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科学第一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水》知识复习要点1-1《水到哪里去了》1.(常温)状态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2.水变成水蒸气是有(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3.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4.蒸发(面积)越大、(温度)越高、(风力)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5.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

不同点:水蒸气是气态的水,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被压缩。

水是液态,看得见、摸得着,不能被压缩。

1-2《水沸腾了》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且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2.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的酒精的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和三脚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加热要用(外焰)。

4.水沸腾过程中会看到什么现象?答:沸腾时水上下剧烈翻滚,还会产生大量白雾。

1-3 《水结冰了》1.水温在(0℃或者0℃)以下就会结冰,体积(变大);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化成水,体积变小。

2.冰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冰还是水,是固态的水,本质没变。

3.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4.碎冰里加(盐)可以使温度更低。

5.冰和水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他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不同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冰是固体,硬、光滑,会浮在水面,水结冰后体积更大。

1-4 《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或者冰的温度升至(0℃)时,冰开始融化,融化过程中会从周围吸收热量。

2.加快冰块融化的方法:一是把冰块放到温度高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单元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实验分析)、(医学研究)、(农业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中国第⼀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3、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观察蚂蚁)、(拆玩具)、(看⼩鸡出壳)、(看⾃⼰的影⼦)、(看电视机⾥有什么)等。

4、(好奇⼼)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5、18世纪初的(爱德华·琴纳)是⼀位英国乡村医⽣,他是第⼀位发现(接种⽜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6、科学家⼯作[或者说科学研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7、1824年英国医⽣(罗杰特)做了⼀个(“动起来⼩⼈”)的实验,发现了⼈眼具有(视觉暂留)。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我们发现,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平衡)。

回形针放在鹦鹉的尾巴上时,鹦鹉会站起来,因为(降低重⼼),可以让物体站起来。

9、(重⼼)越低,物体越平稳。

11、我知道的科学家有:袁隆平:培育出杂交⽔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稻之⽗”居⾥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爱迪⽣: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王”李时珍:写出《本草纲⽬》⽜顿:物理学的奠基者,发现了万有引⼒定律。

12、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13、怎样做就能成为⼀个⼩科学家?细⼼观察,从探索⾝边的问题⼊⼿,就可以进⼊科学的世界,成为⼀名科学家。

14、科学家是怎样⼯作的?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15、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作相似的活动?我观察过鱼是怎样睡觉的。

观察过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观察过蚂蚁是怎样搬运东西的。

观察过⼈为什么会有影⼦。

第⼆单元⼀、填空题:1、校园⾥(⼩草)、(树⽊)、(⼩鸟)、(蝴蝶)、(⽑⽑⾍)、(蚂蚁)、(蜻蜓)、(蜜蜂)、(松树)等都是有⽣命的物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
第一章 水和水的三态变化 小结
• 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体,生活中的水 还以哪些形态存在? ( )态、( )态、( )态
• 它们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呢?水又是一种特
殊的物质:

( )体
( )态
水蒸气 ( )体
( )态

( )体
( )态
1、水到哪里去了
•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但有一定的体积。
器的底和壁; • 三、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 四、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 五、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水沸腾了 (使用酒精灯正确方法)
• 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不 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 2、熄灭酒精灯一定不能用嘴吹,要用灯盖 盖灭。
• 3、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能用手触摸。
蒸发 根据的是(
)道理
• 问答:一、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二、冰在融化过程 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水蒸气和冰有哪些相同和不 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 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 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的更快一些呢?试一试。
• 小结:1、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 的雪也是固态的水。二、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 有一定的体积。三、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和体积,存在于空中。
5和6 溶解
• 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动 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够生存在地球上。
• 象食盐和红糖一样可以溶于水中,这种现象是溶解,有的 不能溶解如石头,木头,砂石等,还有如油类也不溶解。
• 通常加速溶解的方法,我们可以怎么去弄?一、搅拌和不 搅拌;二、加热与不加热 谁更能加速溶解。

三年级科学上册资料

三年级科学上册资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知识点第一课鲫鱼与青蛙1动物的动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有的动物幼体和体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动物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青蛙和鲫鱼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答:青蛙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后生活在陆地;而鲫鱼终生生活在水里。

)3、青蛙和鲫鱼的外形有什么不同?(答: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而鲫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青蛙的身体表面裸露,而鲫鱼的身体表面有鳞。

