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公开课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

奇妙的对联

编辑整理:曹亿平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趣闻。

4、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故事一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鷄。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鷄。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黄氏长得丑。

瑜曰: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导。

劝曰: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三人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故事二

郭沫若少年进的私塾设在一座古庙里。一次,他和同学偷吃了和尚种的桃子。和尚责怪老师管教不严。老师很恼怒,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挖苦偷桃的学生:“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称对出下联者免罚。郭沫若一听便说:“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二、对联常识

1、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对联的概念:对联,又叫对子、楹联、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3、对联的种类:常见的有春联、寿联、喜联、挽联、行业联、格言联、名胜古迹联、诗词书画联等。

4、对联的张贴:右为上联,左为下联。字数相等,仄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

名动名名动名名动名名动名

主谓宾主谓宾主谓宾主谓宾

5、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郭沫若为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对联。

口诀:名对名来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6、对联的形式:

严对:杜甫《绝句》

宽对: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正对: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

反对: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回文联:僧游云隐寺客上天然居人过大佛寺上海自来水中国回音壁秀山青雨青山秀;香柏有风有柏香。

反复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叠字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谐音联: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和尚骨——东坡尸)近世进士尽是近视;忠诚中丞终成忠臣。*(练习:10题,2分1题,共20分)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双关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莲子:怜子。梨儿:离儿道出父子离别的深意。)

数字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含义:缺一少十,谐音缺衣少食;无东西)拆字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冻、洒、切、分分别拆开)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十口心组成思,寸身言组成谢)合字联: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蚕——上下结构:天、虫;鸿——左右结构:江、鸟。)增字联: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偏旁联: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五行:火金水土木)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居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多音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朝,音招。

绕口联: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三、声律启蒙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四、欣赏佳对

1、关帝庙: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这是称扬关羽的对联,里面尽收蜀国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子龙,而且涵盖了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密切关系。如此言简意赅,只有汉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啊!

2、峨眉山: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这两句名联成为了佛学中经典禅语:禅者的悟心如明月,如清水,涵映万物,又不受丝毫的扰乱。生活虽多纷扰,但不论怎样,我们需要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

3、徐悲鸿:

和风荡洱海,白雪点苍山。

云南大理的苍山洱海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苍山雪经夏不消,山腰苍翠,山顶晶莹,风光明媚。洱海是一个高原湖泊,干净透明的湖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泛舟洱海,和风习习,令人倍感惬意。

4、金岳霖写给林徽因(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北大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教授金岳霖倾慕于红颜知己林徽因,迁居知音寓所附近,一生未娶,深情可昭日月。以悼词挽联表达对知己美好的怀恋。

5、晏几道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宋代词人。“落花”感叹青春之易逝;“微雨”状出心境的惆怅。以“燕双飞”来衬托“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意境凄美,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

6、《红楼梦》第五回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7、《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中秋节的晚上贾家人都在一起团聚赏月,其乐融融。两个孤女黛玉和湘云于荷花池畔凹晶馆联句吟诗,史湘云得妙句:“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对了个“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清奇诡谲,意境凄清,很是悲凉。是两个寄人篱下者触景生情的叹息。

8、岳阳楼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上联概括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山水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前景想到百姓的忧乐,触景生情,抒发爱国情怀。

9、林则徐自勉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无私的品格。

10、行业联(8题,1分1题,共8分)

操世间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美发)

刘伶问道谁家好,李白唯言此处高。(酒馆)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戏院)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是生前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婚介)

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带;天下英雄豪杰到处俯首称臣。(厕所)

让男人一路欢笑;让女人一路尖叫。(漂流)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阉割)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青楼)

五、课堂练习(9题,3分1题,共27分)

1、(2009湖南卷)以“心平浪静,秋叶芙蕖湘水碧。”为上联,下列四句最适合的下联是( A )

A .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 .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 .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

D .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联,下列四句最适合的下联是(C )

A .带水芙蓉点点雨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柳絮池塘淡淡风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3、对偶有正对和反对之分,下面属于反对的一项是( C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张。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

