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共识2013

合集下载

干眼共识2013

干眼共识2013

如何选择适合治疗方案(个体化)
人工泪液
局部抗炎及 免疫抑制剂
眼睑物理治疗
自体血清
泪道栓塞
全身用药
手术治疗
角膜接触镜
湿房镜
不同类型干眼的治疗方案
水液缺乏型 蒸发过强型
黏蛋白缺乏型
泪液动力学 异常型
混合型
➢人工泪液
➢局部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NSAIDs
➢泪道栓塞/湿房镜 ➢刺激泪液分泌药物 ➢自体血清 ➢全身疾病的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手术治疗
➢人工泪液
➢局部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NSAIDs
➢泪道栓塞/湿房镜 ➢刺激泪液分泌药物 ➢自体血清 ➢相关全身疾病治疗 ➢手术治疗
不同严重程度干眼的治疗方案
•全身性抗炎药,口服刺激泪液分泌药
重度干眼
•自家血清,治疗性隐形眼镜
•手术
• 局部抗炎治疗
中度干眼
• 湿房镜
4
泪液动力学异常型 •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 •如舜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等
5
混合型
•临床最常见,≥2种类型 •单一类型干眼,如治疗不及时或结果不佳可发展为混合型
干眼严重程度
主观症状
轻 度
轻度
中 度
中度
重 度
中重度
角膜荧光素染色


明显
治疗后体征
消失
不完全消失
干眼 治疗
5
干眼的治疗
干眼治疗目标
干眼
1.干眼主观症状包括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 2.Schirmer I 试验,无表面麻醉
干眼临床检查顺序
1
病史 询问

《干眼》ppt课件

《干眼》ppt课件
意义:评价泪膜稳定性
蒸发过强型干眼
BUT缩短 年轻人,VDT人群
水液缺乏型干眼
弥漫性SPK合并角膜黏液斑
(干燥粘稠黏蛋白和变性上皮混合物)
中老年人,女性多见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眼表综合分析仪
角膜地形图
共聚焦显微镜
印迹细胞检查
虎红染色
泪液渗透压检测
眼表综合分析仪
泪河高度(NITMH) 泪膜稳定性(NIBUT和BUT) 脂质层动态分析 眼表炎症评分 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睑板腺形态
临床检查7步法
1.病史症状询问
2.外眼检查
3.裂隙灯检查
6.ST
5.角结膜染色
4.BUT
7.睑板腺形态功能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
诊断标准—是否干眼
主观症状: BUT≤5s
干燥感、
+或
Schirmer I ≤5 mm/5min
异物感、
烧灼感、 疲劳感、 不适感、 眼痒感、
5s<BUT≤10s
角结膜

制剂 眼表炎症
• 每天1-2次;用至炎症消退
• 激素短期治疗后的维持治疗
非甾体 轻中度干眼、 • 每天1-4次; 抗炎药 有眼表炎症、 • 不提倡长期使用;
有激素并发症 • 注意长期使用的眼表毒性 者
一、去除病因
二、非药物治疗
干眼治疗方法
三、药物治疗
四、手术治疗
四、手术治疗
睑缘缝合术:严重暴露;角膜融解有穿孔倾向 颌下腺及唇腺移植术 结膜松弛矫正术治疗泪液动力学型干眼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眼睑痉挛性干眼 针灸
重度 中重度主观症状 有裂隙灯下的眼表面损害体征,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眼表损害往往与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 眼表损害是决定严重程度和转归的关键! 眼表损害是中重度干眼治疗的重点之一!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共44页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共44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干眼的诊断和治疗

干眼的诊断和治疗
丽丝胺绿不染色
坏死变性细胞临床意义
不染色细胞连接破坏
细胞膜通透性增 或不足,眼表细加 胞暴露
染色 染色眼表粘蛋白丧失 细胞变性或死亡
眼表上皮状态监测
荧光素染色
• 提示角膜上皮细胞层的完整性被破坏

