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论文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病人和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们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自信心不足和情绪抑郁等方面。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我国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病人和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他们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自信心不足和情绪抑郁等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紧张抑郁心情长期得不到渲泄,极易导致身心疲劳。
所以,我国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重视。
关键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1我国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发展现状最新年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医护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23%的医护人员有消极情绪,50%的医护人员有时有消极情绪,而73%的医护人员在工作时有情绪消极情况出现。
上海最近对一个区的调查显示,70%的医护人员感到自己合法权益难受保护,有相当比例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良心谴责与生存压力”。
去年底,在广东省卫生厅举行的医护人员精神压力座谈会上,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广东省医护人员精神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医护人员的总体精神压力较大,39%的医护人员压力达到重度程度。
另外,在最新年,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开展了“中国医师睡眠状况调查”,该调查涉及到全国12个城市30家医院的2759名医生,这些医生的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
结果调查显示,其中有1914名医生存在睡眠障碍,其中2/5的医生属于难以入睡,超过3/4的医生睡眠质量差,有大约1/3的医生容易惊醒不能持续睡眠,大于1/4的医生醒来后睡不着觉。
进行该项调查的科研人员了解到,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的医生中,有一半的人认为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有一点影响,46.9%的医生感觉压力过大,35.6%的医生出现焦虑,17.6%的医生感觉存在抑郁症状,28.8%的医生认为自己的问题可能与失眠相关。
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摘要】神经内科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着较高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这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神经内科护士的工作环境与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改善措施以及心理健康对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心理健康不仅对护士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保护和提升神经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其心理健康。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健康、工作环境、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改善措施、工作重要性、建议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内科护士是专门负责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护士。
他们的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神经内科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健康挑战。
在神经内科护士这一职业中,工作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工作弹性小。
他们需要面对各种疾病病情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医疗问题和病人需求。
这种工作环境给神经内科护士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研究神经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改善神经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更好地关注和支持神经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1.2 研究目的神经内科护士是医院中负责处理神经系统疾病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探讨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关注神经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有关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有关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引言心理健康在护士的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护士长期与患者打交道,处理着急性和慢性病患者的复杂问题,同时面对着时间紧张、工作量大的压力。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容易导致护士的心理健康遭受破坏。
因此,研究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如何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实证研究压力与人际关系护士的工作自身已经是一个高度压力的职业,加上与患者及其家人深入接触,很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一项对职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进行比较的研究表明,护士在这些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
职业压力是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人际关系良好则能有效减轻压力。
自我评价和自尊心自我评价和自尊心也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项研究表明,自尊心和工作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拥有高自尊心的护士表现出更好的工作表现和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自我评价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这表明在减轻护士因工作带来的压力时,改善护士自我评价和提高自尊心非常重要。
情感疲劳和抑郁症情感疲劳和抑郁症是常见的护士心理健康问题。
一项对护士的情感疲劳和抑郁症进行的调查表明,护士存在明显的情感疲劳和抑郁症倾向。
其中,情感疲劳是护士工作压力、角色期望、组织支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抑郁症是情感疲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因此,情感疲劳是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先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健康干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品质。
因此,如何解决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提升护士的自我感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已经得到了证实,比如护士的情感支持、心理辅导和定期体检等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情感疲劳和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结论护士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研究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应当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同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完善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体系,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自我减压方法的探讨

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自我减压方法的探讨繁忙的工作节奏加上护理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很多护士身心疲惫,亚健康的身体状况日益严重,许多护士试图改变现状,却不知所措,本文通过原因分析及减压方法的探讨,希望能对护理人员摆脱亚健康状态有所帮助。
标签:亚健康;原因分析;减压方法护士在每个医院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护士虽被人们贯以最美的称谓,却要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委屈。
除了人们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更严重的是医患关系的高度紧张,导致护士的心理健康日趋受到严峻的考验。
研究表明多数护士均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此情况却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现就护士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如下:1、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护士是每天接触病人最密切的,也是多数治疗工作的直接执行者。
护士既要完成琐碎、繁重的护理工作,又要与患者、家属等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且时刻要应对患者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
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护士长期身心疲惫。
因职业特殊,护士基本都要倒夜班,不规律的作息使护士长期处于慢性睡眠剥夺状态,长此以往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刺激,导致机体疲劳,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2、护理人员严重缺编由于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和医院的飞速扩张,加上追求经济效益以及对护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医院护士严重缺编,而这种情况下,却是病人日益增高的要求,和医院不断提高的医疗水平对护士形成的无形压力。
床护配比的严重不足,还有陪检、晨间护理、取药、送标本等这些不该是护理范畴的工作,在很多二级医院仍由护士来承担。
严重的睡眠剥夺状态下还有各种学习及培训,让护理人员不堪重负。
3、护士职业风险的压力护理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因此,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
由于护士在校学习知识局限,对潜在的纠纷风险认识不足,导致纠纷发生时总是处于被动局面。
