定义:1. 需把握并承认的事实旅游资源因可以向旅游者提供休闲体验的凭借而对旅游者具有某种吸引力;作为一种资源形态,旅游资源主要存在于一种潜在的待开发的状态,同时也包括已开发但尚未得到完全开发的那一部分资源;旅游资源完全因他目的而生成或存在,只是由于人们价值观的缘故而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2.旅游资源的界定旅游资源是指先于旅游而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对潜在旅游者所具有的休闲体验价值而可供旅游产业加以开发的潜在财富形态;3.定义中包含的命题第一,相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资源始终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不存在将旅游资源移到旅游客源地的可能性;第二,是一种“拉力”,对形成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客运流动起到存进作用的因素,旅游资源是一种可以利用而且在数量上;第三,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能满足旅游者休闲体验的目的,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所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所以,类似于饭店等媒介性因素,就不构成旅游资源,除非其基本功能已经发生异化的情况;通常来说住宿餐饮设施不是旅游资源,但在有些地方可能异化为旅游资源;例如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竹楼、蒙古包、三里屯酒吧等人文设施、以及沙漠、草原等自然场景稀缺的经济资源;第四,旅游资源的本体并不能独立决定其旅游价值或旅游开发价值,它还需要人类旅游价值观的赋予;第五,旅游资源的本体是一种先旅游而存在的物象,它可以按旅游的目的加以开发利用,但不能创制;第六,旅游资源可以成为旅游产品,即所谓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成分;旅游资源的特征:1.可体验性; 任何一种旅游资源都必须能唤起旅游者的审美和愉悦感受;旅游者面前的旅游资源不是一部艰深的科学论着或文化读本,而是获得愉悦性休闲体验的凭借;2.自在性;旅游资源的本体存在与旅游、旅游业是不相干的,它们是先于旅游和旅游业而存在的;旅游资源是一种不以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的或先在的物象,旅游企业只能对它加以开发利用,而不能生产;旅游资源体本身作为独立于旅游之外而存在的物象,它能否真正成为旅游资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1时代差异使同样的资源体具有完全不同的旅游价值;p1172旅游者的民族或文化差异也使同样的资源体的旅游价值有所不同;吸引力的定向性;3地域差异导致旅游资源在宏观尺度上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3.潜在性;对旅游产业而言,旅游资源都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旅游资源要经过旅游产业的加工、追加一定量的为旅游而投入的劳动,这种旅游资源才能为旅游者所利用,从而转化为特定形式的旅游产品;4.不可移动性;旅游资源的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当旅游资源被开发成旅游产品并被出售时,资源乃至产品的所有权不能转移;旅游资源个体的小尺度搬迁如塔、庙等的近距离迁移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旅游资源的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按照旅游资源的成因以及综合环境因素作为分类原则;见书121页,图表3-3;2.人文旅游资源;定义: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悦人事物,其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历史、民族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五大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居落类、陵墓类、园林类、社会风情类;见书124页,图表3-4 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原则:1.旅游资源开发是人类出自旅游发展的目的通过向旅游资源追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而使之成为可以被大批量旅游者所利用或享用的对象的技术经济过程;2.开发的过程仅仅改变旅游资源的可接近性或可进入性,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该资源的旅游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愉悦性休闲体验等需要的价值;原则:1、保护性开发原则;开发和保护是统一的,并非矛盾;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既体现在开发的工程建设阶段环境效应评估、致力于改善进入性、附属设施要与之相配套,也体现在后期的运行阶段容量控制;保护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有形物质资源和环境,也包括无形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2、社会营销导向原则;资源导向vs营销导向vs社会营销导向;不仅仅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开发;不仅仅为顾客需求开发而要为社会总体利益开发;3、总体规划原则第三节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定义: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性休闲体验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品与劳务的总和;旅游产品的构成:1.核心旅游产品和组合旅游产品;2.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和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特征:1.功能上的可体验性 2.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 3.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4.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 5.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第四节旅游业旅游业的定义: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构成:1.三大支柱说:将旅行社、旅游交通和住宿业确定为旅游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称其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2.五大部门说:住宿接待部门,旅行社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交通运输部门;3.