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不同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3.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
1. 研究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不同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美术教材的内容和主题,以及
各种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的应用。
2. 实践体验: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绘画实践,通过自己的创作来
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增强他们的艺术理解
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书面作品: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创作,并提交书面作
品进行评价。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力发展情况,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资源
1. 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和
运用其中的内容和技法。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包括画笔、颜料、画纸等,为学生提供绘
画实践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以上为《湘教版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我们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2013湘教版九年级下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九年级下: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一、教材分析《画布上的阳光》本课《画布上的阳光》是“欣赏·评述”的类型课,作为本套教材中学阶段三个独立的欣赏课教学单元之一,本课《画布上的阳光》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强化一种最为实用与常见的欣赏方法——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是初步掌握研究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美术史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
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教材主体内容定位在印象派是东西方艺术平衡及与相关课目知识整合的选择。
教材介绍了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的联系。
本课首先明确了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
帮助学生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为何“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能力”。
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色彩倾向、对光色构成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等方面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为学习讨论提供基本路径,促进学生之间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好必要的铺垫。
接下来教材重点帮助教学从色调倾向、对光色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几个方面对《日出·印象》进行重点分析,然后通过展现同时代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归纳出印象派绘画在题材、笔触和光色气氛表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
教材介绍印象画派部分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但帮助学生从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归纳印象派绘画共同的艺术特点,也为学生搜集资料和短文写作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
“活动一”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一种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与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
九年级美术下册美术的门类教案湘美版
九年级美术下册美术的门类教案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门类,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
2. 培养学生对不同美术门类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门类介绍2. 美术门类的特点和欣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门类。
2. 培养学生对不同美术门类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美术门类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门类及其特点。
2.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美术门类的作品,提高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不同美术门类的创作过程。
4. 采用互动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七、教学内容:1. 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2. 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八、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九、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十、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通过欣赏绘画艺术作品,提高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绘画艺术的创作过程。
4. 采用互动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最新2018】湘教版初中美术说课稿word版本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湘教版初中美术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初中美术说课稿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湘教版初中美术说课稿例1】:《对印的乐趣》一、教材分析《对印的乐趣》是本教材绘画系列课中的一个环节,属于“造型表现”范畴。
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学科要想在大多数学生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使之与学生发生兴趣方面的关系,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且要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灵活多变的拓印技巧,一旦与儿童绘画的审美趣味相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即具有儿童情趣又有现代感的效果。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对应低年级的儿童特点和制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版画的制作方式,不拘一格,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制作,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并充分体验印制的乐趣,锻炼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对印版画的简单印制技巧,学会对饮版画不同的表现方法。
2、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锻炼。
激发学生不断追求创新的创造意识,注意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对印版画是造型表现的一种表达方式,学习简单的对印技巧并创造性的表达。
难点:如何巧妙地将印好的画面进行新的创意。
四、说教学材料水粉颜料、各色卡纸,调色盘,毛笔等。
《对印的乐趣》教学反思《对印的乐趣》是本教材绘画系列课中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这种绘画工具,想到低年级在以往的教学中使用的都是水彩笔或是蜡笔等绘画工具,而在涂色之前是用铅笔现起稿才涂色的,这就有可以改正的机会。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有可能会不感下笔绘画所以我采用这种灵活多变的拓印技巧,与儿童绘画的审美趣味相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即具有儿童情趣又有现代感的效果。
九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 画布上的抽象教案3 湘美版
第3课《画布上的抽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这是它与具象艺术和意想艺术的区别所在。
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冷抽象"和"热抽象",严格的"抽象艺术"是指那种完全抛弃了任何可视自然现象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
