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解方程其移项根据是等式性质1、系数化为1其根据是等式性质2,解方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

因而,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虽然所教班级的学生受基础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但学生上进心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初步养成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2.理解并掌握移项变号法则进行解方程.3.灵活的运用移项变号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数学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模型,感受方程的作用.(三)解决问题能够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法则解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四)情感态度解方程时渗透数学变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利用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解方程.【教学难点】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1.约公元825年,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了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译本名称为《对消与还原》.“对消”“还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讨论下面的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新知问题1:某校三年共买了新桌椅270套,去年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又是去年的3倍,前年这个学校买了多少套桌椅?【师生活动】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问题,请你帮忙解决一下,你准备怎么做,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我准备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用方程解比较简单,设出的未知数就可以当成已知的条件来用了。

教师:那我们就按这位同学的意思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哪位同学能说一下第一步应当先干什么呢?举手回答。

《合并同类项,移项》教学PPT课件

《合并同类项,移项》教学PPT课件
1. 3X+6=0移项得3X=6
2,2X=X-1移项得2X-X=1 3,2+X-3=2X+1移项得2-3-1=2X-X
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 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 少一条船 ,正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 多少同学?
解法一:设船有x条.则
6(x+1)=9(x-1)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8 x 3x 2
x 3x 2 8
例2:解下列方程
(1)3x +7 = 32 - 2x
解:移项,得 3x + 2x = 32 - 7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5x = 25 x=5
(2)x 3 3 x 1
2
解:移项,得
x 3 x 13 2
合并同类项,得 1 x 4
2
系数化为1,得
3x+20=4x-25
(利用等式性质1)
3x+20-4x=4x-25
-4x(合并同类项)
3x+20-4x= -
25
(利用等式性质1)
3x+20-4x-20=-25-
20
(合并同类项)
3x-4x=-25-
3x +20 = 4x -25
3x-4x=-25 -20
把等式一边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
x 8
“移项”应注意什么?移项时应注意改变项的符号
解下列方程:
(1)10x-3=9 (2)6x-7=4x - 5
(3)
1 2
x
6
3 4

2024新人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5.2.3利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课件

2024新人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5.2.3利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2024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 课件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3课时 利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及应用 价值,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2.通过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探究、发现实际问题中相等关系的过程,感 受方程思想的现实体现,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3.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导入新课
从前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它平时总喜欢捉弄小动物.有 一天它遇见了老虎,狐狸说:“我发现2和5是可以一样 大的,我这里有一个方程5x-2=2x-2,等号两边同时加上2, 得5x-2+2=2x-2+2,即5x=2x.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得5=2.” 老虎瞪大了眼睛,听傻了.请你们想一想,狐狸说得对吗? 为什么?
解得x=10000, 所以大瓶销售了2×10000=20000瓶, 故答案是:20000.
巩固练习
4.江南生态食品加工厂收购了一批质量为10000千克的某种 山货,根据市场需求对其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处理.已知精 加工的该种山货质量比粗加工的质量3倍还多2000千克,求粗 加工的该种山货质量. 解:设粗加工x千克,则3x+2000=10000-x, 解得x=2000. 答:粗加工的这种山货质量为2000 千克.
导入新课
对于方程5x-2=2x-2,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号两边同时加 上2,得5x-2+2=2x-2+2,即5x=2x.这一步是对的.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答:这三个数是104,-208,416.
3. 随着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节水型灌溉得到了逐 步推广,喷灌和滴灌是比漫灌节水的灌溉方式, 灌溉三块同样大的实验田,第一块用漫灌方式, 第二块用喷灌方式,第三块用滴灌方式,后两种 方式用水量分别是漫灌的25%和15%.
(1)设第一块实验田用水x t,则另两块实 验田的用水量如何表示?
6x +6( x+1) + 6( x + 2) = 324. 解得 x = 17. 所以6x =102,6( x+1) = 108,6(x + 2) = 114. 即这三个数为102,108,114.
5. 有一列数:6,1的数的和能否等于84? 若能,求出这三个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课本P88 练习 第1题】
(4)7x - 4.5x = 2.5×3 - 5 解:合并同类项,得
2.5x = 2.5 系数化为1,得
x= 1
【课本P88 练习 第2题】
某工厂的产值连续增长,去年是前年的1.5倍,今年是去年 的2倍,这三年的总产值为550万元.前年的产值是多少?
随堂演练
1.解下列方程: (1)2x + 3x + 4x = 18 解:合并同类项,得 9x = 18 系数化为1,得 x= 2
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计算机x台,则去年 购买计算机 2x台,今年购买计算机4x台.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根据题意,列得方程 x+2x+4x=140.
还有不同的设法吗? 还可以列怎样的方程?
方法二:设去年购买x台. 方法三:设今年购买x台.
x +x+2x=140 2
x + x +x=140 42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法则及应用。

