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心灵的坚冰——一例重组家庭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的案例报告
一例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的案例报告某中学的8年级学生小明因学校压力和亲子关系问题出现抑郁情绪,学校安排了一次咨询。
初步评估:小明年龄14岁,男性,学校成绩一般,部分学科较差。
学习态度消极,经常迟到早退。
不敢与同学交往,课余时间喜欢独自活动,玩手机或看电视。
家人反映,小明经常躲在房间里不愿意与家人交流,情绪低落,食欲下降。
问题诊断:小明的问题是适应性障碍,导致抑郁情绪和社交障碍较明显。
学校和家庭环境对其影响比较大,其中学校压力和亲子关系问题最为突出。
治疗计划:综合家庭状况和个人情况,提供以下方案:1.个体会谈:通过个体会谈,了解小明的内心世界,对抑郁情绪加以缓解。
治疗中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小明的情绪管理上。
建议小明更多地进行一些释放情绪的活动,例如读书、听音乐、运动等。
同时,咨询师也会给予小明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帮助小明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家庭干预:针对小明的亲子关系问题,介入家庭治疗,让家人更加关注小明的情况,并帮助小明和家人之间建立积极的沟通模式。
建议家人放下过去的矛盾,共同关注小明的未来,给小明提供更多支持和鼓励。
同时,咨询师也会对小明的家长进行一些育儿指导,让他们对孩子进行更加有效的引导和关心。
3. 学习辅导:与家庭干预相似,咨询师希望能为小明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从学习习惯的培养入手,通过指导,让小明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激励他主动探索,学习更实质性的信息和技能。
在家庭和学校的关系上,咨询师还将帮助小明更好地协调家庭和学校间的关系,以及更好地应对压力。
总结与展望: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亲身经历了解青少年的问题,通过与小明及其家庭共同努力,逐渐缓解了小明所面临的现实压力,提高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其各个方面的自我调适能力,社交能力等。
同时,还建立了小明与咨询师的信任关系,进一步激励了他认真准备未来的良好生活。
一例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参考模板
一例孩子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一位初一学生,因社会适应不良产生躯体化症状,心理咨询师通过与父母及本人会谈、与班主任访谈,了解个人成长史,经过综合分析,剖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做出诊断,明确了目标,并针对求助者的自身能力和个性特点制定双方认可的咨询方案,在不同的咨询阶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咨询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社会适应不良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李某,女,13岁,初一学生,父母均为普通员工,因为在学校感觉痛苦,无助,而恐惧上学,并出现一上学就肚子痛,呕吐、腹泄的症状而无法正常上课,在家已持续休息两周不能上课,并坚决要求父母转学。
近期遭遇的挫折事件:李某小学毕业后进入年级小班,自己及其家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新学期开学后不久学校组织新生到金州参加学军活动,因第一次离开父母,非常想家,第二天身体不适未能参加军训,到晚上流鼻血不止被父母接回家。
开学一个月左右,李某回家向父母述说同桌吕某说脏话、欺负同学、扰乱课堂纪律、自己实在无法忍受他的行为,感觉非常焦虑,难受,无法学习,要求换座。
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将其与这名同学调开,但李某每天仍觉得班级气氛不好,同学们都对她不够友好,同学之间彼此自私、冷漠,自己也没有朋友,每天在学校的心情都不好,并以上述各种理由不愿意上学。
后来父母了解到,刚开学时,老师选了三名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当英语课代表候选人,李某是其中的一个,但因她胆小,对收作业和送卷子这样的事觉得为难,结果在确定正式人选时落选了,她对此事产生了情绪,一个月后李某到校开始说肚子疼,老师反映她经常上厕所,每节课都是最晚一个回来,后来发展到打铃后不能马上回到班级,有时甚至一、二节课也不回来上,老师找到并劝说后才能回去,如果老师摸摸她的额头,拍拍她的肩,鼓励和安慰她几句,这一天感觉就会好些,但第二天还是不行,每天的课都上不全。
几天后父母发现她发展到早晨起床就说不舒服,吃早饭时咳嗽,快到学校时就开始呕吐,勉强坚持进校后,也不进班级,放下书包就给父母打电话诉说心里非常难受,肚子疼得受不了,要求回家休息。
一例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某小学四年级男生,因学习困难、成绩下降,父母对此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以及老师教育方法出现偏差,导致神情沮丧,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难集中,作业无法完成、拒绝考试,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咨询师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咨询师采用放松疗法和沙盘游戏疗法, 经过9次咨询,使求助者波动情绪得到缓和,改变了先前不合理的信念,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改善学习适应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也得到增强,对未来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咨询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沙盘游戏疗法一、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林某,男,10岁,泉州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独生。
母亲职校毕业,超市售货员。
父亲小学毕业,保安。
家庭经济状况较为一般。
个人成长史:母亲因患甲亢,之前流产一个孩子,28岁再次怀孕,对这个小孩特别期盼,顺产,无躯体性和遗传性疾病。
在外婆家(宁德)坐月子到一周岁才回到晋江老家,一直是母亲自己带的,颇受母亲宠溺。
自幼聪明活波、自尊心强。
到泉州上幼儿园,从幼儿园中班老师就开始布置作业,很烦。
小学一、二年级时林某的成绩不错,三年级略有下降,父亲对此甚是焦虑,亲自接送小孩,管教严格,一听老师反馈没有完成作业,回家便是大打出手,甚至在学校老师面前打过孩子。
上四年级后,班上换了新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
精神状态:感知觉正常,逻辑思维清晰,自知力完整,注意力易分散,情绪低落,焦躁烦闷。
身体状态:自幼体健,微胖,最近食欲不佳、睡眠质量下降,据医院体检报告显示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社会功能: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变少,经常一个人活动,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心理测验结果:采用“一般性焦虑测验(GAT)”,结果为焦虑总分65,属高焦虑特征。
二、求助者的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1个多月来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学习时注意力很难集中,作业无法完成,拒绝考试。
一例高中生学习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精选教育文档
一例高中生学习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精选教育文档一例高中生学习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1一般资料1.1基本情况陈某,女,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
从小学习认真努力,就读于重庆市排名靠前的一所中学。
性格沉静,不爱讲话,较为内向,父母均为上班族,家庭经济情况一般。
身高大约1.58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
1.2个人成长史陈某从小生活在重庆市区,为家中独女。
自幼懂事,帮助父母整体房间,收拾餐具等。
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
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心仪的高中学校。
父母在高中学校周围的小区租的一套房子,用来陪读。
七月份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高三年级快班。
性格内向、好强,做事认真踏实。
1.3精神和身体状态求助者衣着整齐,举止得体,待人有礼貌。
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略微有点焦虑,人格稳定。
近两周,化学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较差,学习效率低下。
1.4心理测验结果本案例主要采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 CL―90)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为来访者测试。
SCL-90 测试结果:焦虑2.6,测验结果显示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SAS 测试结果:标准分为62分,显示有中度焦虑。
2主诉和个人陈述2.1主诉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高三年级尖子班,但进入高三年级后的第一次化学月考成绩,班级倒数,十分不理想。
