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复习课教案
初一历史复习课教案
初一历史复习课教案教案名称:初一历史复习课教学目标:1. 复习初一历史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重点:1. 复习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化对其的理解和记忆。
2. 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1. 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2.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1. 复习资料:历史课本、教学PPT、活动手册等。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回顾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二、复习历史知识点(15分钟)1.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复习初一学过的历史知识点,包括古代文明、中国古代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2.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历史知识点。
三、历史事件时间排序(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并将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 各小组将排列好的时间贴在黑板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
3. 整理学生的答案,板书总结时间顺序,并讲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影响和联系。
四、历史事件原因和结果分析(25分钟)1. 将学生重新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讨论该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3.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五、总结回顾(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知识的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今后如何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六、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历史知识。
教学反思:本课设计以复习为主,通过重温历史知识点、时间排序、原因和结果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初一学过的历史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掌握。
3.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中国原始社会2.夏商西周3.春秋战国4.秦汉时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
难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复习一下七年级上册的历史知识。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时期的历史呢?对了,有中国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那么,我们就从这些时期开始复习吧!2.中国原始社会(1)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等。
(2)氏族公社:河姆渡、半坡等。
(3)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夏商西周(1)夏朝:建立、灭亡。
(2)商朝:建立、灭亡。
(3)西周:建立、分封制、礼乐制度。
4.春秋战国(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战国变法: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等。
5.秦汉时期(1)秦朝:建立、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秦朝的灭亡。
(2)汉朝:西汉、东汉的建立,东汉的灭亡。
(3)秦汉时期的文化:造纸术、印刷术、数学、医学等。
6.课堂互动a.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b.这些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方面有哪些联系?(2)小组分享: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讨论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2)拓展: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后作业1.复习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做好笔记。
2.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我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的短文。
3.为下周的历史测试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中国原始社会重点: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难点: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原因。
对话设计: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有什么区别吗?生:原始社会是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奴隶社会有了剥削和压迫。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1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1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1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七年级历史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复习课教案事物是发展的,教案也是发展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历史复习课教案,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历史复习课教案(一)第七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复习目标:识记: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清朝疆域图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运用:“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复习重点: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清朝疆域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措施,西藏、新疆、台湾问题)复习难点:“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社会危机从内外两方面讲述) 复习方法:先学后练,当堂训练复习课时:2课时复习过程:一、由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复习导入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
教师适时点拨、引申。
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下册本单元的内容。
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学生默写《开卷有益》“知识构建”空缺内容。
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20分钟时间完成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六、教师总结并板书:(巩固措施可从对内对外两方面总结)1、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①变更统治机构: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 (设丞相是在秦朝)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②设立东、西厂和锦衣卫(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 ③八股取士,束缚知识分子思想2、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①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②实行文字狱3①册封__、班禅,设驻藏大臣②康熙帝打败葛尔丹 (后乾隆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③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④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土尔扈特部回归:渥巴锡⑤康熙帝领导雅克萨之战4、郑和下西洋:目的时间次数影响(与新航路开辟作比较)5、清代闭关锁国政策:表现原因影响(社会危机的内因是闭关锁国政策,外因有西方国家的入侵,与近代鸦片战争联系)6七、作业:《开卷有益》中本节未完成部分八、教学后记:七年级历史复习课教案(二)第八单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复习目标识记司母戊鼎图、东汉的《九章算术》、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所处朝代和主要医学成就、《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的作者及著作类别,理解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及图,四大发明复习重点司母戊鼎图、东汉的《九章算术》、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所处朝代和主要医学成就、《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的作者及著作类别复习难点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长城、隋朝大运河复习方法先学后练,当堂训练复习过程一、由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导入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
初中历史的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的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从原始社会逐步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古代社会的演变及各个社会形态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各个社会形态之间的联系和演变规律。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和历史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2. 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介绍古代社会的演变过程。
二、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1. 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2. 奴隶社会:奴隶制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3. 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出现、特点和影响。
4.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社会形态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2. 讨论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联系和演变规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小组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本节课所学内容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2. 汇总各组讨论结果,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与反馈(5分钟)1.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古代社会演变过程的小议论文。
2. 整理反馈:梳理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代社会的演变过程和各个社会形态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演变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初一历史《动荡的春秋时期》复习教案
初一历史《动荡的春秋时期》复习教案【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
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过程与方法: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毅等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认识到战乱纷争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文公争霸;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趋势。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以课前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并由教师向学生阐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说出东周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及分期。
2. 齐桓公称霸的条件有哪些?结果如何?3. 说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4. 介绍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相关情况。
5. 说出长平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东周的建立:(1)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
(2)建立者:周平王。
(3)都城:洛阳。
(4)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 条件:①经济上,位居东方,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政治上,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国富兵强。
③军事上: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
④外交上: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初一历史第9-10课复习教案
初一历史第9-10课复习教案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焚书坑儒。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知识链接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发动兼并战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秦灭六国,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统一后建立了什么朝代?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1课《秦王扫六合》二、出示复习内容第9课1、时间: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年,秦王()陆续灭掉六国。
2、都城:()3、意义: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了()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
在地方上推行()。
2、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统一度量衡:对()、()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3、文化上:统一(),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的()。
4、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
5、军事上:(1)派大将蒙恬反击(),夺取河套地区,移民恳田戍边;(2)、修筑(),抵御匈奴。
