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合集下载
病毒感染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标本中的细菌或真菌等生长繁殖。尽量及时接种,如不能当时接种, 标本应保存在-70℃低温冰柜或液氮中。
• 供血清学检测的标本采集原则
– 取急性期(发病初期)和恢复期(病后1个月)双份血清,动态观 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
二、病毒的分离
三 大
动物接种-动物模型
培 鸡胚培养
养
方 法
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 二倍体细胞培养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征:
– 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 CPE)
•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退形性变,表现为细胞皱 缩、变圆、出现空泡、死亡和脱落。
• 普通光学倒置显微镜可观察
正常细胞
CPE
– 红细胞吸附现象
• 带有血凝素的病毒(如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后, 细胞膜上可出现病毒血凝素,能与加入的脊椎动 物(豚鼠、鸡、猴等)红细胞结合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 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采集原则
– 采集时间:发病初期(急性期)采集标本 – 标本类型:在感染部位采取,不同感染取不同部位的标本 – 标本运输:尽快冷藏送检,标本在处理、接种前切忌反复冻融 – 标本的处理与储存:采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以抑制
减毒活疫苗:
Sabin脊髓灰质炎疫苗、风疹疫苗 麻疹疫苗、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
其他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 等
• 人工主动免疫
–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特点
免疫持续时间 保护力(与自然感染接近程度) 免疫球蛋白产生 粘膜免疫产生 细胞介导免疫产生 毒力回复 疫苗病毒运输和使用中的扩散 受宿主其他病毒干扰 室温稳定性
• 供血清学检测的标本采集原则
– 取急性期(发病初期)和恢复期(病后1个月)双份血清,动态观 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
二、病毒的分离
三 大
动物接种-动物模型
培 鸡胚培养
养
方 法
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 二倍体细胞培养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征:
– 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 CPE)
•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退形性变,表现为细胞皱 缩、变圆、出现空泡、死亡和脱落。
• 普通光学倒置显微镜可观察
正常细胞
CPE
– 红细胞吸附现象
• 带有血凝素的病毒(如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后, 细胞膜上可出现病毒血凝素,能与加入的脊椎动 物(豚鼠、鸡、猴等)红细胞结合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 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采集原则
– 采集时间:发病初期(急性期)采集标本 – 标本类型:在感染部位采取,不同感染取不同部位的标本 – 标本运输:尽快冷藏送检,标本在处理、接种前切忌反复冻融 – 标本的处理与储存:采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以抑制
减毒活疫苗:
Sabin脊髓灰质炎疫苗、风疹疫苗 麻疹疫苗、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
其他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 等
• 人工主动免疫
–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特点
免疫持续时间 保护力(与自然感染接近程度) 免疫球蛋白产生 粘膜免疫产生 细胞介导免疫产生 毒力回复 疫苗病毒运输和使用中的扩散 受宿主其他病毒干扰 室温稳定性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埃可病毒( 埃可病毒(-) CPE(+)—风疹病毒( CPE(+)—风疹病毒(-) 埃可病毒(+) 埃可病毒(+)
(4)细胞代谢改变
细胞代谢变慢 pH变化减慢 pH变化减慢
2.病毒形态学鉴定
电子显微镜:设备、操作复杂, 电子显微镜:设备、操作复杂,应用受限 光学显微镜:可见大病毒 痘类病毒) 光学显微镜:可见大病毒(痘类病毒), 大病毒( 对一般病毒检测意义不大 对一般病毒检测意义不大
腮腺炎病毒感染细胞
(3)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胚肾细胞 病毒增殖,CPE(-) 病毒增殖,CPE(
埃可病毒+ 埃可病毒+人胚肾细胞
病毒增殖,CPE(+) 病毒增殖,CPE( CPE(CPE(-)—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 +人胚肾细胞 埃可病毒
四、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数小时内出结果 病毒颗粒 病毒成分(抗原或核酸) 病毒成分(抗原或核酸) 早期抗体检测( gM) 早期抗体检测(IgM)
(一)形态学检查
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 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 包涵体
(二)病毒成分检测
1.病毒蛋白抗原检测 免疫标记技术
2.病毒核酸检测 核酸扩增技术 核酸杂交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测序
3.病毒血清学鉴定
(2)免疫标记法(FIA、EIA、RIA) 免疫标记法(FIA、EIA、RIA) ——多种病毒鉴定 ——多种病毒鉴定 (3)凝胶免疫扩散试验(gel immuno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immunodiffusion test) test) ——多种病毒鉴定 ——多种病毒鉴定
4.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真菌产物isochromophilones Ⅰ和Ⅱ及其衍生物能抑制 HIV 包膜表面 gp120 与 T 细胞表 面 CD4 分子结合,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放线菌产物chloropeptinsⅠ和Ⅱ也能有
效抑制 HIV gp120与 T 细胞 CD4 分子结合;新霉素 B 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作
3. 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替拉瑞韦、波普
瑞韦、西咪匹韦 4. 整合酶抑制剂:拉替拉韦、艾维雷韦
5.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
1. 干扰素(IFN)
