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位老师评课稿[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一位老师》评课稿

《一位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从不会质疑到学会质疑。文中写了怀特森老师在科学课上很认真地给我们介绍“凯蒂旺普斯”这样一种动物,我们认真地听讲,做笔记,并且胸有成竹地参加老师对我们的测验。结果怀特森老师却给了全班同学不及格,并且告诉大家自己说的“凯蒂旺普斯”是自己捏造的,这引起了学生的强烈不满。学生在强烈不满时,怀特森老师告诉大家不及格是因为不懂得怀疑,学生也渐渐理解怀特森老师的用意,并且渐渐学会对书本知识进行质疑,到最后并把这种“新怀疑主义”运用到生活的当中。陈老师这一节课利用了这篇文中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还原“课堂”的情景,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以延伸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进行朗读体会。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体会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态度变化以及怀特森老师在课堂上传递给我们的“新怀疑主义”。

一、评教材的处理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深刻领会“凯蒂旺普斯”的内涵并且延伸运用于生活中。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是,紧扣文本,抓住重点语段、重点词句让学生进行品读体会,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还原“课堂”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事情,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陈老师也充分利用这一个特点,在课堂上还原了一节怀特森老师的课,让学生融进文本中体会词句的深刻含义。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我”不及格的原因,陈老师还原了一个“传头骨”的情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果你拿到头骨你会怎么做?在学生传完头骨,老师才引出“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不及格的原因是自己,是自己不懂得怀疑,所以老师才会给不及格。老师给了不及格,学生不理解老师的用心,陈老师让学生找出文中学生不理解老师的句子,教师出示:“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mǐn)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后,

陈老师再创设情境:现在我是老师,我让你不及格,我给你30分,不及格,你应该怎么读这句话?然后让学生去品读感悟。在老师不断还原“课堂”情境的同时,学生深入到文本中体会“我”的情感,同时在课堂情境中随着怀特森老师学习,也学会质疑,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巧妙的还原“课堂”情境,不仅仅让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学习文本,更让本课教学难点随着情境开始得到解决。所以,创设课堂的情境,让学生更加融入文本,与文本开展有效的对话。2.善于抓住文本中语言训练的细节,促进知识的延伸运用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素养,在这一节课中,陈老师非常善于抓住语言训练的细节,让学生学会说,并且把学会的语言进行运用。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正视”一词时,陈老师抓住文章最后一个段落,自己与学生之间互相演了一下“我”与邻居的对话,让学生学会“正视”,体会“正视”的意义。学生理解了“正视”的意义,就理解了“我跟邻居说的“你错了”这一句的内涵。陈老师抓住这一个关键,问:我错了,我怎么错了?生就非常容易体会到文中的怀疑精神。接着,陈老师顺理成章地引出“凯蒂旺普斯”一词,让学生找到这个词出现的次数,并且出示课件,让学生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出现,意思有什么不一样,从而非常自然地理解了本课“新怀疑主义”的内涵,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二、评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首尾呼应

本节课陈老师先让学生提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一问题,再从怀特森老师的课的“不寻常”出发,进入怀特森老师教授的第一节课,这一节课里面有老师教法的特别,有学生对老师的不满以及怀特森老师要传递给学生的怀疑主义精神。而陈老师先与学生一起在文本中体会怀特森老师教法的特别,再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我”的强烈不满,加深对前一环节老师教法特别的理解,而这种对情感的理解又是为下一步“学生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到什么”做铺垫。最后,在理解本课难点时,老师先是抓住“正视”一次的理解和运用,再通过简单的小问题“我哪里错了”引出“凯蒂旺普斯”的含义,解决本课难点。课堂最后,紧扣课前提出的疑问: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学生对这个问题作出解答,并齐读题目,

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2. 教学细节——扎实有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老师朗读的指导。学生在体会“我”对老师的那种不满时,一开始学生能体会到一点,却不能完全体会,陈老师已经创设老师给学生不及格的情境,让学生去把自己的生气读出来,但是,学生只能把前面三个问句读好,后面的“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mǐn)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学生把握得不太好。这时,陈老师,抓住重点的词“抿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抿住”,让学生演示怎么“抿住”,然后问学生“我”为什么“抿住”?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中,学生体会到“抿住”是为了把火气压下去,为了给老师留点面子。可是这火气真有那么大吗?哪里字可以看出来,老师再把关键字引导“升”字,让学生体会到这火气上来的速度之快,并进行换词,让学生体会到“我”的生气至极。但这火气是必须得压着,让学生抿着火气再把文段读一遍。这时,效果明显地展现在课堂中,学生完全体会到这种生气,这种不满,却有不能大声地发泄出来。

3.教师本身特色

陈老师自身的教学特点,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陈老师在课堂中的收放自如,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创设了一种平等对话的空间,真正做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悟文章的内涵。

三、评教学效果

陈老师这一节课是非常成功的。每一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都是非常投入去听,去思考,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由不太能领会文章的感情和内涵到完全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颜婷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