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的交通改造规划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https://img.taocdn.com/s3/m/aa2d647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9.png)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原创版】目录1.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概述2.项目投资概算的构成3.项目投资概算的具体数额4.项目投资概算的合理性分析5.项目投资概算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正文一、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概述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是一项旨在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大工程。
该项目主要涉及住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改造,预计将大幅度提升田心村的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
二、项目投资概算的构成项目投资概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住宅改造费用:包括住宅建筑的拆除、新建以及装修等费用。
2.基础设施改造费用:包括道路、绿化、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费用。
3.公共服务设施改造费用:包括学校、医院、公园、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费用。
4.其他费用:包括工程设计、监理、施工等费用。
三、项目投资概算的具体数额根据项目规划和预算,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总投资概算为XX 亿元。
其中,住宅改造费用占总投资的 XX%,基础设施改造费用占总投资的 XX%,公共服务设施改造费用占总投资的 XX%,其他费用占总投资的 XX%。
四、项目投资概算的合理性分析通过对该项目投资概算的构成和具体数额的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的投资概算合理、明确,符合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住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改造,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质,还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五、项目投资概算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投资概算是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城中村的改造升级。
关于某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地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报告0907-最终
![关于某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地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报告0907-最终](https://img.taocdn.com/s3/m/606f5b5027d3240c8447ef55.png)
关于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广州市目前共有138条“城中村”,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已全面开展“城中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部分村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共有110条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规划部门批准,并以槎龙、棠溪、三元里、文冲、沥窖、茶窖、石牌七条“城中村”作为试点,进一步深化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近几年,广州市对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进行了大量工作,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与办法,认为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应具有各村自身的特点:1、分批分期,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逐步改造;2、因时制宜,降低政府改造经济成本;3、实行先试点,后改造,再推广的政策。
一、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城中村整合规划与改造:以白云区棠景村为例(一)棠景城中村形成原因棠景城中村包括棠溪村和远景村,位于广州市建成区西北部。
棠溪村总用地面积250.40公顷,共有常住人口6177人,其中农业人口2861人,非农业人口3316人。
远景村总用地面积123.38公顷,共有常住人口48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141人,非农业人口3001人。
棠景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如下:1、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土地管理二元机制的存在,加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速度过快,对农村建设用地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导致原农村居民点违法违章建设现象十分普遍,各种性质用地相互交错,布局混乱。
形成了建筑密度高、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人居环境恶劣的城中村。
2、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以白云区为例,全区常驻人口160万人,流动人口就占到一半),突出的如远景村,外来流动人口大大超过本地居民,这部分外来务工人口由于收入相对较低,加上政府尚不能提供大量的廉租房,只能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村民屋,一方面解决了暂住问题,但另一方面为城中村的违法建设提供了市场,加快了城中村形成时间,加大了城中村的建设规模。
(二)政府改造工作重点1、改造工作,规划先行。
针对棠景街远景城中村建设无序、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在过去几年,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大量的规划,为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①路网调整规划。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8ea287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7.png)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中的“园中村”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城市中的“城中村”,“园中村”涌现出大量低收入人群和非法建筑,同时存在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对于“园中村”的改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意义。
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探讨“园中村”改造与发展的可行性和实践经验。
一、小洲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小洲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典型的“园中村”,也是广州市的一个重点改造项目。
