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课件人教版必修1

④秦朝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的影响 ⑤严苛的法律保证 ⑥特征: 中央和地方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一人手里
⑦作用及影响: ⑴对秦朝的影响: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 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 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⑵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 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 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 不断加强与完善。
王位世袭制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本质)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和 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夏商周三代,王位世袭制历经了形成、发 展、完善的变化过程。
第二部分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 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 (组织形式)两个概念 2、实行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三维设计P10 ➢汉朝--察举制
选官标准--孝、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选官标准--门第高低,出身贵贱 ➢隋唐--科举制
选官标准--文化素质,能力高低
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地方的权力受中央节制的 做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第四部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元代:中书一省制 皇 帝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位低权轻
亲中自书掌省管
归入
归入
影内 阁响 ? 相明权成祖过:位重高、权重威胁皇权
政局动荡
吏
户
⑦作用及影响: ⑴对秦朝的影响: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 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 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⑵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 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 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 不断加强与完善。
王位世袭制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本质)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和 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夏商周三代,王位世袭制历经了形成、发 展、完善的变化过程。
第二部分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 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 (组织形式)两个概念 2、实行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三维设计P10 ➢汉朝--察举制
选官标准--孝、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选官标准--门第高低,出身贵贱 ➢隋唐--科举制
选官标准--文化素质,能力高低
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地方的权力受中央节制的 做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第四部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元代:中书一省制 皇 帝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位低权轻
亲中自书掌省管
归入
归入
影内 阁响 ? 相明权成祖过:位重高、权重威胁皇权
政局动荡
吏
户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人民版必修1ppt版本

学 (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
案
栏 目
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开
关 (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
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
不同的就要淘汰。
(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
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本 学
(4)北宋时期以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案 权、军权、财权,相权被分割、皇权加强。
栏
目 开
(5)明朝:明太祖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
关 制度遂废。
2.秦朝以来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
的斗争
(1)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系为基础
郡、县是地 行省长官由朝廷
和中央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 方行政机 任命,行省拥有
政府的 中央政府,权力、 构,郡守、 经济、军事大权,
关系
地位可以世袭 县令都由皇 但行使权力时受
本不
帝直接任免 到中央节制
学
案同
在一定时期内产生
栏 目 开 关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
点
一些积极作用,但
作用和
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
节度使的权力。
(4)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明初废行省、
设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中央有关部门。
全面认识和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
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
本 学
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共45页)

(1)积极:统治范围扩大、统治效果加强、形成等级 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2)消极:诸侯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利于对地方的 注意:分封诸侯王主要在西周时期推行,但皇帝之子、 控制,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不利于社会稳定、经济 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对点训练1) 发展和政权巩固。
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实质: 把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3、特点 (1)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 治隶属关系;但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理解: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 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 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 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 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 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摘自人教版教材
分封制 西周的政 治制度 宗法制 礼乐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含义:封邦建国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 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 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含义:封邦建国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 的奴隶制统治(井田制的盛行) 3、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 4、作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成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自然经 济)的需要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实质: 把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3、特点 (1)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 治隶属关系;但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理解: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 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 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 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 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 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摘自人教版教材
分封制 西周的政 治制度 宗法制 礼乐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含义:封邦建国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 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 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含义:封邦建国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 的奴隶制统治(井田制的盛行) 3、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 4、作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成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自然经 济)的需要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PPT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1)皇帝独尊
皇帝制度
核心
(2)皇位世袭
(3)皇权至上 核心
以专制主义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行政制度:
“家天下”特点:
御史 大夫
丞控 相制
(统率)
太 尉 (虚设)
诸卿
“三公九卿” 在地位职责权利方面相互配合,互相牵制, 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是燕国,故A项错误;②是齐国,故B项错误; ③是鲁国,故C项错误;④是宋国,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7·山西名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左传·宣公三年》记
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
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该故事
材料3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 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4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 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 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秦朝金字塔型官 皇帝 僚机构示意图: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中 央
九卿
郡守
郡
县令、县长
县
有秩、有秩三、三老老、、啬夫啬、游徼夫、里、正 游徼
乡
里
问题:
秦王在灭六国,结束割据局面后,为 扩大疆域,又进行了哪些活动?这些活 动有何意义?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性质与目的: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 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1)皇帝独尊
皇帝制度
核心
(2)皇位世袭
(3)皇权至上 核心
以专制主义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行政制度:
“家天下”特点:
御史 大夫
丞控 相制
(统率)
太 尉 (虚设)
诸卿
“三公九卿” 在地位职责权利方面相互配合,互相牵制, 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是燕国,故A项错误;②是齐国,故B项错误; ③是鲁国,故C项错误;④是宋国,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7·山西名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左传·宣公三年》记
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
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该故事
材料3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 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4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 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 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秦朝金字塔型官 皇帝 僚机构示意图: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中 央
九卿
郡守
郡
县令、县长
县
有秩、有秩三、三老老、、啬夫啬、游徼夫、里、正 游徼
乡
里
问题:
秦王在灭六国,结束割据局面后,为 扩大疆域,又进行了哪些活动?这些活 动有何意义?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性质与目的: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 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人教版】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5ppt

