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英国地方政府
英国的地方政府制度英国是一个有地方自治传统的单一制国家,它既不同于地方权力较大的联邦制国家,也区别于地方权力较小的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
它的地方政府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中世纪就已建立起郡一级的地方机构。
19世纪末《地方政府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制度的形成。
其后虽经多次改革,但是这种模式一直维持到20世纪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有的地方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主要是中央政府的权能过分扩大,挫伤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果是降低了政府的社会管理效率。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进行了几次地方政府改革,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自治权能的扩大和缩小问题上。
一、地方政府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古地方政府建立地方郡制英国的地方政府真正开始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地方郡制。
在9世纪初威撒克斯国王统一英格兰后,设立比较正规的地方政府成为现实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盎格鲁·撒克逊各个王国内部保留下来的贵族民主制使王权还难以立即完全控制地方权贵,因此,设立地方政府有利于满足地方权贵的权利要求和尽可能地保持王权的统治。
英格兰王国的地方政府组织主要是郡、百户、村镇。
方伯是管理几个郡的地方权贵。
郡守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主要代表。
郡之下是百户区,设百户长。
百户区下是若干村镇,由村长、镇长治理。
村镇下设十户区,由十户长负责,十户长受村镇长管辖,郡、百户和村镇各自有自己的法庭来处理案件。
后来又设立了领地法庭。
此外,还有自治性质的市镇和分区。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以郡制为中心的地方政府制度虽然后来有若干变化,但是大体沿袭至今,因此,郡制对后来英国的地方政府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15世纪末16世纪初都铎王朝统治英国后,英国地方政府的最大变化是设立治安法官,旨在平息暴动、维护社会治安。
治安法官可以审理严重犯罪,还拥有制定粮食、啤酒和燃料市场价格,惩罚市场规则的破坏者、管理警察、颁发行乞许可证等行政事务的职能。
外国行政改革 4
关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现状:分段管理为主 品种管理为辅 农业、畜牧、渔业局、环保、卫生、工商、 质监、贸易、检疫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落后 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信息通报制度仍待规范 科技水平落后于发展需要 食品召回制度有待完善 社会推动机制现状建设
合作政府的运行模式 决策统一:设立综合性决策机构和 特别委员会 目标整合:公共服务协议、战略方向与 组织目标 组织整合 文化整合
2、美国的独立行政机构改革 3、新西兰的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改革 4、日本的独立行政法人制度
4、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1)执行局的设立有利于决策与执行或政策 制定与政策实施的分离 2)执行局的设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执行局的设立有利于在行政管理中引入 市场机制
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端表现: 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审批范围广 行政审批不规范,缺乏严格、明确的审批标 准和程序 行政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效率低 行政审批程序不公开,缺乏透明度 乱收费现象严重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 审批项目数量减少了 简化审批程序 减少经济管理事务方面的审批,增强了企业 的自主性 取消了一些收费审批项目 清理一批包含审批事项的法律法规
规制的目标? 政府管制的公共利益论 政府管制的部门利益理论 政府管制俘虏理论(施蒂格勒)
2、美国的放松规制改革 放松管制 (deregulation)
美国规制政策的沿革 规制带来了什么?
规制的“滋生效应” 规制机构人员的寻租 企业内部无效率 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对消费者的影响
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公共研究机构改革趋势及启示
构发展和改革面临的困境 ,有 必要借鉴英 、 日等西 方国家经 验 ,加快推进管理体制及 其运行机制改革。
1 英 国、 日本等 西方 国家公 共研 究机构 改革趋 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 体化进 程的加 快 ,国际 竞争 日趋 激烈 , 世界各 国为适应 这种潮 流 ,都 大力推 进本 国科技 体制 改革。 主要 做 法 可 概 括 为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 )转变为执行机构 。2 纪 6 1 0世 0年代末 ,英 国新公 共 管理运动开始 ,强 调减小行政规模 、削减公共开支 ,加 大市 场化程度和竞争程度。在这个背景下 ,英 国政府开 始从 改革 科研经费管理等多个环节 开始弱化政 府部 门同研究 机构的关 系。18 9 8年 ,英 国政 府 发 表 了著 名 的 《 一 步行 动 方案 》 下
1 1 推 动 R D投 入 模 式 从政 府 主 导 型 向 企 业 主 导型 转 变 . &
段 ,各国对 R &D经费的投入继续增 大 ,从 总投入规 模上看 , R D资金的投入一般都 占 G P的 2O ,但在增长速 度上有 & D .% 所减缓。2 O世 纪 9 0年 代 ,主要 发达 国 家 R D资 金投 入 占 & G P的 比例达到或接 近 3 ,企业作为投 入主体 的环境 和能 D % 力都得到了根本 的改善 。
施 。但 由于种种原 因,改革过程也暴 露出一些深层 次的矛盾 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全社会科技 投入与我 国所处 经济发展 阶段不适应 ,企业 的科技 活动主体地位不 牢固 ,科 技资源集 聚约化程度不高,原始创新 能力和发展后劲 不强等。对于 国 家公共科研机构改革 ,英 国、 日本 等西方 国家进行 了大量探 索 ,有一些已被实践证 明是切 实有效 的,我 国要 突破科 研机
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70073001) , 并为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自带课题 。 [ 收稿日期 ] 2004- 05- 10 [ 作者简介 ] 周志忍 ( 1954- ) , 男 , 山西万荣人 , 北 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 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 主要研究 方向为比较 行 政学 、 公共政策 、 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
2004 年 第 7 期
总第 229 期
1. 各个部门应该 根据 职能和 任务 来组织 工作 ; 其 体 制和内部结构必须有利于高效率地执行政策 , 提供服务。 2. 各部门的管理 者必 须采取 必要 措施 , 保证 其工 作 人员具备有效履行职责和完成任务的技能和经验。 3. 必须保持有效 的外 部压力 和内 部压力 , 促 使各 部 门不断改进工作。 在上述原则下 , 报 告提 出了 改革 的具 体建 议和 行 动 计划 : 设立 执行机构 ( Executive agency) , 承担执行政策和 提供服务的职能 ; 强化人力 资源的 开发和 利用 ; 保持外 部 压力以推动持续性改进。后面 两条涉及 执行机 构的人 力 资源管 理 和 责 任 机 制 , 实 际 上 只 是 执 行 机 构 的 衍 生 问
