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与进展

合集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造成心律失常的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造成心律失常的机制
现心肌兴奋性减弱啊 。
促进 心肌间质 出现纤维 化 , 血管平滑肌增生 以及管腔狭窄等团 。
1 . 2 肾上 腺 素
儿茶酚胺 的浓度高 , 会促进 心律失 常的发生 与发展 , 或者会 直接导致 中枢神经 系统 的异常兴奋 。交感神经 张力显 著增大 而
2 . 3 M 浓度及其通道 镁激活细胞膜 N a — K — A T P酶 ,促进 N a * 与I ( 十 的跨膜运 动 。 维

定 的影 响。
2 . 2 c a 2 + 浓度 及 其 通 道
肌浆 网是触发 兴奋一 收缩耦 连过程 c a 的主要 来源 , R y a n o . d i n e受体 ( R y R) 是 位 于肌 浆 网膜 上 的 主要 C a 2 释放 通 道 。在 C HF发生 与发展过程 中, R y R功能异 常会引起 心肌细胞 在舒 张
使得心律失常 出现 。临床基础研究表明 :患者 肾上腺素浓度大 小 、交感神经兴奋 以及被激活 的 1 3 受体经 过 N a / K A 1 ’ P 交换酶 大大地 促进 了钾 离子快速 进入未 发生缺血 的心肌 细胞之 中 . 而 血清 中的儿茶 酚又可以与钾离子之 间进行结合 . 从 而改变 了儿 茶酚血清钾离 子的再次分布 ,引起心肌细胞之 间的 电位 出现差
静息 电位 产生一定 的影响 。 促 发差异传导 以及折返 现象 , 导致严 重 的心律失常 的发生 。马玉英等人的研究表明 . 在血钾浓度大小 不考虑 的条件下 ,低血镁与 C H F时心律失常 的发生存在一定 的
关系, 且C H F 时血镁 水平降低 可能会导致心律失 常的发生_ 引 。此 外, M g “ 也会对 K 与C a 通道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嘲 。

[CHFS20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CHFS20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CHFS20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慢性心力衰竭可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房颤伴慢心室率、室内传导阻滞等,加重心衰进程。

(一)定义与分类缓慢心律失常包括以下列几种情况: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病变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心电图包括: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以下),且非药物引起;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阻滞并存,并可伴发阵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起搏系统退行性病变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周围组织,产生一系列缓慢心律失常,并可引起头晕、黑朦、晕厥等症状。

2.房室传导阻滞根据阻滞程度,分为I度、II度和III度房室阻滞,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明显降低心输出量,导致头晕、黑矇甚至晕厥;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也极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直接发生心室停跳致死。

3.房颤伴慢心室率持续性房颤中超过5秒的长间歇提示存在高二度房室阻滞。

4.室内传导阻滞包括左束支阻滞(LBBB)、左前分支阻滞和/或左后分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双分支阻滞、三支阻滞,以左束支阻滞较常见,可见于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二)流行病学由于慢性心衰引起的心肌受累及药物治疗的影响,发生缓慢心律失常的机会增加。

根据美国密西根大学心衰数据库统计,10%慢性心衰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目前国内尚无心衰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

慢性稳定性心衰左束支阻滞发生率约25%,是心衰预后不良和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三)发病机制心衰患者常存在一种或多种基础性心脏病,如高血压病和冠心病。

心肌缺血常引起持久的房室阻滞。

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室阻滞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治疗进展

0 <1
1-
5- 10- 15- 20- 25-
Growing-Age
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W orking-Age
2008中国心血管病及肿瘤死亡率以及占总死亡率的百分比
Urban mortality (% of Diseases)
8000 6000 4000
DATA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医ent学ionpUpStA
9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状况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心血管病患病率和估计总人数
疾病 心血管病
合计 万人
小计 万人
城市