对联该如何送?请选出恰当的一项( D )

甲:大启尔宇,长发其祥。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A.甲送分店开张,乙送乔迁新居,丙送七十大寿。 B.甲送七十大寿,乙送乔迁新居,丙送分店开张。C.甲送七十大寿,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乔迁新居。 D.甲送乔迁新居,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七十大寿。

5、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

影社,以示祝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

A.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B.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C.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D.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E.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E )文学社( C )摄影社( A)

6、下列的对联,内容不符合高考考场情景的一联是( C )

A.十载寒窗天道酬勤九州唯斯多才俊,百万学子壮志凌云社稷于今择栋梁。.

B. 盛世重英才问谁可展卷挥毫抒壮志,岭南多俊彦看我能扬鞭策马上征程。

C. 夫子儒雅授业解惑教海无涯倾厚爱,后生聪敏焚膏继晷书山有路攀高峰。

D.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期获益,一卷摊开神驰笔畅科科游刃庆有余。

7、对联寻亲:这道题把几副对联打散后,请你划线进行选择组合。

(1)人梯巧搭登攀路 A、水深不乏破浪舟

(2)学海无涯勤可渡 B、阵阵渔歌卷春风

(3)山高自有人行路 C、雨滋桃杏万户红

(4)风吹杨柳千门绿 D、书山有径志能攀

(5)点点轻舟腾巨浪 E、心血勤浇栋梁材

答案:

8、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9、这副对联怎么断句表达两种不同的语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吉:明日逢春好 /不晦气;终年倒运少 /有余财。

凶:明日逢春 /好不晦气;终年倒运 /少有余财。

六、巩固练习(15题,3分1题,共45分)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读万卷书,(读万卷书)

4、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9、(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0、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

11、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12、(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13、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1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七、课后作业*百度搜索:解缙(大明奇才、对联高手)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奇妙的对联详案(完美整理版)

奇妙的对联详案 未 1016 1456 奇妙的对联详案 一、组织教学:席慕容为了在她最美丽的时刻与你相遇,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我为了和大家一起吟诵奇妙的对联,在佛前求了很多年,我非常珍惜这一节课的尘缘,为表达心情我写了一副对联:辞中国牛城畅吟奇妙对联如吸醴乳,赴天下名都座谈传统文化似品酒泉。我来自牛城安达,安达是蒙语朋友的意思,我希望酒泉的学生成为我的朋友,我成为大家的朋友。那么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吸醴乳、品酒泉。上课 二、导语:同学们我们看教材上的这副对联,这是乾隆年间进士,被当时誉为知识分子的泰山北斗钱沣所写的,描述了对联的特点: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 对联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年30 早晨贴春联,过生日贴寿 联,结婚时贴的是喜联,商场、店铺贴的是行业联,亲友去世送的是挽联。但我们对对联了解多少?对联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哪些名联?怎样去撰写?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 三、文本解读 模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下面让我们掀起对联的盖头,看看对联是怎样形成发展起来的? 早在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把神荼、郁垒两位驱鬼大神刻在门板的桃木上。到了唐代门神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到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题写在寝门桃符板上。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又叫“春联”。到了宋代,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明清时期,由于皇帝的喜爱,对联盛行。对联久盛不衰,直到现在,每年春晚都有送春联的节目,高考也常出有关对联的语言表达题。 2、那么对联有什么特点呢?书写、张贴时有哪些要求? 给大家三分钟,梳理教材中对联常识部分知识,归纳对联特点。 下面哪位同学主动为我们归纳一下对联的特点,好,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补充。 好,结合刚才同学的归纳,我们看大屏幕,老师强调两点。 1.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2.分上下两联,有的还有横批 3.字数不定,对仗工整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