)4、像青蛙一样的动物属于两栖类;像鲫鱼一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5、两栖动物的特征:皮肤裸露,能分泌黏nián液,幼体生活在水里,用鳃s āi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

鱼类的特征:终生生活在水里,多数鱼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6、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娃娃鱼(大鲵)、蝾螈等;常见的鱼类有:鲑鱼、鳜鱼、鲫鱼、鲤鱼、鲢鱼、草鱼、黄鳝、泥鳅等。

2 蜻蜓与麻雀1、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什么不同?(答:蜻蜓有2对翅膀,翅膀薄而透明,有脉纹,无骨骼;而麻雀只有1对翅膀,翅膀厚,有羽毛,有骨有肉。

)2、许多动物具有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特征。

例如,蜜蜂、蝴蝶等与蜻蜓一样,具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它们属于昆虫;啄木鸟、翠鸟等像麻雀一样,身体表面覆盖羽毛,具有一对翅膀等特征,它们属于鸟类。

3、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鸟类的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恒温,卵生。

4、常见的昆虫有:蜻蜓、蝴蝶、苍蝇、蜜蜂、蚊子、蚂蚁,蝗虫、瓢虫、萤火虫等。

常见的鸟类有:翠鸟、太阳鸟、戴胜、麻雀、乌鸦、喜鹊、蜂鸟、猫头鹰、燕子、鸡、鸭、鹅等。

5、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种类繁多。

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害,我们要消灭,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我们要保护。

6.蝙蝠不是鸟类,属于哺育动物。

3 壁虎与小猫1、壁虎与小猫都生活在陆地上,都能用四肢行走。

2、像壁虎一样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像小猫一样的动物属于哺乳类。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一、我看到了什么1、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用耳朵(听)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舌头能(尝)食物的味道;,用手(摸)分辨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软硬、光滑、粗糙等。

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2、在一棵真正的的大树前,你看到过什么?答:树榴、叶片、果实、小动物、鸟巢、小鸟、青苔、还看到树根部附近的草和土壤。

二、校园的树木1、树的整体形态或大树的形状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2、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3、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获取树皮的纹路。

4、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是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在书第六页。

5、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空气,都有树干、树冠6、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三、大树和小草1、常见的小草有哪些:狗尾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像狗尾巴)、蒲公英、车前草、黄花酢浆草2、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3、树是木本植物,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桃树、苹果树。

4、草是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

5、小草和大树不同之处是:大树高大、木质茎、茎粗,很硬、寿命长;小草矮小、草质茎、茎细、很软、寿命短。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都是(生命体),长在土壤里,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有根、茎、叶。

四、水生植物1、根据茎的结构不同,植物可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4、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计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计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计划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计划1. 第一单元:动物和植物的观察- 复习动物的特征、分类和习性,通过观察不同的动物,认识它们的外形、行为和生活习惯。

- 复习植物的特征、分类和生长过程,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外形、种类和生长环境。

-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

2. 第二单元:环境与生命- 复习环境对生命的影响,了解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复习空气、水和土壤对生物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了解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维持生命所起到的作用。

-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环境与生命的理解。

3. 第三单元: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复习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通过观察天空和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变化和位置。

- 讨论太阳对地球的作用,了解光线和热量的传播。

- 复习四季的变化和天气的变化与太阳的关系。

-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认识。

4. 第四单元:物体的测量- 复习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概念和单位,通过测量实践,学习如何使用尺子、天平和容器进行测量。

- 复习温度的概念和表达方式,通过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实验,了解温度的变化和温度计的使用。

- 进行实际测量的练习,如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重量和容量,巩固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物体测量的理解。

5.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声音- 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器官,通过实际听觉实验,了解声音的性质和变化。

- 复习声音的大小和音调,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变化规律。

- 讨论声音的应用和保护,培养对声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声音的理解。

通过以上复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年级上册 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 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粉笔、水等物质都需要占据空间,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

2、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3、水占据的空间(不能)被压缩或扩张。

4、(篮球、足球、自行车胎、压缩玩具、喷水壶)等都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征。

5、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有质量)。

6、空气的质量比较(轻)。

7、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但是大量体积的空气也会有比较重的质量。

8、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9、空气被加热后会上浮。

这说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10、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11、制冷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高处),可以让冷空气下降,降低室内气温。