村庄总面积约450 亩,土地面积虽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治理不力,存在多种问题:1.多数房屋为违建或低品质房屋,未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不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2.基础设施滞后落后,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问题严重,污染环境且卫生条件差。
3.由于宅基地使用权游离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之外,易导致产权纠纷,让居民长期处于房产不确定状态。
4.村庄治理难度大,存在腐败现象和言语暴力等非法现象,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难度较大。
二、改造与发展的方案小洲村作为广州市的重点改造项目,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改造与发展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与规划管理:政府引导和规划管理是改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政策性的激励和引导可通过政府等途径实现,通过中央政府的发文、地方政府的制定一揽子措施等方式实现及时有效的“园中村”改造。
2.产权确认:产权确认是改造与发展的基础,是解决改造难题的重要途径。
产权的确认可以确立房屋合规、土地合规等的合法性,有效预防后续的纠纷和阻碍。
3.仪表化管理: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如小区物业公司管辖和社区门禁、爆料平台等建立,实现小区围栏化管理,提高治理效率。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和其他手段强化小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联系,以便更好地互动和互相支持。
4.基础设施升级:基础设施升级是“园中村”改造的重点。
统一规划、使用、改造小区内部道路、及废弃工业区、村级供水、村级供电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解决村庄人口增长带来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白云区规划图
![白云区规划图](https://img.taocdn.com/s3/m/5fae092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3.png)
白云区规划图白云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部,是广州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是广州市发展最为迅猛和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为了加快白云区的发展,政府制定了一份全面的规划图,下面将对该规划图进行介绍。
首先,白云区规划图注重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图中标注了交通网格,道路宽度、桥梁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规划图中还围绕城市规划、绿化规划、公园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布局。
此外,规划图中标注了水电设施、通讯基站、自来水设施等基本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其次,规划图还注重了白云区的产业发展。
图中标注了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等产业园区的位置和规模,以及一些主要产业企业的分布。
规划图中还标注了商业区、写字楼、商场等商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同时,规划图中还考虑了农业发展,标注了农田、农产品加工区、农业示范园等农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再次,规划图注重了白云区的居住环境。
图中标注了住宅区的位置和规模,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如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
规划图中还考虑到了环境保护,标注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中心等环境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此外,规划图中还标注了景点、旅游区等重点区域的位置和规模,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最后,规划图还注重了白云区的城市更新。
图中标注了旧城改造区、老旧单位改造区等重点改造区域的位置和规模。
规划图中还标注了市政建设、市政设施更新等目标和计划,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规划图中还注明了一些城市绿地、公共广场等公共空间的位置和规模,以改善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白云区的规划图全面考虑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住环境和城市更新等方面的需求。
这份规划图为白云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信在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白云区将会实现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明天。
关于某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地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报告0907-最终
![关于某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地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报告0907-最终](https://img.taocdn.com/s3/m/e180710a1ed9ad51f11df226.png)
关于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情况介绍与案例分析广州市目前共有138条“城中村”,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已全面开展“城中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部分村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共有110条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规划部门批准,并以槎龙、棠溪、三元里、文冲、沥窖、茶窖、石牌七条“城中村”作为试点,进一步深化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近几年,广州市对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进行了大量工作,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与办法,认为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应具有各村自身的特点:1、分批分期,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逐步改造;2、因时制宜,降低政府改造经济成本;3、实行先试点,后改造,再推广的政策。
一、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城中村整合规划与改造:以白云区棠景村为例(一)棠景城中村形成原因棠景城中村包括棠溪村和远景村,位于广州市建成区西北部。
棠溪村总用地面积250.40公顷,共有常住人口6177人,其中农业人口2861人,非农业人口3316人。
远景村总用地面积123.38公顷,共有常住人口48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141人,非农业人口3001人。
