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诊疗指南
风湿性多肌痛的症状和治疗
![风湿性多肌痛的症状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a62858283d049649b66587f.png)
风湿性多肌痛,这是1957年才出现的一个病名。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是太多, 但近20年来,这种病的发病率在呈年增高的趋势。
而且50岁以上的女性,是主要发病人群。 风湿性多肌痛,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它属于风湿免疫病。 这个病的主要特点就是;以颈部的肌肉和肩胛周围的肌肉,我们叫肩胛带肌。 还有骨盆周围的肌肉,我们叫骨盆带肌。这些肌肉的疼痛,是它的主要症状。 病人严重的疼痛、严重的僵硬,那么就影响病人的活动,长期不活动的话, 可以造成她的机体、她的关节,可以出现废用性萎缩。 风湿性多肌痛的危害: 这种病它不光是带来肌肉疼痛,还会导致僵硬,影响活动。另外还会出现肌 肉萎缩,很多患者会合并出巨细胞动脉炎,让体内的大动脉,包括脑供血的大动 脉受累,以至引发剧烈的疼痛,导致脑梗,甚至失明等等。 治疗办法: 在服用激素的同时,采用的中药内外合治的方法。在内服中药和激素的同时, 那就是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过程中,激素药一减再减,治疗五个月后激素彻底停 用了,现在的程女士,虽然还处于康复阶段,她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 祛风散寒止痛的外用药酒方:
而且似乎这样随着一个明显的特点,它是游动的疼。疼痛还在不停的游走。 几天之后,程女士的胳膊也出现了疼痛,呈对称性的肌肉疼痛,让程女士感到很 寄怪。
更让她不解的是,那种疼痛还在往上蔓延,奇怪的疼痛占领了程女士的全身, 手指还出现了僵硬,到最后让她毫无招架之力,仅仅五个月的时间,程女士原本 快乐的生活,被这莫明其妙的疼痛完全搅乱了。 到医院诊断结果是:
这道方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免疫科朱跃兰医生推荐的; 材料:白酒2500毫升
红花10克 牛膝20克 桑寄生30克 莪术20克 木瓜30克 独活20克 制作;把这六味药洗干净,晾干了以后,倒入一个泡酒用的大瓶子里,然后把2500 毫升的白酒也倒进瓶子里。 浸泡时间;15天。 用法:浸泡15天后就可以用了,用前先用雷火灸或者是艾条灸一下疼痛的部位, 这样做是尽量让毛孔打开,然后倒出10毫升的药酒,用沙布或者棉花,蘸上药酒 涂抹疼痛部位。 外用药酒功效;活血祛风散寒止痛。
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标准
![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1907f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d.png)
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标准
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1. 发病年龄大于等于五十岁。
2. 新近出现的头痛,新近出现的或出现新类型的局限性头痛。
3. 颞动脉病变,颞动脉压痛和触痛,搏动减弱,除外颈动脉硬化所致。
4. 血沉增快。
5. 动脉活检异常。
活检标本是血管炎,其特点为单核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或肉芽肿性炎症,常有多核巨细胞。
符合上述五条标准中的至少三条,即可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具体准确的信息。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健康教育PPT课件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健康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cbaa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4.png)
如吸烟和某些感染史。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出现症状时
如出现持续性头痛、视觉障碍或肌肉疼痛等,应 及时就医。
早期诊பைடு நூலகம்和治疗能有效防止并发症。
何时应就医?
定期体检
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早期发现 潜在的问题。
特别是有家族史的患者。
何时应就医?
约40%巨细胞动脉炎患者会出现风湿性多肌痛症 状。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年龄因素
这两种疾病主要影响50岁以上的成年人,尤 其是女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增大。
谁会受到影响? 种族因素
北欧血统的人群更易患巨细胞动脉炎。
而风湿性多肌痛则在所有种族中均有发生。
谁会受到影响? 其他相关风险
如何预防和治疗? 定期随访
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记录症状
保持日记,记录每天的症状变化和可能的触发因 素。
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进展。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根据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活动,避免过度疲劳。
适当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寻求支持
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心理支持对疾病管理非常重要。
谢谢观看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视觉模糊及颌部疼痛。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定义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导致全身肌肉疼痛、僵硬的 疾病,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患者常在早晨起床时感到肌肉僵硬,活动后有所 缓解。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科普讲座PPT课件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科普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b6f7d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0d.png)
谁受影响?
谁受影响? 年龄因素
这两种疾病主要影响50岁以上的成年人,特 别是白人和北欧人群。
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谁受影响? 性别差异
女性患风湿性多肌痛的比例高于男性,巨细 胞动脉炎的性别差异较小。
风湿性多肌痛的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3倍。
心理健康对于疾病管理同样重要。
如何预防和管理? 患者教育
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其更好地管理病情 。
教育内容包括症状识别、药物使用等。
谢谢观看
常用的检查包括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 )等。
何时就医?