过程•方法:1、了解抽象艺术的概念和鉴赏抽象艺术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2、能从抽象艺术的形态、语言、艺术美等方面表述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名画赏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2、以美的角度在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教学重点:“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评价抽象艺术。
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对比引入新课1、比较具象、意象抽象艺术作品学生区分什么样的作品是具象、意象、抽象的。
2、引出课题(板书)二、学习新知三幅作品初步认识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被发现的。
1、讲述康定斯基如何“发现”抽象艺术。
教师总结看似偶然,其实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2、了解抽象艺术产生的背景(摄影、摄像技术的发明)3、对比欣赏蒙得里安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
学生答:红树比较像树,灰树有些像又有些不像,而开花的苹果树则非常不像树。
4、教师归纳:具像发展到意象,最后才到抽象。
所以抽象艺术的出现是必然的。
《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
两种抽象艺术(深入认识抽象艺术)(一)冷抽象1、蒙得里安和《百老汇的爵士乐》2、什么是冷抽象欣赏蒙得里安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学生谈感受[学生交流内容]学生1:我看起来就像坐在飞机上鸟瞰城市时的景象。
九年级美术下册《美术的门类》教案 湘美版
九年级美术下册《美术的门类》教案湘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门类,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
2. 使学生能够辨别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并了解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拓宽视野。
二、教学重点:了解美术的门类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辨别并理解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美术的门类,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绘画:介绍绘画的发展历程,欣赏不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绘画的特点。
(2)雕塑:讲解雕塑的定义,欣赏雕塑作品,使学生了解雕塑的特点。
(3)设计:介绍设计的分类,如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欣赏设计作品,让学生理解设计的目的和特点。
(4)建筑:讲解建筑与美术的关系,欣赏建筑作品,使学生了解建筑的特点。
(5)摄影:介绍摄影的基本知识,欣赏摄影作品,让学生了解摄影的特点。
3.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门类,尝试创作一幅作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七、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的美术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活动,加深对美术的了解。
2. 邀请艺术家或设计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术的创作和应用。
3. 开展美术作品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初三湘教版美术教案
初三湘教版美术教案【篇一:2013湘教版九年级下美术教案】初中美术教案九年级下: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一、教材分析《画布上的阳光》教材主体内容定位在印象派是东西方艺术平衡及与相关课目知识整合的选择。
教材介绍了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的联系。
本课首先明确了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
帮助学生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为何“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能力”。
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色彩倾向、对光色构成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等方面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为学习讨论提供基本路径,促进学生之间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好必要的铺垫。
教材介绍印象画派部分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但帮助学生从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归纳印象派绘画共同的艺术特点,也为学生搜集资料和短文写作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
“活动一”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一种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与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
“活动二”设置更加侧重学生对艺术流派的相关了解与探索,通过一篇欣赏短文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从更多角度与层面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及艺术流派的看法。
“教学提示”对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科学成果对艺术风格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过程以及自然科学法则和他们艺术观点的结合运用。
“教学评价”的建立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基准,分别从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习得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资料库”选用了莫奈在不同时间光色变化中对卢昂大教堂的写生,以这一著名的事例及一组写生作品的类比,再现了印象派画家对自然光色探索表现的过程。
“学习大空间”选用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修拉和西涅克的点彩画,提示了印象派绘画对其后艺术的影响。
突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解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的编写意图。
新湘美版九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湘美版九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湘美版九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画布上的阳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2.增进学生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3.提高运用比较欣赏绘画作品的能力,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与其他绘画流派之间的内在区别。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运用相应的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日出_印象》。
问:当大家看到这张画时,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学生:一张草图、朦胧的等。
这幅画描绘了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旭日初升,雾气迷蒙。
水面流光溢彩,显得生机勃勃。
透过淡紫色的晨雾,港口的船只若隐若现,具有含蓄的气息。
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这就是印象派的由来。
问:画家是如何表现日出时的色彩的?学生:……二、新课教授:1.比较印象派前的作品与印象派的作品。
①、印象派前的作品的特点。
②、印象派作品的艺术特点,即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
2.作品欣赏:①、欣赏莫奈的作品《卢昂大教堂》。
卢昂大教堂六幅一天不同时间的景色。
作品《草垛》。
②、讲述莫奈的睡莲。
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
这些画流露出完美的和谐,既壮美,又宁静。
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研究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④、学生分组发言,总结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是具象的,也可能是抽象的,但它都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3、雕塑的材质,不同的材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纹理,例如石材、铜、木头等。
艺术家通过材质的选择和运用,进一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3新湘教版九年级下美术教案第3课 画布上的抽象教案
单纯齐一
调பைடு நூலகம்对比
比例
节奏韵律
多样统一。
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五、思考·练习
说一说在咖啡因分子结构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排列规律?