棠景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如下:1、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土地管理二元机制的存在,加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速度过快,对农村建设用地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导致原农村居民点违法违章建设现象十分普遍,各种性质用地相互交错,布局混乱。
形成了建筑密度高、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人居环境恶劣的城中村。
2、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以白云区为例,全区常驻人口160万人,流动人口就占到一半),突出的如远景村,外来流动人口大大超过本地居民,这部分外来务工人口由于收入相对较低,加上政府尚不能提供大量的廉租房,只能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村民屋,一方面解决了暂住问题,但另一方面为城中村的违法建设提供了市场,加快了城中村形成时间,加大了城中村的建设规模。
(二)政府改造工作重点1、改造工作,规划先行。
针对棠景街远景城中村建设无序、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在过去几年,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大量的规划,为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①路网调整规划。
城中村改造的交通改善措施
![城中村改造的交通改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1cad9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b.png)
城中村改造的交通改 善措施
汇报人:
2023-12-07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引言 • 城中村改造对交通的影响 • 交通改善措施的制定 • 交通改善措施的实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2023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研究背景和意义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由于历史、经济和文化 等多方面的原因,城中村地区的交通状况普遍较差,给当地 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制约了城市整体发展。
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
道路网络不完善
城中村的道路网络可能存 在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交 通拥堵。
交通设施缺乏
城中村内可能缺乏必要的 交通设施,如路灯、交通 信号灯等。
停车难
由于城中村空间有限,停 车难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 的问题。
交通问题对城中村的影响
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会影响 居民的生活质量。
案例二
总结词
倡导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交通拥堵
详细描述
广州市天河区某城中村改造项目在交通改善方面主要倡导公共交通出行,鼓励居民使用地铁、公交等 交通工具,同时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设置公交专用道,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通行效率。
案例三
总结词
限制车辆通行,缓解交通压力
VS
详细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某城中村改造项目在交通改 善方面主要采取了限制车辆通行的措施, 包括设置单行道、限制外来车辆进入等, 以缓解当地交通压力,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和舒适度。
2023
PART 06
结论与展望
REPORTING
研究结论
交通拥堵得到缓解
通过改造城中村,增加了道路通行空间,减少了 交通拥堵现象。
广州白云新城再调规划要闯出旧改新路
![广州白云新城再调规划要闯出旧改新路](https://img.taocdn.com/s3/m/7ddcb9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7.png)
广州白云新城再调规划要闯出旧改新路自2023年以来,白云新城已多次调整规划。
本人接触过的最早规划是2023年左右提出来的,那时旧机场还没有搬迁。
不是说规划不行以调整,但调整的方向要符合城市进展的规律。
在我看来,这次规划调整有三大特点值得关注——一是所谓的“住改商”。
即增加商业用地,削减住宅用地,目的是进展总部经济。
详细来说,居住用地削减了23.6万平方米,商业用地增加了22.3万平方米,两者基本相当。
总的“住改商”建筑面积达127.4万平方米。
按陈建华市长的说法,白云新城“就是今后5至10年白云区承接总部经济的主要载体”。
二是村留用地容积率上调。
本人在做白云区城中村改造调研,发觉该区城中村占全市比重大、问题多,至今没有一个改造胜利的例子,其中一个重要缘由或许就是容积率掌握太严。
这体现在一对冲突上,白云新城周边地区,因白云山景区和白云机场航线的要求,须限高在15-40米;而另一方面,各类城中村超标违建现象特别严峻,在不行能对全部建筑面积1:1补偿的状况下,城中村改造基本上无法推动。
因此,适当上调容积率是无法回避的手段。
这次调整幅度普遍在1-2之间,但也有个别留用地调整幅度少于1。
但究竟有所松动,给城中村改造供应了出路。
其实,绿地中心的高度已经达到60米以上,个别建筑拔高一点,也有利于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当然,掌握的度在哪里也是要科学平衡的。
三是市政配套面积基本不减。
这次调整削减了4.7万人口,但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连续原来控规。
公共交通站点掩盖率达到80%,还新增2条有轨电车线路;基本维持2023年版控规“四纵四横”的道路骨架,还适当加密了支路网密度。
值得留意的是,规划将来设置9座变电站、2个通信机楼、2个消防站、1个垃圾转运站。
从目前全国城市建设来看,这些市政设施肯定要先行建设,至少也要求开发商在各种售楼书中明示,防止“先建楼、再建站、结果引发群体大事”的教训再次发生。
白云新城规划定位仍旧保持了“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但内涵明显有所变化。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https://img.taocdn.com/s3/m/d76e797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b.png)
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摘要:一、引言二、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概述1.项目背景2.项目目标3.项目范围三、投资概算1.改造费用1.住宅楼改造2.配套设施改造3.交通设施改造2.投资来源1.政府补贴2.企业投资3.村民自筹四、改造实施方案1.改造步骤1.拆迁安置2.基础设施建设3.住宅楼建设2.实施进度五、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1.房地产升值2.就业机会3.税收增长2.社会效益1.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提升城市形象3.促进城乡一体化六、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1.政策风险2.经济风险3.施工风险4.应对措施七、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成为了各地政府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白云区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概算,详细介绍项目的背景、目标、范围以及投资来源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二、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概述1.项目背景田心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扩张,田心村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居住环境恶劣、安全隐患严重等。
