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ppt
合集下载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

比喻
第四则
孟子
字音
• 卒然( cù ) • 恶乎定( wū ) • 嗜杀( shì ) • 枯槁( gǎo ) • 沛然( pèi )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 就之而不 告诉 从远处看 国君 靠近,接近
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使人敬畏 卒:通“猝”,突然 怎样安定
梁惠王曰:“寡人之 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
凶,
国君谦词 对于
语气词连用 黄河北部 荒年
则移其民
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
使动,使…迁移 到
这样 考察
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更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国都城在大 梁,故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问题探讨
3、本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来面 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人交往, 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
4、文中“良人”的“餍足之道”是什么?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之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顾而之他”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丈夫是我们一生指望的人
梁襄王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 精神状态低下,“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 表现出涉世不深的窘态。
42
问题探讨 2020/5/6
2、孟子是怎样看待梁襄王的?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
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 那 统治百姓的国君,人君
1
导入:
2020/5/6
网课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1王好战,请以战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32张PPT)

第二则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 妻一妾而处 室者,其良 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 反。其妻问 所与饮食者 ,则尽富贵 也。
处室:住在一起。 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 呼。 餍:满足、饱食。 反:通“返”。 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 喝 的人。 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 (她们的)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 。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 )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的正道!’他说:‘请 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来等到明年停止偷 鸡。’如果你知道国君征收苛重的赋税不合道义,就应 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第三则赏析:
孟子用偷鸡者知错不改的故事来讽刺宋国 君臣知错却不及时更正的可笑,不施“仁政”, 不关心民生的现象。
《孟子·梁惠王上》
第一则赏析:
假托的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 样的缺点或错误们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 别人。揭示梁惠王的政治跟邻国的政治并没有 本质的差异,对平时不行仁政,到关键时刻施 一点小恩小惠就想达到国富民强天下归附的梁 惠王的刻画淋漓尽致,实在是妙极。
论辩技巧:用寓言故事说理,凸显事物的本质。
第二天早上起来,(妻子)就暗中跟随丈夫,整个都城 里没一个人站着和他讲话的人。最后他到了东门外的墓 地里,走向祭祀先人的人,向他们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 肉;不够吃,又环顾四周,走向其他的人,这大概是他 吃饱喝足的办法。
其妻归,告其妾, 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 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 中庭,而良人未之 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论辩技巧: 善用形象化地语言表情达意 用寓言故事说理,使可鄙的更可见其可鄙
《王好战_请以战喻》优秀课件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 们)一生依靠的人,现在却像这样的!”(于是)跟 他的妾一起大骂她们的丈夫,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 泣,可是丈夫并不知道这些,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 傲视他的妻和妾。
qweqwe 10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之墦间,之祭者,顾而之他
表推测, 大概
qweqwe 17
寓意分析 对比一: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
坟场的“乞” 妻妾面前的“骄”
对比二: 齐人与妻妾人生准则的对比
齐人乞食不知羞耻
妻妾为丈夫行为痛哭
qweqwe 19
本则寓言内 容是什么?
指责社会上那些用 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
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
妻妾都感到无地自容。
qweqwe 20
第三则
qweqwe 22
孟子曰:“今有人 日攘其邻之鸡者,或 日:名作状,每天 告之曰:是非君子之 攘:窃取,偷 或:有人 道!’曰:‘请损之, 是:这 道:道义,正道 月攘一鸡,以待来年, 损:减少 月:名作状, 如:如果 然后已。’如知其非 每月 义,斯速已矣,何待 其:代指国君征收苛税的 办法 斯:则,就 来年?” 译文:孟子说:“现在有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 (她们的)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 家。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 (他)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qweqwe 7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而未 尝有显者来,吾 将瞷良人之所之 也。”
其:指良人。 未尝:不曾。 显者:有名望的人。 瞷(jià 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 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 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 词,取独,后一个“之”是 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
qweqwe 10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之墦间,之祭者,顾而之他
表推测, 大概
qweqwe 17
寓意分析 对比一: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
坟场的“乞” 妻妾面前的“骄”
对比二: 齐人与妻妾人生准则的对比
齐人乞食不知羞耻
妻妾为丈夫行为痛哭
qweqwe 19
本则寓言内 容是什么?
