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的意思

合集下载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这句该怎样理解?
•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 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 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 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5、6两段起什么作用?
• 小结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做 了再说”、“做了不说”,而且 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 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 表现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 表现他治学的刻苦。
朗读: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 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 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 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 果。
解释: 群蚁排衙
• 衙(yá ),衙门。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属 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 •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 • 表现闻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他的 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 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 衙。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 救济的文化药方。
• 这是比喻。 • 比喻闻先生研究学问是为了救国, 是企图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 的方法。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 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 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 闻先生从文化上探求救国的方法, 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 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钻 探”? • 这是比喻,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 闻一多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
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 眼睛不暗中看一 朗读,释义 尽。一年到头劳苦不息。出自 看家里的园圃, 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 形容专心致志。
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 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 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 空闲 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 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 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 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 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北师小学语文四下第十二单元《七子之歌》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四下第十二单元《七子之歌》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在美国留学。

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深深地眷恋祖国和家乡,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25年3月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及组诗等爱国思乡之作。

《七子之歌》说明了创作组诗的缘由,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

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

诗人作《凯风》以愍之。

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

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

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大意是(仅供参考):
古时,中原大地有位七个孩子的母亲,她为这些孩子的悲惨命运而不安痛苦。

她的七个孩子深感自己有负于母亲,很想回报母亲的慈爱之心。

诗人曾写下《凯风》(注:《凯风》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凯风”即和暖的风,比喻母亲的仁厚养育之恩;“棘”指“多刺、难长”的酸枣,比喻七个儿子。

诗歌感念母亲辛劳和养育之恩,用南风的温暖象征母亲的慈爱,以贴切的比喻诉说她的儿子们未能尽孝道的忧伤),表达自己的悲悯和忧愁。

我的祖国自从签订尼布楚条约到旅顺大连被租让给列强,先后丧。

七子之歌的感想

七子之歌的感想

七子之歌的感想七子之歌读后感2篇七子之歌读后感2篇“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氤着郑氏的英魂??”这首诗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组诗中的一首,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把被列强夺去的七处失地——台湾、广州湾、香港、澳门、威海卫、九龙、旅顺和大连比作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纷纷强烈要求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吟诵诗歌,我义愤填膺。

为什么?为什么祖国要遭受到那样的耻辱,那样的欺凌?清政府呀!你们为何不站起来慷慨陈词,浴血奋战,斗争到底呢?就是因为你们,中华民族的儿女背负上了“东亚病夫”的称号;就是因为你们,中国受尽了列强的嘲笑和讥讽;就是因为你们,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耻辱的一页;就是因为你们,伟大的中国忍辱负重??你们可知道,你们的腐败无能,使多少有志之士血溅疆场,多少泣血男儿在隆隆炮声中巍然倒下,一捧捧黄土掩埋不住那些火热而不再跳动的心??他们临死前的呐喊,临刑前的豪情,虽然是那样的微弱,可是声声震憾着人们的心弦。

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毛泽东思想,我们中国还要失去多少块宝地呀?多少个像台湾这样的“孩子”要“流落街头”?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呀,你们在哪里,你们在何处?祖国需要你们,母亲离不开孩子,那一场场悲壮的鏖战,那一具具冰冷的尸体,共和国卫士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

而今我们在富裕、安定、和谐的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是,我们不会安于现状,不会丧失斗志!我们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会用自己的双手撑起祖国明天的辉煌。

中国不会重走那段屈辱的历程,科技之光定会照亮祖国母亲的每一个角落。

听到孩子们对祖国的呼唤了吗?“母亲,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篇文章铿锵有力,饱含激情地痛斥了清政府的无能,表达了“孩子”强烈要求回到“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为什么,为什么??”一声声质问,把作者义愤填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前后呼应,吟咏原诗语句,使结构浑然一体,“母亲,我要回来??”不仅让人体会到了“流落街头”的“孩子”那种回归祖国的心情,更让人体会到了小作者不辱使命,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心愿。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澳门回归之后,《七子之歌》传唱大...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澳门回归之后,《七子之歌》传唱大...

