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合集下载

第5单元第10章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课件

第5单元第10章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课件

海带含有丰富的碘,可以预防 地方性甲状腺等疾病。
4、净化污水
有些藻类植物可以净化污水, 改善水质。
5、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 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 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现红、黄、绿和褐色等。
1、生活环境: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2、形态结构: 结构简单,没有根、 茎、叶的分化。 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等色素 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 用孢子进行繁殖
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1、提供氧气
藻类植物具有叶绿体,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提取工业原料
海带可以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石花菜 可以提取琼脂。
3、食用
水中的藻类植物你知道多少?
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海水藻类: 海洋
淡水藻类: 水沟、池塘
一、海水中的藻类植物
1、海带 根状物
叶状体
在海带细胞的叶绿体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外, 还含有大量的藻黄素,所以海带呈现褐色。
2、紫菜 晒干的紫菜
在紫菜细胞的叶绿体中,除了含有叶 绿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红素和藻蓝 素,所以紫菜呈现紫色。
二、淡水中的藻类植物
1、衣藻
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绿藻,素有“绿色酵母” 之称,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 能游动。
2、小球藻 (单细胞)
小球藻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 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是一种高效的光 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
观察水绵

显微镜下的水绵
普通水绵
知识求真
你知道“赤潮”和“水华”的吗?它们能带来哪些危害? 请同学们随便说说,也可以回家上网查查。

(新)苏科版生物七下《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公开课(教案) (4)

(新)苏科版生物七下《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公开课(教案) (4)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生命起源的学说〞相关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3、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学的推测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确凿的证据,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激发学生对生命学开展的关注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

2、难点:生命的起源。

教学过程:一、引言:提出问题: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

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

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讨论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特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

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

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1.人类对生命的起源的早期认识: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

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白石生羊等。

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请设计一个实验。

17世纪意大利医生雷地第一次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

雷地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一个最令人信服却十分简单的“鹅颈瓶实验〞。

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以无阻挡地进入。

巴斯德将瓶中的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没有出现微生物。

假设打断曲颈管,一段时间后,瓶中就出现微生物了。

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材分析】《水中的藻类植物》这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第10章水中的生物第2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水中的动物之后,探究水中的藻类植物。

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构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体系。

本节选取了淡水中的藻类植物水绵作为观察材料,水绵容易采集,也便于制作临时装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绵进而建构概念,认识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

本节的学习,也为学生后面学习其他植物类群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领略植物世界的精彩。

在布置学生课前认识身边的藻类植物基础上,通过网上资料查找各处海藻图片、观察形态、了解用途。

使学生欣赏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内在和谐美。

倡导体验性学习,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创设情景,从生活引入,并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按照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

关注自然,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2.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

3.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绵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各种藻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心动播放视频:同学们,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10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10

课题: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教学方法活动单导学、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课堂讨论法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光学显微镜观察、数码显微镜观察、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组内集体备课)引入:展示海苔,同学们吃过吗?过渡提问:海苔是由什么加工而成的?它属于哪一类植物?我们首先来认识淡水中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

活动一:问题导学,实验探究----观察水绵。

直接观察:水绵颜色、形态、触摸的感觉等。

制作临时装片并显微观察:水绵细胞形态、结构、叶绿体有无、形状、排列。

数码显微镜观察:师生共同归纳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成果展示:小组合作构建水绵细胞结构模型。

活动二:认识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展示观察其它藻类植物(衣藻、小球藻图片、海带、紫菜、发菜实物),小组讨论:几种藻类的颜色及原因?有无根茎叶分化?并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过渡: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简单又低等,对我们人类有没有什么用处呢?活动三:师生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先个别谈谈自己了解的藻类植物的用途或危害。

再自主学习多种资料(课本,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小组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赤潮水华的发生会给捕捞、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

而海洋养殖业是我们如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前段时间如东紫菜大面积减产了,让我们来看一下相关新闻(视频)。

分析紫菜减产的原因。

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养出好的紫菜,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因为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存。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如东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一起尽自己所能,保护好海洋环境,为共建我大美如东做出贡献。

请在课后为我们的家乡特产海苔设计一份海报。

活动四:(个人二次备课)食品材料源于生活,直观展示代表植物重点观察合作展示多种藻类观察,归纳藻类植物共性特征联系生活,指导生活,多角度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通过观看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鼓励组内号成员回答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养成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师总结藻类植物是用孢子进行繁殖
板书设计








教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反思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教学
方法
观察,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意图及批注
使用媒体的作用