指责社会上那些用 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
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
妻妾都感到无地自容。
qweqwe 20
第三则
qweqwe 22
孟子曰:“今有人 日攘其邻之鸡者,或 日:名作状,每天 告之曰:是非君子之 攘:窃取,偷 或:有人 道!’曰:‘请损之, 是:这 道:道义,正道 月攘一鸡,以待来年, 损:减少 月:名作状, 如:如果 然后已。’如知其非 每月 义,斯速已矣,何待 其:代指国君征收苛税的 办法 斯:则,就 来年?” 译文:孟子说:“现在有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 (她们的)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 家。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 (他)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qweqwe 7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而未 尝有显者来,吾 将瞷良人之所之 也。”
其:指良人。 未尝:不曾。 显者:有名望的人。 瞷(jià 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 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 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 词,取独,后一个“之”是 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

对于
黄河北部
到
这样
考察
荒年
第一段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邻国的百姓不会更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
取独
国君谦词
语气词连用
介词,凭借
介词,用
以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动词
动词作名词
◆ 谨庠序之教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第二章
问题探讨
第三章
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添加标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添加标题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添加标题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添加标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一生依靠的人,现在却像这样的!”(于是)跟他的妾一起大骂她们的丈夫,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泣,可是丈夫并不知道这些,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傲视他的妻和妾。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添加标题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01
添加标题
表推测, 大概
04
添加标题
之墦间,之祭者,顾而之他
告诉
通“猝”,突然
何、哪里
数词作动词:统一;
动词,亲附
然:形容词后; 之:动后助词,无义
夫:那;人牧:人君
期待
由:通“犹”; 就:流向
重点字词梳理
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
遇旱而枯槁
遇雨而兴盛
百姓
禾苗
遇仁政而归之
大水流向低处
黄河北部
到
这样
考察
荒年
第一段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邻国的百姓不会更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
取独
国君谦词
语气词连用
介词,凭借
介词,用
以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动词
动词作名词
◆ 谨庠序之教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第二章
问题探讨
第三章
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添加标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添加标题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添加标题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添加标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一生依靠的人,现在却像这样的!”(于是)跟他的妾一起大骂她们的丈夫,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泣,可是丈夫并不知道这些,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傲视他的妻和妾。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添加标题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01
添加标题
表推测, 大概
04
添加标题
之墦间,之祭者,顾而之他
告诉
通“猝”,突然
何、哪里
数词作动词:统一;
动词,亲附
然:形容词后; 之:动后助词,无义
夫:那;人牧:人君
期待
由:通“犹”; 就:流向
重点字词梳理
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
遇旱而枯槁
遇雨而兴盛
百姓
禾苗
遇仁政而归之
大水流向低处
《王好战-请以战喻》优秀课件

写法 探究
通观全文四则: 孟子说理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寓言和比喻”
关于“寓言”:一般认为,寓言就是 带有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通常是 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故事”是“宾”,“寓意”是 “主”,
如何理解全文四则中的“宾”与 “主”?
用了哪些譬喻?
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嘲笑邻 国国君
蚤:通“早” 施(yí):通“迤”,斜 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从:跟随 国中: 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卒,最后 之: 去、往 东郭:城之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 的人 乞其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
肉 不足:不够吃,没有吃饱 顾: 回过头看、环视 之他:走向其他人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然后已,何如? 以:表目的
已:停止
戴盈之说:“让国君实行十分之一的税率, 让国君废除关卡和市场的征税,今年,请让我 不能做到,请让国君减轻赋税和关市之征,来 等到明年再全部废止,怎么样?”