专业医生
建议就诊于风湿免疫科或血管外科的专科医生。
专业医生能够提供更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
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炎症和减轻症状。
如何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以提高 整体健康水平。
巨细胞动脉炎与风湿性多肌痛科 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 2. 谁受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 5. 如何预防和管理?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 多肌痛?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 巨细胞动脉炎概述
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影响老年人的血管炎,主要 影响颈部和头部的动脉。
谁受影响? 遗传易感性
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这两种疾病。
尽管具体的遗传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仍 在进行中。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早期症状
如头痛、视力变化及肌肉疼痛等症状出现时,建 议及时就医。
19.巨细胞动脉炎诊治指南草案
![19.巨细胞动脉炎诊治指南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3b0009763231126edb11f3.png)
!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为防止 失 明 $一 旦 疑 有 巨 细 胞 动 脉 炎 $即 应 给 予 足 量 糖
皮 质 激 素 并 联 合 免 疫 抑 制 剂 )如 环 磷 酰 胺 *治 疗 $并 尽 可 能 弄 清 受 累 血 管 的 部 位 (范 围 及 程 度 等 $依 据 病 情 轻 重 和 治 疗 反 应 的 个 体 差 异 $个 体 化 调 整 药 物 种 类 (剂 型 (剂 量 和 疗 程 %
择 有 触 痛 或 有 结 节 的 部 位 $ 在 局 麻 下 切 取 长 度 为 !>= F. 的 颞 动 脉 $作 连 续 病 理 切 片 % 此 为 安 全 (方 便 (可 行 的 方 法 % 但 由 于 D&E 病 变 呈 跳 跃 分 布 $ 后 期 又 受 糖 皮 质 激 素 治 疗 的 影 响 $ 活 检 的 阳 性 率 仅 在 #"B>%"B 之 间 $ 因 此 $ 活 检 阴 性 不 能 排 除 D&E 诊 断 %
F:F
全身症状
>&? 发 病 可 急 可 缓 " 一 些 患 者 可 指 出 发 病 的 日 期 " 但 多
数在症状出现后数周或数月才被诊断& 前驱症状包括乏力$ 纳 差 $ 体 重 减 轻 及 低 热 !#!@ % 等 & 发 热 无 一 定 规 律 " 多 数 为 中 等 度 ! G% " 左 右 % 发 热 " 偶 可 高 达 #" " 左 右 &
! EBB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0123 4,50,.6,7 !""#3812 %391:$
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的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PPT课件
![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的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0a45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7.png)
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诊疗规范有助于实现医疗服务的标准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规范诊疗流程,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减少浪费,提高医疗效率。
提升患者满意度
规范的诊疗过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02
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 炎概述
定义和流行病学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一种以四肢及躯干近端肌肉 疼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常伴血沉增快。
并发症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例如,骨质疏松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等 药物;感染患者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此外,针对并发症的不同表 现,还可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等。
04
诊疗规范在临床实践中的应 用
病例介绍和分析
病例一
诊断
PMR和GCA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其中,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对诊断有 重要提示作用。此外,颞动脉活检是GCA确诊的金标准,但 临床上较少采用。
03
诊疗规范详解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
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 现。具体包括新近出现的肌肉疼痛、晨僵、乏力等症状,以及血沉增快、C反应 蛋白升高等实验室指标。
与其他血管炎鉴别
其他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过敏性紫癜等也可出现类似症状。通过 组织活检和免疫学检查等手段可进行鉴别诊断。
05
诊疗规范的意义和价值
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
01
02
03
规范诊疗流程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流 程,减少漏诊、误诊的可 能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和效率。
巨细胞动脉炎
![巨细胞动脉炎](https://img.taocdn.com/s3/m/0cea9a3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9.png)
巨细胞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曾称颞动脉炎、颅动脉炎、肉芽肿性动脉炎,后逐渐认识到体内任何较大动脉均可受累,是一种以病理特征命名的原因不明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具有外膜、肌性中层、内膜的大或中等动脉,属大血管炎范畴,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2~5级动脉分支(如椎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亦可累及主动脉的远端动脉,以及中小动脉(如颞动脉、颅内动脉、眼动脉等)。
GC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病理生理学涉及复杂网络及多因素,包括易感遗传背景、免疫衰老、感染、免疫病理中未知触发物激活血管树突状细胞(DC)及其后的免疫、炎症反应。
GCA是北欧西方国家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总体患病率分布因地理特征、不同国家、不同种族而不同,发病率最高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每10万人发病率为21.57,其次是北美和南美(10.89)、欧洲(7.26)、大洋洲(7.85)。
我国目前尚缺乏GCA的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隐匿或急性起病,表现为全身症状和器官受累后缺血症状。
血管病变常呈节段性、多灶性或广泛性损害。
血管全层的炎症可造成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阻塞和炎症活动部位的血栓形成,继而导致组织缺血,较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视觉丧失及脑血管事件,少数人形成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
我国GCA的实际患病率可能被低估,且诊断和治疗欠规范,为此,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2005年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GCA的诊断、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短期与长期治疗给予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隐匿或急性起病。
最常见的表现为全身症状,新近出现头痛、视觉受累症状、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三联症及风湿性多肌痛。
(一)全身症状几乎所有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全身症状,包括疲劳、乏力、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低热等,发热无一定规律,多数为低至中等度(38 ℃左右)的发热,约15%的患者可高达39~40 ℃。
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标准
![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31498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e.png)
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头部大中动脉,尤其是颞动脉。
GCA患者常表现为头痛、颞动脉搏动性疼痛、颅内动脉狭窄等症状。
GCA的确诊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组织活检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GCA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表现:1. 头痛:GCA患者头痛通常表现为颞部、颞额部或枕部胀痛,可为持续性或搏动性,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
2. 颞动脉搏动性疼痛:患者可出现颞动脉区域的明显明显压痛及搏动性剧烈疼痛。
3. 颞动脉肿块:颞动脉区域可触及明显的颞动脉增粗、硬化及伴有局部疼痛的肿块。
4. 视力障碍:患者可出现双眼视力减退、复视、视野缺损等症状。
5. 颞部皮下血肿:患者颞部皮肤下可出现明显的血肿。
6. 颞部皮肤发红、高热:患者颞部皮肤可出现发红、明显的热感。
二、实验室检查:1. C反应蛋白及血沉:GCA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血沉常显著升高。
2. 血清免疫球蛋白:患者的血清IgG及IgA水平可异常升高。
3. 血管炎标记:血管炎相关标志物如溶酶体酶和血清补体蛋白C4等可异常升高。
4. 血液细胞分析: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常升高,而血小板计数则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1. 超声检查:颞动脉超声可显示颞动脉壁增厚、回声增强及以典型的“HALO”征象。
2.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CT血管造影(CTA):可显示颞动脉狭窄、炎症及血栓形成等变化。
3.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显示炎症活跃性及全身的血管炎程度。
四、组织活检:1. 颞动脉活检:诊断GCA的“金标准”为颞动脉活检,病理组织学可见动脉壁纤维析裂及巨细胞浸润等特征。
2. 眼部活检:对于临床怀疑GCA并引起视力威胁的患者,眼部活检可加快诊断过程。
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活检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预防和措施课件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预防和措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76b77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0.png)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女性及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易受到影响 。
了解高风险人群有助于早期筛查和干预。
谁会受到影响?
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这些疾病可能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 关节炎)相关。
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谁会受到影响?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 痛的预防与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预防这些疾病? 5. 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疗?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 性多肌痛?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
定义
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影响大血管的炎症性疾病, 而风湿性多肌痛则主要影响肌肉及其周围组织。
影响的范围
这些疾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同样重要。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加重时
如果出现严重头痛、视力模糊或无法正常活动, 应立即就医。
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体检
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 潜在问题。
定期检查有助于制定预防措施。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咨询专业医生
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诊风湿免疫科医生进行 评估。
专业医生可以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
如何预防这些疾病?
