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预期学派
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
2
2. 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假说原本是货币学派的理论 基础之一,理性预期学派将其含义加以 引申,并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3. 李嘉图等价定理
(2)反对凯恩斯主性预期学派的的基本理论
1. 理性预期假说
(1)理性预期是长期中最准确的预期。 (2)理性预期是有效利用一切信息而进行的的预期。 (3)理性预期是与预期者使用的经济理论和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Xet = E ( Xt / It-1 )
式中:X是经济变量, Xet 是t-1 时期对t 时期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测值, It-1 是t-1 时期经济过程所反映的信息集合, E ( Xt | It-1 ) 是t 时期经济变量X在t-1期信息集合条件下的期望值。
4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中提出了政府债券与税收等价的命题, 巴罗对这一思想重新作了阐述,使其成 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
3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
1. 用附加预期变量补充传统的总供给曲 线。
2. 用理性预期来解释价格水平与产量水 平的均衡。
四、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1.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 2. 政策目标单一论。 3. 信誉重于规则。
理性预期学派
罗伯特·卢卡斯
Robert Lucas (1937-)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一、概述
1. 代表人物:
卢卡斯(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 主)、萨金特、华莱士、巴罗、泰勒和 普雷斯科特(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 主)等。
2. 理论特征: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历史渊源
二战以后,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 了50—6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 代。 但进入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陷 入“滞胀”局面:一方面,生产过剩,产品积压 ,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停滞不前;另一方 面,物价持续上涨,而且涨幅较大。
■政府的政策目标只能是解决通货膨胀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政府的唯一政策目标应当是确立最理想的 一般物价水平,是防止和减少通货膨胀,而不是同时解决通货膨胀 和失业,更不应当是失业。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用提高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办法只会加剧通 货膨胀,而不能使失业率相应地降低;同样,用降低货币供应增长 率的办法虽然能降低通货膨胀率,但却不一定能减少失业率。这与 凯恩斯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他们认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 并无相互替代关系,从而否认了新古典综合派所推崇的菲利浦斯曲 线。因此,他们断言,国家调节经济的措施,无论是短期,还是长 期,都是无效的。因为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货币当局无法长 久地欺骗公众,他们对未来都有所估计,有了预防性措施。当社会 上失业人数增加,人们就估计到政府会采取通货膨胀措施,从而导 致实际工资的下降,于是雇员预先要求提高货币工资,订一个“保 险系数”。经过通货膨胀之后,雇主看到实际工资并没有下降,就 不会增雇工人,所以,通货膨胀不会使失业率发生变化。也就是说, 只要存在理性预期,不论政府通货膨胀的次数如何频繁,失业率都 不会改变。因此,根据理性预期理论,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任何干 预都是根本无效的。西方有句名言:“他骗了所有的人,最后他发 现,原来他被所有的人骗了。”这就是说,当人们有了经验教训以 后,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了。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非但无效,反而 会在人们的理性预期作用下,加速通货膨胀。所以,理性预期学派 的结论仍然是说,货币当局只能影响名义变量(物价),而实际变 量(失业和生产)则不会受到影响。 正因为如此,理性预期学派积极主张:政府的唯一政策目标应 当是确立最理想的一般物价水平,是防止和减少通货膨胀,而不是
对理性预期学派的一点认识.doc
对理性预期学派的一点认识摘要: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上无法解决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滞胀等问题时,理性预期学派随之崛起,它通过理性预期假设,并运用模拟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各种经济现象,主张自由经营,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对此可进行辨证的舍取。
关键词:理性预期学派;预期;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导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理论,约翰·穆斯和罗伯特·卢卡斯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
进入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普遍陷入“滞胀”局面:一方面,生产过剩,产品积压,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停滞不前;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上涨,而且涨幅较大。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实使凯恩斯主义进退失居: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扩大财政开支和货币发行,增加社会总需求,这又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若要控制通货膨胀,就要缩减财政开支和货币发行,控制社会总需求,而这又会加深经济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主义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危机为理性预期学派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一、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成果1 、理性预期假设。
穆斯认为所谓理性预期,是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的,适应性预期就是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预测未来,反复检验和修订,采取错了再试的方式,使预期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
而理性预期与这种适应性预期根本不同,它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这种预期之所以称“理性的”,因为它是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对这种知识加以最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一种预期。
经济行为主体在进行理性预期时是主动的,在事先掌握了充分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对所获得的有关信息作了明智的处理。
因此,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不易于被市场中的假象所迷惑。