孟子曰:“今有人
日攘其邻之鸡者,或 日:名作状,每天
告之曰:是非君子之 攘:窃取,偷 或:有人
道!’曰:‘请损之,是:这 道:道义,正道
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之矣。诚如是也,民 归之,由水之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
夫:那 人牧:指统治百姓的国 君,人君 引领:伸长脖子 而:表修饰 望:期待 诚:果真 由:通“犹”好像 沛然:气势盛大的样子
译文:现在那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 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 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 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 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

其:指良人。 未尝:不曾。 显者:有名望的人。 瞷(jià 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 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 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 词,消独,后一个“之”是 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
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 才回家;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都是些 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家不曾有有地位有声望的人来过, 我要暗中看看他去些什么地方。”
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孟子在最后 一层旨在说 明什么?
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 加多应有的态度:应反 省自己,清除虐政,施 行仁政。
第二则
孟子
•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儒学大师,他发展了孔 子“仁”的主张,提出了“仁政”说,我们刚学过的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的仁政思想。但对这位被后人 尊称为“亚圣”的大儒,《射雕英雄传》中的
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人 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 富贵也”重复了一遍,为什么?
明确:突出这一现象,显示其不同一
般,令人生疑。
哪一句点出了齐人可疑的 关键?
明确:而未尝有显 者来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 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 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 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 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 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 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2 王好战,请以战喻(共17张PPT)

▪第三部分
↓
王道
王道之始 王道之成
1.为实现“王道之始”要采取哪些措施? 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措施
效果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 , ﹍﹍﹍﹍﹍﹍﹍﹍﹍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 ,﹍﹍﹍﹍﹍﹍﹍﹍﹍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 ,﹍﹍﹍﹍﹍﹍﹍﹍﹍
轲 战国
子舆
仁政
孔孟 亚圣
民贵君轻
本文主要记叙了梁惠王 与的孟对子话。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1)梁惠王提出疑惑 第二部分(2-3)孟子分析疑惑 第三部分(4)孟子阐述“仁政”
课文分析
▪ 第一部分
1.梁惠王的困惑是什么呢? 2.梁惠王为什么想要使民加多呢?
3.梁惠王为了使民加多,他采取了哪些 措施呢? 4.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养生丧死无憾 ﹍﹍﹍﹍﹍﹍﹍ 王道之始也 ﹍﹍﹍﹍﹍
2.请从文中找出实现王道之成所采取的措施以 及实施措施后所产生的后果。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Hale Waihona Puke ▪ 第二部分1.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 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而是 以“王好战,请以战喻”作答?
(1)梁惠王喜欢打仗,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 喻,启发对方,使对方更易于接受。 (2)设喻作答,本体和喻体非常贴切,使比喻 充满了逻辑的力量,也使文字显得从容不迫, 机智而又风趣。
《王好战_请以战喻》PPT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 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 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 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 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 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 遂成《孟子》。
比作 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
2016/8/4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34
解读两个比喻本体、喻体
“水之就下”
形容 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施行仁政——获得民心——统一天下
2016/8/4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35
讨论:孟子是怎样看待梁襄王的?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
夫:那 人牧:指统治百姓的国 君,人君 引领:伸长脖子 而:表修饰 望:期待 诚:果真 由:通“犹”好像 沛然:气势盛大的样子
译文:现在那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
的。如果有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 会伸长脖子殷切地期待着他了。果真像这样,老百姓 就归附他,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哗啦啦的气势盛大, 谁又能够阻挡他们呢?‛
蚤:通“早” 施(yí ):通“迤”,斜 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从:跟随 国中: 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卒,最后 乊: 去、往 东郭:城乊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乊祭者:走向祭祀先人 的人 乞其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 肉 不足:不够吃,没有吃饱 顾: 回过头看、环视 乊他:走向其他人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2016/8/4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37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 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 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 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 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 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 遂成《孟子》。
比作 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
2016/8/4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34
解读两个比喻本体、喻体
“水之就下”
形容 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施行仁政——获得民心——统一天下
2016/8/4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35
讨论:孟子是怎样看待梁襄王的?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
夫:那 人牧:指统治百姓的国 君,人君 引领:伸长脖子 而:表修饰 望:期待 诚:果真 由:通“犹”好像 沛然:气势盛大的样子
译文:现在那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
的。如果有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 会伸长脖子殷切地期待着他了。果真像这样,老百姓 就归附他,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哗啦啦的气势盛大, 谁又能够阻挡他们呢?‛