六、学生活动:
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地的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二)抽象艺术与具像艺术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是识别性。
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相似,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具象艺术广泛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欧洲原是岩洞壁画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都可以看到这类艺术作品。至今他仍是美术创作中的重要艺术风格。欧洲古代的模仿说,中国古代的鹦鹉向兴说,达芬奇等人的画论都是具象艺术的重要理论表述。
第二类抽象艺术同样包含两种倾向:
(1)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具有明显直接的情感表现性质,因此被称为浪漫的.有机的或热的抽象艺术,如康定斯基.米罗的许多作品是这种创作倾向代表。
(2)马列为其.蒙德立安等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现的是一些冷静.规则的几何构成,它们不包含直接的情感表现意味,因此被称为古典的.几何和冷的抽象艺术。现代抽象艺术运动在整体上是对欧洲模拟自然传统的反叛,它对现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板
书
设
计
《画布上的抽象》1
绘画中的形式美感
教学后记
8
电子备课教案
201—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中下学期美术说课稿模板
初中下学期美术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初中下学期的一节美术课程,课程的主题是“色彩的魅力”。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习色彩的搭配技巧,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色相、明度、饱和度等,并学会如何运用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色彩基础知识(15分钟)- 色彩的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 色彩的分类:原色、补色、中间色- 色彩的视觉效果:冷暖色、前进色与后退色2. 色彩搭配原则(15分钟)- 对比与和谐:如何运用对比色和和谐色进行搭配- 色彩的平衡:讲解色彩面积、形状对视觉平衡的影响- 色彩的情感表达:分析不同色彩组合所传达的情感信息3. 实践活动:色彩创作练习(30分钟)- 学生将分组进行色彩创作,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等,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技术指导和创意启发。
4. 作品展示与评价(20分钟)-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述创作思路和色彩运用。
- 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强调色彩运用的巧妙之处和改进空间。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实践操作:通过绘画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色彩的魅力,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
3.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 多媒体辅助:使用PPT展示色彩理论,播放色彩搭配的实例视频,增强视觉效果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新湘美版九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湘美版九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画布上的阳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能够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2、增进学生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3、通过欣赏,提高运用比较欣赏绘画作品的能力,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与其它绘画流派之间的内在区别。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运用相应的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日出_印象》问:当大家看到这张画时你的最初感受是什么?学生:一张草图、朦胧的等。
旭日初升,雾气迷蒙,画家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
水面流光溢彩,显得生机勃勃。
透过淡紫色的晨雾,港口的船只若隐若现,具有含蓄的气息。
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印象派的由此而来。
问:画家是如何来表现日出时的色彩的?学生:……二、新课教授:1、印象派前的作品与印象派的作品比较①、印象派前的作品的特点②、印象派作品的艺术特点(印象派绘画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
)2、作品欣赏①、欣赏莫奈的作品《卢昂大教堂》。
卢昂大教堂六幅一天不同时间的景色。
作品《草垛》。
②、讲述莫奈的睡莲喜欢莫奈的画,尤其喜欢“睡莲”系列。
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
最后一年,莫奈一只眼睛已经半瞎。
画家的眼睛,就像贝多芬的耳朵一般,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莫奈没有理会这一套。
此际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水上花园”项目中。
这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吉维尔尼的花园,池塘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三倍。
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绣球花、粉红色的睡莲之外,竹子和日本樱桃树也夹杂其间。
每到晚上,云尽月升,柳树和紫藤则直泻水面,水的色调变得更深、更蓝。
所有这些画,流露出完美的和谐,既壮美,又宁静。
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用雕塑记录时光》说课稿
第2课《用雕塑记录时光》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以湘版教材九年级下第二课《用雕塑记录时光》为依据,以“造型·表现”为主,从美术知识上讲,是通过陶泥这种易于造型的材料来表现人物,提高立体造型与表现能力,其核心是学生会制作雕塑作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捕捉生活的细节美,提高审美洞察力。
在这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宜制作太大的雕塑,所以,我就想到制作自己的浮雕头像,在20分钟内完成较为可行。
学生可以用直接捏制,再加一些雕塑方法,大胆夸张、简化,以服务于作品主题,使学生感受成功,增加自信心,加强学生对艺术的探索。
说学情:初三年级学生对于雕塑很陌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完成雕塑作品实在有些难度,但学生形象思维的成熟,抽象思维的初步形成,有助于学生完成该课的练习,加之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就放手让学生尝试,做的作品好与不好是其次,关键是学生这个活动中感受做泥塑的欢乐,体会创作的喜悦!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雕塑美。