工作中为护士配给的防护措施不足,职业伤害不在少数,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护士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这一切。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维护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维护研究摘要: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然而,护理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威胁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方法,分析护理人员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维护对策。
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
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压力过大、工作时间长、社会支持少等。
维护对策包括开展职业训练、实施心理测评和干预、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
研究表明,有效的维护措施可以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本研究为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对策。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对策一、研究目的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理人员易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时会演变为职业倦怠和离职[1]。
为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方法,分析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维护对策,以增进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稳定人才队伍。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为某三级医院200名护理人员,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140人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为97.14%。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特征、工作压力源及心理问题自评量表等。
文献分析收集近5年关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文献70余篇,对研究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一)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73.3%)、抑郁(64.4%)和强迫症状(52.6%)的检出率较高。
(二)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主要包括工作压力过大(80.7%)、工作时间长(63.7%)、睡眠时间短(53.3%)、社会支持少(39.3%)等。
除工作因素外,社会支持不足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三)维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对策。
包括加强职业培训以增强工作适应性;开展定期心理测评并进行必要干预;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如心理咨询和亲友会等。
课题研究论文:不同护龄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及工作倦怠调查分析

心理学论文不同护龄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及工作倦怠调查分析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很多护士会因为反复坚持一项工作而产生倦怠,而通过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的工作压力会给护士带来情感、认知、行为等一系列的危害,尤其是在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需求方面,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导致工作的失误。
而这也是影响工作效率、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快速发展医疗行业中,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更应该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
次调查旨在探讨学历对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及工作倦怠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护士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不同性别、护龄、学历、性格特质、医院性质、科室以及所处的应激状态表现不同程度的倦怠情绪,而这也是此次调查的要点。
1 研究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本院100名女护士,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5岁,根据情况分组中专、大专、本科等护士状况,每天两检测一次,为期6个月。
1.2 护士心理健康测量方法主要以精神科的心理治疗仪器为检测对象,其实心理健康研究的技术的主要手段是采取临床心理问题真的技术为评定条件,如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人体评定量表(G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衡量等,也可以采取自制经过严格新都和效度相关的检测问题作出报告分析。
2 不同程度护理检测研究2.1 护士心理状态明显总体水平不高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因为女护士不同生理状况和年龄差距的变化,只有10人身体无异常,而15人呈现非健康状态,75名护士呈现亚健康状态。
长期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倦的状态主要是亚健康比例人群,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后,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等,而因为各方面家庭生活原因的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总是牵绊对工作的影响,这和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还存在一些人文社会知识的影响,比如说心理学、人际沟通、自我减压等调配能力。
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原因与应对

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原因与应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原因与应对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和定性研究方法,本文调查了护士心理健康现状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其原因。
研究结果显示高工作压力、长时间工作、心理负担过重以及缺乏社会支持是导致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善护士心理健康,可采取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等多种应对策略。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结论第一节:研究主题护士的心理健康一直是医务护理领域关注的焦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工作负荷的加重,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
研究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原因与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护士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其潜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节: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两种主要研究方法,即案例分析和定性研究。
案例分析是通过收集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真实案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
定性研究方法则通过采访护士、观察工作环境等方式,获取相关的定性数据,用于分析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因素。
第三节:案例分析和结果呈现案例1:护士A,女性,40岁,工作经验10年。
最近几个月,护士A 出现失眠、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健康问题。
经过与护士A的交谈,发现她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每周工作6天,工作压力过大,且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
案例2:护士B,男性,30岁,工作经验5年。
护士B工作时间长,经常在夜班工作,导致生活节奏紊乱。
他表示,经常感到疲劳、烦躁,并无法充分休息和调节自己的压力。
以上案例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失眠、焦虑、情绪低落、疲劳和压力过大。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对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第四节:结论通过案例分析和定性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高工作压力和长时间工作是导致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对策论文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改善对策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管理者支持,创造良好职业氛围,人性化管理,培养抗挫折能力及沟通能力,强化法律意识。
结果: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的重视,确保护士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结论: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对于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全民健康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对策护士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人员,其职责是向病人提供良好的身心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以及对护士身心耗竭综合征概念的提出,只有强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才能确保护士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目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精神压力来源及改善对策分析如下。
护士常见精神压力源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随时面对病人对医疗效果差、医疗费用高的不满;工作中建立的关系错综复杂。
来自职业的压力: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竟聘上岗、人员缺编、常年夜班等造成脑力、体力的长期超负荷。
来自自身的压力:护士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差,黄爱松等调查结果显示74.54%的护士缺乏心理学知识,不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的平衡和调节。
护患纠纷的压力: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举证责任倒置等相关规定的出台,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护理工作环境日益恶劣。
社会上、行业内对护士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尊重。