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毒性小,使用同种IFN无抗原性,主要用于 HBV、HCV 人类疱疹病毒和乳头瘤病毒等感染的治疗。
用病毒复制中的调控因子,阻断 RNA 与蛋白质的结合,从而干扰病毒 RNA 的复制。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五、治疗性疫苗
是一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新型疫苗,主要有 DNA 疫苗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prevention of viral infection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1. 灭活疫苗(inactivaed vaccine) 通过理化方法将具有毒力的病毒灭活后制成灭活疫苗,这种疫苗失去了感染
性但仍保留原病毒的抗原性,常用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甲型
炎病毒VP1结构蛋白、HBsAg及狂犬病病毒刺突糖蛋白等。
4. 基因工程疫苗(genetically engineering vaccine) 采用DNA重组技术,提取编码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插入载体,并导入细
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纯化后制成的疫苗。例如目前已广泛使用的重
效抑制 HIV gp120与 T 细胞 CD4 分子结合;新霉素 B 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作
3. 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替拉瑞韦、波普
瑞韦、西咪匹韦 4. 整合酶抑制剂:拉替拉韦、艾维雷韦
5.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
1. 干扰素(IFN)
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毒性小,使用同种IFN无抗原性,主要用于 HBV、HCV 人类疱疹病毒和乳头瘤病毒等感染的治疗。
用病毒复制中的调控因子,阻断 RNA 与蛋白质的结合,从而干扰病毒 RNA 的复制。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五、治疗性疫苗
是一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新型疫苗,主要有 DNA 疫苗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prevention of viral infection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1. 灭活疫苗(inactivaed vaccine) 通过理化方法将具有毒力的病毒灭活后制成灭活疫苗,这种疫苗失去了感染
性但仍保留原病毒的抗原性,常用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甲型
炎病毒VP1结构蛋白、HBsAg及狂犬病病毒刺突糖蛋白等。
4. 基因工程疫苗(genetically engineering vaccine) 采用DNA重组技术,提取编码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插入载体,并导入细
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纯化后制成的疫苗。例如目前已广泛使用的重
病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致病性、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
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body)
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的影响 1.杀细胞效应 2.包涵体形成 3.细胞膜改变:多见于有包膜病毒。 病毒感染细胞后不阻碍细胞的代谢,不使细胞溶解死亡, 成熟后以出芽方式释放,再感染邻近细胞。但病毒可 引起宿主细胞膜改变。 1)细胞膜融合:病毒感染人体可导致感染细胞与邻近 正常细胞的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并借此促成病毒 的扩散。如麻疹病毒。 2)细胞出现新抗原: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过程中,可引 起宿主细胞膜组分的改变,形成自身抗原,或由病毒 基因编码的抗原也可表达在宿主细胞膜上,构成新抗 原。 两者均可诱发免疫应答,致宿主细胞损伤或破坏。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致病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一、感染的途径 二、感染的类型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的影响 二、抗病毒免疫
教学目标
掌握病毒感染的途径、感染的类型、包涵 体的概念 熟悉 病毒对宿主的影响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病毒的感染:指病毒通过粘膜或破损皮肤等途径侵 入机体,在局部或全身的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 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的影响 1.杀细胞效应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溶解死亡。多见于无包 膜病毒。 (1)病毒增殖、释放时引起细胞裂解 (2)病毒增殖,阻断宿主细胞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 (3)病毒感染后,细胞膜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强,酶 释放 (4)大量的衣壳蛋白,直接损伤宿主细胞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1、易发生潜伏感染的病毒是( )
A轮状病毒 B流感病毒C麻疹病毒 D疱疹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
原因:病毒毒力弱或机体防御能力强,病毒不能大量 增殖,不造成细胞、组织的严重损伤。 也可因病毒不能最后侵犯到达靶细胞,不出现临床 症状。 隐性感染者可向体外播散病毒而成为传染源。 二)显性感染
临床医学中2024年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培训课件
个人防护措施建议
日常防护行为指南
01
提供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日常防护建议,如佩戴口罩、勤洗手、
保持社交距离等。
饮食与营养建议
02
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来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
感染风险。
心理调适与健康生活方式
03
探讨心理健康在感染性疾病防控中的重要性,提供心理调适方
法和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社区防控策略部署
01
02
03
04
血常规
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可判断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
尿常规
尿路感染时,尿常规检查可出 现异常。
生化检查