为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品质,政府决定启动田心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改造,将田心村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新型社区,实现村民就地城镇化,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3.项目范围项目范围包括田心村全村,总面积约为100公顷。
改造内容包括住宅楼、配套设施和交通设施等方面。
三、投资概算1.改造费用(1)住宅楼改造:预计总投资为10亿元,改造面积约60万平方米,包括拆迁、重建、装修等费用。
(2)配套设施改造:预计总投资为5亿元,包括绿化、道路、排水、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3)交通设施改造:预计总投资为3亿元,主要包括拓宽道路、增设公交站点等。
2.投资来源(1)政府补贴:政府将为项目提供一定的补贴,以降低村民负担。
(2)企业投资: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改造,共同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
(3)村民自筹:鼓励村民自发筹集资金,参与村庄改造。
浅析城市低等级道路旧路升级改造
![浅析城市低等级道路旧路升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ada568e5b90d6c85ed3ac68d.png)
浅析城市低等级道路旧路升级改造发表时间:2019-06-19T10:57:25.5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邹波[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市政建设中高等级新建道路占比逐渐下降,而原有的现状道路由于投入使用多年,特别是老城区的低等级道路,越来越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均禾街道办事处摘要:随着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市政建设中高等级新建道路占比逐渐下降,而原有的现状道路由于投入使用多年,特别是老城区的低等级道路,越来越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
对旧路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道路元素使得道路功能越来越丰富,让城市更加美观、人性化和出行便捷。
本文作者通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旧路升级改造的思路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城市低等级道路;升级改造本文就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清湖村五条低等级道路的升级改造进行分析和总结:一、项目概述及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项目所处位置为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道清湖村内部道路,由于村内人口密度大,导致现状道路上通行的交通量较大。
本工程共包含五条道路,道路总长1.8Km。
五条道路除牌坊路为双向四车道和清湖中路-菜田街道路为单车道外,其他道路都为双向两车道。
现状路机动车道路面都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除清湖牌坊路有人行道外其他四条道路无人行道。
通过现场踏勘,了解到机动车道路况较好,路面无破损、基本不存在裂缝破损,路面板块完整、规则,同时现场调查发现,雨天路面由于路面雨水口较少部份位置存在积水。
路面存在雨水、污水、给水、电力、通讯等管线井盖,由于建设时间不一导致部分井盖规格和样式杂乱。
现状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铺装为小片磁砖,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来看,人行道也存在以下几点共有的问题:1、人行道凹凸不平,平整性差,影响行人舒适安全通行。
2、人行道铺装存在破损,颜色暗淡,景观效果差。
3、经过多次开挖恢复,人行道铺装不统一,多样式。
4、现状路两侧无侧平石,且多出破损。
关于广州城中村治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_公共管理
![关于广州城中村治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_公共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3f57f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6e.png)
关于广州城中村治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_公共管理
地理位置:广州是中国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是珠江三角洲城
市群和环港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
广州市下辖11个行政区,包
括白云区、越秀区、海珠区等。
在这些行政区划内,许多区域都存
在城中村。
城中村问题简介: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指的是在城市中心地带拥有古老房屋的区域,由于历史原因,这些
地区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导致城中村成为了一个庞大且混乱的社区。
城中村治理问题:1. 国有土地和私人土地混在一起,开展治理
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2. 城中村中的房屋多是私人盖造,使
用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3. 城中村中的人员多属于下岗工人或外
来务工人员,文化与教育程度较低。
城中村治理对策:1. 组织政府与社区的力量,加强城中村治理
的效果;2. 利用现代化技术来进行城中村的治理,如通过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方案来实现;3. 在城中村中开展培训、教育等工作,提
高城中村居民的社会素质和文化水平。
城中村改改,激活城市——以广州市城市更新为例
![城中村改改,激活城市——以广州市城市更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dd126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b.png)
OBSERVER/产业观察城申耐旧改,激活城市――以广州市城市更新为例■文—易嘉兴邓丽敏张炜康扫一扫,分享本文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工业化趋于成熟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城市更新如火如荼开展背景下,我国城市中旧村分布零散,其发展具有很大无序性,用地效率低,阻碍城市发展布局,对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把旧村纳入城市规划统一进行改造,不仅能增强地区经济建设活力,也能促进土地集约开发利用需要,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状剖析,城市发展必经之路根据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据统计,2020年确定合作企业旧村共有53条,改造范围约3856.0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额高达3137.71亿元(仅统计已公布数据)。
其中增城区确定合作企业规模最大,共有23个旧村改造项目确定合作企业,占总项目个数43.40%,改造范围约1435.45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7.22%,为土地市场提供大量土地供应。
预计投资额约1086.04亿元,投资规模居广州市各区之首。