The Reform of Executive Agencies in Britain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OU Zhi- ren
Abstract: The reform of executive agencies in Britain has a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was taken seriously in our country. In this article, we demonstrate and discuss in detail of its background, problems , organizational types, administrative struc tures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s. The i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illustrate that the ideas underpinning the reform was the diversi fication of institutional types and organization models. In essence, the reform is a managemental revolution and not a institu tional one. Based on this judgment, this article gives a personal perspective of its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Keywords: executive agencies , new public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reforms, deconcentration 有三大 理由 使得 我们 有必 要关 注英 国的 执行 机构。 一是它在英国政府改革中的 重要地 位及其 国际影响 。在 英国政府内部 的理 性化 改革 进程 中 , 设 立执 行机 构被 认 为是政府全面 转换 管理 和责 任机 制 的重 大努 力 , 是英 国 最重要的行政改革措施之 一 , 标志 着英国 公 共服务 改 革的一个转折 点 。 这 一改 革在 德 国、 法国、 澳 大 利亚、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李若昭 6002210019【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
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
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
【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
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
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
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
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
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
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
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
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
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
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
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英国地方政府改革对我国改革的几点启示
英国地方政府改革对我国改革的几点启示【内容提要】英国地方政府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本文对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理念与背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发展轨迹与方向等进行了探索与概括,并指出其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行政改革/地方政府/比较研究/英国一、英国地方政府的基本情况1971年2月,英国政府发表改革地方政府机构的白皮书,向议会提出《地方政府改革法案》。
1972年10月,法案在议会通过。
1974年4月1日,正式实行。
该法案将英格兰划分为6个都市郡,39个非都市郡,一个大伦敦区。
6个都市郡下设365个区,郡、区均有议会。
39个非都市郡下设296个区,又分为8000多个镇或教区。
郡、区、镇或教区三级均有议会。
大伦敦区于1965年正式成立,下设32个自治市和1个伦敦城。
伦敦城是伦敦中心约一平方公里的地区。
32个自治市是按人口大致均分的。
二、英国地方政府治理变革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在快速的社会变迁和众多的社会矛盾、冲突的作用下,欧美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公共治理变革之道,以摆脱政府管理已经陷入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
英国地方政府也兴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治理变革。
这场变革的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是:(1)授权于地方政府,授权于民,建立参与型的、民主的治理模式。
突破传统的代议制民主的局限和束缚,激发公众直接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调整治理结构,由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中心治理向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公民共同合作并相互影响的多中心治理转变,在深层次上改变政府与市场、公共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关系。
(3)公共政策的制定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模式(top- down)向新型的自下而上(down- top)的模式转变,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机制。
(4)更加重视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打破以往的分工界限和部门、地区壁垒,以解决共同面临的公共问题为中心,展开各种层次、各种方位的深度合作,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和能力。
西方国家政府改革和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府 自身的改革。即政府仿效企业对内部机构、 管理流程
等方面进行改造 , 引入 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家精神和管
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二是政府与外部关系的
变革。即政府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 社会的关系, 通过解
除管制、 市场化、 服务外包等手段放松对市场的管制, 发
挥市场“ 看不见的手” 的作用。通过权力下放、 职能移交 等手段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基层, 职能回归社会 , 发挥 自 治 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服务供给的作用。西方政府改革的主 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政府行政机构改革。政府职能的实现需要通过
英国下放人从传统的事后鉴证和报告向加强事前目标的确定以及事事权力的改革的内容其中就包拒米懈员考试录用权以中的控制从传统侧重对合法性的审查转变成注重3eii及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的制定权下放给具体的经济效率和效益的评价最终形成一个以公众需求为政府部门和执行机构由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导向以投入产出作为过程以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作点执行