该假说包含三种情形:信息是稀少的,而且,一般说来经济制度没有浪费信息;预期的方式特殊地依赖有关的经济制度;公众的预测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无重大的影响,公众的预测仅仅反映经济制度的运行趋势.总之,理性预期暗示人们不会重复预期错误。
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一、学派代表人物领袖和奠基者: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生于纽约,其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193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做研究生,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并受芝加哥大学聘请教授经济学理论。
1948年升任芝加哥大学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77年。
在这30年里他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形塑成一个紧密而完整的经济学派,被称为“芝加哥学派”。
期间为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货币在商业周期的角色,这是他学术上的重大分水岭。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曾经在1980、1988和1993年访问过中国。
他是极出色的演说家,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能随时即席演说,极富说服力,“没多少人能与他说上两分钟”。
坚定信仰个人自由,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
弗里德曼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以他为核心的货币主义者在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下,主张以控制货币数量的金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思想的萌芽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
核心论点: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直接来源)MV=PT。
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T为社会总交易量。
货币流通速度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长期内相当稳定;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社会的商品和老物的总产量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因素结论:在货币的流通速度和社会商品和劳务量不变的前提下,物价水平是随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同正比例变动。
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流通中的作用,即货币的支付职能3、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1)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2)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鼓吹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三、弗里德曼的基本理论观点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同名义收入的增长率有着保持一致的关系。
第六章: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第六章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3个理论来源:(1)约翰.穆思:概念;(2)新古典学派:市场出清;市场调节作用;(3)货币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约翰.穆思;罗伯特.卢卡斯•经济分析的重点内容:预期形成。
强调预期的关键作用。
•根据理性预期理论,整个经济学的最终基础是信息论——人们通过占有大量信息来预期和制定决策,并用以指导整个经济活动。
一、基本假设(一)预期与理性预期1.静态预期•假定经济活动主体完全按照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来估计和判断未来经济形势;没有考虑实际可能发生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P预期= P现2.非理性预期(外插性、外推型)•对未来的预期不仅应根据某种经济变量过去的情况预测未来,而且还应根据它所显示出来的变化趋势预测其将要到达的水平。
•P预期= P现+(P现-P往)X预期系数•三个特征:P1813.适应性预期•经济活动主体的预期并不是独立于其他经济变量之外的,而是以其过去的经验和客观经济活动为基础的,人们可以利用过去的预期误差修正他们现在的预期。
•优点:简单易行•弱点:仅仅只是结合过去和现在预期存在的误差来预测将来,而没有考虑现存的、对未来将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所依据的信息主要是过去值。
4.“理性预期”理论•假定经济活动当事人在形成预期时,使用了一切可获得的相关信息,并对其理智分析和整理,由此作出预期。
•三个特点:(1)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现存所有信息,与理论分析结果通常趋向一致;(2)其形成与准确性依赖于一定的经济结构体系或者经济环境;(3)不排除受不确定因素干扰而出现偏差,但一旦人们发现错误,会立即作出正确反应。
•“卢卡斯批评”:批评了凯恩斯主义提出的“政府可以完全控制经济发展”的观点,认为理性预期的存在会使人们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断随政策调整而调整预期,于是政策实施的后果可能与政府预想的不一样。
(二)市场出清假设•市场上供求相等,不存在超额供给。
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工资与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可随经济变动作出迅速调整,所有市场及时出清。
理性预期学派西方经济学流派石家庄经济学院王志伟教材
2024/10/1
2
谁革了凯恩斯主义旳命
➢也正是这一系列旳论文,卢卡斯在1995年 取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 旳颁奖词,至今看起来依然如此感人心 魄——“卢卡斯提出旳理性预期假说,改 造了宏观经济分析和深化了我们对经济政 策旳了解。卢卡斯已经使得直到1970年代 为止所刊登旳大多数经济理论站不住脚了。 他也是自那时以来最有影响旳经济学家之 一。”
谁革了凯恩斯主义旳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一代:20世纪70年代,理性预期 学派,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
➢第二代:巴罗、基特兰德、普雷斯 考特、约翰泰勒
➢货币主义第二号,对凯恩斯经济学形 成最严重威胁——“一拳头”
2024/10/1
1
谁革了凯恩斯主义旳命
➢对全部从事经济研究旳人而言,卢卡 斯是一种不容忽视旳颠峰。他经过 1960年代到1970年代旳一系列论文, 直接地冲击了长久占据主流旳凯恩斯 经济学,甚至被人以为是一场颠覆性 旳革命,是一场标志着凯恩斯学派终 止和理性预期学派诞生旳革命
费者旳消费支出,也不影响资本形成
2024/10/1
24
第九章 理性预期学派
➢三、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 ➢结论:采用何种筹措方式是无关紧要
旳 ➢(二)凯恩斯:经过政府借债而非增
长税收来扩大政府支出 ➢根据:公债哲学
2024/10/1
25
第九章 理性预期学派
➢ 三、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 ➢ (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 ➢ 1、定理 ➢ t期,政府减税使居民目前储蓄上升,t期政府发
2024/10/1
5
罗伯特·卢卡斯
➢卢卡斯早在2023年4月,加入一种有 1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取得者和10名前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在内旳149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构成旳临时团队, 刊登联名信,支持中国入世
14理性预期学派
14.1.1 穆斯的例子 穆斯举的是一个农产品市场的例子。这种农产品面对的是一个向下倾斜 的需求曲线。