2、方法目标:通过图片举例演示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陶冶良好的艺术情操。
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感受雕塑的形体美,体会作品构思和掌握雕塑的材质。
难点:通过感受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请你们认真回忆一下有没有见过印象特别深刻的雕塑作品呢?说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那么,它们又是如何吸引你的?学生反应……教师举例校园雕塑,要求学生说出感受,做简单评述。
(积极向上)导入课本内容,学习雕塑的相关知识(一)雕塑的概述:以雕刻、塑等手段创作的具有实在体积的三维空间美术作品。
随着经济的腾飞发展,城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何改造,雕塑被纳入艺术美化生活的设计体系中来,并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外面常见于城市建筑的主干道、步行街、公园以及是内外环境中。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1课走出神殿一、教材分析《走出神殿》本单元《走出神殿》是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有关“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开设的欣赏课,教学活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展开,《走出神殿》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对照和分析,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
活动一:比较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绘画作品中圣母的形象,并交谈自己的感受。
联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了解这一时期艺术以人为本,颂扬现世生活;崇尚理性,提倡科学,探索自然的奥秘;崇尚古典知识与学术等特点,针对性地为作品分析做出提示。
通过教学活动,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一般方法。
活动二:联系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通过题材、构图、人物形象的动作和神态分析作品表现的情感、思想以及象征意义。
活动三:在对时代背景和欣赏方法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以波提切利的《春》为例,从人物造型、寓意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更为详尽的赏析和联想,对学习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欣赏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做出提示,选择最感兴趣的作品,写一篇美术欣赏论文。
资料库介绍了文艺复兴有关名词和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为学生搜集资料提供途径。
学习大空间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为学习提供更为广泛的领域。
二、教学目标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鉴别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文化现象,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的特点等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能够运用口头语言和小论文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思路教学活动安排应体现一定的梯次,活动一重在画。
面的形式分析与人物情感的联系。
活动二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人文主义的思想特征。
活动三以介绍论文的写作方法为主,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资料、图示等,资料内容应注意有局部放大的细节。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设计美丽的服装》说课稿
第4课《设计美丽的服装》说课稿说教材:本课从学生校服的满意度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学生校服,关注服装设计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校园服装的功能及色彩搭配的原理、设计图的绘制技法,以达到关注生活、关心校园文化的目的。
说学情:学生对校服是十分了解的,课堂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归纳服装的特点,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体会服装设计的乐趣。
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能够从款式、色彩、装饰、选料等方面简要归纳民族服装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依据一种服装基本样式进行变化设计,借鉴民族服装元素设计一款现代服装,利用建议的材料实现创意。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设计中激发创新意识,让学生体会到设计服装的乐趣。
说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的设计制作服饰。
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装都有着显著特色。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看服装辨别民族的游戏。
播放有“民族风情”时装的图片(回族、藏族、佤族、维吾尔族、傣族、白族、苗族、满族、水族、阿昌族、黎族土家族),学生辨别。
看来同学们对民族服饰知道的还挺多。
二、欣赏交流1、这些绚丽多彩民族服饰是祖国大地上盛开的花朵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民族服饰,请同学们把书轻轻的翻到21页,来了解一下这几件民族服饰。
师:请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你喜欢的一款名族服饰。
生:苗族的百鸟衣愿为祭祀服装,衣服上绣着各种各样的鸟形纹样图案,衣裳下缘都缀有羽毛装饰,用色大胆,表现出强烈的原始图腾色彩。
生:满族的旗袍上下一体,宽腰直筒,同时吸取汉族服装的装饰风格,宽边滚花,款式端庄而不失女性美。
生:朝鲜族的三回装韩服在领、袖口、腋窝及飘带上用不同颜色的绸布镶边装饰,显得华丽秀美。
生:汉族的大袖纱宽衣博袖适合展现女性的形体美。
2、不同民族服饰与该地的生活习惯、地理环境、传统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这几款民族服饰的不同之处。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教案【篇一:2013湘教版九年级下美术教案】初中美术教案九年级下: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一、教材分析《画布上的阳光》教材主体内容定位在印象派是东西方艺术平衡及与相关课目知识整合的选择。
教材介绍了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的联系。
本课首先明确了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
帮助学生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为何“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能力”。