根据《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穗府办函〔2020〕66号),拟通过城市更新三年实施计划、五年行动方案和十年改造规划项目来完成改造工程。
其中三年实施计划表明,广州将在三年内推进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83条城中村改造,各村在1公里范围内均已建设或规划地铁站,以实现“村村通地铁”目标。
83个旧村改造项目多分布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位置,从化区、花都区、增城区及南沙区分布数量较少。
83条旧村改造面积共计5705公顷,其中黄浦区和荔湾区改造面积最大,两区合计改造面积占总面积44.07%,是短期内旧村改造主要阵地;南沙区和从化区面积较少,合计仅占改造面积3.05%;其余各区改造面积较为平均,占改造面积5%-10%o旧改面临的障碍及需克服的困难一是政府政策缺乏稳定性。
广州市旧村改造逐渐步入深水区,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不断出台,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调整与细化规定。
对广州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对广州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思考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7197a4471fe910ef02df83d.png)
对广州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思考及建议摘要:广州作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试点,自城中村改造工作以来,改改停停,已历时5年,然实际改造工作推进时间只有3年。
所以,无论是从广州城中村改造的进程还是从城中村改造审批结果都可以看出,广州城中村改造存在很多的问题,文章针对广州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的措施。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问题;一、广州城中村改造的进程自城中村改造工作以来,广州作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试点,改改停停,已历时5年,然实际改造工作推进时间只有3年。
---2008年前不让改;---2008年出台城中村改造政策;---2008年到2011年大力宣传推进城中村改造,村民改造积极性强,争先恐后的一窝蜂做方案,人力物力投入大,改造进入大跃进时期,然改造方案千篇一律,可批性很低,改造方案难以落地;---2012、2013年各界进入反思,政府停止审批,城中村改造停滞,但也未出台新的政策。
---2014年初两会提出:要求用好城中村改造政策赶快改。
二、广州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广州138条村,至今,编制方案的村估计上百条,实际审批的村仅24条。
以荔湾区为例:荔湾区18条村纳入了全面改造,2009年-2011年就有14条村开展了现状调研幷编制了城中村改造方案,进而报给市政府审批,然实际审批村只有两条:西塱的裕安围自然村-整治改造的试点村;东漖村-早在08年就开始编制改造方案。
所以,无论是从广州城中村改造的进程还是从城中村改造审批结果都可以看出,广州城中村改造存在很多的问题:1、改造方案千篇一律,改造模式单一,处理手段呆板自从广州猎德村改造完成后,广州城中村改造进入大跃进时代,大家争先恐后的模仿猎德改造模式,纷纷编制城中村改造方案,并且方案基本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猎德只有一个,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其他村无法代替的,它改造的背景和时机也是其他村没有的。
我们可以借鉴猎德的改造的成功经验,但是不可复制其改造成果,他是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产物。
未来广州白云区的发展趋势
![未来广州白云区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58719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f.png)
未来广州白云区的发展趋势未来广州白云区的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首先,白云区作为广州市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将更加突出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
随着广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白云区将积极打造现代制造业集聚区,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白云区还将培育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助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城市建设方面,白云区在未来将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保障城市运行的高效和便利性。
其次,加强城市空间规划和建设管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布局。
此外,白云区还将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第三,环境保护将成为白云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强,白云区将大力推进环境治理,提升环境质量。
白云区将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工作。
同时,白云区还将加强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第四,白云区将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白云区将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丰富旅游资源和产品。
同时,白云区还将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旅游的特色项目和活动,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最后,白云区将注重促进人才发展和社会福利。
白云区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优厚的人才待遇和发展环境,吸引优秀的人才到白云区创新创业。
同时,白云区还将加强社会福利保障,通过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未来广州白云区的发展趋势将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重点。
通过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白云区将实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白云区规划
![白云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82d5f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c.png)
白云区规划
白云区是广州市下属的一个行政区域,位于广州市中心区域的东北部。
白云区规划着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白云区规划着重在交通建设方面。
白云区是广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规划中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白云区还将加快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以提高人员流动效率和便利性。
另外,白云区还规划了建设智能交通系统,以提高交通运营效率和交通安全水平。
