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4例头孢唑肟钠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合集下载

我院2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我院2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我院2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20例头孢菌素致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头孢菌素药物种类和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小儿或老年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较多,主要发生在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表现以全身性变态反应最多,且三联及以上药物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多。

结论:使用头孢菌素时应严格掌握其药理特性,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合理用药,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头孢菌素;不良反应;防治对策;分析头孢菌素是一类半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作用范围广,杀菌作用强,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

但是,随着头孢类抗生素使用频率和用量的增多,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1]。

为了能够有效预测或检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甚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提出相关的应急措施,有必要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为临床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笔者对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20例头孢菌素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20例头孢菌素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

年龄0~68岁,平均(43.2±20.8)岁。

1.2 方法:对每个病例中的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头孢菌素药物种类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在2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13例(65.0%),女性7例(35.0%)。

年龄在0~10岁和61~68岁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较大,分别为25.00%和30.00%,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见表1。

头孢菌素种类1例数1占比(%)第一代头孢菌素13115.00第二代头孢菌素13115.00第三代头孢菌素111155.00第四代头孢菌素13115.00合计1201100.002.2不同种类头孢菌素导致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头孢菌素分为第一、二、三、四代,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为55.00%,明显高于其他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头孢菌素类药物也有一些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副作用、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本文将对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不良反应。

副作用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在300例报告中,副作用占据了大部分不良反应的比例。

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

这些副作用多数是由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导致的,通常在停药后会自行缓解。

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我们应该注意剂量的合理控制,避免过量使用,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过敏反应是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重要不良反应之一。

在300例报告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荨麻疹、皮疹、瘙痒等轻微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甚至引发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有关,某些患者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较为敏感。

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我们应该询问病患是否有过敏史,特别是对类似的抗生素是否有过敏反应。

对于已知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这类药物,以免引发严重过敏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

在300例报告中,有少数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肝功能损害主要是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肝脏造成的毒性作用引起的。

当患者使用这类药物时,应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和处理。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外,还有一些其他不良反应也值得关注。

头孢菌素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变化等。

还有报道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应用时,我们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合理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对于已知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这类药物,以免引发严重过敏反应。

头孢类抗菌素常见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头孢类抗菌素常见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头孢类抗菌素常见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目的:回顧性分析头孢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及原因分析。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头孢类抗菌素治疗且既往未发现有抗生素过敏的患者89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5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45.4±3.4),记录患者用药过程中用药种类、并发症类型、持续时间、主要的干预措施。

结果:共统计获得6种常用的不同的头孢类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头孢哌酮31例、头孢拉定26例、头孢噻肟15例、头孢呋辛钠11例、头孢曲松7例、头孢唑林9例;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过敏反应38例、消化系统反应25例、神经系统14例、泌尿系统8例、血液系统4例;在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55岁者共计58例,﹥55岁者31例。

结论:在本回顾性分析中,发生主要不良反应的抗生素主要以头孢哌酮较多,其次为头孢拉定和头孢噻肟;在所有不良反应的类型当中,以轻度皮疹过敏性反应较多,其次为消化道的不良反应,且年龄﹤55岁者的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大于年龄﹥55岁者。

标签:头孢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原因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头孢类抗菌素治疗且既往未发现有抗生素过敏的患者89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5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45.4±3.4)。

所有患者均有临床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指征,且在我院接受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其用药剂量根据各药物使用说明书使用剂量应用,应用前根据药物使用说明选择性给予皮试,对于皮试结果阳性者,予以排除,调整使用其他对症药物。

1.2评价指标选择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头孢类抗生素的种类及其并发症类型、持续时间、主要的干预措施及其转归。

1.3统计方法在本回顾性分析中,主要统计发生不良反应头孢类抗生素的种类及各类的例数,发生概率,不良反应的种类及概率,不涉及分组及组间、组内的比较,因此不涉及统计方法的应用。