《奇妙的对联》导学简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对联知识及写作方法; 2.提高欣赏对联的水平; 3.获得审美乐趣陶冶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学会欣赏对联。 【学习难点】对仗、平仄知识,尝试拟写对联。 【导学用具】多媒体、手写嵌名对联若干副。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对联堪称一支馨香四溢的奇葩,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今天就让我们携手走进文化百花园,去采撷对联这一束奇葩,感受对联的奇妙之处,欣赏对联之美。 (板书:奇妙的对联)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投影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提示语:下面我们按读对联、识对联、赏对联、拟对联、评对联这几个步骤来学习。 板书:

对联 读识赏拟评 三、导学对联 导学一:读对联 用多媒体投出以下七副对联,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提示语:中国的名联数不胜数,我们在这里仅选出七副,请大家大声朗读。这七副对联,犹如一扇窗户,打开它,你会惊喜地发现对联的宝库里,有着那么多的奇珍异宝。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明·洪应明)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6.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7.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导学二:识对联 提示语: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语句才称得上是对联呢?对联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7页的内容,归结出对联的特点。 合作探究:学生用7分钟的时间,讨论、分析、归纳对联特点。 学生充分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后整理归纳对联特点(投影):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3.词性相同,结构相应。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导学三:赏对联 提示语:明白了对联的特点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赏对联。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本小组最喜爱的对联来赏析。 让各个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赏析。(15分钟) 导学四:拟对联 提示语:赏析了那么多的美联,咱们现在小试牛刀。老师给出上联,请同学们拟出下联。要求内容健康,符合对联要求。 出示试题: 第一题:静聆雨润绿草 第二题:中华日丽风光好 学生做题,把答案写在白板上。(8分钟左右) 导学五:评对联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升审美水平。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写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能够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板书:奇妙的对联) 国文科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课本P78)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上联——孙行者下联——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下面我们翻到课本P78,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对联欣赏1、2、3中的六副对联,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学生大声朗读。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即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回答的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当;(4)仄起平收;(5)内容相关。) 教师以“傍百年树;读万卷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为例解说对联的特点。 教师总结: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能够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板书: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联”内容相关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理解了对联,但我们不但要识其形,还要赏其韵。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福州市聋哑学校李锦希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奇妙的对联》是高中语文必修1“梳理探究”中的一课。总体而言,《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这几堂课的课堂效果不错,学生的热情明显高于其他课型。我想,除了教学内容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课前准备充分。课前,我提出了“什么是对联?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等几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形式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和对联相关的材料,比如对联小故事、对联的种类等,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想,如何处理教材,如何使教材变得更生动,如何使普校的教材更好得为我们所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师生互动活跃。从根本讲,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在处理《奇妙的对联》一课,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前布置预习题,印发的资料,课堂上设置的活动环节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会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有可能超越老师的预设,比如同学们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句的理解就与我的预设有所出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鼓励大家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鲜活,灵动。否则,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对不同意见采取打击压制的方式,学生会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兴趣。 当然,我也认识到自己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节好课层次的高低首先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材料,讲练结合的做法,都在教学设计中完成,而这些的优劣决定着这一节课能否成为上乘之作。我上的是《奇妙的对联》的第一课时,原先的教学设想是在积累有关对联的知识、欣赏对联的同时,对先前的词性、词语结构等语法知识进行复习。后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设计太过繁琐、死板,有点约束了学生的发挥,而且影响了后面的进度。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评课后,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有的时候一堂课太过追求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后果。 以上这些,是我的一点体会。如果我把这些试着运用到其他课型中去,是不是也会有更多的收获呢?

