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原文及译文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 楚人涉江【作者】佚名【朝代】先秦译文对照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注释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扩展资料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文言文解释翻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船停了下来,他从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继续前进了,而剑没有随船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解释:此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用以讽刺那些不懂变通、固守成规的人。
故事中的楚人,在剑掉入水中后,不是立即在船的附近寻找,而是按照船停泊时的位置刻记号,然后到记号处下水寻找剑。
由于船已经继续前行,剑并未随船移动,楚人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刻舟”一词,比喻固守旧方法,不知变通。
这个故事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变化时,应该灵活应变,不能拘泥于旧有的方式和方法。
在解释这个故事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楚人的错误行为:楚人在剑掉入水中后,没有立即采取正确的寻找方法,而是刻舟求剑,这种行为显得愚蠢且不切实际。
2. 事物的相对性:船与剑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事物,船在水中可以自由移动,而剑一旦掉入水中,就会受到水流的影响,无法随船移动。
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寻找剑的行为失败。
3. 人的认知局限性:楚人的错误行为反映了他在认知上的局限性。
他在面对问题时,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行事,最终导致失败。
4. 适应变化的重要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变化时,我们应该灵活应变,不能固守成规。
只有适应变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这个故事通过楚人的刻舟求剑,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变化时的认知局限性,告诫我们要学会适应变化,灵活应变,不能固守成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同时在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是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是语文教材中经典的寓言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坐船的时候把剑掉进了河中。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仅供大家参考!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成语寓意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古诗刻舟求剑翻译赏析
古诗刻舟求剑翻译赏析文言文《刻舟求剑》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刻舟求剑,比喻事物已发生变化而仍静止地看待问题。
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曰:“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ù):急忙,立刻。
4、契(qì):用刀刻(记号)5、是:这是。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运行。
《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好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赏析】《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它用短小有趣、言简意赅的故事ORg,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从记号处寻找落水的剑。
比喻缺乏生活常识。
[1] 故事启示,情况在不断变化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只凭主观做事情。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同时在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是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刻舟求剑》出自哪里原文及译文
《刻舟求剑》出自哪里《刻舟求剑》出自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发音】kè zhōu qiú jiàn【解释】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夏衍《解放思想团结前进》:“来考察我们过去用惯了的文艺理论,而不能~。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典故】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自--从。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是--这。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坠--落。
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
若--如果。
【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
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文言文刻舟求剑的原文翻译及启示
文言文刻舟求剑的原文翻译及启示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该篇文言文的赏析及解释,欢迎阅读!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先秦:佚名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刻舟求剑》翻译与寓意
《刻舟求剑》翻译与寓意《刻舟求剑》翻译与寓意《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语寓意主要批评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篇1原文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注释①涉:过,渡。
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jù):立即,匆忙。
④契(qì):雕刻。
⑤、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⑥矣:了。
⑦若:像。
⑧此:这样。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急忙在那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就从他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进了,可是剑却没有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也很糊涂吗?启发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篇2刻舟求剑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吕氏春秋》之《刻舟求剑》原文、注释及译文
《吕氏春秋》之《刻舟求剑》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②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③其舟,曰:“是④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⑤,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⑥矣,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不亦惑⑧乎?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刻,刻画,做记号。
求,寻找。
②〔涉〕渡。
③〔遽契(jùqì)〕迅速刻上记号。
遽,立刻,迅速。
契,通“锲”,用刀刻。
④〔是〕这里。
⑤〔止〕停止。
⑥〔行〕行驶,移动。
⑦〔若〕像。
⑧〔惑〕糊涂。
【译文】
楚国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中,他马上在船沿上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落的地方。