二、分析重点字词句及其在本文中的含义。
第一部分:学者
1、诗兴不作: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 了。 20年代末起,转入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 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弥:更加。语出《论语· 子罕篇》, 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 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 这里用来形容闻一多先生辛勤钻研学问,孜孜不倦,锲而 不舍。 3、开一济救济的文化药方: 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 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 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7、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闻一多先生深夜在一盏孤灯的照 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8、群蚁排衙: 整齐地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先生态度十分严谨认真, 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 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 9、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这两个词意思相近,都是说闻先生用心极专极深,除了学 术研究,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气冲斗牛 星宿名称
一反既往 从前
课文结构分析
闻 一 多 先 生 的 说 和 做 学者(1-7)为探索救国道路,潜心学术,取得 累累硕果 过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 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 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 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 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4、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 表情、发育情况等;闻是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 咳嗽、气息,并且嗅病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 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 查有没有肿块等。望诊是第一步。 这里是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 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5、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目不窥园, 即眼睛不偷看一眼家里的园圃。 形容专心致志,这里指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心无 旁用。 6、兀兀穷年: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工作。语出韩愈《进学解》。 这里同样是形容闻一多先生专心研究学问。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篇一:《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教案教材分析:《七子之歌》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7个被租借、割让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7个孩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渴望重新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歌曲显然没有了新鲜感,学习兴趣很难调动,这与他们刚拿到音乐新课本时表现出来的高兴劲儿必然会形成很大的反差。

新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解题导入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

(放音乐《七子之歌》)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

“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积累运用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huī huánɡ hónɡ wěi jū shù hánɡ zhōu()()()()xiāo huǐ jiānɡ tǔ diàn tánɡ jìnɡ jiè()()()()二、读一读下列四组词语,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6分)①足智多谋诡计多端②呕心沥血处心积虑③举世闻名臭名远扬④兴高采烈得意忘形1.根据语境选一组词填空。

(4分)(1)()的日本侵略军总想破解冀中人民的地道战术,却被()的冀中人民屡屡粉碎其进攻的计划。

(2)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有的人(),如精忠报国的岳飞;有的人(),如陷害忠良的秦桧。

2.请你也从以上词语中,选择一组词语写一句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分)四、选择题。

(1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壮哉.(zāi)抖擞.(sǒu)鱼鳞.(lín)波澜.(lán)B.快艇.(tǐnɡ)舀.水(yǎo)履.行(lǚ)灰烬.(jìn)C.玲珑.(lónɡ)汤勺.(sháo)陵.园(lín)奉.命(fènɡ)D.矛.盾(máo)海域.(yù)喉.咙(hóu)搅.拌(jiǎo)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百姓才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闻一多演示文稿

闻一多演示文稿

青岛闻一多像
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
云南大学旳闻一多塑像
闻一多 ——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诗人
新诗集《红烛》 《死水》是当代
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 国留学期间创作
了组诗《七子之 歌》主战士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 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旳蚂蚁排列成行。 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写字十分仔细,他旳以百万字计旳手稿, 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旳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
迭 起: 迭(dié),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赫 然: 赫(hè),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旳事物忽然出现。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 《唐诗杂论》《楚辞校 补》《古典新义》等。
他一身正气,抗战 蓄髯八年。1943年 后来,面对国民党 统治旳日益腐朽, 拍案而起,走出书 斋,投身到反对独
他对《周易》《诗经》 裁、争取民主旳革
《庄子》《楚辞》四大 命洪流中去。1946
古籍旳整顿研究(后汇 年7月15日,在昆明
成“新义”),被郭沫
? 闻一多先生旳事迹诸多,作者在 本篇中选用了哪六件事?
学 者 写《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1-7) 写《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口旳巨人
写《古典新义》 行旳高标
起稿传单 革命家 (8-18) 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
说了就做 (19-20) 敢说敢做
言行一致
作为学者旳闻一多是怎样 说、怎样做旳?他身上有着怎 样旳精神?
我们学过了他旳诗作《有旳人》。
臧克家
——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朱自清: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
肉旳以农村为题材旳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梳理