一 备学检查
回顾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导学设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那么水中的藻类植物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呢?
三 互学展示
(1)出示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水绵是由一个细胞还是由多个细胞构成?
每个细胞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
(4)其他的藻类:
1.图片展示海带、紫菜让学生辩认。从而简单介绍。
2.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海带、紫菜的外部形态和颜色。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5)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师生总结: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学生小结:大都生活在水中,生活在淡水的称淡水藻类,生活在海水中的称为海水藻类。
(2)认识藻类植物的类型。
学生小结:单细胞的藻类、多细胞的藻类。
(3)观察水绵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实验方法,提出以下思考题,学生分小组讨论:
水绵的颜色及形态如何?
这些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水绵细胞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
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七年级下册生物5.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5.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四、盘点收获、达标检测
“水中的藻类植物”思维导图
课堂练习:见课件
课堂延伸:(学生二选一完成)
任务A
绘制一幅“水绵结构模式图”,正确标注各部分结构名
称。

任务B
请拍摄一段抖音微视频,介绍我们身边的一种藻类植
物。

意识。

师生一起整理本节知
识。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和识记程度。

初步训练学生的生物
绘图能力。

课后作业《绩优学案》“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板书设计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后反思
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系统学习植物类群的相关内容。

所以作为植物界较为低等、简单的藻类植物,并且学生是初次接触这个生物概念,老师在设计教案时不宜设置的太复杂,学生在
学的过程中才会有信心,循序渐进。

因此教学内容紧扣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抓住周边可
见的藻类植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本知识与自身的密切关系,进而理解藻类植物在更多、更广
领域的应用。

通过带领学生采集实验样本、课堂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利用不同方式认识水绵,在内容上以点带面,感悟藻类植物的生存环境、基本特征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调动发挥多种感官的
使用,增强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极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愿望还是没有达到,对学生的耐心也很缺乏,课堂的把控和环节的调整继续是我要不断探究和学习的方面。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个案第10章水中的生物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目标导引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并概括藻类与人类的关系2、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点3、熟悉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认识水绵的形态结构难点:了解认识藻类的一般特征,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自主预习一、看书P49--51页回答以下问题:1、你认识哪些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有什么特点?2、水绵呈什么颜色?设想用手摸水绵,你会有什么感觉?3、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4、水绵每个细胞的形态如何?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吗?5、每个细胞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6、显微镜下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二、看书P77--78页回答以下问题:1、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的角色是什么?2、藻类植物有哪些重要的经济价值?3、什么是“赤潮”和“水华”现象?有什么危害?合作探究自主预习1:1、 学生熟悉的藻类植物主要有海带、紫菜;教师补充常见食 用藻类植物有裙带菜、石莼、发菜、鹿角菜、羊栖菜、石花 菜等。

2、 水绵呈绿色,用手摸会觉得很滑腻。

3、 水绵是多细胞生物。

4、 水绵每个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泡、叶绿体(丝状螺旋形)。

每个细胞形态相似。

5、 显微镜下的水绵细胞呈长筒状,有绿色带形的叶绿体( 自主预习2: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作 用制造有机物,为浮游动物和鱼类提供饵料;藻类植物光 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地球大气含量的 70%藻类植物具有的经济价值有:①海藻可以食用:② 取工业原料如褐藻胶、琼脂、甘露醇、碘等;③有些藻类 植物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 “赤潮”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某些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 在一定条件下急剧繁殖或大量地聚集在一起,使大面积的海 水颜色发生改变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的发生会 使海域中的鱼虾、贝类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十分惨重,还可 能引起人类中毒等。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定义和特点。

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引入问题:什么是藻类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讨论。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第二章: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3 教学方法:展示藻类植物的图片和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

教师总结并解释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第三章: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3.3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其对光照、温度等条件的需求。

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展示图片和实物样本。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藻类植物的繁殖特点。

第四章: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

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4.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第五章:藻类植物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5.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藻类植物在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相关产品实物和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一、教材分析《水中的藻类植物》引言部分总体介绍了藻类植物的主要种类和结构特点,接着采用一幅生长海藻的海滩图片,把学生带入藻类植物鲜活的生活环境中,又通过人们常见的海带和紫菜的图片,介绍藻类植物的简单结构。

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宏观上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一个感性认识,也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兴趣。

“观察水绵”的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选用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进行观察,是因为水绵是一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分布较为广泛,比较容易采集,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教材给出了水绵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在观察时参照。

教材最后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比较简洁的概括了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请学生收集有关“赤潮”或“水华”的资料,了解引发“赤潮”或“水华”的原因及治理办法,在课堂上汇报交流。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2、活动一:观察水中的藻类植物【播放视频---水中的藻类植物】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一部分内容,结合信息库55页关于海带、紫菜的课外知识,思考:1、以海带紫菜为例,说说它们的宏观结构。

