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右叶巨大占位病变--肝细胞肝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右叶巨大占位病变--肝细胞肝癌病史:患者,女,80岁,因“阵发性上腹部不适半个月、发现肝占位”入院。

图1-CT平扫

图2-CT增强动脉期

图3-CT增强门脉期

图4-CT增强延迟期基础解剖影像:

图6

图6为所示病例同层面正常腹部CT增强门脉期图片,蓝色箭头所示为正常肝脏右叶,其内见强化血管影,黄色箭头所示为正常胃,其内可见高密度对比剂影像,棕色箭头为下腔静脉,白色箭头所示为脾脏,绿色箭头所示为胰腺体尾部,其背侧贴边见强化脾静脉。本图节选自《CT 与MRI断层解剖学袖珍图谱》。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CT平扫(图1)蓝色箭头所示肝脏右叶见巨大低密度占位,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匀。CT增强动脉期(图2)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白色箭头所示为强化肝动脉血管影。CT增强门脉期(图3)绿色箭头病灶强化程度迅速减低,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内部不均

匀可见多发小囊变影。CT增强延迟期(图4)绿色箭头病灶强化程度持续减低。CT平扫介入治疗术后(图5)棕色箭头可见病灶内多发高密度影。

影像描述:肝右叶见巨大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病灶快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迅速减低,内部见多发无强化小囊变影。临近下腔静脉轻度受压。

影像诊断:肝右叶巨大占位病变,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

分析思路:

1.临床病史:老年女性,隐匿起病,考虑转移瘤或恶性肿瘤可能。

2.CT增强:对肝脏肿瘤诊断有鉴别意义。

肝细胞肝癌具有特征性“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即动脉期迅速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快速减低,可见假包膜形成,本例强化方式符合。

海绵状血管瘤为动脉期边缘结节或斑片样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呈填充式强化,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即为“早出晚归”强化方式,本例不符。

腺瘤因含有脂肪呈低密度或合并出血呈高密度,增强因完全由肝动脉供血,动脉期快速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减低与肝实质相同,部分患者可低于肝实质,本例不符。

最后诊断:肝细胞肝癌。

知识巩固:

肝细胞肝癌

1.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多有肝炎病史及酗酒病史,大多发现肝细胞肝癌时已经发展为肝硬化,少数可发病于正常肝脏。发病率男女比例7:1,高峰年龄区间40-50岁。AFP值升高。

2.影像表现: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不等,边界清或不清,病变较大内部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增强动脉期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脏实质,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静脉期较正常肝实质呈相对低密度,呈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可在门静脉形成癌栓,癌栓无强化,呈充盈缺损影。

鉴别诊断:

1.肝腺瘤:

少见的肝脏原发良性肿瘤。一般认为与女性口服避孕药、激素异常有关。实际工作中男性病例并不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因肿瘤占位效应引起上腹疼痛伴恶心。影像表现CT可见大小不等结节或团块,病灶可有假包膜。平扫呈等密度,因含有脂肪呈低密度,合并出血呈稍高密度。增强动脉期快速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步减低与正常肝实质持平,部分可低于正常肝实质。

2.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最常见良性肿瘤。病理组成包括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内衬以单层内皮细胞并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无年龄及性别差异。临床表现多无任何征兆,于体检中偶然发现,部分因体积巨大引起上腹不适。影像表现: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等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可有钙化,增强动脉期呈边缘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对比剂向病灶中心填充,延迟期呈均匀

一致强化影,整体呈“早出晚归”强化特征。若体积较小可以呈均匀一致强化,持续到门脉期及延迟期。

3.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肝脏常见良性肿瘤,仅次于血管瘤。多见于青年女性。无显著临床表现,可见腹痛等占位效应。病理可见中央纤维性瘢痕,周围为增生肝细胞和小胆管。影像表现CT可见单发类圆形等或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明显均匀强化,1/3中央纤维瘢痕不强化呈低密度影,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部分可见中央纤维瘢痕延迟强化。

病例小结:

本例主要讲述肝细胞肝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特点,重点讲述鉴别诊断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