头孢唑肟钠不良反应

头孢唑肟钠不良反应

状伪膜,粪常规:外观暗红色带血性黏液,镜检示WBC (+)、RBC (+++),肠镜示:结肠黏膜见凝固性坏死,并覆有散在的斑点状黄白色伪膜,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7d 后肠镜复查示结肠黏膜凝固性坏死及斑块状伪膜消失[5]。

4 电解质紊乱男,33岁。

因上感自服本品375m g 次,3次 d ,连服3d 后出现头晕,失眠,伴有唇麻,手麻震颤,有时出现小腿抽搐,血清电解质检测:N a +115mmo l L ,C l -83.2mmo l L ,Ca 2+1.14mmo l L ,确诊为严重电解质紊乱,及时予对症治疗,补充电解质,3d 后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查血清电解质:N a +136mmo l L ,C l -100mmo l L ,Ca2+1.2mmo l L ,作者提示,使用本品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治疗[6]。

5 血尿女,61岁。

因咽喉炎给予本品0.25g 口服,3次 d ,连服5d ,患者感有轻微左腹疼痛,腰酸,出现肉眼血尿,左腹疼痛加剧入院,实验室检查:尿潜血(+++),蛋白(++);镜检WBC 5~8个 H b ,RBC 2~4个 H P ,即停药,2d 后症状消失,5d 后复查尿常规正常,本品所致血尿是阿莫西林在经肾脏排泄中,引起急性肾小管损伤所致[7]。

【参考文献】[1] 龚燕波.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注射液致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J ].中国医药学杂志,2005,25(8):791.[2] 阚淑月,郑丽娜,李云霞.抗菌药物致迟发型变态反应6例[J ].医药导报,2005,24(3):258.[3] 宋丽芳,李文友,王荣华.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剥脱性皮炎1例[J ].医药导报,2005,24(11):1079.[4] 王丽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致严重胃肠炎反应1例[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5(6):374.[5] 蔡月英,沈学英.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致伪膜性肠炎1例[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14(6):386.[6] 王宪英,郑素会,刘保良.口服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片致严重电解质紊乱1例[J ].中国药房,2006,17(13):1039.[7] 于永洲,李先飞.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致血尿1例[J ].中国药师,2007,10(4):377.收稿日期:2007208216;修回日期:2007209219 责任编辑:刘继烈头孢唑肟钠不良反应刘莉1,张丽萍1,沈滨2作者单位:1.解放军第四O 一医院,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市浮山医院【主题词】 头孢唑肟 副作用【中图分类号】 R 97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26647(2007)2826945202 头孢唑肟钠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因其抗菌普广,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引言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由于个体差异和药物特性,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不低。

本文通过对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警示。

一、不良反应类型分析通过对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进行分析,发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占比15%。

2.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占比20%。

3. 肝功能损害:包括转氨酶升高、黄疸等,占比10%。

4. 肾功能损害: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等,占比5%。

5. 血液系统损害: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占比8%。

6. 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头晕、头痛、昏迷等,占比7%。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多样,且涉及范围较广,临床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1. 用药初期:不良反应在用药后1-3天内发生的比例较高,占比30%。

4. 不良反应无明显规律:部分患者在用药后数周甚至数月才发生不良反应,占比15%。

以上结果表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分布较为分散,临床应用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尤其是用药初期和用药后期。

结论通过对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进行分析,发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多样,发生时间分布较为分散,严重程度分布较为平均。

在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完善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体系,提高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

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

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的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为确保正确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近年我院发生的280例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统计各种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最后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

而发生原因与患者的年龄、饮食饮酒习惯及其本身病症等因素均有关系。

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应注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效,也应考虑到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所以在使用到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注意严格对症治疗,合理用药。

,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和及时抢救[1]。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由冠头孢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出的头孢菌素C (Cephalosporin C),经半合成制得的一系列具有头孢烯(Cephem)母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抗感染药物占中国药品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头孢类抗感染药在这中间占到50%以上的比例。

