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邪致呕的辨证要点 :口渴否 ➢ 先呕却渴:胃有停饮所致呕吐,呕后水饮尽去,
胃阳恢复,津伤而口渴,提示病将 好转。 ➢ 先渴却呕:胃有停饮之征。这里的“渴”是由
于脾胃阳虚水饮内停,气化受阻, 津液不能上承而致渴;渴而饮水, 致饮邪更盛,必上泛而呕吐。 ➢ 呕而不渴:由于水饮内盛所致,属于支饮。
呕吐-成因
虚寒呕吐-胃反
(原文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治则:补虚润燥,和胃降逆 方药:大半夏汤 半夏(重用):降逆止呕 人参、白蜜:润燥补虚
小结胃反
➢ 病因:误汗、误下 ➢ 病机:中焦虚寒,脾阴亏虚 ➢ 脉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
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大便干 结,脉微数或弦或趺阳脉浮涩 ➢ 治疗:大半夏汤 ➢ 预后:脉紧而涩
病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干呕:肝经有寒,侵犯于胃,胃气上逆 吐涎沫:胃虚寒饮上泛 头痛:寒邪循肝经上行至巅顶 治疗:温散寒饮,补虚降逆 临床症状:心下痞满、嘈杂吞酸、肢冷、脉弦、舌 淡红苔白腻
虚寒呕吐
原文8 原文9
病机 病位
症状
胃阳虚 寒饮上逆 肝胃虚寒 浊阴上逆
胃 呕吐、胸满
肝胃 干呕、吐涎沫、 巅顶痛
呕吐哕下利病篇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呕吐哕下利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 熟悉呕吐哕下利的病因病机、治法及禁忌 ➢ 掌握呕吐哕下利的辨证论治 ➢ 熟读条文1、6、14、18、47 ➢ 背诵条文5、 8、9、10、11、12、16、17、
18、19、20、21、23、36、42、43。
定义
病名:即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
误汗→脉数→损伤脾胃→脾气虚(阳微) →胃反
误下 误汗→数脉:虚数无力 误下→弦脉:弦而无力
胃气虚寒
胃反
(原文4)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 则营虚,营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寸口:微而数,是数而无力 微则无气:脾胃阳虚,不能腐化水谷,气血生
化无源,则虚 无气则营虚:因营以气为主,气虚则营血虚 营虚则血不足:营为血之源,营虚则血不足 血不足则胸中冷:气血不足,则宗气不足
而胸中寒冷
呕吐-禁忌
禁忌 ➢ 一、(原文1)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
脓尽自愈。 不可见呕止呕,如痈脓、宿食、毒物等 。 ➢ 二、(原文6)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禁忌:下法 正治:因势利导。欲吐者,吐之愈。
呕吐
辨证论治
虚寒呕吐
病案一
➢ 伍某,女,32岁。患者胃脘疼痛,呕 吐水涎,入夜烦躁,坐卧不安,头疼而眩 冒,脉弦缓无力,舌淡苔白而水滑。
虚寒呕吐-胃反
➢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 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 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5)
➢ 胃反脉证、预后。
虚寒呕吐-胃反
➢ 脉证:趺阳脉浮而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 谷不化。 浮:胃阳虚 脾胃两虚→胃反 涩:脾伤,脾之津血不足
➢ 预后: 脉紧:寒盛 寒且燥,上吐下秘,温阳则伤 脉涩:津亏 阴,滋阴则伤阳,故难治
➢ 病名? ➢ 病机? ➢ 病位? ➢ 选方?
虚寒呕吐
➢ 1 胃虚寒饮证 (原文8)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病机:胃虚寒饮内停 呕吐:胃阳虚,寒饮内停,胃气上逆 胸满:阴邪上乘,胸阳不展 方药:吴茱萸汤 吴萸、生姜——温散寒邪,降逆兼散饮 人参、大枣——补脾胃之虚
虚寒呕吐
➢ 2 肝胃虚寒证 (原文9)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附子(生用):辛热,温肾暖胃 干姜:辛温,温中散寒 炙甘草:甘平,益气安中,并制姜、附
之燥烈
病案一
➢ 伍某,女,32岁。患者胃脘疼痛,呕吐水 涎,入夜烦躁,坐卧不安,头疼而眩冒, 脉弦缓无力,舌淡苔白而水滑。
➢ 病名? ➢ 病机? ➢ 病位? ➢ 选方?
病案
➢ 病名:胃痛 ➢ 病机:肝胃虚寒
➢ 病位:肝胃 ➢ 选方:吴茱萸汤
寒饮呕吐
➢ 1 寒饮呕吐证 (原文12)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诸呕吐:胃寒停饮致呕最常见 并见:口不渴,心下痞等 治则:散寒化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 半夏:散饮降逆 生姜:和胃散寒来自百度文库呕(止呕要药)
寒饮呕吐
➢ 3 阳虚饮逆证 (原文20)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
主之。 病机:中阳不足,寒饮内盛 干呕 吐逆 胃阳虚,津不化而为痰涎,随胃气上逆 吐涎沫
➢ 成因 二、虚寒胃反(原文3、4、5)
胃反
➢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 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 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 虚冷故也。
➢ 脉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變 爲胃反。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今脉反弦 ,故名曰虛。(3)
胃反
一、胃反病机(原文3、4)
虚寒呕吐
➢ 3 阴盛格阳证
(原文14)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 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病机:阴盛格阳,危重证
症状:呕而脉弱:阳衰阴盛,阴寒上逆
小便利:小便清长,肾阳虚不 脾肾阳
能固摄于下
气衰微
厥:阳气衰微,不能达于肢末 阴寒内
微热:阴盛格阳于外,虚阳外越 盛
虚寒呕吐
➢ 3 阴盛格阳证 治疗:回阳救逆 方药:四逆汤
寒饮呕吐
治疗: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方药:半夏干姜散
半夏:辛燥降逆止呕温胃 顿服:集中药力,
干姜:辛热温胃散寒
取效迅速
半夏干姜散与吴茱萸汤比较
共同点:干呕、吐涎沫 不同点
病机
半夏干姜散 中阳虚,寒饮上逆
吴茱萸汤 肝寒犯胃
主证 无头痛、心下痞 呕吐、头痛、心下痞
治疗重点

肝胃同治
寒饮呕吐
➢ 4 寒饮搏结胸胃
➢ 胃反
不化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症状:指反复呕吐。
➢ 哕:呃逆,指胃气冲逆而上,喉间“呃呃”
有声,不能自制之病。此种声短而频。
泄泻:大便溏烂,不成形,有时呈
➢ 下利
水样便,次数多;
痢疾:便中带脓血,或呈粘液鼻涕
样物夹血。
合篇意义
➢ 病位:在胃肠,相互影响,合并发生
➢ 病机:多与脾胃肠运化、传导失司有关(有 些亦与肾阳不足或肝胆疏泄失常有关)
总治则
呕吐 实热:“阳病属腑”实则阳明,胃肠, 和胃降逆

通腑去邪
下利 虚寒:“阴病属脏”虚则太阴,脾, 温中散寒
健脾补虚
泻肝利胆
温肾固摄
呕吐-成因
➢ 成因 一、饮邪致呕 (原文2)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 先渴却呕者,为饮停心下,此属饮家。 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 故也,此属支饮。
呕吐-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