如何预防这些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作息,有助于提 高免疫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多种疾病的风险。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有哪些症状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有哪些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fe7dd1c77c1cfad6195fa7c2.png)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症状,尤其是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的早期症状,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有什么表现?得了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会怎样?以及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有哪些并发病症,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常见症状:低热、乏力、盗汗、体重减轻*一、症状GCA是一种显著的异质性、系统性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多样,从不明原因的发热、间歇性跛行到失明。
GCA早期的描述强调眼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支受累导致的临床表现,但GCA本身几乎可累及全身动脉。
因此可以根据受累动脉的供血范围来分析各种临床表现。
GCA和PMR可以是单一疾病谱的两个部分,可以PMR起病,发展严重时即成为GCA。
GCA和PMR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症状,如乏力、体重下降、发热等。
大约50%的GCA病人具有PMR的临床特点,如近端骨关节肌肉的晨僵、酸痛以及疼痛。
1.全身症状病人常诉不适、乏力、发热、纳差、体重下降。
发热一般为低热,偶可达40℃,部分患者可以有盗汗。
GCA的不明原因发热较PMR常见。
对于高龄患者出现显著的纳差以及体重下降还应注意除外肿瘤。
2.与颈外动脉分支的血管炎相关的症状头痛以及头皮触痛是GCA最常见的症状,约半数以上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
GCA的头痛具有特征性,位于一侧或双侧颞部,被描述为颅外的、钝痛、针刺样痛或烧灼痛,多为持续性,也可为间歇性。
枕部动脉受累的患者可有枕部疼痛,并且梳头困难,以及睡觉时枕部与枕头接触易感疼痛。
另外还有头皮坏死的报道。
耳后动脉受累时可出现耳道、耳郭以及腮腺的疼痛。
下颌间歇性运动障碍以及疼痛,尤其是咬肌咀嚼时更为明显,该症状对GC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约发生于50%的GCA患者。
上颌动脉以及舌动脉受累,可以在咀嚼和说话时出现下颌关节以及舌部疼痛,并有舌坏疽的报道。
颞动脉受累时呈突出的、串珠样改变,触痛,可触及搏动,但亦可无脉。
中华医学会风湿热诊治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风湿热诊治指南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553d270722192e4536f646.png)
风湿热!9&+,-./’:;+<+9"是上呼吸道3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有全身结缔组织病变#尤好侵犯关节$心脏$皮肤#偶可累及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本病有反复发作倾向#心脏炎的反复发作可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潮湿和寒冷是重要诱因%初发年龄以=>?@岁多见#主要发生在学龄期##岁以前发病很少见#而!A 岁以后也较不常见%男女比例相当%居室过于拥挤$营养低下$医药缺乏有利于链球菌繁殖和传播#多构成本病流行%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本病的发病率已有大幅度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广大地区的发病率仍甚高%流行期受链球菌感染而未经治疗的患者中风湿热的发病率为?B>CB %?==!&?==A 年我国中小学生年发病率为!"D?"万#风湿性心脏病为!!D?"万#风湿热患病率约$"D?"万左右%城乡发病率比较#农村高于城市%!临床表现?8?症状与体征?8?8?前驱症状’在典型症状出现前!>E 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表现#如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但临床上超过半数患者因前驱症状轻微或短暂而未能主诉此现病史%?8?8!典型表现’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舞蹈病%这些表现可以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并可产生许多临床亚型%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表现不常见#通常只发生在已有关节炎$舞蹈病或心脏炎的患者中%A"!>@"!患者有不规则发热#中度发热较常见#亦可有高热#但发热无诊断特异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受累为主#局部可有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有时有渗出%关节疼痛很少持续?个月以上#通常在!周内消退%关节炎发作之后无变形遗留%水杨酸制剂对缓解关节症状疗效颇佳%关节痛可继气候变冷或阴雨而出现或加重%轻症及不典型病例可呈单关节或寡关节$少关节受累#或累及一些不常见的关节如髋关节$指关节$下颌关节$胸锁关节$胸肋间关节#后者常被误认为心脏炎症状%"心脏炎’患者常有运动后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主诉%二尖瓣炎时可有心尖区高调$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或短促低调舒张中期杂音!%.9+F :00-G5杂音"%主动脉瓣炎时在心底部可听到舒张中期柔和吹风样杂音%窦性心动过速!入睡后心率仍"?""次D-’("常是心脏炎的早期表现%风湿热的心包炎多为轻度#超声心动图可测出心包积液#心脏炎严重时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轻症患者可仅有无任何其他病理或生理原因可解释的进行性心悸$气促加重!心功能减退的表现"#或仅有头晕$疲乏$软弱无力的亚临床型心脏炎表现%心脏炎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在初次发病的有关节炎的风湿热患者中大约风湿热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通信作者’余步云#A?"EC"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科可冲击治疗#每3~4周0.5~1.0!4D-!体表面积%每周甲氨蝶呤A>!A -4#静脉或肌肉注射或口服%新一代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3$霉酚酸酯$来氟米特等疗效有待证实%在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参照其他有关章节"%3.3扩血管抗凝改善血循环’使用扩血管$抗凝药物治疗#能部分改善因血管狭窄较明显所致的一些临床症状#如地巴唑20mg #每日3次(妥拉唑林25~50mg #阿司匹林75~100mg #每日1次#双嘧达莫!潘生丁"25mg #每日3次等%对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3.4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为大动脉炎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已应用治疗肾动脉狭窄及腹主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等#获得较好的疗效%3.5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目的主要是解决肾血管性高血压及脑缺血%①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部严重缺血或视力明显障碍者#可行主动脉及颈动脉人工血管重建术$内膜血栓摘除术或颈部交感神经切除术%②胸或腹主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人工血管重建术%③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可行肾脏自身移植术或血管重建术#患侧肾脏明显萎缩者可行肾切除术%④颈动脉窦反射亢进引起反复晕厥发作者#可行颈动脉体摘除术及颈动脉窦神经切除术%⑤冠状动脉狭窄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支架置入术%"预后本病为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变#受累后的动脉由于侧支循环形成丰富#故大多数患者预后好#可参加轻度工作%预后主要取决于高血压的程度及脑供血情况#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其并发症有脑出血$脑血栓$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失明等%死因主要为脑出血$肾功能衰竭%!收稿日期’2004-01-05"!本文编辑’郝慧琴"9":有心脏炎!大约9":的心脏受累的成年患者"其心脏损害在更晚时才被发现!!环形红斑#出现率;!<!9!"皮疹为淡红色环状红斑$中央苍白"时隐时现"骤起"数小时或=< !>消退"分布在四肢近端和躯干!环形红斑常在链球菌感染之后较晚才出现!"皮下结节#为稍硬$无痛性小结节"位于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尤其肘$膝$腕$枕或胸腰椎棘突处"与皮肤无粘连"表面皮肤无红肿炎症改变"常与心脏炎同时出现!发生率!!<=;!!