政府职能 因素集中体现在 2 0 世纪 6 O 年代后期至
7 0 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经济滞涨, “ 凯恩斯主义” 影响下
政府职能持续扩大 , 另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以及税收的 减少, 财政危卡 门 自 使政府改革以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西方发达 国家的政府改革是在复杂的背景下进行
官僚 因素问题由来已久, 西方的代议民主制使得 官 僚拥有行使公共决策的权 力, 但是, 官僚 自身就是“ 经济
30
的建设上实行“ 联邦在线 2 0 0 5 ” 计划 , 要求联邦政府到
2 0 0 5 年所有政务实现网上办公。 2 . 公共服务供给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改革主要是
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的变革, 由传统的政府单一供给变 成政府、 企业 、 第三部门等多元主体供给, 供给主体 的多
NPL_政府所有委托管理的实验室_英国科研机构改革的一种模式_刘育新
N P L:政府所有委托管理的实验室————英国科研机构改革的一种模式国家科委政策体改司刘育新吴英黄英达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实力成为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为了适应这种潮流,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对本国科技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即便是英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科学传统,一直注重基础研究和学术自由的国家,也在积极调整科技发展战略,改革研究机构的机制和体制,将有限的经费用于战略目标和与经济竞争密切相关的研究开发方面。
1993年英国科技白皮书《认识我们的潜力》中,突出国家对科研机构进行改革的要求。
改革是广泛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本文仅介绍国家实验室的一种改革模式。
英国的国家实验室原来都是政府所有,是发展科技的骨干力量,很多实验室在世界上富有盛名,在英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有过辉煌历史,作用十分显著。
随着政府迫切要求提高经济竞争力,改变重点领域和战略目标,多数国家实验室要继续局限在政府部门中运营,或只依靠政府支持,将遇到很多限制和困难,发展空间小。
在积累和使用资本,开发广阔的市场等方面,与机制灵活的私有研究机构比较,缺乏竞争力。
面临着任务量下降,经费不足,难以为继的困境。
现实迫使这些实验室调整研究任务,采用新的运行机制,寻求新的业务和客户,扩大经费来源,提高效益和效率,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旦这些实验室摆脱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支持这种传统机制的束缚,进入市场,为多元化的客户服务,很快就展现出新的发展天地。
悠久的历史和严谨治学的传统,经久不衰的名气,使这些实验室享有很高的无形资产,而它们所拥有的一批世界知名科学家,更是难得的宝98/1997中国软科学贵财富。
英国政府既重视这些骨干研究机构,同时又认为私有部门效率会更高,因而正采用宏观调控办法,引导一批国家实验室以不同方式由私有部门参与管理,认为这样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这些专家学者在工业界中的作用,实验室也可以继续保持一流水平,并且会减少纳税人的负担。
英国的行政改革:从撒切尔夫人到梅杰政府
英国的行政改革:从撒切尔夫人到梅杰政府英国是一个重视行政管理的国家,也是进行行政管理改革最早的国家之一。
英国行政改革最有影响的有三次:1985年的诺斯科特·C·屈维廉提出的文官与行政改革,1968年富尔顿提出的行政改革和1979年以来的撒切尔-梅杰的行政改革。
1979年以来,英国经历了撒切尔和梅杰两届保守党政府内阁。
这两届政府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在行政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不但给英国带来了新的行政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行政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近15年来英国行政改革的基本思路英国的行政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使政府的工作更加适应公众的要求。
首先,行政改革更加重视节约纳税人税金和使用效益。
为此政府提出了两项措施:进行效率审查,大力精减人员与机构,在5年内将文官人数削减20%;进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制订更加严格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使用的审核与控制。
其次,重新审查政府的职能。
撒切尔夫人向政府问道:政府所有部门的职能都是必需的吗?这些职能能否由私营部门更有效地完成呢?或者政府可以更有效地执行呢?重新审查政府职能的结果,是政府不再经营或管理为数众多而庞大的国有企业。
为此,撒切尔夫人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
在1979-1990年期间,政府将46%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了,它们包括的行业有煤气、水、电、钢铁及其他部门。
梅杰执政后又将航空、铁路、采矿、电讯等国有企业私有化。
重新审查政府职能的另一个措施是制订了“改善政府管理,走向未来计划”,政府的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将中央政府的一部分权力随着执行职能的下放而分散到执行机构里。
再次,重塑政府的行政文化。
为了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公众的需要,撒切尔政府提出了公众是顾客、政府为顾客服务的原则,梅杰政府进一步提出了“顾客中心论”的观点。
由此,政府应该抛弃墨守成规的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方法、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不断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英国政府行政改革
英国政府行政改革目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正处于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关键时期,政府改革在不同的时代背景,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涉及的改革措施和模式也不同。
学习国外尤其是发达的国家的政府改革经验,借鉴其理论、方法及模式中的合理因素,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英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涉及范围广泛,从政府结构、政府职能、服务理念等多方面都有重大调整。
英国执政的保守党采取的一系列以非管制化、服务质量、分权化、竞争机制、私有化、企业精神为主题的改革措施,对当前我国改革公共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 英国政府改革经验英国政府改革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崇尚市场的机制和力量;主张节省政府开支,减少税收;怀疑政府官僚化导致效率低下及浪费,主张消减公务员规模;欣赏私营部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主要包括:雷纳评审、财务管理新方案、“下几布行动”方案、“公民宪章”运动、合作政府等阶段。
1.1 雷纳评审雷纳评审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对政府部门行政改革进行的调查、研究、审视和评价,其目的是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水平。