古诗三首(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1、《示儿》的大意: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与我无关;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我。

《示儿》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2、《题临安邸》的大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上的达官贵人们寻欢作乐,这种情况何时才能停止呢?暖洋洋的春风使贵人们沉醉其中,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曾经的古都汴梁。

“醉”的意思是沉醉,“游人”指的是只顾玩乐的权贵。

我感受到诗人愤怒和忧虑之情,这句话可以用悲愤的语调来读。

《题临安邸》讽刺了南宋权贵们忘记国难,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己亥杂诗》的大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人们不敢发表意见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期待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社会变革的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4、《示儿》中,诗人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原句回答)。

5、《己亥杂诗》中的“九州”指的是全国。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的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

读着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才辈出,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6、《己亥杂诗》:“己亥”指的是年份。

“杂诗”一般是指诗人随感而做的无题诗,诗题的意思是己亥年诗人随感而做的诗。

少年中国说(节选)1、《少年中国说》作者是梁启超,文章包含着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

2、课文第二自然段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的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

其中写到的景物有:(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这一段读的时候,语气应该高昂一些,理由:这一段歌颂了中国少年发愤图强的精神,赞美之情达到了高潮,充满豪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景物衬托出春天的幽静,诗中静态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

[2]结合诗句意思,展开想象,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名著阅读。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啊,我哭泣号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上述语段选自______(填人名)的组诗《七子之歌》,语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_。

[2]《七子之歌》除本篇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并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_______的青山,____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生动刻画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各填一个四字词语)[2]“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用“_____”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理解词语。

元:_____ 但:_____ 无:_____[2]诗中的“乃翁”指的是_____。

[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______,诗人的嘱咐是:________。

说和做

说和做

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以 及整齐的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请举出几个例子。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潜心贯注 仰之弥高 迥乎不同
足不下楼 沥尽心血 心会神凝 钻之弥坚 一反既往
……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的描写, 找出来并赏析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 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wù lì yá
赫然
函寄

炯炯目光 jiǒng群蚁排衙
目不窥园
kuī
hán
piǎo
迥乎不同
jiǒng
漂白
警报迭起
dié 气冲斗牛 dǒu
词语解释
目不窥园: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 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 “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 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 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 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 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 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 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 拟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 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 闻’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 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 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 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 他分心。
1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各 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 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七子之歌(节选)

2七子之歌(节选)

2七子之歌(节选)七子之歌[课文说明]《七子之歌》是一组现代诗歌,作于1925年3月。

当时闻一多正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

他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多次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更使他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更加深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愤慨。

《七子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

《七子之歌》包括“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七节。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本课所选的是《七子之歌》中的《澳门》和《香港》。

闻一多在《澳门》这一节里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是一个离开母亲太久了的孩童。

一、二句写的是游子向母亲倾诉被侮辱的经历,抒发了母子分离几百年,改名换姓,受制于人的辛酸痛苦。

“但是他们虏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这两句诗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香港”一节写出了香港岛的地势险要,将帝国主义列强比喻成“狞恶的海狮”,在“啖着我的骨肉嗍着我的脂膏”,形象地刻画出了帝国主义列强贪婪凶狠的嘴脸,而香港宛如襁褓中遭受厄运的孩子,正在“哭泣号啕”呼唤母亲。

《七子之歌》整首诗运用了反问、比喻、拟人、反复、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诗的意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每节诗的最后一句反复,强烈地表达出对回归祖国怀抱的渴望。

诗歌语言平易,内容直白,那一声声呜咽,足以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形式上整齐匀称,又自然天成,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教学目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字。

