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要点解读

合集下载

WHO耐药结核治疗最新指南及新药现状10.20

WHO耐药结核治疗最新指南及新药现状10.20
WHO耐药结核治疗 最新指南及新药现状
背景
在2018年7月16-20日召开的 新指南修订小组会议上,专 家采用国际证据推荐分级的 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方 法,系统评估了上述分析结 果,并发布了“MDR-/RRTB治疗重大变化”
2018年7月 2018
2017
2016
近2年来WHO对耐药结 核病方面的证据进行 了收集,包括临床试 验、队列研究、观察 性研究等进行了分析
代Km
01
02
采用任何药物替代短程
03 中 的 药 是 否 能 取 得 相 同
的疗效尚缺乏证据(如
Bdq代替注射剂)
04
加强临床用药安全和微生 物学监测,以便在出现治 疗无效、耳毒性或药物不 能耐受的早期迹象时及时 调整为新的长程方案。
建议可对短程方 案的药物组成、 疗程等进行研究。
11
新药现状 • 70年——治疗效果?
联用药物多:治疗管理面临挑战;多药 联合使用副作用增加,依从性难以保证。
13
新药
新药引进 新药研发 临床试验 合理使用
新药引进
• 贝达喹啉:作用靶点是TB的ATP酶;适用于成人耐药结
核,用法:400mg,1次/日(第1-2周)。200mg,3次/周, (第3-24周)
• 德拉马尼:干扰TB菌细 胞壁中分枝菌酸生物合 成,100mg 一日2次 6月;
• 预计2019年初进入我国。
• PA-824:具有很强杀菌活 性,对敏感和耐药菌均有 效;红旗药业国内生产; 正在进行1期临床,估计 2019年初进行2期
国内研发
• 4-6家企业正在进行新抗结核药物研发或临床试验 • 前所未有
临床试验
• 中国走向世界的敲门砖:国际发言权 • 中国结核病临床试验合作中心CTCTC • 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上市后研究 • 未来2年CTCTC将承担2-3个1期和3-5个2期临床试验。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耐药结核病治疗的建议(2020年更新)中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耐药结核病治疗的建议(2020年更新)中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耐药结核病治疗的建议(2020年更新)中杨先森Mr. J TBMr. J TB | ISSUE 108■ PICO问题:在MDR/RR-TB患者中,与贝达喹啉治疗6个月(作为长程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但是否符合WHO指南)相比,含贝达喹啉治疗6个月以上的治疗方案能否安全改善结局?对于该PICO问题,数据来自endTB观察性研究,总体数据集共包括来自13个国家的10094例患者。

在符合入选标准的515条记录中,有242例患者接受贝达喹啉治疗超过203天,这些患者组成了干预组。

将其与来自endTB观察性研究的273例患者进行比较,这些患者接受贝达喹啉治疗的总持续时间为168-203天。

分析得出的治疗成功vs.失败的aOR为1.5(95%CI 0.7-2.7),治疗成功vs.死亡为0.8(95%CI 0.2-0.4),治疗成功vs.失败/死亡为1.0(95%CI 0.5-1.7),治疗成功vs.所有不利结局为0.8(95%CI 0.5-1.2)。

由于无法使用预先定义的分析方法,用于评估PICO关于贝达喹啉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的问题的数据中很可能存在混杂因素。

研究中患者人群的可用数据不允许外推至所有MDR/RR-TB患者的常规使用。

这就排除了关于贝达喹啉持续使用6个月以上的疗效或有效性的正式建议。

但是,证据支持贝达喹啉6个月以上安全用于接受适当基线和随访监测和药物不良反应管理计划的患者。

■ PICO问题:在MDR/RR-TB患者中,与其他符合WHO指南的治疗方案相比,同时使用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是否可安全改善结局?数据来源于endTB观察性研究中告知PICO贝达喹啉用药超过6个月问题的相同患者队列。

但是,在这个数据集中,只有92例患者在任何时间段内同时接受了两种药物,甚至更少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和第一个月结束时开始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治疗(N = 38)。