如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 等,可辅助判断感染的存在和
活动性。
免疫学检查
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有助 于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如 HIV抗体检测用于艾滋病诊断
。
影像学诊断技术
感染性疾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类型、传播途径和感染部位等因素,感染性疾病可分 为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等。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 食物和水传播等途径传染给他人。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不同人群对特定病原体的易感性存在 差异,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
临床医学中2024年感染性疾 病的诊断与防治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25
目
CONTENCT
录
• 感染性疾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技术 •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 预防控制措施及实践 • 挑战与未来展望
01
感染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感染性疾病定义
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具有传 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病毒性与细菌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传染病病毒性与细菌性 感染预防与治疗
汇报人:XX
2024-01-19
CONTENTS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病毒性感染 • 细菌性感染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传染病定义
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会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传染 病的防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CHAPTER 02
病毒性感染
常见病毒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麻疹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 有高传染性和快速传播的特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 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粘膜 斑及皮肤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定期 清洗消毒家居用品和公共 设施。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如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等。
抗病毒治疗
对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可采用抗 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疗效因人而异。
支持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需要给予氧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治疗, 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通过广泛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管理
建立全球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加强 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和管理,减少不 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THANKS
[ 感谢观看 ]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 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 寄生虫病等。
汇报人:XX
2024-01-19
CONTENTS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病毒性感染 • 细菌性感染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传染病定义
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会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传染 病的防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CHAPTER 02
病毒性感染
常见病毒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麻疹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 有高传染性和快速传播的特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 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粘膜 斑及皮肤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定期 清洗消毒家居用品和公共 设施。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如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等。
抗病毒治疗
对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可采用抗 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疗效因人而异。
支持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需要给予氧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治疗, 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通过广泛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管理
建立全球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加强 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和管理,减少不 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THANKS
[ 感谢观看 ]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 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 寄生虫病等。