慢性症状(有1项以上阳性):视疲劳、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眼皮沉重感、
眼睛干涩、不适、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痒感、畏光及眼红;
••
眼表染色:虎红染色评分≥3,或荧光素染色评分≥1;泪液功能试验:泪膜破裂时间<5秒;SIt≤5mm。
专家共识推荐诊断标准 1.主观症状(必需):干燥感、异物感、疲劳感、不适感 2.泪膜不稳定(必需):BUT 3.泪液分泌减少:泪河高度小于0.3mm、Schirmer试验小于5mm 4.眼表面损害(加强诊断):FL、虎红或丽丝胺绿染色阳性 5.泪液渗透压增加或乳铁蛋白减少(加强诊断)排除其他原因
BD
湿润及保护角膜及结膜上皮向角膜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
维持正常泪膜功能的要素
1.泪液成分正常----脂质、水液、黏蛋白2.泪液的流体动力学正常
(1)瞬目功能--泪液分布与排出;(2)眼睑闭合--泪液蒸发;(3)泪道--泪液排出3.神经系统功能正常;
1.裂隙灯;2.泪液分泌试纸;3.荧光素钠
裂隙灯检查:
正常值 :10~15mm,<5mm为干眼
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检查泪膜稳定性
正常值为10~45秒,<10秒为泪膜不稳定
酚红棉丝试验
• 标准70mm酚红棉丝置于下睑穹隆部,被检者前视15s,变红色
部分<9mm/15s为阳性
• 置棉丝120秒钟后取出测湿长
美国人正常值为23.9±9.5mm/120s 日本人18.8±8.6mm/120s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节选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节选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节选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21期干眼的定义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我国临床出现的各种名称(如干眼症、干眼病及干眼综合征等)均统一称为干眼。

干眼的检查和诊断干眼的检查病史询问包括患者全身与眼部疾病史、手术史、全身及眼部药物治疗史、角膜接触镜配戴情况和患者的生活工作情况、加重因素及诱因等。

症状询问干眼常见症状有眼部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针刺感、眼痒、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

需要询问患者有何种症状及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还要同时询问起病过程、症状发生或加重诱因和缓解条件以及全身与局部伴随症状等。

临床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面活体细胞染色、泪液分泌试验。

“干眼临床检查顺序病史询问一症状询问-裂隙灯-BUT-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其他所需辅助检查。

干眼的诊断干眼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是否干眼;②干眼的病因和分类诊断;③干眼的严重程度。

干眼的诊断标准干眼的诊断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结合其他国家及我国学者提出的标准,角膜病学组提出目前我国的干眼诊断标准:①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BUT≤5秒或Schirmer I试验(无表面麻醉)≤5mm/5分可诊断干眼;②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5秒BUT≤10秒或5mm/5分Schirmer I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mm/5分时,同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

干眼严重程度诊断标准①轻度:轻度主观症状,无角结膜荧光素染色;②中度:中重度主观症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但经过治疗后体征可消失;③重度:中重度主观症状,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明显,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介绍干眼症常见病因及护理研究进展

介绍干眼症常见病因及护理研究进展

介绍干眼症常见病因及护理研究进展干眼症,又称为角膜结膜干燥症,是指由于泪液的质或量的异常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

概述干眼症,又称为角膜结膜干燥症,是指由于泪液的质或量的异常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

干眼症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其病因即涉及局部又牵扯全身,既有自身因素又有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回,30~40岁人群中超过20%患有干眼症者,7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36.1%,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4.9%,女性为22.8%。

在此,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干眼症的病因、护理干预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诊断2013年医学会眼科中华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对干眼症的诊断进行了系统规范是的整理,共识为:主观症状疲劳感、不适感、异物感、干燥感、烧灼感、视力波动+Schirme r(无表面麻醉)≤5mm/5min;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5S;主观症状+Schirmertest(无表面麻醉)≤10mm/5min+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主观症状+5s<BUT≤10s+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符合以上一项均可确定诊断,分级为:轻度:主观症状:(轻度);中度:主观症状(中重度)+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治疗后体征可消失;重度:主观症状(中重度)+角膜荧光素明显染色,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病因分析使用电子终端产品过度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眼睛长时间注视屏幕,导致眨眼次数减少,泪液快速蒸发,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湿度不够,泪液蒸发更快;②与向下注视时的阅读相比,向前向上注视屏幕时,睑裂问泪膜暴露区增大,加重干眼症状;③用电子产品时注意力过于集中,加上光刺激,引起泪液质量和动力学异常,泪膜稳定性下降,眼睛缺氧;④视近物过久,睫状肌痉挛、调节力下降,使患者感觉眼睛疲劳不适、视物模糊。