在雷纳评审中效率小组主要起催化剂作用,它促进、鼓励、协调和指导有关部门积极推行行政改革,发挥各部门革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雷纳评审首先,要选择评审对象,其次,要对现在活动进行质疑即为什么要从事正在从事的工作?为什么要按照目前的方式从事这些工作?怎样才能使这些工作更富有成效且降低成本?再次,推动争论式辩论。
最后,形成共识并实施改革措施。
雷纳评审发现了英国公共行政部门的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开支过大及政府工作效率低下问题。
在此基础上,雷纳评审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对英国政府行政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下几步行动”方案“下几步行动”方案是英国为推动政府再造实施的行政改革,最重要的行政改革措施之一,被学者称为中央政府全面转换管理和责任机制的重大努力。
“下几步行动”方案提倡采用更多的商业管理手段来改善执行机构,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英国地方政府体制和职权研究
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有哪些英国议会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那么你了解英国议会改革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
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在十九世纪进行的三次议会改革,这三次议会改革以一种渐进的温和的方式进行改革,没有出现任何的流血就使得英国的政治架构出现了适时的变化,使得社会的各个阶层互相达成妥协,共同治理国家,英国的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措施对世界的启迪性是非常大的。
下面就讲一下英国议会改革内容。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内容:一、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二、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内容:一、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在城镇,选举权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租金每年不少于10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方可。
在各郡,选票给予从私产或承担租金中每年所得不少于5镑的人,短期租户如有12镑收入也可以获得选举权。
二、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
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内容:这次改革颁布了“人民代表法”,该法案规定:再次扩大公民权,把1867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重新规定选民的财产资格,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建立一种新的内部服务资格,主要是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其效果不亚于暴力革命所起的作用,他使得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资产阶级与旧贵族互相妥协达成的协议。
英国议会改革一共进行了三次: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不同时期的改革具有不同的背景。
简述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特点。
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特点一、背景概述1.1 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历史沿革英国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行政组织改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英国行政组织改革不断深化,旨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1.2 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和动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治理的不断完善,英国政府也不断进行行政组织改革,旨在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公共服务,使国家能够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特点2.1 法制化作为一个法制社会,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特点之一是法制化。
改革过程中遵循法律法规,尊重程序和程序的合法性;行政改革的决策和推动都必须遵守法定程序。
2.2 渐进式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特点之二是渐进式。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积极稳妥的渐进式改革,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阶段,逐步完善和优化行政组织机构及相应的政策制度。
2.3 长期性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特点之三是长期性。
改革不是一时的举措,而是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2.4 民主化另外,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特点还包括民主化。
改革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民主参与是改革的重要环节,政府和相关部门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改革的共识和支持力量。
2.5 整合性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特点还包括整合性。
改革谋求相应政策、机构和人员的整合,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改革合力,提高改革的效果和实施的可行性。
2.6 符合国情在进行行政组织改革时,英国政府也会充分考虑国家的实际国情,根据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时措变地进行改革,以实现最佳效果。
三、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启示3.1 值得我国借鉴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我国借鉴。
在我国的改革进程中,可以借鉴英国的渐进式、长期性、民主化等特点,充分尊重法制,符合国情,形成整合合力,推动改革落地生根。
英国行政体制改革
一、英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自1979年撒切尔政府上台以后,推行了大刀阔斧的行政体制改革,这是一场以追求“3E”(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当时的环境是政府陷入两难境地,国内生产总值在下降,公共税收陷于停滞,10%以上的通货膨胀还在不断加剧,公共成本却不断上升,政府支出高达GDP的44%,而公共服务质量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公民对政府福利的期望越来越高。
撒切尔对公共部门和官员深深怀疑和不信任,决心远离福利性理念,在公共部门引进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英国行政体系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英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宗旨撒切尔主义公共体制新思维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条:一是崇尚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干预;二是主张廉价小政府,节省开支,减少税收,从而激励私人资本投资,导致经济繁荣;三是加强对高级文官的政治控制,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四是政府引入私营部门的体制方法,鼓励公私之间的竞争,鼓励公共事务向私营部门的转移。