#舞蹈病#常发生于#<?岁儿童!为一种无目的$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动作"面部可表现为挤眉眨眼$摇头转颈$呶嘴伸舌!肢体表现为伸直和屈曲$内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后等无节律的交替动作"激动兴奋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情绪常不稳定"需与其他神经系统的舞蹈症相鉴别!国内报告发生率@!左右"国外报告有的高达@"!!$其他症状#多汗$鼻出血$瘀斑$腹痛也不少见"后者有时误诊为阑尾炎或急腹症"此可能为肠系膜血管炎所致!有肾损害时"尿中可出现红细胞及蛋白!至于肺炎$胸膜炎$脑炎近年已少见!=8!实验室检查可测出链球菌感染指标$急性期反应物增高以及多项免疫指标异常!咽拭子培养的链球菌阳性率在!"!<!9!左右"抗链球菌溶血素%A&’3BA(及抗C73酶DE阳性率分别均在9"!<$9!左右"后者持续高峰时间较长"对判断链球菌感染病因有较大意义!初发风湿热急性期血沉’FB*(和%反应蛋白’%*G(阳性率较高"可达$"!!但来诊较晚或迁延型风湿热"FB*加速的阳性率仅;"!左右"%*G阳性率可下降至!9!或更低"但血清糖蛋白电泳%=及%!增高可达?"!"较前二者敏感!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如免疫球蛋白’H4I$ H4J($循环免疫复合物’%H%(和补体%@K增高约占9":< ;"!!特异性免疫指标对诊断风湿性心脏炎有重要意义!其中抗心肌抗体’3L*3(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FMHB3法测定阳性率分别为#$8@!和?"!"抗3组链球菌菌壁多糖抗体’3BG(阳性率?"!<$"!"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试验’G%3(阳性率在$"!以上"后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8@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对风湿性心脏炎有较大意义!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窦性心动过速$GD*间期延长和各种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可发现早期$轻症心脏炎以及亚临床型心脏炎"对轻度心包积液较敏感!心肌核素检查’F%N(可测出轻症及亚临床型心肌炎!!诊断要点!8=典型的急性风湿热#传统上采用=OO!年修订的)0(+5标准"其内容包括#&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次要表现#关节痛"发热"急性期反应物’FB*$%*G(增高"GD*间期延长!!有前驱的链球菌感染证据#即咽拭子培养或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或链球菌抗体效价升高!如有前驱的链球菌感染证据"并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者"高度提示可能为急性风湿热!但对以下"种情况"又找不到其他病因者"可不必严格遵循上述诊断标准"即#以舞蹈病为惟一临床表现者)隐匿发病或缓慢发生的心脏炎)有风湿热史或现患风湿性心脏病"当再感染3组链球菌时"有风湿热复发高度危险者!!8!不典型或轻症风湿热#常不能达到)0(+5’=OO!年(修订标准"可按以下步骤作出诊断#’=(细心问诊及检查以确定有无主要或次要表现!如轻症的心脏炎常表现为无任何原因而出现逐渐加重心悸$气短!低热需作定期体温测量才能发现"临床上可仅有头晕$疲乏主诉!’!(有条件的医院可作特异性免疫指标检查!如抗心肌抗体"只需荧光显微镜即可实施"3BG和G%3阳性高度提示风湿性心脏炎存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心肌核素检查可发现轻症及亚临床型心脏炎’有时对临床表现单纯关节炎的病例也可测出阳性结果(!’#(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类风湿关节炎#与本病的区别是关节炎呈持续性"伴晨僵"类风湿因子效价升高"骨及关节损害明显)(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特殊的皮疹"如蝶形红斑"高效价的抗核抗体$抗>5C73及抗B-抗体阳性"可有肾及血液系统的损害!!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骶髂关节炎和肌腱端炎表现" LM3DE!?阳性"有家族发病倾向)"其他反应性关节炎#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下肢关节炎为主!伴肌腱端炎$腰痛"LM3DE!?阳性)#结核感染过敏性关节炎’G0(K+/病(#有结核感染史"结核菌素皮试阳性"非甾类抗炎药疗效不佳"抗结核治疗有效)$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进行性贫血$瘀斑$脾肿大$栓塞$血培养阳性))病毒性心脏炎#有鼻塞$流涕$流泪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病毒中和试验$抗体效价明显增高"有明显及顽固的心律失常!上述疾病的早期与风湿性关节炎或心脏炎常易混淆"容易造成误诊"排除性诊断是确诊风湿热的一个不可少的诊断步骤!"治疗方案及原则治疗目标为清除链球菌感染"去除诱发风湿热的病因)控制临床症状"使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及其他症状迅速缓解"解除风湿热带来的痛苦)处理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8=一般治疗#注意保暖"避免潮湿和受寒!有心脏炎者应卧床休息"待体温正常$心动过速控制$心电图改善后"继续卧床休息@<#周后恢复活动!急性关节炎早期亦应卧床休息"至血沉$体温正常后开始活动!@8!消除链球菌感染灶#这是去除风湿热病因的重要措施"否则本病将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目前公认苄星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对初发链球菌感染"体重!?P4以下可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万Q"体重在!?P4以上用=!"万Q一个剂量即可!对再发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的继发性预防用药#应视病情每=<@周肌肉注射上述剂量=次"至链球菌感染不再反复发作后"可改为每#周肌肉注射=次!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改用红霉素"8!94"每日#次"或罗红霉素风湿性多肌痛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风湿性多肌痛!901:-:.14’.;&+,-./’<.#=>*"多发生于老年人#以近端肌群!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颈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特征#伴血沉显著增快和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本病病因不明%一般为良性过程且与年龄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发病渐增多#?"岁之前患本病者甚少%女性较男性多!@A 倍%有家族聚集发病现象%该病可与巨细胞动脉炎!B%3"见于同一患者#提示两者关系密切#但二者之间的确切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我国=>*并不少见%!临床表现C8C症状与体征&!一般症状&发病前一般状况良好#可突然起病#晨间醒来出现肩背或全身酸痛$不适$低热$乏力等症状’亦可隐袭起病#历时数周或数月#且多伴有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颈肌$肩肌及髋部肌肉僵痛#可单侧或双侧#亦可局限于某一肌群%严重者不能起床#上肢抬举受限#下肢不能抬举#不能下蹲#上下楼梯困难等%但这些症状与多发性肌炎不同#活动困难并非真正肌肉无力#而是肌肉酸痛所致%有些病变也可累及肢带肌肌腱附着部#有些也可出现腕及指间通信作者&孟济明#!""#AA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科C?"-4#每日!次#疗程C"D %或用林可霉素$头孢类或喹诺酮类亦可%近年有提出#阿奇霉素?D 疗程方案&CE 岁以上患者第C 天?""-4FD #分两次服#第!@?天!?"-4顿服%经上述足疗程治疗后#可继用红霉素"8?4FD 或磺胺嘧啶!或磺胺噻唑""8?4#每日C 次!体重!!G H4者"#或C 4#每日C 次!体重!!G H4者"作长期预防%但要注意多饮水#定期复查血象#以防白细胞减少%继发预防期限&应根据患者年龄$链球菌易感程度$风湿热发作次数$有无瓣膜病遗留而定%年幼患者$有易感倾向#反复风湿热发作#有过心脏炎或遗留瓣膜病者#预防期限应尽量延长#最少C"年或至#"岁#甚至终身预防%对曾有心脏炎#但无瓣膜病遗留者#预防期限最少C"年#儿童患者至成年为止%对单纯关节炎#预防期限可稍缩短#儿童患者最少至!C 岁或持续$年#成人患者最少?年%A8A 抗风湿治疗&对单纯关节受累#首选非甾类抗炎药#常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开始剂量成人A@#4FD #小儿$"@C""-4(H4IC(D JC #分A@#次口服%亦可用其他非甾类抗炎药#如萘普生$消炎痛等%对已发生心脏炎者#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常用泼尼松#开始剂量成人A"@#"-4FD #小儿C8"@C8?-4(H4JC (D JC #分A@#次口服#病情缓解后减量至C"@C?-4FD 维持治疗%为防止停用激素后出现反跳现象#可于停用激素前!周或更早一些时间加用阿司匹林#待激素停用!@A 周后才停用阿司匹林%对病情严重#如有心包炎$心脏炎并急性心力衰竭者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C"-4FD 或氢化可的松!""-4FD #至病情改善后#改口服激素治疗%抗风湿疗程#单纯关节炎为E@$周#心脏炎疗程最少C!周#如病情迁延#应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延长疗程至病情完全恢复为止%亚临床心脏炎的处理&既往无心脏炎病史#近期有过风湿热#只需定期追踪及坚持长效青霉素预防#无需特殊处理%对曾患心脏炎或现患风湿性心脏病者可根据实验室检查!