2、教学难点移项的原理和正确移项,以及方程变形过程中的符号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小明去商店买苹果和香蕉,苹果每斤5 元,买了 3 斤;香蕉每斤 3 元,买了 2 斤。

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思考并回答:5×3 + 3×2 = 15 + 6 = 21(元)教师引导:在这个式子中,5×3 和 3×2 是同类项,可以合并为 21。

从而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讲授新课(1)合并同类项①给出一些式子,如 3x + 2x,5y 3y 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③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④通过例题巩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如:3x + 2x =(3 + 2)x = 5x5y 3y =(5 3)y = 2y(2)移项①给出方程 3x + 2 = 5x 4,让学生观察方程左右两边的项有什么特点。

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方程变形,使未知数 x 集中在一边,常数项集中在另一边。

③讲解移项的概念: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④强调移项的要点:移项要变号。

⑤通过例题巩固移项的方法,如:方程 2x + 5 = 3x 1移项得:2x 3x =-1 5合并同类项得:x =-6系数化为 1 得:x = 63、课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练习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公开课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公开课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公开课教案XX中学王老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中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和互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小故事,比如小明和小红在校园里卖二手书,小明有5本数学书,小红有3本数学书,他们想把所有书放在一起卖。

问学生: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引导学生思考: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合并同类项的例子。

二、新课讲授1. 合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是指把相同字母的项进行加减。

举例:比如2x + 3x,我们可以合并成5x。

互动:提问学生:如果是2a + 4a呢?他们能不能合并?为什么?2. 移项定义:移项是指把方程一边的项移到另一边,并改变它的符号。

举例:方程2x + 5 = 15,如何解?步骤:1. 先移项:2x = 15 52. 再合并同类项:2x = 103. 最后除以系数:x = 5互动:让学生尝试解方程3x 7 = 8,讨论他们的步骤和方法。

3. 实际应用情境设置:假设你要买文具,一个铅笔盒3元,一支铅笔1元,你买了2个铅笔盒和5支铅笔,总共花了11元。

设铅笔的价格为x元,列出方程并解答。

学生讨论:2x + 5 = 11,解方程。

三、练习巩固1. 课堂练习解以下方程,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 4y 2 = 102. 5a + 3a 6 = 2互动:学生解答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讨论解决过程中的难点。

2.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和纠正。

四、回顾反思、课堂小结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非常重要。

反思: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移项时需要改变符号?五、布置作业练习册第23页,习题3-5。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课件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课件

移项的步骤
01
02
03
04
确定需要移项的项
根据解题需要,确定需要移动 的项。
改变该项的符号
将该项从等式的这一边移动到 另一边,需要改变该项的符号

移动该项
将该项从等式的这一边移动到 另一边。
合并同类项
移动项后,如果等式两边有同 类项,需要进行合并同类项的
操作,使等式更加简洁。
移项的注意事项
注意符号的变化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ppt课件
目录
• 合并同类项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应用 •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练习题 • 总结与回顾
01 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定义
合并同类项是指将代数式中相同 或相似类型的项进行合并的过程 。
目的
简化代数式,使其更易于计算和 化简。
合并同类项的规则
01
05 总结与回顾
合并同类项
A
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将代数式中相同或相似的项合并在一起的过程 。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通过移动项的位置,将相同或相似的项放 在同一边,并合并它们的系数和字母因数 。
B
C
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识别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将它们放在同一边 ,合并它们的系数和字母因数。
合并同类项的注意事项
在合并同类项时,需要注意符号和字母因数 的系数。
正确运算
合并同类项时,要确保执 行正确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
化简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后,应进一步 化简代数式,使其更简洁 。
移项
02
移项的定义
移项
将等式中的某一项从一边 移动到另一边的过程。
移项的规则
移动项时,需要改变该项 的符号。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课件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课件