另一个数据源包括100例在印度孟买接受贝达喹啉治疗的患者队列(来自Medecins Sans Frontieres (MSF) 支持的项目)。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要点解读(修订版).doc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要点解读(修订版).doc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要点解读2015年11月,WHO召集了多学科的结核耐药结核病专家,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策略进行更新,推出了《WHO 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简称“《2016指南》”),较之于WHO的2011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和2014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伙伴手册》有了一些修订与更新;主要提出了将利福平耐药结核病( rifampin resistanttuberculosis,RR_TB)和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治疗方案分为传统RRTB与MDRTB个体化方案和短程RR_TB与MDR_TB标准化方案,同时对传统RR_TB与MDR_TB个体化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组和分类等,笔者将要点解读如下。

RR_TB和MDR_TB治疗药物分组及介绍对于RR_TB和MDR_TB,WHO在《2016指南》中根据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传统MDR_TB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组和分类,将氯法齐明和利奈唑胺归为MDR_TB方案的核心二线药物,这是《2016指南》的重大更新;同时将对氨基水杨酸归为非核心的附加药物;克拉霉素不再纳入MDR_TB治疗方案中。

(一)抗结核药物分组将传统的MDR_TB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分为A、B、C、D四组,其中A、B、C组为核心二线药物,D组为非核心的附加药物。

这种分类更有利于制定有效的RR_TB和MDR_TB治疗方案(表1)。

(二)药物介绍1.A组:氟喹诺酮类,包括高剂量左氧氟沙星(≥750mg/d)、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

WHO指出,这组药物为MDR_TB核心方案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能显著改善成年人RR_TB及MDRTB患者的疗效,因此,若非存在绝对禁忌证,必须纳入治疗方案。

纳入顺序依次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对于儿童RR_TB和MDR_TB(包括在中国)同样推荐使用,但2006年有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的报道,但2014年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较之于未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加替沙星(400 mg/d)无明显高血糖风险。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要点解读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要点解读
个体化方案和短程 N 同时对 N 0 9 < 与 :K N 0 9 < 标准化方案$ 传统 N 与 个体化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进行 N 0 9 < :K N 0 9 < 了重新分组和分类等$ 笔者将要点解读如下一. N N 0 9 < 和 :K N 0 9 < 治疗药物分组及介绍 % & $ $ 对于 N 中根 N 0 9 < 和 :K N 0 9 < 345 在 + . % $ ) 指南 , 据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将传统 :K N 0 9 < 方案中的抗结 将氯法齐明和利奈唑胺归为 核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组和分类$ 这是 + 的重大更 :K N 0 9 < 方案的核心二线药物$ . % $ ) 指南 , 新* 同时将对氨基水杨酸归为非核心的附加药物* 克拉霉素 不再纳入 :K N 0 9 < 治疗方案中-
$ 和耐多药结核病' I @ A B C D @ H " , # , N N 0 9 <( L @ H I # ! C @ B , # , I G I FC $ ( 治疗方案分为传统 与 I @ A B C D @ H " , # ,: K N 0 9 < N N 0 9 < : K N 0 9 <
#' 2 %#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 $ $ % $ )年 $ .月第/卷第2期 ?9 @ A B C DE @ B G H I J K B D B L A B C . % $ ) > " H + / M " + 2 F4
# 345 指南解读 #
要点解读 [Q ? 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 ) C R : K 更新版 *
沙星. 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对于儿童 N N 0 9 < 和 :K N 0 9 < ' 包括在中国( 同样推荐使用$ 但 / 岁或体质量低于 $ %^ F

WHO 耐药结核治疗指南主要内容

WHO 耐药结核治疗指南主要内容

WHO 耐药结核治疗指南主要内容2016 年1 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其最新版耐药肺结核治疗指南,与先前不同的是,本版指南仅对耐药肺结核耐药菌治疗和护理方面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更新,而其他方面因缺少新证据,仍沿用了2011 年的版本。

本文简要介绍本次更新的主要范围和内容,以便读者能用最短的时间来了解其要点。

2016 版指南更新的主要范围[1]1. 针对耐异烟肼、耐利福平(RR-TB)、多药耐药(MDR-TB)和广泛耐药(XDR-TB)成人及儿童结核病患者治疗方案设计与药物组合方面的优化。

2. 与较长的传统治疗方案相比较,为期12 个月的标准化治疗方案(短程方案)对于MDR-TB 结核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3. 治疗开始时间对于MDR-TB 患者预后的影响。

