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全套学案
【全册教案】高一备课组《经济生活》集体备课教案.doc
![【全册教案】高一备课组《经济生活》集体备课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4fd2015f705cc1754270913.png)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高一年段政治备课组【讲授新课】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及其属性教师活动1:我们都知道,购买物品就得付钱,譬方说,我上课记笔记就需要笔记本,当我去买这笔记本的时候,老板总不会说“你喜欢呀?拿去,拿去”,我们买东西总得付钱,那为什么要付钱呢?[讲解]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教师活动2: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这是为什么?请看课本。
教师小结: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然后出现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
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讲解]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1)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学生活动1:(以学生的笔记本为例)厂商生产出来不是自己用的,而是用来卖的,是用于交换的,从而导出商品的含义)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
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3:教材P5“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教师活动4: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2、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其公式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式:W—G—W[提问]同学们看P6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经济生活学案一.doc
![经济生活学案一.doc](https://img.taocdn.com/s3/m/463aae5fdd3383c4ba4cd24f.png)
第一课第一框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编制:秦冬梅审核:王丽教师寄语: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一.课前预习:1.冏品的含义:。
2.货币的产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般等价物的含义:。
4.贵金属金银的特点:j5.货币的含义:o 本质。
基本职能:>。
货币除了基本职能以外,还具有、、等职能。
6.货币所具有的和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作价值尺度。
货币充当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其公式是:。
7.纸币是。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
二;易错易混点1.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挛生兄弟。
(X)(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X)(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V )4.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X)(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5.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X)(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6.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X)(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纸币的购买力)7.金银纪念币的本质是商品(X)(金银纪念币是商品,是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X)(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
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
)二:跟踪训练1.在伦敦奥运会官方网站上,一套奥运吉祥物毛绒玩具售价23英镑。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教案]精编版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教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a2eb2e52d380eb63946d00.png)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内容标准(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
(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
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要懂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必须由国家发行并且强制使用的。
纸币与铸币相比较,它有自己的优点。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要注意正确使用纸币,对制造假币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
信用工具(1)信用卡①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信用卡的优点:信用卡及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③信用卡的使用。
(2)支票①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是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3)汇票。
①含义: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②分类: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③作用:汇票的使用,有利于汇款人的异地贸易,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4新版经济生活全册学案
![4新版经济生活全册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f794ad0029bd64783e2c30.png)
3、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二、自主探究
三、合作探究
(一)供求影响价格
1.造成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
(1)间接因素:
★(2)直接因素:各种因素对价格
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
的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方市场
供过于求——价பைடு நூலகம்——方市场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价
商品数量
商品的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比,与商品的价值总量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成比
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
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成
5.思考: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
当堂检测
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我国各空调厂家为了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目前我国国内有近400家空调厂家,年产量达3000万台,而市场容量只有1400万台左右,使生产厂家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造成价格战的直接原因是:()
格由决定,并受的
影响。
价值是价格的价格是价
值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
值量与商品的价格成比。
忆一忆:价格的含义是
2.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
决定的,而是由
决定。
(2)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
(注意:通常人们所说的商品的价值量即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要特别注意个别劳动生产率及其对应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及其对应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不能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经济生活教学案
![经济生活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c01d23f46527d3240ce087.png)
《经济生活》教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编号____设计者____________审核者___________主讲教师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⑥了解价格的含义⑦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⑧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⑨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①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②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③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④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⑤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②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③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④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币假钞的意识⑤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商品的含义2、货币的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方法、学法点津】1、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2、学法点津运用比较法,掌握知识。
通过对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和纸币、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知识的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答案:1、C2、A3、B4、B5、B6、A《经济生活》教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2信用工具和外汇编号____设计者____________审核者___________主讲教师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两种结算方式②信用卡的优点③知道两种支票的用途④懂得外汇的含义⑤理解汇率的变化⑥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和支票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在生活中使用信用工具的意识1、信用卡2、外汇3、汇率【教学方法、学法点津】1、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2、学法点津列表法。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269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4.png)
经济生活教案概述•教案名称:经济生活•适用对象:小学生(三年级)•学科:社会科学•教学目标:–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活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经济素养。