小儿腺病毒感染的防治攻略
小儿腺病毒感染的防治攻略
汇报人:XXX
2023-11-21
目
CONTENCT
录
• 腺病毒感染概述 • 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腺病毒感染的预防 • 腺病毒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 腺病毒感染的预后与康复 • 深入了解与科普宣传
01
腺病毒感染概述
腺病毒定义与特性
特性描述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 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
详细介绍腺病毒的传播途径,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 护,避免病毒传播。
加强科普宣传与教育
制作宣传资料
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 、手册等资料,向公众普 及腺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 ,提高防范意识。
开展健康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定期举办 小儿腺病毒感染防治的健 康讲座,为家长提供科学 指导和建议。
日常生活预防建议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 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锻炼身体
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规律作息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养 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 持身体健康。
高危人群的特别预防措施
对于儿童、孕妇、老年 人等高危人群,应采取 更为严格的预防措施
02
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典型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04
发热
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可 能超过38摄氏度。
呼吸道症状
咳嗽、流鼻涕、喉咙痛。
眼部症状
结膜炎,眼红、眼痛、流泪。
皮疹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皮疹。
并发症
02
01
03
呼吸系统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心肌炎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少见,如脑炎。
汇报人:XXX
2023-11-21
目
CONTENCT
录
• 腺病毒感染概述 • 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腺病毒感染的预防 • 腺病毒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 腺病毒感染的预后与康复 • 深入了解与科普宣传
01
腺病毒感染概述
腺病毒定义与特性
特性描述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 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
详细介绍腺病毒的传播途径,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 护,避免病毒传播。
加强科普宣传与教育
制作宣传资料
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 、手册等资料,向公众普 及腺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 ,提高防范意识。
开展健康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定期举办 小儿腺病毒感染防治的健 康讲座,为家长提供科学 指导和建议。
日常生活预防建议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 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锻炼身体
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规律作息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养 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 持身体健康。
高危人群的特别预防措施
对于儿童、孕妇、老年 人等高危人群,应采取 更为严格的预防措施
02
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典型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04
发热
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可 能超过38摄氏度。
呼吸道症状
咳嗽、流鼻涕、喉咙痛。
眼部症状
结膜炎,眼红、眼痛、流泪。
皮疹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皮疹。
并发症
02
01
03
呼吸系统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心肌炎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少见,如脑炎。
病毒基本性状、感染与免疫、诊断与防治【共58张PPT】
• 病毒体形状和大小
• 病毒体形态结构
• 对脂溶剂敏感性
二、病毒分组
• DNA病毒
• RNA病毒
• DNA 和RNA 逆转录病毒
• 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sviridae) • 逆转录病毒科( Retroviridae )
三、亚病毒
1. 类病毒(Viroids)
• 很小 (250~400nt) ,杆状 RNA 分子,有二级结构
– 装配(assembly) – 成熟(maturation) – 释放( release )
1. 吸附和穿入
• 接触→结合→特异性吸附(病毒配体位点与细胞膜特异受体结合)
融合 --- 包膜病毒
• 穿入
胞饮 --- 无包膜病毒
HIV
2. 脱壳
--病毒在细胞内必须脱去衣壳,其核酸方可在宿主细胞中发挥指令作用 --多数病毒在穿入时已在细胞的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并释放出病毒的基因组 --少数病毒的脱壳过程较复杂。这些病毒往往是在脱衣壳前,病毒的酶已在起转录 mRNA的作用
目录
•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部分 病毒形态、结构和基因组特点
–第二部分 病毒的增殖 –第三部分 病毒的分类
• 病毒感染与免疫
•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病毒的增殖特点
• 必须中活细胞中进行 • 敏感细胞
• 增殖方式为自我复制(self replication)
二、病毒的复制(Replication of viruses)
3. 核衣壳(Nucleocapsid)的对称形式
核衣壳:核心+衣壳
•螺旋对称型(Helical Symmetry)
•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 Icosahedral Symmetry )
• 病毒体形态结构
• 对脂溶剂敏感性
二、病毒分组
• DNA病毒
• RNA病毒
• DNA 和RNA 逆转录病毒