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色彩倾向、对光色构成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等方面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为学习讨论提供基本路径,促进学生之间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好必要的铺垫。
教材介绍印象画派部分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但帮助学生从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归纳印象派绘画共同的艺术特点,也为学生搜集资料和短文写作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
“活动一”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一种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与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
“活动二”设置更加侧重学生对艺术流派的相关了解与探索,通过一篇欣赏短文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从更多角度与层面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及艺术流派的看法。
“教学提示”对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科学成果对艺术风格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过程以及自然科学法则和他们艺术观点的结合运用。
“教学评价”的建立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基准,分别从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习得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资料库”选用了莫奈在不同时间光色变化中对卢昂大教堂的写生,以这一著名的事例及一组写生作品的类比,再现了印象派画家对自然光色探索表现的过程。
“学习大空间”选用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修拉和西涅克的点彩画,提示了印象派绘画对其后艺术的影响。
突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解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的编写意图。
九年级美术下册 03课 水教案 湘教版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下:03课水一、教材分析《水》教案本课水通过试验和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多种形态,从探究活动中获得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并创造出生动的形象。
水依据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以及综合·探索领域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探究、发现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中有趣的形态,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通过学习活动,体会美术的学习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中设计的三个学习活动,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艺术的创造过程即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进而到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
活动一:玩、观察、记录与发现(感受、体验水在外力作用下丰富的形态美)。
活动二:模拟制作一件水体艺术作品,创造有趣的形态(运用在活动一中获得的对水的特性的认识及审美体验,进而大胆的设想与制作)。
活动三:尝试运用其他材料表现自己对水的感受,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形态定格下来(充分发挥想像力,将丰富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延伸到对艺术造型的创造中去)。
与其他造型设计类课程相比,本课更注重的是对艺术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的探索。
强调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感受,把学习方法的形成建立在自身的学习体验之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方法。
资料库介绍了有关水体艺术的知识,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教材中的评价建议为教学提出导向和评价参考。
学习大空间设置一系列以水为对象的审美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扩展思维空间。
二、教学目标◆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试验活动,发挥想像,大胆进行创意表现。
◆能够设计多种方法获得水的不同形态,细心观察,详细记录过程和效果。
◆能够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运用抽象形式表现水的形态。
◆能够和小组成员们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制作任务。
三、教学思路1.确定教学内容按照教材设置的三个学习活动,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和人为的形态,欣赏水体艺术作品,思考呈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和条件。
九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 画布上的抽象教案3 湘美版
第3课《画布上的抽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这是它与具象艺术和意想艺术的区别所在。
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冷抽象"和"热抽象",严格的"抽象艺术"是指那种完全抛弃了任何可视自然现象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
过程•方法:1、了解抽象艺术的概念和鉴赏抽象艺术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2、能从抽象艺术的形态、语言、艺术美等方面表述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名画赏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2、以美的角度在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教学重点:“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评价抽象艺术。
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对比引入新课1、比较具象、意象抽象艺术作品学生区分什么样的作品是具象、意象、抽象的。
2、引出课题(板书)二、学习新知三幅作品初步认识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被发现的。
1、讲述康定斯基如何“发现”抽象艺术。
教师总结看似偶然,其实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2、了解抽象艺术产生的背景(摄影、摄像技术的发明)3、对比欣赏蒙得里安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
学生答:红树比较像树,灰树有些像又有些不像,而开花的苹果树则非常不像树。
4、教师归纳:具像发展到意象,最后才到抽象。
所以抽象艺术的出现是必然的。