如血沉$抗心肌抗体或3K=$=%3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体征的变化而制定具体治疗措施&!如仅有轻微体征改变而上述各项检查正常者#无需抗风湿治疗#应继续追踪观察’"如实验室检查变化明显#但无其他原因解释#可试行!周的抗风湿治疗!一般用阿司匹林"#如!周后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则不需进一步处理#如实验室检查仍不正常#可再继续抗风湿治疗!周后复查有关项目%如仍不阴转#又有可疑症状及体征或超声心动图或心电图改变者#需进行正规抗风湿治疗’#如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的改变#而无其他原因解释者#虽无明显症状#应作进一步观察及作一疗程抗风湿治疗%对有舞蹈病的患者应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镇静剂#如安定$巴比妥或氯丙嗪等#应尽量避免强光噪音刺激%A8#并发症和合并症治疗&在风湿热治疗过程或风湿性心脏病反复风湿热活动时#患者易患肺部感染#重症可致心功能不全#有时并发心内膜炎$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还会合并冠心病以至急性心肌梗死%这些情况可能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与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长期治疗有关#亦可能与近年风湿热发病倾向于轻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寿命较过去延长而并发各种老年疾病有关%故在治疗过程激素及非甾类抗炎药的剂量和疗程要适当#以免促使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出现和加重%同时需警惕各种可能性出现#加以及时处理#如心功能不全#应予小剂量洋地黄和利尿剂’如感染应针对不同病情#选择有效抗生素’代谢异常及冠心病的治疗亦应及时发现和处理%!收稿日期&2004-01-06"!本文编辑&郝慧琴"。
风湿性多肌痛53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风湿性多肌痛53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32721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c.png)
风湿性多肌痛53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达古拉;原荣;李鸿斌;王勇【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诊疗特点,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6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确诊为风湿性多肌痛5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结果患者多为女性,男女比为1∶2.8,平均发病年龄(66.96±9.51)岁,平均病程(11.80±6.23)个月.临床表现以累及颈后肌、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痛多见,其次为多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发热以及体重下降.本资料中女性患者颈肩痛和骨盆带肌痛比例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血沉增快者占94.3%,平均为(49.30±25.56)mm/h;C 反应蛋白升高者为84.9%,平均为(33.95±24.89)mg/L.轻中度贫血15例(28.3%).治疗及预后方面,单用泼尼松治疗者为15例(28.3%),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为38例(71.7%);41例(77.4%)患者病情持续缓解,12例(22.6%)患者病情复发.结论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女性,以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伴晨僵多见,小剂量激素治疗后有效.%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yalgia rheumatic (PMR) and its response to treatment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and reduce the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es.Methods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 treatment response in 53 patients from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2008 to September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PMR occurred more common in females.The sex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2.8,the average age of (66.96±9.51) years;the mean duration of (11.80±6.23) monuths.The shoulder girdle muscles and hip girdle muscleswere more affected,followed by joint pain,morning stiffness,fever and weight loss.In this case,the ratio of shoulder girdle and hip pain in female pati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male patients (P < 0.05).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was increased in 94.3% of the cases in the study,the average amount of (49.30±25.56) mm/h.C-reactive protein (CRP) were seen in 84.9%of the cases,the average amount of (33.95±24.89)mg/L.Of the total cases,mild to moderate anemia was seen in fifteen patients (28.3%).Fifteen patients (28.3%) required single medication of prednison,thirty-eight patients(71.7%)combined prednison and immunosuppressor.Forty-one patients (77.4%)sustained remission,twelve patients (22.6%)relapsed.Conclusion PMR occured more common in elderly female patients over 50 years old.The incidence rate of shoulder girdle muscles and hip girdle muscles with morning stiffness were more affected.Small dosage of hormone therapy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7(014)007【总页数】4页(P49-52)【关键词】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作者】达古拉;原荣;李鸿斌;王勇【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病案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PMR)是以近端肌群(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颈肌疼痛、僵硬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伴有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显著增快,病程中可出现发热、体重下降、乏力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1]。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病人的护理PPT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病人的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9422415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1.png)
护理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减少压力,保持积 极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护理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 注意并发症
警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视力损害、关节功能 障碍,及时就医。
若出现严重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巨细胞动脉炎与风湿性多肌痛的 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与风湿性多肌痛? 2. 有哪些症状与体征? 3. 如何进行护理? 4. 如何促进康复? 5. 护理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与风湿性 多肌痛?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与风湿性多肌痛?