随着其临床使用上的日益增多,近年来,经常出现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如何对于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预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我院发生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280例。

其中,165例男,115例女。

1.2 统计学分析将所得到的不同情况下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差异、饮食、年龄、饮酒、情绪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统计标准。

其中主要是统计患者出现上述原因的不良反应的例数以及人体各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

2 结果2.1 常见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因不符合药物的用药目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或者不适的反应[2]。

通过总结数据可以看出,280例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是最为常见的,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25.0%及32.9%。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生素,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由于其特定的化学结构,头孢菌素类药物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1.肝功能异常:约有10%的患者报告出现肝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异常的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肝脏造成了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患者可能对这些药物更敏感,容易引发肝功能异常。

2.胃肠道反应:约有20%的患者报告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反应主要是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肠道正常菌群的抑制导致的,从而破坏了正常肠道菌群的平衡。

3.过敏反应:约有5%的患者报告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药疹等。

这些过敏反应通常是由于患者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引起的。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患者可能有过敏史,对这类药物更加敏感。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等。

尽管这些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但大多数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并不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对于患有肝疾病、过敏史或血液疾病的患者来说,需要谨慎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头孢唑肟钠致不良反应分析

头孢唑肟钠致不良反应分析

头孢唑肟钠致不良反应分析本文笔者通过检索2006~2011年国内文献报道的头孢唑肟钠所致的不良反应,筛选出13例进行汇总和分析,认为头孢唑肟钠抗菌谱广、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但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做到用药合理、用效。

标签:头孢唑肟钠;不良反应;分析;临床医师头孢唑肟钠(ceftizoxime sodium for injection)是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多数G+、G-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胸水、腹水、胆汁、胆囊壁、脑脊液、前列腺液和骨组织中均可达治疗浓度,临床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败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脑膜炎和单纯性淋病[1]。

但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本文从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以头孢唑肟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全文库,对检索到的头孢唑肟钠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致全身酸痛刘海燕等[2]报道:患者,男,70岁,因“反复头昏、胸闷10年,再发10 d”收治入院。

诊断为(1)原发性高血压Ⅲ级,极高危型,腔隙性脑梗死;(2)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心功能Ⅰ级。

给予血塞通注射液0.8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后又加用盐酸丁咯地尔0.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一周后,患者咽痛、咳嗽、痰难于咳出。

体检:咽充血、心肺未见异常。

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原用药不变,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头孢唑肟钠(天津新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1203)4 g,ivgtt,qd,无任何不适,第2天在静滴头孢唑肟钠组约100 mL时,患者感全身酸疼、畏寒、且疼痛难于忍受,未经任何处理,停止静滴头孢唑肟钠组液体后症状好转。

我院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致7例不良反应分析

我院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致7例不良反应分析

钠均 为钟银 堂制药 株式会社生产 。
钠及所有静脉给药 ,予地塞米松乳膏外用后 ,上述症状逐渐好转。
1 资料来源
2-4.2患者男 ,26岁 ,因“外 伤致全身 多处 疼痛 2h”于 2016年 11
2016年 1月~2017年 3月 我院上 报 国家 药 品不 良反应 监 月 8 E1人院 ,入 院诊断 :1.左额部头皮裂伤 ;2.右侧第 5前肋骨骨
北 方药学 2018年第 15卷第 7期
189
我 院注射 用头孢唑肟钠致 7例不 良反应分析
刘 书红 李连春 罗恩兰 曹 骊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医院 兴义 562400)
摘 要 :目的 :总 结和 探 讨 头孢 唑 肟 所 致 各 种 不 良反 应 的一 般 规 律 、特 点及 其发 生机 制 ,以期 促 进 临床 合 理 用 药 。方 法 :对 我 院 2016 年 1月~2017年 3月上报 国家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 系统有关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的所有不 良反应 ,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共 7 例病例 ,其 中呼吸 困难 1例 ,口腔黏膜病 1例 ,寒战 2例 ,皮疹 3例 。结论 :应用头孢唑肟时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用量 ,加 强用药监 护和指导 ,结合病情发展 情况避 免过 长时间用药,确保 用药安 全。 关 键 词 :头孢 唑 肟 有不 良反应 ,共 7例 。
折 ;3.全身多处 软组织损伤 ;4.左胫前血 肿。人院后予头 孢唑肟
2 病例情况
钠 2.0g+0.9%氯化钠 注射液 100mL ivgtt BID抗感 染治疗 ,201 6
2.1呼吸 困难 :患者男 ,35岁 ,因“受 凉后 咳嗽 、咳痰 5d”于 2016一 年 11月 23日 11时许 ,患者诉静脉点滴药物后 出现前胸部红疹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C、头孢噻肟、头孢米诺、头孢拉定等。