例 解下列方程:
(1) 2x 5 x 6 8 2
解:合并同类项,得 1 x 2 2
系数化为1,得
x4
(2)7x-2.5x+3x-1.5x=-15×4-6×3
解:合并同类项,得 6x = -78
系数化为1,得
x = -13
课堂练习
练习1.对方程 8x + 6x - 10x = 6 进行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C( ) A.3x = 6 B.2x = 6 C.4x = 6 D.8x = 6
的形式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 = 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 解下列方程:
(1)3x+7 = 32 - 2x
解:移项,得 3x+2x = 32-7
合并同类项,得
5x = 25
系数化为1,得
x=5
(2) x 3 3 x 1 2
解:移项,得
x 3 x 13 2
合并同类项,得 1 x 4 2
系数化为1,得
x = -8
课堂练习
练习1.下列方程中,移项正确的是 ( B )
A.由x-3=4,得x=4-3 B.由2=3+x,得2-3=x C.由3-2x=5+6,得2x-3=5+6 D.由-4x+7=5x+2,得5x-4x=7+2
利用不同的式子表示同一个量来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 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果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 量还多200 t;如果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 t.新 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
A.25台 B.50台 C.75台 D.100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及移项解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之后,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同时也为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做好准备。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重要题材;教材渗透的符号化、模型化思想及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本节课继续让学生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移项的方法,会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化归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

2、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用“合并”的方法解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

2、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类型及教具: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1、 等式的基本性质:2、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5x=10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但是解题过程比较繁琐,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解题方法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数学小知识: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的代数书《对消与还原》。

对消与还原推动了古代数学的进步,为人们解方程问题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活动一:系数化为1问题:你能把方程5x=20化为x=a(a 为常数)的形式吗?归纳:将方程)10(≠≠=m m n mx 且变形为mn x =的过程叫做系数化为1.系数化为1的依据:等式性质2系数化为1的方法: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未知数系数的倒数。

系数化为1注意:系数的符号,系数倒数的符号。

练习:-3x=21活动二:合并同类项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问题1:求解方程x+2x+2x=20归纳: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步骤:○1合并同类项:未知数合并,常数项合并○2系数化为1:注意符号练习:-9x-4x+10x=-4+25活动三:移项问题1:利用等的基本性质,解方程x+2x=20-2x,讨论:○1与原方程相比,哪此项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些没变?○2改变位置的项的符号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有改变位置的项的符号是否发生了变化?归纳:移项定义: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移项注意:1、跨越等号。

2、要变号。

练习:判断下面移项对错,错的改正。

○15+x=10移项得x=10+5○26x=2x+8移项得6x+2x=8○35-2x=4-3x移项得3x-2x=4-5○4-2x+7=1-8x移项得-2x+8x=1-7活动四: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求一元一次方程2x+x=20-2x的解。

归纳: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过程:○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3x+1练习:3x+7=32-2x x-3=2活动五:列方程解应用题例:学校组织寒假游学活动,报名总人数69人,其中中学生人数比小学生人数的2倍少3,旅游中中学生和小学生各有多少人?讨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审题(找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单位3列方程-解方程4答。

三:练习1、上届国学知识大赛共有50名学生参加,已知男同学人数比女同学的人数的4倍还少4人,请问学生中有多少男同学,多少女同学?2、某班计划做手工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比计划多做了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比计划少做15个,小组成员共有多少名。

四:提升4、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约公元246年到公元330年)距现在有二千年左右了他对代数学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丢番图。

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他一生经过了多少寒暑。

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五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竟先其父四年而终,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

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

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大,才和死神见面?请你算一算,(1)丢番图到底活到多少岁?(2)丢番图开始当爸爸的年龄?(3)儿子死时丢番图的年龄?5、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珍贵的文物-纸草收。

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纸莎草制成的草片上的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写成,这部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其中就有这样一道类似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加起来总共比33又少了它本身。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五:作业布置: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年级:六年级科目:语文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下午好!说实话,让我做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我有些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在座的几位老师都是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对于小学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我很没有发言权,所以,在此不存在经验介绍,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而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诚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帮助我把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做得更好。

我的做法总结起来体现为两组关键词:一是和谐关系;二是方法过程。

一、大家都知道,教学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再加上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与孩子和谐相处:这一点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因为要想让他们考好语文,最起码得让他们喜欢语文,要喜欢语文,至少得喜欢咱们这个语文老师,所以很多时候,我没有摆上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把学生作为朋友来用心相处。

