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是下一个课题即将要学习的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重要基础。这一课题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等内容,分两个课时进行讲授。此课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理解乳化现象也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可用课件展示,并注意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前八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知道化学中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且排在后面的酸碱盐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也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因此引导学生在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好有关溶液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掌握生活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科学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将课本上的每个演示实验做成课件形式,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
验现象及分析讨论得出的实验结论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实验内容更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展示课件的同时,通过现场操作多个探究性演示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
3、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鼓励学生上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并向全班强
调基础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教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固体药品的正确取用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之前所学实验操作的直观印象。
教学策略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通过对物质的分析归纳,将学生对溶液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多个教师演示实验都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解溶液的相关知识更加直观,还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讨论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意义。乳浊液及乳化现象的学习组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对化学现象更有强烈的好奇心,且他们的思维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并以感性思维为主。能较好的记住化学概念,但不能很好的去理解,且自律性普遍较差,虽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产生了某种实验现象却不会去思考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曾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可采用“演示实验和讲授相结合”、“启发引导”、“多媒体展示”、“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对本课题内容进行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4)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的魅力,感受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及课件)、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温度计、
药匙、胶头滴管、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植物油、酒精、洗涤
剂、食盐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几种常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设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面试管中的液体,这么漂亮,你想到了什么?
【释疑】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到底什么样的物质属于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一、溶液
【过渡】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探究一】蔗糖溶解
在20ml水中加入一些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蔗糖颗粒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形成什么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
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溶解过程: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
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如果把食盐放入水中,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会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氯化钠溶液,只不过氯化钠在溶液中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小结】一、溶液(多媒体展示)
1、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夜。2、溶液的组成
溶液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浓度、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2)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发生改变(如温度、压强不变),就不会发生溶质、溶剂分离的现象。
(3)混合物
4、易错提示
(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2)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但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有均一性、稳定性,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如水中可以同时溶解蔗糖、食盐等可溶物);存在形式可以是分子,也可是离子。
(4)溶液中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视为溶质。
5、溶液的命名(根据溶剂与溶质的名称命名)
“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溶剂为水时:“溶质的名称+溶液”
举例:(1)碘酒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叫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
(2)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氯化钠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6、溶液的质量
(1)m溶液= m溶质+ m溶剂
(2) V溶液≠V溶质+V溶剂
【过渡】衣服上的油渍可以用汽油清洗,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很小,而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所以水很难洗掉的油渍,用汽油就轻松洗掉了。我们做完下面的活动探究就能明白洗去油污的道理了。
【实验探究二】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