2、说一说藻类植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3、为什么海带呈现褐色,紫菜呈现紫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再补充介绍生长在贫瘠土壤中的发菜,海水中的藻类和淡水中的藻类。

【播放视频---淡水中的藻类】,引出淡水中的水绵。

学生观看视频,自学课本P49第一二段内容,完成导学案【活动一】1、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中。

2、形态结构: 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如等;有多细胞的,如等。

生物: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下)

生物: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下)

生物: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下)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特征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活动展示课件或录像,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展开充分的想像,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并板书。

学生活动观察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5.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3

5.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3

第十章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⑵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水绵的结构特点三、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四、教学手段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五、课前准备:水绵等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投影:联系”春”的景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观察图片。

问:水本来是无色透明的,为什么会变成绿色?(提示:鱼缸的水长时间不换也会变绿)生:水中有绿色的藻类植物。

<投影课题:水中的藻类植物><投影并出示水绵实物:观察身边的藻类植物-----水绵>师:实验观察的水绵,是从哪儿捞来的?生:河水里师:水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藻类植物。

首先我们看看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然后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生:观察回答。

师:现在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看看水绵细胞的内部结构?示范装片的制作及显微镜的使用。

步骤:一、清洁载玻片、盖玻片二、取一张载玻片,滴上一滴清水。

用镊子夹几根水绵放在水滴中,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取镜安放。

四、选低倍物镜、反光镜对光。

五、夹上玻片标本,调焦,先降后升,先粗后细,直到找到物像。

六、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生:实验、观察、画图、思考、交流:①水绵细胞的形状?(长筒状)②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藻类植物?(多细胞藻类)③水绵细胞是如何排列的?排列方式与外形相关吗?(单行排列,结构决定外形)④水绵细胞的结构有哪些?⑤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水绵的叶绿体有什么特点?(叶绿体呈带形,螺旋状)<投影思考题>生:讨论交流:1、张华采集水绵时,发现只有在清澈的河水中才有水绵生活,而在浑浊的河水中没有水绵生活,你能告诉他这是什么原因?(水绵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2、阳光下的水绵会产生许多气泡,气泡里是什么气体?哪儿来的?(水绵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投影认识常见的藻类植物1>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认识它们的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1)-新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1)-新版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材分析】《水中的藻类植物》这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第10章水中的生物第2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水中的动物之后,探究水中的藻类植物。

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构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体系。

本节选取了淡水中的藻类植物水绵作为观察材料,水绵容易采集,也便于制作临时装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绵进而建构概念,认识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

本节的学习,也为学生后面学习其他植物类群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领略植物世界的精彩。

在布置学生课前认识身边的藻类植物基础上,通过网上资料查找各处海藻图片、观察形态、了解用途。

使学生欣赏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内在和谐美。

倡导体验性学习,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创设情景,从生活引入,并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按照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

关注自然,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2.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

3.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绵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各种藻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心动播放视频:同学们,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章 第二节 藻类植物教案 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章 第二节 藻类植物教案 苏科版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

说出海带和水绵的结构以及水绵细胞的结构特点。

概述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概述藻类植与人类的关系。

2. 学生观察能力、探究意识等的训练和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了解,以及对赤潮和水华的认识,意识到减少污染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法教学器材: PPT课件和植物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古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引入课题《水中的藻类植物》二、讲授新课:1.预习导学(1)藻类植物有的,也有的,藻类植物有,大多数藻类植物体内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2)藻类植物有的生活在海洋中,如、。

有的生活在湖泊和池塘里如、、等。

(3)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仅给鱼类提供,而且是大气中的重要来源。

2.利用幻灯片认识海洋和淡水中的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水绵等,并提出问题问题一: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得出结论:大都生活在水中,海水藻类生活在海洋中,淡水藻类生活在河沟、水塘中。

3.学生探究海带的结构等海带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海水藻类,通过与一株完整的被子植物的对比,学生探究海带的结构等。

问题二(1)海带的结构是怎样的,能进行光合作用吗?(2)海带为什么是褐色的?(3)与被子植物相比,海带没有什么?得出结论: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即无根茎叶,只有根状物、柄和叶状体,只能生活在水中。

②有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褐色,体内有其他的辅助色素。

4. 观察水绵的图片和探究视频,探究水绵的结构,提出问题。

问题三:(1)水绵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植物?(2)水绵是什么颜色的,摸起来有什么感觉?(3)水绵细胞的特点和细胞结构怎样?叶绿体的特点怎样?得出结论:水绵的结构更简单,有长筒状的细胞连接构成丝状体,具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内有一条带状螺旋形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阐明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⑵知道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