6、开发南疆:(1)、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
(2)、兴修(),沟通了()水系和()水系。
第10课1归纳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陈胜吴广起义的②.原因③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等)④结果④意义。
)3楚汉相争楚汉之争结果:战胜了,建立,时间是定都三成果展示答疑解惑《秦王扫六合》这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我们前面学习的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历史知识,巩固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帮助学生回顾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准备应对考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复习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点。
2. 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师引导学生回忆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 提醒学生注重复习历史要点,做好总结和梳理。
二、复习讲解(30分钟)
1. 根据教材内容,重点复习古代史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纲要。
2. 通过讲解、图表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三、练习辅导(15分钟)
1. 分发历史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
2. 讲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解答和补充说明。
四、总结(5分钟)
1. 讲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鼓励学生认真复习历史知识,做好备考准备。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历史学习资料的阅读和整理,以及历史练习题目的解答。
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调整和巩固,帮助学生做好备考工作。
初中历史总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总复习课教案1. 通过复习巩固初中历史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2. 帮助学生回顾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和事件。
2. 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 教导学生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答一个与历史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复习历史知识点(20分钟)1. 对重点历史知识点进行逐条复习,涵盖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各个时期。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导他们回忆和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景。
三、历史事件分析(15分钟)1. 指导学生分析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背景,并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2. 让学生讨论事件的因果关系,梳理事件发展的脉络。
四、历史思考题(10分钟)1. 提出一个历史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2. 鼓励学生多多思考,积极学习历史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历史练习题,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点。
2. 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拓展历史知识面。
3. 撰写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作文,并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初中历史复习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历史知识点,理清思绪,巩固知识;
2.梳理历史事件发展脉络,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历史知识点,巩固重难点;
2.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知识点(20分钟)
提问:介绍一下夏商周三代的特点;
指导学生回忆夏商周的重要事件和文化特点;
讲解:根据学生回忆情况,简要讲解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重要事件;练习: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梳理历史事件(30分钟)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引导学生讨论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及影响;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总结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
检测: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能力。
3.历史思维能力提升(20分钟)
展示历史事件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推测事件背景、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讨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历史事件的启示和影响;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启示,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四、作业布置:
1.完成复习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夏商周三代的总结,包括特点、重要事件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事件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学生主动性不高的情况,需要在教学中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下节课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提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推荐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推荐6篇)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第1篇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自主预习】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
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
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023初中历史复习教案七篇
2023初中历史复习教案七篇2023初中历史复习教案七篇初中历史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历史,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原理。
想让自己变聪明,想让自己变聪明,就得努力学习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初中历史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2023初中历史复习教案篇1[课标内容]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学纲要]一、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2、概况二、农工商业的发展1、宋代农业的发展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3、宋代商业的繁荣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最新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5篇
最新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学生: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导入新课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x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的教案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的教案
1.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历史知识的发展过程;
2.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事件;
3.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时间线和发展脉络;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讲授:
1.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衰变迁;
3.讨论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统一中国的影响;
4.解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
5.分析隋唐五代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
三、互动讨论:
1.启发学生讨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2.组织学生小组展示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四、课堂练习:
1.布置历史知识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共同解决历史难题。
五、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和要点;
2.强调历史对于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复习课程,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时期和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夯实了历史知识的基础。
未来老师应该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5篇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5篇[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进展水平,进而熟悉其进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表达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消失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设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分,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头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熟悉。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现图片,让学生观看、比拟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筑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争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现历史图片:观看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详细地点后,启发学生观看、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状况,查找分布特点。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复习七年级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内容:1. 先秦时期的历史2. 秦汉时期的历史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4. 隋唐时期的历史5. 宋元时期的历史6. 明清时期的历史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复习重点知识点1. 先秦时期的历史:重点复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
2. 秦汉时期的历史:重点复习秦朝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等。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重点复习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文化发展等。
4. 隋唐时期的历史:重点复习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繁荣、安史之乱等。
5. 宋元时期的历史:重点复习宋朝的建立、元朝的统一、南宋的抗金斗争等。
6. 明清时期的历史:重点复习明朝的建立、清朝的统一、鸦片战争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根据复习内容,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讨论交流1. 教师组织学生就复习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题的正确率,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初中历史知识复习指导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知识复习指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次公开课旨在帮助学生复初中历史知识,使他们能够全面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历史学科的综合素养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重要历史事件回顾:包括中国古代文明、世界历史演变、中国近现代史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
2. 文化遗产与名人故事:介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和重要历史人物,展示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3. 历史知识应用能力培养:通过举例、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互动问答:设置互动问答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历史事件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回顾:以时间顺序为主线,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回顾并概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3. 探索互动:设置问题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并通过提问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名人故事分享:通过展示名人故事,介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5. 应用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应用训练,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6. 总结复: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复,梳理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倡导积极的互助合作,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参与探究过程的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研究方法。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历史初中复习课教案