《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
两种抽象艺术(深入认识抽象艺术)(一)冷抽象1、蒙得里安和《百老汇的爵士乐》2、什么是冷抽象欣赏蒙得里安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学生谈感受[学生交流内容]学生1:我看起来就像坐在飞机上鸟瞰城市时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课走出神殿一、教材分析《走出神殿》本单元《走出神殿》是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有关“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开设的欣赏课,教学活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展开,《走出神殿》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对照和分析,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下:01课走出神殿活动一:比较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绘画作品中圣母的形象,并交谈自己的感受。
联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了解这一时期艺术以人为本,颂扬现世生活;崇尚理性,提倡科学,探索自然的奥秘;崇尚古典知识与学术等特点,针对性地为作品分析做出提示。
通过教学活动,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一般方法。
活动二:联系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通过题材、构图、人物形象的动作和神态分析作品表现的情感、思想以及象征意义。
活动三:在对时代背景和欣赏方法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以波提切利的《春》为例,从人物造型、寓意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更为详尽的赏析和联想,对学习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欣赏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做出提示,选择最感兴趣的作品,写一篇美术欣赏论文。
资料库介绍了文艺复兴有关名词和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为学生搜集资料提供途径。
学习大空间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为学习提供更为广泛的领域。
二、教学目标◆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鉴别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文化现象,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的特点等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能够运用口头语言和小论文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思路1.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选用的作品从几个方面入手,围绕人与神的话题层层深入。
首页四幅小图浏览了文艺复兴以前表现原始巫术礼仪到宗教美术,让学生对宗教的起源以及宗教美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解文艺复兴美术进行必要的铺垫。
多那太罗、提香和丢勒的作品作为补充,以此介绍文艺复兴从佛罗伦萨发生发展,而后扩展到其他地区,形成一些既有佛罗伦萨艺术成就又有地方特色的画派的史实。
波提切利的《春》是一幅抒情的寓意画,作为写作论文的素材,适合于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水平。
通过画面气氛的渲染,对人物造型的逐个分析,给予学生细心揣摩的空间,通过写作体会画家用神话人物表现现世生活理想的意图和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提示和作品简介主要供学生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其做出必要的补充和诠释。
教学活动安排应体现一定的梯次,活动一重在画。
面的形式分析与人物情感的联系。
活动二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人文主义的思想特征。
活动三以介绍论文的写作方法为主,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2.教学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资料、图示等,资料内容应注意有局部放大的细节。
熟悉和准备文艺复兴以及相关时期详细的史料,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以保证满足课堂上学生的需求。
3.教学策略三个教学活动一般按两到三个课时完成,根据不同情况也可以做出调整。
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教学着重研究和掌握欣赏方法,利用课余运用和扩展知识。
活动一的教学从简短的讲述开始,针对人类文化史中宗教崇拜的产生和演化,围绕人与神的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注意促使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发挥能力。
如:旧石器时代的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反映的原始社会祭祀活动;埃及金字塔和司芬克斯反映当时的人对灵魂永存的希望和理解;中世纪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有关偶像崇拜的现象等等。
穿插《犹大之吻》中的故事,把话题转向绘画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上,通过这幅中世纪艺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之间的重要的作品将两个时代进行衔接,引出文艺复兴美术所反映的人文主义思想特征。
进入主要内容,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的作品《椅中圣母》。
与中世纪的圣母形象进行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体会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以及人文主义理想的完美体现。
设置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从动态和神情,线条与构图,色彩与质感几个方面分析这幅作品。
通过提示帮助学生从画幅圆形外框、人物的组合、体态、衣褶等找出长短不等的曲线,理解这些曲线在构成画面中的作用,感受整个画面和谐和人物形象的完美。
归纳色彩的配置,在基督教教义中,红色是象征天主的圣爱,蓝色是象征天主的真理。
小耶稣的黄色上衣,与圣母衣着的红、蓝色构成了调和的三原色,从而强化了艳丽、华贵的色彩。
整个分析过程紧扣主题,步步深入,体会画家赋予神话人物的人间情感。
比较拜占庭壁画《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人物肃穆的神情,发现不同时期美术对神的不同态度,围绕人的情感这一主题,组织学生交谈自己的感受,逐步理解造型表现中的艺术手法。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要点,从题材、人物刻画和表现主题等方面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
活动二的教学以学生阅读为主,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以人为本,颂扬现世生活;崇尚理性,提倡科学,探索自然的奥秘;崇尚古典知识与学术等特点。
通过问题的引导,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进行分析。