Qd P t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供给由于受前一期的播种面积决定,因此是刚性 的。在前一期,预期当期农产品的价格越高,前一期的播种面就越大,
今年的供给也就越多。所以,农产品的供给可以写为:
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
1) 确定条件下的理性预期 假设经济中没有不确定性。这时我们要求预期是正确的,即,
e Pt Pt Pt
e
2) 不确定性下的理性预期
在一个确定性的模型中,人们准确的预见到未来的状况,所以理
性预期成了“完美预见”(Perfect Foresight),但这并不现实,下面将在 模型中引入不确定性。
Q P t
s
e
由市场出清条件 Q Q
d
s
可以得到
e Pt Pt
14.1.2 静态预期
在(t-1)时期预测t时期的价格等于(t-1)时期实际成交的价格,这种预 期称为“静态预期”,数学表达式为:
P t P t 1
代入上式可以解出
e
Pt Pt 1
第14章 理性预期学派
14.1 理性预期
所谓“预期”就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如个人、企业等)在 决定其当前的行动以前,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动所作的
一种估计。例如,厂商在进行生产决策时,要对未来的商品生
产价格和市场需求进行预测,然后才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以及如何生产;农民必须对各种农产品的未来价格进行预测来 决定当前应种植哪些农作物;居民要预测未来货币价格(即利 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等,以决定当期应更多的储蓄还是更多的 消费。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美国的一种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
因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而得名。
又译合理预期。
理性预期的思想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J·F·穆思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提出,70年代由芝加哥大学的R.E.卢卡斯和明尼苏达大学的T·J·萨金特和N·华莱士等人作出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形成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指人们在搜集尽可能多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数学模型.对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化做出估计。
具体说,理性预期包括三层含义:(1)做出经济决策的主体是有理性的。
他们的行为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2)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努力利用一切有关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对有关数据、资料的充分掌握。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穆思在分析中首次使用了理性预期概念,但在当时和后来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到1972年,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将理性预期概念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正确的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新古典经济学的很多结论和政策建议都是从理性预期推断来的,包括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AD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移动后决定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以及对财政政策的分析等。
适应性预期指人们仅仅根据过去而预测未来的说法。
新古典学者认为,适应性预期是错误的说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是60年代末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经济学流派。
理性预期学派
1、理性预期学说 学说的两个依据: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 率假说 2、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 自然失业率概念(回忆) 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 的差距,导致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之间的差距
三、主要经济理论
3、持续市场出清假说 比较不同学派的市场出请假设 凯恩斯主义的市场非均衡模型: 4、理性预期下的AD-AS模型分析,画图分析 附加预期的 AS 曲线:当工人预期的价格水平 为一定时,一个社会在不同的实际价格水平下 所提供的产量曲线。 比较凯恩斯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AD-AS模型
讨论如下问题: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模型为什么叫均衡 的经济周期模型? (2)两种经济周期理论的区别,尤其是实际经济周期 理论对经济周期的看法 (3)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劳动的跨期替代效应(劳 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价格粘性,金融部门低 效等,不同的周期理论传导机制不同 (4)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5)中国的经济周期可否用该理论来解释? 查资料,了解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及对我国现实的分析 试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分析
5、经济周期理论
(1)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产品和劳动的 供应者会根据相对价格或工资的变化情况,进 行立即的产品生产的替代和劳动时间与闲暇时 间的替代,因此,工资与物价的微小变化就能 引起产量与就业量的显著波动。 由卢卡斯总供给函数得到:yt=ynt+а(PtPet),其中ynt是正常产量,公式即表示社会 总产量是实际价格与预期价格相偏离的函数, 所以经济周期波动应该主要从价格的波动和货 币总量的波动去寻找原因
(一)理性预期假说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 学连为一体,它和微观经济学中利润最大化、效 用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是平行和对应的; (二)某些成果得到成功应用:效率市场 (efficient market)是理性预期假说在证券 市场行为研究上的直接应用; (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突破了短期分析与长 期分析的界限,把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问题纳 入统一的分析框架 (四)对政府制定政策的思路和理念的影响
理性预期学派
参考资料――经济学流派――正文4说明:正文中带下划线的内容表示有相关链接内容,链接的内容附在文后。
“经济学说史”部分已有的人物、学派用下划线表示,如凯恩斯。
四、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重要经济学流派。
由于其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故名。
理性预期学派以自己独有的理性预期理论反对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凯恩斯经济学,并使西方宏观经济学在理论结构、分析方法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代表人物是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
(一)理性预期学派的产生(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根据(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四)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一)理性预期学派的产生理性预期学派是对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和政策提出挑战而兴起的。