六大要素说:交通客运业,旅行社旅游景点,住宿业,餐饮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广义旅游业的旅游业的构成:1.旅游观赏娱乐业 2.餐饮住宿业 3.旅行社业第四章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第一节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内驱力:是心理学的概念,指因为生理或心理出现失衡而推动人做出行为以恢复平衡的力量;旅游内驱力产生于潜在旅游者心理上出现的旅游价值与感知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旅游动机:有旅游学求所催发、受社会观念和规范准则所影响、直接决定具体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旅游需要:指当人处于缺乏旅游状态时而出现的个体对愉悦性休闲体验的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是心理内驱力在潜在旅游者头脑中的意识反映;旅游行为的动力学模型:1.旅游内驱力在最上端,用以表示它对以下各个范畴的统领和制约作用;2.旅游内驱力是旅游最根本的动力来源,对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行为均有影响,但影响会越来越弱;3.旅游需要是指当人处于缺乏旅游状态时而出现的个体对愉悦性休闲体验行为的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是心理内驱力在潜在旅游者头脑中的意识反映;4.旅游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旅游需要的某种工具性实现,是旅游需要在内容上的实践性分解;见图191页格雷戴恩的推拉力模型:格雷姜漫游癖解释成为一种内在的推动因素,把恋物癖解释成是对存在于异地的拉动因素;戴恩进一步明确了推拉力的概念,推力构成了旅游动机的本质,是旅游的内驱力,他们推动旅游者去寻找那些能够解除当前压力的物体、情形和事件中的各种符号;拉力则代表着旅游目的地的具体吸引物;艾泽欧-阿荷拉的模型两种动力:追求和逃避模型见书195页追求的力量来自个人的内部,由人的本质所规定,是天生的、遗传的、本能的扩张能力和欲望,是促发旅游行为的根本动力来源;逃避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招引和呼唤;内力的推动和外力的吸引麦金托什的动机分类:1.健康动机者2.文化动机者3.社会关系动机者4.地位或声望动机者第二节旅游需求旅游需求相关概念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核心旅游产品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与在这些价格水平上,潜在旅游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旅游需求量是指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格而购买某一种核心旅游产品的数量;旅游者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组合旅游产品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与在这些价格水平上,潜在旅游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旅游者需求量是指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格而购买某一种组合旅游产品的数量;旅游需求函数:1.旅游需求与个人收入的关系2.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价格的关系3.旅游需求与其他物品的价格的关系4.旅游需求与个人偏好的关系5.旅游需求与余暇的关系具体函数,影响因素,关系见书205页旅游需求实现的客观障碍:1.空间障碍空间跨距越大,两地之间的自然与文化差异越大,会使旅游者产生不安心理;较大的空间跨距也意味者必须实现较大尺度的空间移动,这势必造成旅行时间过长、旅行费用过高,因此很多人难以承受.2.时间约束在任何社会中,自由时间这种财富的分配都不会是相等的;只有当自由时间较多并均匀地分布在全年之中,才可以有效地利用旅游这种休闲方式缓解人们的疲倦之感;3.文化差异趋同的文化对人缺乏魅力;反差过大的文化也使人望而却步;倘若两种文化在语言、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难以调和的对立或沟通障碍,则那种趋向于文化的旅游就难以发生,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就会受到遏制;4.社会责任对工作和家庭的责任制约着旅游;清明中秋新年5.身心障碍身体孱弱的人行之不远;心智空茫的人悟之不深;看书216页图表4-12第三节旅游决策过程旅游决策的机会组合模型:1.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旅游者对自己所面临的众多旅游机会进行抉择的过程2.旅游者需要收集和加工大量的有关潜在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并最终做出相关选择3.在整个的机会决策过程中,旅游者所运用的基本评判规则有两个:机会的价值和机会实现的可能性; 见219页图表4-13个体旅游者决策模型:见书第223页图表4-15群体旅游者的类型:按照群体内部成员的关系来划分1.家庭型2.社会组织型3.社会阶层型按照团队的组织形式划分1.自组织的临时性群体2.他组织的临时性群体群体旅游决策过程模型:见书226页图表4-16第五章旅游体验第一节旅游体验意义旅游体验定义:处于旅游世界中的旅游者在与其当下情境深度融合时所获得的一种身心一体的畅爽感受;这种感受是旅游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活动方式实现的一个序时过程;一些相关的关键概念见书298页旅游体验的内容与特点:一审美体验旅游审美体验,是旅游者在欣赏美的自然、艺术品和其他人类劳动成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一种在没有利害感的观照中所得到的享受;审美体验特征:1.这是一种在观看和倾听中获得的极其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使人忘却一切忧虑而专注于眼前的对象;2.这种经验可以使意志中断,不起作用,人似乎觉得自己像是在海妖的美色中陶醉了;3.这种经验有种种不同的强烈程度,即使它过于强烈或过量,也不会使人感觉到厌烦其他的愉快过多时,人会厌烦4.这种愉快的经验是人独有的;虽然其他生物也有自己的快乐,但那些快乐是来自于对气味的嗅觉和味觉;而人的审美快乐则是源自于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和谐5.虽然这种经验源自于感官,但不能仅归因于感官的敏锐;动物的感官也许比人敏锐得多,但动物却不具有这种经验;6.这种愉快直接来自于对对象的感觉本身,而不是来自它引起的联想;二世俗体验我们把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以外的一切体验都称为旅游世俗体验世俗体验特点:1.从内容上看,旅游审美体验所追求的“美”的目标不同,旅游世俗体验所追求的往往是伦理意义上的“善”和认知意义上的“真”,满足身心的直接快乐是这种体验的主体目标;因此,快乐原则也就成了这种追求的支配性原则;2.世俗体验所产生的愉悦往往来自对禁锢的突破和对规诫的背离,是在制度性稀缺中寻找到的一种补偿性质的快感,而审美体验是对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自主追求;3.世俗体验过多,形成过量的刺激,会厌烦;4.世俗体验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在一般动物界中得到验证.旅游体验质量是很难测量的,主要是一种主观感受,可以用于旅游满意度作为衡量指标;旅游期望的特点:1.总体上的片面性和模糊性2.指向上的可转移性或可替代性3.在旅游体验过程中逐步外化并成为度量旅游体验质量的标尺第二节旅游观赏。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在旅游心理学中,第三章通常会涉及旅游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模式。