12、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3、生活中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都可以制造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常见的土壤类型是(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

3、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4、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5、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芝麻、花生等。

6、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等。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单元一:物体与材料1. 物体的分类:- 固体:有形状和体积,不能随意变形。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够流动并且可以被压缩。

2. 材料的用途:- 金属:制作工具、建筑材料等。

- 木材: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

- 塑料:制作玩具、包装材料等。

3. 物体的性质:- 形状:物体所具有的外形。

- 颜色:物体所反射或透过的光的颜色。

- 大小:物体的尺寸大小。

- 质量:物体所具有的重量。

单元二:生物与环境1. 植物的生长需要:- 光线: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来源。

- 水分:植物吸收的养分来源。

- 空气:植物进行呼吸所需的氧气。

2. 动物的特征:- 形态:不同动物有不同的形状和特点。

- 运动: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速度。

- 呼吸:不同动物有不同的呼吸方式。

3. 环境保护:- 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

- 分类垃圾:将垃圾进行分类,方便回收利用。

- 植树造林:保护和改善环境。

单元三:天体运动1.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造成日夜更替。

-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造成四季交替。

2. 月亮的变化:- 月相变化:月亮在不同的日期呈现不同的形状。

- 日食与月食: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星星与行星:- 星星:夜空中闪烁的光点,代表遥远的恒星。

- 行星:像星星一样亮,但会移动的天体。

以上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复习资料总结。

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回顾和掌握第一单元中涉及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游戏和实验等方式,巩固第一单元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复内容1. 第一单元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点。

2. 涉及到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重点与难点1. 掌握第一单元中的重要知识点。

2. 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科学概念。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2. 安排学生进行预和复。

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

2. 提问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课堂讲解与活动1. 对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梳理。

2. 通过小组讨论、游戏和实验等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

课堂练与反馈1. 提供相关的练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

2. 对学生的练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2. 强调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法1. 课堂练的完成情况。

2. 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的参与情况。

评价时间1. 课堂练时。

2. 课堂小结时。

五、教学资源教学材料1. 第一单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2. 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视频。

实验器材1. 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六、教学进度安排课时安排1. 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进行复。

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和讲解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

2. 第二课时:进行课堂练和反馈,进行课堂小结和总结。

以上为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科学三上第一单元1—7课复习资料

科学三上第一单元1—7课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增大。

3、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水面积越大水蒸发的越快;水面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的越快。

4、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汇入天空中,经过一些变化,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5、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6、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例子:晾衣服;吹头发;雨后路面变干等。

7、从冰柜取出的饮料瓶上出现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的现象。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100℃)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这个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3、测量水温时:手持温度计上端;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容器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在上升和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是除外);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得水。

4、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在老师帮助下使用;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惜别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放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要用手触摸。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

这就是科学上说的“冰点”。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温度)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冰在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小。

4、如果要加快冰的融化,就要用加热等方法。

6、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7、当一块冰满满地融化成水时,并周围的温度会降低。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物质在水中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等。

3、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溶解的食盐多。

4、一杯清水不能无限制地溶解食盐。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及答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及答案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1、我们吃的比较多的食物是(稀饭、馒头、鸡蛋、鱼、牛肉、白菜、西红柿、苹果等)。

2、食物的来源:(米饭来源于水稻,馒头来源于小麦,牛肉来源于牛,炒白菜来源白菜)。

3、我们每天靠吃(食物)来维持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4、我们每天一般要吃三餐,分别是(早餐、中餐、晚餐).5、我们的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营养)。

6、(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7、为了使我们能不断地(生长发育),不断地补充(活动的能量),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吃物。

8、大块食物在(口腔)中经过咀嚼被磨碎。

9、不吃(不干净)、过了(保质期)的食物。

10、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

11、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成两大类。

即来源于(植物)的食物,就是通常说的(素)菜;来源于(动物)的食物,就是通常说的(荤)菜。

12、要想知道袋装或瓶装食物的成分可以通过看(标签)来了解。

13、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

14、我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15、食物进入(口腔),经过(咀嚼)和(舌搅拌)与(唾液)混合,开始消化。

16、吃饭要(定时),(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17、膳食宝塔中,吃得最多是(谷薯)类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等。