其次,白云区规划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白云区将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供水、供电和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确保居民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此外,白云区还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的能力,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白云区规划还注重促进产业发展。
白云区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等,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升经济竞争力。
此外,白云区还将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和生物医药等,以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
此外,白云区规划中还注重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
白云区将提高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套水平,包括学校、医院、公园和商业中心等,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白云区还将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加强文化活动和体育设施的建设,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身体健康水平。
总的来说,白云区规划注重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
这些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为白云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谈城市更新策略和方法
![例谈城市更新策略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0780b7336c1eb91b375d6c.png)
例谈城市更新策略和方法——以广州市为例1. 引言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要经历的再开发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部分城市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会出现各种问题,而通过合理的改造更新城市將获得再生。
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归为三种:拆除重建(Redevelopment),整旧复新(Rehabitation),保存维护(Conservation)。
在早期欧美国家,城市更新是用于解决旧工业区衰退的经济复兴政策,在我国,城市更新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更新由早期的政府主导演变成多种模式,由单方向转向多方向,例如引进开发商,产权主体自主改造等。
城市更新类型也多种多样,有旧城更新,城中村改造,旧工业区改造等。
2. 广州城市更新案例分析2.1城中村改造自2009年开始,广州市政府在广州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三旧”(“三旧”即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城中村是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
作者通过走访广州市白云区的城中村,发现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房屋老化,景观环境差,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交通不畅,治安堪忧,存在消防隐患等问题。
这几年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政策一直在变化,改造模式从刚开始的拒绝开发商参与、完全由政府主导,到政府主导引进开发商,再到村集体自主与开发商合作或村集体自主开发。
这一过程都体现了广州市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正在由单方向转向多样化发展。
广州每个城中村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应该寻求适合各村改造的模式,而不是生搬硬套。
2.2广州城中村改造在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前许多城中村改造一味建高楼,改造后虽然土地效益提高了,公共空间扩大了,但是非中心城区的城中村改造也要求高容积率,未来则可能带来人流、物流、车流的高度集中,引发新的城市问题。
每条旧村在改造前为了满足村民的利益补偿,以及满足政府和开发商各方面的利益很同意推高容积率。
面对城中村改造一味追求容积率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要根据城市不同的区位限定城中村居住地块的容积率。
广州城中村改造现状和发展
![广州城中村改造现状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98fa4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a.png)
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03
借助广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城中村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如艺术设计、影视制作等。
创新创业环境营造情况回顾
1 2 3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租金减免、税收优 惠等,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 入驻城中村。
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大力建设孵化器和众创空 间,提供共享办公、导师指导、融资对接等服务 ,助力初创企业发展。
产学研合作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城中村企业开展产学研合 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
居民收入来源拓宽途径
租金收入
通过改造升级,提高城中村物业品质,吸引更多租客,增加居民 租金收入。
就业机会增加
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 加工资性收入。
股权分红
鼓励居民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通过股权分红等方式,增加财产 性收入。
道路绿化
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提升道路景观效果。
立体绿化
推广阳台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形式,丰富城市绿化空间。
05
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举措探讨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明确
服务业优先
01
广州城中村改造中,产业结构调整以服务业为优先,特别是现
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制造业升级
02
改造过程中,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环保改造,推动其
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改造城中村,优化城 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城市整体品质。
改善居民生活
改造城中村,提高居民居 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增强 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改造城中村,解决城 市二元结构问题,促进社 会融合和和谐发展。
广州沙太路规划方案
![广州沙太路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77ba8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1.png)