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 (1)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调 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2)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腐, 促进吏治清明。 (3)封建统治的本质决定了古代监察制度作用 是有限的,是帝王维护统治的工具。
[练习3-3] [2019·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 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 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 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 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 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 “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 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 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 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清代“南书房、军机处”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简速
密
考点2:地方体制 ——从“天下共主”到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
总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朝代 西周 秦朝 汉朝
地方制度或地方行政区设置 分封制 郡县制 初期郡国并行制,后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唐朝
州(郡)——县两级制 逐渐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总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萌芽(先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 ➢创立(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发展(西汉)——中外朝制度 ➢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 ➢加强(宋朝)——二府三司制 ➢ (元朝)——中书省 ➢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顶峰(清朝)——军机处
家国同构观念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共21张PPT)

c
2.“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表 明秦始皇( ) A、力主推行分封制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D、推崇世袭制
B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 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 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史料三 早期的国家是从部落制中脱胎出来的……王权不可避免地 受到各方面的制约。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 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问:材料反映了我国早期政治的什么特点? 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 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历史探究一
史料一 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的 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 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 史料二 (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 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 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C
3、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 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A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考点梳理(二)
1、秦的统一 2、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 3、郡县制推广和作用
特别提醒5
材料一: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 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荀子· 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件)(共45张PPT)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材料二: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 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材料三:中新社洪洞(2013年)10月1日电 素有“天下故乡, 华人老家”之称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在“十一黄金周”首 日迎来接待高峰。为满足广大移民后裔回老家祭祖的愿望,保 护、传承和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 洪洞大槐树景区多次举办祭祖活动。期望通过文化的交流与合 作,唤起华夏子孙,特别是槐乡后裔对故乡的眷恋,增强古槐 后裔及全球华人的凝聚力。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思考:西周实行分封的 目的是什么?分封有哪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几种类型(对象)?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令 克 侯 于 匽 ( 燕 )
克罍
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21年)
夏、商、周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封建社会)
(公元前221 年——1912年)
秦至清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冕旒:天子的礼帽和礼帽前后的玉串。
圭:礼器。《周 礼·大宗伯》“以青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 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左传·昭公七年》
分封制的作用
• 材料1: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中四国周早于期天政下治,轮制运度而的辐特集点;2合:为朝觐会同,离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材料三:中新社洪洞(2013年)10月1日电 素有“天下故乡, 华人老家”之称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在“十一黄金周”首 日迎来接待高峰。为满足广大移民后裔回老家祭祖的愿望,保 护、传承和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 洪洞大槐树景区多次举办祭祖活动。期望通过文化的交流与合 作,唤起华夏子孙,特别是槐乡后裔对故乡的眷恋,增强古槐 后裔及全球华人的凝聚力。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思考:西周实行分封的 目的是什么?分封有哪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几种类型(对象)?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令 克 侯 于 匽 ( 燕 )
克罍
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21年)
夏、商、周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封建社会)
(公元前221 年——1912年)
秦至清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冕旒:天子的礼帽和礼帽前后的玉串。
圭:礼器。《周 礼·大宗伯》“以青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 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左传·昭公七年》
分封制的作用
• 材料1: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中四国周早于期天政下治,轮制运度而的辐特集点;2合:为朝觐会同,离
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