• 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sviridae) • 逆转录病毒科( Retroviridae )
三、亚病毒
1. 类病毒(Viroids)
• 很小 (250~400nt) ,杆状 RNA 分子,有二级结构
– 装配(assembly) – 成熟(maturation) – 释放( release )
1. 吸附和穿入
• 接触→结合→特异性吸附(病毒配体位点与细胞膜特异受体结合)
融合 --- 包膜病毒
• 穿入
胞饮 --- 无包膜病毒
HIV
2. 脱壳
--病毒在细胞内必须脱去衣壳,其核酸方可在宿主细胞中发挥指令作用 --多数病毒在穿入时已在细胞的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并释放出病毒的基因组 --少数病毒的脱壳过程较复杂。这些病毒往往是在脱衣壳前,病毒的酶已在起转录 mRNA的作用
目录
•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部分 病毒形态、结构和基因组特点
–第二部分 病毒的增殖 –第三部分 病毒的分类
• 病毒感染与免疫
•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病毒的增殖特点
• 必须中活细胞中进行 • 敏感细胞
• 增殖方式为自我复制(self replication)
二、病毒的复制(Replication of viruses)
3. 核衣壳(Nucleocapsid)的对称形式
核衣壳:核心+衣壳
•螺旋对称型(Helical Symmetry)
•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 Icosahedral Symmetry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早期诊断和防护措施
针对性干预措施设计
健康教育
安全套推广
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高危人 群对HIV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认识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大力推广安全套使用,提供免费或低价的 安全套,降低不安全性行为的风险。
针具交换
心理干预
针对静脉吸毒者,开展针具交换项目,提 供清洁的注射器和针头,减少共用注射器 带来的感染风险。
治疗和关怀服务
对于已经感染HIV的患者,医疗机构提供治疗和关怀服务,包括抗病毒治疗、心理支持和 营养指导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医务人员培训和能力提升
加强HIV防控知识培训
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和巩固HIV防控知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 平。
提升咨询和沟通能力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需要具备专业的咨询和沟通能力,以便 更好地了解患者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
治疗。
核酸检测技术
利用PCR等方法直接检测病毒核 酸,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这种技术可以在抗体产生之前 就检测出病毒,缩短了诊断时间
窗。
生物标志物检测
通过研究感染者体内特定的生物 标志物,如蛋白质、代谢物等, 来预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这 种技术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
03
防护措施及策略部署
促进治疗依从性
心理干预可以增强感染者 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 从性和效果。
社会心理支持资源整合
政府资源整合
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卫生服务的投入,整合相关资源,为感染者提 供全面的社会心理支持。
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HIV感染者的心理支持工作,提供多元 化的服务。
专业人员培训
加强对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针对HIV感染者的心理 干预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病毒学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特性
丙型肝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 毒。
传染性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 、共用注射器等。
危害性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 癌等,且病程较长,容易慢性化。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病毒特性
01
人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为无包膜的圆形或卵圆形
针对新发病毒的防控措施与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新发病毒感染的挑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对新发病毒感染的认 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
能力。
展望未来
对新发病毒感染的防控,需要 加强病毒监测和预警,深入研 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
06
病毒感染研究的前沿技术与方法
疫苗研究
针对不同病毒,研究制备高效、安全、廉价的疫苗,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和接种 质量。
04
常见病毒感染及其危害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病毒特性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 ,呈球形或丝状,具有血凝素和 神经氨酸酶。
传染性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 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
危害性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高热、头痛 、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乏 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炎、 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病毒颗粒进入细胞后,衣壳释放病 毒核酸并进入细胞质。
病毒基因表达
病毒核酸在细胞内表达病毒蛋白质 和复制病毒核酸。
病毒装配和释放
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在细胞内装配成 完整的病毒颗粒,并通过细胞膜或 胞吐作用释放。
宿主的抗病毒防御机制
先天性免疫应答
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
降解病毒mRNA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抑制病毒组装、释放 ↓
抑制病毒复制 ↓