这一部分内容旨在探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动机、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一、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决策时,会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理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需求:旅游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包括饮食、住宿和交通等方面的需求。
2、安全需求:旅游者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安全和保障,这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方面。
3、社交需求:旅游者希望在旅游过程中结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4、尊重需求:旅游者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这包括尊重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5、自我实现需求:旅游者希望通过旅游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二、旅游者的动机旅游者的动机是推动他们进行旅游的重要因素。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旅游者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烦恼,寻求放松和愉悦。
2、拓展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3、结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
4、寻求新的体验和挑战,满足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5、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三、旅游者的态度与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是影响他们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者的态度:旅游者对旅游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体验。
例如,如果旅游者对某个景点或活动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们可能会更愿意参与其中并享受旅游的过程。
相反,如果他们对某个景点或活动持有消极的态度,他们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并影响旅游体验。
因此,了解旅游者的态度对于提高旅游质量和满意度非常重要。
2、旅游者的行为模式: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包括他们在旅游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消费习惯和决策方式等。
这些行为模式受到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旅游者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消费行为,购买大量的纪念品、食品和衣物等;而另一些旅游者则可能会表现出探索行为,喜欢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等。
《旅游学》复习课件分析.doc
第一章旅游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旅游现象的历史考察一、自由时间的历史分布和结构特征自由时间又称闲暇或余暇,与谋生生活时间相对而言,是指个人扣除用于劳动、满足生理需要、参加必要的社交活动等之后生下来的可由自己支配的时间。
自由时间在人类发展史上,不仅存在量上的差异,而且也有不同的分布模式(P78 图2-3,2-4)从历史上自由时间的分布和发展趋势来看,人类社会走过的历程就是解放生产增加自由时间、改变自由时间分布模式的历程二、审美意识的起源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生产实践分不开的,并受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审美意识得以与其他意识形态相分离,并进而分化出不同的类型。
从审美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来看,对社会美的审美意识先于对自然美得审美意识而存在,而最原始的社会审美意识几乎就与某种生理快感体验交织在一起。
至于对山水花鸟等自然风景的独立审美欣赏,则更是在社会形态发展到较高阶段才出现的。
社会美体现之三:人的心灵美、精神美屈原:“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民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三、旅游的产生首先,个别的旅游现象出现的比较早,可以远溯到原始社会中人们已经初具自由时间和审美的意识并能够自主地利用自由时间进行休闲娱乐的历史阶段。
其次,在我国“旅游”一次出现在南朝时期,正值旅游实践蓬勃发展、对自然美迅速分化独立的时期,当时的山水诗文和山水画就突出表现了这一点。
因此,可以说,完整意义上的旅游现象实际上肇始于此时。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与特征一、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P53 图2-1)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旅游本质的表现在不同层次上。
从作为内核的审美与愉悦的规定,到它所展示的一般属性,直到其外部可见的特征,甚至由这些综合因素所决定的旅游行为特点,都在不同的层面上诠释着旅游的本质。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述
第一节旅游者的概述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者概念的主要说法,熟悉定义旅游者的基本原则,掌握旅游者的类型、特点及旅游者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对本地区旅游者的基本类型、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提问]:什么是旅游者?同学们大多都是从外地到江门来念书的,算不算旅游者?为什么?一、国际上关于旅游者的定义1.国家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国际旅游者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其它国家旅行至少24小时以上的人。