教学内容一、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经济生活的定义–经济生活是指人们在生产、消费和交换物品和服务时的活动。
–经济生活是人们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而进行的活动。
2.经济生活的意义–经济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动力,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经济生活是社会分工和合作的基础,促进了社会进步。
–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二、经济生活的基本活动和规律1.经济生活的基本活动–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消费:是指人们购买和使用物品和服务的活动,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
–交换:是指人们通过买卖、交易等方式进行物品和服务的互换。
2.经济生活的基本规律–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是经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关系,供需平衡可以使市场稳定。
–劳动价值: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价值决定了物品和服务的价值。
–资源有限性:资源是有限的,人们要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通过演示图片和短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和意义。
•案例学习: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和规律,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入经济生活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通过多媒体讲解,让学生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并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活动和规律。
3.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生活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经济生活导学案全套
![经济生活导学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4cbb82b2770bf78a652954ec.png)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学案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社会引言: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总结2010年经济工作,阐述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对2011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提出将更加重视通胀预期管理。
学习目标:1.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知道纸币和通货膨胀的内涵。
2.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3.通过学习培养同学们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基础梳理】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1)商品:用于________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货币(1)产生:货币是____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________,充当商品交换的________。
(3)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______________的商品。
(4)本质: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1)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____________的职能。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________。
(3)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________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__________的货币。
2.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__________的职能。
(2)以________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________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____________等职能。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ca8587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6.png)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年级:八年级学科:政治教材:《经济生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和地位。
2. 使学生掌握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4. 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和地位。
2. 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3. 正确的消费观及理财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2. 掌握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事例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经济制度吗?它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和地位。
2. 举例说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 出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学生要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包括五项权利和要营造好的消费环境。
2. 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如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等。
四、情景模拟1. 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维权过程。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总复习教案(共12课)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总复习教案(共12课)](https://img.taocdn.com/s3/m/94302d400b1c59eef8c7b444.png)
《经济生活》总复习教案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什么是商品?P4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含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理论联系实际:①、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②、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2、货币 1)货币的产生:P4----5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P5 3)、货币的职能(含义) 5个职能①②③④⑤ P5----7 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①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原因:P6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含义(有区别)P6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⑶货币流通规律P7用公式表示如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3、纸币(1)、纸币的产生、含义:P8(2)、纸币和货币的关系:①纸币是货币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②纸币没有价值,货币有价值。
(3)、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纸币的面值大于纸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时,纸币升值,纸币的面值小于纸币的购买力。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4)、纸币发行的规律: P8第二自然段(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P8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8fbdc8551810a6f52486a1.png)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一)货币1.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二)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格由价值决定。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2)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价格上涨,反之则反。
(3)价格受纸币发行量的制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则反。
(4)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等因素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价值决定价格 P16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A.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C.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A.调节生产B.提高劳动生产率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三)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按消费对象影响消费的因素A.从根本上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C.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D.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E.消费心理消费类型A.按产品类型: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B.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C.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理智消费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教案]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6c5db8f121dd36a32d8255.png)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内容标准(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
(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
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要懂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必须由国家发行并且强制使用的。
纸币与铸币相比较,它有自己的优点。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要注意正确使用纸币,对制造假币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
信用工具(1)信用卡①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信用卡的优点:信用卡及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③信用卡的使用。
(2)支票①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是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3)汇票。