改善对策管理者的支持:呼吁管理部门的重视,引导护理人员调整心态,要自重、自爱、自信,做好本职工作;尽力改善工作环境,简化工作流程,建立支持辅助系统。
开展积极向上的健康活动,引导护理人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修养,改善心理状态,使护士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推行人性化管理方法,在管理上采取“疏”而不“堵”的方法,充分尊重护士的人格。
积极争取政策提高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提供个人业务发展空间,制订培训计划,为她们的业务发展铺平道路,在晋升职称、进修学习、专科护士培养、护士长选拔等方面都应有明确规定,让每位护理人员能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学科(专业):护理学申请人:韩静指导教师:高睿教授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健康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为研究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以及部队医院与地方医院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差异,本文选取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和咸阳人民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各200人,共400人进行相关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0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总均分为1.605±0.5815),存在着躯体化(1.384±0.4865)、强迫症状(1.854±0.6111)、人际关系敏感(1.745±0.6368)、抑郁(1.540±0.5500)、焦虑(1.668±0.5959)、敌对(1.600±0.6540)、恐怖(1.405±0.4996)、偏执(1.598±0.5723)、精神病性(1.400±0.4524)等心理健康问题。
部队医院相对于地方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总均分唐都医院比泾阳县人民医院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问题得分中唐都医院比泾阳县人民医院高。
结论:无论部队医院还是地方医院,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都比较大,导致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相对而言,部队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比地方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差。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压力论文类型:调研报告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nursing staffDiscipline (specialty): NursingApplicant: Han JingAdvisor: Professor Gao Rui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nursing staff, analyze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seek solutions to them, so as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maintenance of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aff.Methods: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nursing staff, nursing staff and the difference of army hospital and local hospital psychological statu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nursing staff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Tangdu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nd Xianyang people's Hospital of the 200 people, a total of 400 people were studied, using symptom checklistSCL-90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400 nurses.Results: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poor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aff (total score 1.6050.5815), there are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1.3840.4865) (1.8540.6111) (1.7450.6368),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1.5400.5500) (1.6680.5959) (1.6000.6540), terror and hostility, paranoia (1.5980.5723 (1.4050.4996)) and psychoticism (1.4000.4524)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 army hospital relative to the local hospital,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nursing staff is relatively poor, the total average ratio of Jingy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Tangdu Hospital,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phobia, paranoia and psychosis scores i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an ask Tangdu Hospital Jingy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Conclusion: both military hospital and local hospital, nursing staff at work under the pressure is relatively large, resulting in somatization,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phobia, paranoia, psychosis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nurses in military hospitals is worse than that of nurses in local hospitals.Keywords: nursing staff; mental health; stressThesis type: Investigation Report目录摘要 (I)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研究目的及目标 (2)1.3 关键词及定义 (2)2 研究方法 (3)2.1研究设计 (3)2.2 研究对象 (3)2.3 研究工具/方法 (3)2.4研究步骤 (4)3 结果 (5)3.1结果 (5)3.2分析 (5)4.讨论 (7)4.1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关注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7)4.2充分放松身心,合理宣泄消极情绪 (7)4.3关注护士工作状态,提高医院管理者的支持 (7)4.4增进理解,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8)4.5强化法律意识,保障自身安全 (9)5.结论及建议 (10)5.1结论 (10)5.2建议 (1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1)1.前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护理工作有它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护理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护理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护理技能,有与同行及其他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以病人为中心,关心病人疾苦,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等等。
在如此特殊的工作环境中要想给病人提供良好的身心康复条件,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实验证明,恶劣的情绪和负性心理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症细胞的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可以调整和平衡机体的免疫机能,有利于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同时可使已有的恶性肿瘤处于自限状态,或最终被机体的免疫作用所消灭。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其职业技能的发挥及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由于护理模式的变化,医院的特殊氛围,社会、医疗市场经济大环境,历史、中国国情的影响等原因使护理人员面临多方面的压力,新时期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随着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社会各界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深入更细致,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面对更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当前国内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护理人员直接面对患病群体,护理工作崇高而神圣,同时调查表明,护士待遇普遍较低,工作量大、任务重、个人发展受限。
现代护理工作集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风险性于一体,护理人员在高压力、高度紧张、高风险、高强度的环境中容易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维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因为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被重视。
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在具备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等国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心身耗竭综合征”的概念,我国也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
护士的工作性质、特点与其他职业不同,工作压力是影响她们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回顾近年来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发现目前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高。
本文从社会、医院、职业、个人因素探讨了压力的来源,分析了护士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压力的来源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和手段, 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发展。
旨在呼吁社会尊重护士职业,给护士多些理解,多些支持,并为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及深造机会,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