定义
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主要影响大型动脉的炎症性 疾病,常见于老年人。风湿性多肌痛则是以全身 性肌肉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谢谢观看
如何促进康复? 营养支持
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增加富含抗氧化物和 抗炎食品的摄入。
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
如何促进康复?
定期复查
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 方案。
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血液检验等检查 。
护理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
护理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及家属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不随意 更改用药。
风湿性多肌痛通常伴随巨细胞动脉炎发生。
有哪些症状与体征?
Hale Waihona Puke 有哪些症状与体征? 巨细胞动脉炎的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颈部疼痛、视觉障碍等 症状,伴随动脉压痛。
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丧失或中风。
有哪些症状与体征? 风湿性多肌痛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肩部、臀部及大腿肌肉的疼痛与 僵硬,晨起时尤为明显。
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https://img.taocdn.com/s3/m/95999a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3.png)
风湿性多肌痛【病例】患者女性,65岁,因“双侧颈肩部及臀部肌肉疼痛3个月,加重7+天”入院。
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肩部及臀部肌肉疼痛,伴晨起时肌肉僵硬感,活动后症状稍有缓解,伴有双腕关节及胸锁关节疼痛,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8℃,曾院外间断使用泼尼松20mg/d,症状可缓解。
7+天前,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伴有双上肢活动受限,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
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心、肺、腹部查体(-),诉肩周肌肉剧烈疼痛,双肩关节活动受限,双侧颈部肌肉及肩周肌肉轻压痛,余肌肉无压痛,肌力正常,双腕关节肿胀,轻压痛。
辅助检查:轻度贫血,肝肾功(-),ESR 50mm/h,CRP 升高,肌酶正常,肌电图正常,免疫检查:自身抗体谱(-),双手X 线片示双腕关节软组织肿胀,X线胸片及腹部B超正常。
【疾病概述】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为一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白种人较其他人种发病率高,表现为颈、肩胛带及骨盆带肌肉疼痛和僵硬,通常伴有全身反应,如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等;本病与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arteritis,GCA)关系密切,文献报道有70%的GCA合并PMR,二者关系目前尚不清楚,PMR可单独出现。
【糖皮质激素适应证及给药方案】(1)治疗原则:治疗目的为控制肌肉疼痛,改善晨僵及全身症状。
消除本病患者顾虑至关重要,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防止病情复发。
适当加强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2)糖皮质激素适应证:NSAIDs对于PMR患者有效率约为10%~20%,如用药2~4周后效果不明显或开始治疗时症状严重应该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为本病的首选药物,适用于NSAIDs难以控制、重症PMR患者。
(3)给药方案:可采用每日口服糖皮质激素疗法。
泼尼松起始剂量为10~20mg/d,通常日用量为15mg/d。
该病对糖皮质激素颇为敏感,短期用药即可出现临床症状改善,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趋于正常。
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https://img.taocdn.com/s3/m/2f204df6eff9aef8951e0602.png)
风湿性多肌痛(PMR)概念初步理解:不少老年妇女,会突然感到肌肉剧烈疼痛,活动不便,而且病变范围很大,最初可能一侧,最后两侧,上下肢体、躯干均受累及,夜半至晨起更明显,僵硬,病人甚至不能持物,不能梳头、穿衣,不能上下楼梯,更有连起床、翻身均困难。
至医院就诊,往往误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但病人的关节并非疼痛的主要部位,而且无关节肿胀,服用阿司匹林及雷公藤等效果并不好。
其实,经进一步检查知道,这是一种称风湿性多肌痛的风湿病。
病因不很明确,有人认为与年龄、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
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妇女,主要特点为四肢近端和躯干部位的肌肉疼痛和晨僵,以肩胛带、骨盆带尤突出,但肌肉无压痛。
除此之外,还有较明显的全身反应,如低热、疲乏、食欲不振,检查血沉明显增加。
若得不到及时诊治,病人往往呈消耗性疾病样改变,体重明显下降,贫血,全身衰竭,然而如能及时诊断并加用小剂量激素,病人则呈奇迹般恢复,短时间可判若两人。
当然,本病可以与一种叫巨细胞动脉炎的疾病同时存在,此时,激素的用量和疗效则完全不同,预后亦无单纯风湿性多肌痛好。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有全身症状,如疲倦、低热、体重减轻,并可能作为首发症状。
不合并巨细胞动脉炎(GCA)的PMR患者很少出现高峰热。
2.近端骨关节肌肉疼痛以及晨僵PMR是以对称性的近端关节和肌肉的疼痛酸痛以及晨僵为特征,以肩关节、颈以及骨盆带肌肉最为突出,常呈对称性分布有时远端肌群以及关节也可受累。
70%以上的患者肩胛带疼痛最先发生,然后发展到四肢近端、颈、胸、臀等部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上述症状可以突然起病,也可隐匿起病,持续数周到数月。
疼痛以及晨僵在早晨以及活动时加重,上述症状可能较重并使患者日常活动受限,以致不能翻身和深呼吸。
肌肉可以出现触痛,影响活动并致失用性萎缩,并且可能出现肌肉挛缩。
肌力通常正常。
3.关节症状PMR的关节病变主要表现为肌腱炎和滑膜炎。
多中心的研究显示,PMR轻中度的滑膜炎主要影响近端关节、脊柱和肢体带,如肩关节最常受累;另有15%~50%出现外周关节滑膜炎,以膝关节和腕关节最多见。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疾病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bdd6da3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8.png)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疾病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是一种以侵害颅动脉为主的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