①含义: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②分类: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③作用:汇票的使用,有利于汇款人的异地贸易,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3新版经济生活全册学案.doc
![3新版经济生活全册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961a49c011ca300a7c3904d.png)
高一经济生活学案(003)第一课第二框题信用工具和外汇一、教育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汇率。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了解两种结算方式②信用卡的优点③知道两种支票的用途④懂得外汇的含义⑤理解汇率的变化⑥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和支票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在生活中使用信用工具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信用卡2、外汇3、汇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㈠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和结算工具(一)根据信用工具的有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人们经常使用的结算方式 __________ 和 ________0 【探究一】你使用过信用卡吗?现金结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金消费和信用卡消费有什么不转帐结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2、信用卡同?【探究二】课本P9支票信用卡是具有—、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或____ 功能的 __________ O 1)这张票据是什么?银行信用卡是。
优点3、支票①含义2)如何把这张支票兑换成现金?(二)根据外汇的有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 含义是指对内,对外2) 意义㈡外汇 1、 含义外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汇率 1)含义汇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变化2)外汇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3)外汇就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探究三】6月27||,人民币对美 元汇率中间价报 6. 8610,创下年 内第49个新高。
新版经济生活全册学案
![新版经济生活全册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6f5d5180eb6294dd886cfa.png)
高一经济生活学案(001)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当堂检测高一经济生活学案(002)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当堂检测高一经济生活学案(003)第一课第二框题信用工具和外汇一、教育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汇率。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了解两种结算方式②信用卡的优点③知道两种支票的用途④懂得外汇的含义⑤理解汇率的变化⑥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和支票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在生活中使用信用工具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信用卡2、外汇1、下列关于信用卡的说法正确地是()A、任何机构都可向社会发行信用卡B、持有信用卡,可在任何消费场所进行消费和购物C、持有信用卡,在消费时就可不受存款数量的限制D、持有信用卡,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2、支票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商品交换与人们的生活,要使用支票,必须在商业银行开设()A、个人活期账户B、定期储蓄账户C、活期存款账户D、定期存款账户3、外汇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A、是用于同城结算的支付手段B、是用于外埠结算的支付手段C、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D、是用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支付手段4、在我国外汇市场上,下列情况属于外汇升高的是()A、100欧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999元到1001元B、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827.3到826元C、100元人民币能兑换更多的日元D、人民币币值升值,外国货币币值下降。
5、新华网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更富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升值将会()A、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B、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C、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D、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6、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3月3日和4月1日的几种主要外汇牌价情况(单位:人民币元/100(1)对我国而言,表中哪些货币属于外汇?(2)我国外汇汇率是升高了,还是跌落了?高一经济生活学案(004)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当堂检测高一经济生活学案(005)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四、当堂检测2、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9e30b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a.png)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经济的概念,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经济的概念,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经济现象的分析。
2.难点: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经济学知识,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吗?”2.知识讲解(1)讲解经济的概念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2)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师以供求关系为例,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价格、弹性、市场均衡等。
(3)讲解经济现象的分析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
3.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案例,如:“某城市近期房价上涨,请同学们分析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
(2)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正确率。
3.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经济学知识。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较高,是否积极思考。
3.作业和考试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经济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邀请经济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b147d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8.png)
经济生活教案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掌握经济生活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技能。
教学重点1.经济生活的关键概念和术语;2.消费观念和理财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2.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技能。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游戏模拟等。
教学内容第一讲: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原则1.1 经济生活的概念经济生活是指人类在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等。
1.2 经济生活的原则经济生活有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效益原则、资源优化原则、市场竞争原则、政府调节原则等。
第二讲:消费观念的培养2.1 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是指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实力,科学有效地进行消费,不盲目跟风、不浪费和不贪图便宜。
2.2 消费风险的防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必须认真了解产品质量、服务内容、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以避免自己成为不良商家的受害者。
第三讲:理财技能的掌握3.1 理性理财的基本原则理性理财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制定预算、分配理财资产、避免借债消费、控制赌博等。
3.2 投资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投资风险是指投资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要在投资过程中认清风险,按照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
课堂练习1.请列举至少5个与经济生活相关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2.请自行设计一张理性消费的预算表格,并以每月为时间单位进行预算。
3.针对某种投资方式,请自行设计一个关于投资风险、收益和期限的投资决策模型,并提供相应的计算公式。
课后作业1.阅读一篇涉及理财投资的相关文章,写一篇至少500字的读后感。
2.选择一款消费品,调查其市场价格、品牌、质量和服务,并用自己的话写一篇300字的产品评测文章。
3.自行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包括储蓄计划、投资计划、收支平衡等,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全套学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全套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71f815aeaad1f347933f98.png)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全套学案
一、学习目标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3.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难点:纸币三、课前预习1.商品:(1)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是:和。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和。
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的属性。
②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
2.货币:(1)产生:货币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 __________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以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2)货币的含义与本质:①含义:。
②本质:。
即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③金银最适合充当货币的原因是什么?