1961年,约翰·穆思在一篇题为《理性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的文章中,最初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这可以看作是该学派的缘起。
之后,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人循着理性预期的思路,阐发了诸如工资、就业、失业、货币、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政府行为和经济政策的作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并猛烈批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理性预期学派的兴起,在西方经济学界颇为引人注目。
理性预期理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被看成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领域最重要的突破性成果之一。
卢卡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995年)。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根据西方的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上,—个是个体是寻求最优化的。
换句话说,经济行为主体在他们的收入和技术的限度内力求取得最大的预期利润或最大的预期效用;另一个是市场趋向于供求平衡,就是说在每个市场上,除非有法律的限制,情报的脱节,或政府政策的阻碍,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卖方愿意供应的数量恰好等于买方愿意买进的数量。
在这两个前提下,市场上每种产品均衡的含义,就是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企业预备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
经济学流派第8讲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从理性而不是适应性预期出发,曲线无论是短期 还是长期均不存在。
25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通货膨胀 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方程 π= πe -ε(u-u*)
14
“关于结果要在许多天后才能见分晓的积极行动, 我们的大多数决策很可能起源于动物精神 (animal spirits)——一种自发的而不是无所 事事的冲动”(《通论》,第165页)。
在这里,“动物精神”表达的是一种人的本能、 一种信心。当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动物精神” 会正向发挥作用,人们会相信这种状态将持续下 去,相信扩大产能和利润不断涌入,甚至会变得 过于“盲目”和“轻信”,进而演化成泡沫诞生 的心理学动力。当经济处于衰退之时,“动物精 神”又会走向反面。因此,“人类本性的特点也 会造成不稳定性”(《通论》,第165页)。
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构成
理性预期 假设
持续市场 出清
总供给
新古典宏 观经济学Ⅰ型
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构成
卢卡斯批判
实际经济 周期理论
巴罗-李嘉图 等价
时间不 一致性和规则
新古典宏 观经济学Ⅱ型
4
理性预期的学说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分支。总体而言, 芝加哥学派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一次革命,他们认为政府 调控是无效的,因而信奉自由的市场经济。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革命”则是继弗里德曼“货 币主义革命”后进一步革命。理性预期是指当事人针对某 个经济现象(例如市场价格)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 是理性的,那么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 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因此,平均地来说, 人们的预期应该是准确的。 市场参与者对政府政策的预期将导致“政府失灵”。理性 预期的概念现在不仅是宏观分析中的基本方法,在股票、 债券及外汇市场中也被广泛应用。
18第十八章 理性预期学派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说史
第十八章 理性预期学派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渊源
㈠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理论 在自由竞争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是唯一有效的经 济调节工具。在这种竞争性的市场中,供求均衡决定 价格,价格反过来调节供求。利用价格机制可以使市 场出清,实现供求平衡,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 利用,利润、产量和就业达到最大化或实现均衡。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说史
第十八章 理性预期学派
罗伯特.巴罗(Baro,R.J.1944— 罗伯特.巴罗(Baro,R.J.1944—),罗彻斯特大 学经济学教授。早年在加利福尼亚人文学院学习, 1969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经济学)。 1969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经济学)。 主要贡献是发展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研究了不 完全信息和理性预期对经济周期的作用和对经济政策 效应的影响,用经验性研究论证了自然率假说。主要 著述有:《理性预期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著述有:《理性预期和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 就业和通货膨胀》 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预期和经济周期》、 货币、预期和经济周期》 《收入和就业的一般均衡模型》、《美国的非预期货 收入和就业的一般均衡模型》 币增长和失业》 币增长和失业》等。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说史
第十八章 理性预期学派
㈢ 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思想的批判
在政策评价问题上,凯恩斯主义始终把总的就业 水平和物价水平作为衡量标准。在理性预期学派看来, 这种做法是武断的,没有依据的。总就业和物价水平 指标没有明确的福利含义,它们往往使人误入歧途。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关于个人福利的增进,没有 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 理性预期学派还全盘否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 性。
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或理性预期学说,其代表人物有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萨近特等。
与货币主义学派一样,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反对政府实施相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其政策主张所依据的理论却与货币主义不同。
货币主义为了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复活了萨伊定理,认为在自发条件下,价格机制会自发地使供给等于需求,但是,并没有针对凯恩斯对新古典学派的批判提出新的理论。
而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实践之所以失败,原因是他们的政策的理论基础错了,对资本主义作了错误的理解。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解决宏观经济政策疑难理论问题的钥匙,还在微观经济之中;关键的问题是:企业家或者生产者能否预知未来,能否对未来发生的事件在当前做出合理的预期。
凯恩斯反对新古典学派的均衡论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企业家不能预知未来,不能对未来做出理性的预期。