具体可包括以下人员: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的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为了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为了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停靠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以下人员不可统计在内:到某国就业任职者,不管其是否订有合同;到国外定居者;到国外学习,且膳宿在校的学生;凡属边境地区居民及落户定居而又越过边界去工作的人;临时过境而不停留的旅行者,即使其在该国境内时间超过24小时。
2.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1950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对国际旅游者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具体包括:(1)在国外学习,且膳宿在校的学生同样被视为旅游者进行统计;(2)到他国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员被视为国际短途旅游者;(3)途径他国,但不作法律意义上停留的人员被视为过境旅行者。
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了由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发起的国际旅行和旅游会议。
会议提出了“游客”(Visitor)的新概念,并将游客定义为“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其它一个不是自己常住国家访问的人员”。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游客在一个国家停留时间的长短对游客进行细分,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夜旅游者(Tourist),简称旅游者,另一类是一日游游客(Excursionist)。
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举行第19次会议,通过《国际旅游统计暂行准则》,对国际旅游者的界定作了更为明确的表述。
旅游学概论(全套课件265P)
返 回
特点:对象规模有限,政治任务,政企不分 • 旅游业初创和发展时期(1978至今) 初创阶段:1978-1990 (外延扩张型) 1986年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展阶段:1991至今 (质量效益型) 1990年出国游,入境、国内、出境三分天下
二战后世界人口增长
70 60 50 亿 人 次 40 30 20 10 0 1950 1960 1970 年代 1980 1990 2000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 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 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 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
能
铁路运输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 降低了旅行费用 • 加快了旅行速度 • 增强了运载能力 • 网络化扩大了活动范围
托马 斯² 库克 组织 的两 次旅 游活 动
托马斯· 库克组织第一次旅行活动的特点
全球国际旅游总收入增长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4758.0
ª À Ô Ú Ã Ò
2662.1 1024.7 21.0 68.7 179.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ê ´ Ä ú
国际旅游发展趋势
2000年国际旅游人次地区分布
1% 3% 4% 18% 16% Africa Americas EAP Europe Middle East South Asia
58%
2000年国际旅游收入地区分布
2%1%2% 29%
Africa Americas EAP Europe Middle East 17% South Asia
•
有制产生,商品生产的出现。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 离出来,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们为了了解其他 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为了到其他地区交换自 己的产品和商品,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 品的需要(范蠡、吕不韦) 少数奴隶主阶层的享乐旅行(舜、周穆王) 为了政治目的而旅行(孔子周游列国、使者、说 客)
旅游学原理
旅游学原理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的定义、特征、分类、原理等内容。
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了解旅游学原理对于理解和规划旅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目的地进行休闲、娱乐、文化、商务等活动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伴随着临时性的居住和消费,是一种短期的社会活动。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是一种特定的行为,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而是一种对新环境的探索和体验。
其次,旅游具有一些特征。
首先,旅游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参与者是出于自己的意愿选择进行旅游活动的。
其次,旅游是一种暂时性的活动,它不同于移民或定居,而是一种暂时离开日常生活的体验。
另外,旅游还具有空间移动性和时间限制性的特点,参与者需要前往不同的目的地进行旅游,并且旅游的时间通常是有限的。
在旅游学原理中,我们还需要了解旅游的分类。
根据旅游的目的和动机,我们可以将旅游分为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不同类型。
而根据旅游的方式和形式,我们可以将旅游分为自由行、跟团游、自驾游等不同形式。
了解不同类型的旅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旅游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旅游的原理。