蚤:通“早” 施(yí ):通“迤”,斜 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从:跟随 国中: 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卒,最后 乊: 去、往 东郭:城乊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乊祭者:走向祭祀先人 的人 乞其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 肉 不足:不够吃,没有吃饱 顾: 回过头看、环视 乊他:走向其他人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2016/8/4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37
【高中语文】王好战,请以战喻ppt精品课件

王好战,请以战喻
• 本节课所要完成目标: 1、了解孟子的思想性格。 2、了解孟子散文的魅力, 掌握譬喻说理的好处。
3、体悟孟子及其思想的现 实意义。
• 善辩。 •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 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 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 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 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
譬喻论证法:用具体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方法。
• 比喻用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人们 熟知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是寓 言、传说等。 • 运用比喻论证法,能使文章说理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 《孟子》的犀利 • 《庄子》的恣肆 • 《荀子》的浑厚 • 《韩非子》的峻峭 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 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 利益。(以德治国,诚信社会)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 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 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可持续发 展,绿色产业,和谐社会) 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 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科技是第一生产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 本节课所要完成目标: 1、了解孟子的思想性格。 2、了解孟子散文的魅力, 掌握譬喻说理的好处。
3、体悟孟子及其思想的现 实意义。
• 善辩。 •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 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 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 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 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
譬喻论证法:用具体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方法。
• 比喻用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人们 熟知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是寓 言、传说等。 • 运用比喻论证法,能使文章说理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 《孟子》的犀利 • 《庄子》的恣肆 • 《荀子》的浑厚 • 《韩非子》的峻峭 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 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 利益。(以德治国,诚信社会)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 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 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可持续发 展,绿色产业,和谐社会) 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 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科技是第一生产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王好战,请以战喻》优秀课件(带翻译)

说理方法?
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应反省 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对比 比喻
狗彘食人食(贵族) 涂有饿莩(百姓)
儒家经典之一,现存7篇,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包括《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 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 下《尽心》上、下,七篇十四卷
篇名跟《论语》相似,摘取 每篇开头几个字眼,没有特 别意思。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 《论语》《大学》《中 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读《论语》《孟子》一类书,当分两种目的:其一为
修养受用,其一为学术的研究。为修养受用起见《论语》
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fú除及兴奋。
读《孟子》第一,宜观其砥砺廉隅,崇尚名节,进退
辞受取与之间竣立防闲,如此然后可以自守而不至堕落。
第二,宜观其气象博大,独往独来,光明俊伟,绝无藏闪。
能常常诵习体会,人格自然扩大。第三,宜观其意志坚强,
《孟子》简介
•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 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 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 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 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战国时代的特点:
和春秋一样,天下无道,但是战国社会更动荡、 政治更腐败、战争更频繁、人民更痛苦。
百折不回。服膺书中语,对于环境之压迫,可以增加抵抗
力。第四,宜观其修养下手工夫简易直捷,无后儒所言支
离、玄渺之二病。
要之《孟子》为修养最适当之书,于今日青年尤为相
宜。学者宜摘取其中精要语熟诵,或钞出常常阅览,使其
精神深入我之“下意识”中,则一生做人基础可以稳固,
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应反省 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对比 比喻
狗彘食人食(贵族) 涂有饿莩(百姓)
儒家经典之一,现存7篇,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包括《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 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 下《尽心》上、下,七篇十四卷
篇名跟《论语》相似,摘取 每篇开头几个字眼,没有特 别意思。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 《论语》《大学》《中 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读《论语》《孟子》一类书,当分两种目的:其一为
修养受用,其一为学术的研究。为修养受用起见《论语》
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fú除及兴奋。
读《孟子》第一,宜观其砥砺廉隅,崇尚名节,进退
辞受取与之间竣立防闲,如此然后可以自守而不至堕落。
第二,宜观其气象博大,独往独来,光明俊伟,绝无藏闪。
能常常诵习体会,人格自然扩大。第三,宜观其意志坚强,
《孟子》简介
•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 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 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 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 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战国时代的特点:
和春秋一样,天下无道,但是战国社会更动荡、 政治更腐败、战争更频繁、人民更痛苦。
百折不回。服膺书中语,对于环境之压迫,可以增加抵抗
力。第四,宜观其修养下手工夫简易直捷,无后儒所言支
离、玄渺之二病。
要之《孟子》为修养最适当之书,于今日青年尤为相
宜。学者宜摘取其中精要语熟诵,或钞出常常阅览,使其
精神深入我之“下意识”中,则一生做人基础可以稳固,
《王好战 请以战喻》70页PPT

《王好战 请以战喻》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马兰兰)

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人 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 富贵也”重复了一遍,为什么?