⑵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重点、难点
重点: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藻类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借助显微镜观察水绵的细胞结构。

三、教学过程
2、那么藻类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图片展示“海洋赤潮”,淡水中形成的“水
华”,并请学生阅读教材中
的资料,分析赤潮和水华形成的原因。

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大家有没有想过“赤潮”
和“水华”的形成根源在
哪里呢?我们该怎么做才
能避免发生这种现象?
阅读资料并分析原
因。

讨论分析,回答一些具体措施,并能
想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为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

因此应该大力提倡保护
环境。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
概括能力,使学生知道赤潮和水华的成因,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实
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迁
移。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
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
决问题,实现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的迁移。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藻类植物
主要特征 生存环境
组成
结构特点
大多生活在水中 没有根、茎、叶 多数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苏科版七年级下生物:《第十章 第二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2

苏科版七年级下生物:《第十章 第二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2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助学目标:1、通过观察水绵,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了解常见的藻类植物。

3、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助学重点:1、通过观察水绵,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助学难点:1、通过观察水绵,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助学课时:1课时助学过程:一、自助互助1、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2、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和结构,描述水绵的外部形态特点。

水绵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3、观察水绵的内部结构,回答问题:水绵是单细胞植物还是多细胞植物?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叶绿体有什么特点?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4、总结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点。

藻类植物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吗?二、自助展示1、有的生活在海洋里,有的生活在淡水中。

水绵生活在池塘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它们常常成团存在,并放出很多的气泡。

2、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的藻类植物,用手触摸时感觉黏滑。

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3、水绵是多细胞植物。

水绵细胞为长筒状,叶绿体为带状,螺旋状排列在细胞内。

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都有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不同之处是整条水绵是由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没有细胞的分化。

而且所有的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比较大,呈带状,螺旋状排列在细胞内。

4、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海带和紫菜等藻类植物不是绿色的。

这是因为海带、紫菜的叶绿体里,虽然和水绵一样含有叶绿素,但除含叶绿素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分别呈褐色和紫红色。

三、求助补助海带衣藻四、概括总结(一)、观察水绵1、外部形态和结构绿色丝状的藻类植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 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苏科版 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 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苏科版 教案
(1)海带、紫菜植物体分几部分?
(2)它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个体?
(3)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4)海带、紫菜呈现什么颜色?体内还含有叶绿素吗?
(5)它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与水绵相同吗?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紫菜、衣藻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样就可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都生活在水中。
归纳总结并能熟练记忆
与其他植物比较说明低等的原因
板书设计
(用案人
完成)
当堂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札记
三、 新知探究
(一)水绵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1.生活习性:
可在课前组织几个同学参加采集水绵活动,留意观察水绵的生活环境。课上先提出思考题:“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然后演示水绵生活环境的录像或投影片。并请参加过采集水绵活动的同学回答:水绵生活在池塘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它们常常成团存在,并放出很多的气泡。
小组展示本组结论,表述交流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与老师一同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
与老师共同归纳总结出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可以答出: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难点
认识水绵细胞的结构
教法及教具
分组实验、讨论交流。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陆吉龙1 教材分析《水中的藻类植物》这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第10章水中的生物第2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水中的动物之后,探究水中的藻类植物。

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构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体系。

本节选取了淡水中的藻类植物水绵作为观察材料,水绵容易采集,也便于制作临时装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绵进而建构概念,认识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

本节的学习,也为学生后面学习其他植物类群奠定基础。

2 设计理念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领略植物世界的精彩。

在布置学生课前认识身边的藻类植物基础上,通过网上资料查找各处海藻图片、观察形态、了解用途。

使学生欣赏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内在和谐美。

倡导体验性学习,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创设情景,从生活引入,并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按照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

关注自然,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3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2.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

3.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4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绵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5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6 教学过程设计6.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心动播放视频:同学们,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美好时光海苔”广告视频)讲述:美好时光海苔是广东省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每年的销售量非常巨大。

然而就在我们的家乡连云港市,同样也有一种特产——连云港神仙海苔。

但是神仙海苔的销量却远不如美好时光,此时,连云港神仙紫菜有限公司非常焦急,想请热爱家乡的同学们帮忙宣传,可以吗?不过,没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行吗?紫菜等植物属于藻类植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6.2 自学质疑、讨论交流、让学生脑动自学质疑:请同学们快速自学本节内容,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
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
1.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特征
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活动
展示课件或录像,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展开充分的想像,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并板书。

学生活动
观察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知识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可采用列表等其他方式归纳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