旅游的原理包括旅游活动的动机原理、旅游活动的组织原理、旅游活动的经济原理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旅游活动,提高旅游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总的来说,旅游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规划旅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对旅游学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实际旅游活动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章《旅游学原理》.ppt
避难者 refugee
No Image
二、目前国际统计意义上的游客与
旅游者
• 1993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27次会议 上通过。
• “游客”的3个条件: • 1、离开惯常环境,即离开常住地; • 2、在访问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 • 3、访问目的主要不应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
▪ “黄金周”制造的“井喷”和黄金周前后的 “低潮”,造成资源、设施的极大浪费;
▪ 交通拥挤; ▪ 服务质量下降; ▪ 许多政府机关和公司企业中断日常运作,对
整个社会功能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32
No
Imag黄e 金假日旅游弊端 ,政协委员建议带薪休假 ——新华网 (2003-03-17 13:39:45)
个
D=f(I)
人
收
入
旅游需求量
21
No Image
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 /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 出总额×100%
恩格尔系数越低, 表明可自由支配收 入水平越高。
22
家庭收入与旅游消费行为
收入(元)
项目
旅游消费支出 (元)
旅游消费行为 偏向度
〈5000 18.75 0.0052
5000~ 10000
•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 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 (来华)海外游客。
• 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 观光、度假、探亲访友、 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 议、或从事经济、文化、 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 华侨、港澳台同胞。
四、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 1、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分为Domestic tourists & Domestic excursionists;其 他方面都类似于国际旅游者的规定。
第三章旅游策划的基本原理
3、要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 机制是必要的前提 。
4、旅游利益协调过程就是一个人们之间交往行为合 理化的过程,借鉴哈贝马斯的相关理论,从交往行 为的角度来理解利益协调、寻找利益协调的合理化 道路是可取的。
五、效益平衡原则
1、旅游策划应遵循成本——效益原理,应以尽可能 小的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策划出的旅游产品能 够带来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3、独特卖点应该可以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并为 游客带来的独特体验和切身利益。
4、独特卖点可以从策划对象的很多方面选取。
二、技艺融合原则
1、旅游策划是一门技术,有科学的工作原理、相对 固定的技术路线和灵活多样的方法,部分工作环节具 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基础理论、思维方法和操作模 式具有必然性和可复制性。
3、系统筹划理念就是把策划对象和策划问题放在系统 中加以考察和分析,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 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 制约的关系中把握策划对象和策划问题,寻求最佳解 决方案。
4、系统筹划理念体现在旅游策划的各个方面,表 现为不同的方法。
5、系统筹划理念要求策划人员从旅游系统各复杂 要素中找出“阿基米德点”,以尽量小的成本来 “撬动地球”,实现旅游地的“突变”,促进旅 游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弗洛姆在分析人的存在的矛盾性的基础上,归 纳了人的五种非生理需要,对于理解现代旅游活动 的本质与旅游者的需要具有重要启发。
3、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归结为 生理、安全、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4、研究游客心理、决策过程、行为规律,发现旅 游需求是旅游策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通常通过深 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完成。
5、顺应需求是旅游策划的基本思路,激发需求、 引导需求是中级层次,创造需求属于高级层次。
三旅游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精品PPT课件
1、渐进式的物种形成 遗传多样性导致物种形成
一个物种的种群生存条件发生变化,它的命运就会发生变化, 也许灭绝,也许进化成为新物种,也许分布的范围会发生变 化,这一切都决定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即: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进化成为新物种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温室效应对落叶松种群发展趋势的影响、加拉帕戈斯 群岛上13种地雀的进化关系
➢ 岛屿生物具不同于周围环境的明显特征。
• 岛屿生物最初都是外来的。
• 风、水流、动物携带 ,是岛屿生物的主要的来 源方式。
• 生物群落受岛屿隔离程度的强烈影响
• 生物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拓殖动植物到来 的速度,而速度又大体取决于岛屿与拓殖源地间 的距离和该源地的丰富性
• 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段化造成生物种群的小型化, 物种则由于迁入率的降低、灭绝率的提高或者自 身的近郊衰退而灭绝的危险加大。岛屿越小,居 住在上面的物种越小。
二 生物都生活在由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因素 中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不但要 受到无机环境的影响,还要受到其他生物 的影响,并与其他生物发生关联,保持相 互协调,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四大人种的特征及进化