历史初中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前几章的知识点,巩固学生基础;
2. 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复习章节知识点;
2. 进行知识点串讲;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
三、教学过程:
1. 开场热身:老师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复习章节知识点:逐个复习前几章的知识点,可以采用问答、讲解等形式;
3. 知识点串讲:让学生自愿进行知识点串讲,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和互动,解决一些问题;
5. 知识点强化:老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某些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讲解;
6. 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
四、课堂练习:
1.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2. 可以出一些思维导图、概念图等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堂总结:
1. 老师简要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历史,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历史知识。
七、评价方法:
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发言、课后作业等加以评价;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历史初中复习课教案的范本,老师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和改进。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初中中国历史复习教案
初中中国历史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历史复习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回顾历史知识,巩固已学内容,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历史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的联系与发展。
教学准备:电子板书、复习资料、历史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知识点
1.让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历史知识,强化对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认识。
2.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复习,巩固对历史术语和关键人物事件的理解。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提问、回答,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第二步:练习题目
1.布置历史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讲解不明白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让学生相互交流答案,纠正错误,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步:思考反馈
1.组织学生讨论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让学生思考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历史知识。
教学反思:这节历史复习课,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为他们更好地应对期末考试做好了准备。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努力,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取得好成绩。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七年级上册历史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中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人物、文化等。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提高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古代中国的文明发展脉络及重要历史事件。
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世界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和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关联性的理解。
复杂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把握。
不同文明之间的比较和鉴别。
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复习的兴趣。
知识梳理:利用PPT或板书,呈现本章节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重要知识点。
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鼓励他们提问和解答。
讨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的历史发展脉络。
重点难点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进行详细解释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历史概念。
通过比较不同文明的发展特点,帮助学生区分和鉴别。
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课堂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全面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交流与合作。
及时反馈练习结果,强调易错点和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总结与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复习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互动式教学: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复习课(二)实验中学王敏燕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四)政权机关分立与民族融合;(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课时:1课时考纲要求: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识记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理解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识记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知道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⒍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识记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了解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 学生结合考纲要求朗读助《总复习助手》二. 教师进行知识梳理第四单元一.三国鼎立的形成。
1.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3.曹魏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开始形成;孙吴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成了江南的开发1.时间:魏晋以来2.原因3.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1.措施2.意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训练】1. (2013·无锡)《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2013·德州)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3. (2013·海南)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4. (2013·湘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 (2013·广东)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A)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第五单元一. 隋唐科举制1.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2.诞生: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确办法选拔官吏。
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完善: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子学规模,进士科考试十分严格;武则天首创殿试,创设了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确考试内容。
4.废除:清末5.评价二.唐太宗(年号:贞观)1.贞观之治表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评价: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三.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 唐玄宗前期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政治清明:(1)任用贤能,“励精图治”。
(2)重视地方吏治,把优秀地方官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3)提倡节俭,烧毁宫内珠玉锦绣。
2、经济繁荣:(1)农业:兴修水利,发展农耕。
_蔬菜品种大都从西域传入的,饮茶之风全国盛行,制成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丝织业和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3)商业:长安为国际性大都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四.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7世纪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密切了唐蕃关系,促进社会进步。
尺带珠丹上书时说:唐朝与吐蕃已“和同为一家”。
四.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日本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并仿照唐朝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鉴真东渡;2、唐代玄奘西游天竺,把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同步训练】1. 【2014广东揭阳】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而命运改变。
李四能够改变命运主要得益于()A、禅让制度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D、科举制度2. 【2014重庆B】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
因此他A.重视教育B.倡导节俭C.轻徭薄赋D.虚心纳谏3. 【2014江苏苏州】"开元初,四方丰稳,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 【2014泰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下列哪一帝王功绩的正确评价?A.隋文帝C.武则天B.唐太宗D.唐玄宗5.【2014重庆】.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
它的主要用途是A.交通运输B.纸张印刷C.农业生产D.陶器制作6. 【2014年潍坊】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其中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诗句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7.【2014广西玉林】“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
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9446 6620 7860 8730 (万公顷)材料四:中国某地的农村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倡导戒奢从简(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政府宣传推广并提供技术支持(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增长;实行新经济政策(4)材料四的民谣歌颂的是中国哪项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第六单元一.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表现①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的产量在宋朝居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②蜀地丝织“号为冠天下”,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临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
③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东京城内的瓦子是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简要过程①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②唐朝中后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1. 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2. 1271年,其孙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巩固措施(1)政治: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还加强对西藏(元时正式归属中央),设宣政院;琉球(今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2)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开凿运河和开辟海运;大都成为政治、经济中心;(4)中外交往频繁(马可·波罗);四.元朝时民族关系得到发展在元朝统一的疆域内,共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民族大融合突出表现为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等同汉族逐步融合,同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所以在这一时期,由于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同步训练】1. 【2014江苏连云港】今天的江苏、浙江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A.秦朝 B.东汉 c.隋朝 D.元朝2.【2014江苏南京】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3. 【2014年济宁市】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③回族形成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建立行省制度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4. (2013·淮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
……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材料二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题28图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题28表格鲜卑姓改为汉姓⑵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材料三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