18、按食物的来源分,我们可将玉米、小麦、苹果、蔬菜分为(植物类食物);把鸡蛋、肉类、鱼类分为(动物类食物)。

19、胃的功能是(挤压)、(磨碎)、(搅拌)食物,通过胃液初步消化,使食物变成糊状。

20、把物质加工成细小颗粒,有助于(加快)溶解;加工成较大颗粒,可以(降低)溶解速度。

21、营养平衡膳食宝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蛋类每天摄入量是(40-50克)、畜禽肉类每天摄入量是(40-75克)、盐每天摄入量是(<6克)。

22、水果的营养价值较高,是提供(维生素)的最好食物。

三上科学复习资料

三上科学复习资料

三上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1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空间。

2、将去底的瓶身对准乒乓球竖直压入乒乓球(会被压到水下面)。

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

慢慢拧开瓶盖空气跑出去了,乒乓球会(慢慢上升)。

2空气有质量吗1、(质量)是物质量的量度,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千克kg和克g)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2、(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

它的构造是(游码、平衡螺母、指针、标尺、托盘)。

使用方法:(1、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合适的砝码放到天平右盘,使天平平衡。

(即“左物右码”)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需要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

3、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

4、整理: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放到托盘支架下。

)3、(伽利略)用气泵向玻璃球打气,然后放气,分别称出质量的方法,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4、通常情况下(1立方米体积的空气质量约为1.205千克)。

3空气怎样流动1、将纸风车靠近燃烧着的蜡烛上方纸风车会(转动)。

是因为(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

2、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发明了(走马灯)。

3、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过来补充形成(风)。

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1昆虫1、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昆虫)。

2、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50%),目前已知昆虫(100余万)种。

2鱼1、金鱼、草鱼、鲫鱼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都属于鱼类。

蝌蚪,鳄鱼都不属于鱼类。

3鸟1、(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辅助飞翔)等功能。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三上科学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为100℃,并且不再发生变化。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5.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6.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冰。

7.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8.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10.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11.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12.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1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14.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5.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18.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凝结成冰,冰融化成水,这些是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19.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将纸折叠或者撕扯,改变的是它们的状态。

20.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凹进去的部分鼓起来了,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2.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距离会变得更小。

3.空气是有质量的,但空气的质量很轻。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土、营养、 水分、阳光、 空气等
营养、水分、 阳光、空气等
了解植物的一生——
向日葵的一生
种子→发芽→幼苗→
花蕾→开花→结果→枯死
树的一生
发芽—幼苗—成长—枯死
大树与向日葵的比较
大树与向日葵一生 的相同点: 都经历发芽、幼苗、 成长、枯死等阶段。
大树与向日葵一生 的不同点:
寿命的长短不同, 大树的寿命长, 向日葵的寿命短。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 精彩补白 • 1、秋天是( 落叶 )的季节。大树下,林子里,我 们可以捡到(各种各样 )的落叶。 • 2、叶也是有(生命的 )它从( 叶芽 )长成小小的 嫩叶,又慢慢长大,(变老 ) • 3、植物一片完整的叶是由( 叶柄 )和( 叶片)组 成的。 • 明辨是非 • 1、所有树叶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 2、仙人掌身上的刺就是它的叶子(√ )
18.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 (生长)、(开花)、(结果)。
• • • •