明确:突出这一现象,显示其不同一
般,令人生疑。
哪一句点出了齐人可疑的 关键?
明确:而未尝有显 者来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 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
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
心
民生的道理
第四则
孟子
cù)沛然(pèi ) • 卒然( shì) 嗜杀( • 枯槁(gǎo) wū ) • 恶乎定(
孟子见梁襄王。出, 语人 语:告诉 望:从远处 曰:“望之不似人君,就 看 人君:国君 就: 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 靠近,接近 畏:使人 问曰:‘天下恶乎定?’ 敬畏 卒:通“猝”,突然 “吾对曰:‘定于一。’。 恶乎定:怎样安定。恶, 何,哪里 定于一:安 ‘孰能一之?’“对曰: 定于统一 孰:谁 嗜: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爱好 与:动词,亲附 ‘孰能与之?’ 译文:孟子拜见梁襄王,出来,告诉别人说“远远
四、《孟子》 •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
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
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 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 《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 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
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
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 《论语》如饭,最宜滋养;
• 《孟子》如药,最宜祓弊。
其妻归,告其妾, 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 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 中庭,而良人未之 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仰望:依靠、指望。今指 敬仰而有所期望 讪(shà n):讥讽 相泣: 相向涕泣,面对面哭 于中庭:在庭院中,介词 结构后置 未之知:宾语 前置 施施(yí yí ):喜 悦自得的样子 骄:轻视。
《王好战,请以战喻》40页PPT

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王好战,请以战喻》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王好战,请以战喻》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

E、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 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 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2007 年开始不收农业税。)
小结:
1、在 比较中阅读经典 2、在现实的共鸣中感悟经典
课后作业
1、比较《论语》和《孟子》 的区别写一篇小论文,题目 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2、预习《王何必曰利》。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 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 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可持续发 展,绿色产业,和谐社会)
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 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科技是第一生产
D、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 所向的条件之一。(一国两制)
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 子》
宿州二中 张雪莉
• 本节课所要完成目标: 1、了解孟子的思想性格。 2、了解孟子散文的魅力, 掌握譬喻说理的好处。
3、体悟孟子及其思想的现 实意义。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仁政 王道
省刑罚 薄税敛
• 善辩。
•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 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 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 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 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小结:
1、在 比较中阅读经典 2、在现实的共鸣中感悟经典
课后作业
1、比较《论语》和《孟子》 的区别写一篇小论文,题目 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2、预习《王何必曰利》。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 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 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可持续发 展,绿色产业,和谐社会)
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 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科技是第一生产
D、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 所向的条件之一。(一国两制)
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 子》
宿州二中 张雪莉
• 本节课所要完成目标: 1、了解孟子的思想性格。 2、了解孟子散文的魅力, 掌握譬喻说理的好处。
3、体悟孟子及其思想的现 实意义。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仁政 王道
省刑罚 薄税敛
• 善辩。
•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 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 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 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 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5/14
39
战争,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胜者为王败 者寇,不存在孟子所希望的那种和平的方式。毛主席 有句话极有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秦始皇以 铁骑长矛完成了霸业,宣告了孟子的仁政某种意义上 的失败。但千百年来,孟子的思想一直被推崇备至。 以民为本,以仁治国,一直为统治者所重视,而且将 来这人性的光辉将会继续闪耀下去。尽管孟子的思想 主张与战国时代征战攻伐、崇尚强力的历史趋势不相 吻合,但孟子这种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精神, 却是值得称道的。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里,在那个 强权的社会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没有王道与仁 政的立足之处的。孟子,和他的“仁政”思想就诞生 在这样一个不属于他的社会里。
面对这样的局面,圣人之心在滴血。在 那个强者争霸,弱者受苦,生灵涂炭的年 代里,孟子心痛得四处奔走呼唤,他在列 国间疲惫地奔波,马不停蹄从一个国家奔 向另一个国家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他想用 他的仁政,开明政治,将人民从水深火热 之中拯救出来。本文就是记录了他不远千 里来进谏梁惠王的情况。
2018/5/14
37
其实何止是春秋无义战呢? 现今这个世界,在民主与和 平的外衣之下,又有多少不义之 战呢?有多少儿童在战争中失去 父母?有多少无辜百姓在战争中 失去家园?又有多少妇女在哀哭 着死去的亲人?