-交通信号协调:建立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实现沿线信号灯的优化配时。
-公共交通提升: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
3.环境景观提升
-绿化设计:增加道路两侧绿化带,种植适宜的行道树,提升绿化效果。
-街道家具:合理配置座椅、垃圾桶等街道家具,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3.以人为本:关注市民出行需求,提升道路服务水平和人性化设计。
4.可持续发展:预留发展空间,确保规划方案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
四、规划内容
1.道路改造
-路幅拓宽:将现有道路拓宽为双向六车道,并根据实际交通需求设置合理的车道功能。
-道路平整:对现有路面进行铣刨重铺,提升路面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
2.交通优化
4.科学前瞻: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提高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前瞻性。
四、规划内容
1.道路拓宽:根据交通流量分析,将现有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交通组织优化:
a.调整交叉口布局,增加左转车道,减少交通冲突点。
b.优化信号配时,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c.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照明规划:采用节能型照明设备,确保夜间行车安全,同时营造良好的夜景效果。
4.预留发展空间
-用地规划:结合城市发展预测,预留道路两侧的发展用地,为未来城市建设和拓展打下基础。
五、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成立项手续。
2.设计阶段: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并报请相关部门审批。
3.施工建设: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4.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组织专家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白云区城中村改造初探
![白云区城中村改造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61231b2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f.png)
白云区城中村改造初探
张永
【期刊名称】《建筑与环境》
【年(卷),期】2008(002)001
【摘要】城中村,这个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后遗症,不仅越来越成为城市的“痛点”,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发展之痛,必须正视并解决。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张永
【作者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白云区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大城市新区周边城中村改造策略探索——以广州市白云区棠下村为例 [J], 丁卓明
2.广州市城中村"微改造"方式初探——以白云区安全隐患整治为例 [J], 江豪
3.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成熟型城中村土地改造模式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田心村改造为例 [J], 臧俊梅;田光明;农殷璇;;;
4.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案例分析——以白云区大巷村为例 [J], 赵芬;闫杭召
5.“城中村”改造社会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研究——以广州白云区棠涌村改造规划为例 [J], 陈丹;李永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的交通改造规划作者:邓志荣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由于整个同德围只有西湾路和西槎路贯穿南北,被视为一座围城。
同德围饱受“围城”之困,居民对城中村改造的呼声日切,作为同德围5个村落之一的田心村,是首个提出城中村改造的村落,本文根据田心村改造范围所在地区的交通承载力状况,对研究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交通影响的程度,提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交通改善建议,以支撑城市整体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中村;交通;规划;Abstract: Since the whole Tongde Wai only West Bay Road and West hew road runs through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besieged. Tongde Wai suffered "siege" of the storm, residents call on reconstruction villages cu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of Tian Xin Cun transformation range area traffic,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operation condition range of traffic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impact degree,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raffic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supporting the whole city use and traffic system.Keywords: Village in city traffic; planning;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田心村是同德围的5个村落之一,位于白云区南部,西临西槎路,北靠环城高速,东面和南面两面环涌,东边隔涌为京广铁路。
项目改造范围内总面积为15.84公顷,现状用地以村镇居住用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为主,另有部分二类居住用地和仓库用地。
房屋建筑密度较高,相互之间间隙较小,建筑高度不高,多为五至七层。
根据田心村所处交通区位及改造开发可能影响的范围,将增槎路-环市路-广园西路-环城高速公路所围合成的区域作为项目的研究区域,将石井河-新市涌-环城高速公路所围合的范围作为重点研究范围。
如图1图1项目研究范围1.2 项目的现状周边用地组成比较混乱,项目以西及西南象限主要为各类工业用地,有少量居住和商业用地;西北象限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
以北基本为村镇居住用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以东和以南为河涌,涌东边为京广铁路及铁路货场用地,涌南边为二类工业用地。
如图2图2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现状2.交通项目的存在的问题2.1建筑布局混乱,质量较低,配套不足,人居环境较差田心村改造范围内大部分为集体用地,另有两小块国有用地,村域内多为村民住宅和工业厂房。
村民住宅与工业厂房建筑新旧混杂,布局零乱,建筑密度大,间距不能满足要求,存在社会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公共配套不足,水、电、煤气、通讯等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人居环境较差。
2.2对外联系通道匮乏,路网结构不完善,出行不便受河涌分隔,地区对外衔接不方便,且地区对外联系通道匮乏,区域内能够承担对外联系功能的道路只有南北向的西槎路和东西向的北环高速,而北环高速基本属于过境道路,与西槎路交通转换非常不便,不承担对该地区的对外联系功能整个地区对外联系交通都依靠西槎路-西湾路来实现。