47%数据处理工作人员有不同程度的眼部症。

解读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干眼专家共识中的干眼流行病学(最全版)

解读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干眼专家共识中的干眼流行病学(最全版)

解读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干眼专家共识中的干眼流行病学(最全版)2017年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Tear Film & Ocular Surface Society,TFOS)发表了最新版干眼专家共识(Dry Eye Workshop Ⅱ,DEWS Ⅱ),其中,有关干眼流行病学的内容对近十年来干眼的患病率、发病率、危险因素、自然病程、致残率和调查问卷进行了全面综述[1]。

相比较2007年的DEWS Ⅰ,该共识中干眼流行病学的研究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有许多不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对干眼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制定了我国干眼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但该共识中有关我国在干眼流行病学方面的内容较少。

与2017年的DEWS Ⅱ相比,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本文针对干眼在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与2007年DEWS I的差异对DEWS Ⅱ进行解读,以期指导我国的干眼流行病学研究。

1 干眼的患病率干眼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挑战在于缺乏全世界认可的疾病定义标准和分类系统,文献报告中由于干眼的定义、纳入标准和研究目的不同,其患病率差异较大。

DEWS Ⅱ中按照干眼诊断标准对其患病率研究大致进行了分类及总结。

如基于女性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Study,WHS)标准的干眼患病率为4.3%~24.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以干眼症状为基础的患病率研究呈现多样化,患病率范围从6.5%至39.2%,原因在于不同研究的干眼定义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研究中的地域环境和人口特征,如年龄和性别也存在差异。

总体结果是症状性干眼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亚洲人高于高加索人;而以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或Schirmer试验或荧光素染色评分为干眼体征的干眼患病率变异度也相当大(5.8%~85.6%),这可能与常规干眼检查的可重复性较差、诊断临界值的缺乏有关,也与研究人群的年龄、性别、种族、眼现状、用药情况、生活方式或环境因素等有关。

干眼症(2013版)

干眼症(2013版)
病史询问
包括患者全身与眼部 疾病史、手术史、全 身及眼部药物治疗史、 角膜接触镜配戴情况 和患者的生活工作情 况、加重因素及诱因 等
诊断
干眼症的临床表现
病史询问 症状询问
眼部干涩感 异物感 灼烧感 痒感 畏光 眼红 视物模糊 视力波动 视疲劳难以名状的不适 不能忍受有烟尘的环境
诊断
裂隙灯检查
病史询问 症状询问 裂隙灯显微 镜检查
治疗
不同严重程度干眼的治疗方案
重度
干眼 中度 干眼
• • • • 全身性抗炎药,口服刺激泪液分泌药物 • 自家血清,治疗性隐形眼镜 • 手术 局部抗炎治疗 湿房镜 泪道栓塞
轻度 干眼
• 教育及环境饮食改善 • 减少或停用有不良作用的全身或局部药物 • 眼睑物理治疗 • 人工泪液
物理疗法
心理干预
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干眼患者进行积极沟通疏导,必要 时与心理专科协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
诊断
药物治疗-人工泪液
轻度干眼 中度干眼
粘度较低的人工泪液 伴蒸发过强者,粘度较高的人工泪液
眼表炎症较重动力学异常 脂质层异常
其他
低毒/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长期使用和高频率使用)
含脂类人工泪液 某些特殊成分可以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修复或杯状细胞数量 增加,可综合考虑
治疗
非药物治疗
患者指导 湿房镜及 硅胶眼罩 软性角膜 接触镜 泪道栓塞 介绍 干眼 的基本医药 常识,告知治疗的目标,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滴眼液和眼膏 ,对严重患者 告知干 眼的 自然病程 和慢性经过; 通过提供密闭环境 ,减少眼表面的空气流动及泪液的蒸发 ,达到保存泪液的目的。湿房镜 适用于各种类型干眼,硅胶眼罩适用 于有角膜暴露的干眼患者; 适用于干眼伴角膜损伤者,尤其是角膜表面有丝状物时,但使用时需要保持接触镜的湿润 状态。也可选择高透氧的治疗性 角膜接触镜; 对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难以缓解症状或者使用次数过频 (每天4次以上 )的干眼患者可考虑 泪道栓塞,可以根据阻塞部位和医师的经验选择栓子的类型; 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应进行眼睑清洁 、热敷及睑板腺按摩 ;