这样孩子们就觉得我与他们之间没有多少距离。

我常对自己说,为了更好地教学生,必须做他们心理上值得依赖的朋友!课上,我的笑容灿烂,我的要求严格,决不容忍一个同学不用心,即使他是一向成绩较好的,只要在学习上出现了不该犯的错误,我依然会不依不饶的批评。

这就是爱严并济。

我想,这一点大家做得肯定比我好。

二、强化学习——为学生指点迷津。

我从基础、阅读、习作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⑴、夯实基础:平时要求学生晨读、早读,多读多悟。

每篇课文都读,选重点熟读、精点背诵。

要求学生边读边认字边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求快,以免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情况。

为了尽快使学生掌握最重要的需要积累的词句段篇,凡是课本上规定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格言、诗句等内容,要求学生必须会背诵并且默写。

每段时间组长小检查,老师大检查,通过检查促使每个学生都过关。

我常对学生说:“就算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我们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多积累语词句段。

”对于生字,我们在复习时,第一炮就要把这些死知识轰炸掉,不要让它成为复习途中的绊脚石。

我们具体的做法是:老师找出每一课的重要词语,让学生听写并注上拼音,听写过后立刻由老师和学生批改,批改过后立即由批改人(包括老师)反馈公布,公布过后,立即快速订正三遍,紧接着进入下一课词语的听写准备,然后,把这些写错的词语在作业本上集中起来多写几遍;最后同桌互相听写自己每一课写错的词语,争取这一次无错字。

对于句子、修辞等必须要系统的复习并在试卷中详细的讲解,而古诗、格言、成语等除了在网络上搜集一些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积累,总结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抄写在积累本上!⑴、强化阅读:期末复习时,为了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我暂时没有考虑学生会考得怎么样,而是先给学生做了一个思想上的动员:“对阅读有兴趣,比你做阅读题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题目都做出来还要有意义。

我们学阅读干什么?目前对你们来说,至少两个目的:一是获取信息,二是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享受阅读的快乐。

”接着我就采取了紧急补救措施,比如,归类了大量的阅读短文,一篇一篇地让学生看,但学生看文章时,千万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进行所谓的分析讲解,并且不允许互相干扰,每个学生都只允许独立地默读,我对学生说:“你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做题目,而是学着看懂文章,享受能看懂文章的乐趣,或者把文章当成故事来看。

文章看懂了,文章后面的题目不会太难做。

我提两点要求,第一是默读,不得发出声音,不得互相干扰,第二是要学着静下心来,心态不能浮躁,要用心地看文章,要看懂。

”只是在学生看完后,提一个涉及文章中心的问题,找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语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或是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或启发,然后就迅速进入下一篇文章的阅读中。

文后的题目是在后来的几天内师生共同完成的。

只要阅读量加大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⑴、加强习作。

写作,有人觉得烦恼,有人觉得愉悦。

作为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对习作的信心,让学生明白,习作不过是以笔代口,用笔“说”出自己想要讲的话。

要减少烦恼的压力。

也要宣传写作带来的愉悦。

我常常对学生说:“即使你们只剩下15分钟写作文的时间也要花上5分钟来审题,这是方向问题,若是跑错了,还不如原地踏步!”我的作文训练方法是:①、大量阅读。

每天晚读15分钟都要看一篇作文,不能当作故事来看,而是研读,多问为什么作者这样写。

②、精讲多练。

几乎每循环要求写一篇作文。

平时我挤出时间,用电脑打印了十多篇各种类型的范文。

写作前,我就找出相关的范文贴在黑板上进行指导。

从文章的题目、布局谋篇、段落结构、中心思想的表现到用词的准确性,都要绘声绘色地详细地讲解。

然后让学生先说后写。

我班的个别学生反映说:“老师,经您这一讲解,我想马上就写。

”这时,我知道我的方法对了。

因为学生这种蠢蠢欲动的写作欲望已经得到激发和培养。

③、精批细评。

这个环节非常关键,在批改作文中,我是最卖力的。

错字标点都圈出来让学生自己改正、遣词造句好与不好都画出,等等。

分发作文时,还要花一节课的时间来点评。

有点进步的点名鼓励,写得好的大肆表扬,然后拿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来进行详细的点评。

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他们因此而感到了写作的快乐。

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

没有必胜的诀窍,只有更适合的方法。

我不知道我所说的方法对各位老师来说是否适合。

这只是我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摸爬滚打中摸索出来的几点不成熟的心得体会,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出。

使我再学习、再改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更好的成绩、更出色的表现!最后,我要说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