二、英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英国行政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全面, 通过“雷纳评审”,推出“部长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新方案”,后将许多政府职能私有化,缩小政府规模,政府瘦身促使政府更富有成效。
在其执政的十多时间里,政府出售了包括石油、化工、钢铁、电力、汽车、机械、兵器等5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私有化,政府由直接提供服务转变为购买服务,对于促进经济走出滞胀发挥了一定作用。
这些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小型政府,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营造服务型政府;实行绩效管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政府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达到目标的策略,评估绩效的标准,最终检验评估结果;发展电子政务,开展阳光服务等等。
概括起来为四个方面:(一) 合作性治理即政府角色定位与职能优化改革,这一方案着眼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目的是通过“卸载”实现政府从过去全面包揽社会事务的状况下脱身, 回归小政府模式。
英国地方行政改革的主要表现
作者简介: 钱英,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
200 9.7(中)
90 年代初, 保守党改革的锐气已不如前,撒切尔主义” “ 产生 的负效应开始显露, 使得政府拟议中的扩大改革计划屡屡破产。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现状及影响仍牵动着方方面面的关注, 各 种意见的交锋仍在深入进行中,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着许多值 得探讨的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 受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启示, 新公共 管理浪潮中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出现了。战略管理在英国较具 特色。 对于战略管理, 汤普森教授的定义是:战略管理是一个过 “ 程, 在这个过程中, 高层管理者确定组织的长期方向, 设定特别的 绩效目标, 根据与组织相关的内外环境, 制定出能达成这些目标 的战略, 并且卓有成效地实施这些被选定的决策方案。英国地方 ” 公共部门战略包括三个阶段: 战略分析、 战略选择、 战略实施。 第一, 战略分析: 一是分析组织的历史背景, 确定组织的最终 目的; 二是 PEST 分析, 即在宏观上的政治、 经济、 社会、 科技信息 的收集和分析; 三是 SWOT 分析, 即组织优势、 劣势、 机会与威胁 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它对公共组织的战略制定有直接的影响。下 面以英国城市伯明翰 1992 年 《城市战略与报告》 中的 SWOT 分 析为例: 优势: 服务质量的改善, 相邻办公室广泛连接的网络, 赢 得了大多数该市与外部的合同签订, 国内和国外对该市的认同, 制造业中心基地地位的保持。 弱势: 与市民缺乏沟通、 交流; 缺乏 真正的市民对市议会工作的参与, 该市给认得消极印象, 基础设 施的恶化, 雇员的技能与所需求的新技能不相称。机会: 欧洲市 场的产生将促进该市变成国际化城市, 多元文化城市的优势, 开 发政府的首创精神, 重塑市中心形象。威胁: 财政失控, 人口流 失, 经济衰退, 环境恶化, 社会张力, 市议会角色的重要性减损。 第二, 公共部门战略选择: 信息输入; 匹配阶段; 决策阶段。 第三, 战略实施。主要是制定出具体措施来实现战略。在公 共部门主要是以下三类活动: 利益相关者管理; 组织职能结构管 理; 资源管理。 强制性竞争投标已经影响了英国地方政府的各个方面。20 (上接第 295 页)即使在改革初期柳市镇政府较多地表现为“无 为” 的态度, 实质上却是一种积极的 “无为” 这种 。 “无为” “有 是与 为” 相结合的 “无为” 换言之,无为” , “ 即适度 “有为” 的表现。 在当 时的经济压力和政治压力之下, 柳市镇政府所面临的困难和客观 环境的变化, 要求其不得不选择一种看似 “放任” 的管理方式, 以 适应当地实际情况、 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民众的切实利益 需要, “无为” 这种 本质上是一种积极的应对, 亦可以说是一种 “有 为” 。 (二) 二者不可分离而存在 正如在 “国家七部局打假” 柳市镇政府既严厉打击惩治伪 中, 劣产品和不法商家, 又保护合法经营的企业, 可以说, “无为”和 “有为”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 都是相互依存、 和谐共生的。 反之, 完全的 “有为” 或完全的 “无为” 必将导致资源的浪费。 作为 政府行为的两个方面, 任何一个方面的不足或者过度, 都将影响 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从而阻碍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而, “有 为” 必须联结 “无为” 才有意义, “无为”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成 效。 一方面, 镇政府不具体直接地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 策; 另一方面, 镇政府又依法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对企业发展的 扶持、 引导和监督, 完善市场运行规则,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 序, 做好公共服务的工作。 (三) 二者在实践中相互转化 从 “经济发展型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 向 转变是当下政府 转型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在市场化初期的政府的一些 “有为” 的 行为在现如今则成为了一种过重的行为, 而一些过去介入较少的 公共服务项目却成为了供给的不足而亟待补充, 因此“无为”和 “有为” 的界限并不是框定的, 而是相互转化的。 “放任” 从 到一定 程度上的市场监管可以说就是柳市镇政府在 “无为” “有为” 与 之 间的一种转化和对实践的一种适应。
英国地方行政改革的主要表现
中图 分类号 : 7 3 D 3
பைடு நூலகம்
私有化
政府 机构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 0 90 9 (0 90 .0 -2 10 .5 22 0 )73 60
在 工业 化和城市 化两方 面力 量的推动 下 , 国地方政 府制度 地 方 民主 的根 基 , 违 反了英 国尊 重惯例 的传统 , 不 能不使 反 英 也 这 在l 9世纪 中后期逐 渐形 成 9 纪初期 , 国的地方 权力机 构 , 对 意见认 真考 虑这 一变化 可 能长 生的更深 远 的影响 。 l世 英 行 政管 理幅度 较 窄, 职能 有 限。3 年 代 以后, 国 国会 陆续颁 布 O 英 二 、 弱地 方政府 职 能 , 励私 有化竞 争 削 鼓 了一系列 地方 当局改革 的法令 , l 世 纪末 , 到 9 英国地方 政府规 范 保 守党 政府 认为 , 必须 引进 竞争机 制 , 改变地方 政府主 宰公 共管理 空 间的局 面 , 各种 类型 的组织 参与 公共管 理 , 是 给人 们 以 建 设大 体完成 , 其主 要特 征是 : 是定 期 由直接 选举产 生 。 方政 府 由辖区 内 1 岁 以上 登 更 多的选 择 。保 守 党通 过一 系列 的法 令强 制削减 地方 政府 的管 地 8 记 的选 民定 期选举 产 生。 民主选 举赋 予地 方政 府政 治合 法性和 理职能 , 以下通 过住房 改革 和公共 交通 改革为例 来简述地方 政府 权威 性 , 除国会 以外不 得随 意干 涉地方 政府 的工 作。 职 能 的削弱 。 二是 独立 的征税权 。 地方 政府 根据需 要 , 不危 机政府 连任 在 住房 改革 案例 。地 方政府 向社会提 供廉 价住房 , 2 世 纪 是 0 的前 提下 , 制定 各地方 的税 率 。 英 国社会 保 障取 得 的重大 成就 之一 。地 方政 府 出资兴 建 了大 量 三 是 分权管 理。 