干眼新定义与诊疗规范

干眼新定义与诊疗规范

干眼新定义与诊疗规范编者按:“2015眼科诊疗新进展”会议于2015年1月24日在厦门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眼表干眼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探讨干眼诊疗的新进展。

大会对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定义及其诊疗规范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加强泪膜稳定性这一概念在干眼诊疗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对干眼中重要的一型黏蛋白缺乏型干眼的诊疗规范从一个更高、更广、更新的角度进行深刻的讲解,提出关于针对性用药的指导性建议,期望能有助于干眼诊疗的管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亚洲干眼新定义刘祖国教授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干眼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眼表疾病。

近年来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根据文献报道,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大约在5%~35%不等,其中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年人,亚洲人高于其他人种。

根据我国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约21%~30%。

我国2013年版专家共识对干眼的定义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诊断标准:有干眼的症状,同时泪膜破裂时间(BUT)≤5s即可诊断干眼。

我国采用的干眼诊断标准是: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BUT≤5s或Schirmer Ⅰ试验(无表面麻醉)≤5mm/5min可诊断干眼;或者有上述主观症状之一和5s<BUT≤10s或5mm/5min<Schirmer Ⅰ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 mm/5min时,同时伴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

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诊断标准与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诊断标准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更加简单,并且能够涵盖大部分患者。

Schirmer试验≤5mm/5min的大部分患者一般BUT≤5s;对于有角膜染色的大部分患者其BUT通常≤5s。

所以BUT≤5s可涵盖大部分干眼的患者,BUT代表的是泪膜稳定性,BUT≤5s说明泪膜的稳定性差,而泪膜稳定差既是干眼的发病启动因子,也是干眼的发病结果,泪膜稳定性在干眼疾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10 mm/5
s或5
ram/5
mm/5 min<Schirmer
I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 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
min时,同时有角结膜
Hale Waihona Puke 2.干眼严重程度诊断标准:轻度:轻度主观症状,无角 结膜荧光素染色;中度:中重度主观症状,有角结膜荧光素 染色,但经过治疗后体征可消失;重度:中重度主观症状,角 结膜荧光素染色明显,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五、干眼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 干眼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眼不适症状和保护患者的视功 能。轻度干眼患者主要是缓解眼部症状,而严重干眼患者则 主要是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二)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引起于眼的病因十分复杂,如 全身性疾病、药物、环境污染、眼局部炎症反应、眼睑位置异 常及年龄等,可由单一原因或者多种原因引起。寻找原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提高干眼治疗效果的关键。如由全身 疾病引起者,应协同相应专科共同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与生 活和工作环境有关者,如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经常使用 电脑或夜间驾车等,应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应及时停 用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可引起干眼的药物及眼部化妆品。 2.非药物治疗:(1)患者指导:介绍干眼的基本医药常 识,告知治疗的目标,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滴眼液和眼膏,对严 重患者告知干眼的自然病程和慢性经过;(2)湿房镜及硅胶 眼罩:通过提供密闭环境,减少眼表面的空气流动及泪液的 蒸发,达到保存泪液的目的。湿房镜适用于各种类型干眼, 硅胶眼罩适用于有角膜暴露的干眼患者;(3)软性角膜接触 镜:适用于干眼伴角膜损伤者,尤其是角膜表面有丝状物时, 但使用时需要保持接触镜的湿润状态。也可选择高透氧的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4)泪道栓塞:对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 难以缓解症状或者使用次数过频(每天4次以上)的干眼患 者可考虑泪道栓塞,可以根据阻塞部位和医师的经验选择栓 子的类型;(5)物理疗法: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应进行 眼睑清洁、热敷及睑板腺按摩;(6)心理干预:对出现心理问 题的干眼患者进行积极沟通疏导,必要时与心理专科协助进 行心理干预治疗。 3.药物治疗:(1)人工泪液:人工泪液为治疗干眼的一 线用药,润滑眼表面是人工泪液的最主要功能,同时它可以 补充缺少的泪液,稀释眼表面的可溶性炎症介质,降低泪液 渗透压并减少高渗透压引起的眼表面反应,一些人工泪液中 含有的特殊添加成分可有其相应疗效。对于干眼的疑似病 例,可以试验性应用以辅助诊断。 人工泪液的选择:临床医师应根据干眼患者的类型、程 度及经济条件等特点进行个体化选择。轻度干眼宜选择黏 稠度低的人工泪液;对中重度干眼,伴蒸发过强者宜选择黏 稠度高的人工泪液;对于眼表面炎症较重、泪液动力学异常 患者优先选用不含防腐剂或防腐剂毒性较少的人工泪液;对 于脂质层异常患者应优先选用含脂质类人工泪液;此外有些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水液缺乏型干眼:泪液生成不足或质异常
蒸发过强型干眼:脂质层质或量的异常
粘蛋白缺乏型干眼:眼表上皮细胞受损
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泪液的动力学异常
混合型干眼:以上两种原因引起的干眼
按泪膜的结构与功能分类
干眼的分类和病因
干眼类型
常见病因
发病机制
水液缺乏型
Sjgren综合征和许多全身性因素
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和(或)质的异常
0.81
试验组
1.60
1.03
0.59
各时间点指标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试验组改善角膜染色显著优于对照组
0天
14天
28天
对照组
1.41
0.84
0.45
试验组
1.41
0.76
0.35
各时间点指标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试验组延长BUT显著优于对照组
0天
14天
28天
对照组
3.50
4.62
5.42
试验组
3.47
谢 谢!
0-2s
168
129
3-5s
341
319
>5s
38
28
ST
0-5
391
427
>5
156
49
试验组减轻干眼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
0天
14天
28天
对照组
3.84
2.49
1.47
试验组
3.87
2.31
1.19
各时间点指标
相对初诊时的改变量
试验组减轻结膜充血显著优于对照组
0天
14天
28天
对照组
1.53