4. 外科干预对于MDR-TB 患者预后的影响。

5. 对RR-/MDR-TB 治疗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类,以反映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最新证据。

2016 版指南更新的主要建议[1]1. 成人和儿童MDR-TB 结核病短程方案的选用:对于先前没有接受过二线药物治疗,且已排除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和二线注射药物耐药(或认为不太可能对其耐药)的RR-TB 或MDR-TB 结核病患者,可以使用9-12个月的较短期MDR-TB 方案替代传统方案(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很低)。

2. 成人和儿童传统MDR-TB 结核病治疗方案的选用:①建议强化治疗期RR-TB 或MDR-TB 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至少应包含五种有效抗结核病药物,且应包括吡嗪酰胺和4 个核心二线抗结核药物(表1),其中A、B 组需各选一个,C 组至少选两个(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很低)。

如果有效抗结核药物不能达到上述最小值,可以从D2 组选择1 种,并从D3 组中选择其他药物,以凑够5 种。

②对于RR-TB 或MDR-TB 结核病患者,建议通过高剂量异烟肼和/ 或乙胺丁醇,来进一步强化其治疗方案(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很低)。

WHO耐药结核治疗最新指南及新药现状【20页】

WHO耐药结核治疗最新指南及新药现状【20页】
德拉马尼:干扰TB菌细胞壁中分枝菌酸生物合成,100mg 一日2次 6月;预计2019年初进入我国。
PA-824:具有很强杀菌活性,对敏感和耐药菌均有效;红旗药业国内生产;正在进行1期临床,估计2019年初进行2期
国内研发
4-6家企业正在进行新抗结核药物研发或临床试验前所未有
临床试验
中国走向世界的敲门砖:国际发言权中国结核病临床试验合作中心CTCTC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上市后研究未来2年CTCTC将承担2-3个1期和3-5个2期临床试验。
WHO耐药结核治疗最新指南及新药现状
近2年来WHO对耐药结核病方面的证据进行了收集,包括临床试验、队列研究、观察性研究等进行了分析
在2018年7月16-20日召开的新指南修订小组会议上,专家采用国际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方法,系统评估了上述分析结果,并发布了“MDR-/RR-TB治疗重大变化”
新药合理使用
建立机制
积累经验
规范流程
培养人才
新药合理使用
THANK YOU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年10月发布耐多药或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
背景
原A组有加替沙星,此次将其除去添加了原来D2组的贝达喹啉和C组的利奈唑胺,说明二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为首选。
A组-首选药物: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
B组-次选药物:氯法齐明环丝氨酸/特立齐酮
C组-是AB组药物不能组成有效治疗方案时可以添加的药物:乙胺丁醇、德拉马尼、吡嗪酰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链霉素)、乙硫异烟胺或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
联用药物多:治疗管理面临挑战;多药联合使用副作用增加,依从性难以保证。
药物品种少:核心药物均为60年 前研发;耐药患者难以组成有效方案

诊断、治疗到预防:2016版NICE结核指南解析

诊断、治疗到预防:2016版NICE结核指南解析
框 3:活动性 TB 高危人群(2016 版指南更新) HIV、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矽肺和接受血液透析人群; 年龄小于 5 岁儿童; 过量饮酒或吸毒人员; 实体器官移植人员; 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接受化疗人员; 接受过胃或空肠旁路手术人员; 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 α 或其他生物制剂治疗的人员。
活动性 TB 治疗 若患者临床特点与 TB 诊断要点相一致,应即刻给予抗 TB 治疗(框 4),而不是等待培养 结果后才开始治疗。即使后续培养为阴性,也不应即刻停止治疗。(2016 版指南未做修改; 基于 GDG 经验和意见得出)
根据 病变 部位 选择 合适 检查
镜检 (若样本 足够) 培养 细胞学检查
皮肤
活检
镜检
-
培养
组织学检查
淋巴 超声 结外 或其 脓 他适 肿 当影
像学 检查
抽吸 活检
镜检
-
培养
细胞学检查
镜检
-
培养
组织学检查
表 1 活动性 TB 的诊断(2016 版指南更新;基于质量较低的横断面研究证据和 GDG 经验 和意见所得出。)(* 为常规影像学检查) 应对下列患者临床标本行快速诊断性核酸扩增试验(NAAT)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物: (1)临床疑似 TB;(2)有 HIV 感染;(3)需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快速检测,因为结果会 影响患者治疗;(4)若诊断为 TB,需大规模排查曾与患者接触过的人。(2016 版指南更 新;基于质量较低的横断面研究证据和 GDG 经验和意见所得出。) 对于年龄小于等于 15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个标本(如:自发痰、诱导痰、胃部灌洗液)通 常只需进行一次 NAAT(2016 版指南更新;基于质量低到中等的横断面研究证据和 GDG 经 验和意见所得出。) 一旦患者被诊断为活动性 TB,应立刻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排查曾与患者接触过的人,同 时评估所需的感染控制措施(框 2)。(2016 版指南未做修改;基于 GDG 经验和意见得 出。)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耐药结核病治疗解读(全文)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耐药结核病治疗解读(全文)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耐药结核病治疗解读(全文)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6月发布了《整合版结核病指南模块四:耐药结核病治疗》,基于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短程和长程治疗方案提出了新的建议。