%
%
农村 类别

小计 一 二 三 四
% 万人 % % % %
适应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王培勇 2011.12.25
医学ppt
1
本章要求
掌握心功能不全的概念、机体的代偿。 熟悉心功能不全的分类、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了解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诱因。
医学ppt
2
概述
医学ppt
3
心脏的重要性
“泵”的作用: ➢ ~0.5% of the body weight ➢ CO = 5 L/min = 7200
医学ppt
30
引起心衰加重而住院的常见诱因
高血压 未尊医嘱
医源性 非窦性心律失常
呼吸道感染 肾衰
心绞痛 心肌梗塞 心房纤颤
未知
0
5
10
15
20
25
John Banas. Aldosterone in Cardiovascular Dysfunctio医n. 学lecptupret 200%3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 出现异常,通常表现为心 慌、胸闷、头晕等症状。
心衰并心律失常
指心力衰竭患者同时伴有 心律失常,两者相互影响 ,加重病情。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分类与分型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心 衰并心律失常可分为缺血性、非 缺血性、电-机械分离型等。
分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 心衰并心律失常可分为室性期前 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 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病因主要包括冠心 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
发病机制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 心肌缺血、心肌重构、神经内分泌系 统失调等。
02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诊 断
临床表现与体征
呼吸困难
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呼 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
促、气短、胸闷等。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健康问题。
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心衰或其他心血管疾 病,应积极治疗,按医嘱 规律服药。
护理方法
关注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呼 吸等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医生。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 和恐惧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
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休息与活动平衡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制定合 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避免过度
劳累。
健康教育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衰和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自我管理
教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包括监测病情、按 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及时就医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ຫໍສະໝຸດ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 发病率及死亡率国内无明确统计 美国:AHA1996—全美490万心衰患者 50-60岁占1%,80岁以上发生率 为10%,基础病以高血压、冠心 病为主。 我国过去以心瓣膜病为主,现在逐渐以 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生心衰站主要。
心衰治疗
3、洋地黄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心力衰竭伴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及 室上速等。对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慢性心瓣膜病及先心病所致的心衰效果较好。 肺心病效果不佳,易发生中毒,肥厚性心肌 病无效。不用于舒张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慎用,预激综合征并 发的房颤或室上速禁用,单纯二尖瓣狭窄窦性 心律时不用洋地黄。
心衰治疗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1、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多巴胺、多巴 酚丁胺等;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米力农 注意:此述两类药物可短时应用于顽固性
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应用可增加死 亡率。
心衰治疗
四、抗RAS药物 1、ACEI:卡托普利、培哚普利等; 机制:扩血管、抑制ALD、抗交感、 改善心血管重构等。 2、抗ALD药:螺内酯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雷长城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定义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或 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使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 血引起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有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称心力衰竭,可 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病因
心衰治疗
五、B阻滞剂 对抗交感增强、心脏保护、改善预后。 代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 卡维地洛等; 用法: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应用; 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至最大耐受量维持。

心衰与窦性心律不齐的关联与治疗策略

心衰与窦性心律不齐的关联与治疗策略

心衰与窦性心律不齐的关联与治疗策略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分。

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心律失常,即心脏节律不规则。

这两种疾病常常同时存在,并且相互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衰与窦性心律不齐的关联,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策略。

心衰与窦性心律不齐之间的关联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窦性心律不齐可能是心衰的一个病因。

窦性心律不齐会导致心脏节律不稳定,进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这种不稳定的心律可能导致心脏泵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衰的发生和发展。

其次,心衰本身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

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受损,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协调性受到影响。

这种不协调的心脏功能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不齐。

因此,心衰患者更容易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针对心衰与窦性心律不齐的关联,医生通常会采取综合治疗策略。

首先,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窦性心律不齐,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对于心衰,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衰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电刺激心脏,帮助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对于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心脏起搏器可以帮助维持稳定的窦性心律。

对于心衰患者,心脏起搏器可以提供适当的心脏刺激,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协调性。

此外,心脏射频消融术也是一种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方法。

这种手术通过使用射频能量烧灼心脏组织,破坏异常的电信号传导路径,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射频消融术在一些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心衰患者来说,手术风险较高,需要谨慎考虑。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心衰与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还包括一些非药物干预措施。

例如,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对心衰和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规律锻炼等都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和减轻心衰症状。

总之,心衰与窦性心律不齐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心衰和心律失常

心衰和心律失常

• 中效和慢效作用类:适用于中度心力衰 竭或维持治疗
地高辛 0.125~0.25mg/d
23
2.增排药物
(2)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
机制
1)受体激动剂
兴奋1受体→ ↑心率→心肌收缩力↑,冠脉扩 张 兴奋2受体扩张周围动脉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抑制cAMP降解→cAMP↑→Ca2+↑→心肌收缩力↑
6
发病机制
1
心肌收缩性减弱
2
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3
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 的不协调性
7
心肌细胞凋亡坏死 心肌能量代谢紊乱 心肌兴奋-收缩 耦联障碍 钙离子复位延缓 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 解离障碍 心室舒张势能减弱 心肌顺应性降低 心律失常 心肌舒张功能异常 心力衰竭 心肌收缩性减弱
心脏各部位舒缩 活动不协调性
25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机制
与醛固酮竞争,阻止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 形成,抑制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
用药选择
常用螺内酯20~40mg/d
26
4、-受体阻滞剂
机制
• • • • 受体上调,增加心肌收缩反应性 减少钙内流,减少心肌耗氧 减慢心率,控制心律失常 防止、减缓、转逆心肌重塑
用药选择
常用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 洛
27
(三)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1.利尿药
• 血钾、血钠降低,血尿酸升高 应用者需适量补钾 • 伴糖尿病、痛风、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 利尿剂 • 伴高脂血症者慎用
28
2.血管扩张剂
(1)硝普钠:恶心,呕吐,厌食,皮疹等, 肾功能衰竭患者容易引起低血压。需逐渐增 量,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孕妇禁用,肾功 能不全及甲状腺功能低下者慎用。 (2)硝酸酯类:头昏,头肿胀,心悸,偶有 血压下降。初次用药可先含半片避免和减轻 副作用 (3)ACEI和ARB:低血压,高血钾及干咳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与进展解读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与进展解读
1
心肌活检
对不明原因的心肌病诊断价值有限,但有助于明确心肌炎症性或浸润性病变的诊断。
ACC/AHA分级: stageA 有心衰危险但无结构性心脏疾病和心衰症状 stageB 有结构性心脏疾病但无心衰症状 stageC 有结构性心脏疾病并既往或当前有心衰症状 stageD 顽固性需特殊治疗 NYHA分级 classⅠ 有心衰症状无明显活动受限 class Ⅱ 一般体力活动出现心衰症状 class Ⅲ 轻微体力活动出现心衰症状 class Ⅳ 静息时仍有心衰症状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低脂、低盐饮食 —每日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 —适量运动(步行) —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
祛除诱发因素 —控制感染 —治疗心律失常 —纠正电解质紊乱、贫血 —避免停用治疗心衰药物 —积极治疗高血压 —避免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瓣膜性心脏病心衰
瓣膜性心脏病心衰主要的治疗是手术修补或置换瓣膜。由于该病的临床特殊性,应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CHF的长期临床试验,均未入选此类患者。本指南仅在专节中作简要阐述。
神经内分泌机制
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激活;其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心衰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心肌重构 。
预后的评定
多变量分析表明,以下临床参数有助于判断心衰的预后和存活[3]:LVEF下降、NYHA分级恶化、低钠血症的程度、运动峰耗氧量减少、血球压积容积降低、心电图12导联QRS增宽、慢性低血压、静息心动过速、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eGFR降低)、不能耐受常规治疗,以及难治性容量超负荷均是公认的关键性预后参数。