《奇妙的对联》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 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 让学生尝试对对子。教学设想 一、谜语导入、故事激趣: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请学生齐读“对联常识”】。

三、对联特点: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1、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大家看这个对联,“万岁”对“千古”,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 【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2、我们再看这幅对联字数是否相等,词性是否相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对联和撰写简单对联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对联和撰写简单对联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试试吧 1、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上联——孙行者 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对联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常见文学形式,虽然它字数不多,但却意蕴悠长。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对联,一起感受一番对联的独特魅力! 二、说说吧 1、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对联出现以后,古人渐渐把学习对联作为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2、对联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展示对联,学生总结对联的特点。 上联:春风春雨春色 下联:新年新岁新景 上联:恒心搭起通天路, 下联:勇气冲开智慧门 上联: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下联:斩白蛇,入咸阳,高祖是刘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 【教学设想】 1、本节课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一个组长,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来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采用这种教学新模式意在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2、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声《对春联》来创设对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学情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但是学生对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加上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以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对联艺术,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过程与方法: 学会欣赏对联,赏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 尝试对对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相声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与传统对话,任思绪飞扬,共同走过一段文化之旅。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由马季、郭敦儒两位老先生表演的相声——《对春联》。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展示对联(从观看的相声《对春联》中选取) (1)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博苑 09-01 0540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子。 教学建议 1、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对本单元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2、本单元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这是把本单元内容教活的基础。 3、本单元注重小学、初中以及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要与本册课本中古诗文课文相联系,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兰亭集序》相关的名联。 4、对联与书法紧密相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5、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研究对联。 有关资料 一、关于各部分的练习及“课外延伸”参考内容 (一)关于“对联常识” 能够简单说出对对子的方法即可,如对仗、平仄等方面的要求。

(1)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工整。考生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2)名词对得工整,以祖对孙,有合“祖孙”之妙。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3)动词对得工整,以“退”对“行”。退之,是唐代韩愈的字。苏轼诗云:“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4)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子夜、春蚕 (二)关于“对联欣赏” (1)李秀峰题白鹿洞书院联;(2)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陈澧题钟山书院联) (2)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 (3)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张百熙题京师大学堂联) (4)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 (5)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船山学社) (6)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澈;学无止境,想宇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桂山书院) (1)眉山县三苏祠,苏洵、苏轼、苏辙;(2)韩城司马迁祠,司马迁。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韩潮学派百川会;公起文章八代衰。(衡阳韩文公祠联,韩愈)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唐陶山题九江陶渊明祠联,陶渊明) (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采石矶太白楼联,李白) (4)枫叶四泣秋,枨触天涯千滴泪;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九江白太傅祠联,白居易)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

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对联吗。那请大家说说我们在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出示幻灯片)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 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的对联是怎样出现的呢? 二、对联常识知多少 1、对联的来历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过渡: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对联出现以后,古人渐渐把学习对联作为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下面我们看一段看短片,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一个问题:一副规范的对联应该符合哪些要求?(播放周星驰主演《唐伯虎点秋香》片

高中语文_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奇妙的对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及高考题型。 2、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学会解答相关的对联考题。 【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梳理对联的来历,理清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同 3、结构相应4、字音平仄,仄起平收(高中阶段按照现代汉语来讲,暂时不涉及音韵学知识) 5、内容相关(相似、相联,相反但是不能相同)并学以致用,出示针对性题目训练。 (三)根据所做题目对联的写作要求小结:五讲两忌三注意 五讲:1、字数讲相等 2、词性讲相同 3、结构讲相应 4、字音讲平仄 5、内容讲相关 两忌:忌同字,忌合掌。 三注意:1、注意思想性 2、注意针对性 3、注意文学性 (四)对联的种类,趣味对联的欣赏 常用的对联按用途可分为:春联、婚联、寿联、贺联、挽联、堂联、门联、楹联、名胜联、文艺作品联等等。 欣赏趣味对联:谐音双关、谜语联、顶针联,回文联等,欣赏名胜联。(五)总结对联的妙处 1、中国特有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 典雅、含蓄、对称美、书法美。

2、蕴含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意趣 如嵌字、谐音双关、祈求祥瑞等 3、体现了中文的智慧性、丰富性、功能性、符号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 (六)、总结本节课内容,送给学生两幅对联。 知识链接 一、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一)对联简介 对联,又叫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体制短小、雅俗共赏的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格律严谨,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 写对联、品对联、改对联,还能衡量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与能力。从古代的科举到现在的高考,经常把它作为考题中的一种题型,现在高考或联考,常把它作为“语言运用”中的一种题型,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类题。 (二)对联的种类 常用的对联按用途可分为:春联、婚联、寿联、贺联、挽联、堂联、门联、楹联、名胜联、文艺作品联等等。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