• •
• •
一、填空 1、大树是( )植物,小草是( )植物. 2、植物的叶一般由( )和( )组成,叶片上有( ) 3、樟树是( )植物,它的茎叫( )茎:狗尾草是 ( )植物,它的茎叫( )茎。 4、植物需要( )、( )、( )、( )等才能够 正常生长。 5、按生存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 )植物和( )植物。 6、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 )、( )| ( )、( )。 二、选择 1、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 ) 的寿命。A、一定 B 不一定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 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 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 和(空气)。
7.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8.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 生)、(浮萍)等。
植物的共同特征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 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营养 都会生长、发育
都能繁殖后代
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
从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 植物的一生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每 一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生老病 死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我们 应该正确地认识它。
单元知识小结: 1.( )、( )、( )、( )、( )等方法都 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 )、 ( )、 ( )、 ( )和( )等来描述。 3.小草与大树都具有( )的共同特征。 ),
17. 植物的共同特征:生长在一定的( )里; 需要( )、( )、( )和( );都会( ); 都会( );都有从生到死的( )过程。 18.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 )、 ( )、( )、( )。
17. 植物的共同特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 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 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 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陆生植物指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 水生植物指能长期在水中正常生活的植物。
陆生植物举例
樟树、桂花树、 梧桐树、紫薇树、 凤仙花、茶花、 菊花、狗尾草
水生植物举例
水葫芦、浮萍、 水花生、茭白、 金鱼藻、荷花、 睡莲、芦苇
陆生植物 生长需要
水生植物 生长需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 ) 不同、茎的( )不同、茎的( )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都生长在( )中,都 会( ),都需要( )、( )和( )。 7.水生植物都有( )( )( )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 )( )和( )。 8.水生植物有( )、( )、( )、( )等。
• • • • •物和陆生植物的相同和不同 2、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记录在维恩图中。 3、写出2种陆生植物、2种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4、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种树,根据我们平时的观察,比 较一下,写出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和不同 各三条)
4.水葫芦浮在水面的原因是叶柄部位( 里面的海绵体充满( )。
单元知识小结: 1.(看)、(听)、(摸)、(闻)、(量)等 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 (树冠的 形状)、 (树干的粗细)、 (树皮的样子)和 (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小草与大树都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4.水葫芦浮在水面的原因是叶柄部位(膨大), 里面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9.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 (阳光)和(空气);有(根)、(茎)、 (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 是(草本植物)。 10.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1.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 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2.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 (开花)、(结果)等方面。
9.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 )、 ( )和( );有( )、( )、( );都会 ( );寿命( );都是( )。
10.植物的叶一般由( )和( )组成。叶片上 有( )。 11.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 )开始生长,到 最后衰老( ),完成了一生。
12.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 ( )、( )等方面。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 习 • 精彩补白
• 1、秋天是( )的季节。大树下,林子 里,我们可以捡到( )的落叶。 • 2、叶也是有( )它从( )长成小小的 嫩叶,又慢慢长大( ) • 3、植物一片完整的叶是由( )和( ) 组成的。 • 明辨是非 • 1、所有树叶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 2、仙人掌身上的刺就是它的叶子( )
13. 能用( )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 ) 记录植物的变化。 1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植 物和( )植物。 15.植物的生存需要( )、( )、( )和 ( )。 16.植物的一生是有( )的,每种植物都有一 定的( )。
13.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 (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 植物和(水生)植物。 15.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 气)和(营养)。 16.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 都有一定的(寿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下列植物中,( )是世界上最大的花。 A、含羞草 B、大王花 C、猪笼草 3、大树是多年生( )植物。 A、木本 B 草本 4、植物的叶子一般由( )组成。 A、叶片、叶柄和叶脉 B、叶片、叶柄 5、下列,不属于植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需要水分 B、会繁殖后代 C、会运动 6、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7、下列植物中,( )能捕虫 A、大王花 B、猪笼草 C、人参 D、含羞草 三、判断 1、大树和小草都是木本植物 ( ) 2、树木的叶是多种多样的。 ( ) 3、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物质。( ) 4、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 5、树木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具有生命,我们应该爱护树木( ) 6、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叶柄大有气囊。( ) 7、我们观察树叶时,可以到树上随意摘取新鲜的叶子( ) 8、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了收获期。( ) 9、树是有生命的 ( ) 10、狗尾草的叶子和蒲公英的叶子形状相同。 ( ) 11、一般情况下,植物的叶有叶柄、叶片两部分( ) 12、狗尾草的茎是木质茎( ) 13、树一般由树冠、树干两部分组成。( ) 14、同一棵树的树叶大小相同、软硬相同。 15、松树、柳树、杨树、榆树等都是木本植物( )
说一说、填一填
• (1)一般植物的生长过程是:( )、( )、 ( )、( ). • (2)比较叶片的大小,我们可测量叶片的( ) 和( )的方法。。 • (3)从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叶会 ( )直到( ) • (4)通过对叶的测量观察我们可以知道叶子的 ( )、( )、( )、( )过程
说一说、填一填
• (1)一般植物的生长过程是:(发芽 )、(生 长 )、( 开花 )、( 结果 ). • (2)比较叶片的大小,我们可测量叶片的( 长 度 )和( 宽度 )的方法。。 • (3)从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叶会 (衰老 )直到(死亡 ) • (4)通过对叶的测量观察我们可以知道叶子的(生 长 )、(成熟 )、(衰老 )、(死亡 )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