尽管这类药物经过临床试验并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临床研究发现,约20%的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等。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休克等。

2.胃肠道反应:约有10%的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这些反应通常是短暂的,停药后会自行缓解。

3.肝功能异常: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

少数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异常。

这些反应通常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在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停药并进行处理。

4.血液系统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可能影响血液系统。

少数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感染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头孢菌素类药物会出现不良反应,但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患者的具体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已知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该类药物,并选择其他适用的抗菌药物。

对于未知是否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其不良反应相对较为常见。

通过临床报告的分析,可以对这些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和分析。

以下是对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的分析。

这300例不良反应临床报告中,男性患者占70%,女性患者占30%。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50岁。

据患者报告,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常在用药后2-7天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症状。

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占报告总数的50%。

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胃痛。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所致。

在这些病例中,调整用药剂量或联合使用胃肠道保护药物可以有效缓解不良反应。

其次是过敏反应,占报告总数的30%。

这些过敏反应常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和皮肤红斑等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通常建议在用药前进行皮试,以评估患者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受性。

其他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血液学异常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肝功能异常包括转氨酶升高和黄疸等表现,这些症状通常在用药后1-2周内出现。

血液学异常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和失眠等症状。

综合分析这300例报告可以看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比较常见,但一般轻微,可通过调整用药剂量或联合使用胃肠道保护药物缓解。

过敏反应较少见,但可能较为严重,特别是在患者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情况下。

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尽可能进行皮试。

其他不良反应虽然较少见,但也需要引起重视,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血液学和神经系统状况。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临床医生和患者充分了解和注意。

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适症状,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头孢类药物使用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

头孢类药物使用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

头孢类药物使用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目的:调查头孢类药物在某市各大医院及药房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方法:对某市24所医院及18所药店的头孢类药物的处方使用及购买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本院128例使用头孢类药物、并有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跟踪调查一个月,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1)统计医院中128份抗生素处方及药房一月内抗生素售卖情况,发现头孢类药物在处方中占比42.19%,在药房占比37.48%,相对其他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占据绝对优势;(2)在药物应用不当或不遵守规定,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冷汗、尿急尿频及白细胞减少等多种不良反应;(3)用药方式、药物用量、个人体质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都对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影响。

结论:目前头孢类药物在医院及药房使用量较大,也因患者给药用药方式、药物用量以及饮食习惯等产生不良反应。

标签:头孢类;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种半合成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该类药物可选择性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对人几乎无毒,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

不良反应是制约抗生素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通过调查头孢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原因,为该药物减少不良反应及推广应用作出贡献。

以下为研究过程回顾。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该市24所医院,抽取2012年5月~2012年9月期间128例购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处方药物,出现不同类型及程度的不良反应患者,其中男52例,女76例,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31.3±5.2)岁。

所有患者既往无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过敏史。

另随机选取18所零售药房进行数据对比,所有药房均匀分布于该市各个乡镇。

1.2 方法(1)对患者进行一个月跟踪调查,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同时调查一个月内购买抗生素类药物的人数和购买数量,以及其中购买头孢类药物的人数及购买数量。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生素。