在19世纪,Jonathon Hutchinson首次描述了一位因颞动脉触痛而致戴帽困难的男性患者,此后渐渐明确了GCA的临床特点,它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早年发觉的巨细胞动脉炎病例几乎都是颞动脉受累,伴有颞部头痛、头皮及颞动脉触痛,因此又称为颞动脉炎(temporal arteritis,TA)、肉芽肿性血管炎或颅动脉炎。
现在知道TA主要累及从主动脉弓发出的动脉分支,也可累及其他中等大小的动脉。
血管炎症部位可形成肉芽肿,含有数量不等的巨细胞,故现在多称为巨细胞动脉炎。
巨细胞是指任何巨大的细胞,可有一个或多个核,如多核巨细胞(multinuclear giant cell,MGC)。
它包括病理相像而临床表现不同的两个疾病,即颞动脉炎(temporal arteritis,TA)和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disease)。
GCA以颞部头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以及失明为临床特点,其发病年龄均在50岁以上。
病因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GCA以及PMR的详细病因尚不清晰,虽然二者的发病与年龄、地域分布以及人种相关,但年龄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详细作用却不甚清晰。
PMR和GCA有家庭聚集现象。
欧美白人发病率明显高于黑人,而且北欧与美国的白人之间存在相同的种族背景。
HLA-DR4在GCA的消失频率较正常对比人群高出2倍,因此HLA-DR4可能是主要的遗传因素。
进一步试验发觉HLA-DR4的等位基因HLA-DRB1与GCA的关系最为亲密,其基因多态性主要位于第2高变区。
有学者认为细小病毒B19和肺炎衣原体与GCA的发病有关,但准确结果尚需进一步讨论证明。
(二)发病机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加GCA的发病,其病理特点是影响大动脉为主,伴有各种细胞因子生成的慢性炎症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第一节风湿性多肌痛【概述】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多发于老年人,以近端肌群(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颈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特征,伴血沉显著增快和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本病病因不明。
一般为良性过程且与年龄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发病渐增多,50岁之前患本病者甚少。
女性较男性多2~3倍。
有家族聚集发病现象。
我国PMR并不少见。
【临床表现】1.症状与体征(1)一般症状:发病前一般状况良好,可突然起病,晨间醒来出现肩背或全身酸痛、不适、低热、乏力等症状;亦可隐袭起病,历时数周或数月,且多伴有体重减轻等。
(2)典型症状:颈肌、肩肌及髋部肌肉僵痛,可单侧或双侧,亦可局限于某一肌群。
严重者不能起床,上肢抬举受限,下肢不能抬举,不能下蹲,上下楼梯困难等。
但这些症状与多发性肌炎不同,活动困难并非真正肌肉无力,而是肌肉酸痛所致。
有些病变也可累及肢带肌肌腱附着部,有些也可出现腕及指间关节疼痛和水肿,甚至出现胸锁、肩、膝或髋关节的一过性滑膜炎。
2.辅助检查:(1)可有轻至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沉显著增快( 50mm/h魏氏法);C反应蛋白增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一致。
(3)肝酶可轻度升高,但反映横纹肌炎症的血清肌酶多在正常范围内。
(4)肌电图和肌活检无炎性肌病的依据。
(5)抗核抗体和其它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通常均为阴性。
(6)肩、膝或髋关节可有少量滑膜腔积液,为非特异性炎症性反应。
【诊断要点】老年人有不明原因发热,血沉增快和不能解释的中度贫血,并伴举臂、穿衣、下蹲及起立困难,在排除肿瘤等其他疾病后要考虑风湿性多肌痛。
1.诊断标准可根据下述6条临床特征作出诊断:(1)发病年龄≥50岁。
(2)颈部、肩胛部及骨盆部肌肉僵痛,至少两处,并伴晨僵,持续四周或四周以上。
(3)血沉≥50mm/h(魏氏法)。
(4)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阴性。
(5)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15mg/d)治疗反应甚佳。
(6)须除外继发性多肌痛症。
2.鉴别诊断(1)巨细胞动脉炎(GCA):风湿性多肌痛与巨细胞动脉炎关系密切,在风湿性多肌痛中若出现下列情况应注意除外合并巨细胞动脉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颞动脉怒张、搏动增强或减弱并伴有触痛;伴有头皮痛、头痛或视觉异常等,均需进一步作颞动脉超声、血管造影或颞动脉活检等。
(2)类风湿关节炎:持续性对称性小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常有类风湿因子阳性。
而风湿性多肌痛虽可有关节肿胀,但无持续性小关节滑膜炎,无关节破坏性病变和无类风湿结节,通常类风湿因子阴性。
(3)多发性肌炎:该病肌无力更为突出,伴肌萎缩、血清肌酶活性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为肌炎表现,而风湿性多肌痛患者肌酶、肌电图和肌活检正常,肌痛甚于肌无力。
(4)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该综合征躯体疼痛有固定的敏感压痛点,如颈肌枕部附着点,斜方肌上缘中部,冈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第二肋骨与软骨交界处外侧上缘,肱骨外上髁下2cm处,臀部外上象限臀肌皱褶处,大转子后2cm处,膝关节内侧鹅状滑囊区等9处,共18个压痛点。
并伴有睡眠障碍,紧张性头痛,激惹性肠炎,激惹性膀胱炎,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
(5)排除其他疾病:如结核等感染性疾病;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或其他肿瘤;并注意同其他风湿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相区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作好解释工作,解除顾虑,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防止病情复发。
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2.药物治疗(1)非甾类抗炎药:对初发或较轻病例可试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双氯芬酸等。
约10%~20%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控制症状。
但难以防止并发症发生。
用药注意常规见类风湿关节炎。
(2)糖皮质激素:一般病例首选泼尼松10~15mg/d口服。
若诊断无误,一周内症状应明显改善,血沉开始下降。
对病情较重,发热、肌痛、活动明显受限者,可以泼尼松15~30mg/d,随着症状好转,血沉接近正常,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10mg/d,维持时间不应少于6~12月。
减量过早、过快或停药过早,可导致病情复燃或复发,大多数患者在2年内可停用激素,少数患者需小量维持多年。
必须指出,对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应特别注意其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及时给以相应治疗甚为重要。