突然地落差使之觉得自己很失败,担心自己再也不会考好,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感觉对不起父母多年的辛苦付出。
最近两周便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失眠,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故而前来寻求帮助。
2.2个人陈述因家境一般,父母为了好读书的自己而租房陪读,觉得父母十分不容易,想通过理想的成绩考取大学以回报父母的辛苦付出,使父母感到欣慰。
从小成绩就很好,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
以优异的成绩升入理想的高中,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学校的尖子班。
可是,高三开学后的第一次化学成绩,十分不理想,老师没有给予任何帮助与鼓励,非常失落,担心自己在化学上再也考不出优异的成绩,老师不再喜欢自己,父母对自己失望。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求助者因刚进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人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感到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错误认知,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一般资料崔某,女,19岁,西安某大学大一新生,独女,家住陕西省的一个小县城,父母均为小学教师,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身高159,体态中等,无不良嗜好,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
第一次远离父母住校,之前一切都由父母料理,自理能力较差。
性格内向,敏感,对自己要求严格,尤其是学习成绩。
与同宿舍的同学关系紧张,很少与她们交流,易产生矛盾而争吵。
曾竞选过班干部,因得不到同学的支持而落选。
近一个多星期来感到压力大,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曾到校医院做过身体检查,确认无躯体疾病。
感觉在这所学校学习没意思,有想要回家复读,争取明年考取更好一点的大学的想法。
自己前来咨询。
针对崔某的情况,我选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0-4分的五级记分制,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2.48,其它因子均小于1.26。
2.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自入学以来,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梦想逐渐消失。
特别是近一个多星期以来,学习时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没有交到朋友,经常感到心烦意乱,很孤独,郁闷,饭量明显减少,晚上经常失眠,很后悔自己当初报考这所大学,想要退学复读。
个人陈述:当我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等待终于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兴奋不已,爸妈也为我感到自豪。
可是一想到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要独立面对将来的生活,自己心里感到非常恐慌和焦虑,害怕开学的到来。
爸妈告诉我:你已经长大成人了,要开始独立生活,要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特别要强的女孩,小时候连写作业的速度都要求自己超过其他的小伙伴,学习成绩方面更是要争第一,但是自从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如意。
一例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孩子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一位初一学生,因社会适应不良产生躯体化症状,心理咨询师通过与父母及本人会谈、与班主任访谈,了解个人成长史,经过综合分析,剖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做出诊断,明确了目标,并针对求助者的自身能力和个性特点制定双方认可的咨询方案,在不同的咨询阶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咨询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社会适应不良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李某,女,13岁,初一学生,父母均为普通员工,因为在学校感觉痛苦,无助,而恐惧上学,并出现一上学就肚子痛,呕吐、腹泄的症状而无法正常上课,在家已持续休息两周不能上课,并坚决要求父母转学。
近期遭遇的挫折事件:李某小学毕业后进入年级小班,自己及其家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新学期开学后不久学校组织新生到金州参加学军活动,因第一次离开父母,非常想家,第二天身体不适未能参加军训,到晚上流鼻血不止被父母接回家。
开学一个月左右,李某回家向父母述说同桌吕某说脏话、欺负同学、扰乱课堂纪律、自己实在无法忍受他的行为,感觉非常焦虑,难受,无法学习,要求换座。
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将其与这名同学调开,但李某每天仍觉得班级气氛不好,同学们都对她不够友好,同学之间彼此自私、冷漠,自己也没有朋友,每天在学校的心情都不好,并以上述各种理由不愿意上学。
后来父母了解到,刚开学时,老师选了三名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当英语课代表候选人,李某是其中的一个,但因她胆小,对收作业和送卷子这样的事觉得为难,结果在确定正式人选时落选了,她对此事产生了情绪,一个月后李某到校开始说肚子疼,老师反映她经常上厕所,每节课都是最晚一个回来,后来发展到打铃后不能马上回到班级,有时甚至一、二节课也不回来上,老师找到并劝说后才能回去,如果老师摸摸她的额头,拍拍她的肩,鼓励和安慰她几句,这一天感觉就会好些,但第二天还是不行,每天的课都上不全。
几天后父母发现她发展到早晨起床就说不舒服,吃早饭时咳嗽,快到学校时就开始呕吐,勉强坚持进校后,也不进班级,放下书包就给父母打电话诉说心里非常难受,肚子疼得受不了,要求回家休息。
家庭教育案例重组家庭(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重组。
重组家庭是指由离婚或丧偶的个体,带着自己的子女再组建的家庭。
在这种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复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都可能存在矛盾。
本案例将探讨重组家庭中的家庭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案例描述小明(化名)是一个重组家庭的成员。
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与父亲、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妹妹生活在一起。
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小明在性格上有些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
在学校里,他的成绩一般,与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
小明觉得自己在重组家庭中不受重视,内心充满了自卑。
1. 父母的教育方式小明的父亲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他认为孩子应该独立,所以在教育小明时,经常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
继母则比较关心小明的生活,但在教育方面缺乏经验。
由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小明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困惑。
2. 家庭氛围小明的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
继母和小明的关系也并不融洽,她经常对小明进行批评和指责。
这种家庭氛围让小明感到压抑,他很少与家人沟通。
3. 学校教育在学校里,小明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
老师对他的关注也不够,导致他在学习上缺乏动力。
三、案例分析1. 父母的教育问题小明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沟通: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家庭氛围紧张,小明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2)教育方式单一:父亲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继母则缺乏教育经验,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
2. 家庭氛围问题(1)家庭矛盾:父母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家庭氛围,让小明感到压抑。
(2)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继母与小明的关系不融洽,加剧了家庭矛盾。
3. 学校教育问题(1)缺乏关注:小明在学校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老师对他的关注也不够,导致他在学习上缺乏动力。
(2)缺乏引导:学校在发现小明的问题后,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导致他的问题逐渐恶化。
一例高一新生适应不良合理情绪疗法咨询的案例报告