试讲题目1

语文 1.《黄河颂》要求: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2.高中语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3.小学语文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4.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5.《口技》范读课文设计导语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高中语文《师说》(朗读第二段)答辩文章的写作特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也”的用法 8.小学语文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 9.小学语文一年级《影子》答辩你是怎么备课的 10.小学语文《赵州桥》 11.小学语文《哪座房子最漂亮》 12.高中语文《最后一片长春藤叶》欧亨利式结尾特点;答辩时问,你还能说出他的啥小说? 13.高中语文《过秦论》 14.高中语文《六国论》 15.初中语文《斑羚飞渡》 16.小学语文《狼和羊》答辩课文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7.《宇宙的边疆》第一二段对语境意义进行解读 18.《窦娥冤》朗读设计问题理解作者夸张想象手法 19.《荷塘月色》采莲删与不删效果朗读

20.《再别康桥》分析三美 21.《春夜晏从弟桃花园序》朗读理解思想感情 22.必修一《优美的汉字》 23.《囚绿记》拟人状物手法答辩时让写一下“管窥蠡测” 24.《奇妙的对联》 25.作文孙中山失败不必灰心奋勇向前 26.「写作」2012北京高考作文铁路巡查员 27.一年级语文《四季》答辩:你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四季特点的? 28.《一次成功的实验》 29.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个片段。要用小标题概括内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饱经风霜。还要求从神态语言动作方面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0.高中语文对联 31.高中语文:窦娥冤节选,窦娥对薄公堂那段,六月飞雪答辩你是怎么引导学生来体会夸张的写作手法的 32.试讲《芦花荡》心理描写作用 33.试讲《掌声》,学生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让学生理解“鼓励、慢吞吞”等词语,读课文,适当板书 34.高年级语文《月光曲》答辩教学目标 35.《离骚》主要讲朗诵,读懂字词,还有就是对偶的表达效果

对联

五字对联 东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 笛弄梅花曲莺啼杨柳风 大地春光好农村气象新 春光遍草木佳气满山川 地暖花长发村幽鸟任歌风移兰气入 春逐鸟声来 桃红映人面 水绿织克光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雪映丰收果 梅传喜庆年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爆竹传笑语 腊梅吐幽香 寒尽桃花嫩 春归柳叶新 风景这边好 江山分外娇 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人勤三春昌 地肥五谷丰 锦秀山河美 光辉大地春 春情寄柳色 日影泛槐烟 巧理千家事 温暖万人心 六字对联 春草满庭吐秀百花遍地飘香 春到碧桃树上莺歌绿柳楼前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笑盈盈辞旧岁喜滋滋迎新春 笑盈盈辞旧岁春到碧桃树上 莺歌绿柳楼前 缩千里为咫尺 联两地为一家 红梅铮骨傲雪 桃李笑颜迎春 日暖风凋雨顺 家和人寿年丰 春自寒梅唤起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喜报英雄门第 春到光荣人家 春满勤劳门第 喜融幸福人家 春自寒梅唤起 香由乳燕衔来 日暖风凋雨顺 乐滋滋为四化 笑盈盈迎顾客 提高医疗质量 增进人民健康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国强家富人寿