本文就新指南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与2019版《耐药结核病整合版治疗指南》相比的主要变化进行解读,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相关指南规范以及耐药结核病诊疗现状进行分析,为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治疗以及相关指南的更新提供依据。

2020年6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的《整合版结核病指南模块四:耐药结核病治疗》[1](简称“2020版指南”),这是WHO继2018年8月发布《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ultidrug- or 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RR-TB)治疗重大变化的早期沟通》[2]、2018年12月发布《MDR/RR-TB 治疗指南》[3]、2019年3月发布《耐药结核病整合版治疗指南》(简称“2019版指南”)[4]之后,再次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关怀和管理提出新的建议。

WHO近年对指南更新的频率明显密集,凸显出了耐药结核病治疗的瓶颈问题及其在整个结核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对该指南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主要变化进行解读,并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作为WHO结核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连续两次参与WHO耐药结核病指南(2018版、2020版)制定的体会,以及我国现行耐药结核病相关指南规范以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基于循证的依据,对先进、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国际共识进行思考和吸纳,为我国结核病规划特别是耐药结核病诊疗防控提供参考。

一、2020版指南的总体思路和框架近10年来,WHO发布了10版耐药结核病相关的循证指南性文件。

指南的更新方式从既往的不同技术领域单独发布和更新的模式,趋向指南和政策建议的高度整合。

从2020年3月发布“整合版结核病指南模块一:结核病预防性治疗”[5],到6月发布“整合版结核病指南模块四:耐药结核病治疗”,所有新发布的模块都明确说明其作用是取代WHO之前发布的该技术领域的所有指南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O 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 更新版)要点解读2015 年11 月,WHO 召集了多学科的结核耐药结核病专家,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策略进行更新,推出了《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 更新版)(》简称“《2016 指南》”,)较之于WHO 的2011 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和2014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伙伴手册》有了一些修订与更新;主要提出了将利福平耐药结核病( rifampinresistanttuberculosis ,RR_TB) 和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 治疗方案分为传统RRTB 与MDRTB 个体化方案和短程RR_TB 与MDR_TB 标准化方案,同时对传统RR_TB 与MDR_TB 个体化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组和分类等,笔者将要点解读如下。

RR_TB 和MDR_TB 治疗药物分组及介绍对于RR_TB 和MDR_TB ,WHO 在《2016 指南》中根据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传统MDR_TB 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组和分类,将氯法齐明和利奈唑胺归为MDR_TB 方案的核心二线药物,这是《2016 指南》的重大更新;同时将对氨基水杨酸归为非核心的附加药物;克拉霉素不再纳入MDR_TB 治疗方案中。

一)抗结核药物分组将传统的MDR_TB 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分为A、B、C、D 四组,其中A、B、C 组为核心二线药物,D 组为非核心的附加药物。

这种分类更有利于制定有效的RR_TB 和MDR_TB 治疗方案(表1 )。

二)药物介绍1.A 组:氟喹诺酮类,包括高剂量左氧氟沙星(>750mg/d)、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

WHO指出,这组药物为MDR_TB 核心方案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能显著改善成年人RR_TB 及MDRTB 患者的疗效,因此,若非存在绝对禁忌证,必须纳入治疗方案。