一例高一新生适应不良合理情绪疗法咨询的案例报告1.个案基本资料1.1一般资料蒋某,女,15岁,高·新生,初中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性格内向,父母务农,家庭经济情况不好。
经详细询问和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1.2个人成长史长女,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自幼懂事,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顾弟弟妹妹。
学习努力刻苦,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并全县第一名升人县重点高中。
13岁来月经,周期不太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小时候曾经摔倒,嘴唇有一不太明显的疤痕。
父母身体健康,无精神病家族作者简介:杨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思想工作系史。
1.3测验因求助者是青少年,本身易于焦虑,且所遇问题并不严重并具有普遍性,施以测验会增加其焦虑,故没用测验。
2.主诉和个人陈诉主诉;第一名进来的,第一次月考考的很不好,老师仅仅勉励自己好好学习,心理很失落,担心自己不再考试优异,受老师赞赏,睡眠不好,也没食欲,影响学习而寻求帮助。
个人陈诉:家里情况不好,觉得父母不容易,想取得好成绩使父母感到欣慰。
小学到初中成绩都很好,都是老师的宠儿,父母骄傲的资本,进高中时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减免学费的照顾,可是入校第一次月考虽然进班级前十名,但在全年级并不领先,老师在总结的时候都没提到自己,只在课下告诉自己要努力,倍感失落,担心老师对自己有意见。
求助者渴望咨询师帮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现状,能高效率的学习,把成绩提上去,但又对高中的学习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以前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方法,感到没有头绪。
月考后最近两周,睡眠都不好,不易入睡,醒来感觉不解乏,也不怎么有食欲,更加担心自己学不好,考不了好成绩。
3.观察和他人反应眉头紧皱,手无意识地抓着上衣下部。
思维清晰,意思表达清楚,无躯体症状,无泛化现象,无退缩行为,无妄想。
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迫切的求助要求。
老师同学反映,该同学学习认真刻苦,性格内向,和同桌关系较好。
一例学习适应不良心理咨询个案报告PPT
心理咨询过程--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1次: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进行心理诊断。 √ 摄入性会谈,充分尊重—收集临床资料 √ 共情、无条件关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 指导完成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作出评估与诊断,反馈 测验结果。 第2次:收集资料、评估诊断,商讨咨询目标。 √ 共情、无条件关注—加深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 √与来访者共同找出主要问题,告诉来访者的问题属于 学习适应不良引起的厌学情绪。 √介绍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将上述策略告知来访 者,经协商来访者表示同意,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制 定咨询方案。
心理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来访者刚满9岁,所得临床资料均由观 察法和会谈法获得。为了排除智力问题,做了 儿童智力测量。韦氏儿童智力测验:IQ分值为 105。来访者智力属于平常范围。 心理诊断:来访者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从症状标准看:心理痛苦来自未完成作业被老师 批评、母亲打骂。厌学情绪近期发生的,反应 强度不太强烈的行为问题。 从病程看:近期发生的,不足1月。 从严重程度看:未泛化,无逻辑思维混乱,社会 功能未受损。
心理咨询过程--心理咨询阶段3-6次咨询
第4次: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 控制。 √反馈亲子沟通情况,继续巩固亲子关系; √和来访者共同制定“行为契约”,要求其按 “行为契约”行事,诸如:按时完成学习作业、 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 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母亲与来访者的语文老师去谈一次,希望老师 能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咨询过程--心理咨询阶段3-6次咨询
第6次:发展学习策略,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 √制定学习计划,训练“提问法”,让其选一门 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 找答案。 √找出语文老师和妈妈的3个以上优点;观察班 上最受欢迎的同学,学习他人的交友方法; √母亲继续“代币”激励,以“代币”量赢得自 己愿望的满足。
一例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的案例报告
一例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的案例报告一、个案概况小明,男,15岁,初二学生。
来自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父母对他都非常关爱。
他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平时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打球,是班上的体育课代表。
但是最近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原本的好朋友也和他疏远了,喜欢的女生也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二、问题描述小明来找我咨询的原因是因为他感到自己在近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学校里不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原本的好朋友都和他疏远了,他对此感到很失落和焦虑。
我在初步了解之后发现,小明最近的这些问题可能和他家庭搬迁、身体上的一些变化以及学习压力大有关。
小明在经历了家庭搬迁后就开始在新环境中适应不良,他和原来的朋友分开后感到孤独和无助,再加上学习成绩下滑,这一切都使得他产生了情绪上的困扰。
三、解决过程1. 了解家庭状况:我首先和小明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发现其实小明的家庭状况很和睦,父母对他也非常关心和支持。
我觉得家庭的因素并不是主要的问题所在。
2. 情绪调适:通过和小明的交谈,我发现他最需要的是情绪的调适,因为他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上的压力实际上是导致他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我先是通过和他谈心,让他把心中的烦恼倾诉出来,同时也给他一些情绪管理的小建议,比如说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让自己不再被负面情绪所压倒。
3. 改善人际关系:在和小明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他喜欢的女生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而原本的好朋友也和他疏远了。
所以我和他探讨了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比如主动和朋友们沟通,学会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与女生进行更好的沟通。
4. 学习方法辅导:在情绪调适和人际关系的改善之后,我也对小明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些辅导。
我了解到,小明最近学习成绩下滑的原因是因为他在新环境中适应不良,所以我建议他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同时也可以找到更多的朋友来帮助自己。
5. 督促和跟踪:在一定时间内,我对小明进行了一些督促和跟踪,帮助他逐渐克服了这些问题,在学业、人际关系上取得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单亲或重组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单亲或重组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当前社会中,离婚现象很普遍,随之而来的是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频繁出现在身边,于是班级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学生,他们有的孤僻、不合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而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必须要用特殊的教育方法,否则很容易伤害他们。
去年上学期,我班新转来一名叫孟洋的女同学,十三四岁正是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的年纪,可她却整天愁容满面的样子,似乎有很多的心事。
她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同学交谈,对于班级中发生的事也总是漠不关心。
有一次科任课上,她的同桌不小心把墨水瓶捧倒了,弄脏了她的桌布,她气愤极了,竟不听同桌的辩解,当着科任老师的面,对同桌骂个痛快。
当我回到班级调查这件事时,她居然一点认错的态度没有,一再气愤地高声强调自己如何的委屈,看着眼前这个性格迥异的她,我觉得硬碰硬不可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于是我站在她的角度,说了很多她这样做的理由,她一见我顺着她说话,火气渐消。