中央 政府 一 向与执行 活动 没有直 接关系 , 而 福 利性公 营住 房 , 以廉价 向低 收入 者 出租 , 甚至 免收房 租 。这 是 地方政 府却 由于 自发 的分工 , 早就 开始 自主地履行 地方 的公共 社会 再分 配 的另一项 重 要 内容 , 是地方 福利 的直接 表现 。 很 也 管理职 能 。 些与公 众生 活息息 相关 的事物 都 由地方政 府负 责 。 那 撒切 尔政府 在 18 90年住房 法 中提 出住房政 策改革 , 具体包 四是党 派性 。 英国 , 党和 保守 党各 自拥有 一批“ 在 工 铁杆儿 ” 括 : 私人 以购 买公共 资产 的法 定权利 ; 给 以优 惠 的价格 出售 地方 选 区 , 们具有 极强 的地方 政治 色彩 , 它 并且不 为全 国政坛 风云变 公共 房产 ; 高住 房租金 以减 少住 房补贴 ; 外 , 提 此 还规 定“ 履行 不 幻所 左 右 。所 以 , 无论 哪个 党执 政, 地方 根深 蒂固 的党派 传统都 责任 的权力 ” 在这 一政 策领 域 同样适用 , 对此 , 各地 反应极 不一 是令 人刺 手 的问题 。 致, 一些 保守党 当局 积极执 行 , 伦敦 的王茨沃滋 区 , 如 公产 出售额 英 国虽然是 一个单 一制 国家 , 但却 高度分 权化 。 英国 中央与 占了全 国总额 的六 分之 一 。 期 间, 这 购房被 看做 最有利 可图 的投 地方 之 间的关系 有很大 的不确 定性 , 现 出“ 表 易变 、 模糊 、 杂和 资 手段 , 地产投 机 愈演 愈烈 。然而 , 潮过 后 , 复 房 狂 房价 急剧下跌 , 交互 作用” 地方政府 正 是从这 种不确 定性 中得 到 了很 大 的 自由 。 尤 其公营 住房 二 次出售 都十 分 困难 。 和保护 。 公交 改革 案例 。2 世 纪 3 O O年代 以来 , 地方 公共交通 一 向归 2 世 纪 8 年 代 , 国保 守党上 台执政 , O O 英 以撤 切尔 夫为 首的 地方 政府 管理 。 18 年 交通 法 出台 ,意味 着这一 惯 的做 法被 根 95 中央政 府对地 方政府 进行 改革 。 17 .94 , 9919 年 国会 先后 通过 了 本改 变 。首先 , 改革 了都 市公共 汽车 运营许 可制 度 , 公交 公司进 10 5 余项 法令 , 旨在 削弱地 方 自主权 , 加强 中央 的控制 。这 时 , 保 行 了改组 , 再 由地 方政府 直接 管理 ; 次 , 不 其 私营 部 门可 以在公 交 守 党政府 最重 要 的改革措 施包括 以下 三个 方面 : 领域 内参加 竞争 ( 如开 设私营 性交 通路 线) 再次 , 方政府 今后 : 地 加强对 地方 财政 的控制 不得对地 方 公共交通 实行 全面一律 的补 贴, 只能 就特定线 路或地 2 世 纪 7 年代 后期 , O O 由于经 济严 重衰退 , 国际竞争 能力不 区给 予补助 。 了维持 较低廉 的交 通 费用 , 方当局 要从地 方税 为 地 断下 降 。英 国“ 福利 国家” 陷入 困境 。有数据 显 示: 9 3 中央 中抽取 大笔 交通 补助 费 ,这 在大 伦敦 区表现 的尤 为突 出 。1 8 11 年 91 拨款在 地方 全部 收入 中 占 1%,15 年 为 3%,18 5 90 4 90年增加 到 年 , 伦敦郡 议会 提 出为 了“ 大 车船 费合理 化” 而增 加交通 补助 费 , 5 %左右 。 方政府 不仅 是公共 开支 的大户 , 且在财 政上对 中 中央政府 指其 不合 理 , 0 地 而 结果诉 诸法庭 , 大伦 敦郡 议会败 诉 。1 8 93 央 政府 的依赖越 来越 强, 中央 政府 却缺 乏直 接控制地 方支 出的 年 , 而 该郡 议会又 在 另一类 似 的司法 诉讼 中取得胜 利 , 功把伦 敦 成 手段 。 . 的交 通 费降低 了 2 %。18 交 通法 实施后 , 方当局 在这方 面 5 95 地 撒 切尔夫人 刚刚入主 白厅便 推 出了 1 8 年 地方政府 计划 与 的权 限受 到 了很 大 的限制 。 90 土 地法令 , 中关键性 的改革 有 两项 。首先 , 其 中央揽 过财政 拨款 总而 言之 , 守 党的 改革可 以归 纳为三 个方 面: 保 地方 公共 资 单方 面决 策的权力 , 境事 务部对 同类型地 方政 府经费 需要进行 产 的私有化 、 会服 务市场 化和 政府 管理职 能分 散化 。 环 社 单方 估算 , 并制定地方 经 费预 算拨 款 的标 准; 其次 , 该法令 开创 了 三、 整地 方政 府结构 调 直接 处 罚权 , 同一类型 内的地 方 开支超 标者将 被处 以减少 “ 大笔 在英国, 人们 的信 念 是一事 物经 历时 间越久 , 其合理 性越 不 拨款” — 中央税 收补助 拨款 形式之 一 的惩罚 。不久 以后 , — 又实 言 自明, 因此 , 事宁 可修修 补补 , 凡 而不 全盘 改革 。所 以 ,9 4 17 年 行 了更 具体 的“ 定指标” 的做法 , 即每 个地方 当局都要 按照环 境事 4月 1日以前 ,英格 兰 与威尔 士地 方政府 结构 ~如 1 世 纪末 的 9 务部对 通货膨 胀程度 的估 算 , 结合 以前 的支 出情 况 , 别制 定 自 分 状 况 , 次世界 大战 、 代社 会 的发 展都没 有使它 发生大 的改变 。 两 现 己的支 出指标 并上报 中央 , 由中央逐 一进 行监 督 , 超支 者 以人 头 然 而 , 这一 体制 毕竟 过于 陈 旧, 模大 小悬殊 , 任分散 , 规 责 管理混 计 算减 少拨款 。同时制定 了基 建 拨款与支 出挂 钩 的办法 。 乱, 组织 重叠 现象严 重 。 英 国地方 当局 , 其是 工党 控制 的一 些地 区, 了弥补地 方 尤 为 17 92年 ,保 守党 政府 开始对 地方 政府 结构进 行 改革 。保 守 财政 需要 , 纷纷提 高地 方税 水平 。18 94年 , 中央政 府又通 过 国会 党主 张保 留两 级制 , 在适 当调 整基础 上 使其合 理化 。 结构 中的 新 提 出实行 “ 地方税 封顶 ” 法令 。 法令 实施 第一年 就有 1 个地 方 当 第三 级机构 主要 负责咨询 和具 体执行 , 8 管理权 力移给 更高一级 的 局受 罚 , 中 1 其 6个为 工党执 政 。 机构 。8 O年代 保 守党再 次提 出地 方政府 结构 改革 , 9 5 18 年颁 布 这两 项法 令使 中央和 地 方 两只钱 袋 的系绳 都在 中央政 府 手 了~ 系列 法令 ,18 96年 4月 1日正式 废 除大伦敦 郡议会 和其 他 中 , 且随 时可能被 抽紧 。 中央政 府对 地方税 权 的干 涉 , 犯 了 而 触 六个 大城 市郡议 会 。
合作政府:后新公共管理时代英国政府改革模式探析
合作政府:后新公共管理时代英国政府改革模式探析一、合作政府的概念梳理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已经有20多年之久,作为发源地之一的英国在1997年工党上台执政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
这一改革趋势不仅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被称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先锋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非常明显,而且在其它并没有致力于推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国家也日益显现。
[1]“Joined- Up Government”(简写为JUG)是布莱尔政府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国内学者普遍将其翻译为“合作政府”,本文也采用这一翻译,因为翻译为“联合政府”容易产生两方面的误解:首先它容易使人联想到两党或者多党的联合执政而组建的联合政府,其次它容易使人误解为仅仅是组织上的联合。
事实上JUG并不仅仅意味着政府组织间的联合,更为主要的是一种合作,这种合作包括政府不同组织间的合作,也包括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合作。
合作政府这一词汇是由英国首相布莱尔在1997年创建社会排斥小组时第一次使用,很快成为英国政府的一个重要理念。
[2] 它影响到组织结构、预算安排、政府目标的设定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
那什么是合作政府呢?英国国家审计办公室2001年提交的一个报告中明确指出,合作政府是指将一些公共的、私人以及自愿组织联合起来,实现跨越组织边界进行工作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3] Tom Ling认为合作政府是用来描述为了追求政府日常工作目标而将不同的组织进行调整并结成一个整体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4] 在他看来,合作政府更多的是表现在不同的政府部门尽管由于功能不同,但却在努力寻求协调一致。
因此他更多的是将合作政府看作是一种合作行为,而不仅仅是联合在一起的组织。
意大利学者Andrea Di Maio则是从构建合作政府的不同途径来定义的,他认为合作政府首先是在政府内部层的合作,如在社会安全与国家税收部门之间的,或者是在国家税收部门与海关之间的合作;其次合作政府是发生在跨越不同层级的合作,如有着类似事务责任的不同层级政府(中央与地方)间的合作;再次合作政府是跨越办事程序层级的一种合作,如为了增强它们对有关事情的回应能力以及洞察事务变化能力,在操作、管理以及领导层之间加强合作;最后是在公私部门间的合作。
