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概率初步1. 教学目标了解概率的概念,能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概率的定义、如何计算概率、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

3.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讨论抛硬币、掷骰子等游戏中的不确定性。

(2)讲解概率的定义: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可能性次数。

(3)举例讲解如何计算概率:抛硬币、掷骰子等。

(4)练习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4. 作业布置练习册第1-4题。

第二章:平面几何1.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教学内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作图方法、图形的性质。

3.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图形。

(2)讲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3)教授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画线段、圆、三角形等。

(4)讲解图形的性质:角度、边长、面积等。

4. 作业布置练习册第5-8题。

第三章:立体几何1. 教学目标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立体图形的制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教学内容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制作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性质。

3.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立体图形。

(2)讲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等。

(3)教授使用工具制作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等。

(4)讲解立体图形的性质:表面积、体积等。

4. 作业布置练习册第9-12题。

第四章:方程初步1. 教学目标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讨论数学中的等式。

(2)讲解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等。

(4)练习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4. 作业布置练习册第13-16题。

第五章:比例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比例的概念,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

(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总结周期现象的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

(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发现并总结周期现象的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课件、黑板、粉笔。

(2)练习题、答案。

2. 学生准备:(1)复习相关知识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2. 探索规律(1)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要求学生找出它们的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规律:每组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

3.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讲解答案。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花园里的花按照一定的顺序开放,要求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分享解题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周期现象规律的理解。

2. 拓展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其他周期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反馈:(1)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

(2)在课堂练习中,大部分学生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对周期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学生评价:(1)学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出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 (4)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 (4)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2.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3.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如粉笔盒、魔方等,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

2. 探究新知(1)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如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等。

(2)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总结出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 = 6a²,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 = 2(ab ac bc)。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小正方体拼组长方体,感知体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V = a³,长方体体积公式:V = abc。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掌握数学广角的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广角的定义及作用2. 数学广角的运用方法3. 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学广角的定义、作用及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数学广角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广角的兴趣。

2. 讲解数学广角的定义及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展示数学广角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 教授数学广角的运用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广角的运用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4. 应用案例分析: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广角解决问题,并分组讨论、交流心得。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学广角的掌握。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数学广角概念理解和运用方面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广角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结合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数学专业人士或数学竞赛获奖者来校分享数学广角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

2.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广角竞赛或相关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广角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促进跨学科学习。

八、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数学广角。

我们将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对称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图形的对称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对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是对于复杂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如何判断图形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白板、彩色粉笔、图形卡片、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问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2. 例题讲解:我会用白板和彩色粉笔给同学们讲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发放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4. 对称性质的学习:我会用图形卡片和尺子给同学们讲解图形的对称性质,并举例说明。

5. 应用练习:我会给同学们发放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判断图形的对称性。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白板上写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图形的对称性质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七、作业设计2.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并把解答过程写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于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对于图形的对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个难点进行一些额外的辅导,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多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同学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这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数学广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数学广角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学广角,了解数学广角的基本特点和应用。

2. 掌握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3. 学习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合理安排时间、最短路径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数学广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数学广角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广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学广角的基本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数学广角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将数学广角应用于生活。

6. 课后作业:布置与数学广角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面,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成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广角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成果展示,全面评价学生在数学广角学习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广角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人教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时,我以教材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以及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涵盖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等内容。

在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部分,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法,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底面形状、侧面形状等。

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部分,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部分,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培养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实物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卡片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比较这些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然后,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部分,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际操作,体验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板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公式,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圆柱、圆锥、圆柱、圆锥。

答案:圆柱体积为1200立方厘米,圆锥体积为360立方厘米。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概率初步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概率现象,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2. 学会用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利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引入概率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比例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及作用。

2. 学会如何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及分类。

2. 比例尺的换算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比例尺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比例尺的换算方法,如放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等。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第三章: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 学会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圆的周长和面积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如圆的直径、半径等。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负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及性质。

2. 学会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负数的定义及性质。

2. 负数的运算规则。

教学活动:1. 引入负数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负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等。

第五章:统计图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2. 学会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统计图表的种类及特点。

2. 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入统计图表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不同种类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2.图形的组合:拼接、嵌套3.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图形的变换方法,图形的组合方式。

2.难点:运用图形变换和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现象,如电梯运动、风车旋转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变换。

(二)新课教学1.图形的变换(1)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形变换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3)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练习平移和旋转图形。

(4)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图形的组合(1)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形组合实例,如七巧板、拼图等。

(3)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练习图形组合。

(4)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图形变换和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在图形变换和组合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需加强练习。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图形变换和组合动画、实例图片等。

2.教学工具:三角板、圆规、剪刀、胶水等。

3.辅助材料:练习题、评价表等。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5《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5《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5《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几何图形的计算和应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几何图形的计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掌握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几何图形的复杂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旅行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切实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

教材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将具体实际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抽屉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我想学生都会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但我想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

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抽屉”,要用几个“抽屉”。

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重点难点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鸽巢问题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刘谦吗?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初次见面,所以老师特地练了个小魔术,准备送给大家做见面礼。

孩子们,想不想看老师表演一下?生:想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我找五位同学每人抽一张。

老师猜。

(至少有两张花色一样)师:老师厉害吗?那就给老师点奖励吧!想不想学老师的这个绝招。

下面老师就教给你这个魔术,可要用心学了。

有没有信心学会?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7分钟)自主探究(1)4支铅笔放进3个纸杯里,小组内摆一摆,共有几种方法?小组内交流,把你们的结果记录下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数学广角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数学广角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数学广角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学广角”展开,通过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数独、逻辑推理、几何拼图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独的基本规则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通过几何拼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独的解决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 几何拼图的技巧及其在空间想象力培养中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数独教具:数独表格、数字卡片等。