• 高加索人种(白种):起源于高纬较为寒冷地区,该地区 阳光斜射,温度低,紫外线弱,居民体内黑色素含量低, 皮肤白,便于吸收阳光。身体粗壮高大,以减少热量散失。 鼻子高窄,鼻孔通道较长,以预热吸进的冷空气;体表毛 发密稠,便于防寒
第三章 旅游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旅游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旅游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 生态学理论 • 经济学理论 • 社会学理论 • 旅游科学理论 • 环境学理论 • 地理学
第一节 旅游生态学 的理论框架
旅游学原理概述
旅游学原理概述绪论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旅游学作为研究旅游现象的学科,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原理和规律进行系统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旅游行为和旅游产业。
本文将对旅游学的原理进行概述,帮助读者对旅游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旅游学的内涵和基本理论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等。
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旅游需求理论、旅游供给理论、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发展理论。
旅游需求理论研究的是旅游者的动机和需求,通过对旅游者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揭示了旅游活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旅游供给理论研究的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供给机制,包括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推广等。
旅游管理理论研究的是如何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旅游活动,以达到旅游目标和效益最大化。
旅游发展理论则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揭示了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研究等。
实地考察是旅游学研究的基础,通过亲自到旅游地点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旅游服务设施等情况。
问卷调查是收集旅游者需求和满意度等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问卷了解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行为和意见反馈。
统计分析是对旅游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揭示旅游现象的规律和趋势。
文献研究则是通过梳理和分析旅游相关文献,了解旅游学的理论和研究进展。
旅游学的研究工具主要包括旅游地图、旅游统计数据、旅游调查问卷、旅游指南和旅游报告等。
旅游地图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旅游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和旅游资源分布等信息。
旅游统计数据则是研究者进行旅游数据分析的重要依据,可以用于分析旅游者的数量、消费情况和满意度等。
旅游调查问卷则是获取旅游者意见和需求的主要工具,可以用于收集旅游者的个人信息、旅行目的和旅游评价等。
[旅游行业]旅游学原理(ppt 71页)(1)
23.5
荷兰 14 欧美部分国家饭店业集中化状况表
法国 1
比利 14 时
603
14.1
葡萄 7 牙
566
13.0
爱尔 5 兰
505
12.2
卢森 4 堡
289
11.6
资料来源:Kleinwort Benson(1991) 德国 11 西班 14
(三)商业饭店时期
商业饭店出现于20世纪初,这个阶段旅馆的服务对象 普及到社会各阶层,注重为商业活动提供方便,在价格上 力求以廉取胜,面向大众,增添了大量的公共设施场地及 通信工具,以吸引投宿者。当时著名的代表人物首推被称 为现代饭店管理之父的美国饭店业大王斯塔特勒 (E.M.Staeles)。
(四)现代新型饭店时期
旅行社作为中介机构,必须和客户(旅游者)、社区、 相关旅游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社会机构(如保险公司、金 融机构),还有兄弟旅行社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并开展 营销活动,这些就是旅行社的外联业务。
(二)组合和设计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设计是否科学,组合是否合理,对旅游者 的吸引力和满足程度是不同的。必须根据旅游者不同的 需要,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组合,以满足不同层次的 消费群。旅游产品的组合不仅要考虑旅游线路的距离、 费用、时间以及产品的丰富性、独特性等,还要考虑游 客体力能否接受。
(二)饭店是旅游创收的基地
旅游饭店建成后,向客人提供服务可以创造利润, 交纳税金,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特别是可以为国家赚 取大量的外汇。
(三)饭店是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场所
现代旅游饭店功能多样,除能提供基本的食宿之外, 一般还附设有会议室、多功能厅、咖啡厅、舞厅、酒吧、 健身房、康乐厅等。
(四)饭店在促进地区发展和创造就业方 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家庭)收入分配图
个人收入
纳税
可支配收入
社会保障消费
日常必须支出
可随意支配收入
耐用品消费
储蓄
娱乐
汽车
音响
储蓄
张家界七日游 打球
No
Im人age 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国际 经验参数)
▪ 800-1000美元,产生旅游动机 ;4000-10000美元,产生出国 旅游动机;10000美元以上,产生洲际旅游动机。
L (天)
2
3
4
5
6
7
8
R (公里)
14.6
105.5
10000~ 15000
〉15000
70
370
750.02
0.0086
0.0321
0.0421
收入水平对旅游产品需求的弹性(据Walsh,1986:269)
No
Image
二、闲暇时间(leisure time)
(一)人生时间分类 1、工作时间 2、生理上需要调剂的时间 3、家务和社会交往的时间 4、闲暇时间: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个人意愿去 利用和消耗的时间
• 优点:可测算统一的国际旅游数据; • 缺点:概念没有将国内旅游者包括在内,不能
统计此类人群。
罗马会议定义
• 游客: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 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长住国家访问的人。
• 特点: • 将游客分为“过夜游客”与“不过夜游客”,进
一步细化了统计口径。 • 缺点:没有将国内旅游者包括在内。
• 当你放寒假回家或开学时从家来到南京时, 你认为你是旅游者么?
