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春秋秋形势五图霸
晋 秦
楚
齐 宋
吴 越
东
齐
南
燕
楚
西 北
赵齐
秦 燕
上 中
魏
秦
韩
赵 魏
下
韩
楚
春秋中期,随着中原各国的
强大与争霸,戎狄蛮夷先后被征 服、吞并,如西戎为秦所驱,赤 狄、白狄为晋所灭,莱夷为齐所 灭,濮夷为楚、鲁所灭,蛮为楚 所灭。到春秋末年,戎狄蛮夷逐 步被华夏所同化,华夷差别慢慢 地消失了。
局面。
社会变革 > 政治变革
齐晋两国卿大夫称诸侯王的情况
赵 魏
韩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制度逐渐被封 建制度所取代。而社会制度的变革伴随着激烈的阶级斗争, 各阶级、各阶层对变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 要求,加上各国诸侯采取“厚招游学”以扩大势力的政策, 因而在思想界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林立的局面,在政治、 思想方面展开了各种争论,史称“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是西汉初,学者对春秋末至汉初各学派及其代表 人物的总称。 争辩的问题有:世界观、认识论、名实关系、社会伦理、礼 法制度等。
庄子 战国 无为、彻底的辩证法、痛恨社会不合理现象
法家 韩非 战国 法、术、势,集权专制、改革
兵家
孙武
春秋
强调战争规律、重视人的作用、避实击虚、 知己知彼
孙膑 战国 战前准备、以少胜多
政治
经济 (土地制度)
思想文化
西周 东周
封邦建国
列国纷争, 改革内政
土地国有, 井田制度
土地私有, 竞相占地
制礼作乐 等级分明
社会变革 > 经济变革 > 生产工具
“孔子的学生冉伯牛 名耕、司马耕字子牛, 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
——樊树志《国史概要》
青铜牛尊 (春秋时期晋国)
社会变革 > 经济变革 > 土地制度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 匿(注:隐瞒)其力也;分地则速,无 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审分》
社会变革 > 经济变革
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国史概要》
周初号称“千八百国”,春秋时还剩148国,战国 初仅余7大国与十几个小国了。
战争给参战各国和各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客 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社会变革 > 经济变革 > 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商代的铜锸 战国的铁农具:耙、镰、锄、锸
练习与测评2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孟子
“礼”、“仁”,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重新解释“礼”,熔礼、法于一炉
法家
韩非、李斯
“法治”、君主集权,奖励耕战、 富国强兵
道家
老子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事物恒 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主要学派 儒家 法家 道家
礼崩乐坏 百家争鸣
小结
春秋战国时代是古今一大变革之际, 随着铁器、牛耕等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 生产力的提高,原先建立在土地国有基础 上的井田制土崩瓦解,社会呈现出急功近 利的风气,周天子权威不再,诸侯争霸不 断,在争战与融合的过程中,孕育了未来 统一的因素。
练习与测评1
wk.baidu.com• 西周以来的伦理道德观念(礼、信)、礼 节、仪式、宗法制度、文化生活等在春秋 时尚存在,到战国时期都被破坏了。这些 变化的最终结果导致“邦无定交”,“土 无定主”,在“封邦建国”体制和“礼乐 文化”下的统治秩序、社会规范崩溃。
探索与争鸣
• (该题是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言之有 理即可。本题关键是强调“当时背景”,以及适应社 会发展趋势。以下意见供参考。)
• 各家学说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当时的背景来 看,“封邦建国”体制崩溃,旧贵族的衰落、新兴地 主产生,法家正面肯定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主张实 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 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因 而比较合理。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镐 洛邑 B.C.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进入东周时代。
东周
秦统一
西周
春秋
战国
BC1046 BC770
BC476 BC475
BC221
春秋(BC770—BC476)
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 的历史而得名。
战国(BC475—BC221)
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 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
• 经济上:铁制农具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犁耕技术,耕地面积扩 大,土地买卖、奖励农耕的政策,促进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 生;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社会呈现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 新局面。
• 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 道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学术思想史上留下最为灿烂的一页。
• 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 时期。
• 这些变化说明: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复杂的社会现实对儒家思想 产生影响,儒家思想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对社会变革的不同应 对,也导致儒家内部的分化,产生不同的学术流派。
练习与测评3
•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 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
• 政治上:列国纷争,大国兼并小国,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 崩溃,逐渐形成了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各国以富国强兵 为目的进行改革。
• 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 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大量私田被开垦,井田制瓦解。 • 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列国间战争多以攻城略地
为目标。 • 各国推进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自耕农和新兴
地主的产生。 • 私人手工业和商业活跃起来。 • 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
参加争论的主要有儒、道、法、墨、名、阴阳、纵横、 兵、农、杂等家。 作用:促进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礼、仁
儒家 孟子 战国 性善论、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战国 性恶论、通儒兼法、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科学家
老子 春秋 道、虚无、无为而治、辩证法、运动 道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韩非、李斯
老子
主要思想 “礼”、“仁”,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仁政,“民贵君轻” 重新解释“礼”,熔礼、法于一炉 “法治”、君主集权,奖励耕战、
富国强兵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事物恒变、
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 儒家思想变化: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核心观念是“仁”,倡导“仁 者爱人”,为“礼”输入新的生命力,造就理想人格,以伦理道德 来协调人际关系,规范社会秩序。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 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荀子重新解释“礼”,熔礼、法 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