喜滋滋迎新春 旭日横空出世腊梅做雪迎春 共庆春回大地同歌喜到人间香由乳燕衔来 年丰德茂福盛 家旺国兴人和 家和人寿年丰 好山好水好景 新岁新春新人 花好月圆年丰 年丰人寿福满 鸟语花香春浓 七字对联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洞庭自有千重浪世上今逢万里潮 枝头梅绽新春丽海角龙腾伟业兴 雪爱梅花人爱雪春回大地我回春 春满神州苏万物文昌艺苑谱千篇 元日有杯皆进酒春来无处不飞花 希望工程播希望文明国度创文明 四面青山看画展三溪碧水听诗吟 春临玉宇繁花艳福到门庭喜气盈 新春喜饮丰收酒佳节乐吟改革诗 窗前细雨传春讯枝上黄鹂送好音 春风吹绿千枝柳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福泽百姓方为好 绿遍九州始是春 千里春风劳驿使 三秋芳讯寄邮人 春妆祖国春不老 喜看侨乡喜气多 瑞雪映兆丰稔岁 神驹腾跃吉祥年 千山齐唱迎春曲 万水同吟幸福歌 玉龙吐宝庆吉日 金凤含珠贺新年 禹地花明春柳绿 尧天日丽晓霞丹 正是江南逢化雨 只缘冀北送春风 爆竹声声春讯早 桃符处处岁时新 院庭不大聚财富 柴门虽低出人才 百货风行财政裕 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舞春风 穷而有志思壮举 学不自满求创新 燕翻玉剪穿红雨 莺掷金梭破绿烟 晴绿乍添垂柳色 春流时泛落花香 阶前春色浓如许 户外风光翠欲流 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福泽百姓方为好 绿遍九州始是春 千里春风劳驿使 三秋芳讯寄邮人 春妆祖国春不老 喜看侨乡喜气多 风卷雪花辞腊去 香随梅蕊送春来 人寿年丰歌盛世 山欢水笑庆新春 清风明月本无价 沾墨才题梅似雪 挥毫又赋柳如烟 珠树自绕千古色 笔花开遍四时春 九天日月开新运 万里笙歌乐太平 雨洗杏花红欲滴 日烘杨柳绿初浮 处处桃花频送暖 年年春色去还来 彩龙起舞迎春到 金凤腾飞报喜来 两手茧花芳岁月 一身农艺富山乡 丽日驱寒梅早放 春风送暖柳先舒 最是一年春好处 乐为两岸月圆时 雄鸡三唱送腊去 喜鹊一声迎春来 庆丰收全家欢乐 迎新春满院生辉 只因一夜春风到

奇妙的对联

奇联共欣赏,妙对相与析——《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浏阳市田家炳中学陶芬兰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欣赏、品味、积累奇联妙对。 3.根据对联的要求,学写对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对联常识。 2.欣赏名联佳对。 教学难点: 1.尝试对联创作。 2.相互评改对联。 三、教学创意 “梳理探究”活动课是高一学生最新接触的一种教学模式,本课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品种和文学体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通过积累、欣赏和创作对联等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引发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一、对联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 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便曰: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笑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这堂课主要从对联常识、名联欣赏和对联创作三个方面来作一些梳理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利用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所以我在上课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上《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我就从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教学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 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利用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 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利用对联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所以我就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其中就是让学生要自己走进课文,而写对联就是让学生动笔的最好方法。

奇妙的对联教案课堂实录

奇妙的对联课堂实录 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任瑞俭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梁启超十岁那年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他一进门便被院里一株杏树迷住了,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袖筒里。他的这一举动恰恰被父亲和朋友家的人看在眼里。筵席上,父亲为了活跃气氛,便当众对启超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小启超满口答应下来。父亲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小启超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入明察秋毫。”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彩不已。 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2、学会欣赏对联。 3、学对一些简单的对联。 4、培养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兴趣 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请同学们自读教材内容,了解对联常识。(对联的含义,对联的分类,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张贴)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对联的常识,下面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例,分组探究对联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十分热烈,现在请小组派出代表发表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1: 1、字数相等。