这时,我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明了她的错误所在,她也能接受了。
为了做好孟洋同学的教育工作,课下我经常有意无意的和她谈心,引导她与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关心。
同时利用班队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单亲及重组家庭的同学,号召大家营造爱的氛围,彼此关心,互相帮助。
日子久了,她逐渐地信任我了,也逐渐融入班集体中,但对于家庭状况她始终不愿提及。
可是有一天,她来到学校后趴在课桌上大哭起来,我和学生们都很诧异。
在大家的哄劝下,孟洋终于停止了哭泣。
我于是把她领出教室,并肩坐在花坛旁,亲切地询问她有什么委屈的事,她终于想我说出了她积存很久的心事。
父母离异后3年没见过父亲,她随母亲和继父生活,但总觉得和继父相处不是很融洽,因为她母亲与继父几次发生争吵,有几次她都想死了算了……经过对孟洋同学的心理与行为状况的分析,我觉得要想转化她,首先要从她的家庭入手,让她接受她的继父,打开心结,再通过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营造其乐融融的温馨环境,促进她心理健康、思想进步,学习努力,进而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例学习适应不良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不知不觉中的日月更替,让我们不断惊喜于春花秋月和夏雨冬雪之中。
从中我们无从选择的成长成熟,带着各自心底细腻的微痛和之后的收获与欢喜。
回首往事,大多随风而逝,依然记得的寥寥几件,让我们追寻着来了解现在的自己,也指引着我们未来的人生。
关于我们的心理世界,对很多人来言,是神秘和不可琢磨的,而我却有着浓厚的兴趣。
也许是因为我的性格内向,这样的性格会时常内省,同时我又热爱文学,对于中外古今的名著和其中经典的人物,我充满了了解的欲求。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对心理咨询这个职业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对于我现阶段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学习心理咨询也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一.自我成长分析1983年冬天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子里,父亲是一名老师,母亲务农,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排行老二。
那时的生活清贫但也平和,父母对我们大多时候都是放养式,这样,我们就在大山中懵懂且自由的游戏着,最喜欢的就是和邻居家的伙伴们在雨后玩泥巴。
到上幼儿园的时候,无所适从,但老师的严厉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渐渐的循规蹈矩。
因为父亲是老师的缘故,在学校里,我虽然不会盛气凌人但也可以顺风顺水。
同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样,从小学到初中,我都过的平静安稳。
在青春期,所有的困惑也都在传统道德的统领下和同伴的你言我语声中渐渐消散。
2000年,我进入师范学校学习,3年中专和2年大专,这漫长而短暂的5年,有我人生之中最散漫的时光,也将我的思想引领到更为宽阔的地方。
中专3年,没有人再时刻监督我的学习,于是带着青春的激情,时光变得散淡而美好,在这其中,我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工笔画,对于线条的圆润.构图的精致.色彩的感觉和对于一副作品的倾情投入,让我沉醉其中,同时也促使我对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肤浅的学习虽然在绘画方面没让我有所成绩,但对于艺术的感觉却遗留了下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品味。
这种影响延伸到我所热爱的文学艺术中,也使我受益匪浅。
在接下来的大专学习中,我选择了中文专业。
刘林欣心理辅导案例
刘林欣心理辅导案例一、学生刘林欣家庭情况:父母离婚,母亲再婚,住在镇上,并再生一女孩,现六岁。
父亲未再娶,仍住在农村。
林欣的户口跟母亲,是居民。
父母离婚后,林欣判给父亲,但父亲无暇照料她,交由母亲带养,母亲已有一个重新的家庭,但仍努力地教养林欣,林欣案主小学一年级时在我校就读,成绩平平,但不至于不合格,二年级时因父母的关系,她转回她父亲的所在村的学校。
那一年,她在父亲家由于是独孙,奶奶叔叔等对她宠得不能再宠了,养成了她“无钱过不了日子”的习惯,而且对长辈无礼貌,吃饭时要帮她装好请她来吃,还要长辈背着睡觉,要奶奶帮她洗澡(经教育,现在改掉了)。
父亲自认为无力教育好林欣,交回给母亲教育,又转回我校念三年级。
但成绩已一落千丈,而且性格也变了。
现在已经五年级了,她存在的心理问题:由于家庭情况复杂,她有点心理问题,思想较偏激,渴望得到母爱,但又对母亲怀恨在心,常和同母异父的妹妹争吵打架。
也使她过早地成熟。
二、诊断分析和辅导对策1、林欣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性格,跟她的家庭不无关系,破碎的家庭使她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健康地成长。
2、辅导林欣,首先需要的是给她点关爱,让她一直觉得老师是关心她,她才会接近我,信任我,工作才能更顺利地开展。
3、在她各方面有进步时,作为辅导员要充分肯定,那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因为孩子是喜欢表扬的。
4、坚持与家长联系,为了让林欣感觉母爱,我请求她母亲找一天有空的,拿一碗糖水来学校,在众学生面前给林欣,目的是想让林欣和同学们都知道林欣母亲是关心她的,让她的心理平复一点,在同学们面前幸福一番。
三、辅导过程的记录有一天放学,林欣来找我,我们谈了很久,我并没过问她父母离婚的原因,没有触动她心灵的伤疤。
她较偏激,对父母离异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使她跟母亲生活,心里埋怨再婚的母亲。
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多和这个学生接触,多和她一起活动。
并安排一些性格开朗的、成绩好的同学和她一起活动、学习。
上课时,我又多用亲切的目光关注她,多让她回答她能答的问题,在她答对和有进步时及时表扬、鼓励。
再婚家庭儿童心理问题案例
再婚家庭儿童心理问题案例题目:小明生活在一个再婚家庭中,他的父母离异后,爸爸再婚。
小明觉得自己在这个新家庭里格格不入,对继母很抵触,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学校也变得沉默寡言,成绩逐渐下降。
请分析小明可能存在哪些心理问题以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他?(人教版)解析:一、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1. 归属感缺失。
小明在新家庭中觉得格格不入,这表明他在新的家庭结构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感受到家庭应有的温暖和接纳。
在原生家庭破裂后,他还未能适应新的家庭环境,缺乏对新家庭的归属感。
2. 信任危机。
对继母的抵触反映出他对新家庭成员存在信任问题。
他可能担心继母会取代自己亲生母亲的位置,或者害怕继母对自己不好,这种不信任会影响他与继母以及整个新家庭关系的建立。
3. 自卑心理。
在学校变得沉默寡言和成绩下降,说明他可能因为家庭的变故产生了自卑心理。
他觉得自己的家庭情况与其他同学不同,担心被同学嘲笑或看不起,从而在社交和学习上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4. 情绪压抑。
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是一种情绪压抑的表现。
他可能有很多关于家庭变化的困惑、不满和痛苦,但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选择把这些情绪封闭起来,久而久之会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二、可以采取的措施。
1. 家庭方面。
沟通与理解:爸爸和继母应该主动与小明进行沟通,让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他们也要向小明表达对他的爱和接纳,例如可以说“你是这个家庭重要的一员,我们都很爱你”之类的话。
给予空间与尊重:虽然要积极与小明互动,但也要尊重他的个人空间。
当他想要独处时,不要强行干涉,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关心他在房间里的情况,如问他是否需要吃点东西或者有没有什么烦恼想聊聊。
家庭活动:组织一些家庭活动,如一起看电影、外出野餐等,让小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融入新家庭,增强家庭凝聚力和他的归属感。
2. 学校方面。
同伴支持: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友善、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小明做同桌或者组成小组,让他在同学的陪伴和互动中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减少他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
重组家庭的教育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丽,今年12岁,原本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成长,但父母因感情不合离婚,小丽被判给了父亲。
然而,父亲再婚,新妻子带着一个7岁的女儿小芳。
小丽和小芳原本性格迥异,生活习性也不相同,这使得原本就处于心理敏感期的小丽在重组家庭中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二、案例描述1. 学习成绩下滑小丽原本成绩优异,但在重组家庭中,由于新妻子忙于照顾小芳,无暇顾及小丽的学业。
小丽在学校的表现逐渐下滑,成绩一落千丈。
2. 心理压力增大小丽在新家庭中感受到了排斥和歧视。
新妻子对小丽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经常责备小丽,使小丽心理压力增大,情绪低落。