虽然它们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治疗上有着广泛的适应症,但也存在许多不良反应。

本文将分析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应对这些不良反应。

我们对这300例报告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占报告总数的45%。

恶心、呕吐和腹泻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分别占胃肠道反应的50%、40%和30%。

皮肤反应是第二常见的不良反应,占报告总数的30%。

皮疹和荨麻疹是最常见的皮肤反应,分别占皮肤反应的60%和30%。

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占报告总数的10%)和肝功能异常(占报告总数的5%)。

接下来,我们对这些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大部分不良反应为轻度到中度,只有少数病例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中的恶心、呕吐和腹泻多为轻度,皮肤反应中的皮疹和荨麻疹多为中度,过敏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多为中度到重度。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引发不良反应方面存在差异。

头孢噻肟、头孢克洛、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是最容易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35%、30%和25%。

而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和头孢地尼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5%、10%和5%。

我们还分析了不良反应的时间分布。

结果显示,大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第一次使用时。

约80%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24小时内,其中有些不良反应还会在停药后持续几天。

我们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病人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病人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

年龄较大的病人更容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过敏反应和肝功能异常。

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到中度,且多发生在用药早期。

头孢噻肟、头孢克洛、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是最容易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

我院24例头孢唑肟钠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我院24例头孢唑肟钠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关键词】 头孢唑肟钠 药物不良反应 特点 规律 DOI:10.19435/j.1672-1721.2019.26.075
头孢唑肟钠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第 3 代头孢菌素类抗 生素,其对大多数 G+、G- 菌产生的广谱 β- 内酰胺酶稳定,对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有 较强抗菌作用,且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中, 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所致的感染[1]。但随着在临 床上的广泛应用,该药的不良反应(ADR)也逐渐增多。本研究 对我院发生的 24 例头孢唑肟钠 ADR 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 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5
62.50
呼吸系统损害
胸闷、呼吸急促
2
8.33
神经系统损害
头痛、头晕,手麻
4
16.67
血液系统损害
溶血性贫血
1
4.17
2.6 ADR 转归 24 例 ADR 报告中,9 例不需特殊处理, 停药后自行缓解;15 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无过敏性休 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ADR 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24 例中男女比例 1∶1.4, 可见 ADR 发生与性别关系不大。从年龄分布来看,最小 17 岁, 最大 79 岁,50 岁以上占 45.83%,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这可能 与 我 院 是 基 层 乡 镇 医 院 有 关 ,患 者 人 群 以 中 老 年 为 主 ,且 中 老年人患感染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免疫能力和体质相对较 差,对药物的代谢功能也较差。因此中老年患者应根据病情 适当减少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同时应着重观察其在用药时 的反应。 3.2 ADR 与原患疾病及既往药物过敏史的关系 24 例 患者原患疾病中有呼吸系统感染 14 例、消化系统感染 5 例、

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

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

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往往指应用某种药物后所导致的变态反应、毒性反应、躯体及心理的一系列不良反应[1] 。

而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

其杀菌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进行杀菌而发挥作用,故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

根据药物研发和上市顺序的先后,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差异,可将头孢菌素类药物划分为四代。

其抗菌范围广、作用强、杀菌力强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用量的加大也随之带来了很多影响,头孢类菌素因上述原因出现的例数以及人体各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使用的增多也使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次数随之增多。

为深入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其相关预防措施,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特对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46例,其中来源于住院部31 例,来源于门诊15例。

其中,男患者22例,平均56.3岁; 女性患者24例,平均51.2岁。

1.2 方法:采用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机制,由各科室临床医生自行上报,并从所收集的不良反应中查找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充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深入细致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研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具体发生情况为:46例患者中过敏反应19例(41.3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1例(23.91%),泌尿系统不良反应7例(15.22%),与乙醇联用产生“双硫仑”样反应5例(10.87%),血液系统不良反应3例(6.52%),二重感染1例(2.17%)。