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研究概述

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研究概述

充 分 考 虑 到 时 间 因素 , 握 心 衰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昼 夜 节 律 变 化 对 病 人 把
中医 学 对 生命 时 间结 构 的 研 究 和 应 用 源 远 流 长 , 黄 帝 内 经 》 统 《 系 讨 论 了人 体 生 理 、 理 节 律 , 用 以 指 导 防 病 治 病 。 历 代 医 学 继 承 发 病 并 扬 , 续 至 今 , 医时 间观 已 形 成 完 整 而 系统 的 理 论 , 一 直 用 于 临 床 , 延 中 并 具 有 鲜 明 的 实 践性 、 体 性 和 系 统 性 。 中 医 时 间 医 学 就 是 在 中 医 理 论 整 的指 导 下 , 究 人体 与宇 宙 时 空 相 应 的 自身 生 命 活 动 的 周 期 性 及 变 化 研 规 律 。 而 指 导人 们 养 生 , 防 疾 病 , 从 预 以及 指 导 医 生 临 床 诊 断 、 疗 疾 病 治
功 能 衰 竭 时 自主 神经 对 心脏 的 调 节 能 力 明 显 减 弱 , 走 神 经 功 能 受 到 迷 损 害 。然 而 这 种结 论 由于 其 本 身 理 论 上 的 缺 陷 及 研 究 的 局 限性 , 视 重 人 体 的 独 立 性 , 略 了生 命 是 时 空 有 序 性 的 复 合 ; 调 内环 境 稳 定 , 忽 强 忽
的近 期 节 律 性 【 ] 有关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使 人 们 对 t。 a 其 进 行 了尽 可 能 细致 的分 割 研 究 , 到 从 分 子 以 下 水 平 的 基 因进 行 分 直
析, 以求 阐 明 心血 管 的生 理 和 病 理 随时 间 变 化 的规 律 。 目前 多 数 学 者 认 为这 种 节 律 性 是 内源 性 与 外 源 性 两 方 面 因 素 共 同 作 用 下 形 成 的 。一