第 1 页共 1 页。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0e440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8.png)
经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内容;2.了解经济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掌握经济生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4.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经济素养。
二、教学内容1.经济生活的定义和内涵;2.个人经济生活和家庭经济生活;3.社会经济生活和全球经济生活;4.经济生活的影响因素;5.经济生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1.经济生活的定义和内涵;2.经济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经济生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1.导入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经济生活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内容;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4.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经济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1.导入:通过讲解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生活的含义和重要性。
2.分析经济生活的内容:讲解经济生活的定义和内涵,包括个人经济生活、家庭经济生活、社会经济生活和全球经济生活。
3.探究经济生活的影响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经济生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政策、市场需求、科技进步等。
4.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生活中的供求关系、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基本原理和规律。
5.小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经济生活的定义、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
六、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检验学生对经济生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个经济生活案例,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个人作业:布置相关的个人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个人或家庭的经济生活,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拓展延伸1.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经济生活的现实情况;2.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企业代表进行经验分享,加深学生对经济生活的理解;3.组织参观企业或经济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经济生活的魅力和挑战。
《经济生活》教案共3篇
![《经济生活》教案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d2015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c.png)
《经济生活》教案共3篇《经济生活》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了解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3. 掌握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4. 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经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3. 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4. 如何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通过PPT和黑板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全面阐述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等;2. 互动答疑法:在讲授的过程中,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和讨论;3. 观摩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听取专家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经济生活,增强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2. 掌握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3. 如何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时间|内容-|-第一课时|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1 经济生活的概念1.2 经济生活的重要性第二课时|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2.1 农业与工业2.2 服务业第三课时|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3.1 效率与效益3.2 单位成本和经济规模第四课时|如何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4.1 经济行为4.2 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六、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讲授PPT和黑板;2. 观察和参观企业和商场;3. 进行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询问: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进行提问;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课后报告;3.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课后作业及考试成绩。
《经济生活》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和特征。
2.认识生产要素及其作用。
3.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4.认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及特点。
5.掌握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经济生活的概念和特征。
5新版经济生活全册学案
![5新版经济生活全册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1beb1da216147917112830.png)
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 ) ①格上升,互补商品需求减少 ④价格下降,生产规模缩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5、企业要在激烈“价格战”中取胜,就要设法降低成本和产品消耗,其主要措施是( A、采用先进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C、缩短劳动时间,减少工资支出 B、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资金 D、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扩大出口
1、 【读图】下图反映了你所学的什么经济学观点? 请简要加以分析。 价格(P) 需求曲线
数量(Q)
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 量影响______, 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 的影响________。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 __________ 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 ____________价格变动的影响。 ⑴含义 ①互为替代品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互补商品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影响: ①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 一 种商品价格上升, 消费者将对该商品 的需求量________, 转而消费另一种 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_________。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 降,消费者将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________, 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 量______________。 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 一种商品 的价格上升, 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 ___________,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 需求量_________;反之,一种商品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 种商品需求量随之_______。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_______________ 填写下表, 说明价格变动对生产的调 节作用。 供过于求 5、 【探究】P16牛蒡价格的涨落的影响及措施。 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导学案编写人:李丽华一、课前预习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使用价值和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本质是。
3、货币的职能有、、、、、。
其中,、是基本职能。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是,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要现实的货币。
5、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为限度。
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计算公式:7、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导致,纸币的发行量过少,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则会出现。
二、课堂探究材料: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三、课后练习(选择题答案均写在题前)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①中国东北的原始森林②自产自用的蔬菜③商店里卖的衣服④赠送同学的生日礼物⑤中国向受灾国提供的紧急援助物资⑥家庭用的电、自来水A ①②B ③④⑤C ③⑥D ②③⑥2、10、不同的使用价值可以相交换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东西。
这“共同的东西”应是A 都有交换价值B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C 都是商品D 都有使用价值,即有用性3、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羊、贝壳、布匹等。
与货币相比A 一般等价物是商品,而货币不是B 一般等价物往往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固定的C 一般等价物不是大家乐于接受的商品,而货币则是D 一般等价物不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而货币则能4.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5、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货币是A 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B 观念上的货币C 现实的货币D 一种价值符号6、下列说法对人民币认识正确的是①它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②它能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③它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④它是商品.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有人建议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大幅度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来解决房价难题。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答: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导学案一、课前预习1、人们常用的两种结算方式:和。