2018/5/14
38
探讨: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当时在历史和现实中 有什么意义。 提示:在那个诸侯争霸的年代,孟子的主张 不会成功。仁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排 斥战争。孟子似乎是个理想主义者,认为哪个君 主“明”,民自然就会归附他,天下自然就会归 他所有。这一点上,他未免过低的估计了战争的 作用,又过于乐观的估计了仁政的力量。兼并天 下本来就是一项残酷的政治斗争,必然要付出血 的代价。争霸,是国力、智谋、武力的综合较量, 乖乖在家等着,有谁会拱手送上土地?
2018/5/14
15
问题探讨
2018/5/14
16
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 子
• • • • • • • •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 把这七个方面按书上提示分成两层,会 分在哪里?最后一层又可分为几小层?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 能也,非不为也。
为老人折枝,是不为
也,非不能也。
“仁义之政”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 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 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 “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 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 “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 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 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 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 书,遂成《孟子》。
32
正音
• 卒然(cù) • 沛然(pèi) • 枯槁(gǎo) 嗜杀(shì ) 浡(bó)然 恶(wū)乎定
2018/5/14
33
重点字词梳理
• • • • • • • • •
告诉 ①出,语人曰 通“猝”,突然 ②卒然问曰 ③天下恶乎定 何、哪里 ④定于一 数词作动词:统一; ⑤孰能与之 yú同“欤;yù参与;余义为yǔ如作介词、动词 ⑥浡然兴之 然:形容词后; 之:动后助词,无义 ⑦今夫天下之人牧 夫:读“fú”,那;人牧:人君 ⑧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期待 就:流向 ⑨由水之就下 由:通“犹”;
2018/5/14
21
字音
读chŭ作动词义;读chù作名 词义,如“处所”“到处”等。
• 处( chŭ )室 • 瞷( jiàn ) • 墦( fán )
餍( yàn ) 施( yí )从 讪( shàn )
2018/5/14
22
重点字词
1、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 食者,则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 瞷良人之所之; 2、蚤起 施从良人之所之;卒之东郭墦间;
2018/5/14
29
第四则学习
2018/5/14
30
战国时期,诸侯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 城以战,杀人盈城”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一部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春秋三百年里,“战 伐侵攻不可胜数”。在战国期间战争频繁,仅大规 模的战争即达222次。战国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坑赵卒 40万,所到之处,杀人盈城,尸骨遍野,头颅成山, 血流成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杀害战 俘的行为。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和庞涓两人的私怨, 使两国人民深受战火之苦。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象得 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孟子一针见血的指出“春秋无义战”,连年的 战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在宋国甚至发生了人吃人 的惨剧。 2018/5/14 31
2018/5/14 5
2018/5/14
6
2018/5/14
7
一、给括号前一个字注音。
• (1)弃甲曳( yè )兵 • (2)涂( tú,通“途”)有饿殍 ( piǎo ) • (3) 鸡豚(tún )狗彘( zhì )之畜(xù ) • (4) 数( Cù )罟( gǔ )不入洿( wū )池 • (5) 无( wú,通“毋” )失其时 • (6) 谨庠( xiáng )序之教 • (7) 颁( bān,通“斑”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8) 申之以孝悌(tì )之义
荒年/凶恶,不吉利 1、河内凶 黄河/河流 2、请以战喻 请允许我/礼貌用语,让对方…… 3、弃甲曳兵而走 兵器/士兵 跑/行走 这样却/连词,表转折 4、然而不王者 5、寡人之于国也 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形影孤单的人
2018/5/14
12
五、特殊句式: 写出下列各项各属何句式。
• • • • • 1、是亦走也。 2、王道之始也。 3、非我也,岁也。 4、非我也,兵也。 5、未之有也。
2018/5/14
18
思考:最后一层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对比
• • 比喻 •
狗彘食人食(贵族) 涂有饿莩(百姓)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本体)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喻体)
2018/5/14
19
孟子在最后 一层旨在说 明什么?