3. 人际关系紧张小丽和小芳性格差异较大,经常为琐事争吵。
新妻子在处理矛盾时,往往偏袒小芳,导致小丽感到孤立无援。
4. 行为习惯改变小丽在新家庭中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晚睡、玩手机等。
新妻子对此视而不见,使得小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恶化。
三、教育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重组家庭中,新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导致家庭教育缺失。
新妻子忙于照顾小芳,无暇顾及小丽的成长,使得小丽在重组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指导。
2. 教育方式不当新妻子在教育小丽时,过于严厉,忽视了小丽的心理需求。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小丽心理压力增大,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3.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新妻子在处理小丽和小芳之间的矛盾时,过于偏袒小芳,使得小丽感到孤立无援。
这种处理方式不利于小丽的人际关系发展。
4. 行为习惯引导不足新妻子对小丽的不良习惯视而不见,使得小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恶化。
这种引导不足导致小丽在重组家庭中难以适应。
四、解决方案1. 家庭沟通与理解重组家庭中,家庭成员应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新妻子要关注小丽的成长,了解她的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2. 适当的教育方式新妻子在教育小丽时,要关注她的心理需求,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在批评和表扬中,要把握分寸,避免过度严厉。
3. 人际关系引导新妻子要引导小丽和小芳建立良好的友谊,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一例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的案例报告
一例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的案例报告患者情况患者小明(化名),15岁,就读于当地一所初级中学。
小明的父母在他三岁的时候离婚,之后他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在家里,小明和母亲的关系并不融洽,他经常感到被忽视和孤独。
在学校里,小明是一个内向而孤立的孩子,他很少和同学交流,也没有亲近的朋友。
他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但是在社交方面存在明显的困扰。
最近,小明的母亲发现他的状态有些异常,情绪低落,不爱说话,甚至出现了明显的社交恐惧。
咨询过程小明母亲了解到适应性障碍的症状,并决定带着他进行心理咨询。
在第一次咨询中,小明表现得非常封闭,他不愿意谈论自己的问题,只是默默地听着。
经过几次咨询后,小明逐渐打开了心扉,开始主动向心理咨询师倾诉。
他向咨询师诉说了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的挣扎,以及在人际交往中所面临的困难。
咨询师通过倾听和关心,逐渐和小明建立了信任关系。
咨询师发现,小明的沉默和孤立并非是天生的性格特点,而是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离异的影响,导致他内向、敏感,在社交中缺乏信心。
通过咨询,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学会了如何面对和表达情感。
咨询师还教导小明一些社交技巧和沟通技巧,帮助他更好地与人交流和相处。
治疗方案在咨询师的监督下,小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这种治疗方式,小明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同时也学会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
针对家庭环境和父母离异对小明的影响,咨询师还进行了家庭治疗,帮助小明与母亲建立更加良好的沟通和亲密关系。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小明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缓解,他在学校中也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表现出更加开朗的一面。
他也逐渐学会了面对自己的情感,不再逃避社交,而是积极地迎接挑战。
在家庭方面,小明和母亲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他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母子之间的亲密度也得到了提升。
结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并非是绝对的疾病,而是受到环境、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重组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以一个重组家庭青少年心理辅导案例为例
D O I:10.13600/j.c n k i.j p s s l o f.i s s n.1009-4326.2019.06.022重组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以一个重组家庭青少年心理辅导案例为例崔新芝(东营市技师学院学生处,山东东营257000)ʌ摘㊀要ɔ㊀一例由于重组家庭环境适应不良㊁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危机引发的抑郁㊁人际关系紧张等系列心理问题,并处于精神分裂状态的个案,通过心理咨询,与来访者构建了一个稳定的新的发展性客体的移情关系,给重组家庭的子女一种有价值的被爱的感觉,帮助其建立安全的依赖关系,实现自我整合㊂ʌ关键词ɔ㊀心理辅导;重组家庭;精神问题:发展性客体ʌ中图分类号ɔ㊀G448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1009-4326(2019)06-0092-05㊀㊀随着我国离婚率上升,再婚和单亲家庭子女在学校中所占的比率逐年升高㊂研究发现,家庭结构的重大变化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风险因素,可能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心理发展㊁心理调整㊁外化行为㊁睡眠以及未来形成恋爱关系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㊂在重组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内化和外化问题,多数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问题或不良行为,同时儿童青少年的人格还处在未定性的阶段,其需求㊁情感㊁能力㊁目标㊁价值观等特质还未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因此,重组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㊂一㊁来访者的基本信息(一)一般资料和观察者了解到的信息一般信息:来访者(以下简称A)女,16岁,中专生,平面设计专业㊂首次见面印象:身高157c m,微胖,圆脸,气色发暗,满脸青春痘,长发齐肩梳拢脑后,说话嘴角挤出笑意,行动蹑手蹑脚,似乎幽灵般飘来飘去,给人感觉很弱㊁很轻㊂(二)来访者资源1.A最大的兴趣就是看书,特别喜欢犯罪心理学,喜欢写网络小说,其博客浏览量很多;2.母亲重组家庭中继父的关心㊂(三)来访者成长史混乱的成长环境㊂6岁之前,A大部分时间由奶奶抚养,爸爸是公司的领导,长得也帅,爸爸疼爱A㊂爸爸妈妈关系紧张,3岁左右爸爸有外遇,爸妈闹离婚,A感到恐惧㊂6岁时父母离婚㊂A判给了爸爸,妹妹判给妈妈㊂父母离婚对A造成灾难性的影响,A试图自杀,当想到如果自己死了,妹妹会很可怜,就放弃自杀㊂爸爸很快结婚,并生下弟弟,A与后妈关系紧张,感觉后妈虐待她,A 曾经尝试用老鼠药毒死后妈,感觉杀死后自己难逃其咎,于是就向爷爷告状,爸爸就用钱弥补㊂1年后,A回到妈妈身边,妈妈后来也结婚,婚后又生了一个妹妹㊂后爸对A很好,经常给A钱㊂初中时,A因为人际关系紧张,不想上学,妈妈带她寻求心理老师帮助㊂在中专期间一般独来独往,被班级同学孤立排挤㊂2017年查出脑部囊肿,父母因为无钱,至今没有得到治疗㊂(四)实际问题和引发问题的生活情境由班主任介绍过来㊂周围人群感到A的行为奇异,有心理问题,而她自己认为正常,所以过来求证㊂二㊁案例分析(一)来访者的主要问题A行为奇特,同学不理解,从而受到质疑和排胜利油田党校学报㊀㊀2019.11 J o u r n a l o f t h e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S h e n g l iO i l f i e l d㊀㊀V o l.32N o.6ʌ收稿日期ɔ㊀2019-10-15ʌ作者简介ɔ㊀崔新芝(1966-),女,山东广饶人,东营市技师学院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高级讲师㊂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㊂挤,她深陷在无依无靠的感受中,感到绝望㊂(二)来访者发展功能水平以及人格类型来访者A发展功能处于边缘水平,属于分裂样人格㊂1.自我感知㊂A的身份认同存在问题,不清晰 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他人是如何看待我的 ㊂有脆弱的自恋,夸大自己的全能感,幻想着自己能掌控局面,回到3岁前的生活状态㊂自我感知与他人评价存在差异㊂她会通过贬低他人获得自尊,会通过置身事外来处理自己不好的感受㊂2.人际关系㊂A父母再婚后各自有了家庭又有了孩子,意味着A丧失了父母㊁丧失了家㊁丧失了自己的位置,在两个家庭之间摆荡,没有归属感联结感㊂同时她的奇异行为,也把自己排挤出群体,使自己越来越孤立㊂她的联结困难还表现在无法建立亲密关系,她曾暗恋一个男孩,但是没有勇气靠近男孩,只是远远地看着㊂A说话小心,敏感,对咨询师㊁班主任㊁学校的做法提出质疑,这些说明A的安全感信任度不足,缺乏相互依存度㊂12年来A一直纠结爸爸离开的问题,说明对自己对他人的感知度方面存有障碍㊂3.