了解他们的艺术创作直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美学理想和思想情感及对自然现象、艺术表现技法的研究。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不同线索,在教师的指导下更深入地分析作品,掌握一般的欣赏方法,提供搜集有关资料的途径,为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活动三以波提切利的寓意画《春》为参照,围绕美术欣赏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展开教学。
教学中注意把握学生的思维方法,从不同方面整体、细腻地观察和感受作品,运用有关背景资料分析作品,从不同角度论证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强调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1.陈述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加以陈述。
概括为视觉感受和心理感觉:如明快、沉闷;艳丽、朦胧;平静、动荡;轻柔、强烈等,和愉快、悲伤、崇高、庄重、幽默、疯狂、神秘等。
2.探讨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形与形之间的关系、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构图等艺术表现手法。
形与形之间的关系指人物、环境、物品之间的关系等;研究色调的处理一般方法,主要指色彩的主要倾向以及对比方法等;分析画面空间的营造,如构图、前后主次以及虚实关系等;探究艺术表现手法:如点、线、面、体积与空间,光色、材质,节奏、对比与协调。
3.结合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推测作品的含义,阐述作品中所表现的审美理想:主要从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入手。
4.对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评价时充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协调和统一。
以喜欢或不喜欢,为什么等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考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
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提供相关素材或查阅资料的途径,提示注意事项。
分析学生作业,对小论文的写作进行必要的辅导。
四、教学选择活动二、三都可以考虑设置为课外活动,以阅读为主,结合资料查阅、编撰图文集或演示课件等小组活动,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了解文艺复兴美术。
这类活动的辅导着眼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出若干题目,利用校园网或其他途径提供资料来源渠道,提示学习方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内的教学应该是具有指导性的,抽取主要的教学内容,学习欣赏方法,归纳学生的分析结果,组织安排学习活动,展示和评价学习成果等。
五、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下:01课走出神殿教学建议本课教学以一个时代为线索,揭示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以人与神的主题切入,分析艺术主题、艺术表现的差别;以表现形式特点入手,比较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发展的概况,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是联系生活实际,强调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紧扣人与神的区别,提示学生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来比照作品人物表达的神情,把对人物情感的揭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可以考虑运用类似母爱、平民的女儿、人生的意义、英雄、美好生活等话题对应作品,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运用生活经验,细腻地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理想。
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讲解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成为一个整体。
2、长城礼赞一、教材分析《长城礼赞》本课《长城礼赞》是欣赏·评述与绘画·表现结合的综合课型,通过欣赏评述《长城礼赞》作品把握美术主题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
通过赞美长城,描绘祖国壮丽的山河,借以歌颂那些捍卫我们民族独立与尊严的血肉长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下:02课长城礼赞教材选用象征中华民族形象的万里长城进行导入,唤起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情,唤起学生对我们伟大民族与悠久历史的热爱。
通过《黄河魂》与《回望》为重点的作品欣赏,让学生在具体分析画面处理过程中,初步体会形式与情感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
活动一的设置,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从对绘画形式的理解升华到热爱祖国的主题上。
为教学进入到后面的学习活动,弘扬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尊严的情感主题提供积极的铺垫。
活动二及活动三着重参照资料,描绘古代将士和表现人民军队的风采,或壮烈的战争场景,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表现英雄人物的方法。
为了积极促进欣赏分析的深入开展,帮助教学更快进入教学情境,教材对应作品呈现了促进教学交流与探讨的相关教学提示或设问。
资料库中出现了古代战争的服饰与兵器,提示教学中应该注重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描绘古代的将士造型要体现出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尤其注意区别于现在一些流行的科幻武侠动画片中凭空想像的武士道具。
重点介绍了构图基本形式线、形与情感对应关系的知识,主要帮助学生强化形式选择与情感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习大空间综合历史教学的内容,强化了爱国主义主题。
通过收集整理中学历史教材中我们民族曾经蒙受的耻辱,提醒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选择了具有恢弘气势的绘画作品《开国大典》,扩展了学生对同类主题艺术表现的认识。
两个活动对应,强化了爱国主义的情感主题。
二、教学目标◆学会分析绘画、摄影构图特点的一般方法。
◆尝试运用构图的一般方法表现雄伟、高大的形象◆尝试用绘画表现歌颂祖国、保卫祖国的题材。
三、教学思路1.教学任务确定拟用三个课时分别完成本课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摄影绘画作品,了解分析构图特点以及表现方法,尝试运用所学构图方法表现雄伟长城。
第二课时学习人物画法,尝试表现心目中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
并运用前一课时所学,设置画面的背景环境。
第三课时选择歌颂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和风采、歌颂民族英雄等爱国主义主题,尝试运用纪念碑式的构图形式进行表现。
2.教学准备教学媒材的准备包括绘画工具,人物画参考资料,教学用示范、示意挂图、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长城、民族英雄、人民解放军等相关图片,或运用绘画方式记录有代表性的景色或著名的历史遗迹,作为课堂教学和作业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