中断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扩散
• 生物学活性: 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抑制病毒感染、阻止 病毒在体内扩散、促进痊愈; 调节免疫功能;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 IFN作用特点: 产生早; 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扩散; IFN诱导的抗病毒蛋白,只对病毒起作用, 不影响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
• 非显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 病毒侵入机体内,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 • 形成原因:病毒毒力弱、机体防御较强,病
毒不能大量增殖,未造成细胞、组织严重损 伤;或最终不能侵入靶细胞。 • 意义:获得免疫力;
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成为感染源;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 病毒感染后,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可表现为局部和全身感染;
NK:非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特点:不受MHC限制、不依赖Ab;
可通过多种途径活化; 杀伤机制:NK→接触靶C→释放穿孔素、TNF
→破坏受染C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特异性Ab - 中和Ab、非中和Ab; - IgM、IgG、IgA;
中和Ab作用机制: i. 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吸附细胞; ii. 病毒+中和Ab→IC→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iii. 包膜病毒+中和Ab→IC→激活补体,溶解病毒;
IgM、IgG、IgA特点比较: IgG: MW小,可通过胎盘;
出现较晚,维持时间长; 中和能力比IgM强; IgM:MW大,不能通过胎盘。 出现最早; 中和能力不如IgG强,固定补体能力强。 IgA:分泌型IgA(SIgA),粘膜固有层浆细胞 产生,在局部中和病毒,阻止病毒从局部 粘膜侵入,局部免疫起主要作用。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抑制病毒组装、释放 ↓
抑制病毒复制 ↓
中断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扩散
• 生物学活性: 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抑制病毒感染、阻止 病毒在体内扩散、促进痊愈; 调节免疫功能;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 IFN作用特点: 产生早; 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扩散; IFN诱导的抗病毒蛋白,只对病毒起作用, 不影响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
• 非显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 病毒侵入机体内,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 • 形成原因:病毒毒力弱、机体防御较强,病
毒不能大量增殖,未造成细胞、组织严重损 伤;或最终不能侵入靶细胞。 • 意义:获得免疫力;
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成为感染源;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 病毒感染后,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可表现为局部和全身感染;
NK:非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特点:不受MHC限制、不依赖Ab;
可通过多种途径活化; 杀伤机制:NK→接触靶C→释放穿孔素、TNF
→破坏受染C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特异性Ab - 中和Ab、非中和Ab; - IgM、IgG、IgA;
中和Ab作用机制: i. 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吸附细胞; ii. 病毒+中和Ab→IC→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iii. 包膜病毒+中和Ab→IC→激活补体,溶解病毒;
IgM、IgG、IgA特点比较: IgG: MW小,可通过胎盘;
出现较晚,维持时间长; 中和能力比IgM强; IgM:MW大,不能通过胎盘。 出现最早; 中和能力不如IgG强,固定补体能力强。 IgA:分泌型IgA(SIgA),粘膜固有层浆细胞 产生,在局部中和病毒,阻止病毒从局部 粘膜侵入,局部免疫起主要作用。
腺病毒的感染与防治PPT课件
咽结合膜热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等膀胱刺激症状,以及镜下血
尿或肉眼血尿。
其他类型
包括胃肠炎、心肌炎、脑炎等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重症患者特征及预后
重症患者特征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 幼儿;持续高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或烦 躁不安;频繁咳嗽,气促明显,甚至出 现呼吸困难和发绀;心率增快,出现心 音低钝或奔马律;肝脏进行性肿大,伴 有压痛;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或 降低,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
腺病毒分类
根据血清型和基因组的不同,腺 病毒可分为多个种类,包括A-F组 ,每组又包含多个血清型。
腺病毒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水传播
腺病毒可通过飞沫、气溶胶等空气传 播方式传播,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 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可携带病毒。
腺病毒还可能在游泳池、浴室等潮湿 环境中通过水传播,感染者在水中排 泄后,病毒可在水中存活一段时间。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或 动物后。
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医院等环境 中,应佩戴口罩,防止病 毒通过飞沫传播。
避免接触
避免与生病的人密切接触 ,减少感染风险。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要求
定期清洁消毒
对公共场所如学校、幼儿园、医 院、商场等,要定期进行清洁和
消毒。
保持通风
确保公共场所通风良好,有助于降 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
可通过病毒学检测进行鉴别。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与腺病毒肺炎在影像 学上表现相似,但支原体肺炎起 病较缓、病程较长,可通过血清
学检测和PCR技术进行鉴别。