浅论英国内阁制政治制度
浅论英国内阁制政府制度内阁制政府制度,亦称议会制政府制度或责任内阁制政府制度或议会内阁制政府制度。
它是西方国家及一些其他国家由内阁(政府)总揽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
提到议会制,人们首先会想起英国,可以说,英国是现代议会进度的发源地,有着“议会之母”的称誉。
在当今世界,议会被视为是国民自由平等的象征之一,即使名称和作用大小不一样,但议会几乎存在于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中,对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那么,英国的议会内阁制政府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发展的呢?一、内阁制政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英国议会是在王权专制和限制王权的斗争中产生的。
早在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字接受《大宪章》。
大宪章对王权作了限制,其精髓在于臣民对其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权,以及在臣民和君王的契约关系中臣民对暴君的反抗权。
它保障了教俗大贵族的利益,统一了度量衡,确认伦敦和其他城市的自由权利,对市民骑士和富裕农民也有利。
《大宪章》被人们称“英国自由的奠基石”,今天仍是宪法的组成部分。
约翰王死后,继任的亨利三世撕毁了《大宪章》。
1264年,一些贵族在蒙特福特的领导下,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击败了国王,控制了朝政。
次年,蒙特福特召集有僧侣、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创立了英国国会的雏型。
1295年,国王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费,再次召集国会,除世俗和宗教贵族外,每郡骑士代表两人,每个大城市市民代表两人参加。
这次国会史称“模范国会”。
此后,国会经常召开,并逐步取得了财税权和立法权。
从1341年起,国会开始分为上下两院。
1640年起,国会与王党展开了激烈斗争,最后英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1689年,复辟王朝被推翻,新登基的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接受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史称“光荣革命”。
议会通过《权力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文件,确立议会权力高于国王,从此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基本确立。
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内阁的地位也发生实质性变化。
英国执行机构改革
二、怎样改革(改革过程)
半自治执行机构的特点: 完成政府制定目标和绩效考核后拥有自主权 1. 执行机构负责人:公开竞选、4年任职合同、不 称职可解雇 2. 主管部长:契约性质的合同管理 3. 主管部门:执行机构实行计划管理 4. 工作状况:政务公开,新闻和公众监督并举
三、结果如何(即改革后的变化)
• 英国行政执行自主化改革拉开序幕 (20c80y)
二、怎样改革(改革过程)
2.1大致过程 1968年《富尔顿报告》曾建议建立自主的责任单位 1970-1974建立非部长掌管的责任单位 1983年伊布斯在《改善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提出掌舵 划桨分开,标志创设执行机构开始。(财政部团队丰富相 关内容并设计出程序) • 1988年8月1日英国第一个执行局——车辆检查局成立 • 1994年《特罗萨报告》强调决策与执行的紧密联系 • 1995年《马西报告》建议建立对执行机构管理者进行培训 机制的建议 • • • •
• 1.3重决策轻执行的后果 • 决策处于垄断地位,执行极弱 • ∥ • 没有执行的行政 • 即挥手人多如繁花,动手人却寥若星辰
一、为什么改革(改革背景)
• 具体表现: • • • • 缺乏优秀的管理者(即执行人) 组织高层很少关注公共产品提供 财政关注如何控制支出而不是提高效能 组织工作效率低下(无压力驱动)
3.1总体表现 • • • 执行机构数量迅速增加
英国中央政府组织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政府各部分组成方式发生改变
三、结果如何(即改革后的变化)
• 3.2英国中央政府组织结构变化 • 主要办事者:部的下属文官担任 • 精干领头羊:部长+少数文官
三、结果如何(即改革后的变化)
• 3.3政府组成发生改变 • 以前:核心部门组成 • 现在:A 核心部门+执行机构 • B 核心部门+执行机构+其他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周志忍【摘要】英国执行机构改革的国际地位及其当前在我国产生的影响使其备受瞩目。
本文对执行机构改革背景及针对的问题、执行机构体现出的组织模式多样化原则、执行机构的管理体制、执行机构的改革趋势等进行系统描述讨论。
其目的在于阐明:执行机构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机构类型和组织模式的多样化,其性质是一场管理革命而非机构的革命。
在此基础上,就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对我国的启迪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执行机构;新公共管理;机构改革;行政分权The Reform of Executive Agencies in Britain and its EnlightenmentZHOU Zhi-renAbstract: The reform of executive agencies in Britain has a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was taken seriously in our country. In this article, we demonstrate and discuss in detail of its background, problems, organizational type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s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s. The i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illustrate that the ideas underpinning the reform wa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al types and organization models. In essence, the reform is a managemental revolution and not a institutional one. Based on this judgment, this article gives a personal perspective of its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Key words: executive agencies, new public management,institutional reforms, deconcentration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Implementation;Governmental Executive Ability; New Public Management有三大理由使得我们有必要关注英国的执行机构。
一是它在英国政府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国际影响。
在英国政府内部的理性化改革进程中,设立执行机构被认为是政府全面转换管理和责任机制的重大努力,是英国“最重要的行政改革措施之一”,标志着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的一个转折点”。
[1]这一改革在德国、法国、意大利亚、新西兰、荷兰、丹麦、芬兰等国家得到效仿。
[2]第二,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并产生了实际影响。
从深圳的“行政三分制”改革设想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到英国执行机构改革的影子。