自学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一反既往 从前
潜心贯注 专心 气冲斗牛 星宿名称
2020/6/30
2020/6/30
课文结构分析
学者(1-7)为探索救国道路,潜心学术,取得

累累硕果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

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
生 的 说 和
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

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
2020/6/30
2020/6/30
这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 多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 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2020/6/30
2020/6/30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无暇及此 xiá 赫然而出 hè 疏懒 shū 目不窥园 kuī 热情澎湃 péng pài 硕果 shuò 仰之弥高 mí 漂白四壁 piǎo 炯炯目光 jiǒng
2、解释下列词语,注意红色字的含义
诗兴不作 起
锲而不舍 镂刻 群蚁排衙 衙门
兀兀穷年 辛劳 迥乎不同 远
5、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目不窥园, 即眼睛不偷看一眼家里的园圃。 形容专心致志,这里指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心无 旁用。
6、兀兀穷年: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工作。语出韩愈《进学解》。 这里同样是形容闻一多先生专心研究学问。
2020/6/30
7、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闻一多先生深夜在一盏孤灯的照 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8、群蚁排衙:

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

听完课文后,你认为文章表现了闻一多先 生的什么精神?
为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 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看看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选取了哪些事例?各部分之间如何过渡?
学者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革命者
起稿政治传单
参加游行示威
群众大会演说
写作《古典新义》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 个方面,——作为学者 的方面。还有另一个方 面——作为革命家的方 面。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 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 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 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 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 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 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 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 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 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 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 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这两个词意思相近,都是说闻先生用心极专极深,除 了学术研究,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刻苦 钻研,硕果累累。是一个“卓越的学者”。
第二部分:革命者
10、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前者指相差得很远,后者指和以前完全相反(既往:过去)。这 里指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后,就由“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转变为 “说了就做”,两种态度截然相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1. 阅读《七子之歌——台湾》,完成练习。

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yūn yīn)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注释:氲氤着郑氏的英魂:指台湾还留着郑成功消灭外族的豪壮气息。

夏日要晒死我了:指不甘被侵略者(日本)蹂躏。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誓死保卫家乡。

(1)你认为全诗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2)读完诗歌,你想对台湾人民说些什么?2. 先补全古诗,再完成练习。

村居莺飞________,拂堤杨柳醉________。

________散学归来早,忙趁________放纸鸢。

(1)补全古诗莺飞______,拂堤杨柳醉______。

______散学归来早,忙趁______放纸鸢。

(2)读古诗的前两句,想象描写的景象: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______。

______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______。

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______般凝聚着,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选一选,填序号)①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②杨柳③烟雾④飞来飞去(3)儿童散学早早归来,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______,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3. 填空。

(1)______,孰能无惑?《师说》(2)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

——司马迁(3)人是为了______ 。

(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4)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每逢佳节,大家都喜欢吟咏故事应景。

每到春节,人民会吟咏“______,______”;每到清明节节,人民会吟咏“______,______”;每到重阳节,人民会吟咏“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古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 七子之歌(节选) 1

(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 七子之歌(节选)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七子之歌(节选)[教材简介]《七子之歌》是一组现代诗歌,作于1925年3月。

当时闻一多正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

他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多次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更使他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更加深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愤慨。

《七子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

《七子之歌》包括“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七节。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本课所选的是《七子之歌》中的《澳门》和《香港》。

闻一多在《澳门》这一节里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是一个离开母亲太久了的孩童。

一、二句写的是游子向母亲倾诉被侮辱的经历,抒发了母子分离几百年,改名换姓,受制于人的辛酸痛苦。

“但是他们虏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这两句诗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香港”一节写出了香港岛的地势险要,将帝国主义列强比喻成“狞恶的海狮”,在“啖着我的骨肉嗍着我的脂膏”,形象地刻画出了帝国主义列强贪婪凶狠的嘴脸,而香港宛如襁褓中遭受厄运的孩子,正在“哭泣号啕”呼唤母亲。