凯恩斯认为,从企业进行投资和生产,到产品被生产出来提供到市场,有一个相当长的间隔时期。
为了使当前计划的投资和生产能在未来给自己带来收益,生产者和投资者必须对未来进行预期,包括对价格的预期和对未来投资收益的预期。
前者是短期预期,后者是长期预期。
毫无疑问,如果企业家都能够准确预知未来,因而使当前的投资和生产刚好满足未来消费的需要,资本主义就不会发生危机。
但是,凯恩斯认为这很难做到,困难不在于短期,而在于长期。
他认为,企业家的短期预期主要是依据过去的经验做出的,短期内的决策错误很容易得到调整,因此,在短期内,这种主要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决策的做法是合理的,也不会产生的大的问题。
但是,就长期而言,这种做法却可能导致不利的结果。
在长期中,过去的经验变成了成规,人们往往根据成规行事。
但是,未来的市场却是变化的。
依据成规做出长期预期和长期决策,在未来被发现与事实不服合时,很难改正。
从凯恩斯关于预期的理论中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市场安排是基于企业家个人对未来的预期的,但是未来实际上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理性预期学派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学派,其核心理念是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会基于理性预期,即会根据已有的信息来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和计算,从而做出最优的选择。
这一学派的理论主要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前提上,本文将对这些假定进行浅析。
理性预期学派假定经济主体具有理性。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合理计算利益和成本,从而尽可能地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这种假定前提源于对人的行为模式的理性判断,即认为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个体会运用理性思维来做出决策。
理性预期学派假定个体对信息有完全的了解。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主体可以获得并准确地理解所有的经济信息,能够对未来的经济情况做出准确的预测。
这一假定前提与现实情况有所偏离,现实中个体往往无法完全了解所有的信息,而且对信息的解读也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
理性预期学派假定个体对未来的预期一致。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个体对未来的预期是基于相同的信息和理性计算进行的,因此其预期是一致的。
这一假定前提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不成立,不同个体在面对相同的信息时可能会有不同的预期,甚至是相互矛盾的预期。
第四,理性预期学派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市场是一个理想化的机制,所有的买家和卖家都是价格接受者,没有市场力量可以影响价格的形成。
这一假定前提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市场往往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垄断和寡头垄断等情况,价格的形成和调整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
理性预期学派假定经济主体的决策是基于长期利益最大化的。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长期利益,而非短期利益。
这一假定前提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长期利益往往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往往会受到短期利益的诱惑而做出短视决策。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前提上,包括个体的理性、完全信息、一致预期、完全竞争和长期利益最大化等。
尽管这些假定前提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它们依然为理性预期学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为经济领域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理性预期学派
“卢卡斯批评”的两方面意义
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新思路:按最大化原则,从微观层 次入手研究宏观问题;
引起8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化演进,出现宏 微一体化趋势。
二、总供给函数
因他重视供给而非需求,这个函数在其理论中有重要地 位。
率时,他们会把价格总水平上升误为成自己产品 相对价格上升,增加就业与产出,实际产出上升 到自然率以上;
据此可绘制出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如果实际价格水平等于预期价格水平,
即 P P ,全体厂商愿意提的产量就yn
Pt
AS 是 ;
•如果价格意外提高,即P P> ,实际工
Pt Pt
资将降低,那么,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将
传递机制:劳动者闲暇跨时替代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 种情况讨论:
如劳动者认为冲击引起的工资提高是暂时的,劳动替 代闲暇的弹性大,即更多地减少现期闲暇,增加劳动 供给。这导致现期产量增加,经济处于上升期。
如弹性足够大,即使微小冲击也会引起较大的产出效 应。
如劳动者认为冲击引起的工资提高是长期的,劳动替 代闲暇的弹性小,但这时生产者将愿意进行新的资本 投资,因“建设需要时间”(基-普估计为4个季 度),因此产量会在初次冲击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继 续增加。
模型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卢卡斯,1975)与实际经济 周期(基德兰德、普里斯科特,1982)两类。 二者的差别为: 前者认为初始波动来自货币冲击或总需求冲击 后者认为初始波动来自技术冲击或供给冲击 二者的共同点是: 都以理性预期为假设,假定当事人对初始冲击信息把
握不完全,需从信息噪音中筛选有用信号,这是波动 的原因,但其筛选信息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因此,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理性预期学派是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强调经济主体在作出决策时会基于理性判断和对信息的准确预期。
该学派的理论假设有以下几个前提。
理性预期学派假设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具有理性。
理性行为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作出决策,而不受情绪、偏见或其他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个体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现实环境中的经济变量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期,并基于预期作出决策。
理性预期学派假设个体具有完全信息。
个体可以获得和处理市场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并准确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和影响。
这意味着个体能够充分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变动以及其他相关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并据此做出理性的决策。
理性预期学派假设个体具有一致的预期。
个体的预期在理性的基础上是一致的,即相同的信息可以导致相同的预期。
个体之间基于共享的信息和类似的分析方法,对于未来的经济变量的走势具有相似的预期。
第四,理性预期学派假设个体能够灵活调整预期。
个体能够根据新的信息和观察到的现象,对原有的预期进行修正和调整。
个体可以及时获取新的信息,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预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理性预期学派假设市场是处于均衡状态的。
个体的理性行为会推动市场向均衡状态发展,即供求关系的平衡状态。