因此,搞清英国执行机构改革的理念、原则、管理机制实践效果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对行政改革具有实践意义。
第三,执行机构改革属于保守党的政治遗产,工党执政后其命运如何?国内外学界有一种模糊看法,倾向于把工党的一些改革措施——特别是强调协同政府( joined -up government) 以克服公共服务的零散化——视为对执行机构的否定。
本文对英国执行机构改革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澄清学术界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时立足于我国政府改革的实践,就机构改革和组织设置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希望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和思考。
执行机构改革针对的主要问题与改革原则象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英国当代的政府改革涉及到理念、体制、机制、操作技术各个层面,涵盖结构、政策、管理等各个领域。
但不论改革的内容多么广泛庞杂,都可以大致归结为三条主线:政府角色定位和职能结构的优化;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
显然,执行机构属于政府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范畴。
从1979年的“雷纳评审”、1980年的“部长管理信息系统”、1982年的“财务管理新方案”到1988年的“下一步行动方案”,执行机构改革可以说既是前期改革的逻辑延伸,又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执行机构改革的标志是1988年内阁办公厅效率小组起草的调研报告《改进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由于伊布斯时任首相的效率顾问,所以该报告又称为《伊布斯报告》)。
在对前几年政府改革历程进行系统分析和反思并大规模实地采访调查的基础上,伊布斯报告对政府内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如下总结:[3]1.绝大多数(95%)文官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是服务的提供。
然而,部门内部的现有管理体制不是按照服务提供的需要设计的。
2.高级文官的特长是政策分析和政策咨询,关注的焦点是就政策问题向议会做出解释,忽视了内部的管理工作。
通向高级文官的道路是在部长的私人办公室或部内的决策部门任职。
因此,高级文官缺乏提供服务的经验和管理技能,具备管理经验的人地位低下。
3.部门工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部长要就部内的政策和活动向议会承担责任,加上要向公众和媒体提供信息,部长的工作负荷超过了其个人能力。
导致超负荷的主要是管理方面的工作和细节而不是重大的政策和决策问题。
因此,需要减轻部长在管理操作方面的任务,使他们能集中于政策工作。
4.对各部的控制集中在预算和人事上,部门的绩效和工作的实际结果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
财务管理新方案虽然在成本信息和开支责任方面有所进展,但依然缺乏测定和控制绩效的有效机制。
5.公务员队伍庞大而又多样化,不可能作为单一实体进行管理。
统一的录用体制、统一的工资级别、统一的考核标准不适合履行多样化的职责。
把上述各点及其相互关系做一梳理,可以把报告确认的问题归结为两大方面,即结构的单一性和管理的非现代性。
结构单一性表现在:政府机构和组织方式同质化,不论所履行的是政策制定、服务提供还是管制职能。
与此相对应,不论公务员的工作性质怎样,都用统一的录用体制、统一的工资级别、统一的考核标准,实施集中化的无差别式管理。
至于管理的非现代性,则主要表现在对管理不重视,管理人才地位低下,管理缺乏结果导向,绩效测定和责任机制的不完善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报告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各个部门应该根据职能和任务来组织工作;其体制和内部结构必须有利于高效率地执行政策,提供服务。
2.各部门的管理者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工作人员具备有效履行职责和完成任务的技能和经验。
3.必须保持有效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促使各部门不断改进工作。
在上述原则下,报告提出了改革的具体建议和行动计划:设立“执行机构”(Executive agency),承担执行政策和提供服务的职能;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持外部压力以推动持续性改进。
后面两条涉及执行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责任机制,实际上只是执行机构的衍生问题。
[4]改革的核心理念:组织模式和机构类型的多样化政府承担多样化的职能和服务,其提供服务的方式也多样化:从政府指令(如政府指令私人企业为其雇员提供社会保险)、特许经营、合同外包到服务的直接生产和供给,政府介入的程度依次递增。
[5]相应地,政府组织模式和机构的类型也应多样化。
执行机构改革针对的第一个问题是结构的单一性,依据的原则是“各个部门应该根据职能和任务来组织工作,其体制和内部结构必须有利于高效率地执行政策,提供服务”。
显然,作为一种新的机构类型,执行机构设立本身就是结构和组织形式多样化的一个体现。
英国财政部和首相公共服务改革办公室列出了政府可以利用的8种“组织模式”。
(2)其中,“公私伙伴”和“合同外包”涉及到与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余6种都属于政府内部的组织模式。
它们分别是:部门内属的独立董事机构(directorates within departments);按执行机构模式运行的部门(departments running on agency lines),执行机构(executive agencies);独立于主管部门的机构(officesindependent’of their parent departments);非部门执行性公共机构(executive non-departmental public bodies - NDPBs);政府拥有的公司(government-owned companies)。
组织模式和相应的机构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
相关因素及其与组织模式选择的关系可做以下概括:(1)机构独立性或部长介入的必要性。
如果部长认为没有必要对机构日常运行实施直接的监控,“非部门执行性公共机构”可能是最佳选择,这类机构的地位和目标由法律明确规定,其运行管理由独立的董事会负责。
(2)如果机构履行的职责或提供的服务具有政治敏感性,部长期望对其管理决策保持了解,那么由现有政府部门履行职责就成为必要。
这时的具体组织模式和机构类型有三种,即部门内属的独立董事机构、独立于主管部门的机构、执行机构。
这三种具体类型的选择则取决于政治敏感性程度。
“独立于主管部门的机构”是1997年出现的新的组织模式和机构类型,“政府商务办公室”和“电子政务特使办公室”为其代表。
这类机构隶属于某一政府部门,但直接向部长或常务次官负责并汇报工作,不同于传统的沟通渠道和负责机制。
这种既隶属又具有不同沟通渠道和负责机制的特点,也许是“独立于主管部门的机构”的名称的由来。
从其职能特征来看,这类机构履行全新的职责,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介入到整个政府有关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当业务单一且具有程式化特点,政治敏感性程度不是很高,部长直接对日常运行负责既不现实也不合适时,执行机构就成为理想的选择。
执行机构被界定为“由确定的专人(一般为首席执行官)主管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工作领域(discrete area of work),主管人就日常管理向部长负责”。
执行机构之间存在差别,但其共同特征包括:明晰界定的业务范围或边界;在预先同意的责任框架下,履行向外部提供服务的职责;享有财务和人事方面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以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首席执行官就运营决策承担个人责任;发布年度运行和财务报告,依据既定目标对绩效进行评估。
上面的讨论旨在说明,作为一种新的机构类型,执行机构设立本身体现了组织模式的多样化。
下面所要说明的是,就执行机构而言,其结构和运作模式同样体现了多样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