干眼诊疗共识临床实践

干眼诊疗共识临床实践

举例1-2个病例
临床特点:
中重度干眼是临床治疗难点
中重度症状; 顽固性眼表损害; 常合并慢性炎症; 常规人工泪液治疗效果不理想
严重影响水液分泌: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 严重影响脂质分泌:重度MGD、广泛破坏睑板的旧术式 严重影响粘蛋白分泌:化学伤、热烧伤、Steven-Johnson 综合征、长期滥用药物;慢性眼表炎症性疾病 严重影响泪液动力学平衡:眼睑结构异常(内外翻、倒睫、持续暴露、睑球粘连); 综合因素:神经麻痹、外伤
重点讲解1、检查的临床意义(如睑缘检查主要意义在于提示MGD和发现可导致眼表摩擦的睑缘角化);2、需要注意的细节(如注意勿挤压和翻转眼睑,因为会挤出脂质或引起泪液反射性分泌从而影响后面BUT和ST的检查结果)。
眼表炎症
干眼会引起眼表上皮细胞的非感染性炎症; 炎症导致和加重慢性眼表损害 意义: 指导人工泪液选择 指导抗炎治疗
全身/眼部疾病史* 手术/外伤史* 全身/眼部药物治疗史 角膜接触镜配戴情况 环境因素 生活因素
症状
高危因素
*:常与中重度干眼相关
选择其中一两项讲述问诊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如通过问有无口干关节痛估计有无干燥综合征;如单纯ATD与单纯LTD的症状时间规律不同,等等。
第二步:外眼检查
瞬目 眼睑闭合和Bell’s现象 眼球突出或内陷 意义:暴露因素,影响泪液蒸发与泪液动力学 病毒性角膜炎?? 泪液动力学异常!! 例子:
免疫抑制剂
中重度干眼有眼表炎症
环孢霉素或他克莫司 每天1-2次;用至炎症消退 激素短期治疗后的维持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轻中度干眼有眼表炎症; 有激素并发症者
每天1-4次; 不提倡长期使用; 注意长期使用的眼表毒性
1重视干眼的炎症研究及防治。张明昌 中华眼科杂志2013年1月第49卷第1期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干眼流行病学调查
01
开展大规模的干眼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干眼的患病率、影响因
素及分布情况。
干眼症诊断标准的统一
02
目前干眼症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建
立更科学、严谨的诊断标准。
干眼治疗的长期效果评估
03
目前大多数干眼治疗研究仅关注短期疗效,未来需要加强长期
疗效的评估,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定期清洁眼部,避免长时间连 续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 脑等。
02
保持室内湿度
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放置一盆 水,以保持室内湿度在适宜水 平。
03
饮食调节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和 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 胡萝卜、菠菜、鱼等。
04
控制眼部化妆品使用
减少眼部化妆品的使用,特别 是避免使用含酒精的眼部化妆 品。
炎症反应
干眼症患者的眼表上皮细胞会释放炎症因子,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干眼症状。同时,炎症反应也会影响 神经感觉异常,使眼部不适感加重。
03
干眼诊断与评估
干眼的诊断标准
主观症状
如眼部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 等。
客观体征
如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液分泌量 减少等。
干眼相关疾病史
如眼结膜炎、角膜炎、睑板腺功能 障碍等。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使用人工泪液、抗炎药物等药 物治疗干眼。
物理治疗
采用热敷、按摩、强脉冲光等 方法,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
解干眼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干眼患者,可考虑手 术治疗,如泪小点栓塞、腺体
移植等。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使 用电子产品,注意眼部卫生等