在均衡状态下,个体的预期和实际结果一致,市场价格和数量达到最优解。
需要指出的是,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完全适用。
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可能受到情绪、偏见和限制性信息的影响,导致他们的决策并非完全理性。
市场往往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中,不容易达到均衡状态。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假设只是对经济现象的部分解释,而现实经济中还存在其他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1. 引言1.1 理性预期学派的定义理性预期学派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强调个体的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理性和信息完备的假设。
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合理地利用手头的信息和预期未来的事件,以最大化自身效用为目标。
这种理论认为市场参与者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他们对未来的预期和信息来做出最优选择,从而推动市场的价格和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的状态。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市场领域。
通过对理性预期学派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和市场的运行机制,为实现经济的稳健增长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理论支持。
1.2 理性预期学派的起源理性预期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学家之间的学术讨论。
这一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和随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代表性的学者有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桑帕特、约翰·库克和罗伯特·巴罗等。
这些学者通过对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假设。
理性预期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经济学家们开始怀疑传统的宏观经济模型在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时的有效性。
他们认为,传统模型过于简化和理想化了经济主体的行为,忽视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所具有的理性和信息获取能力。
他们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以更好地解释经济中的种种现象。
理性预期学派的起源标志着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将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力从传统的宏观经济模型转向了更加注重微观基础和个体决策的模型。
这一学派的理论贡献和实证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经济行为与经济结果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为后续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定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定是指在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中,人们的行为是基于理性的假设。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做出决策时,人们会根据自己对未来的合理预期来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
经济学说史第十八章理性预期学派
2. 市场出清
该学派主张市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能够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达
到均衡状态。
1. 强调预期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主体会根据 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做出预期,这些预 期是理性的,能够反映经济活动的内 在规律。
3. 政策无效性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经济主体能 够理性预期到政策的变化,政策的有 效性会受到影响。
在市场出清状态下,市场上的商 品和劳务的供给和需求相等,市 场处于均衡状态。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经济主 体能够做出理性预期,市场出清 原理能够实现,即使存在外部冲 击或政策干预。
自然率假说
01 自然率假说认为,经济中存在一个自然增长率, 这个增长率是由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 素决定的。
02 自然率假说认为,政府政策无法改变这个自然增 长率,因为经济主体能够做出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及
03
其贡献
卢卡斯及其经济计量模型
卢卡斯是理性预期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卢卡斯经济计量 模型,该模型将理性预期假说引入到宏观经济模型中,以解释和预测经 济行为。
卢卡斯的经济计量模型强调了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状况的理性预期,认 为经济主体会根据可获得的信息形成对未来的预期,并据此做出最优决 策。
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挑战与影响
理性预期学派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挑战主要在于对不完全信息和非理性行为的看法。新凯恩斯主 义强调政府干预和稳定经济的必要性,而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市场能够自我调节,政府干预可能引发 副作用。
理性预期学派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挑战促使后者重新审视其理论假设和政策主张,促进经济学界 对政府和市场作用的深入探讨。同时,理性预期学派也吸收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些观点和方 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身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卡斯的理论分析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经济当事人在市
场经济活动中很难区分一般物价水平变动 和相对价格的变动。
政府在人 们没有预 期的情况 下突然增 加货币供 应量
价 生产者 相 格 误认 对 水 价 平 信息 格 提 不完全 上 升 升 增 加 投 资, 扩 大 规 模
纠 生产者 正, 经 意识 减 济 少 繁 信息 投 荣 充分 资
• 开始,P=P1,工人预期的价格Pe=P1,在 劳动力市场上,由Nd=Ns决定了均衡就业 量N1,由生产函数可以得到相应的产出Y1。 • 然后价格发生了变化,P=P2,厂商完全了 解这一情况,所以对劳动力需求函数变为 Nd(W/P2)。 • 工人的预期却仍然是原来的数值,所以对 劳动供给函数仍为Ns(W/Pe)。
不变性命题的分析
分析基础是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假设:
工人/厂商做出的理性决策是最优的; 工人/厂商的劳动/常量供给取决于相对价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理性预期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厂商与 工人所掌握的关于价格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 厂商所能掌握的真实价格:Nd=Nd(W/P) • 工人只能用预期的价格:Ns=Ns(W/Pe)
• 所以,对应新的价格P2,有了新的就业量 N2,从而有了新的产出Y2。 • 将A、B点连接起来就是“卢卡斯供给曲线”
• 问题:当预期的Pe值调整后,ES会怎么变 化?