太子保心口服液防治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太子保心口服液防治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太子保心口服液防治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翟建英1,2,杨海润1,2,朱晓光1,2,张志聪1,2,张晓笛1,2,李晋生1,2,徐 意1,2摘要 目的:探讨太子保心口服液防治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㊂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术后次日将造模存活6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㊁西药组㊁高剂量组㊁中剂量组㊁低剂量组,每组11只㊂灌胃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电刺激方法诱发心室纤颤,检测大鼠心室纤颤阈值㊂采用血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大鼠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 )和Masson 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组织变化和纤维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观察心力衰竭大鼠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MK Ⅱ)mRNA 相对表达情况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㊁低剂量组大鼠心室纤颤阈值显著升高(P <0.05);低剂量组大鼠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 )升高(P <0.05);中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aMK ⅡmRNA 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1)㊂HE 染色显示,太子保心口服液各剂量组心肌细胞坏死溶解减轻;Masson 染色结果显示,太子保心口服液各剂量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降低㊂结论:太子保心口服液可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室纤颤阈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组织CaMK ⅡmRNA 表达㊁改善心肌纤维化有关㊂关键词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太子保心口服液;心肌纤维化;心功能;大鼠;实验研究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5.010 心力衰竭病人多伴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导致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1]㊂据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约54.4万例,其中80%以上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2]㊂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仍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及严格的适应证㊁禁忌证等多种限制,一定程度影响了治疗效果[3]㊂有研究显示,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在改善病人生活质量㊁功能状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4]㊂前期研究显示,太子保心口服液可缩小犬急性心肌缺血后的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流动力学[5],对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气阴两虚㊁心脉瘀阻证)安全㊁有效[6],可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7],对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㊂太子保心口服液对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是否具有防治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㊂本研究通过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采用电刺激诱导心律失常,观察太子保心口服液对心力衰竭后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太子保心口服液防治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的药效学作用及作用机制㊂作者单位 1.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79);2.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79)通讯作者 徐意,E -mail :**************引用信息 翟建英,杨海润,朱晓光,等.太子保心口服液防治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5):829-833.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雄性SD 大鼠6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 )级,体质量150~180g ,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SCXK (京)2016-0006,合格证编号:No.110011201108828617㊂1.2 实验仪器多道生理记录仪(美国BIOPAC 公司)㊁Millar 导管(型号:SPR -320,美国MILLAR INSTRUMENTS.INC 公司)㊁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 )仪(上海净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㊂1.3 实验药物与试剂太子保心口服液购自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批号:19261507/19267102;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购自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WEE ,分包批号:2007190㊂注射用青霉素钠购自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每支80ˑ104U ,批号10122001132㊂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Thermo )㊂FastStart Universal SYBR Green Master (Rox )(Roche )㊂引物(Invitrogen BiotechnologyCo.,LTD )㊂1.4 动物模型制备与分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㊂雄性SD 大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行经喉气管插管术,左胸前区备皮消毒,连接呼吸机,以潮气量0.7~0.8mL ㊁80次/min 频率机械通气,术中行心电监护㊂在左侧胸前区第3肋㊁第4肋处横向切开皮肤1.5cm ,沿第3肋㊁第4肋间隙钝性分离肋间肌,开胸撕开心包膜,在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之间下约1mm 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之后重置心脏于胸腔,立即逐层缝合㊂心电图ST段抬高提示结扎成功,剔除心电图监测无心肌梗死表现的大鼠㊂术后腹腔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㊂另设假手术组,平行操作,但不结扎左冠状动脉㊂术后次日,将造模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㊁西药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9mg/kg)㊁高剂量组(太子保心口服液6.0mL/kg)㊁中剂量组(太子保心口服液3.0mL/kg)㊁低剂量组(太子保心口服液1.5mL/kg),剔除造模失败及后续实验死亡的大鼠后,每组均纳入11只大鼠㊂西药组和太子保心口服液各剂量组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去离子水,连续给药4周㊂1.5心室纤颤阈值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末次给药后24h,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仰卧位固定,分离右侧颈总动脉2cm左右,结扎远心端,近心端采用动脉夹暂时夹闭,在结扎线下方,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将Millar导管由动脉壁切口向心脏方向缓慢推进,在颈总动脉停留一段时间,观察颈总动脉收缩压㊁舒张压㊂之后导管继续推入左心室,固定导管,连接16道生理记录仪,测定心率(HR)㊁左室收缩压(LVSP)㊁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㊁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㊂采用体电刺激方法诱发心律失常,开胸暴露心脏,连接多导生理功能记录仪,将刺激电极的正极置于左室心尖部,负极置于左室前壁右侧近梗死区,电极深度约1mm,两电极距离约3mm,使用电刺激(波形为方波,初始刺激电压1V,增幅1V);测量可诱发出心室纤颤的最小刺激电压㊂1.6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心脏组织称重后,沿心室横轴切开,置于甲醛中固定,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性改变㊂Masson染色,显微镜下每张组织切片随机选取3~5个视野拍照,采用Image Pro Plus软件进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计算(胶原容积分数=心肌胶原纤维面积/视野面积ˑ100%)㊂1.7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lcium/ 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Ⅱ,CaMKⅡ)mRNA测定心脏组织称重后,沿心室横轴切开,心尖侧迅速置于-80ħ冰箱冻存备用㊂采用荧光qPCR法观察冠状动脉结扎后心力衰竭大鼠CaMKⅡmRNA相对表达情况㊂引物序列见表1㊂表1基因引物序列基因引物序列(5'-3')CaMKⅡ正向引物:TCAGGTTTCTCTGTGGATGCC反向引物:AAAATCCCAATGAGAAGCCCAβ-actin正向引物:TATCCTGGCCTCACTGTCCA反向引物:AAGGGTGTAAAACGCAGCTC1.8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柱状图形式表示㊂数据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采用One-Way ANOVA法进行各组间比较,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各组大鼠心室纤颤阈值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室纤颤阈值降低(P<0.01)㊂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㊁高剂量组㊁低剂量组大鼠心室纤颤阈值升高(P<0.05或P<0.01);中剂量组大鼠心室纤颤阈值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图1㊂图1各组大鼠心室纤颤阈值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2.2各组大鼠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SP㊁LVEDP㊁+dp/dt max 均显著降低(P<0.01)㊂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㊁中剂量组大鼠LVSP㊁LVEDP㊁ʃdp/dt max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大鼠+dp/dt max升高(P<0.05),LVSP㊁LVEDP㊁-dp/dt max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图2㊂图2各组大鼠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A为LVSP变化;B为LVEDP变化;C为+dp/dt max变化;D为-dp/dt max变化㊂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2.3各组大鼠胶原容积分数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胶原容积分数增加(P<0.01)㊂与模型组比较,太子保心口服液各剂量组大鼠胶原容积分数降低(P<0.05)㊂详见图3㊂各组大鼠心肌组织Masson染色图见图4㊂图3各组大鼠胶原容积分数比较(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图4各组心肌组织Masson染色图2.4各组大鼠CaMKⅡ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CaMKⅡ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㊁中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CaMKⅡ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㊂详见图5㊂图5各组大鼠CaMKⅡ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2.5各组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局部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明显梗死灶,梗死灶心肌细胞溶解坏死,成纤维细胞明显增生,小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心肌细胞间质有炎细胞浸润㊂太子保心口服液干预后大鼠左心室梗死面积减小,心肌细胞坏死溶解减轻,有较少的成纤维细胞增生,较少的小血管增生扩张充血㊂提示太子保心口服液对冠状动脉结扎后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病理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模型大鼠左心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㊂详见图6㊂图6各组心肌组织HE染色图3讨论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是诱发心力衰竭病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病人发生心脏骤停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6~9倍[8]㊂因此,开展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随着冠心病心力衰竭病程的延长,心室发生重构,心室重构是心功能下降和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太子保心口服液可改善冠状动脉结扎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对左心室病理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㊂离子通道功能紊乱引起心律失常㊂既往生理学研究显示,CaMKⅡ是调节心肌细胞Na+㊁K+㊁Ca2+等离子通道活性和钙转运的重要激酶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可激活电压门控钙通道,增加心肌细胞Ca2+内流,进而引起钙超载,最终导致心律失常,调节CaMKⅡ活性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9]㊂CaMKⅡ与Cx43有密切联系,Cx43表达位置和数量的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密切相关,抑制CaMKⅡ通路可增加Cx43在闰盘上的定位,改善心肌细胞间通信与心肌传导,防止心肌收缩功能障碍诱发的再灌注后心律失常[10]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太子保心口服液可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中CaMKⅡmRNA 