适应性㊂总体来说A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好,缺乏弹性㊂在遇到让自己痛苦或不能解决的事情时,片面认为世界本来就这样啊,而把情感压抑到意识之外,利用看书,来逃避人际间的复杂关系㊂惯用的分裂和投射机制使得她无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㊂4.认知㊂A自身有所发展,喜欢看书,博客有一定的浏览量,说明整体认知能力比较强㊂A的记忆力完好,思维跳跃㊂她的自省能力和心智化方面存在障碍,很难理解爸爸为什么离开她;很难理解老师和同学为什么这样对待她;对于自己的东西经常被偷的解释也说明她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力方面水平一般㊂这都表明她很难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采取更现实的观点㊂(三)症状或问题诊断精神分裂状态:父母离婚后,她退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父母的新家庭中没有地位,她失去了自己,丧失原来的家庭㊂同时,在她自我的不同部分之间分裂/分离:有意识的部分和感觉的部分的分裂㊂(四)心理动力学解析一个极度分裂的女孩,在父母早早离婚后变得退缩了㊂A生活在被忽视㊁不稳定的养育环境中㊂3岁前A与爸爸之间建立有紧密的关系,3岁左右正好处于俄狄浦斯期,爸爸外遇再婚,让A感到竞争彻底的失败㊂日后,A感到自己的东西经常被偷,自己感觉知道是谁偷的,但是没有勇气要回来,就如同后妈偷走爸爸一样,为了保存或修复爸爸的形象,A认同了父亲的聪明㊂父母离婚后A 奔向父亲夸大了与父亲的关系,与后妈生活阶段A 采取了分裂应对机制,把自己对后妈的怨恨投射给后妈(俄狄浦斯式的憎恨)㊂A对父亲的心理意向变得充满了爱恨交织的矛盾㊂现在很少与父亲见面,但是对父亲的渴望依然存在㊂同时父母再婚, A感到被抛弃,父母都不属于她了㊂从此A丧失了家,丧失了父母,丧失了同胞,没有了自己的位置,没有安全感信任感,就像个影子一样游荡在人际圈之外㊂她失去了现实感,失去了联结感,撤回到了内部的幻想之中㊂在幻想世界她也是不愉快的,被丢弃,失去了生命的根基㊂A产生的无意识幻想是试图挽救父母婚姻,随着幻想的破灭,让她感到自己很糟糕,感到自己无用无价值感,造成A 的自体的崩溃㊂A主要的防御机制有:理智化㊁分裂㊁投射㊁情感隔离㊁回避㊁否认㊁认同㊁压抑㊁退行㊁贬低㊂三、咨询方案与策略(一)咨询目标建立联结,增强安全感;整合自我,增强内在能力㊂(二)咨询技术人本主义疗法㊁认知疗法㊁心理动力学等(三)治疗过程1.咨询阶段㊂咨询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A由其班主任推荐而来㊂在交谈中,A不断转换话题,不着边际,谈论一些让咨询师感到很虚无缥缈的事情㊂A和咨询师的关系很敌对㊂第二阶段:4个月后主动求助,在现实问题和幻想中切换㊂咨询师涵容A的存在方式,给予安全保护性的环境,使用移情,试图构建新的二元关系㊂第三阶段:咨询师因为有事调整咨询时间,主动打电话给A,A开心,开始谈现实问题㊁谈论她的原生家庭,使得她可以修通创伤体验和感觉㊂咨询师感觉A变得漂亮了,脸上的青春痘减少了很多㊂2.干预过程㊂第一次咨询㊂来访者询问咨询师的资质和心理学背景,然后评价了曾经在初中时找过的两个咨询师,并对两个咨询师持否定质疑的态度㊂咨询期间A揣摩咨询师的心思,质疑咨询师的做法,似乎A与自己内在的一个观点在交流,而不是与真实的咨询师在交流㊂咨询师跟随着A,与A分享 她心目中咨询师的样子 ㊂同时,采取支持性技术,减少来访者的防御,试图与来访者建立联结,但咨询师在靠近A时感到挫败㊂第二三次咨询:A很少谈自己的事情,感觉A 疏离空洞,很难触碰A真实感受㊂谈的事情破碎化凌乱,一会国际形势㊁一会柯南破案㊁一会 缺少现实感,似乎飘着没有根基,在幻想的客体和真实客体之间摆荡,咨询师有被控制的感觉㊂或许,A对咨询师的全能控制,是一种掌管害怕的控制方式,对自己的害怕,以及对自己愤怒的害怕,尤其在面对亲密关系建立的时候㊂咨询师认真倾听,不仅仅把A看作为一个有问题的人,或者有困扰的人,而是把A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眼前,咨询师要认出这个人,她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存在,去接纳所发生的一切㊂并邀请A去倾诉 对此事你能多说吗? 还有呢? 后来呢? 这些事之间有联系吗? 试图镜映来访者,评估来访者的心理发展水平㊁人格特质或存在的问题㊂第四次咨询:A与班主任发生冲突,很想解决,所以主动要求来咨询㊂A再次走进咨询室的时候,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今天你画的眉毛不一样高 你没有休息好,有黑眼圈 等等,咨询师告诉她, 我猜,你觉得我之前对你很不好,担心我现在状态不能很好地帮到你,没能跟你在一起吗? A不仅在验证咨询师是否有能力关照她,A似乎也试着活在她过去没有体验过的时刻中,满足过去没有被满足的需要㊂咨询过程一直用抱枕挡在胸前,很小心谨慎,极度的不信任感,清晰地表现出A对安全距离,以及和咨询师身体保持可控的距离的需要㊂咨询师认为这些象征着A在和自己处理不了的㊁带来淹没性感受的想法保持距离,从而保护自己㊂A偏执地认为周围的环境都针对自己,感到经常有人偷她的东西,缺乏归属感联结感㊂在6岁时父母离婚,跟着爸爸生活,认为后妈虐待她,幻想用老鼠药谋杀继母㊂咨询师对此感到惊讶,猜想A 或许想把不喜欢的人清除,无意识幻想着试图挽救父母婚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㊂一年后回到母亲身边,不久妈妈再婚,后来爸爸妈妈又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失去了父母关爱㊂A的经历让她体验到愤怒的绝望,但是A表情淡定像叙述他人的故事一样,有明显的的身体与情绪的分开,呈现解离状态㊂第五次咨询:A思维飘逸,天马行空地谈了很多事情,她的故事让咨询师感受到深深的无助无奈,每当谈到伤痛的时候,A似乎很快切换主题,并很合理解说自己遇到的事情㊂碎片化的故事,疏离的人际联结,说明在父母早早离婚后A变得退缩,她生活在一个幻想世界里㊂咨询师在不伤害来访者的前提下,适时打断其话题,不再让她迷失在幻想中,以增强来访者的现实感和内部稳定性㊂A叙述了在5~6岁的时候,养了一只小狗,后来因为上学父母不让养了,被迫寄养在亲戚家,现在那只小狗死去的故事㊂这是她生命故事的镜映,反映她曾经被照顾,而现在丧失照顾的经历㊂A临走时说,她左脑里面有囊肿,父母像没发生过什么事一样不给她看病治疗㊂第六次咨询:首先讨论关于左脑里面有囊肿的问题,建议与父母沟通,去医院做检查治疗㊂这个脑囊肿可能是她奇怪行为的一个诱因;也可能是一种无害的先天性异常,总之需要医生排查神经生物学的问题㊂然后A叙述了父母离异后面临认同的困境,不管跟哪一方生活,都意味着拒绝父母的其中一方㊂父母离异,A丧失了家的感觉,失去整个家庭后,让她撤回到内部的现实,失去与外在真实感的联系,迷失在幻想之中㊂幻想中充满分裂和投射,在奇异的感觉中不再属于真实的人㊂她没有办法走进他人,也没有办法与他人联结㊂因此,A需要自己亲身去经历,作为一个整合的个体和咨询师建立联系,而不仅仅以一个破碎的㊁趾高气扬的㊁愤怒的孩子的身份㊂咨询师采取普同化技术,理解其内心世界,让其体验获得接受的感受㊂在安全的环境下探索A的感受和过往经历㊂涵容A的感受并提供一种抱持的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的基地,一种二元的关系逐渐形成㊂第七次咨询:咨询师利用艺术和文学中的意向传递对其问题的理解,试图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整合㊂咨询师在移情中解释,传递咨询师的理解㊂咨询师的真诚㊁共情㊁接纳,让咨询师在她的故事背后暗含的痛苦和哀伤中感同身受㊂对于A来说,发展出一个新的客体意味着,A能够不再受到之前的内在客体和伴随着这个内部客体的淹没性的愤怒和敌意的威胁㊂期间,A叙述了一个梦,梦境里出现三个自我的状态 上帝的我,真实的我,被迫执行杀人任务的我,当她杀死很多人后,她被胁迫迁回 ,看起来A被自己的攻击性所淹没了,她害怕她杀死自己,或者其他人会来杀死她或绑架她㊂咨询师感受到在她自我的不同部分之间也存在分裂/分离㊂最后,A问: 妈妈生下孩子来为什么不好好养啊?要么不生,要么给予好的环境让孩子幸福成长㊂ 对此,咨询师心理有个猜测 她不仅失去了父亲,而且失去了整个早期家庭供养环境,这对她来说是一种创伤,她失去了她的母体,这让她仍然无法接受㊂ 并尝试理解她,体验A的创伤,真诚地被A的经历所震惊,但是不把这个猜测贴到她身上,在自己的内心里去涵容这个不确定不理解,尝试用一个更完整的语言,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回应 我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其实我又不确定 ,或者说 我很为难很担心,看起来你很想跟我要一个解释,我担心如果给予了这个解释后,好像就变得像你周围的那些自以为是的大人㊁老师或者那些你不喜欢的自以为是的同学一样,但是,当我不给你任何你想要的解释或答案时,可能你又觉得我不关心你,就像你觉得当你对你的父母失望时候 ㊂第八次咨询:面部表情舒展很多,思维跳跃不是很大了㊂能够更多地谈论她的过往体验㊁她的原生家庭㊁她的父亲,如, 为什要提他(亲生父亲)?他还行吧㊂小时候对我很好,幼儿园经常给我买零食,但是 ,哎呀 ㊂突然我发现我纠结了12年的问题,就是这个问题㊂就是我的亲生父亲㊂就是他跟我妈离婚,跟另一个女的结婚 我很烦父亲,他是跟别人走了㊂ 同时,A又在理想的客体和真实客体之间摆荡㊂ 我想他(继父)的问题,就对不起我现在的父亲,他对我也很好,给我的零花钱也很多,他也很喜欢我,带我回老家,找我的同龄人玩㊂每当过节的时候,他也给我买礼物㊂ 承认现实的情景,这使得她形成哀伤㊁愤怒和绝望的感觉㊂因面临实习,被迫中断咨询㊂所以,距A将咨询师体验成一个可信赖的㊁安全的㊁保护性的客体,一个能够为她言语化她的体验的客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㊂四㊁咨询的效果与评估1.来访者的自我评价㊂自述情绪好多了,偶尔主动邀请同学逛街㊂2.他人评估㊂实习期间与公司员工关系融洽㊂3.咨询师回访㊂ 说自己近段时间的情绪很好,并按照咨询师的要求在家写文章 ,咨询目标基本实现,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对自己的认识趋于合理,自我趋于整合㊂4.