干眼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干眼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0年第21卷第5期干眼是眼表的一种多因子疾病,特征是泪膜稳态的丧失并伴有眼表症状,其病因包括泪膜不稳定、泪液高渗性、眼表炎症与损伤和神经感觉异常[1]。

干眼是眼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干眼占全部眼科就诊患者的30%以上,美国干眼症患病率为14%,日本18%,而加拿大的干眼症患病率高达29%。

视频终端的使用、自然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干眼患者群体不断增加,关于引起干眼的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采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眼科门诊治疗的120例干眼患者,分析干眼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眼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7年1月-2017年12月眼科门诊就诊,年龄18~60岁的干眼患者,并愿意接受该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并行相关检查。

1.2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文化程度等;自身疾病包括:干燥综合征、睑板腺功能障碍、结缔组织病等;医源性包括:药物、角膜接触镜以及眼科手术和非手术程序等;职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包括:视频终端作业、高空、户外、空调房、病态建筑、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习惯包括:熬夜、吸烟、饮酒;发病季节(包括春、夏、秋、冬四季)。

1.3检查指标1.3.1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 )嘱患者正常眨眼数次(5~7次),用荧光素钠染条轻触患者结膜,使荧光素在角结膜上均匀分布,从最后一次瞬目至出现第一个黑斑的时间为泪膜破裂时间。

1.3.2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IT )将泪液检测滤纸条一端反折5mm 后轻置于被检者下睑中外1/3交界处的结膜囊内,另一端自然垂下,正常闭眼,5min 后取出滤纸条,记录滤纸条的湿长。

1.3.3角膜荧光素染色(FL )用荧光素染色后分4个象限分别计分,无染色计0分,点状染色<5点计1分,点状染色≥5点计2分,点状染色≥5点并有丝状或块状染色计3分。