相对表达量,这可能是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㊂CaMKⅡ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陈浩等[11]研究显示,CaMKⅡ阻滞剂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心肌纤维化是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病理改变[12]㊂正常情况下,细胞外基质可协助心肌细胞传导收缩力和电信号,但过度的纤维化为心律失常提供了基质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升高,采用太子保心口服液干预后,心肌胶原容积分数下降,提示防治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是太子保心口服液抗心律失常的另一作用机制㊂中医防治心律失常有悠久历史和独到见解㊂心律失常归属于中医学 心悸 怔忡 等范畴,为本虚标实㊁虚实夹杂之证,其证型复杂多变,引起心律失常的必要环节是心脉瘀阻,形成心脉瘀阻的基本因素是心脏亏虚,心脏亏虚和心脉瘀阻是各类心律失常的共同病机[13]㊂因此,益气活血法是本病的基本治法㊂太子保心口服液是由太子参㊁人参㊁丹参㊁麦冬㊁五味子㊁川芎㊁檀香㊁桔梗组成,具有益气养阴㊁活血通脉之功效,可改善气阴两虚㊁心脉瘀阻所致的冠心病胸痛㊁心悸㊁乏力等症状[6]㊂综上所述,太子保心口服液可显著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室纤颤阈值,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病理损伤㊁降低心肌组织CaMKⅡmRNA表达㊁改善心肌纤维化有关㊂参考文献:[1]冯卫涛,李薇,栾荣华.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2):82-84;88.[2]陈璇,王雨锋,张筑欣,等.中国心律失常现状及治疗进展[J].中国研究型医院,2020,7(1):75-78;198-201.[3]陈健.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J].医学信息,2021,34(11):60-62.[4]欧阳嘉慧,张淼,王娅,等.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5):1272-1276. [5]刘莹,邢富强,刘进扬.太子保心口服液药效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5):432-437.[6]朱秀春,张磊,李艳.太子保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10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224-226.[7]翟建英,杨海润,何丽娟,等.太子保心口服液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5): 854-856.[8]梁见弟,叶继亮,姚永钊,等.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率变异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学,2021,27(4): 644-650.[9]范稣圳,徐林,浦湧.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33(1):55-58.[10]陈虹燚,梁仪琳,黄照河.缝隙连接蛋白4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6):635-638. [11]陈浩,韩炳江.CaMKⅡ在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J].心电与循环,2013,32(3):188-192.[12]张勇,许玉平,魏勋,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1,21(6):4283-4286.[13]魏执真,易京红,韩垚.心律失常中医诊治[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5.(收稿日期:2022-06-29)(本文编辑薛妮)基于PPARγ/Nrf2信号通路探讨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血肿清除的影响许文婷1,2,孔莹1,2,薛玉满1,2摘要目的: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探讨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血肿清除的影响㊂方法:将1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㊁假手术组(颅内注射生理盐水)㊁模型组(脑出血模型)及干预组(脑出血模型+头穴透刺治疗),每组40只㊂造模后3d及头穴透刺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㊁脑组织液中血红蛋白(Hb)及一氧化氮(NO)含量㊁脑组织中Nrf2㊁CD36蛋白及mRNA表达量;观察各组脑血肿周围微血管分布并计算微血管直径及密度指数㊂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3d干预组与模型组脑组织Hb及NO水平升高,Nrf2㊁CD36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微血管直径及微血管密度指数均减小(P<0.05)㊂与造模后3d比较,治疗结束后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㊁微血管直径及微血管密度指数升高,Nrf2㊁CD36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且优于模型组(P<0.05);干预组Hb及NO水平降低,且低于模型组(P<0.05)㊂干预组与假手术组治疗后微血管直径及微血管密度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头穴透刺可促进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rf2㊁CD36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脑组织Hb及NO水平,改善血肿周围微血管血流状态,对脑血肿清除有促进作用㊂关键词脑出血;脑血肿清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头穴透刺;大鼠;实验研究d o i:10.12102/j.i s s n.1672-1349.2024.05.011The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on Hematoma Clearance in Ra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Based on PPARγ/Nrf2Signaling Pathway XU Wenting,KONG Ying,XUE Yuman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150040,Heilongjiang,China;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150001,Heilongjiang,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UE Yuman,E-mail:****************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on hematoma clearance in ra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based on 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nuclear factor E2associated factor2(Nrf2)signaling pathway.Methods:One hundred and sixty male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sham group(intracranial injection of physiological pressure water),model group(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odel)and intervention group(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odel+scalp acupuncture treatment),with 40rats in each group.After3days modeling and after scalp acupuncture,nerve function,hemoglobin(Hb)and nitric oxide(NO)content in brain tissue fluid,Nrf2,CD36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in cerebral tissue were measured.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vessels around cerebral hematoma in each group was observed and the diameter and density index of microvessels were detected.Results:After3 days modeling,compared with sham group,Hb and NO levels increased,Nrf2,CD36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levels in cerebral tissue of intervention group and model group decreased,and microvessel diameter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index were decreased(P< 0.05).After3days modeling,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microvascular diameter and microvascular density index increased,Nrf2,CD36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and those were better in the model group(P< 0.05).The levels of Hb and NO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mode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icrovessel diameter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index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sham group(P<0.05).Conclusion:The scalp acupuncture could 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Nrf2and CD36proteins and mRNA in cerebral tissue of ra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decrease the levels of Hb and NO in cerebral tissue,improve the blood flow state of microvessels around hematoma,and promote the removal of cerebral hematoma.Key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hematoma clearance;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nuclear factor E2associated factor2signaling pathway;scalp acupuncture;rats;experimental study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2374570,8194305);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LH2023H063);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No. ZHY2020-16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No.2019MS24);黑龙江省首批名老专家学术继承项目(2022 2025年)作者单位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150001)通讯作者薛玉满,E-mail:****************引用信息许文婷,孔莹,薛玉满.基于PPARγ/Nrf2信号通路探讨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血肿清除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 (5):833-838.。