2. 几何拼图教具:各种形状的拼图块、模板等。

3. 其他辅助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数独的基本规则和解决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独的技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独练习,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几何拼图:介绍几何拼图的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数学广角人教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数独和几何拼图的相关内容,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作业设计1. 数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数独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几何拼图挑战: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复杂的几何拼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一个与数学广角相关的生活实例或趣味问题来导入,例如,可以提出一个关于数独的趣味挑战,让学生尝试解决,以此引入数独的概念和规则。

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普遍性和数学方法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简单的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收集和处理信息,培养数据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简单的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2. 学会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收集和处理信息。

难点:1. 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总结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广角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学广角的定义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7.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2年人教版数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案》教案(公开课)

2022年人教版数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案》教案(公开课)

课题抽屉原理〔一〕课型新授课备课人XXX 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 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通过操作开展学生的类推能力, 形成比拟抽象的数学思维.情感目标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重点初步了解“抽屉原理〞.难点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一、问题引入.师:同学们, 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 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 请4个同学上来, 谁愿来?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 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 每个人必须都坐下.2.讨论:“不管怎么坐, 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合作探究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 3个盒子, 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 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 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 师出示各种情况.板书:〔4, 0, 0〕〔3, 1, 0〕〔2, 2, 0〕〔2, 1, 1〕,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 不管怎么坐, 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 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问题:〔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 可能是2枝, 也可能是多于2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 不管怎么放,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 那么, 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问题: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 不管怎么放,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总结: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 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合作探究〔二〕教学例2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 不管怎么放,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 不管怎么放,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 不管怎么放,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2.学生汇报, 教师给予表扬后并总结:总结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 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 还剩1本, 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总结2:“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拓展应用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 不管怎么放,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用“商+2〞可以吗?〔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学生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总结: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 再用所得的商加1, 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总结有关抽屉原理, 你还有哪些疑问呢?作业布置做一做板书设计抽屉原理〔一〕例1、有4枝铅笔, 3个盒子, 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 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4, 0, 0〕〔3, 1, 0〕〔2, 2, 0〕〔2, 1, 1〕教学札记课题抽屉原理〔二〕课型新授课备课人XXX 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 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能力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38×10 20×14 91×40 81×6072×30 50×31 62×30 70×212、笔算.35×7= 23×21=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 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全班集体订正.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出例如2.教师:读一读题, 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 怎样列式呢?学生答复, 老师板书:37×48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 也可以小组讨论, 看看怎样得出得数, 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00〔盒〕大约有2000盒.〔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 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 7乘8得56, 在个位上写6, 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 得28个十, 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 得33个十, 所以在十位上写3, 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 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后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 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 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 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2、指导完成下面的练习.23×34 54×13 39×27 17×28可以让学生按组做, 哪几个组做哪个题, 做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 互相改正补充, 然后指名学生发言, 集体订正笔算的过程和结果.3、稳固练习.24×41 22×74 44×59 15×21 53×27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 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 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标准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 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 1 6 2 5 1 8 2 4×1 6 ×1 3 ×1 7 ×1 9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 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 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3、有36行苹果树, 每行17棵, 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四、思维训练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24×19 38×9 76×99 12×11 11×47 38×21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 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 售价34元, 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 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反思:。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教学广角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教学广角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广角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广角的第三课时,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的基本概念:整数、分数、小数、正数、负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

2. 数学的基本技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混合运算、简便计算、估算等。

3. 数学应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数学应用。

2. 教学难点:数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游戏教学法:设计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2. 讲解:讲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 游戏教学:设计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巩固和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2. 实际问题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应用3.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4. 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总结规律。

2. 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 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4.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

(2)学生分组讨论,推导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3)教师总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表面积=6a²,体积=a³。

3. 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都是矩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2)学生分组讨论,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3)教师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表面积=2(ab bc ac),体积=abc。

4.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长方体纸箱的表面积和体积。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解题步骤。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五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材分析:所谓“抽屉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体现了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建模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教材编排的“抽屉原理”涉及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只要物体的数量比抽屉多,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放进了至少两个物体。

第二种,即是“把多于kn(k是正整数)个元素放入n 个集合,总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k+1)个元素”。

若k为1,就是第一种情况,可见第一种情形实际是第二种情形的特例。

第三种情况是把无限多个物体(如红球、蓝球各n个)放进有限多个抽屉(两种颜色),那么至少摸出(n+1)个球才能保证一定摸出红(蓝)球。

第1课时鸽巢问题(1)教材第68~69页相关内容。

1.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能解决简单的“鸽巢”问题。

2.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初步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多媒体课件、每组3个文具盒和4支铅笔。

1.师:现在我任意点13位同学,我可以肯定,至少有2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你们信吗?2.验证:学生报出生月份。

根据所报的月份,统计13人中生日在同一个月的学生人数。

适时引导:“至少2个同学”也就是2人或2人以上,反过来,生日在同一个月的可能有2人,可能有3人、4人、5人……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至少有2人”。

设疑: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解释这个现象了。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

一、鸽巢原理(一)。

1.课件出示例1的问题。

同学们手中都有铅笔和文具盒,现在分小组动手操作:把4支铅笔放进3个标有序号的文具盒中,看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中的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推理等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数学广角”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对“数学广角”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练习题。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讲解“数学广角”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推理等过程,掌握抽象概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5.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点。

8. 课堂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9. 教学反思:10.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4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1、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3)交流讨论,汇报。

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进3枝。

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
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3、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 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二)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1、学生尝试自己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
1)枚举法。

共有3种情况。

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5本书“平均分成2份”,5÷2=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

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由此可见,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7÷2=3…1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书。

9÷2=4…1把9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5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


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1题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