中国古人政治设计时的难题
如 何 防 止
地方势力 军事集团 官僚集团 挑战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皇亲国戚 底层民众 如何防止周边政权对中原政权的挑战
中国古人所有政治智慧都用在建立中央集权和维护中央集权方面, 政治使命是为以皇帝代表的贵族集团和官僚集团服务;中国古代 的政治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与我们的现代政治的管理众人之事天 差地别,古代的政治智慧和现代社会的精神想去甚远。
情境创设: 天子年老,膝下有3个儿子:大儿子(妃子所生 );二儿子(皇后所生);三儿子是皇后所生。
天子 嫡长子继承制
传 位 于
大王子
(妃子生)
二王子
(王后生)
三王子
(王后生)
西周的宗法制:———家族内部权力的继承制度
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特点:形成等级森严的宗法关系:天子——诸
西周的礼乐制度:——文化上的权力认同制度 3.影响: 成为西周治国的根本之道,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维护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成为儒学的起源之一,影响深远。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 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皿) ---摘自<礼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 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 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食物种类—干饭类和浓汁类;餐具—豆, 筷子,餐叉;饮 食习惯—食品摆放和食具使用规矩;饮食礼仪—宗族和 宾客 作用---饮食之礼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 反映---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别, 贵贱有序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
3.夏商时期王权特点: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 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目的:对被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的同时拱卫王室。 3.内容 (1)分封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土地 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 ①王族:如燕、鲁、卫、晋等。 ②功臣:如齐等。 ③古代帝王后代:如宋、陈等。 (2)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和朝觐述职。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
单元概览
【历史
【主要线索】 本单元概述了我国古代先秦至明清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其总体趋势是 君主权力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带有浓厚的宗 法色彩。 2.秦朝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 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3.从汉代至元代,历代统治者不断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专制皇 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明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不断强化并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
(2)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a.尊老爱幼:宗法制延续下来的孝道观念根植于中国人的心 中,从这一角度看,宗法制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b.家庭团结:宗法制强 调家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对于维护家庭的稳定和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消极影响:a.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b.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明显 违背。
高中·历史
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知识梳理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王位世袭制 (1)确立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正式建立:禹死启继,并把王位传给后代。 (3)政治影响:“ 家天下 ”的局面逐渐形成, 王位世袭制 取代了禅让制。 2.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制度: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制度: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高中·历史
探究主题2 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 材料一 “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 悉至……”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材料三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 林丫头说人家。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解析:B 根据题意,夏商多罪,均是天命诛之,体现了在中国古代早期神权 和王权相结合,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涉及政权更替频繁和集权现象,故A、 C两项错误;世袭制度是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题目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 误。
高中·历史
2.据史料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
高中·历史
【深化拓展】 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先代帝王 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 (2)等级森严、层层封授。 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 ②周王分封诸侯后,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 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 (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周天子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有条件地封授给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尽义务。 (4)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任命官员、 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高中·历史
【深化拓展】 1.宗法制的特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2)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3)族权与政权相结合,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4)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庞大的宗族网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的影响 (1)对西周: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 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了贵族间权力的争夺,稳定了统治。
高中·历史
2.内容 (1)以 嫡长子继承制 为核心。 (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特点: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 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
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
探究主题1 分封制的特点及作用
材料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
十三人。”
高中·历史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图中信息,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叙述 其积极意义。 【解读】 解读地图,一要看空间变化,二要看文字信息,并用所学知识去解 读。在西周分封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同姓、异姓封国的地理分布与数量多 少,也可以看出疆域变化趋势——越来越大。 【结论】 特点:①从分封对象上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先 代贵族等;②从地理分布上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北方富庶之地和战略要 地;③从范围上看,周朝通过分封制势力范围大为扩展。 积极意义: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使周的文化 形式覆盖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动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三 王国维曾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 分也。”
高中·历史
【问题】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 材料一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材料二体现了宗法血缘关 系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三“未有君臣之分也”表明最高统治者未 形成高度集权。 【结论】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国家的政治 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
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高中·历史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早期文明国家重要内容之一,为后 世政治制度和民族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结合教材,理解分封制的特点、实行的目的及影响,培养时 空观念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利用史料结合教材,分析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 制度的特征,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3)挖掘教材知识,利用教材插图,系统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知识, 运用典型题目加深对两大制度的理解。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宗法观念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
(3)诸侯权利:在封国内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实行再分封。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贵族统治阶层内部 等级 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加强了周天子对 地方 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 的强国。 ③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 弱, 分封制 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 继承上的矛盾。
高中·历史
5.“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 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解析:B “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宗法制对后世产生的 积极影响之一。
高中·历史
二、非选择题 6.“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回归传统”等词汇成为近年来媒体的热点词 汇。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离不开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高中·历史
【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分封制的作用。 (2)《红楼梦》第九十回的内容体现了哪些宗法观念? 【解读】 第(1)问,分封制规定了分封的对象及其权利和义务,拓展了疆域, 使周王实现了天下共主,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材料主要从诸侯的义务 和西周实现了长久的统治来说明分封制的作用。第(2)问,分封制在封建社 会一直存在,只是其内容已大不同于西周;宗法制作为一种制度后世已经不 存在了,但作为一种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一直存在的,并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形 成有着巨大影响。 【结论】 (1)规范了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维 系了西周长久的统治。 (2)以贾母为代表的家长权威;先族内人员操办婚事,后给宗族外人操办。
高中·历史
随堂训练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夏商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综合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
题号
易
中
1
2
3
5
4
6
高中·历史
一、选择题
1.(2017·福建厦门期末) 《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
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商时期 ( )
A.政权更替频繁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高中·历史
礼乐制度:西周为维护宗法分封制而制定的一系列表示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 礼仪规定,它名目繁多,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要求贵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其目的在于维 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 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春秋后期逐渐瓦解。 【走出误区】 商代虽然也有分封,但这些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大部分与商 王朝无血缘关系,在商王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中央 对抗甚至叛乱,与中央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特别提示】 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 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