病理生理学心衰

病理生理学心衰

压力负荷过度
(一)原发性心肌受损
1、心肌病变:心肌炎、 心肌病、心肌梗塞 病变速度、程度、范围 2、能量代谢障碍 :冠心病 、重度贫血、低 血压、Vit B1酶A
VitB1
(二) 心脏负荷过度
1 压力负荷过度(pressure overload) 2 容量负荷过度(volume overload)
循环衰竭:循环系统中任一组分(如心脏、血管及 血容量等)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心输出量不足。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血容量和组织间 液的增多并出现水肿。 心功能不全:包括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后的完全代
偿阶段直至失代偿的全过程。 心力衰竭指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阶段,二者本质 上相同
蛋白激酶激活
核转录因子 基因转录
分泌细胞因子、 局部激素
静止胎儿基因激活
胎儿型蛋白 合成增加
细胞表型 改变
2、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
细胞外基质—存在于细胞间隙、肌束之间及血管周围的结构糖 蛋白、蛋白多糖及糖胺聚糖的总称。主要为Ⅰ型胶原、Ⅲ型 胶原。 Ⅰ型胶原:80% 与心肌肌束平行排列的粗大胶原纤维的主要 成分 Ⅲ型胶原:20% 较细的纤维网状结构
高血压病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狭窄 瓣膜性疾病(二尖瓣 狭窄)
心肌病
瓣膜性疾病(主动脉 狭窄和关闭不全、二 尖瓣关闭不全)
心肌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
慢性阻塞肺疾病、 肺栓塞
贫血、动-静脉瘘
二、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类 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收缩性衰竭)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舒张性衰竭)
三、按起病及病程发展速度
正性肌力作用 急性、早期:维持心输出量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最终引起心脏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

据统计,冠心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而室性心律失常又是冠心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起搏点或传导组织发生异常,导致心脏搏动不规则或过快,严重时会导致心室颤动、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响因素以及治疗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进行系统的临床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类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揭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析不同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探讨影响室性心律失常的因素,总结治疗策略及效果评价,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认识,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1.3 研究意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危险的心律失常类型,容易导致严重的心衰和心律失常性猝死。

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针对不同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与进展摘要心力衰竭(心衰)总是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相关,但室性心律失常也最容易引起心衰。

本文简要回顾了心衰中的电生理重构、细胞内钙摄取和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

细胞解偶联,纤维化是主要导致心律失常的因素,饮食和心室壁扩张被认为是可调节机制。

目前右心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新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还需要深入研究。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机制:细胞偶联;纤维化;饮食;心室扩张1.引言心衰总是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相关。

心衰住院病人50%死于泵衰竭,其余则由心律失常所致。

这些心律失常的机制不同,且依赖于不同的电生理改变,这些改变不仅由心衰本身所致,更是由导致心衰的进程所引起。

心衰的定义值得商榷。

通常认为它是一种综合征,即心脏的泵血功能不足以供应足够的血液和氧气给器官(包括心脏本身)。

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理改变的最终路径,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肌梗死。

心梗发作后的一段时间,心肌损伤和收缩功能下降通过心肌肥大来代偿,最终会导致心衰。

其他心血管疾病也最终导致心衰:先天性心脏疾病,心脏瓣膜疾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心动过速依赖性疾病等等。