《七子之歌》整首诗运用了反问、比喻、拟人、反复、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诗的意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每节诗的最后一句反复,强烈地表达出对回归祖国怀抱的渴望。

诗歌语言平易,内容直白,那一声声呜咽,足以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形式上整齐匀称,又自然天成,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七子之歌2017终极修订版

七子之歌2017终极修订版
把全班分成七组,每组各扮演一“子”, 每首诗最后的“母亲!我要回来,母 亲!”由全班齐读。
体会情感:阅读《澳门》
例——“太久了”:1553年,澳门就实 际上被葡萄牙占领,是“七子”中离开母亲 最久的,说“太久了”符合历史;但仅仅如 此吗?还有深沉的孤苦和悲怆!还有刻骨的 恨!把婴儿从母亲的襁褓里抢走,这下手的 人是何等的凶残!——因此,“太久了”宜 读得徐缓沉郁一些。
将“保证了全部雷达兵器在 开机过程中不发生故障”和括 号内的全部删掉,将最后一句 改为“受到上级嘉奖”。这样 字数减半,又使读者一目了然。
学唱《七子之歌》
品味语言:《威海卫》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遗骸”,遗体,遗骨。联系诗句中的“ 尽”字,我们知道,这里的“圣人”, 不再是孔子了,而是指像孔子一样的人 ,指品格高尚,智慧高超,忠勇无比的 人。死去的都是这样的人哪!——因此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宜读 得更缓慢更低沉,要表现出伤悼痛惜之 情。
疏通字词:
氤(yīn)氲(yūn) 襁(qiǎng)褓(bǎo)
梦寐(mèi) 掳(lǔ) 啖(dà n) 髁(kē )
硇(ná o)洲 遗骸(há i) 号(há o)啕(tá o) 孪(luá n)生 蹴(cù ) 蹋(tà )愍(mǐn) 艾(yì ) 阙 (què) 起讫(qì )
三、词语积累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掳:把人抢走。 梦寐:睡梦。 凤阙:宫阙,皇宫。 狞恶:凶恶。 啖:吃。 脂膏:脂肪。 号啕:形容大声哭。 精忠:(对国家、民族)极其忠诚。 点染:点缀,装点。 家传:记载父兄以及先祖事迹的传记。 背城一战:指作最后决战。背城,背靠自己的城墙。 氤氲:这里是弥漫、充满的意思。 遗骸:遗体,遗骨。 管钥:锁钥,比喻军事要地,出入要道。管,古称钥匙。 吉日:吉利的日子。 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 孪生:(两人)同一胎出生。 蹴蹋:踢,踏。 髁:骨头上的突起,多在骨头的两端。

2七子之歌(节选)

2七子之歌(节选)

2七子之歌(节选)2七子之歌(节选)[说明]《七子之歌》是一组现代诗歌,作于192年3月。

当时闻一多正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

他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多次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更使他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更加深了他对民族传统化的理解和热爱。

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愤慨。

《七子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

《七子之歌》包括“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七节。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本所选的是《七子之歌》中的《澳门》和《香港》。

闻一多在《澳门》这一节里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是一个离开母亲太久了的孩童。

一、二句写的是游子向母亲倾诉被侮辱的经历,抒发了母子分离几百年,改名换姓,受制于人的辛酸痛苦。

“但是他们虏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这两句诗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香港”一节写出了香港岛的地势险要,将帝国主义列强比喻成“狞恶的海狮”,在“啖着我的骨肉嗍着我的脂膏”,形象地刻画出了帝国主义列强贪婪凶狠的嘴脸,而香港宛如襁褓中遭受厄运的孩子,正在“哭泣号啕”呼唤母亲。

《七子之歌》整首诗运用了反问、比喻、拟人、反复、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诗的意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每节诗的最后一句反复,强烈地表达出对回归祖国怀抱的渴望。

诗歌语言平易,内容直白,那一声声呜咽,足以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形式上整齐匀称,又自然天成,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教学目标]1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字。

自学理解积累本词语。

2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