政策含义
• 系统的政策无效因为它会被经济主体的理 性预期所抵消,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如果不让人们预期到政策,则需实行随机 政策,引起意外波动,是有害的,即随机 政策也是无效的 • 结论:公开的财政,货币政策不会有效, 所以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
经 济 萧 条
周期性 经济危机
卢卡斯的理论分析
在物价水平相对稳定的一个国家,政府 利用突然的通货膨胀政策可以比较容易制 造出经济繁荣; 但当政府持续利用这种政策的时间越长, 生产者对政策的反应越小,当政策的效果 被人们事先完全预测到的时候,政策就变 得无效了。
卢卡斯的理论分析
[例] 假定,建立在过去预期基础上的经 济模型表明,通胀2%时,失业为4%,提高 一个百分点的通胀,可以降低2个百分点的 失业。于是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以1个百分 点通胀的上升换2个百分点失业的下降。但 是,政府的政策被公众预期到了,他们就 要求增加工资,弥补通胀的损失,实际上 就是模型失业和通胀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结果,货币供给的增加不能实现预期的就 业目标。
用不变性命题分析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关 系
• 凯恩斯主义:在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 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 货币学派: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短期内 有降低利率的作用,但在长期中无效。 • 理性预期学派:当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 策的时候,公众马上会预期到未来的通胀, 并采取防范性措施,要求更高的名义利率, 其降息效应在短期内也不会存在。
• 总量分析方法过于一般化,没有考虑微观 因素,凯恩斯主义的总量分析侧重于政府 干预对国民经济总体的影响,没有充分考 虑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公众经济政策的反应。 因而,根据这种分析方法制定的经济政策 也就不一定正确,并不能发生应有的效力, 为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要用微观分析 补充一般宏观分析的不足,并建立一种微 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滞不前; 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上涨,而且涨幅较大。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的现实使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不攻自破,在实践中处于两难境地。
• 当被许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圭臬的凯恩斯主义在理论 上无法自圆其说,在实践中无能为力时,西方经济学又一 次陷入危机。 • 在这种背景下,旨在以理性预期方法说明凯恩斯宏观经济 政策无效性的理性预期学派应运兴起,盛极一时。
理性预期的价值取向
• 1.理性预期学派以追求经济发展的 自然水平政策目标。 • 2.崇尚自由经营,反对政府过多干 预。 • 3.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
二、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
• 充分就业的假定前提并不存在。70年代以 来,全世界都出现了资源短缺和能源紧张 的问题,资源有限性和能源的供给不足已 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之下, 资源闲置已不复存在,从而使能源,原材 料方面的供给已无弹性,生产已达到潜在 水平 ,故总供给已达到最大限度。
卢卡斯的理论分析
《对经济周期的理解》(1977)
《失业政策》(1978)
经济周期理论
基本出发点: 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各经济周期出现的共 同特点。
卢卡斯的理论分析
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各经济周期出现的共同特点:
1. 各部门产量的波动性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2. 耐久资本品和耐久消费品的波动幅度大于非耐久产品 的波动幅度; 3. 农产品和自然资源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具有较高的一 致性; 4. 与其它经济变量相比,企业的利润率表现出较高的一 致性; 5. 价格、短期利息率、货币总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均表现 为超前循环波动。
理论假说
• 理性预期学派在具体分析经济周期问题时,其理 性原则体现为两个重要的假说: 1、理性预期 认为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的,在信息充分的条 件下,他们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件 的主观 预测和经济理论的预测是一致的。 2、短暂替代假说 认为产品和劳动的供应者根据相对价格或相 对工资的变化情况,进行即刻的产品生产的替代 和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的替代,即市场是充分竞 争的。
三、周期性经济波动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缺陷— —即他们认为资源是始终能够充分利用的, 决不会出现持续的大量的短缺和失业,因 此,他们甚至不能解释普通的经济周期问 题。 以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为代表的理 性预期学派在努力恢复新古典经济的理性 原则——个体寻求最优化、市场趋向供求 均衡,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经济 政策的同时,试图建立一个以理性预期为 特征的经济周期理论,以重新解释周期性 经济波动现象。
理性预期的不变性命题