心衰的主要电生理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取决于引起心衰的病因。

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样与电生理的基础有关。

这就是为什么心衰导致的心律失常这么难治。

心衰过程中的电生理改变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并涉及到离子通道重构,钙离子摄取,细胞外基质重构,疤痕组织出现,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心脏扩张和拉伸等。

心衰引起的心肌缺血也会导致心律失常。

因此,心衰并不能简单的看作是一系列电生理改变。

心衰后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电生理变化,不同的动物模型显示有所不同。

家兔心脏压力和容量负荷模型中的心脏电生理改变并不一定能在家犬起搏诱导的心梗模型中观察到,或在基因突变的老鼠模型中看到。

另外,心衰患者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来帮助改善血流动力学功能,治疗呼吸困难,收缩同步化,抑制心律失常等,未能在动物模型上充分体现,这又限制了实验成果的临床应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心衰导致心律失常的常见因素,包括离子通道重塑,细胞解偶联,钙稳态失衡,细胞外基质变化,心肌拉伸的电生理效应,以及心衰患者电生理改变的能量代谢与饮食调节和右心衰竭的问题等。

2.离子通道重塑无论是心衰模型,还是心衰患者,其特征是动作电位延长,复极储备减少(图1)。

复极储备指复极代偿能力,可使复极电流减少,或使除极电流增加(通过药物,基因突变、病理或代谢改变),临床上可见T波改变和QT间期延长。

T波改变通常认为是心肌损伤。

组织损伤虽可影响心室复极,但仍缺乏直接证据。

另一个复极储备减少的表现是T波电交替。

通常认为T波电交替是心脏猝死的预警器。

实际上,急性心肌缺血时,房颤比T波电交替发生更早。

最近,可以监测心跳间微小的T波改变,但Jackson等人在一组心衰患者中使用微小T波交替分析(MTWA)技术发现,多数情况下测试结果不确定,对心衰的危险分层也无益。

心衰时心室动作电位(AP)延长与钙离子的变化相关。

AP时限延长通过提高振幅和/或增加钙离子来代偿收缩的不足。

AP时限延长是由于复极电流 Ito和IKs减少,同时可能包括内向晚钠电流增加。

某些严重心衰模型,IK1电流减少推迟了终末复极,并降低膜在静息状态下的稳定性,使心肌更容易自发性除极。

晚钠电流的存在虽已得到公认,但钠离子通道的重构仍取决于使用的心衰模型。

在犬心梗模型,从边缘区心肌取材已证实了钠离子通道的重塑会导致钠电流峰值的降低,并使动作电位传导减慢。

2.1 QT间期延长与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多发生早期后除极(EADs),又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EADs通过折返机制诱发心律失常。

家兔的压力和容量负荷模型描述了心律失常局部和折返的机制,并在心衰患者的心肌证实了EADs的存在,但不会导致持续的心律失常。

因组织少难以维持折返持续。

心衰患者QT离散度增加与复极离散度增加相关,易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当某些复极延长的区域传导减慢时。

细胞解偶联暴露不同区域复极的不同,复极的差异性,可导致传导减慢和折返性心律失常发生。

3.细胞解偶联3.1 组织间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与传导组织间隙连接蛋白43(Cx43)下降也是心衰的主要特征。

心衰使Cx43表达下降50%,部分蛋白质去磷酸化。

Cx43主要负责细胞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和物理信息交流。

肌细胞连接蛋白通常出现在肌细胞的较短面,但心衰过程中Cx43重新分布,也可出现在肌细胞的较长面。

细胞偶联对心脏的电活动很重要。

Cx43大量减少时才出现传导的改变。

心脏猝死和心律失常家兔心衰模型中,Cx43的表达减少却增加了心外膜的传导速度,QRS波群时限也延长了,这可能与心肌细胞肥大有关,传导速度的增加不可能完全代偿肥大引起的改变。

已使用药物维持Cx43的磷酸化状态,以此增加细胞间偶联。

已报道缝隙连接改造剂能增加(心房)传导速度和防止缺血导致的传导减慢。

Cx43是一个大分子复合体,钠通道也存在于这个复合体之中,复合体的部分改变势必影响其它部分。

心衰患者钠离子通道的功能障碍可能伴随着Cx43的下调,也见于钠通道直接高频诱导缺失的情况下。

3.2 组织间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与复极间接证据表明,细胞间的解耦联也可影响心衰患者的QT间期。

QT间期延长同样可以在拥有生理心率的人体上观察到(图2A)。

虽然以生理上不可能的低心率刺激心室肌细胞,可以发现动作电位时限延长,但以4赫兹的生理刺激速率刺激同一心脏取材的心室肌细胞,却不能观察到动作电位的延长(图2)。

从心衰家兔心脏的LV游离壁取的组织样本中,Cx43的表达减少了约50%。

假设细胞间解偶联对细胞间传导速度带来的负面效应可以被细胞尺寸的增加(有利于传导)所代偿的话,那么细胞间传导速度并未改变,约是24到25cm/s。

不变的传导速度和增加的细胞体积的净效应延长了细胞间传导的激活时间。

这已经被电脑模拟的200个肌细胞之间的跨壁电流所证实,头100个细胞拥有心内膜的特征(长动作电位时程,缺乏Ito),后100个拥有心外膜的特征(短动作电位时程,增加Ito),正如图2D的左边表格所示。