咨询师评估㊂A发展出一个被人喜爱的女孩的表现,更多地对她的外表和身体进行积极投资了;A变得能够安全地体验自己的生活;她找到了自己内心里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感,并从此可以安全地对彼此的心灵进行探索,如何与他人进行人际间行为㊂五㊁案例的启示(一)发展中的青少年,咨询师 同时是移情(对象)和发展中的新的客体作为A的咨询师,很重要的一点是笔者和A 的情感状态保持一致,为A体验那些她还未加工的情感㊂不时地,我自己也涵容她,以及在A强烈的情绪和体验里坚持下来㊂伴随着这些涵容,A 能体验到咨询师是一个善意的客体,这个客体既可能喜爱她也可以拒绝她㊂A开始慢慢地认领她的记忆,以及为了理解它们而不时地激活它们㊂作为咨询师,一方面关注于呈现冲突并做分析㊂整合适宜地分析,不仅能在显性知识层面施加情感影响,还会影响内隐关系认知㊂咨询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媒介,来帮助探索如何重新建立关系㊂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性客体,支撑着来访者的自我,帮助其进行情感管理和冲动控制,促进互动和现实检验㊂我们可以将青春期的发展看作二元关系位置和三角关系位置之间的一种摆荡㊂在青春期发展阶段,青少年在退行和发展之间摆动,他们的心境也是反复无常的㊂青少年心理生活的特点是这样的:关于自身与他人的精神表征是破碎不堪的,挫折耐受度较低,冲动控制能力较差,低自尊,认知损害以及其他一些与二元位置相关的典型特点㊂因此,咨询师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有效的心理模型,使其能够思考和谈论自己内在的体验,并对情感进行调节㊂咨询师促进反思和言语化,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对行动的魔幻的信念里面㊂通过和一个稳定的新的发展性客体的移情关系,青少年的他我和客体表征才得以形成㊂因而,站在发展性客体的位置上,对青少年的咨询可能是特别重要的㊂(二)父母离异,减少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父母离婚,对新的家庭可能更满意㊂但父母应该体谅和同情孩子的艰难之处,尊重与自己不同的情况㊂孩子仍然渴望以前的家庭状态,这是孩子记忆中的一部分,生命中的一部分,这对于孩子是无法放弃的㊂父母不应该增加孩子新旧家庭之间的忠诚冲突㊂如果孩子跟着父母的一方生活,比如爸爸,此时爸爸不应该在孩子身上摧毁孩子生母的形象,孩子需要一个完整的妈妈的形象在㊂如果摧毁,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生忠诚感冲突的问题,使孩子难以适应现状㊂(三)促进性环境,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虽然导致个体心理健康的是与生俱来的整合倾向和成长倾向,而不是环境㊂然而,足够好的环境仍然是必需的,在生命的最开始阶段是绝对必需的;在后期阶段,在俄狄浦斯情结阶段㊁潜伏期,以及青春期,促进性环境则是相对必需的㊂儿童供养的本质就是为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情绪发展而提供环境这类事情㊂如果提供足够好的环境供养,儿童的情绪发展会自发地进行,发展的驱力源也来自于儿童自身的内在㊂这种趋向于生存㊁趋向于人格的整合㊁趋向于独立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而且只要有足够好的供养环境,儿童就会取得进展,趋近成熟,成熟就意味着心理健康;当没有足够好的环境供养时,这些力量依然保存在儿童内部,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摧毁掉孩子,会造成精神上的创伤,而这对个体而言就是一种威胁,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耗竭㊂比如在绝对依赖期,环境的失败会导致非器质性精神缺陷㊁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在相对依赖期环境的失败会导致各种情感性精神障碍㊁病理性依赖㊁反社会倾向等㊂促进性环境包括:父母关系的质量和父母养育的方式㊂比如说如果爸妈的婚姻状态质量是冲突破碎或者说是有暴力,在婚姻状态内两个人形同陌路,或者说互相憎恨互相攻击,这样一个糟糕的处境,会让孩子非常的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㊂父母的关系质量指的是两个人亲昵,并不是谁无条件顺从于谁,而是说两个人有冲突的时候有能力去协商,有能力面对冲突,并且这个关系还能保留下来,这个会让孩子有无限的信心和安全感,就使孩子不害怕面对冲突㊂所以足够好的促进性环境,帮助个体人格的整合㊁确保父母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㊁渐进性地适应儿童/青少年不断变化和扩展的需要,这对孩子来说能够在客观层面和心理层面,体会到爸爸妈妈的存在,体会到他们的爱和限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帮助他们去修通的过程,促进发展阶段儿童/青少年的整合倾向和自我结构化,促使他或她走向独立和冒险,走向成熟㊂(责任编辑㊀韩为方)。
家庭教育心理辅导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从小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
母亲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导致小明性格内向、孤僻,缺乏自信。
在学校,小明学习成绩一般,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被同学欺负。
母亲对此十分担忧,希望寻求心理辅导帮助小明。
二、案例分析1. 家庭环境因素小明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父母离异导致小明缺乏安全感,性格内向、孤僻。
母亲工作繁忙,很少陪伴小明,使小明缺乏亲情关爱,导致其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
2. 教育方式问题母亲对小明过于严厉,常常用批评、指责的方式教育小明,使小明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母亲对小明期望过高,导致小明在学习上承受巨大压力,自信心不足。
3. 心理问题表现(1)情绪问题:小明情绪不稳定,易怒、易哭,对他人产生敌意。
(2)人际关系问题:小明与同学关系紧张,被同学欺负,导致其在集体生活中感到孤独、无助。
(3)学习问题:小明学习成绩一般,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三、心理辅导方案1. 家庭辅导(1)改善家庭环境:建议母亲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抽出时间陪伴小明,给予关爱和支持。
(2)调整教育方式:建议母亲改变严厉的教育方式,多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
(3)沟通与理解:建议母亲与小明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小明的内心想法,关心其成长。
2. 学校辅导(1)心理疏导:为小明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缓解情绪,调整心态。
(2)人际关系辅导:指导小明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改善与同学的关系。
(3)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小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 自我调适(1)情绪管理:教小明学会调整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2)自我激励:帮助小明树立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3)自我成长:鼓励小明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四、实施过程1. 家庭辅导(1)母亲开始尝试改变教育方式,多关注小明的成长,给予关爱和支持。
(2)母亲与小明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关心其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化心灵的坚冰——一例重组家庭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
告
【摘要】本案例晓东在父母离异、家庭解体后,一方面感觉失去了已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感到惊恐不安、情绪压抑,另一方面,在面对父亲重新组建的家庭时,产生出既想靠近父亲获得关爱却又无法放下对母亲责任感的矛盾心理,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通过咨询发现该他因为不合理想法导致其情绪变得易激惹,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言行,以此来发泄心中长期压抑的不满。
使用认知疗法帮助其认识到自己不良情绪的根源,进而通过“空椅子”行为训练法对其沟通方式进行训练,其敌对的情绪相应减少,与父亲与后妈的关系也有了一定改善。
【关键词】重组家庭认知疗法适应沟通
1.一般资料
晓东,男,12岁,汉族,某重点中学学生,独子,父母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母亲在国外,父亲现任某外贸公司经理,已离异。
主诉:心情不好,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
小学三年级,妈妈去上海工作,我转学至上海某私立学校。
后因妈妈出国工作,外婆来上海照顾我。
每年暑假我都回新疆和爸爸团聚,虽时间不长可是我很高兴。
去年爸妈离婚,爸爸又给我找了个后妈,他们一直瞒着我。
我知道这件事后很难相信,在学校我也不敢跟同学朋友说,回到家里姥姥
还总唠叨,我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
与来访者父亲的交谈了解到:晓东情绪一直不好,很少能看到他的笑容,也很少说话。
他也经常用诸如“小心出门被车碰死”等难听的字眼攻击后妈。
2.咨询过程
2.1第一次咨询:在近一小时的时间里,我主要致力于同晓东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刚开始,他的言语缓慢,简短概括,显得很难以启齿,到后来就比较流畅。
我用摄入谈话法较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晓东的基本情况。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通情达理使晓东感到了温暖,使晓东渐渐由紧张担心转为正常的倾诉和宣泄。
布置家庭作业:让晓东回忆与父亲在一起高兴的事情,从而感受父亲对他的关爱,使他不被敌意的情绪所控制。
2.2第二次咨询:加深咨询关系,寻找和明确晓东的错误认知并加以改变,让他能领悟所持的不合理信念是造成他焦虑敌对情绪困扰的重要原因。
目前主要问题是晓东出现认知偏差和情绪模糊不清,难以理解自己现状,不知如何调节与父亲的关系。
通过对第一次布置作业的讨论,使他注意到曾忽略的父爱;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帮助晓东理解父亲,纠正对爸爸的偏见;使用空椅子技术,引导他尝试和父亲交流。
咨询师:你和爸爸每次都为什么吵架?