病毒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义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一)形态学检查
1. 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病毒形态和大小
(李凡主编的第 8 版医学微生物学 图 27-1,258 页)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一)形态学检查
2. 光学显微镜检查:病毒形成的包涵体、合胞体等
(李凡主编的第 8 版医学微生物学 图 33-2,314 页)
(二)病毒的鉴定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 病毒感染的常用鉴定方法
(2)病毒血清学鉴定:用已知特异性抗体对病毒进行种、型和亚型的鉴定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二)病毒的鉴定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 病毒感染的常用鉴定方法
(3)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对病毒的蛋白抗原和核酸进行检测,方法包括 蛋白印迹技术、核酸扩增、核酸杂交、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等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二)病毒成分检测
1. 病毒蛋白抗原检测 用已知特异性抗体对病毒抗原进行早期诊断,常用方法酶免疫测定
(enzyme immunoassay,EIA)、免疫荧光测定(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1. 动物接种
(1)应用:无敏感细胞培养的病毒 (2)优点:结果易观察,可建立动物模型 (3)缺点:要有饲养条件,费用高,可能有潜伏病毒,对许多人类病毒不敏感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防治要点PPT课件
等严重并发症。
其他系统受累
可出现心肌炎、脑炎、肝损害 等多系统损害表现。
03 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及标准
临床表现
婴幼儿起病较急,可有高热、鼻炎、咽炎及喉炎,以后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少数病 儿可发生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成人和年长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
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季节,有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的密切接触史。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和 防治要点
汇报人:xxx 2023-1-30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 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研究展望与挑战
01 引言
呼吸道合胞病毒概述
0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属于副粘病 毒科,是引起婴幼儿和老年人呼 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06 研究展望与挑战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新型疫苗研发
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变异特点,研发新型、高效、安全的疫苗, 提高预防效果。
抗病毒药物筛选
开展抗病毒药物筛选研究,发现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特效的药物 ,降低感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
基因治疗与免疫疗法
深入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特征,探索基因治疗和 免疫疗法在防治中的应用。
抗病毒治疗进展
抗病毒药物研发
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抗病毒药 物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目前已有
一些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药物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复制 、阻断病毒传播等途径发挥治疗作 用。
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抗病毒药物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 染的效果和安全性正在不断评估和 完善。
其他系统受累
可出现心肌炎、脑炎、肝损害 等多系统损害表现。
03 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及标准
临床表现
婴幼儿起病较急,可有高热、鼻炎、咽炎及喉炎,以后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少数病 儿可发生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成人和年长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
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季节,有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的密切接触史。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和 防治要点
汇报人:xxx 2023-1-30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 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研究展望与挑战
01 引言
呼吸道合胞病毒概述
0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属于副粘病 毒科,是引起婴幼儿和老年人呼 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06 研究展望与挑战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新型疫苗研发
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变异特点,研发新型、高效、安全的疫苗, 提高预防效果。
抗病毒药物筛选
开展抗病毒药物筛选研究,发现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特效的药物 ,降低感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
基因治疗与免疫疗法
深入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特征,探索基因治疗和 免疫疗法在防治中的应用。
抗病毒治疗进展
抗病毒药物研发
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抗病毒药 物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目前已有