• 基于前面内容的分析,理性预期学派推出 了一个重要命题,即不变性命题。这一命 题断定:货币供给中可预期部分对就业、 产量或其他实际变量均无实际影响,其中 不能预期的部分或货币供应量意外地不规 则变动,虽然能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影响, 但其作用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与波动, 因此,政府货币当局的经济政策,无论从 长期还是短期来看,都是无效的,其结果 都是引起通货膨胀。
2、学派概述
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即主张理性预期假说的学派,其在经 济学流派中被认为是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即 以动态分析及理性预期假说为主要特征而与第一 代分流。 理性预期学派是从货币主义学派中分化出来 的。
3、学派代表人物
卢卡斯
• 穆斯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 • 70年代,经济学家卢卡斯(Robert E.Lucas Jr发表了《预 期与货币中性》一文,将穆斯的理性假说同货币主义模型 结合起来分析。 • 之后,卢卡斯又和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家萨金特(Thomas J.Sargent)、华莱士等人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把理性预期 引入宏观经济模型,并用于理性预期整个理论体系的分析, 以卢卡斯为首的理性预期学派最终形成。 • 罗伯特·巴罗
预期理论的发展
静态预期:由蛛网理论发展而来 外推型预期 适应性预期 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
前三种预期各有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缺陷,即三 种预期都没有建立在对经济行为深入考虑的基础 之上,因此,穆斯给出了三个假定: (1)由于经济系统是稀缺的,经济系统一般不会浪 费信息
(2)预期的形成方式主要取决于描述经济的有关体 系结构 (3)公众的预期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不产生重大影响
卢卡斯的理论分析
物价总水平 经常变化
推测名义价格的 变化中有多少是 名义价格变动 由通货膨胀引起 (生 的,有多少是由 产者) 相对价格变动引 信息 起的
筛选
通货膨胀——相对短暂、 名义价格绝对水平上升但 相对价格比例不变、一般 不影响实际产量和就业 (货币中性)。
相对价格(至关重 要)——长久持续、 调节资源配置
四、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比货币学派更为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派别
• 凯恩斯主义“积极行动主义的宏观经济政 策”生效的暗示前提—— 政府总比公众高明,可以出其不意地实 施某种经济政策影响经济生活。 •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原则—— 经济如果不反复遭受政府冲击就会基本 稳定。 在理性预期条件下,人们对政府的经 济政策和实施后果早已充分预计到了,并 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得政府的经济政 策没有任何效果。
目录
• • • • 理性预期学派的概述 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和不变性命题 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理性预期的政策主张及对其的评价
一、概述
• • • • 1、理性预期的背景 2、学派概述 3、学派代表人物 4、预期理论的发展
1、理性预期的背景
• 二战以后,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50—6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 进入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陷入“滞胀”局 面:一方面,生产过剩,产品积压,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停
理性预期学派的三点看法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不可能克服经济周 期(即抵消产量、就业或其经济总量的波 动); 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绝大多数结果是 不确定的; 三、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结果不一定符合公众 的意愿。 市场比任何模型都聪明,政府的任
务——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们充分了 解的良好环境。
五、对理性预期理论的评价
• 用总量分析方法建立的宏观经济模型没有 考虑“个人决策”的作用,理性预期学派 认为,个人决策的作用是与人们对经济形 势的预期有关,因此个人决策对经济活动 的变化有决定的影响作用,而个人决策依 赖于人们的理性预期,所以公众的理性预 期是影响客观经济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不变性命题的提出
• 从理性预期理论出发,理性预期学派在许多经济问题上都与凯恩斯主 义和货币学派持有不同的观点。 •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 • 凯恩斯主义:失业与通胀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 • 货币学派:这种关系短期存在,长期不存在。 • 理性预期:从理性而不是适应性预期出发,曲线所反映的交替关系无 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不存在。 • 因为在理性预期的条件之下,人们已经估计到货币供应量增加后可能 发生的实际后果,从而采取了预防性货币供应量增加措施(如要求提 供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利息率),因此,一旦货币供应量增加,它只会 导致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并不能使工资和利息率都下降,于是暂时的产 量增加和利息率下降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