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 加多应有的态度:应反 省自己,清除虐政,施 行仁政。
2018/5/14
8
二、通假字:找出各项中所通假的字
• • • • •
“直”通“只” 1、不可,直不百步耳。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无失其时;王无罪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涂”通“途”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018/5/14
9
三、词类活用: 找出活用字并解释用法和意义
• • • • • •
鼓 1、填然鼓之 树 2、树之以桑 衣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 4、然而不王者 罪 5、王无罪岁 丧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也
2018/5/14
名 词 活 用 动 词
10
• 谨庠序之教 谨
形容词活用动词
生 死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动词作名词
2018/5/14
11
四、古今异义:写出红色字的古今义
1、良人:丈夫; 餍:吃饱; 反:同“返”;
所与饮食者:在一起吃喝的; 富贵:有钱有地位的人; 显者:有名望有地的人;瞷:窥视; 之:往,到…去; 2、蚤:同“早”; 施:同“迤”,斜行; 卒:最终。
2018/5/14
23
3、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4、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讪 相泣相 施施从外来。 5、骄其妻妾; 其妻妾不羞也; 3、其:大概;为:判断句标志,是; 餍足之道:吃饱喝足的办法。 4、仰望:指望、依靠; 讪:讥笑怨骂 相泣:面对面哭;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5、骄:轻视、傲慢; 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2018/5/14 40
孟子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历 史的原因。可以说,不是孟子的失败,而 是历史的失败,是历史的悲哀。正因为历 史没有选择孟子,所以战国才会如此硝烟 弥漫,人民才会困顿不堪。历史没有选择 孟子,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孟子。在当今的 社会,当美国人以暴易暴,无法从伊拉克 等中东地区脱身时,当朝鲜用发展核武器 威胁美国陷入战争的阴影之中时,当日本 的军国主义开始抬头时,我们需要孟子和 孟子的仁政思想。
2018/5/14
34
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 禾苗: 百姓: 遇暴政而痛苦 遇仁政而归之
百姓归附
大水流向低处
2018/5/14
35
本则内容 是什么?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 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 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 一天下的仁政思想。
2018/5/14
36
感悟孟子的人格魅力: 孟子爽快、耿直,掺和着火辣辣的呛 味,语出惊人。对人说王“不似人 君”“不见所畏”,对王言“今夫天下之 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言下之意是 梁襄王也在“嗜杀人者”之列。其语言犀 利尖锐均毫无讳饰遮掩之态,孟子对梁襄 王的藐视也可见一斑。读之,顿生快感, 倍觉清爽。孟子在转述他与梁襄王的对话 时,三言两语就呈现出对话双方的内心世 界,简笔勾勒,其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便活 了起来。在与梁襄王两相对照中,更见孟 2018/5/14 子之儒雅风范以及挥洒自如的大气。
判 断 句 宾语前置
2018/5/14
13
• • • •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树之以桑 9、申之以孝悌之义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 语 后 置
2018/5/14
14
六、写出下各项“以”字用法和意 义 • • • • 申之以孝悌之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五十步笑百步 王好战,请以战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