晓东:他每次都让我认可后妈,说我不理解他。
说多了,他就会哭。
他哭是为了让我同情他,都是假的。
咨询师:让你突然接受一个陌生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而且她还占据着妈妈的角色,一下子确实很难让人接受。
所以你觉得爸爸是用哭来博取你的同情,达到让你认可后妈的目的么?
晓东:是。
因为我一说你哭就是假的,没用,他就骂我。
咨询师:我想你也有难过的时候,你哭的时候是装给别人看的么?
晓东:我才不会呢。
咨询师:爸爸以前经常用哭的方法跟你谈话么?
晓东:没有,他对我比较严厉。
说实在的,我有些怕他。
咨询师:那你为什么一定说爸爸这次哭就是装的呢?
晓东:沉默(若有所思)
……
晓东:我知道他们离婚了后,就跟爸爸说:“别人都有父母,你也不关心我,你能不能每天给我打个电话”。
后来他每天打给我,
可总是简单的问学习就挂了,敷衍我。
但现在每次跟我吵完架之后,一接阿姨的电话就能说很长时间。
我想,为什么跟我打电话就那么不耐烦。
每次看他这样我心里就特别恨他。
咨询师:你说以前爸爸妈妈没离婚的时候,虽然很怕爸爸,可是感觉和爸爸像朋友一样,那个时候爸爸是不是跟你有说不完的话?
晓东:没有,比现在稍好一些,爸爸说的没有妈妈多,也就是问生活学习怎样,其它也没什么。
咨询师:那你是怎样跟爸爸交流的呢?
晓东:那时我很盼望爸爸给我打电话,每次都忍不住跟爸爸说最近学校和家里的事,时间就很长。
咨询师:你主动跟爸爸说你心里的话,爸爸当然很高兴也愿意听。
可你现在等着爸爸问你,即使问你也几句话就把他打发了,这样每天打电话爸爸也不知道你是不愿说,还是没什么可说的了,是不是?
晓东:(沉默,若有所思)我明白了。
那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接下来,咨询师利用空椅子技术,让晓东把旁边的椅子当作爸爸,告诉他自己的担心,咨询师通过旁观者的身份反馈,直到晓东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愿望。
布置家庭作业:让晓东回家与父亲进行沟通,把自己的心里话告
诉爸爸,进行交流。
2.3第三次咨询:咨询师根据上次的家庭作业让晓东谈谈自己的感受,晓东谈到自己经过上一次咨询后和爸爸坦诚交流,彼此误解消失。
但每次面对后妈时还是感觉不舒服。
通过进一步咨询,使晓东意识到自己对后妈的敌对情绪缘于背负了对母亲过重的不应由他来承担的责任。
他需要用正常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意。
咨询师:上次回家和爸爸的谈话如何?
晓东:我回家和爸爸认真的谈了,希望爸爸能够多关心我,他很高兴。
他说希望我能在家里和后妈好好相处是想让我过上有家的生活,能弥补这几年我不在身边的遗憾。
他和妈妈虽然分开了,但他们都爱我,还是我的父母,后妈会在生活上好好照顾我,所以让我不要总跟后妈作对,要不他也会很担心的。
咨询师:你怎么想?
晓东:(为难的)我知道爸爸都是为我好,可我也知道爸妈离婚后妈妈很伤心。
有一天我看到妈妈一个人在屋子里哭,我想她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情难过。
所以我要为妈妈做点事,不能让她更伤心。
咨询师:我感觉你是因为觉得对不起妈妈才会经常和后妈作对,这样妈妈就不会难过,这是妈妈希望你做的么?晓东:不知道,我觉得要是我接受后妈,妈妈会伤心的。
我不想因为我让妈妈难过。
咨询师:妈妈高兴或者难过都是因为你么?
晓东:肯定不全是,不过我觉得还是有一些(疑惑地看看我)咨询师:对!就象你说的,不全是因为你,妈妈有她自己的原因。
比如说,妈妈在国外那么多年,要独自打拼,有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也有语言、生活习惯的原因,她还会牵挂你和姥姥。
而你却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自己身上,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妈妈反而让她更担心。
晓东:现在每次和妈妈视频聊天,我会跟妈妈说我和后妈发生的事情,她也总劝我要好好跟阿姨相处,好像很担心我的样子。
布置家庭作业:向妈妈求证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考虑用其他方式向妈妈表达爱意,让妈妈开心。
2.4第四次咨询:咨询师与晓东回顾了近几次来的咨询心得,咨询师肯定了晓东在咨询中的积极表现。
针对晓东近期的学习任务,围绕着帮助来访者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展开讨论,制定了一些学习与人际交往计划,让他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施,以鼓励他充满信心地面对新的生活。
晓东受到很大鼓舞,愉快地结束了咨询。
晓东:通过这几次咨询,我回家和爸妈平心静气的进行了交流,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们,他们也认真地回答了我。
我好像真正长大了。
我不能总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应该学会正常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就不会产生误会了。
其实我完全不需要担心他们,他们虽然分开
了可还是我的爸爸妈妈,现在和以前也没有什么区别,以前就是我们三个人三个地方。
前两天我还跟妈妈发了封电子贺卡,祝她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妈妈很感动。
我现在不跟后妈吵架了,感觉其实后妈也没有那么坏,也经常问我吃什么,还给我准备了新学期的书包和文具,他们都挺关心我的。
咨询师:你说的很对,你的看待他们的眼光变了,你的心情也就变好了;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变了,迎接你的也会是善意和坦诚,这都是相互的。
相信你以后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