(3)免疫抑制剂:对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禁忌症,或效果不佳,或减量困难、或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7.5~15mg/w,或其它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经过适当的治疗,PMR的病情可迅速控制、缓解或痊愈;亦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疾病后期也可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或肩囊挛缩等严重情况。
PMR如不发展为GCA,预后较好。
第二节巨细胞动脉炎【概述】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 G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
GCA是以血管内层弹性蛋白为中心的坏死性全层动脉炎,伴肉芽肿形成,可有巨细胞,一般无纤维素样坏死。
由于内膜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和阻塞,造成组织缺血。
血管病变常呈节段性、多灶性或广泛性损害。
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弓起始部的动脉分支(如椎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亦可累及主动脉的远端动脉(如腹主动脉),以及中小动脉(颞动脉、颅内动脉、眼动脉、后睫动脉、中央视网膜动脉等),故属大动脉炎范畴。
因典型患者呈颞部头痛,头皮及颞动脉触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因而GCA又称为颞动脉炎(temporal arteritis,TA);又因累及颅内动脉称为颅动脉炎(cranial arteritis);又由于巨细胞动脉炎为全层坏死性动脉炎,常形成巨核细胞肉芽肿,故有人称其为肉芽肿性动脉炎(granulomatous arteritis)。
【临床表现】GCA往往伴有风湿性多肌痛。
该病几乎都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50~90岁之间,小于50岁者很少。
女性发病高于男性,有显著的地域分布。
我国较少见。
及时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可使预后大为改观。
1.全身症状GCA发病可急可缓,一些患者可指出发病的日期,但多数在症状出现后数周或数月才被诊断。
前驱症状包括乏力、纳差、体重减轻及低热(42%)等。
发热无一定规律,多数为中等度(38℃左右)发热,偶可高达40℃左右。
2.器官受累症状依据受累血管的不同而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情可轻可重。
(1)头部:颞动脉、颅动脉受累而出现头部症状,以头痛最为常见,约半数患者为首发症状。
头痛表现为新近发生的、偏侧或双侧或枕后部剧烈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或持续性胀痛,并伴有头皮触压痛或可触及的痛性结节,头皮结节如沿颞动脉走向分布,具有诊断价值。
头痛可持续性也可间歇性发作。
头痛剧烈程度与血管炎严重程度不一定一致。
典型的颞动脉受累表现为动脉屈曲、怒张、搏动增强。
也可因血管闭塞致搏动消失。
(2)眼部:常表现为黑蒙、视物不清、眼睑下垂、复视、部分失明或全盲等。
可为一过性症状,也可为永久性。
眼动脉或后睫动脉受累引起缺血性视神经炎是失明的最常见原因,中央视网膜动脉阻塞、动脉炎所致的枕部皮质梗死也可引起失明。
失明可以是初发症状,但一般出现在其它症状之后数周或数月。
视觉障碍初始可为波动性,以后变为持续性,可呈单侧或双侧,一侧失明如未积极治疗,对侧可在1~2周内被累及。
眼底检查:早期常为缺血性视神经炎。
视乳头苍白、水肿;视网膜水肿,静脉曲张,可见绵絮样斑及小出血点。
后期可见视神经萎缩等。
眼肌麻痹也较常见,眼睑下垂,上视困难,时轻时重,常与复视同时出现。
有时可见到瞳孔不等大,或出现霍纳(Horner)征。
眼肌麻痹可能由颅神经或眼肌病变引起,出现时轻时重的向上凝视困难。
(3)间歇性运动障碍:约2/3患者因面动脉炎,局部血供不良,引致下颌肌痉挛,出现间歇性咀嚼不适、咀嚼疼痛、咀嚼停顿和下颌偏斜等;有时因舌肌运动障碍出现吞咽困难、味觉迟钝、吐字不清等。
严重的面动脉狭窄可导致下颌肌痉挛或舌部坏疽。
间歇性运动障碍也可影响到四肢,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上肢活动不良。
(4)神经系统表现:约30%患者出现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如由于颈动脉或椎动脉病变而出现发作性脑缺血、中风、偏瘫或脑血栓等,是GCA主要死因之一。
由于神经血管病变引致的继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单神经炎、周围多神经炎、上、下肢末梢神经炎等。
偶尔表现出运动失调、谵妄、听力丧失等。
(5)心血管系统表现:GCA躯体大血管受累约10%~15%,可累及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冠状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等。
因而可导致锁骨下动脉等部出现血管杂音、动脉搏动减弱或无脉症、假性动脉瘤、上、下肢间歇性运动障碍等。
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炎和心包炎等。
(6)呼吸系统表现:GCA较少累及呼吸系统(10%),可表现为持续性干咳、咽痛、声嘶等。
可能是受累组织缺血或应激所致。
(7)其他:精神症状表现为抑郁或意识模糊。
甲状腺及肝功能异常也有报道。
对称性关节滑膜炎很少见。
4.实验室检查(1)轻到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有时贫血较重。
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正常,血小板计数可增多。
(2)活动期血沉增快(常高达100mm/h)和(或)CRP增高,约1%的患者血沉正常。
(3)白蛋白减少,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症和 2球蛋白增高,碱性磷酸酶可升高。
(4)肌酶、肌电图、肌肉活检正常。
5.颞动脉活检是诊断GCA的可靠手段,特异性100%。
选择有触痛或有结节的部位,在局麻下切取长度为2~3cm的颞动脉,作连续病理切片。
此为安全、方便、可行的方法。
但由于GCA病变呈跳跃分布,后期又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活检的阳性率仅在40%~80%之间,因此,活检阴性不能排除GCA 诊断。
6.影象学检查为探查不同部位血管病变,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素扫描、CT或动脉造影等检查。
【诊断要点】巨细胞动脉炎极易误诊或漏诊。
对有原因不明的老年人发热和血沉明显增快的,尤其有头皮触痛、颞动脉触痛或搏动减弱的,应考虑本病之可能。
巨细胞动脉炎的确诊有赖于颞动脉活检。
尽管在触诊时颞动脉无压痛或肿胀看似正常,但活检可异常。
即使一侧活检正常,另一侧活检可为异常。
由于该血管炎常呈节段性病变,因此,活检的血管宜在2cm以上长度,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1.诊断标准目前采用1990年ACR巨细胞动脉炎分类标准作为诊断标准:(1)发病年龄≥50岁:发病时年龄在50岁以上(2)新近出现的头痛:新近出现的或出现新类型的局限性头痛(3)颞动脉病变:颞动脉压痛或触痛、搏动减弱,除外颈动脉硬化所致。
(4)血沉增快: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50mm/h(5)动脉活检异常:活检标本示血管炎,其特点为单核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或肉芽肿性炎症,常有多核巨细胞符合上述五条标准中的至少三条可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