纳入顺序依次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对于儿童RR_TB 和MDR_TB (包括在中国)同样推荐使用,但前瞻性研究表明,较之于未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加替沙星(400 mg/d)无明显高血糖风险。

2006 年有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的报道,但2014 年的一项2.B 组:二线注射类药物,包括阿米卡星、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

现有的证据表明,二线注射类药物可增加MDR_TB 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因此,若非存在严重禁忌证,建议纳入治疗方案。

对阿米卡星、卷曲霉素或卡那霉素的选择要根据现实效能分析决定,在上述3 个药物均无法应用的情况下,可考虑将链霉素加入MDR_TB 核心方案(在链霉素不耐药的情况下)。

对病情较轻的儿童患者,考虑到此类药物的危害可能超过潜在益处,可不应用;但若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则尽可能保留B 组药物。

此类药物需要严格检测不良反应,最严重的为听力减退和肾毒性,风险发生率与药物总累积量相关,因此有既往用药史的患者尤应注意。

3.C 组:其他二线核心药物,包括乙硫异烟胺(或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或特立齐酮),利奈唑胺和氯法齐明,这是WHO 首次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WHO 在《2016 指南》强调,在设计MDR_TB 方案时,需要纳入2 种或2 种以上C 组药物。

不少研究证实,利奈唑胺和氯法齐明对MDR_TB甚至是广泛耐药结核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WHO 首次将利奈唑胺和氯法齐明列入核心药物,确立了这两种药物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但在使用这些药物中,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乙硫异烟胺和丙硫异烟胺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紊乱,在与对氨基水杨酸联合应用时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停药后可缓解);环丝氨酸可引起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利奈唑胺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严重者危及生命,还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变;氯法齐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变色、变暗,并可能延长心电图QT 间期。

4.D 组:可以添加的药物,但不能作为MDR_TB 治疗的核心药物,分为3 个亚类:1)D1 组:包括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高剂量异烟肼。

WHO 认为,在无耐药依据,药物耐受性可以的情况下,通常在核心药物的基础上可以添加D1 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在既往的指南中,WHO直强调吡嗪酰胺的全程应用,但在此次更新中,吡嗪酰胺并未被纳入核心药物。

对于吡嗪酰胺的应用,笔者的建议是:在能够获得吡嗪酰胺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目前WHO 推荐其药敏试验的方法为液体培养,如:BACTEC MI(JT 960) 的情况下,按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药。

在缺乏吡嗪酰胺药敏试验结果的情况下,建议:初治MDRTB或MDRTB 但无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吡嗪酰胺可作为核心药物;MDRTB 同时合并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由于此种情况下吡嗪酰胺的耐药率高,不应用吡嗪酰胺或不能将其作为核心药物。

乙胺丁醇可能导致眼毒性,但若不超过推荐剂量风险较低。

近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提示,应用高剂量异烟肼治疗成年人MDR_TB 并未增加肝毒性风险;此外,结核性脑膜炎儿童患者对高剂量的异烟肼亦有极好的耐受性。

2)D2 组:包括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

这两种药物是近年研发的新药,具体应用参见WHO 相关指南。

3)D3 组:包括对氨基水杨酸、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硫脲。

WHO 强调,这组药物仅在RR_TB 或MDR_TB 治疗时不能组成5 种核心药物时才考虑使用。

不少证据表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在体外研究中具有良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同时也有较强的早期杀菌活性,WHO 及我国的耐药结核病指南均建议全疗程使用。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在本质上对大环内酯物类药物(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目前亦无证据显示其与MDR_TB 治疗有效相关,因此不建议将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纳入MDR_TB 治疗方案。

现有的研究表明,对氨基水杨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2. 2% ,并与治疗成功无明显相关性。

氨硫脲可引起严重的皮肤反应,包括StevensJ ohnson 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这可能导致死亡),特别是艾滋病毒携带者,需要密切监测。

传统RR_TB 和MDR_TB 个体化方案所谓传统RR_TB 和MDR_TB 个体化方案是指WHO 在2011 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和2014 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伙伴手册》提出的强化期8 个月、巩固期12 个月、总疗程20 个月的MDR_TB 化疗方案。