• 学校的韩国留学生到黄山旅游,他们算国际 旅游者还是国内旅游者?
No
Image 一、有关国际组织对旅游者的定义
1、1937年,国际联盟规定 2、1963年,罗马会议规范 3、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对旅客进行分类
6
国际联盟的解释
• 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 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地获取报酬。
• 分歧焦点:是否以24小时作为衡量旅游者的标准?
10
旅游
旅行者
离开惯常环境
是
否
连续停留时间不足12个月 否
是
主要目的不是从访问地获取报酬 否
是
visitor 游客
是否过夜
tourist
是
否 excursionist
其他旅行者
过夜游客(旅游者) 一日游游客 11
三、我国对于国际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世界旅游组织的对旅行者的分类
旅行者 traveler
游客 (被列入旅游统计)
visitor
旅游者 (过夜游客)
tourist
一日游游客 excursionist
其他旅行者 (不被列入旅游统计)
Non-visitor
通勤者 commuter
移民 immigrant
流浪者 vagrant
过境乘客 Direct transit
• 2、各国间对国内旅游者界定的分歧主要是 依据时间标准还是距离标准。
1)距离标准:
北美国家多采用。例如:加拿大规定外出 旅行80公里(有的省规定40公里)以外算 作旅游者;美国规定外出80公里以外算作 旅游者。不考虑是否过夜。
优点:通常超过一定距离后就离开了其日 常居住的社区(城市),符合旅游“异地 性”的特征。
个
D=f(I)
人
收
入
旅游需求量
21
No Image
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 /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 出总额×100%
恩格尔系数越低, 表明可自由支配收 入水平越高。
22
家庭收入与旅游消费行为
收入(元)
项目
旅游消费支出 (元)
旅游消费行为 偏向度
〈5000 18.75 0.0052
5000~ 10000
(二)闲暇时间种类 1、每日闲暇时间 2、每周闲暇时间 3、公共假日(每年有多少天?) 4、带薪假日
25
闲暇时间
人一生的时间
工作时间
非工作时间
法定就 业工作 时间
附加工 作时间
满足生 理需要
闲暇时 间
社会活 动时间
每日余暇 每周余暇 公共假日 带薪假期
(三)闲暇时间的分布与旅游
• 旅游时间与旅游域范围表
16
第二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一、支付能力
• 1.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个人和 家庭的总收入扣除全部纳税后的部分。
• 注:并不等于真正发到手中的。工资中除个人所 得税外,如住房公积金、养老金等也属于可支配 收入。
• 2.可随意支配收入(discretionary income): 个人或家庭的总收入扣除全部纳税、社会保障性 消费(保险)以及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消费部分 (衣、食、住、行)后余下的部分 。
•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 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 (来华)海外游客。
• 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 观光、度假、探亲访友、 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 议、或从事经济、文化、 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 华侨、港澳台同胞。
四、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 1、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分为Domestic tourists & Domestic excursionists;其 他方面都类似于国际旅游者的规定。
No Image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tourist)
1
旅游者 主体
旅游业 媒体或桥梁
旅游资源 客体
No
Image
本章主要内容
• 旅游者的概念与界定 • 实现旅游活动所具备的客观条件 • 实现旅游活动所具备的主观条件
• 旅游者的类型
3
No Image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与界定
4
讨论:
家多采用。例如英格兰,在异地过 夜至少一次;法国,大于24小时小于4个月。
• 优点:在外过夜的旅游者通常旅行距离较 远,离开了其日常居住的地区。
• 缺陷:将当日往返的一日游游客排除在外。
No
Image 四、我国对国内旅游统计的有关规定
国内旅游者: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 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 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 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又不足 24小时,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 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traveler
避难者 refugee
No Image
二、目前国际统计意义上的游客与
旅游者
• 1993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27次会议 上通过。
• “游客”的3个条件: • 1、离开惯常环境,即离开常住地; • 2、在访问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 • 3、访问目的主要不应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