、等,是经济往来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2、信用卡的优点:3、什么是外汇?4、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人民币汇率跌落,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二、课后练习(选择题答案均写在题前)1、关于人民币的发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人民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③各种面值的纸币发行多少是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值的纸币代表多大的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2、国庆节期间,南通的王先生准备到桂林去旅游。
最适合王先生携带的信用工具是A.现金B.外汇C.信用卡D.支票3、近几年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讨论成为国际上十分关注的话题。
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经济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是①有利于中国进口,不利于中国出口,会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一定冲击②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③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④不利于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⑤银行储蓄将大幅增加,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⑥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⑤这种变化①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上升②意味着人民币相对升值,我国偿还外债能力提高③意味着美元、欧元、日元汇率均下跌④有利于美、欧、日的商品向中国出口⑤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⑥可能会导致出口商品价格升高,不利于中国商品向美、欧、日出口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5、简述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答: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导学案编写人:李丽华一、课前预习1、价格是多变的,引起价格滨化的因素主要有: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
2、供不应求形成,供过于求形成。
3、价值量越大,价格越;价值量越小,价格越。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答: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二、课堂探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价格不断下跌,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企业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1)从《经济生活》看,上述商品价格不断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上述原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企业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三、课后练习(选择题答案均写在题前)1、下列关于价值、价格、供求三者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波动影响供求②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供求关系和价格相互影响③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价格波动又决定价值④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近年来,我国彩电、VCD机等商品的价格大战此起彼伏。
主动挑起价格大战的往往是那些生产规模较大、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大企业,而中小企业则只是被迫应战。
一个企业要有能力主动挑起价格大战,就必须进行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①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增加,提高效率②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减少,从而降低成本③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④单位产品劳动时间增加,价值量增大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3、下图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表明( )①价格与价值相背离是由供求关系不平衡引起的②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③价格会无限上涨或下跌④等价交换只存在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2007年元旦即春节期间,某地黄瓜涨价的幅度很大,每千克达到7元:同一时间羊肉价格是每千克19元,黄瓜大幅度涨价价格仍然远远低于羊肉的价格,主要原因是A.羊肉营养价值高于黄瓜B.买黄瓜的人更多C.羊肉价值量大D.黄瓜需求量小,羊肉需求量大5、某地鞋业生产出现了三种情况:①某鞋厂劳动生产率率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②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某鞋厂劳动生产率未变;③某鞋厂与本行业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
在上述三种情况下,该鞋厂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生的变化是A提高、不变、降低B降低、提高、不变C不变、不变、提高D不变、降低、降低6、据统计,2007年春节前后,煤炭价格继续上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煤炭供应断层的现象,主要是由关停小煤矿、治理超载、冬季取暖、经济增长等原因造成的;与此相反,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却出现了“雪崩”,神舟、新蓝等厂商甚至推出了高质低价产品。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煤炭、笔记本电脑出现相反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导学案编写人:李丽华一、课前预习二、合作探究今年入冬以来,生姜价格持续低迷。
安丘白芬梓镇姜蒜批发市场鲜姜批发价格由去年同期的2元/千克下降到0.9元/千克。
该批发市场负责人分析说,生姜价格持续下跌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前几年因姜价上扬,姜农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导致市场上供大于求;二是因日、韩等国药残检测日趋严格,导致生姜出口量有所减少;三是目前生姜粗加工企业多,许多企业仅限于洗洗泥、装装箱等,产品附加值低。
请用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的道理,就如何克服姜贱伤农向姜农朋友提几点建议。
三、课后练习1.常言道:“油价发烧,经济咳嗽”。
油价上涨以后,对于本来就不景气的航空业无疑是“雪上加霜”,燃油加价要由每个乘客来分担,出于经济的考虑,人们出行由乘飞机改乘火车,这是因为( )①火车与飞机互为替代品②火车与飞机是互补商品③两种工具的功能相近,可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④两种商品的结合共同满足人的一种需要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当前汽车市场可谓热火朝天,但在汽车的降价声中,全国汽车总销量同比并不理想,除人们持币观望心理影响外,国际油价的变化也牵动着购车一族的心。
这表明()A 在互为替代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B在互为替代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供给量增加C 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D 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供给量减少3、中新网电: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今天上午表示,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较高,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上涨8.1%,涨幅比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
2008年8月27日,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称,中国购房膨胀性需求与土地控制性供应成为一种矛盾,“钱松地紧”成为现在中国楼市的一种现象,膨胀性的需求遭遇了控制性的供应,从而导致住房供应量不足。
如果中国资金流动性过剩进一步加剧,土地收紧政策继续延续,2008年下半年房价还将保持上升态势。
(1)造成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是什么?(2)住房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3)住房价格变动对房地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影响消费的因素导学案编写人:李丽华一、课前预习(一)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
2、主要因素:和。
(1)居民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①居民当前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收入是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越多,对各种就越大。
3、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因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1、消费结构:(1)含义:。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而不断变化。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3)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反之,消费结构的劣化则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降低。
2、恩格尔系数:(1)含义:。
(2)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1、(09江苏卷8)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
这说明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2、物价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对此的正确理解是()A.在任何情况下,商品价格水平提高,则家庭消费水平降低;反之亦然B.国家发布行政命令,降低消费品价格,是提高家庭消费的根本途径C.国家应自觉运用价值规律,通过宏观调控,限制消费品价格上涨D.商品价格的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影响到人们的购买力3、钱货两清消费和租赁消费的最大区别是()A 商品的使用权即刻发生转移B 钱货两清消费会发生所有权的变更,而租赁消费的所有权不变更C 钱货两清消费附带保修责任,租赁消费不附带保修责任D 租赁消费适用于大宗物品的消费,钱货两清消费只适用于小件商品的消费4、购买和阅读书籍在我们的家庭消费中属于()A 物质消费B 服务消费C 生活资料消费D 发展资料消费5.(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10材料二:见表1-2 我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材料三:由于食品价格上涨,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达2710元,增长12.1%,比2006年高出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