生2:相对应的位置词性一致。对仗要工整, 师:很细心,的确,对联上下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生3:结构相当 师:总结起来就是对联要讲究对仗。 师: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会感觉到诗歌的音律协调、朗朗上口,主要原因是诗歌讲究平仄,平大多指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仄大多指上声、去声,下面请同学们将这两句标一下平仄。 生4:两句诗平仄相反,前句末尾是仄声字,后句末尾是平声字,师:这位同学领会新知识的能力很强,对联上下句平仄相异音调和谐仄起平收(上联末字应为仄声字,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字。平声:阴平、阳平。仄声:上声、去声。) 师:对联的内容上下联内容要上下衔接,不能重复:上下联一般不出现相同的字词。避免“合”,即上下联意思一模一样。如:扫千年旧习,除万载陈俗。(×)意境相合:上下联意境要完美和谐。如A、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B、扫千年旧习,吃三碗稀粥(×)C、扫千年旧习,穿一双破鞋(×) 师:老师选了一副对联,这是南京名园“瞻园”中的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词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

《奇妙的对联》学案

《奇妙的对联》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2、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进而热爱传统文化 学习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一、今天我们学习《奇妙的对联》。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常见的对联,(出示教学卡片)大家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 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的对联是怎样出现的呢? 二、对联常识知多少(10分) 1、对联的来历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过渡: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对联出现以后,古人渐渐把学习对联作为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请看下面示例,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一个问题:一副规范的对联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2、对联的特点和特殊对联的欣赏 (卡片1)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师:这上联出得妙吗?妙在何处?—— (卡片2)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师:下联对得如何?—— 板书:普通对联第一个基本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初中语文_走进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对联基本特征、平仄等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通过诊断病联,讲故事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天傍晚,苏轼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河边啃骨头,一看马上就明白了,他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然后两人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骨(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是:水流东坡诗(东坡尸)。 对联既有文学性又有趣味性,奇哉!妙也。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一)对联的基本知识 1、对联,也叫_楹联_、_对子_、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上联__和_下联_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仄_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_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_竖向__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_不加_(填“加”或“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_右_边,下联在_左_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准。 (二)对联的起源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辟邪的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作为辟邪用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三)名联赏析 (PPT展示名联及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片段欣赏) 三、读你千遍不厌倦——分析对联 (1)学生诊断病联,提炼特征 ①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②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爹满门 ③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水果 下联:牡丹杜鹃芍药,皆是江北名花 通过三副对联得出对联基本特征:字数相对词性相同语境相似用字不重复 (3)音律规则: 平对仄,仄对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举例说明: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联的音律规则: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奇妙的对联》课堂实录完美版

《奇妙的对联》课堂实录 师:(宋)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声声爆竹中,一年过去了,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他们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就是对联,今天我们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并 学会写简单的对联。 P77请学生朗读“对联常识”的第一段。 检查预习:对联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P78“对联欣赏”第一段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 看第一副对联:“欢庆此日成佳偶;欣喜今朝结良缘”,这是什么时候用的? 生(笑):结婚时候 师:第二副很简单“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生:祝寿!贺大寿。 师:呵,前面两副很简单,我们一看就明白,但是第三副就不容易了,“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大家能猜出它说的是哪一种职业、行业吗? 教室安静了一下,学生某说:“理发。” 师:对,就是理发,很好,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学生某:毫末与顶上 师:很好,最后看一副对联,“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这个用在什么地方啊? 生:打擂台 师:对,擂台。好的,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了,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大略印象上面,好像随便弄两个句子就是对联了,要掌握对联的几个基本要求,学会判断什么才是规范的对联,下面我们就试着从黑板上这五副常见对联里,找出对联的基本要求,好不好? 师:我们先看一下这五副对联,看第一副上联有几个字啊?7个。下联有几个字啊? 7个。 师:第二副?上联4个,下联4个。 师:第三副?上联6个,下联6个。 师:很明显,我们可以找出对联的第一个基本要求了,那就是—— 生:上下联字数相等 师:对,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大家看这个对联,“万岁”对“千古”,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 师:这对联表面上是不规范,“袁世凯”三个字对不上“中华民国”四个字,这其实是对袁世凯的批评,说他怎么样? 有学生说“对不起” 师:对,很不错,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明白了没有? 师:我们也可以仿造这副对联,以我们班为例,可以说“高一一班万岁;卢志群千古”,师:这是说卢志群怎么样? 生:对不起高一一班。(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