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临床分析

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临床分析

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以本院2014年发生的7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观察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产生反应的原因。

结果: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累及的器官主要以皮肤和胃肠道为主,而且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复杂多样,和患者的年龄、个体差异、药品质量、饮酒等因素相关。

讨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也在增多,合理应用可以减少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标签: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半合成抗生素,是经培养冠头孢菌分离的天然头孢菌素,核7 -氨基头孢烷酸(ACA)[1]。

本类抗生素的活性基团是β-内酰胺环,抗菌谱广泛,杀灭细菌的能力好,耐酶,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因其在组织器官分布良好,能够穿过血脑屏障,治疗脑膜炎。

随着头孢菌素研究的发展,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增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因此对头孢菌素不良反应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1.材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整理我院2014年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数据的资料,主要包括由门诊及住院部呈报或由临床药师随医生查房、查看病例、与患者沟通直接触发发现不良反应后报告的数据。

从所有不良反应报告中选择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共70份。

1.2 运用方法通过对记录的每例不良反应情况,对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发生原因进行统计,进行数据处理及分类汇总。

2.结果2.1 不良反应发生的器官系统头孢菌素不良反应例数及涉及的组织器官,皮肤过敏反应所占的比例最多,47例,构成比为67.1%,主要的症状为皮疹、瘙痒、红疹、荨麻疹等皮肤不良反应;其次是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8例,构成比为11.4%,主要的症状为呃逆、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次之的是血液系统的ADR,发生6例,占8.6%,主要的不良反应症状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其它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不良反应较少,但也值得注意。

我院门诊头孢类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原因探讨

我院门诊头孢类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原因探讨

我院门诊头孢类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原因探讨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为我院今后门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接受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1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232例为不良反应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的968例为普通患者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2013~2014年门诊头孢类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19.33%;其发生与患者年龄、吸烟饮酒史、不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P <0.01)。

结论:头孢类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率较高,其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值得临床医师加以关注。

标签:门诊;头孢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我国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率较高,因其具有抗菌谱较广,杀菌力较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好等特点,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很广,应用的品类不断增多,而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

为了了解头孢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现将我院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接受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1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37例,女性患者563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4.5±4.3)岁。

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232例为不良反应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的968例为普通患者组。

所有病例在我院门诊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期间,均未使用其他其他抗生素类药物。

1.2 方法将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比分析指标:患者的年龄与性别构成、饮酒史、吸烟史、有无输液过快、药不对症、联合用药不当等。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研究中相关数据使用C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绝对值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视为组间该项目存在统计学差异。

头孢唑肟钠的不良反应

头孢唑肟钠的不良反应

头孢唑肟钠的不良反应
蒋文辉;王金明
【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
【年(卷),期】2005(20)5
【摘要】头孢唑肟钠是日本藤泽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中央研究所新开发的半合成的第3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酶等特点,对一些G+菌有中度的抗菌作用,对G-菌的作用强,适用于敏感致病菌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部位感染的治疗.除产生过敏、腹泻、恶心、呕吐、药物热等头孢菌素所共有的不良反应外,其它不良反应较少见,现将临床报道归纳如下.
【总页数】1页(P236)
【作者】蒋文辉;王金明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药剂科,浙江,台州,318000;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药剂科,浙江,台州,3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我院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致7例不良反应分析 [J], 刘书红;李连春;罗恩兰;曹骊
2.118例头孢唑肟钠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J], 张苏琳;吴莉
3.头孢唑肟钠致不良反应分析 [J], 李淑华
4.头孢唑肟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J], 张静;杨
廷勇
5.依替米星合用头孢唑肟钠致药品不良反应1例 [J], 程建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24例头孢唑肟钠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郭爱华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唑肟钠药物不良反应。

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月份-2019年4月份,头孢唑肟钠药物应用发生不良反应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累及系统-器官的影响中,全身性损害占29.17%,皮肤损害占33.33%。