1.4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华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共同商讨出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制定标准:①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BUT ≤5s 或SIT (无表面麻醉)试验≤5mm/5min 可诊断干眼;②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5s <BUT ≤10s 或5mm/5min <SIT (无表面麻醉)试验结果≤10mm/5min 时,同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L )阳性可诊断干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眼是涉及眼泪及眼表的多因素疾病,能引起 多种不适、视觉障碍、泪膜不稳定,可对眼表造 成损害。伴有泪膜渗透压增加及眼表炎症
1
流行病学
2
危险因素
2
干眼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干眼流行病学
世界范围
--干眼发病率 5.5%~33.7%不等 --女性>男性 --老年人>青年人 --亚洲人>其他人种
我国
--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 --发病率约为21%~30% --高于美国和欧洲
上皮细胞
染色阳性同虎红结果
泪膜破裂时间(BUT)
5~10μl荧光素钠或荧光素纸条 瞬目3或4次 最后1次瞬目后自然平视睁眼 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 反映泪膜的稳定性, 正常>10 s
荧光素评价眼表损害
• 荧光素染色 • 钴蓝光观察片 • 12分法(4个象限,每象限0~3分)
0分:无着色 1分:1-30个点状着色 2分: >30个点状着色,未融合 3分:点状着色融合、丝状物及溃疡
任意
98
3
97
85
Schirmer
Lucca
<5mm/5min
25
10
90
31
Schirmer Farris
<3mm/5min
10
0
100
100
Schirmer
Bijstervel d
<5.5mm/5min
85
17
83
47
Schirmer Vitali <10mm/5min
83
32
68
31
F BUT
1
干眼的定义
DEWS(2007)对干眼定义
Dry eye is a multifactorial disease of the tears and ocular surface that results in symptoms of discomfort, visual disturbance, and tear instability with potential damage to the ocular surface. it is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osmolarity of the tear film and inflammation of the ocular surface.
裂隙灯
正常泪河切面为凸形 高度为0.3~0.5mm
泪河高度
眼表面活体 细胞染色
反应泪膜稳定性
泪膜 破裂时间
BUT
泪液分泌 试验
Schirmer I试验 Schirmer II试验
荧光素染色
染色阳性 表明角膜上皮完整性破坏
虎红染色
丽丝胺绿染色
染色阳性 表明细胞死亡
退化的角膜上皮细胞 没被正常黏蛋白覆盖的
虎红/丽丝胺绿染色评价眼表损害
• 1%虎红/丽丝胺绿 • 9分
鼻侧/颞侧结膜/角膜 0分-无染色 1分-少量 2分-较多 3分-片状
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 I 试验)
试纸置入下结膜囊的中外1/3交界处 患者向下看或轻轻闭眼 5min取出,测量湿长
无表麻,>10mm/5min 正常 表麻时检测的是基础泪液分泌,>5mm/5min 正常
症状情况
-- 何种症状及严重程度 -- 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 -- 起病过程,发生或加重和缓解因素 -- 全身及局部伴随症状等
选择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辅助诊断方法 对于干眼的诊断非常重要!
试验
研究者
截止值 灵敏度(%) 假阳性率(%) 特异性(%) PPV(阳性预测值)
问卷调查表 McMonnies
68.7%

30.8%



21%
基于症状的调查 现有的流行病学 调查资料保守估
计:我国的干眼 52.4%
患者应在1亿人 口以上

23.5%
1
干眼危险因素
老龄 女性 高海拔 糖尿病 翼状胬肉 空气污染
危险 因素
眼药水滥用 使用视屏终端 角膜屈光手术 过敏性疾病 部分全身疾病
一、干眼检查
病史、症状询问 临床检查 辅助检查 临床检查顺序
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 II 试验)
二、干眼诊断
干眼诊断标准 干眼严重程度诊断
回答:是否干眼? 病因? 分类? 严重程度?
3
干眼的检查和诊断
干眼诊断—病史询问
加重及诱因等 患者工作情况 角膜接触镜佩戴情况
病史 询问
患者全身与眼部疾病史 手术史
全身及眼药物治疗史
干眼诊断—症状询问
常见症状
眼部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针刺感、眼痒、 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
Vitali
<10s
72
38
62
25
NIBUT
Mengher
<10s
83
15
85
49
TMS-BUT
Goto
<5s

98
37
63
32
泪河高度 Mainstone ≤0.35mm
89
22
78
42
DEWS,2007
干眼诊断—临床检查
眼睑、睑缘、睑板腺、泪河高度、角膜、结膜
初步判断泪液分泌量的指标
FL染色下更清楚
(以下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智崇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邓应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李 莹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李 炜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
杜之渝 张明昌
陈蔚 杨燕宁 洪晶 赵少贞 赵敏 徐建江 晏晓明 黄一飞 黄挺 傅少颖 谢汉平 潘志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干眼临床诊疗规范
刘祖国
谢立信 孙旭光
史伟云 王勤美
王丽娅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 (执笔)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角膜病学组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角膜病学组副组长) 山东省眼科医院 (角膜病学组副组长)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角膜病学组副组长)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角膜病学组副组长)
眼科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眼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眼科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专家组成员
主要内容
1. 干眼的定义 2. 干眼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3. 干眼的检查和诊断 4. 干眼的分类 5. 干眼的治疗
全国角膜病学组专家共识
干眼是由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 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 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临床出现的各种名称(如干眼症、干眼病及干眼综合征等) 均统一称为干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