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贷款是引发金融风险的最大隐患,也是银行经营失败的首要原因。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已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不良贷款;经济体制;金融监管;金融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体系的稳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而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资产的整体质量,是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隐患所在,严重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面临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如何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特点,借鉴国外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处置大量的存量不良资产,防范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一)经济体制方面

1、国有企业制度是形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最大的债务人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同归国家所有,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对贷款的需求是无限的,而不明晰的产权关系造成了对国有企业贷款的零约束,由此造成了银行贷款利率的居高不下,这从一方面加大了国有企业按期还贷的难度,从而造成了借钱不还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大量的国有企业制度由于体制落后,产品结构、产品质量与市场脱节,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而造成了国有企业大量亏损。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大量国有企业关闭,国有企业破产、收购、兼并、承包、租赁等改制行为中大量逃废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债务。

2、投融资体制的局限

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政府立项、计委审批、财政与银行买单(拨款或贷款)”的投资模式。银行作为一个贷款人,一旦投资失利,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就被动地承担了投资项目的全部经济责任,而投资项目的决策部门一般不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情况使得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这造成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当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时,银行承担的损失往往比企业大。银行的损失主要表现为贷款本息难收回,除此之外还要承担追缴不良贷款和处置不良贷款的成本。

(二)银行内部因素

1、银行经营管理制度缺陷

良好的经营体制有助于分散不良贷款带来的经营风险,从而有利于银行稳健的运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虽然几经改革,但是仍具有明显的缺陷,表现为:一是国有商业银行难以完全按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律开展经营管理活动,难以摆脱政府对银行经营的不恰当干预,国有商业银行难以独立经营,使得不良贷款的产生具有了可能性与现实性。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事安排不合理、权责不明确,从而使银行存在着经营管理风险。例如,贷款经管人员可能因为追求自身的业绩,从而放松贷款的规范化操作以及严格管理,为不良贷款的产生留下了隐患。

2、银行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强,贷款管理薄弱

缓解和控制不良贷款的关键是要加强对贷款的管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管理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贷款信息的管理较弱。国有商业银行忽视了对贷款信息的管理。对申贷人信息了解不够充分,核实不够认真全面,从而对申贷人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难以全面认知,造成了贷款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二是对分类评估缺乏明确的定量标准。定量标准不够科学明确,以致难以进行贷款的标准化操作,可能会造成分类不明确,也有可能会凭感觉及经验,从而造成贷款的随意性。

3、银行贷款负责人的素质不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

贷款管理人员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不良贷款的控制情况。由于贷款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使得银行的经营理念不能在贷款管理工作中得到切实实行,如缺乏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不能严格按照贷款程序审批贷款,为不良贷款的产生带来漏洞。贷款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有利于贷款的安全、科学和有效。

(三)银行外部因素

1、政府干预

政府的行政干预也是形成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往往被当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经济过热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般是压缩贷款;而经济萧条和社会需求不足时又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

2、社会信用环境

我国信用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商品意识、金融意识越来越强,但是经济的发展没有同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步,人们更看重经济利益,忽略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企业和个人违约现象严重,提供虚假信息,逃债,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3、金融监管力度不够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历史较短,监管的各种配套设施和规章制度并不健全。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监管手段过于单一以及落后。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的制定以及商业银行的业务行为大多受到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影响及干预,具有明显的计划和行政色彩,使得我国的金融监管缺乏公正性和科学性。中国人民银行对不良贷款的监管力度不够以及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干预,使不良贷款的存在有了可能。

二、对策措施

(一)经济体制方面

1、加快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要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就必须要加快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产权关系,从而对企业贷款形成一种约束机制。同时,加快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企业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国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使产品结构以及产品质量适合市场发展需要,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为及时归还贷款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

2、改变投融资体制

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与我国单一的融资方式以及渠道是分不开的。积极推进我国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在传统的“政府立项、计委审批、财政与银行买单”投资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投资失利由投资项目的决策者和银行分担经济责任的机制,从而扭转银行作为贷款人被动承担投资项目经济责任的被动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项目的经营风险,减少了不良贷款的发生。

3、增加投融资渠道

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国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的贷款,增加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

(二)银行内部

1、加强银行的经营管理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恰当干预,严格按照商业银行的规律开展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减少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建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银行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职责明确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有利于减少因内部人员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不良贷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