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21-30分钟的发生率为50.00%,其次为11-20分钟发生率29.17%,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

结论:头孢唑肟钠药物不良反应一般主要发生在用药21-30分钟,此阶段应作为重点监测时间;同时头孢唑肟钠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做好预防,提高用药安全。

【关键词】头孢唑肟钠;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cefazoxime sodium. Methods:From January 2018 to April 2019, 24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ceftizoxime sodium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time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system-organ status. analysis. Results: Among the adverse system-organ effects in patients, systemic damage accounted for 29.17%, and skin damage accounted for 33.33%.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after medication was 21-30 minutes, the incidence was 50.00%, followed by 11-20 minutes, the incidence was 29.1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periods. CONCLUSIONS: Adverse reactions of cefazoxime sodium mainly occur within 21-30 minutes of medication, and this period should be used as the key
monitoring time. At the same time, adverse reactions of cefazoxime sodium are mainly systemic damage, and prevention should be done to improve drug safety .
【中图分类号】R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008-02
临床中使用的抗生素种类较多,其中头孢唑肟钠为半合成第 3 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头孢唑肟钠主要针对革兰阴性需氧菌、革兰阳性等细菌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头孢唑肟钠半衰期较短,临床主要用于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腹腔内、皮肤软组织、骨关节的严重感染,以及败血症、脑膜炎等治疗。

在使用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用药的方式、剂量等,不能过度使用甚至滥用,否则也可导致不良反应,于治疗及预后均可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临床头孢唑肟钠的应用的广泛,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显著增多。

本文主要分析头孢唑肟钠药物不良反应,研究时间2018年1月份-2019年4月份,头孢唑肟钠药物应用发生不良反应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研究时间2018年1月份-2019年4月份,头孢唑肟钠药物应用发生不良反应2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岁-73岁,平均年龄(53.92±4.18)岁;男性/女性(14/10)。

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无死亡病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统计分析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21-30分钟的发生率为50.00%,其次为11-20分钟发生率29.17%,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

见表1。

2.2 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统计分析
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累及系统-器官的影响中,全身性损害占29.17%,皮肤损害占33.33%。

见表2。

3 讨论
头孢唑肟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广谱β 内酰胺酶较为稳定;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敏感性较差,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头孢唑肟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目的,临床广泛应用于敏感菌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

使用头孢唑肟钠过程中,其均可于人体液、组织中达到治疗浓度,在机体内不发生代谢,经肾排泄,通常尿液药物浓度的较高。

头孢唑肟钠临床采用注射用药的方式,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呕吐腹泻、眩晕等不良反应,若注射剂量过大可造成血管痛、血栓性静脉炎等。

本次研究中,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累及系统-器官的影响中,全身性损害占
29.17%,皮肤损害占33.33%。

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21-30分钟的发生率为
50.00%,其次为11-20分钟发生率29.17%,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

进一步分析,头孢唑肟应
用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使用剂量、是否存在过敏体质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同时用药的前 30 min 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

同时在头孢唑肟使用剂量、连续使用天数等注意,应根据患者疾病情况,临床症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蓄积用药造成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头孢唑肟钠药物不良反应一般主要发生在用药21-30分钟,此阶段应作为重点监测时间;同时头孢唑肟钠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做好预防,提高用药安全。

本次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对头孢唑肟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的研究缺乏数据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数据。

参考文献
[1]盛玉芳.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08):184-185.
[2]刘雁,莫活敏,谢柳云,等.头孢唑肟钠与头孢拉定在治疗妇科细菌性感染中的效果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11):92-93.
[3]裴丹,闫舒,刘莹,等.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并用地塞米松磷酸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北方药学,2016,13(09):43.
[4]徐田田,狄国杰,宋振民.71 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儿童迟发型过敏反应报告[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2):1700-1702
[5]冯静,柴东燕,赵红卫 .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3):250
[6]李淑华.头孢唑肟钠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04):149-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