地块内部道路匮乏,支路和次干道建设严重滞后,且路况条件较差,只有同康路为新建道路,路况较好,其它道路属于村镇道路,道路宽度不连续,道路线形差,且多为断头路,道路网络系统功能不完善,存在结构性问题,交通微循环能力不足。
2.3地区公交网络覆盖较强,但使用率较低地区现状共有5处公交总站,3组对外公交停靠站、2条内部公交环线以及若干内部公交停靠站,公交网络对地区的覆盖较强,总体服务水平良好。
但是现状居民大多采用步行方式接驳对外公交停靠站,对内部公交环线的使用率较低。
2.4道路货车比例偏高,客货车干扰非常严重同德围地区现状分布有大量的货运市场和仓储用地,小商铺、小作坊、小货场众多,货运需求庞大,导致货车遍布于整个路网,货车比例偏高,道路上客货混杂严重。
与广州城区内中部过江桥大货车所占比例5%相比,西槎路上货车比例接近20%,货运交通给整个地区的客运交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2.5现状交通运作不容乐观道路运作方面,由于交通供给不够,地区路网晚高峰呈现全面饱和态势,主要路段和节点延误较大,车行速度极其缓慢,路段服务水平较低,交通干道西槎路饱和度达到0.9,与之相连的西湾路饱和度达到0.99,道路交通状况不容乐观。
3.改善交通的有效措施3.1改善思路(1)确立并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考虑改造地块处于交通敏感区,为尽量减少改造地块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必须将公共交通作为未来社区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才能缓解社区改造开发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设置“轨道接驳环线”,充分利用周边公交设施,形成“干线公交+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快速公交服务系统;完善公交设施,在改造区域内设公共换乘中心,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与效率。
(2)提高慢行交通服务水平,构建“公交+慢行”的出行模式结合滨水条件,将慢行系统网络化,构建低碳慢行区,提倡非机动车出行,建设完善的慢行设施(步行过街设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立B+R(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提高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及服务水平。
(3)优化道路网络,完善对外通道建议打通同康路至同德涌右侧规划高架路辅道,对西槎路交通流量进行分流,提高西槎路服务水平,也完善了地块对外通道;改造方案实施时,须落实规划一路和同康路过新市涌的两条桥梁;改造方案实施时,须按改造规划方案落实范围内所有路网方案;优化道路横断面设置,适当分隔地区干道主线交通与社区出入交通,适当分离慢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提高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效率。
(4)优化出租车停靠规划设置,降低路边停靠对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改造地块内部配建地下停车库实现部分互相连通,以尽量减少车辆在内部道路上的行驶,降低区内道路的交通压力;优化出租车停靠泊位的设置,减少出租车停靠对主线交通的不利影响;严禁改造区域内所有道路及周边干道路边停车,建议取消现状田心西路、荔德路和友谊路的路边停车。
(5)交通组织优化合理采取“禁左”、“右进右出”等手段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设施使用效率;通过改造地块出入口合理设置和交通组织,合理利用周边干道疏解交通,尽量降低改造地块的开发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
3.2公共交通改善(1)增设“轨道接驳环线”,构建公交、轨道一体化的快速服务系统规划中的地铁同德围站位于改造范围以外,实际距离田心村改造范围边界约620米。
现状社区内部设置有一条服务社区的公共中小巴环线(731路),在田心西路总站与同德乡之间运营,对于田心村内部公交出行产生了重要作用。
图3田心村内部公交线路鉴于此,建议在田心村改造后,设置一条轨道同德围站接驳环线,首末站位于社区东北部,面积为2000㎡,线路总长2.8km,共设置6个站点,采用载客量约40人的中巴运行,晚高峰发车间隔为3分钟,把田心村重要的居住点、商业、小学、幼儿园与轨道站串联起来,提高地铁站点对田心村的服务水平。
图4轨道接驳环线示意图(2)设置公共换乘中心,形成“干线公交+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快速公交系统完善公交设施,在改造区域内设公交总站,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与效率。
田心村改造规划居住人口0.94万人,根据现状摸查,经过田心村的公交线路有3条,建议增加约3000 m2的公交站场用地。
建议结合新增的轨道接驳环线设置2000 m2的公交首末站;共计2座公交首末站,总用地规模需要5000㎡。
结合商业建筑首层架空设置不小于5000m2的立体公共换乘中心,其中包括公交站场用地、慢行设施用地以及出租车停靠用地。
如图5图5立体公共换乘中心布局规划图通过对公共交通的优化改善,田心村的公交站场用地面积为5000㎡,基本满足需求规模,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轨道交通对田心村的服务水平,有力支撑了田心村打造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出行结构目标。
3.3慢行交通改善为了提高改造地块产生吸引客流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除提供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强化改造地块与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等步行衔接的便捷性与舒适性。
通过慢行交通系统的改善与优化,倡导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以田心村水网、水体优势,重点打造亲水慢行系统为特色的绿色交通示范区。
(1)慢行系统网络化对于田心村而言,建议结合右侧同德涌水体特点,重点打造滨水休闲人行道的亲水慢行系统,打造滨水绿色的慢行系统设施,为市民提供惬意的亲水休闲空间。
结合滨水休闲的人行步道和改造地块内部道路的人行道以及优美的慢行空间,构建成田心村绿色、低碳、滨水的慢行系统网络,创造了良好的步行环境,提升了步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2)增加自行车停放点为提倡非机动车出行,以建立低碳慢行交通区,宜适度提高改造地块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非机动车停车指标,建议在规定配建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20%,以满足改造地块范围内的非机动车出行需求。
为增强改造地块客流去往公交站点及轨道交通站点的便捷性,建议在研究范围内新增两个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如图6,具体建议方案如下:1)建议在改造地块范围内部结合公共换乘中心设置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田心村站,规模设为150个停车位;2)建议在轨道交通同德围站东北角设置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同德围站,规模设为150个停车位。
图6田心村慢行交通改善示意图3.4道路交通改善根据旧村改造方案的交通评估结果,田心村改造给周边道路交通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鉴于改造地块周边道路网基本成熟,新建或改建道路难度大,在此情况下,适当提出道路交通改善建议,从而提高道路交通运作效率。
(1)优化道路网络,完善对外通道打通同康路至右侧规划高架路辅道;改造方案实施时,须落实规划一路过新市涌的桥梁;须按改造规划方案落实范围内所有路网方案。
如图7图7道路交通改善建议示意图(2)东部高架路衔接内部道路实施建议由于同德围地区东部高架路近期将要动工实施,且东部高架路进田心村匝道接的是现状荔德路,建议先控制现状荔德路路由以保证东部高架路的顺利实施,必须待田心村改造规划稳定且东环路和同康路延长线已通车后,可考虑按规划方案落实田心村内部路网,实现规划路网与东部高架路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