在可控的条件下,这个模型使用相同体积的(图2B)细胞,需要8μs缝隙连接电导来确保传导速度保持在25cm/s。

心外膜下细胞复极化比心内膜下心肌细胞提前了90%约2毫秒(图2D,中)。

如果GJ即缝隙连接电导减半至4μ和使用相同(图2B)尺寸的心衰细胞,同时维持本身的动作电位特性,传导速度会保持在24到25cm/s,但是跨壁传导激活时间就会延长约10ms。

结果心衰组相对正常组,早期激活到晚期复极的时间增加了7ms。

实际上,心外膜复极要晚于心内膜复极。

这些模拟结果表明细胞偶联的减少不仅增加了跨壁传导激活时间,并且揭示了复极存在的内在特性。

这些效应的联合作用导致了早期激活和晚期复极之间的时间延长,这或许可以解释QT间期延长而正常的动作时程不变,同时也可以解释T波的倒置。

虽然这对一般肌细胞的模拟效应看起来很小,但可能在完整的心脏表现的更加明显。

4.钙离子稳态性改变心衰同样会涉及到Ca2+离子摄取的改变,健康心脏的收缩力与收缩频率正相关,在心衰患者就会颠倒过来。

这种颠倒常由钙离子的瞬间增多所决定。

此外,舒张期钙离子浓度升高,肌质网(SR)Ca2 +含量在刺激速率依赖性的条件下降低,导致较小的Ca2+浓度瞬间增加,尤其在心率较高的情况下。

同时,肌质网 Ca泵下调,导致肌质网再摄取Ca2 +放缓和心肌舒张放缓。

这导致了Ca2+从肌质网的自发释放。

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膜的Na+ / Ca2 +交换(NCX)上调,导致Ca2+被转运到细胞外。

因为NCX是生电性的,移进三个钠离子,移出一个钙离子,细胞内钙超载条件下可能会产生内向的电流。

自发性的钙释放伴随着静息状态膜的短暂去极化,表现为延迟后除极(DADS)。

这些DADS可能会触发动作电位和心律失常(见图3)。

改变心力衰竭细胞内稳态不仅对自发性电流、SR Ca2 +摄取和心律失常有意义,还对Ca2 +集中参与的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有意义,包括肥厚信号和细胞死亡信号。

重点在于心衰出现的结构性变化,这个变化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5.细胞外基质与心肌纤维化心衰时心肌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心肌纤维化。

图4A显示通过心脏移植后左室心尖部(下两幅)与供体心脏活检(作为正常对照活检)伊红染色的比较。

图4B显示了终末期心衰患者(n = 15)与正常人(n = 10)对比纤维化增加。

虽不能排除年龄对纤维化的影响,但研究表明,心衰与纤维化相关。

相同鼠龄的小鼠心衰模型(主动脉收缩后)可得到同样的结论。

细胞外基质的改变会导致心脏舒张功能减退。

从心脏电生理学角度看,分隔心肌纤维的胶原膜可能阻碍心脏电活动的传播,特别是细胞纤维的横向传导,细胞间的横向偶联会中断。

由此增加的各向异性不仅可以促进局部心律失常的发生,也可能导致电流负载的不匹配和传导阻滞,尤其出现在钠电流和钙电流减少的情况下。

有关致心律失常结构上的微小改变与钙通道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已经在Brugada综合征患者上得到证实,这些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大大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室流出道结构和钠通道的变化。

纤维化可以用电记录图分级,Spach等发现电记录图的形态取决于各向异性。

De Bakker 等发现激活后的肌肉纤维曲折地沿着电绝缘纤维传播,并导致明显的激活延迟,尽管单个肌纤维的传导速度并没有减慢。

这时,激活延迟是由于激活路径变长所致,而不是钠通道功能被抑制,特别是不应期缩短的情况下,仅仅一小段距离导致的激活延迟都可能引起折返。

5.1.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类似心衰患者那些微小结构改变对心律失常的影响会很大。

临床上已经使用早搏刺激分级来确定病人心脏猝死的风险。

Kawara等人描述了终末期心衰患者单个分级电描记图的情况。

看上去,激活延迟会促进耦联间期不断变短,特别是当传播方向垂直于纤维方向,且在肌纤维较长的情况下。

6.心律失常的机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决定于心肌结构、电生理改变和钙离子的处理能力。

钙离子的摄取能力解释了心律失常的激活机制(“触发”),结构的改变解释了电生理重构程度的空间异质性,这些因素改变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图5总结了心衰患者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些改变共同作用导致心律失常。

细胞离子重构和Ca2+处理能力改变(左上幅)导致EADs 和DADs,触发早搏。

如果出现了复极异质性,解偶联和/或纤维化(左下幅),折返就可能随之而来。

一个大或小的折返电路的建立取决于瘢痕或纤维化的程度(右下幅)。

大的折返指线路长度大于波长,看作是局部传导速度和局部不应期的量化指标,在膜已恢复静息膜电位的激动间隙内,即使微小的纤维化或解偶联,任何性质的折返都有可能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