一些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药物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复制 、阻断病毒传播等途径发挥治疗作 用。
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抗病毒药物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 染的效果和安全性正在不断评估和 完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小鼠脑内,痘病毒可接种于家兔角膜 或皮内。
医学ppt
4
2.鸡胚培养
鸡胚对多种病毒敏感。一般采用孵化 9~14天的鸡胚,根据病毒种类不同, 将病毒标本 接种于鸡胚的不同部位, 最常用的鸡胚接种部位有:羊膜腔、尿 囊腔、绒毛尿囊膜和卵黄囊等。
医学ppt
5
医学ppt
6
医学ppt
7
3.组织培养法 (tissueculture) 或细胞 培养 (cellcultH 值改变,说明细胞的代谢在病毒感染后 发生了变化。这种培养环境的生化改变 也可作为判断病毒增殖的指标。
医学ppt
15
(二) 病毒的数量与感染性测定
1.蚀斑测定
是一种检查和准确滴定病毒感染性的方法。将稀释的
病毒悬液加入单层细胞培养瓶中。病毒吸附后,再覆 盖一层融化的半固体营养琼脂,使病毒在单层细胞培 养中有限扩散。结果是每一个有感染性的病毒在单层 细胞中可产生一个局限性的感染灶。用活性染料 (如 中性红) 染色,则活细胞着色,受病毒感染而破坏的 细胞不着色,形成肉眼可见的蚀斑(plaque)。每个蚀 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形成的,称作蚀斑形成单 位 (plaque forming unit,PFU)。病毒悬液中的感染 性病毒量的滴度可用PFU/ml表示。
医学ppt
21
病毒 +鸡RBC = 凝集(血凝试验)
病毒 +特异性抗体 +鸡RBC=不凝集 (血凝抑制试验)
医学ppt
22
四、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快速诊断主要是指从含有病毒标本 及感染机体的血清中检测病毒颗粒、 蛋白抗原、IgM抗体和核酸等,往 往在数小时内即可得出结果。
医学ppt
13
3.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某些病毒感染细胞时不出现CPE或其他 易于测出的变化(如HAd),但能干扰在 其后感染的另一病毒的增殖。如风疹病 毒感染Vero细胞时CPE不明显,但它能 干扰后感染的埃可病毒 (ECHOV) 的增 殖,从而阻抑后者所特有的CPE。
医学ppt
14
是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抗 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中和抗体(netralizing antibodies,NTAb)是 作用于病毒表面抗原 (衣壳或包膜) 的抗体, 同种不同型病毒间一般无交叉,特异性高,而 且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长。中和抗体阳性不一 定表示正在感染中,也可能因以前有过隐性感 染所致。因此,中和试验适用于人群免疫情况 的调查,在临床诊断上较少使用。
2.因病毒在室温中易失去活性,标本应低温 保存并尽快送检。
3.血清学诊断标本的采取应在发病初期和病 后2~3w内各取1份血清,以便对比双份 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
医学ppt
3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
1.动物接种
是最原始的病毒培养方法,根据病毒种
类不同,选择敏感动物及适宜接种部位, 如嗜 神经性病毒(狂犬病毒)可接种
是将离体活组织块或分散的组织细胞加 以培养的技术总称,为病毒分离鉴定中 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医学ppt
8
医学ppt
9
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1. 细胞的变化
① 有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时可引起特有的细胞病变, 称为细胞病变效应 (CPE)。常见的变化有细胞变圆、 聚集、坏死、溶解或脱落等。
② 有些病毒如麻疹病毒、CMV、RSV等 作用于细胞膜, 可使邻近的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或称融 合细胞。
医学ppt
17
三、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原理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来检测病人 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故须待病人感染 后体内产生抗体时才能检出。
另外,在采取临床标本及病人血清 应注意病程,必须采取患者急性期血清 与恢复期血清 (双份血清) 进行血清学 试验。若第2次血清抗体滴度比第1次高 出4
医学ppt
18
1.中和试验(neutralizing test,NT test)
第三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吉林大学 基础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医学ppt
1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诊断
常用的病毒学诊断方法包括: 病毒的分离鉴定 病毒的血清学检查 病毒蛋白和核酸的检测
医学ppt
2
一、标本的采取与送检
应注意下列原则:
1.对本身带有杂菌 (如咽拭子、粪便) 或易 受污染的标本,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时, 应使用抗生素。
医学ppt
19
2.补体结合试验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 test)
用已知病毒可溶性(CF)抗原来检测病人 血清中相应(CF)抗体。CF抗原是病毒的 内部抗原,同种异型间常有交叉,故特 异性较中和试验低。但CF抗体出现较早, 消失较快,故CF阳性可作为近期感染的 指标。
医学ppt
20
3.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a
inhibition test, HI test)
具有HA的病毒能凝集鸡、豚鼠、人等 的红细胞,称血凝现象。这种现象能被 相应抗体抑制,称HI试验。其原理是相 应抗体与病毒结合后,阻抑了病毒表面 的HA与红细胞的结合。本试验简易、 经济,特异性高,常用于粘病毒及乙型 脑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及流行病学调
③ 有些病毒 (如狂犬病病毒、麻疹病毒等) 可在培养 细胞中形成胞浆或核内的包涵体。
医学ppt
10
医学ppt
11
病毒培养时出现的CPE
2.红细胞吸附 (hemadsorption,HAd)
流感或副流感病毒等感染细胞后,由于细胞 膜上出现了血凝素(haemagglutinin,HA),具 有吸附脊椎动物 (豚鼠、鸡、猴等) 红细胞的 能力,这一现象称红细胞吸附,常用来测定 具有HA的粘病毒与副粘病毒的增殖。若有相 应的抗血清,则能中和细胞膜上的HA,HAd 不再发生,称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
医学ppt
16
2.50%组织细胞感染量 (TCID50)测定法
该方法是测定病毒能使50%的组织培养细胞发 生感染的最小量。一般是将病毒悬液作10倍的 系列稀释,分别接种细胞,经一定时间后观察 CPE、血细胞吸附等指标,以最高稀释度能感 染50%细胞的量为终点。最后用统计方法计算 出50%组织细胞感染量( 50%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