”船停止后,他从所刻的记号处入水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很远了,然而剑却不会随船移动,像这样寻找剑,岂不是太过糊涂了吗?。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寓言原文刻舟求剑(战国)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原文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词语注释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
《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7.舟止,止:停止。
作者简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未知-佚名《刻舟求剑》原文、译文及注释
未知-佚名《刻舟求剑》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刻舟求剑
未知-佚名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遽契其舟,曰:“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
是吾剑之所从坠。
”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
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刻舟求剑》原文、译文及赏析
《刻舟求剑》原文、译文及赏析“刻舟求剑”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刻舟求剑》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先秦:佚名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刻舟求剑明文言文翻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今世之论者,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所以求剑之故也。
”不知舟已行矣,剑不行也,而犹求之舟中,不亦惑乎?世之论者,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所以求剑之故也。
”不知舟已行矣,剑不行也,而犹求之舟中,不亦惑乎?《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继续前进了,而剑并没有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现在那些评论的人都说:“我知道了,这就是我寻找剑的原因。
”但他们不知道船已经继续前进了,剑并没有前进,却还在船中寻找,这不是很糊涂吗?世上的评论者都说:“我知道了,这就是我寻找剑的原因。
”但他们不知道船已经继续前进了,剑并没有前进,却还在船中寻找,这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堕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堕。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今之论者,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所以求剑之故也。
”不知舟已行矣,剑不行也,而犹求之舟中,不亦惑乎?世之论者,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所以求剑之故也。
”不知舟已行矣,剑不行也,而犹求之舟中,不亦惑乎?楚人涉江,剑从舟中坠水。
急刻舟记其坠处,曰:“此吾剑坠之地。
”舟停,从所刻处入水求剑。
舟已行,剑未行,如此求剑,岂非惑乎?今之人议论,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求剑之由也。
”不知舟已行,剑未行,而犹求之舟中,岂非惑乎?世之议论者,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求剑之由也。
”不知舟已行,剑未行,而犹求之舟中,岂非惑乎?楚人渡江,剑自舟中堕水。
急刻舟记其坠处,曰:“此吾剑堕之地。
”舟停,从所刻处入水求剑。
舟已行,剑未行,如此求剑,岂非惑乎?今之人议论,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求剑之由也。
《刻舟求剑》原文及译文
《刻舟求剑》原文及译文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
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
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
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走了很
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
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
韦的宾客们合编的。
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
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
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第 1 页。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注音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江里。
他立刻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继续前进了,而剑却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注音:楚(chǔ)人:楚国的人。
涉(shè)江:渡江。
者:……的人。
其:他的。
剑:剑。
舟:船。
自:从。
坠(zhuì):掉下去。
于:在。
水:江水。
遽(jù):立刻。
契(qì):刻。
是:这。
吾:我。
之:的。
所:地方。
从:从。
入:进入。
水:江水。
求:寻找。
之:代词,指剑。
若:像。
此:这样。
不亦:不是也很。
惑(huò):糊涂。
乎:语气词,相当于“吗”。
注音说明:- “楚”字注音为“chǔ”,是古汉语中的“楚国”的简称。
- “涉”字注音为“shè”,表示渡过。
- “剑”字注音为“jiàn”,表示一种武器。
- “舟”字注音为“zhōu”,表示船。
- “坠”字注音为“zhuì”,表示掉下去。
- “遽”字注音为“jù”,表示立刻。
- “契”字注音为“qì”,表示刻。
- “是”字注音为“shì”,表示这。
- “吾”字注音为“wú”,表示我。
- “之”字注音为“zhī”,表示的。
- “从”字注音为“cóng”,表示从。
- “入”字注音为“rù”,表示进入。
- “水”字注音为“shuǐ”,表示水。
- “求”字注音为“qiú”,表示寻找。
- “若”字注音为“ruò”,表示像。
- “此”字注音为“cǐ”,表示这样。
- “不亦”字注音为“bù yì”,表示不是也很。
- “惑”字注音为“huò”,表示糊涂。
刻舟求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买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2.欲:将要,想要。
刻舟求剑言文言文及翻译
昔者,楚人有善游者,乘舟渡江。
舟中有一剑,剑形锋利,主人视为珍宝。
一日,舟行至中流,主人偶一失手,剑坠江中。
主人惊惶失措,遂呼舟人曰:“子速为我捞剑!”舟人闻言,即跃入江中,奋力捞寻。
然江水湍急,剑沉水底,踪迹难寻。
舟人虽竭尽全力,终未能得。
主人见状,愁眉不展,心知剑已随波逐流,不复可得。
舟行既远,主人触景生情,忽忆起一事。
乃叹曰:“吾常闻刻舟求剑之事,今吾亲身经历,方知其理。
剑已随水而去,吾犹欲求之,岂非刻舟求剑乎?”遂命舟人于剑落处刻舟记之,以志不忘。
舟人遵命,于舟旁刻一记号。
舟行既远,主人又感念剑之失落,乃命舟人载其回至剑落处。
舟人遂载主人至江畔,主人下舟,循记号寻剑。
然江水冲刷,舟旁之记号已模糊不清,剑踪更不可得。
主人见此,感慨万分,叹曰:“吾固知刻舟求剑之非,然人心难移,竟至于此。
吾之失剑,非剑之过,乃吾之过也。
剑已随水而去,吾固当以水为鉴,勿再刻舟求剑。
”舟人闻言,深以为然,遂与主人相视而笑。
主人乃悟,刻舟求剑之喻,非但为物,亦为人心。
人心若剑,易失难寻,故当慎之又慎。
译文:从前,有一个楚国人擅长游泳,他乘船渡江。
船中有一把剑,剑非常锋利,主人视它为珍宝。
有一天,船行至江中,主人不小心失手,剑掉进了江里。
主人慌张失措,立即叫船夫说:“你快来帮我捞剑!”船夫听到这话,立即跳入江中,尽力寻找。
然而江水湍急,剑沉入水底,踪迹难寻。
船夫尽管竭尽全力,最终还是未能找到。
主人看到这种情况,忧心忡忡,心里明白剑已经随着水流漂走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船继续前行,主人触景生情,突然想起一件事。
于是感叹道:“我经常听说刻舟求剑的故事,今天我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道理。
剑已经随着水流漂走了,我还想要找回它,岂不是刻舟求剑吗?”于是命令船夫在剑掉落的地方刻舟做记号,以示不忘。
船夫遵命,在船旁刻了一个记号。
船行了一段距离后,主人又想起了失去的剑,于是命令船夫载他回到剑掉落的地方。
船夫于是载着主人回到江边,主人下船,沿着记号寻找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
中文解释-英文翻译
刻舟求剑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