WHO 在《2016 指南》中对该方案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主要推荐如下。

1.对于RR_TB 及MDR_TB 患者,推荐在强化期应用包含至少5 种有效抗结核药物的方案,包括吡嗪酰胺及4 个核心二线抗结核药物:A 组1 个,B 组1 个,C 组至少2 个(定条件下建议,证据质量极低)。

如果以上的选择仍不能组成有效方案,可以加入1 种D2 组药物,再从D3 组选择其他有效药物,从而组成含5 种有效抗结核药物的方案。

若因耐药(可靠的药敏试验或充分的证据)或药物不良反应不能继续使用吡嗪酰胺,可以从C 组或D 组中选择替代药物(首选D2,次选D3 )。

D1组药物的选择必须衡量其加入效益,MDR_TB 方案的药物总数必须衡量其预期收益与危害, 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儿童的方案制定原则基本和成年人相同,但在疾病较轻且 组药物(二线注射药物)相关的危害超过其潜在益处的情况,可以不用 B 组药物。

2.高剂量异烟肼和(或)乙胺丁醇可以进一步加强治疗方案(一定条件下建议,证据质量极低) :无论是传统或短程MDR_TB 方案,若无异烟肼耐药依据或异烟肼耐药情况不确 定,在治疗方案中都应该加入异烟肼。

对于新的抗结核药物 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 仍然按照 2013 及 2014 年 WHO 的临 时指南应用(儿童不推荐使用) 。

短程 RR_TB 和 MDR_TB 标准化方案 WHO 在《 2016 指南》MDR_TB 患者,可以采用 9-12 月的短程 MDR_TB 标准化方 案替代 20 个月的传统个体化方案(一定条件下建议,证据 质量极低)。

对于既往接受过 1 个月以上二线药物治疗,或 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和二线注射药物耐药或高度怀疑耐药的 患者,不可采用标准化短程方案。

该短程 RR_TB 和 MDRTB标准化方案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

强化期 4 个月(若无痰抗 酸杆菌涂片阴转的证据,延长至 6 个月),药物包括:卡那 霉素、莫西沙星、丙硫异烟胺、氯法齐明、高剂量异烟肼、 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巩固期 5 个月,药物包括: 莫西沙星、以及 中指出一,对于之前未接受二线药物治疗的 RR_TB 及氯法齐明、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WHO 指出,可以用阿米星替代卡那霉素,至于是否可以用卷曲霉素替代没有明确;也可以采用加替沙星替代莫西沙星;乙疏异烟胺可以替代丙硫异烟胺。

若缺乏药敏试验,需要根据患者有无耐药结核病接触史,以及有代表性的国家级二线药物用药监测数据来判断是否采用标准化短程方案。

WHO 做出以上推荐是基于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包括观察性的队列研究及不同地区的随机对照试验,WHO 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估,评估的数据来源为:孟加拉国(493 例)、乌兹别克斯坦(65 例)、斯威士兰(24 例)、喀麦隆(150例)、尼日尔(65 例)、9 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408 例),在部分分析之外)。

对于RR_TB 和MDR_TB 患者,将短程方案的药物组成和用药时间标准化,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进行治。

强化期4 个月(若无痰结核分枝杆菌涂片阴转的证据,延长至6 个月),方案包括:加替沙星(或莫西沙星)、卡那霉素、丙硫异烟胺、氯法齐明、高剂量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巩固期5 个月,方案包括:加替沙星(或莫西沙星)、氯法齐明、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在早期研究中,巩固期尚保留丙硫异烟胺)。

剔除有二线抗结核药物用药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允许更改方案(无论其后来的药敏试验结果如何)。

结果发现,短程方案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案(当治疗成功与失败或复发、死亡比较时,分别为89. 9% 和78.3% ;当治疗成功与失败或复发、死亡、失访比校时,分别为83.4%和61. 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计1205 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89 例失访,因此被排除吡嗪酰胺和(或)氟喹诺酮耐药时,短程方案的治疗成功率仍高于传统方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RR_TB 和MDR_TB 的外科治疗WHO 在《2016 指南》中推荐,在MDR_TB 化学治疗的同时,选择肺部分切除术(肺叶切除或楔形切除),可以清除难以吸收的病灶、减少细菌负荷,从而改善预后(一定条件下建议,证据质量极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